《闺怨》古诗鉴赏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闺怨》古诗鉴赏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1张

先抑后扬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闺中**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转关。陌头柳色是最常见的春色,登楼览眺自然会看到它,“忽见”二字乍读似乎有些突兀。关键就在于这“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联想与感触,与**登楼前的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忽见”,是不经意地流目瞩望而适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头杨柳竟勾起她许多从未明确意识到过的感触与联想。“杨柳色”虽然在很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春色”的代称,但也可以联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联想起千里悬隔的夫婿和当年折柳赠别,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使读者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这就很耐人寻味。

  名师的鉴赏。推荐推荐

1关于描写闺怨的诗句

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宫怨诗。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看看下面这些有没有你想要的: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闺怨

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闺怨

圣神贤

惊奇无奈春悄掩。看花痕,泪满面。凝脂粉抹饰朱颜。

应是无缘春去远。但徘徊,失意千。寂寞容颜是君添。

闺怨

圣神贤

叫君年年身去远,闺楼独看花从月。花丛月,人不见。

倒是无眠惹秋思,只把光阴为情痴。为情痴,泪何时?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长门怨

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2描写闺怨的诗句

篇一:闺怨 作者: 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篇二:闺怨 作者: 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 篇三:秋夕 作者: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篇四:十五从军征 作者: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篇五:春思 作者: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 篇六:春怨 作者: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篇七:摊破浣溪沙 作者: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 篇八:声声慢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篇九:嫦娥 作者: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篇十:啰唝曲 作者: 刘采春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 篇十一:长门怨 作者: 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 篇十二:春怨 作者: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篇十三:征人怨 作者: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篇十四:蝶恋花 作者: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篇十五:玉阶怨 作者: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篇十六:子夜吴歌·秋歌 作者: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篇十七:菩萨蛮 作者: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篇十八:望江南 作者: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3形容闺怨的诗句

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2、《征人怨》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4、《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5、《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6、《长门怨》唐·刘长卿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着被风吹。7、《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8、《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9、《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唐·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10、《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有多少闺怨的诗句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例如:

王昌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素以擅七绝闻名,有“诗中天子”之称。本诗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波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

那么作者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错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前年今日,我为君妻。去年今日,折柳雁离。今夕何夕,相隔千里。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久不得归,痛悔无极!游蝶荡莺,君休轻取。妆楼绿窗,妾意依依。

——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

幸好这女子既出身富贵,想必夫君亦会因家势得到稍许照顾,不至于在行役中备极辛苦。否则落得个“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似春闺梦里人”的下场,我们的女主人公可不知要哭成什么了呢!

5闺怨诗,加意思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中**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译文: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怎么也吹不尽,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什么时候才能平定敌人(胡人),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长门怨》 ·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链接/v225512htm

《长门怨》

唐·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着被风吹。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译文: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张仲素 《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译文: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

6关于闺怨的古诗

关于闺怨的古诗词非常多,只选取部分,示例如下: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清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5、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刘方平《春怨》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7、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明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8、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9、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王昌龄《闺怨》1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1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宋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1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1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14、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唐李白《春思》15、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唐白居易《后宫词》16、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三国曹植《明月上高楼》17、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18、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宋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19、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唐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20、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7古典的,闺怨、愁的诗句

王昌龄《闺怨》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

白居易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经罢病虎纵横。

愁坐

杜甫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遣愁

杜甫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

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

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

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杜牧

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

古今留不得,离别又潜生。

降虏将军思,穷秋远客情。

何人更憔悴,落第泣秦京?

