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第1张

1/7分步阅读

1学习心理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协助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心理教育是指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使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主要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的使用等方面。

2/7

2人际交往教育

进人中学后,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人际关系的性质相对复杂。中学生结交朋友的意识增强,与同伴和朋友的交往逐渐密切,朋友的影响逐渐超过父母对他们的影响。这成为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之一,原因在于朋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这具个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学生常常不懂得如何与教师、家长等成人进行的沟通。因此,教会中学生与成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双方的沟通顺畅、相互理解和缩小代沟。此外,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性萌动引发一系列的烦恼、尤其是与异性的交往和沟通。

内容主要包括朋友、老师、家长和异性的沟通与交往。

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培训,零基础入学,持续成长

广告

3/7

3自我意识教育

青少年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苏醒阶段。自我意识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包括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等。

心理咨询-找心灵绿洲苏老师-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

广告

4/7

4意志品质教育

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密切联系着,既要克服内部的困难,如疲劳、懒惰、分心等,又要克服外部的困难,如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意志品质更多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

内容包括挫折应对、意志力磨炼和危机干预等方面,通过提高中学生的挫折耐受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济宁 心理咨询推荐泰安唐訾心理张老师

广告

5/7

5压力释放

作为中学生随着学业的增长,将会伴随许多压力的产生,有来自学业上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学科选择的压力,以及学校适应压力,同伴交往压力,师生矛盾压力,亲子矛盾压力等等,面对种种压力的侵袭,仅有一颗意志坚强的心是不能够支撑他们长远的发展的,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压力排解的教育。

内容包括压力症状,压力源分析,压力释放方法等。

6/7

6生涯发展教育

生涯发展辅导是为中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的教育活动,它旨在帮助中学生进行初步的人生规划与生涯设计,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进行职业选择和准备,培养职业道德,掌握求职技巧,并正视社会问题,为今后顺利地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包括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人格特征、职业选择等方。

7/7

7情绪情感教育

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剧变,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动荡。这种动荡表现为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此消彼涨的两极状态,甚至有时表露出来,有时内隐难觅踪迹。例如,老师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学生情绪飞扬,兴高采烈,同样,老师一句轻微批评的话又可以使学生愁眉深锁,沮丧不安。众所周知,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充分发挥潜能,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内容包括调节和培养情绪情感以及消除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形成积极、稳定、健康的情绪。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科学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世界 全面发展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极具思想内涵的特殊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果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去感受、体验、品味,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汹涌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因此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灵魂。

一、语文情感教学的含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心理现象就是情绪和情感。简单地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比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能使人轻松愉快;失去亲人会给人带来痛苦悲伤;面对别人的挑衅会引起激动或愤怒;美好的事物使人产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所谓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去评判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语文情感教育,如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应包括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要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要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作者的感情,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应将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应注重情感教学,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这和素质教育的总的原则是统一的。另外,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而且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学是否有强大生命力、是否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三、情感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学因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是一种更具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修养,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情感,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有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情感调控力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努力运用美文佳作中所饱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体现在适时适度地把握、调控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上;再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还体现在自制力上,优秀的教师时时注重情绪的稳定协调,保持心态平稳。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

第一,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不同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老师在课堂上的冷漠、埋怨、烦躁等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遏制了学生认知和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第二,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这种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第三,教师的情感在师生之间产生双向互动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之,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如何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著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是要进行基本的安全常识教育。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向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水火电的预防和自救、如何面对陌生人、交通安全或山路安全……让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可以邀请当地的公安部门为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他们对各种犯罪事例和各地安全事故了如指掌,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会让孩子们接受神圣的生命教育课。三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安全演习。山体滑坡、泥石流如果突然来临,学生应该如何躲避?地震来临前的征兆怎样,应该如何逃生?火灾一旦发生,应该如何脱离火海?这一些列可能会发生的险情最好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演练。演练时,学校要统一安排逃生路线,引导学生有秩序进行逃生。每年多组织几次逃生演练,以便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孩子们就不会慌乱,能够沉着机敏脱离险情。

青年大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教育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尤其是对青年大学生,如果不经受教育的薰陶,凭著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想法以及各种环境的 下,很容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首先,大学校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育途径。它的教育制度、教育策略、学习氛围和活动状况都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感情世界和发展。无论哪一方面的不完善,都会造就心灵上的一个缺陷。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慎重起来,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必要的教育途径。毕竟父母的经验丰富,得到的感悟多。不管是生存还是情感都可以给你强有力的建议,以避免你少走弯路。

