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体育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第1张

1、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体育教学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室外进行的,在体育课上学生活动范围和活动环境相对宽广,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就包含统一的着集体活动、分散的小群体活动以及单独的个人练习,这就为师生、生生以及人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和谐接触和交往奠定了基础。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对此认识不够,师对生居高临下,生与生探讨交流甚少,人与环境及器材和谐方面的诱导罕见等等,针对这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象,本人认为体育教学应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首先师生在人格上平等,他们的关系是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相互尊重各自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表现)。其次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引导和“伴奏”学生使之能够学会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方法。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与环境和谐融洽相处,保护和珍惜环境。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后,各方面的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上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练效果处于最优化,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使学生能创造性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2、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心理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培育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课程资源分布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心理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培育。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深深感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蕴含着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韧不拨、奋发进取、开拓竞争、吃苦耐劳、集体主义精神,不骄不馁、奋勇拼搏、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等良好心理素质的的绝佳致力点,它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证。 3、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动态平衡。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和组织教法的多变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无不影响着体育教学。以往在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方面出现了忽视学生参与练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能很快地掌握运动动作,把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感到体育课上得乏味和生硬。“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做到:“抓大放小——把握住基本的环节,一些小的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练习。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要求去准备、去领做;放松活动、游戏活动也是这样;及时总结,肯定和表扬富有创意的行为表现,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跃跃欲试;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引领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提高社会生活技能,做学习的主人。 4、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学习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体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就拒绝了成功”。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动作的优劣、会与不会、表现如何都要展现在师生面前,个体通过比较容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解除不良的情绪干扰。队列练习中,学生出错时,不能让学生出列“示范”,让他们当众出丑,无形中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某个学生练习动作失败时,以热情的鼓励、正确的分析和耐心的帮助,增强继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上课时进行比赛或游戏,有胜利者也必然有失败者,笔者抓住“失败”这一时机,进行引导、鼓励,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寻找成功机会的途径和办法;某些教学内容由于技术动作复杂而难以掌握,尤其是体操项目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和一定的身体素质,有一部分的学生往往完不成动作,这就需要分层次教学,降低器械或练习的难度、要求等方法,让那些能力有限、素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完成动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习的成功往往是兴趣的催化剂。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注意和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就能达到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体育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续和生命活动的过程,也是促进个体自我生成、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个体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运用体育的手段和功能培养完满的人格,构建人与世界全面、丰富的意义关系,引导个体去体验生活,理解世界,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是社会的组成分子,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要开发、利用一定的社会生活资源和条件,不断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各种需要,展示生命的力量,实现自我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是规律生活、坚强意志、健全人格、创造性地生存与发展,正确认识和参与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课堂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爱屋及乌”。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学生喜欢你,他就有可能也喜欢上你的体育课。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在学生中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教师是值得尊敬、值得信赖、值得亲近的人;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和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一、 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有句古训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科学安排,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运用适应——提高——再适应——再提高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对“优生”的辅导十分关心,对“差生”更是满腔热情,主要不是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标准,或是赶上与超过什么人,而主要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体会。二、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非常注意充分发挥情感作用,根据体育教材、教法的特点,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以“爱生”为己任。“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带进课堂,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心情之中。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翔和诚挚的爱后,他们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激励、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诲,导致“爱学”。三、转换角色,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体育教师应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树立“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放”绝对不是无目的,无组织的“放羊式”教学,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其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练习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点子解决,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身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做到“形散而神不散”,练习的方式活了,气氛也就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10-01  “师生互动”这一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其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离开师生交往互动,其关系就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而成了教育的阻力。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同时也受到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和指导,形成积极而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形成师生互动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很有好处。体育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向和强度,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节体育课的开始是热身活动,因此,在热身活动中激起学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如低年级教学,我们可采用情景教学,设计一些小朋友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设计小狗、小兔、老虎之类的动作姿态。也可引导小朋友自主设计,并由设计者来体验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根据设计的整套动作串联起来,设计出一套适宜学生动作发展的情景教学,配以音乐组织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互相模仿和互相交流的过程,学生们积极投入,把动物的各种姿态模仿的活灵活现。这样的互动准备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做好了上好课的“准备工作”。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