独愁

李崇嗣

闻道成都酒,无钱亦可求。

不知将几斗,销得此来愁

8你好萧梁闺怨有名的诗句我需要

闺怨诗在唐代最发达,当然还有宋朝,你说的萧梁时代很罕见,为你奉上几首代表作,请你参考:

一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良人:丈夫。

玉关情:思念征人远戍之情。

二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三 李 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

罗袜:用丝罗做成的袜子。

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

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五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六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七、闺怨

(唐)司马札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八、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②。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③。

9有多少闺怨的诗句

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平洲。

翻译: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词,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

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贴切。「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正是这无限思念的愁绪搅得她难以成寐,因此,想象着借助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愁多」,表明她感情复杂,不能尽言。正因为「愁多」,「梦」便不成;又因为「梦不成」,则愁绪更「多」。思妇「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了。她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戌守在南方边境。

其曲折之处表现为层次递进的分明。全诗四句可分为三层,首二句写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达的感情更深一层。因为,「雁尽书难寄」,信使难托,固然令人遗恨,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复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了一层,进一步由「愁」而转为写「解愁」,当然,这种幻想,显然是不能成为事实的。这三十层次的安排,就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愁怨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故**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而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丈夫外出经商,妻子既思念又抱怨,联想到潮水涨落都有一定的时间,而丈夫却迟迟不归,留自己一个人寂寞孤独,后悔当初何不嫁于船夫。这抒发了妻子无奈苦闷的心情。

闺怨

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诗词鉴赏# 导语《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层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前两句写不知愁怨,后两句写心理忽然转变,全诗没有刻意写闺怨,但怨之深重在这一心理变化中暴露无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王昌龄的诗词《闺怨》,欢迎阅读!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

 “闺中**不知愁”似乎和题目“闺怨”偏离,说**沉浸在天真无邪的小女儿情怀中,从来不知离别之苦。下句“春日凝妆上翠楼”是用具体行动展示她“不知愁”的心理。她独自一人赏春,还不忘盛装打扮一番,似乎是纯粹的欣赏春色,自娱自乐,还稍带与春花争妍斗艳的意味。她之所以“不知愁”,除了少不更事,生活条件优渥外,也有时代风气的影响,“觅封侯”是当时很多人的选择,她当然也会对此充满幻想。这两句为“抑”笔,写**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写怨与悔蓄势。

 后两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情感猛然一转,刻画出**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切合“闺怨”的主旨。“忽见”二字,下得似乎有些突兀,因“陌头杨柳色”是登楼最常见到的景色,并无令人惊异之处。但结合**的心理,可以看出,那陌头杨柳色忽然引发了她的联想与想象,或青春易逝、折柳赠人等,这一切,都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一个以前她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悔”字,正是此诗闺怨之题旨。王昌龄的这首七绝,通篇叙别情而不着别字,言离愁而无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

 《唐诗摘钞》:先反唤“愁”字,末句正应。感时恨别,诗人之作多矣,此却以“不知愁”三字翻出后二句,语境一新,情思婉折。闺情之怍,当推此首为第一。此即《国风》妇人感时物而思君子之意,含情甚正,含味甚长。唐人绝句实具风雅遗音。

扩展阅读:王昌龄的诗文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扩展阅读:王昌龄的诗歌题材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在内容上可分三类,这三类都自有特色。而其中以边塞诗第一、闺怨诗第二。

 第一类是沿用乐府旧题的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人历来以高适、岑参为首。两人又都擅长歌行长篇,高作昂扬奋激,岑作瑰丽雄奇。王昌龄却另辟蹊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之四)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之五)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都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调的舒缓自然、音节的宛转浏亮,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类是抒写宫女思妇怨情的闺怨诗和宫词。王昌龄在《宫词》、《闺怨》诸作中从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刻画封建制度下妇女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才能。从外表上看,宫廷生活是那么静谧迷人:“西宫夜静百花香”(《西宫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妆”(《西宫秋怨》),但在绮丽的情景中,诗人却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她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她们对幸福的憧憬,她们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这些作品文笔之龙丽,语言之凝炼,情韵之深刻,都使后来作者难于争胜。

 第三类是送别诗。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他也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首送别诗,不落窠臼,不同凡响,他的送别诗,在表现手法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而深厚的友情。二、打破送别诗常规,不重在写当前的离别,却着意在写别后的情景。三、不写伤离,而以慰别为“主意”四、无恭维、无应酬,以抒情、写人见长。

