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故乡的目光表达什么情感

歌曲故乡的目光表达什么情感,第1张

歌曲《故乡的目光》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歌曲的旋律恢弘大气,又不失细腻委婉,词作意蕴深刻、情怀激荡,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家乡故土的最炙热的情感。

当人们远离故乡,在外的日子里,故乡的亲人和事物都会让人感到无比的思念。歌词中描述了离乡背井的人们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更通过诉说后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和对家乡爱的感叹。

这首歌也传达了一种心灵的乡愁,成为游子反哺的精神动力,给予他们情感的寄托、奋进的力量。歌曲作者的心中感悟是:希望所有离乡别井的游子,在回眸“故乡的目光”时,更多的是一份无愧故土的自信与从容、开拓与奋进、阳光与报答。

(1)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百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意对即可)

(2)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度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回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梅花魂》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梅花寒霜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

  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梅花魂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②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情弦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③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2)对词语的理解。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形容花耐寒而艳丽。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大抵:大多;大都。

  愈……愈……:表示程度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相当于“越……越……”。

  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屈服。

  隆冬:冬季最冷的时候;深冬。

  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

  眷恋:怀念,留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2.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交流中,既要点拨学生注意到伯父的三次落泪、因为墨梅图发脾气、送“我”墨梅图和梅花图案的手绢等具体的事,也要引导学生留意容易忽视的地方。如伯父教“我”读诗,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再如,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那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他寄托在梅花身上无法割舍的情愫。

  在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就可以对怎样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

  3.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图,为什么送给了“我”?为什么送给我绣梅花的手绢?……解决疑问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过程。

  4.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尤其要注意读好外祖父的话。外祖父的话语不多,一次是生气地训斥女儿;一次是跟不谙世事的外孙女赞梅花。读的时候要注意,训斥中表现的是对梅花图的疼惜,赞誉时坦露的是自己的心迹,只有用心感悟,才会读好这些句子。

  5.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分外”的“分”读fèn,“抹净”的“抹”读mā,“低头折节”的“折”读zhé。“幽”的笔顺是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甚”的最后一笔是竖折,“衰”字写的时候要与“哀”进行区别。

  6.课文中引用的一些唐诗、宋词,有的表现了思乡之情,有的表现了浓重的愁绪。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大体理解即可,不必作过多讲解。如果学生有兴趣,可把原诗词抄录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故乡》可以进行拓展阅读。

  四、相关链接

  1.星岛,即新加坡,又称狮城、星洲。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别》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全词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五、教材编辑的教学建议:

  在人类的诸多美好情感中,故园情是最深厚、最久远的。浪迹天涯的游子、旅居他乡的征人.谁不心系故园故乡是我们的根.即使岁月催人老.沧海变桑田,又有谁能忘记曾经养育过我们的深情土地所以古往今来,怀乡恋土的悠悠情感,往往成为常写不衰的永恒主题。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但儿童往往还无法亲身体验这种深沉情感,通过文学作品来体会仍然是重要途径。

  对海外游子而言。对故土的思念就是对祖国的思念。在《梅花魂》中,对祖国的思念又是投射到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梅花上。同时,课文中还饱含了作家对外祖父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也是同外祖父的爱国情怀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不要将这几种感情割裂开.要认识到爱国情是统摄全文的情感。

  作者在抒发情感时,是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而不是乱喊一通“啊”“呀”“嘛”了事,正是这种具体化的写法,让作品的情感不落虚空。散文大家冰心也曾在给作者的信中说道: “您的散文我很喜欢,特别是抒情中都有叙事,不是空泛地伤春悲秋,风花雪月。这种文字我看腻了!”

  对于《梅花魂》这种感情真挚、深沉的课文,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情感是教学的重点。我以为除了“潜心会本文”外.还需要借助一些相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教学时.不要给人物贴标签,粗略地问如“外祖父是怎样的人”“文章表现了外祖父的什么品格”之类的问题.而要深入到事例内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外祖父要教我读唐诗宋词”“为什么外祖父那么喜爱墨梅图却又将它送给我”,这些问题我认为能让学生的理解不致空泛,而并不是琐碎的问题。