自主练习,合作学练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在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练习、合作、交流和再练习的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体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通过师生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结合教学目标,选用合理的教学内容,把教与学作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学生把尝试练习、观察示范、相互讨论、小组纠错和讲解作为一个整体,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观察

《新课程》理念倡导先确定教学目标,再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组织实施活动。如选用跨越式跳高起跳内容来完成课的教学目标时,我先提示观察要求,并利用学生示范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示范的不同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教师再做示范,提示学生观察重点:原地动作和助跑起跳一瞬间的动作。因为没有了教师的讲解,学生观察示范特别认真,正确的动作概念很快形成。

(二)指导学生探索

在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概念后,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动作,模仿练习,这时的模仿练习是让学生自主的练习,教师只需要对动作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指导,而对于其他的学生可通过观察思考来体验动作,从而达到熟练动作。

(三)倡导学生交流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动作基础后,开展小组竞赛,以四人为一组,一人听教师口令练习,其余三人做技术指导。学生在指导练习的过程中熟悉了动作要领,熟练了动作技能。通过一个课时互动合作学习,学生90%以上了解了动作要领,掌握了动作技术,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必须结合教材实际,不同的教材可以设计不同的互动方式,但设计中必须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同一整体。

(四)鼓励学生合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及学生的自身需要,尽量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内容,让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相互学习、合作,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实践。

三、角色转换,创新运用是师生互动的调味剂

角色转换:是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创新运用:是教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能后,鼓励学生体验创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想象创造出新的东西,并加以运用。

转换角色和创新运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个性的显现,创造性的解放,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闪光点,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选用搬运接力赛跑游戏内容时,从名称入手,结合搬运和赛跑两个要求进行游戏方法的思考,并尝试游戏。学生从观察、体验、交流中初步了解游戏方法规则,掌握了在快跑中搬运东西的技能,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技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来设计游戏,如把东西换成别的(不好搬运的),或改成其它的游戏,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块儿尝试练习、观察、讨论、交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游戏,掌握了技能。

在放松练习中也可以转换角色,让学生创新运用。放松练习时放音乐,让学生听音乐,自编舞蹈进行放松,学生就会把已掌握的舞步、手型动作、身体姿势进行重新组合,编成新的舞蹈,选择较好的动作让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作复习、模仿、交流、自我展现,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成功体验。

四、体验成功使师生互动充满活力

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进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兴趣。体育教学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增强体质、学会技能、培养品质、娱乐游戏等多种功能。而为了适用将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体育除了用作手段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技能以外,还应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过程,养成一种综合的体育能力,其中包括正确理解体育意义,掌握锻炼身体和娱乐的原理和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等,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学生对运动的正确体验和成功意识的获得。成功的体验不仅仅是快乐,因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既充满着愉快和欢乐,更充满着艰辛和苦涩,乃至挫折和失败。精心进行 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教学,采取何种途径,运用何种方法,让班级中各个技能层次的学生有成功感。让所有的学生真正领略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在《新课程》下,教师只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做好“求知”、“求趣”、“求新”、“求变”、“求异”、“求情”等方面工作,必将改善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因此,我们相信,互动,一定能让体育教学更具活力,也一定会让体育教学绽放异彩!

体育课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儿童是新生命的载体,童年是人一生最灿烂的开始。它承载着对生命的憧憬、对未来的幻想。对于“爱玩”、“好动”的儿童来说,他们把心情、想法宣泄于充满了儿童生命气息的体育活动中。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师生之间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一种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所以,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承担者,除了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卓有成效的组织教学能力以外,更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言行上的沟通,积极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而努力。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给了孩子们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机会。游戏伴随着孩子的生活,也是孩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根据对学生的喜爱程度,在每天的备课环节中,重点对游戏部分进行精心的设计,如小组之间的竞赛,个人之间的竞赛考虑其中,活动中适当的引导,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地加以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掌握锻炼的能力,在竞赛中提高运动技能,在笑声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体育活动带来的无穷魅力。