 

闺  怨

唐·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注:

闺中**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你越琢磨这诗它越有意思。先说说这诗的题目“怨”。什么叫闺怨?就是待在固阁中的**,待在家里头的娘妇在埋怨。这个怨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当中的一种传统的主题,它主要是书写中国古代的一些思妇。这个思妇包括征人之妇,就是在外面作战的士兵他们家里的夫人,商妇、游子妇,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弃妇。比方说在诗经里边的《氓》这里边就写了一个被抛弃的妻子,爱他的这样的一个内心的不平。还有一些表达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情感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这么几大类。写他们在闺阁当中的忧愁和怨恨。

这种诗啊其实你还真别说,大部分不是女性自己个写的,相当的部分是男性在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女人自己要是写这么多怨诗,李清照当时在南宋的时候,有很多的土大夫就抨击她,说她这个人没有妇德,天天都写这种幽怨的诗、国怨的诗。所以很多的诗其实是由男人模拟她们的口吻写的,也叫代言体,假托女性的身份和心理口吻来创造。比方说李白,没想到吧他挺擅长写这种诗的。他有一首诗叫《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光看这女儿哭了,不知道她心里面在恨谁。这肯定不是李白写自己,他就写了ー个女性的这种心理。

那么咱们今天讲的这首《闺怨》,很明显是这位**在她的家中,国中思念在远方从军的文夫。诗的第一句说"闺中**不曾愁”这话其实等于没说。为什么呢?就是目中的**呢从来不知道啥叫忧愁?那是什么意思,她不知道忧愁说明她心态好,说明她们家生活好,对不对?跟我们没关系,所以只有这一句诗我们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它没有任何比照没有任何参照系。

所以你得看第二句“春日凝妆上翠楼”什么是凝妆?盛装,打扮得非常漂亮。翠楼是哪?翠楼可能是她们家的高楼,修得非常的漂亮,那种很华贵的阁楼,那也可能是她出游,在别的地方登上了一个阁楼,都可以这么理解。这两句诗放在一块,就是说这中的**啊生活很优裕,很安逸,很舒适。看到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她把自己也打扮得非常的漂亮,好像是要跟这些百花也要争一把艳争一把芬芳。

她就登到这翠楼上,要看看着眼前的春色。大家说那这两句诗听上去还是没什么名堂啊。闺中的**不知道啥叫忱愁,生活很好。春天到了,打扮起来,上到翠楼上看看春光,楼底下什么花都有。如果只是这两句,就觉得这诗再往下写就没意思了。

可是这根本不可能是王昌龄的水平。王昌龄的水平就在三四两句体现出来了!他说“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什么是陌头?就是路边的意思。我们常说纵构千陌,也就是纵横的道路。所以这陌头指的是路边。她忽然一打眼,看见这路边上的杨柳,杨柳怎么着了?春天到了,杨柳也发芽了,原来冬天的时候那么干枯的,孤零零的,那种黑线条式的柳枝和柳条现在不一样了,这柳枝上面绿的新芽开始绽放了。看到柳枝开始泛绿了,开始泛青了,看到这春色,忽然感到很后悔。

后悔什么呀?后悔她让她的丈夫去觅封侯。追求封王封侯封爵,到哪去争这王侯的位置去了,那肯定是到前方打仗去了。大唐时代,特别是王昌龄的时代,盛唐国力强盛,军队也很强大。我们的边防军对外征战,屡次获胜。当然这个不能再细说了,有很多的边防军的战争,我们现在认为呢有的也是不必要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盛唐时候的边塞边军比较强大,所以很多士人他愿意从军远征去出塞,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将来封得个王侯。初唐著名诗人杨炯就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盛唐诗人岑参也说“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这是当时很多人的生活理想。你想要王侯,你就得去边塞立军功。