  另外,据咨询作者证实,课文中的“唐山”是海外对“中国”的别称,而非实指河北的唐山市。

  这一点。需要给学生讲明。

《秋思》故事15篇

《秋思》故事1

 不知不觉中,萧萧的秋风已无声驱赶了炎炎夏日,蔚蓝的天空在新秋时节一尘不染。光阴似箭哪,来时正是春天,这么快便是秋了。那些叶片也黄了、落了,候鸟成群结队地飞去南方,凉风灌满了洛阳的大街小巷,人们已经换上秋衣。

 张籍站在客栈门口,对故乡的思念涌上心头,老母亲颤巍巍的身影,妻子满含不舍的双眼及幼子稚嫩的声音像放**一样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走进书房,决定给家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过得很好。铺好纸、磨好墨,张籍提起笔,但心中的千言万语怎能通过一封小小的书信表达?思考许久,他落下笔来:母亲,天凉了要记得多穿衣服;父亲劳动别太累了,多休息休息;妻子的身体好些了吗?要多多锻炼;儿啊,一定要好好上学堂、认真读书、听先生的话,做个有学问的人

 信写好了,张籍封好口,像对待金银珍宝一样捧着信走出门去,正好碰见一位送信人,将信交给他。送信人正要出发,张籍又怕把自己思乡的情绪传染给家人,连忙唤住那人,送信人转过头来:“怎么了?先生。”“我……再看看”张籍拿过信,“唰”地撕开封口,抽出信来细细阅读。

 信只有一页,可他至少读了半个小时。送信人有些不耐烦了,张籍才重新封好信,递给送信人,只见送信人把信收回布袋,扬鞭催马,消失在漫天红霞中。张籍眼中满是泪水,朦胧中他仿佛看见自己回乡那天,全村人聚集在一起为他洗尘,而他与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秋思》故事2

 洛阳城里秋风起,作者张籍想写一封信,表达自己思乡怀亲之情,可是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了不知道从何说起。诗人想了想,终于拿起笔开始写了。他尽情地诉说着自己怀念家乡思乡之情。

 书信写好后,张籍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十分珍惜自己的这封信。他用信封把自己写的信包起来,嘱咐送信的人一定要把信交给自己的家人手中。就在送信人临走时,他又把信要回来了,急忙拆开信看了一下,看看有什么没有说到的。看完后,他就把信给封上了。这下,他才放心了······

《秋思》故事3

 中秋的总是那么圆那么亮,就像人们手中那甜甜的月饼,就看不厌,久吃不腻,还是那么的令人回味与穷。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久的时候。说他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为有经历过乡村体验过的人,才会有这种感情、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想身在异处的家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做月饼给我们吃。妈妈的月饼外观像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可画出来的图案,其中就有桂花雕印出来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糖,里面放些芝麻、青红丝、果仁,葡萄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秋思》故事4

 从前,有一个诗人名叫张籍,在一个秋风萧瑟的秋天,张籍看到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美丽的家乡、亲人来。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看着看着,不禁泪流满面,提笔写下。

《秋思》故事5

 夏,总是匆匆地来,匆匆地去,他离开了人间,却带来了调皮的秋姑娘。我现居的洛阳城,因为他的到来,树上的叶子像一只只金**的枯叶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与大地妈妈来了个生死离别前的亲密接触。原本婀娜多姿、五彩斑斓的花朵个个垂下了头。“沙沙沙——”一阵凉爽的秋风仿佛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我这十多年来的喜怒哀乐与亲人们好好沟通。回到家里,我拿出笔和纸,深情地开始写……写着写着,我情不自禁地眼泪哗哗,展现在我面前的,是模糊的景象。这时,我朦朦胧胧地看见了年迈的老母亲拄着拐杖朝我走来,脸上露出了和蔼可亲的笑容;父亲正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头上,低着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只能看见他那白花花的头发;一旁的妻子,盘坐在织布机前,为我不懂事的、正在牙牙学语的二儿子编制衣服。大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了,这哄着我那只会哇哇大哭的小儿子入睡……看着看着,我忍不住飞奔出房门,对着门前那一轮皎洁明亮的圆月,放声高喊:“爹——娘——儿子我不孝!我十多年来出门在外,却忘了家中的亲人,忘了我那美丽的故乡……”说着说着,我又回到房间里,连夜把这封信写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捎信的人就驾着马来到了我家。当我拿出那封家书,交给捎信的人时,我又拿回了这封信,打开信封,抽出信纸,读起了这封信。读着读着,我的眼睛又湿润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了出来。在捎信人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地把这封被眼泪“淋”湿的信交给他,并不断地对他说:“你一定要亲自交到我父母亲的手中,你一定要亲自送到我家……”在我的目送下,他离开了洛阳城。

 落叶到了秋天就会回到大地的怀抱中,这叫叶落归根,那我的根在哪儿呢?