另外,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效咨询。拜访专业人士,从他们那里学习到很多新知识为己所用。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自己。因为亲身实践才是最有利的说服证据。1用心观察。身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教育事宜的相关事件,抓住那些鲜活深刻的例子,用心去感知、领悟。2依靠书籍。大量的书籍都在诠释讲解著教育这一个笼统的焦点,包括生存教育和情感教育。不计其数的故事和哲理都可以尽数吸收,完善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认知。3实践。可以经历一段感情、经历几次挣钱的辛苦,你就可以发现大量书本中没有的知识,了解情感,了解社会的复杂···

自身教育是最最关键的,当然,是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至于这个正确涵盖的面非常广泛,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

途径很多,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这些。不过,无论哪种途径所趋向的目的是一样的。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在学习了安全教育这个专题后,我更明白到在小学阶段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不可轻视,因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当危险悄悄地逼近时,孩子们还一无所知,不幸的事却屡屡发生。我认为多渠道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日常小事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总会听说有学生在玩耍时摔断胳膊、腿,碰破了额头等安全事故。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很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可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让在场的同学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对这次事故的的体会和看法,用身边的事教育学生,学生很容易受到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很有帮助。

二、在班会课中让小学生系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自救的一些基本能力。

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就算在过公路时行走路线也会变化无常,不顾前后左右,不理车辆行人,任意穿行,就算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响个不停也浑然不觉,因此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高。因此有必要利用班会课让小学生学习到一些系统的安全知识,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知识。利用班会课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需要注意:不能只是老师在不停地讲这样那样的安全知识以及自救办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应该形式多样,比如可以通过小品、模拟情景、自救演练、安全施救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三、家校合力,共筑安全防线。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家中也会发生很多的安全事故。如果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在校安全教育,就不能很好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家长取得联络,要要求家长教给孩子一些在家如何保障安全的知识。比如:如何正确使用煤气,防止煤气中毒的安全教育,就需要家长协助老师才能让学生准确掌握。学校不具备现场演示开关煤气的方法,只有让学生在家里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正确学会使用煤气。

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件大事,是一件具有长远意易的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从点滴小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建议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培训学习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学安全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是社会进步、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是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防范技能开展自救互救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演练是学校安全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建议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指南》内容。

二、建议加强指导,科学制定演练方案

学校是演练工作的基本单位和主责部门。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制定本学校演练工作方案,细化流程,明确各岗位责任。实际演练前进行必要的桌面推演,并邀请专业公司机构、专业教练和专家等对学校制定的演练工作方案及桌面推演情况进行专项指导,对各环节进行必要完善。

三、建议周密组织,安全有效实施演练

(一)学校要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师生对本学校的演练方案和演练要求知晓率达到100%。

(二)学校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疏散图、疏散通道、广播系统、报警、呼叫系统等设施装置建设。对校园的路面、楼梯护栏、疏散标识等进行检修并达到安全要求。

(三)要将一般性演练与火灾、地震、防恐、治安等专项演练相结合。各学校可适当邀请消防、地震、治安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在一般性演练的基础上开展专项演练。专项演练可根据专项演练内容进行场景设定(如某一疏散通道是着火点、楼梯坍塌是个别疏散通道受阻等),以检验突发事件情况的处置能力。

(四)学校组织演练要符合学生、幼儿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反复演习。开始要以熟悉演练路线、掌握演练要领的一般性演练为主,还可分楼层、分年级的开展区域性演练;在此基础上再求疏散速度和开展专项演练。

(五)演练工作频次高、涉及人员多,要严格按学校演练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切忌走过场。

(六)寄宿制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寄宿学生的演练。

四、建议及时总结,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各学校要将演练提升为学校安全工作的常态化和标志性的内容,常抓不懈。每次演练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查询不足,及时整改;教委将对学校贯彻落实《指南》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的重点是:演练方案制订情况,一般性演练和专项演练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学校在开展演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学校可将在实施演练过程中的有关工作经验、视讯、资讯简报及时上报教委保卫科。

一、建议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培训学习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安全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组织应急疏散演练(以下简称“演练”)是社会进步、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是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防范技能开展自救互救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演练是学校安全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是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建议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指南》内容。

二、建议加强指导,科学制定演练方案

学校是演练工作的基本单位和主责部门。要以学生、幼儿为主体,科学制定本学校演练工作方案,细化流程,明确各岗位责任。实际演练前进行必要的桌面推演,并邀请专业公司机构、专业教练和专家等对学校制定的演练工作方案及桌面推演情况进行专项指导,对各环节进行必要完善。