大家说。那你说这些都挺对呀,她为什么又后悔了呢?她当然后悔了!这里边有好几层的意思。唐代人送别友人、送别亲人的时候,有句说法叫灞陵送别,这灞陵就在长安的东门。其实也不光是灞陵送别,很多地方你都可以送别他。你送别他的时候,这唐朝人喜欢从这杨柳树上折下一枝柳枝送给亲人和朋友。什么意思啊?因为杨柳、柳枝的“柳”和留下来的“留"是个谐音,人们用这种方式,这种象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着恋对方的心情,渴圣对方不要走留下来的这种心情。

这位闰中**看见杨柳色,肯定想起了当初她送她丈夫出征的那样一个情形。还记得杜甫的诗吧?“车禁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成阳挢。"这不是什么好场景是吧,丈夫要到前线去打仗了,折下ー枝杨柳,不要走那也得走!

所以,看见这路边的杨柳色,忽然一下子一股思念亲人、思念丈夫的忧伤涌上心头,想起了当初自己折杨柳这样ー个情形。大家说那也不对,那丈夫己经到了边防了,他已经要去立军功了,你就在家里好好等着。你思念归思念,你后悔什么呀?你后悔你也来不及了,你就等着他打仗归来,胜利归来!封了王侯,你不就是王侯的夫人了吗?你不就是夫贵要荣了吗?你后悔什么?你忍着点,再等他个一年半载的,说不定他就回来了。

他情况要是这么乐观的话,那这诗也不用写了。“悔叫夫婿觅封侯"一方面,丈夫自己肯定是躏着跳着要到边塞去从军,想要立功。另外一方面不免的这位**当初在她丈夫决心要去的这个时候,也起了点鼓励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你去吧,我在家里头带着孩子,孝敬老人。你去吧,我等着你胜利归来,你赶紧去吧,折下一支杨柳,塞到他手里,走吧现在就走。那她为什么那么鼓励他走,他走后还是让他早点回来,早点立功回来。

我们这一家老小还得趁着你这点荣耀。那她为什么还后悔呢?那是因为她现在觉得如此的大好的春色,如此大好的美景,她此时此刻应该像往常她跟她的丈夫手拉着手,相依相伴,徜徉在这春光里,道路的两边都是刚刚拔出柳叶的,露出春色的这杨柳,这多美好啊。人生的幸福,到底什么才算真正的幸福。可能这位**在这个时候意识到,也许每天跟文夫在一块厮守在一起卿卿我我,这才叫幸福。现在把这大好的幸福时光都扔掉了,自己独守在国中。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这不是假的。

出塞前后两次加在一起累计十几年。那很多的诗人,很多的这样的士子,他们出塞之后啊都是ー二十年,那这一二十年的幸福时光、青春时光就这样过去了。想ー想,很后悔,还是应该享受当下的生活。只要自己的丈夫在身边就是幸福,至于它是不是王候不重要了。大家说那她要真这么想不也挺好吗?可是问题是她还往第二层香。

这说的还是她丈夫能回来,那她丈夫如果不能回来呢?你光想的是他回来,脑袋上顶着王侯的这桂冠,那他要是回不来呢?像唐诗里边说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你别嫌我喝了,我告诉你,我醉不了几回了。我这回去到前方能不能活着回来,还能不能接着醉,还不好说呢!战争固然能够让你立功,封侯封爵,可是战争是残酷和无情的。

有战争就有死亡。晚唐的一位诗人陈陶,在他的《陇西行》这首诗里边特别讲到这个现象,这诗说“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诗写的太惨痛了!

