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是什么

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是什么,第1张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边塞人,那么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

 王昌龄一生之中,写下了无数的边塞诗,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是乐府旧体,来描写在边疆战场建功杀敌的战士的保家卫国之心。因为王昌龄的边塞诗基本都是使用七绝,因此都能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来,与其他的边塞诗人的风格有所不同。在王昌龄的边塞诗当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从军行》。

 《从军行》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写了边塞的景物,写出了在边塞地区的青海湖的景色以及连绵不绝的雪山。并且还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边疆战士想要收复玉门关的心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从军行》的后两句,写出了边疆战争的激烈,使得战士身上所传的盔甲都被磨穿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战士仍然有着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赞扬了战士的爱国之心。

 《从军行》这首边塞诗王昌龄写下的边塞诗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从《从军行》这首诗,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到,王昌龄边塞诗的特点不仅仅使用了可以入乐的词句,更是在诗中融入了情与景,使得人们更加的容易与诗产生共鸣。

王昌龄送别诗的特点

 王昌龄一生所写的诗词,被后人流传下来的一共只有一百八十多首。其中多为边塞诗,但是也有将近五十首诗送别诗。由此可以看出,王昌龄送别诗也有很多,并且质量也很好。

 王昌龄送别诗有很多的特点,其中就包括感情十分质朴,不掺杂矫揉造作,没有敷衍呻吟。在王昌龄的送别诗当中,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的,便是《送窦七》。“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这是《送窦七》的全文,前两句描写环境,利用环境的深幽,将为情感的抒发做铺垫。后两句直接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毫无保留的表达了自己与窦七的不舍之情。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字里行间都表露出王昌龄对窦七的离情别意。

 此外,在王昌龄的送别诗当中,还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借送别表明自己的志向。在《芙蓉楼送辛浙》这首送别诗当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便表明了王昌龄自己想要保持如玉壶般清洁高尚的品格,拥有光明磊落的道德操守以及朋友之间坦荡的相处。

王昌龄最擅长的是什么

 在我国的《全唐诗》当中,给予了王昌龄极高的评价。我们都知道,李白可以说在我国唐宋时期的诗人当中,成就绝对是最高的一位诗人,被后人赞誉为“诗仙”。而在《全唐诗》当中,将王昌龄与李白并列,王昌龄被冠以“七绝圣手”的称号。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王昌龄最擅长的文体便是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除了在《全唐诗》当中,王昌龄最擅长的七绝被人们称赞之外,在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当中,更是将王昌龄所写下的诸多七绝边塞诗成为王昌龄的风骨的代表。所以,王昌龄写下的七绝诗,有很多都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在王昌龄写下的众多塞外七绝诗当中,最为人所熟悉的就是《从军行》。在《从军行》当中,王昌龄将国家西部的玉门关战场进行了描写,将玉门关的环境以及玉门关所发生的诸多战事都细腻的描绘了出来。并且还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一千古名句,深受后世推崇。

 王昌龄所留下来的诗当中,除了有王昌龄最擅长的七言绝句,还有很多的七言律诗。《塞下曲》就是王昌龄的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将塞外战争的残酷彻底展现出来,表达了王昌龄的非战思想。

1 王昌龄为何被称为七绝圣手

2 王昌龄是怎么死的

在唐朝,国家开拓疆土,为的是将周边的领土都纳入到自己的国土之中。

这期间,诗人便有机会到边境去领略那里的风光,也可以了解到边疆战士的情况。而这些都会给他们以创作的灵感,最终,他们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人统称为边塞诗人,而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随军出征,见证了军人的刚毅,用诗文将其表现出来,并广为传颂。

而诗人之间以诗会友、以诗博名,都是常有的事情,也是他们聚会时必有的节目。开元年间,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就经常聚会,并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大事件。

我们先说说高适,他是商丘人,佳作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但是,高适的诗中,却总是透露着一股悲凉的气息,而最具代表的作品当属《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第二位诗人则是王昌龄,他是河东太原人。王昌龄的命运比较凄苦,早年家贫,生活很不容易。长大之后考中了进士,当上了汜水尉,可惜,在任上因为小事而被贬官,发到偏远山区当差去了。后来,他成功的返回了长安城,偏偏又遇到了安史之乱,便在这场混乱中被杀了。