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摘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做法:指导小学生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小学生学会生存,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增强小学生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正文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我国现在有 21 亿在校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就应该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 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指导小学生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生安全。然而目前发生的侵害少年儿童的事件仍时有所闻,并且由于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常常不能想到运用法律来大胆地保护自己,造成违法犯罪者有机可乘,变本加厉。 我们要求少年儿童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让他们从小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同时,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明确自己拥有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尊严和权益遭到侵犯与损害时,学会采用合理合法手段,运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机智勇敢地进行抗争,充分发挥自我保护的作用。学校请沙区少年刑审庭杨庭长,结合案例做专题法制报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讲解,学生颇受感动,效果显著。 二、让小学生学会生存,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一)从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 (二)从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资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上课间操结束后,学生在经过路口拐弯时,前边二年级一瘦小女生不注意被路牙石绊倒了,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而去…… 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 “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去,捏著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同学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已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在学校医务室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从此,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己到医务室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开学第一课》。学校制定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防火消防和地震等,多次进行演习,让学生学会紧急情况下逃生技能。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自我保护,形成一定技能,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真正起到自护自救的作用。 三、增强小学生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从不合理的事物和屈从不正当的要求,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这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迷恋网路游戏导致荒废学业,网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渊,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应当看到,少年儿童在其向成年人过渡期间,由不成熟到成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们应以利废偏,根据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愿意接受真理这一特点,抓住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路,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六至十二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少年儿童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更美的和谐校园之果。

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 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但形成的力量和结果却是巨大的和有形的。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悲观者勇气倍增,常常都是因多情感的转变。因此,情感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们说,爱是动情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基础,没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情感教育就很难进行。教师要以温馨的爱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情感教育,情从哪里来呢?

一、情从诚挚中来 诚挚就是要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尽职尽责地对待学生。诚心实意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投入,在他们面前毫无私心和假意,苦心孤诣地设计和创造教育条件,使学生顺利成长。对学生极端的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绝不马虎放纵,这样,学生会从中产生很深的感情,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生接受教育更加主动和自然。与这样的老师长期相处,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感染,也会对他人诚挚和友爱。

二、情从公正中来 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系和非智力因系不相同,老师有时会有意无意表现出不公正,不一视同仁,不能公正地爱护每一个学生,使部分学生与老师的感情疏远。有的学生最后到了很难教育的地步,往往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他们感到老师不公正、有偏心,因此,他们就不会拿出真的情感对待老师。教师的任何不公正行为,都会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造成他们的不满情绪。他们会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不关心他们,于是,可能产生三种后果:一是丧失信心,对老师和集体失去感情。二是产生逆反心理,三是兼而有之。所以教师一定要公正。当学生感到老师心地公正,不偏不倚,他们就会有一种平等感和尊严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他们还会从老师的公正处事中学会做人,并对老师产生尊敬之情,亲切之情。情从公正中来。教师对待学生,处理事情,任何情况下都要公平公正。

三、情从实事求是中来 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碰上各种复杂的矛盾,发现各具特长的学生。对待他们和他们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应把握住一条,那就是实事求是。一个人在评价别人时常常凭主观意断。教师也不例外,在处理自己比较熟悉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时,更容易主观。比如:对经常出差错的学生就会认为他们素质太差;对经常迟到的学生,会认为他们每次迟到都没有正当理由;对后进生的进步或好的表现,总持怀疑态度;对学生中的争议,总认为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有理……教师若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最容易伤害学生的感情,会使学生蔬远教师,有的甚至对老师耿耿于怀。

四、情从和谐中来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增强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教师付出多少爱,就会得到学生多少“情”。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既尊重教师又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

教师要从心底真正明白一个道理,靠“威严”和教训不会得到真正的信任,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说教不会让学生信服。教师不是因为“说”通了道理就通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是否“听”得进才是主要的;教师不能靠板面孔让学生尊敬和信服,就能达到学生只有“心服”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学生形成和谐友爱的关系,要防止另外一种偏向,那就是不恰当地与学生亲暱,在学生面前随随便便,凡事不拿主意,或是不讲原则,这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不能产生真正的师生之情。

五、情从解决困难与化解矛盾中来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中比较复杂的矛盾,教师要有耐心,要更为体贴、关心,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在这过程中师生之情会油然而生,并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以游戏的形式为主,让学生从游戏中自己感悟。