前面两句写的是打仗,多么多么勇猛,多么多么精锐,战况如何惨烈,可这些啊都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什么?这位奋不顾身的战士,他已经牺性了,他不仅牺牲了,他都已经変成了无定河里的一堆白骨。可是他夫人还不知道呢她还在春天的晚上,在她的这个国阁里边做着签,梦里头梦见她跟她的丈夫又相逢了,梦见她的丈夫在跟她微笑。换句话说,这个人已经变成ー堆自骨了。可是他的妻子还在想象着他回来早日的团聚。

没错,得亏王昌龄写的这诗是在盛唐。陈陶的诗是写在晚唐。如果陈陶这诗是写在初唐,说不定王昌这诗里边的主人公,这位国中**也读过这首诗。那要读了,这诗对她刺激更大。是吧?每天晚上做梦,梦见她们家的这位良人,其实已经变成了无定河边骨。那你想想,她能不后悔吗?是不是?他多么希望等回来的是一个全活人,而不是什么呢,一堆白骨。

所以你看,王昌这首诗写的好吧?ー二两句好像平铺直叙,三四两句呢突然如山峰般耸起,让我们在这感觉到一个巨大的情感的瞬息的变化和心理上的转変这就是怨诗的一个特点。它就往往表达在国阁中的**和少女那样ー种非常复杂的心情,方面特别的渴望自己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跟自己的有情人死死的相守在一起,耳鬟厮磨。另外一方面又渴望自己身边的这位有情人,自己的大文夫能够成功,能够立业,能够功高盖世。

可是这就是矛盾,你又想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但是你又想让他去追求这种成功,而在成功的道路上要付出艰辛,甚至付出家庭幸福和美满的这样一种代价!其实在盛唐时代向这位闰中**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每一个去远方去边塞封候的土人,他们的家里都可能有这样一位充满了国怨的**。

刚才说了,中国古代的国怨诗,它分了好几种,咱们这首怨其实也是征妇,因为她文夫出去参军了。还是李白,你发现没有,李白什么诗都能写,而且写得还都特别好。他写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鹅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且等吧。他不把那胡人给灭了,他回不来。这是征妇。还有商妇,“老大嫁作商人妇”,中唐诗人李益写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得。这位埋怨更大。说嫁给一商人,天天的都不回来,害得我夜夜守空房。我们说这个钱塘潮潮涨潮落,它是有规律的,我早知道啊这潮头它有规律,我嫁给这弄潮儿了,总能看着他,总能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还有一种是游子之妇,像著名的く古诗十九首)里边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就走啊走啊走啊走,就这个意思。“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白日,游子不顾返。"那这表达了对游子的一片思念。

那还有一种叫宫怨诗,这是闺怨诗当中特别特殊的一种类型,特别描写的是古代的帝王的王宫当中那些宫女和失宠的妃子,她们的怨情。这更很少是本身宫女自己所写的,大部分都是文人模拟她们的语气写的,比方说很著名的这么几首,中唐诗人元稹写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坐说玄宗。"喉呀特别的震凉,你想这宫女锁在深宫当中,守着那寂寞的宫花,都变成老太太了。坐在那瞎聊天,闲聊天,说什么,说当年玄宗皇帝怎么怎么着,你估计这老太太多大岁数了,我估计怎么也七八十了。

当年开元天宝的时候,这宫女进去的时候可能就才十三四岁甚至是啊十十五六岁,现在七ハ十岁了,可不得闲坐说玄宗。杜牧写的《秋タ》:“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宫女,她为什么坐在地上看牵牛织女星,她渴望爱情,可是你说你呆在后宫里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不在你身上,那要都落在你身上了,那得等到什么时候,等到你都变成白头宫女了。

你又闲坐说玄宗了。王昌龄也写过宫怨诗《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颐不及寒鸦色,犹帯昭阳日影来。"都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些诗包括刚才我们讲的王昌龄的这首国怨,它有些共同的特点。在语言上面啊它有很浓郁的民歌的风情。

所以一般这一类诗我们一读,大家都能明白它写的是什么,它语言呢是比较浅近的。第ニ,它很浓郁的感伤色彩,非常细腻的心理的描写,特别是瞬息的心理变化,这些都是这一类诗的很鲜明的艺术特色。

这诗写的果然好,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诗家天子,我发现王昌龄没有写的不好的,边塞也写的好,国怨也写得好。大丈夫写得好,小女子写得同样好。要不叫诗家夫子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06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