总之,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交往主体,用微笑与真诚、鼓励和信任与学生进行交往,形成师生间心理的共鸣与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心灵的彩桥。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中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课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中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宽松的学校体育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锻炼、训练及竞赛。“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取得实效,第一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设计要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激发不了学生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就可收到良好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练习;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吁吁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符合其个性倾向性,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3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末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爱护、关心每位学生。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变。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几个“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把老师的批评教育当“耳旁风”。吴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曾有一段时间经常逃课。班主任到处找他,但一见到班主任就躲,真拿他没办法。在一次课外活动时,我有意接近他:“吴同学,你的协调性很好,欢迎你加入健美操队。”一听这话,他来劲了,开心了。然后我话锋一转:“吴同学,吴老师可以跟你聊聊吗?我们到那边草地上坐坐好吗?”他点了点头,跟着我来到草地上。“某某,吴老师很想跟你交个朋友,你能答应我吗?”说完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吴老师,其实我很孤单,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不愿意跟我玩,而且妈妈又出差了,我很想念她,恨不得跑到她身边去,可是学校又不让,所以我天天逃课。”“你觉得逃课这种行为对吗?还有,同学们为什么不跟你玩?”“不是的,上次我的手受伤的时候,同学们个个都很关心我,对我很好的,可是我的手好了以后,他们就……”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我们在草地上坐了差不多一个钟头。经过这次的交谈,吴同学愿意上体育课了。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后面有一个人大声地喊:“吴老师,我最喜欢你,也最喜欢上体育课。”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吴同学。听了这话,我心里甜滋滋的,突然间我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神圣,多么自豪,更坚定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鼓舞、召唤、指导。(剩余1903字)

新课程标准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应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它要求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玩就是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因此,玩在体育教学中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学生享受体育的乐趣。而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有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教师“一本正经”地上课!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喜欢玩,学生对体育除了兴趣之外还是兴趣,不感兴趣的事情一概不想做。 2、学生的体育知识面较窄,很多知识是一窍不通,教师讲解起来非常费劲; 3、学生虽然喜欢踢足球、打篮球,但大多数学生连最基本的犯规、违例都不知道。运动欣赏水平更低; 4、“自由活动”时学生的活动内容单调得可怜:男同学除了玩球,还是玩球,而且是瞎玩!女同学除了跳皮筋、掷沙包,就是丢手娟、老鹰捉小鸡,还有一部分同学是无所是事; 5、在教学一些较难动作时,动作的难点光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领会起来比较困难,而老师又不可能对某一动作作反复示范,造成学生学得比较费劲。 基于以上认识,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 融洽的师生情感,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 二、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心理上进行运动的“减负”。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在初学集合排队时会互相拥挤,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因为着急而乱说乱叫,针对这一现象,我把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编成“小鸭子队”、“小黄狗队”“小白兔队”、“小花猫队”,并给每位同学都变成号,这样一来,儿童从心理上乐意接受,再集合的时候,老师就说:“看哪一队的小动物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家?”加上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儿童进入角色,逐渐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三、选择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童话形式,把儿童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小兔、小狗、猴子、小鸡、小蜜蜂等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例如,用“老猫”教“小猫”学本领为主线,用投掷羽毛球、鸡毛毽、纸飞机等代替掷沙包、垒球,这些内容不仅学生练习兴趣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与“玩”结合起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1、“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2、“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偏“玩”问题的发生。 3、“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五、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游戏和竞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例如,“大鱼网”的游戏,儿童初做会觉得有意思,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有些乏味,不再吸引他们。为此,我把游戏改为“聪明的小鱼”,再精心设计场地。创设了“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垫子作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当渔夫,学生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有一定强度,但在游戏中,通过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是兴奋的、欢快的,忘记了疲劳,想到的是有趣,连一些平时不好动的学生都对我说:“我们再做一次吧!”练习形式活了,气氛也活了,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开开心心上体育课,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他们自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充分地掌握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有强烈的责任心,由于是快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放中有收,收中有放,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减负”后的乐趣,真正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外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1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