学生自己领悟的比什么都强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一、狭义和广义

从狭义上说,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性教育,要讲生命的孕育和诞生的基本知识,青春发育的生理规律,青春体貌的变化,性欲望、性吸引、性冲动和性宣泄的生理与心理现象,性的安全健康和身心保护的知识,还要讲预防意外怀孕、预防性病、艾滋病、反对滥用毒品等知识。

从广义上说,青春期教育作为人生教育,它还应当传授性的价值观念、性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责任,性的法律界限与防止性暴力等知识;教导人际交往特别是两性交往的知识与技能,帮助青少年学习关于两性之间的友情、爱情、择偶、婚姻等人生课程,懂得性别社会化、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两性尊重与平等的基本概念。

二、目的与内容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其重要目的之一当然是为了增进性健康。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关于“性健康”的概念:“性的身体层面、情感层面、智力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完整结合,从而积极地丰富人格,促进沟通和增进爱。”如果当代男女的性健康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两性交往、和谐、合作,两性建立某种长久的关系即婚姻,还会有今天这样多的问题吗?可以说性健康是婚姻幸福的基础,也是人生美满的要素。

青春期性教育应当具有以下较全面的目的和内容。

1.提供关于人的性潜能的科学而准确的信息,包括人生的性器官与生殖系统、人的性发育、性取向与性别、性病、艾滋病预防等。

2.提供性价值观与性态度的教育。要不含糊地向青少年传播符合自己文化的、社会倡导与支持的主流价值观,阐明这种价值观的由来及意义;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两性之间健康而文明的关系,培养自尊感和自信心,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负责任。

3.通过参与式教育和训练实践,使青少年学会两性之间的尊重、平等,获得两性交往的技能,包括沟通、做选择、应对朋辈压力,评价媒体信息以及建立诚信的友情关系。帮助青少年科学地、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现代社会的性别角色,以便日后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使命。

4.教育青少年在性的表达与行动中对自己和对他人高度负责,包括洁身自爱、拒绝不成熟的性关系、反对性的强迫,预防杜绝手*,维护自己与他人的性健康。

5.避孕、计划生育以及做父母的责任,也应成为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不能等到男女结婚和生育时再去讲解这方面的知识。

由于青春期的年龄跨度较大,从10岁至20岁,因此在实施青春期性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针对青少年需知、已知和未知的实际情况,决定上述内容在什么年龄段讲到什么程度。

三、性价值观

1.每个人天生就具有性的潜能,性是一个人生命中自然而健康的组成部分。

2.性具有肉体的、心理的、伦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各个层面,把这些层面完整地结合起来表达的性才是健康的。

3.每个人在性的取向和性表现方式上可能不相同,但人人均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一切形式的性歧视、性虐待、性暴力都是对人权的侵犯。

4.家庭应成为孩子学习性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成为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和主要的老师;父母有义务帮助孩子接受社会的主流性价值观,并将价值观视为孩子健康成长过程的重要部分。

5.任何性行为都是有后果的,因此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在性行为上做出对自己和别人高度负责的选择。

6.鼓励孩子与父母、老师或其他可信赖的成年人讨论性问题,这对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7.要明确地告诉青少年,尚未成熟就涉足性关系是冒险之举;少女怀孕堕胎会殃害健康;感染艾滋病会毁及生命;洁身自爱,保证终生专一于一个性伴侣,是远离艾滋病的最有效办法。

8.任何性行为都不应当带有强制性和剥削性。

9.青少年应当得到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他们有权获得预防怀孕和预防性疾病的科学而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到“知情选择”;还应当让青少年知道何处可以得到性健康咨询和遇到紧急情况应该到哪里求助。

四、三道防火墙

第一道“防火墙”就是防止未成年人的性关系,即18岁之前的中学生,应当做到“洁身自爱”。对这一点,青春期性教育者应当理直气壮、开诚布公地对学生讲。18岁之前不能参加公民投票是因为不成熟,中学生不能发生性关系也是因为其心理、社会、经济方面均不成熟,无法承受性关系的后果。

第二道“防火墙”就是避孕和紧急避孕。我们希望所有18岁以前的孩子都安全地呆在第一道防火墙之内,但却往往是不能绝对达到我们的希望。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小勇士”**而过了。我们难以预料究竟哪些孩子会越墙,所以还是需要给他们再建一道安全网。在讲解“生命的孕育和诞生”这一课时,孩子们已经从光盘上直观地看到了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情景,并从“计划生育”一课得知,如果父母不可以生第二个孩子的话,用哪些方法可以阻挡或避免精子与卵子见面,以及万一它们见面了,可以在72小时内用紧急避孕丸消除受精卵等等。