王昌龄的诗句比较大气,读完之后让人感觉到气势磅礴,比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塞将士的更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也免不了有种不舍的情感。一个诗人能够留下一首佳作已经是不易之事,而王昌龄却留下了至少二十首佳作。

而且,大家喜欢王昌龄也是有原因的,他的诗句意境很美,比如《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王之涣,他是山西人,其佳作中比较脍炙人口的有《登黄鹤楼》、《凉州词》等,如果,这些你还没有印象,那么,提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肯定能够想起。而他的《凉州词》可以说是千古绝唱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除此之外,唐朝诗人也有自己的抱负,也想建立自己的功名,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在皇帝身边一展才干,失意的时候,他们则会聚在一起,纵情酒色。

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聚在一起喝酒,等到他们喝得醉醺醺的时候,突然听到梨园内有伶官和妙妓的表演,这其中,有一个吟诗的节目。看到这个场景,他们三人私下打赌:看这个吟诗节目提到谁的诗句最多,这个人就是今晚的赢家。

他们刚说完,就有一名妙妓唱出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时,王昌龄自豪地站了起来,向他们宣称这是自己的作品,并在墙上划了一道杠。过了一会,那边传来了诗句“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站起来也在墙上也划了一道,并宣称是自己的佳作。又过了一会,那边传来了“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再次站起来,在墙上又划了一道。

现在,王昌龄已经领先了。

然而,王之涣的作品还没有被提到,但是,他自认为自己的作品很是响亮,绝对不会输给在座的两位,所以,他对两人说,这些吟诗的人都是一些潦倒不堪的人,他们懂得的诗文就只有《巴人》、《下里》等作品,肯定不知道他王之涣的作品。刚说完,王之涣又跟两人加赌注,他指着那群人中最出色的歌女,言明:如果她也不唱王之涣的作品,那么,他本人将终身不与高适、王昌龄比诗艺了。

现在,轮到王之涣所指的那位最出色的歌女表演了,只见她深情的唱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后,她刚唱完,下面就响起了满堂的掌声,这是王之涣的作品。这下王之涣高兴了,他也终于自豪了一把。而三人,也开心得笑了起来。看到这三人发笑,台上的歌女和演员有些发懵,他们询问这位官人为何发笑?三人随即表明了身份,原来,台上所唱的诗句其作者就在台下。

对此,歌女们是又惊又喜,连忙向三位大师行礼。行礼完毕,他们宴请三人入席,而这三人也不推脱,高高兴兴的入了席,同他人饮酒作乐,又闹腾了一天。

唐朝之所以有这么多边塞诗人,他们的出现不外乎这三个原因:

一、由于边事和外事的增多,不少文人到边塞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二、有些文人向往边塞风光和塞外生活,有机会到边地漫游:

三、有些诗人对朝廷的穷兵黩武不满。

可以说,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边塞诗人的这些诗句让我们无比怀念,他们将豪情都奉献给了边关,这是文人的正能量,只是现今已经不复存在了。在边塞诗人中,我们还要提一个人,那就是岑参,他也是边塞诗人的代表。岑参是南阳人,曾经两次从军,跟随军队来到边塞,开始了他边疆服役的生活。

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岑参,这四大边塞诗人所处的时代相同,彼此之间也非常熟悉和景仰。但奈何,他们结局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客死他乡了。

这其中,岑参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传唱度也很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其中,我比较喜欢的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可以说,岑参把边塞风光描述的非常到位,也使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意境的美。

1、岑参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战、远戍思乡、将军逸乐、战士悲苦等等内容都写入诗中,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祖国而英勇抗敌的战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2、岑参边塞诗的写实之“奇丽”。岑参边塞诗当中既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薯五能反语”,“浑灸犁中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的生活之奇;也有“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的物候之奇;还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山雪崔嵬”的边地自然风光之奇。

岑参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战、远戍思乡、将军逸乐、战士悲苦等等内容都写入诗中,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祖国而英勇抗敌的战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岑参边塞诗的写实之“奇丽”。岑参边塞诗当中既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薯五能反语”,“浑灸犁中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的生活之奇;也有“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的物候之奇;还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山雪崔嵬”的边地自然风光之奇。

扩展资料: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35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