 五年级:邱清泉

《秋思》故事6

 在洛阳城里,凉风习习,秋风吹落叶一片片,麦田里涌起了金**的波涛,起浮的麦浪预示着秋天的到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同时也唤起了在外的游子思乡情绪和回家的念头,很多飘泊异乡的游子都在秋季回家去看望家中的亲人了。望着其他人回家的身影,诗人张籍长叹了一口气,今年又回不了家了,给家里人写封信吧

 他回到家拿起了毛笔,但是刚写了一点又停了下来,写写停停、写写改改、改改停停。 是啊,这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怎能在一张薄薄的纸上写完呢?所以张籍写了一张又一张,写完了又默默的端详。晚上睡觉时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儿,不禁流下了眼泪。第二天起床时,床上的枕头已经被泪水弄湿了。

 送信的信使已经在楼下等了,于上张籍拿起了信走了下去,信使收好了信,刚想告辞。张籍又拉住信使,说:“等我一下,再等我一下。”拆开信又在信上继续写。信使等不及了,催着张籍,“好了吗?好了吗?”张籍把信交给信使,信使催动马匹,很快离开了。

 看着信使的身影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地平线,张籍长叹了一口气,回到房中写下了《秋思》着首诗。

《秋思》故事7

 一天傍晚,秋风吹起,一个书生在亭子里欣赏树叶落下来的美景。

 突然,风停了,他想起去年,是在这个时候离开家乡,来到洛阳城的。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过了一年了。去年离家时,非常冷,现在不知道父亲病了没有,不知道母亲种的 庄稼有没枯死……

 晚上,明亮的月亮照射着他,他铺开纸,那起笔,准备给家人写信,可是想写的话太多了他想来想去,挑了一些极为重要的事情写了上去告知家人。

 第二天早上,他把信交给了送信人,并叮嘱必须要把母亲的回信交到自己手上,送信人就要走了的时候,因为担心昨晚匆忙写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所以他又叫送信人停下,把信还给他,他又拆开信,补上了几句话后,他这才放心地把信交给送信人。

 送信人走了,他突然想到一首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故事8

 光阴似箭,转眼间秋天来了,树叶枯黄了,一片又一片地落到了地上。深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秋风乍起,这美丽的景色,令人一生难忘。

 诗人张籍坐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享茶,看着看着落下了伤心的眼泪,诗人,想家了他想着爹娘的身体好吗想着今年的收成好吗想着妻子和孩子们还好吗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张籍回头回房,饭也吃不下,坐在窗边,点亮油灯,开始写起了给家人的信。可要说的话犹如泉水一般,说也说不完,也不知从何下笔,只好拿起毛笔,在信纸上写道:爹娘,身体近来还好吧,今年收成怎样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在洛阳很好

 深夜,诗人放下笔,伸了个懒腰,熄灭了油灯后,便上床睡觉。在床上,诗人总觉得匆匆写成的信不能表达出对故乡的那种深切的思乡情,便又起身,开启油灯,坐在窗边,又开始写了起来

 不知不觉,鸡鸣了,诗人放下笔,封好信封,来到了房门口,正愁不知怎样送去,这时,来了一位老乡,诗人大喊一声:“刘伯!”那位刘伯伯转头一看,走了过去,对诗人说:“是你叫我”诗人笑了笑,说:“刘伯,不认得我啦,我是从小到大,被您称为‘小鬼头’的张籍啊。”刘伯一笑,拍了拍诗人的肩膀,哈哈大笑的说:“原来是你,这么久不见,没想到竟在这遇见了你。”两位老乡坐了下来,非常愉快的谈话,这时,刘伯站了起来,对张籍说:“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张籍从口袋里掏出家信,对刘伯说:“刘伯,麻烦您回去的路上帮我把我写的家书带回去给我娘,行吗,刘伯点点头,正要从诗人手里接信时,诗人又把信拆开,把写的内容又重新看了一遍,就将信交给了刘伯,看着刘伯慢慢而去

 这时,诗人心里又是喜又是悲,喜的是家人能看到自己写的信了,悲的是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秋思》故事9