第三道“防火墙”就是讲终止妊娠。也是在“计划生育”这一课,我们讲到避孕失败的问题。首先我们讲到各种避孕手段都不是万分可靠的,因此,如果有性生活的妻子,发现自己未按时来月经,会尽快到医院做检查,如果检查出怀孕了,又不能再生孩子,就一定会做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根据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3个月之内终止妊娠相对安全。尽管人工流产并不是控制生育的好办法,只是避孕失败后不得不采取的补救措施,但三个月内就终止妊娠毕竟比大月份引产安全些。我们还需要提及大月份引产对孕妇可能造成的伤害。

总之,我们既要帮助孩子建立道德屏障,又要把科学的信息向他们转达,让他们真正做到“知情选择”,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健康。

五、谁应当唱主角

1.家庭为主

(1)性教育在心理交流和行为指导上具有隐私性和个体性,父母与孩子单独面对面进行最适宜。

(2)家庭环境具有自然性及亲和性,不紧张,安全保密。

(3)家庭更易于把握适时、适度的原则。

(4)父母平素要保持与孩子朋友式交谈的良好习惯,建立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

2.学校为辅

(1)学校以学为主,性教育作为以便知识的规模传授。

(2)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家长和孩子,学校有责任进行辅导。

(3)对于孩子已发生的性问题,学校应与家长共同协商后,采取一致的态度和积极的办法处理,避免出现意外。 1.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2.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很难理解,而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只是发生得太快,家长没有心理准备,如果此时的家长愈加束缚,他们离家长愈远,有的甚至逃离家庭去投奔同学。

3、青春期的情感特点: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善于与人相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面对现实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思维合乎逻辑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 1.积极向上,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有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

2.有自觉性,能以充沛的精力去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怕学习上的困难,智能发挥良好。

3.在家庭,在学校与朋友之间,能建立互敬互爱,相互理解的积极人际关系,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成员,在群体中有自己的朋友行同志,保持和发展互助,融洽,和谐的关系。

4.善于适应新环境。

5.情绪稳定而愉快。

6.心理活动完整,协调,能避免各种因素所引起的病态症状(如过度紧张、焦虑等)。 对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都有过许多研究。

心理学家斯朗认为,当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后,其心理变化为:“自我发现”;“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开始逐步跨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他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心理学家霍林活斯认为,青春期到来之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相似于幼儿的断乳现象。幼儿断乳意味着与母亲身体的完全脱离联系。由于急剧而彻底地断绝母乳喂养,儿童陷入欲求而得不到满足的,从而给儿童带来深刻的不安。这是人生的“第一次危机”。儿童进入青春期,意味着要从心理上摆脱对双亲的依赖。这种急剧而彻底的心理性“断乳”,也同样会给他们带来突如其来的一时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激动和动乱,这便是人生的“第二次危机”。经过“第二次危机”之后,人们就可以逐渐步入脱离父母的监护,走向一个独立、完整人的过程。因此,他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危机”。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沟通交流。而这种沟通交流是出于我们情感上的一种需要而进行的,同时我们运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  那么什么是情感呢?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而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它提倡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这种动力功能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增力功能,二是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促使人消极地行动、降低学习效率。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多岁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讲,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大不相同,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同时,情感也是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用情感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英语教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二、情感教育的三要素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应充分运用以下三方面的情感素质,即教师本身的情感素质、教材资源的情感素质和学生的情感素质。

1教师本身的情感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他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同时又是活动中的交流者和管理者。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充分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师的兴趣爱好,甚至性别、年龄,乃至服装、发型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有力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些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考验都可能导致教师形成强大的心理学压力,从而引发许多负面情绪。然而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努力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正在成长发展着的学生,而情感是可以传染和传递的。当教师产生挫折感并且表现为不良的情感时,教师消极的情感会使他的学生受到其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调节不良的情感,提高教师的情商,始终保持一种良好心境。同时教师应当多方面的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有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教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只要教师善于运用自身的优势,一定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情感,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2教材资源的情感素质

英语(新标准)这一套教材选取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如hobbies, friendship, entertainment等都是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中学生的情感发展过程相一致,因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将教材内容具体化,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显形或隐性情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是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学科的课程由其特殊性,英语教材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信息量大,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理解,而且能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兴趣。英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提高教学效率。