 夏天悄悄的溜走了,秋天悄无声息的来了,洛阳城里秋风萧萧,落叶在洛阳城空中漫无目的荡漾,不知道要飘到哪里去。

 这时诗人张籍站在树下,看到这一情景他觉得自己仿佛就是那一片一片的落叶,漂泊他乡,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想到这儿,张籍的鼻子一酸,泪珠已经在眼眶,他强忍住泪水,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客栈,想给家里人写一封信,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他拿起笔,刚要写信,他的手却停在了半空中,他想:我该从何写起?想自己的父母、妻儿,还是……但,时间一分也不能耽搁,他以最快的速度写好了信,送到了捎信人的手中,并再三叮嘱:“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封信送到我的家中,并和他们说我很好,让父母妻儿不必担心。”“您放心,我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把信送到你的家中。”听到捎信人这么说,张籍的心里踏实了不少。

 “驾!”捎信人要出发了,张籍突然喊了一声“请等一等!我再看一下我写的信。”张籍又把封好的信拆开,一个字一个字的查看,看有没有遗漏哪一句话,表达的意思完整不完整。半晌,张籍还没有看完,捎信人说::“客官,您以经看了好长时间了,再看的话,恐怕太阳落山也送不到您家里了。”张籍这才回过神来,又把信封好,交给捎信人。

 捎信人骑着马,向远方驶去。张籍久久地站在那里,目送着捎信人越走越远,越来越模糊,直到看不见。张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回客栈去了……

《秋思》故事10

 “呼呼呼——”秋风猛烈地刮着,一片片金**的树叶漂落了,许多人都拖儿带女,带着一些物品准备返乡。大街上热热闹闹的,有的人在采买生活必需品,忙着讨价还价;有的人陪着孩子在买些小玩意,正在挑挑拣拣;有的人在往马车上搬运行李,一家子准备出城。

 客居洛阳城里的张籍却感到寂寞无比,只有那娇艳的菊花在这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他一点点的安慰。“哎,我已经第二次被贬官了,而且这么久都没有见到亲人了!哎!”张籍自叹一声,从衣柜里找出了自己临走时母亲给他缝的棉袄。

 他看着看着就想起了他年迈的母亲,于是他就走到书桌前,快速地拿起笔在纸上写道:“母亲,您的身体可好?天气渐冷,平日里要注意多穿衣服,不要着凉了。家里的收成还好吧?……”张籍有许多话想写,却又不知道从何处写起,仿佛落笔千斤。

 终于写完了,他把信折好放入信封,叫门房叫来捎信人。可是他又怕刚才写得太快、太匆忙,没有说完心中想说的千言万语。于是他又把人叫住,拆开自己的信,端详了一会后又拿起笔继续写了下去。“儿长期独自生活,有很多话想对母亲倾诉,借这封信,我就把想说的话都写了吧!”

 又是一炷香的功夫,张籍终于写完了,他这才把信又给了捎信人,目送着捎信人,只见他越行越远……

《秋思》故事11

 《秋思》故事

 我就是唐代诗人张籍,我已离开家乡,来到洛阳孤独一人居住,掐指算算,已经有一年多了,站在窗前,冷风飕飕地吹过,就像是在抚摸我的脸,地上的花儿也只是用那顽强而又柔软的身躯抵挡风寒,青山也已经早早的脱掉轻纱,穿上了厚厚的秋袍,再抬头望望蓝蓝的天空,天上的大雁正在排成人字形的向着南方飞,而且还在“咿呀咿呀”地叫,好像在说:“再见了大地,明年春天我会再回来看望你的!”

 落叶嗖嗖的从树上掉下来,就像是无家可归的弃儿一般,虽然如此,但是现在应该是家乡丰收的时节吧,想起大丰收我也想起了家乡那金**的田野,想起了父母……

 风呼呼的吹着,突然,我听见“沙沙沙”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风把纸吹得沙沙作响,看到纸,我就想起了给家人写信这件事,于是我立刻铺好纸,磨好墨,刚刚提笔开始写的时候,又不知从何说起,但是再多的话要说,也得写,那就挑一些重要的写吧!我开始趴下写信,写着写着,就不禁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二天,捎信的人过来敲门,我就被吵醒了。 他对着房子叫:“送信啦!”

 我立刻,把昨晚写好的信包好,交给捎信人,然后叮嘱他:“你一定得把信送到我家人手里呀!拜托了。”

 他说:“好的,我一定办到!”他说完,就立刻上马,正准备拉马绳,我就又叫道:“慢!”