3学生的情感素质

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这是因为由我们的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我们所面对的是由个性差异显著的学生个体所组成的庞大学生群体,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但是身心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同时,他们身上还保留着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使他们对一切新奇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教育的作用

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教师的情感因素,教材的情感因素和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教学效果。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消极的情感不仅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州市夏店乡初级中学)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

引 言:正如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迅速。如果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单纯地为教而教,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是指理想、兴趣、习惯、情感、意志等因素。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态度等非智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为:自尊、自信、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为:厌恶、沮丧、愤怒、羞涩、紧张等严重影响学习的心理状态。无论是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但两种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截然不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教学中。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一)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总之,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少年学习外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如何使用外语。既然是使用外语,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际交往和情感态度。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情感态度包括积极情感态度和消极情感态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态度,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智力升华,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灵活且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最大化的调动,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发挥。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缺乏学习动机、精力不集中等)则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正常发挥,从而降低了语言学习效果,并且对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近些年来,外语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就情感态度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主要结论是:“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三)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具有跨学科特点,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的内涵以及情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表明,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情感态度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的教育和教学之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20%决定于智商,而80%取决于情商。人们也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嫂,而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因此,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如此,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尤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实践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堵塞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青少年时期是基础教育阶段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们的情感,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英语课堂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自身的情感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课堂情感态度影响极大。因此,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要有良好的师德和专业技能,才能做到敬业爱岗爱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不断地去探索工作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把对工作的不断追求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建立情感。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先喜欢上老师,而后才喜欢上这门学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一个人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地喜爱时,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当一个人悲伤、抑郁,对学习或工作产生厌倦时,就会反应迟钝,思维狭隘,毫无创造性可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学与成功的关键。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是师生问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的激发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目前学生年龄小、入学早,对事物认识的能力弱,且兴趣不稳定,感情意志脆弱,易受伤害。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无条件地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学科上来,达到“爱屋及乌”和“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

(二)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沟通和交流渠道

为了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普遍性的问题适合集体交流、集体讨论,个别学生的问题则适合单独沟通,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看它能否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而且还要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应该如此,对那些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即使有些学生在参与时,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语言错误,教师大可不必急于纠正,因为有些错误仅属于暂时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的,教师仍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当他们完成任务活动遇到困难或受阻时,教师要常以“don’t be shy don’t be afraid think it over try it again”等话语进一步启发引导,其作用远远胜过于简单粗暴的指责。

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并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通过出乎意料的理解、诚挚中肯的批评、催人向上的引导,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这一点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倾注大量的情感,要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的琐碎小事之中充分体现老师的关爱。

赏识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学习者所追求的目标。初中阶段的学生争强好胜,特别期待得到教师的赏识,教师只要给他们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要慧眼识材,给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以正常的期待和赏识。使他们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划,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最直接途径。下面结合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1创设真实情景的任务。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新教材,任务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提供真实的情景,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任务,让学生有源可思,有话可说,有题可做,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综合应用的任务中来。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2 why do you like koala bears 这个单元里,有三个目标任务,每个任务活动都包含有情感态度的渗透教育。任务一:让学生列举至少五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动物,并作简单描述,这需要安排学生在课前去准备或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或从事活动的能力,每个学生都会很自然地想到中国的panda,培养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任务二:让学生互相询问所喜爱的动物及其原因,并做出统计表和报告,练习语言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do you like … 等相关语句。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感悟到从事活动与他人合作的喜悦。任务三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活动。通过创设这些任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英语的表现欲。

2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一是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潜能,力求每个学生的价值都能得到充分体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参与英语活动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二是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组织学生运用pair work/ group work 和team work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小组竞争。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学习。每个人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小组同伴的学习负责。他们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实现小组目标。这样,小组内每一个人都成为小组中不等缺少的一员,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由此,学生就会有一种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可以共同增加词汇量和学习信息,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呈现出现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口动手,勇于竞争成为教学过程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3应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教材课文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如有关martin luther king, deng yaping, franklin等名人的文章,学习领悟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过程。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震憾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不仅靠的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气、意志、信心等因素。

4实现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使多媒体手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用生动的视、听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制作生动直观易懂的课件,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时候,下载了很多三维动画的卡通人物,利用动画效果体现他们都正在进行某动作,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都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学习激情,个个积极抢答,并在短时间内较好地掌握了现在进行时。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富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外语教学而言,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或动画,达到创设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进行爱国热情的情感教育。现在的英语教学文本中的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教材中的许多鲜活的人和事的教学,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祖国意识,发展他们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思想情感的共鸣,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整体提高人文素养。