 他问:“怎么啦?”

 “让我再看一下信”我说,因为我怕昨晚急匆匆写的信会没把重点说清楚,就再次看了一次。

 看完,就又给了捎信人,他问:“没什么事了吧?” 我就肯定地说:“没了。”

 说完,他就走了,我望着他的身影渐渐离去,不禁流下了热泪……

《秋思》故事12

 秋天到了,身处洛阳城的张籍在乱世中,他想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们。秋风呼呼地刮,树叶一片一片的飘落下来,草地也没有了一丝生机。

 有一天,张籍很想念自己的亲人,可他很难见到亲人。他便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给家人写一份信,诉说自己的情感,拿起笔却又犹豫了,写了之后怎么带过去。

 这时候,他的一位老故人突然闯进门,他喜出望外,便飞快地把信写好。写好之后他又想到一个问题:老故人会不会不帮我送信?他便询问老故人:“能不能帮我捎封家书”老故人答:”哪里话,责无旁贷,我保证给你送到,可我现在有点急事,改天再送吧。“张籍略加思考说:“哪天呢?”,“有时间就送”。张籍说:“那就这么定了。

 张籍继续补充他写的家书,唯恐抒发不完他的情感。

 他在信中写到自己现在的处境,希望得到点关心。突然又闯进来一个故人,说道:“我有一匹快马,你要吗?”张籍说:“好,正好,我少一匹快马”那个故人说:“好,现在就可以来取马了。”

 他跟着故人来到了他家,只见故人领来一匹白马,张籍看了一眼说到:“千里马,真好!”

 领着马回到家后,他就天天盼着老故人来。

 老故人终于来了,他把家书给故人,并吩咐他不要搞丢了,搞乱了,脏了。

 老故人说:“我知道了!”

 老故人正准备走,张籍拦着他,他把封好的家书又拆开了,好像还有千言万语想和家人说。他把家书一遍又一遍拆了,又封了,终于递给了故人,好像是件宝贝一样。

 老故人走时,张籍又拦住他说:“我有匹快马,给你用吧!”

 老故人推辞说:“不用了。”可还是答应了。

 老故人带着张籍的思念起航了……

《秋思》故事13

 中秋佳节的前一天晚上,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枫叶吹得满地都是,好比作一块火红的地毯。我站在枫树下,望着快要圆满的月亮,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好友。我不禁骤然泪下。

 于是,我默默地走回书房,决定写一封家书给远在家乡的亲人。我坐下去,手握起笔,可是却不知从何下手,因为要表达的情意实在太深太重,有说不尽的话语想向家人说,却又一时说不出来。

 最后我匆匆地写了一些话语,来问候亲人,来祝福亲人。我拿起信件放到信封里,经过几番检查后我缓慢地走出去,走出书房,走出院子,走到那一颗枫树下,把信封交给捎信的人,千叮万嘱他一定要将此信送给家人。

 但是,就在送信人要出发时,我又打开信封查看。只害怕匆匆写的信不能表达深厚的感情。送信人走后,我又热泪盈眶。

 中秋节那天我独自赏月,心里有说不尽的难过。但能跟家人共赏一个月亮我也是心满意足了!

《秋思》故事14

 洛阳城里已经有秋风了,它顽皮的从身边跑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

 这时张籍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欣赏秋天的美景,一阵秋风吹过,不由勾出他的“思乡之情”,想给家人写封信,他拿起笔,却迟迟不开写,他想给家人写的内容太多了,不知道从何入笔,就想来想去,最后,他想到什么写什么,东写一句西写一句,非常的乱。

 匆匆写完后又担心写的这封信不能把自己的全部意思表达出来,便拿起信翻来翻去,看完一遍又一遍,总觉得自己还有些没有写的内容,但是又想不出还有什么没写,之后,他把信装好,这时捎信的人刚好从这经过去捎信,他把捎信的人给叫住了,正让捎信人把信拿走时,他连忙叫住了捎信人,从他手中夺回信,把信封拆开,又加了几句话,又把信给封好,交给了捎信人,但是,捎信人又准备上马走时,他又叫住了捎信人从捎信人手中赶忙拿回信,又加了几句,这时,捎信人开口了;“喂,你要写就一次写完,我还要送信呢,如果,这封信送迟了我一家老小怎么办?”张籍听见了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给。”这时捎信人拿着信飞快的上了马走了,但他又想起了几句话还未写,可是,已经晚了,捎信人早已骑着马跑远了。

 秋思

 我在洛阳城里已住了三、四年,白发苍苍,我的家人不知怎样?是否还活在世上?让我忐忑不安。

 夜晚,我来到窗前,一轮皎洁的月亮洒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乡的亲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是思乡的泪。这时,突然树上的叶子飘落了下来,秋风又把叶子卷了起来。哎

 我来到书房,想写封信给家人,可是不知从何说起,要说的话太多了?过了好长时间,终于把信写好了,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清晨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细绸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骑着马奔到驿站门口,“哦!原来你是专门为人捎信的。”他说:“是。我便把信慎重递给他,他要走的时候,我再次把信拿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忘写的,再次把信封好拿给要走的人。我嘱咐捎信人要路上小心,一定要把这封信送给我的家人。让他们知道我还在这里,要过两、三年才能回去。望着远去的他,滚烫的热泪迷蒙了我的双眼

 秋思

 夏天默默地过去了,一夜间,整个世界变成了金色的!树叶落下了,人们都匆匆换上了秋装。

 “啊,秋天来了”诗人张籍站在客栈外轻轻地叹了口气。

 “我的妻儿老小还好吗?”张籍回到客栈,打算给家人写一封信,可迟迟不能下笔。

 第二天,张籍把信捧在怀里,仿佛那是他的宝贝。他把信交给捎信人,再三叮嘱:“务必把信送回去。”

 “放心吧!”捎信人正准备走时,张籍忽然发现少说了些什么,于是又把捎信叫回来,在信上多添了几句话,才小心翼翼的把信交给了捎信人。

 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和往年一样,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各种小商小贩齐聚这里,叫卖着丰收的喜悦,然而张籍确实无比的惆怅,中秋将至,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在秋高气爽的夜晚,月亮孤独地挂在寂寥的长空中,张籍独自在洛阳城墙上漫步,整个洛阳城在夜色笼罩下幽静的不能再幽静了。此时,一阵秋风袭来,张籍感到了些许寒意。走着走着,张籍忽然想起,好长时间也没有给远方的亲人写信了,于是,他急匆匆地回到住所,提前笔准备诉说思乡之情,可他绞尽脑汁怎么也写不下去。离家太久,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了,短短的几页信纸,怎么能把这浓浓的思乡之情说完呢?

 好不容易总算说完了这封信,天色已亮,在门口等候多时的送信人又来催促了。张籍急忙封好信,交给了送信人。可当送信人准本上马启程时,张籍有追了上去,再次打开信封,生怕想说的话没有说完。

 送信人总算上路了,张籍却久久呆在原地,眺望着远方。

《秋思》故事15

 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树叶黄了,纷纷飘落到地上,整个洛阳城陷入了一片死寂。平时热闹的大街上也冷冷清清,四周一片凄凉。

 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看到这一片悲惨的情景,想给家人写一封家书来表达他的思念之情。他拿出纸笔,可要写的东西太多了。他左想想,右想想,既想写这个,又想写那个。想来想去,竟不知从何下笔才好。

 写来写去,信总算写好了,可诗人还不罢休,对着自己的信几次三番地读,生怕漏了那个重要的部分,表达不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其实,有什么才能比拟得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啊!他在信中认真地写好每个字,“家里的谷子丰收了没有?”“母亲好不好?”一件件小事在他眼里都变成了极为重要的事。

 信写好了,他对送信人又叮又嘱:“这封信很重要,千万不要丢掉”,“我很关心这封信,你一定要亲自送到收信人手中……”连送信人都很奇怪:“这封信到底是给谁的,为什么要这样细心认真?”

 送信人快走了,但又被拦住了。诗人再把信看过一遍后,他总算放心了,让捎信人带着信走了。

 望着送信人远去的身影,诗人松了一口气,但无法比拟的,是他一颗思念家乡的心。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人们对这个传统佳节的很多欢乐的记忆和想象的,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寒灯只影自然难于入眠,更何况是除夕之夜!而“独不眠”自然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的景象,那更是叫人难耐。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从而逼出下文。“客”是自指,因身在客中,故称“客”。竟是什么使得诗人“转凄然”呢?当然还是“除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自己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那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诗完一二句后,似乎感到诗人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却又撇开自己,从对面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那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增添新的白发。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觞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光。

  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大概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它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是可以说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和的艺术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59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