总之,把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发展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是在英语课堂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又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首先,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情感状态。用词语,理智控制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转移注意可以改变情绪情感发生方向。一个人长时间进行脑力活动后,从事一下体力劳动,情绪情感就能稳定下来。其次,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学生考试,公开发言都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临场经验不足造成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种过渡的情景,即从不紧张到稍微有些紧张,最后再到很紧张,使学生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情感体验,这样就能做到临场不乱。最后,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只能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情感。

(五)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除了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因素。过度焦虑可能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产生焦虑的原因现在还不太清楚,但多数情况下,学习者的焦虑与过去的经历(特别是个人受到的伤害)以及周围人的态度有关。焦虑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焦虑导致紧张和害怕,紧张和害怕浪费精力和注意力。这样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就相对减少,语言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加导致焦虑的可能性。焦虑也许是认知与情感相互影响的最好例证。虽然焦虑影响语言学习,但它是可以克服的。

与焦虑类似的一个情感因素是抑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自我形象,即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的意识。随着这种意识的逐渐增强,儿童要学会如何保护还不完全成熟的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就是回避那些可能给自我带来威胁的言行。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行为就是抑制,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嘲讽对自我形象的打击很大。所以经常受批评和嘲讽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们的抑制程度也高。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尝试,而且可能犯错误,而错误有时带来批评和嘲讽。因此,自我形象比较脆弱的学习者往往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参与语言活动。这就是语言学习中的抑制行为。与焦虑一样,抑制也是可以克服的。

心理学家认为:信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象征,信心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在工作和学习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标,才能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成功。因此,要使学生对英语产生较强烈持久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方面的困难,要善于发现和及时疏导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障碍,让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有人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细心的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通过学生的眼睛、面部表情或不安的神色来判断学生的心理情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家庭自身的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特别是现在父母离婚、父母外出务工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的思想情感更值得教师关注。在设计活动和内容时,应有意安排多种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断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越过一个个障碍,逐步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积极的情感态度,使之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要用真情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艺术去教育、感化学生,减轻他们的压力。在课堂提问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对那些由于知识掌挢不牢或有些心理障碍而答错或不肯回答的学生,教师要尽量用温暖亲切的语言去鼓励他们,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大胆地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参与语言学习活动。

(六)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与评估方法

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已与我们挥手告别,目前此项评价体系已逐步多元化, 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开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是单一的采取优胜劣汰。在新课程理念的评价体系中,充分运用情感因素的功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推动了英语后续学习。恰到好处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模糊认识趋于明朗化,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更可以深层启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时,由于与母语习得的冲突,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差,而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拥有或大或小的成功体验,及时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如小贴画(stickers)。但切记这种方式不能用得太滥,也不能过于吝啬,而且要视起群体所属层次来定。在教学中多采用些激励性评价,给予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看到希望的曙光,增强到达彼岸的自信心。

学习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要以情动人,避免操练的程式化(stylization)与机械化(mechanization),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面临困难时意志的坚韧性,提高对活动的满意度。适当的成功感则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对学生来将具有重大的影响。儿童具有奇异的语言天赋,通过掌握语言规律是英语教学的门径。

教师要正视学生所犯的错误,以期盼的心态面对他们。防止造成教育活动中的“马太效应”,即“凡有的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多回来。”

(七)英语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掌握和运用英语基本知识,就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实践。而要保证交流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思考,克服畏惧心理,勇于交流发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愉悦、振奋、向上的情绪,使学生从内心产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勇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处在愉悦、兴奋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增强。

教师如果情绪不好,通过情绪的感染功能,会使学生的情绪也不好,而学生不好的情绪通过神情或行为表现出来,更使教师情绪不好,以致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沉闷的教学气氛。反之,如果教师快乐的话,就会形成师生同乐的教学气氛。因此,教师饱满、振奋、愉悦、热诚的精神状态往往会强烈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活跃教学气氛,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情绪背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对英语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如何真正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因素,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 导语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以下内容是 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

 1、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员,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第一,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素质教育是每一个青少年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

 第三,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generallearning)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3、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4、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指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5、素质教育要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素质教育

 青少年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

 1、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2、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青少年,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

 3、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全面发展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的素质。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深化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根本途径就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德育、智育和体育是促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根本途径。

 青少年素质教育

 、《青少年素质教育》课程共分十三部分:

 (一)、了解自己,强化自我意识:

 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尝识自主的与同学交流,但由于心智正处于由模糊向清晰的意识转变,常常会产生自我矛盾的错误意识,会在迷茫、不自觉中对自己心灵进行伤害。一旦孩子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就会自信,减少自我伤害,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克服自我紧张,完善自我,培养自信将为孩子的未来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了解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观:

 在9——12岁期间,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心理意识开始产生独立,与父母交流逐渐减少。该阶段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萌芽期,也是父母与孩子产生矛盾的初期,同时也是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观的时期。是了解父母,认可父母避免孩子在青春期出现家庭逆反心理的关键。

 (三)、认识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里,主宰孩子的是老师,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是最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好坏的外因,孩子对老师的认知程度越高孩子越喜爱学习,反之就会出现偏课或厌学。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老师,学会与老师和谐相处,如何适应老师,适应学校是促进孩子学习,预防孩子与老师发生问题,避免孩子在学校发生心灵伤害最有效的办法。

 (四)、我与学习,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目前的学习现状:

 在小学3——6年级的孩子常出现成绩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贪玩,回家不主动写作业,主要原因是孩子对学习还处于被动,不明白为什么到学校,学习是为什么,为谁学习。在孩子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家长无论如何操心、努力孩子的学习都不好,家长稍一放松,孩子的成绩就会下来,孩子还容易对学习还产生反感,产生惰性。

 在小学阶段要让孩子理解明白到学校干什么,什么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明确学习的目的,通过学习和培训帮助孩子内视自己,培养主动学习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时候正是对孩子当下学习和以后学习的关键时期。

 (五)、开心一家人,情感表达能力培养:

 家庭除了靠血脉维系以外更主要的是情感,由于社会的压力,现在的家庭,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越乏减少,这也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与人相处情感表达至关重要,也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更是家庭交流的基础。培养孩子如何与家长的表达情感是培养孩子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和睦最愉悦有效的方法。为孩子适应未来情感社会的生活,学会与同性、与异性友好相处打好基础。

 (六)、需求表达能力训练:

 孩子永远都有买不完的小东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需要准确的表达方式,当要获得他人(家长、老师、同学)的帮助时要有获得需求的表达方法,然而,现在的孩子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我要这个”“给我买这个”“我不懂”“我不会”。当孩子的渴望被不断拒绝的同时也就会抑制他们交流的主要动机,并对被求助产生疏远情绪。而在人的一生中善于表达需求,学会求助是重要的生存技能。

 (七)、情绪控制力训练:

 孩子从小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他人的批评、责备、吵嚷、生气、厌烦甚至骂和打。不能够正确地面对负面情绪,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其实人都有两面情绪,如父母,愤怒只是父母的一种负面情绪表现,孩子了解了父母的情绪的两面性,就容易接受父母,就会避免和父母发生矛盾。通过对父母的了解,孩子也了解了人的两面情绪,就会提高面对他人的负面情绪的承受能力。

 (八)、赞美的力量——谁都喜欢我:

 一句赞美的话让老师喜欢你,一句赞美的话使同学愿意与你交往,孩子正确对待现实,避免和减少对别人挑剔的习惯,对于孩子的人生是极其重要。有人说,这个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一个人如果在这个世界上看不到美,他就会和这个世界产生对抗心理,和世界对抗的结果,就会自取灭亡。在小学阶段教会孩子发现美,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将帮助孩子在一生中减少与人发生分歧、矛盾、争斗和伤害,对孩子提高生命质量。

 (九)、打开心扉,与父母交流能力训练:

 有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遇到问题,60%找同学,30%自己解决,9%找有关机构,1%找父母。孩子有事不告诉家长现在已经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一旦中断,亲子关系的危机也就从此开始,家长不了解孩子,心中就会不安,而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也由于缺乏交流而开始降低。可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帮助孩子培养与父母及时交流思想的习惯,这样能使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掌握孩子、有效地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减少孩子行为的盲动性,避免盲目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也便于家长对孩子进行更加有效的监护,避免产生监护中的失误。

 (十)、我的魅力指数:

 让别人接纳自己首先就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通过对自我形象(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分析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在一个群体中是什么形象,这样就能明白别人如何对待自己的原因。根据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就可以对自己作出调整,形象好的要继续发扬,形象不佳要进行修正。使孩子主动注意形象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举止。

 (十一)、留住我的心,克服上课及阅读时的不专心训练:

 小学生思想活跃,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会被一些事物影响,不能专心致志的听课学习。上课“溜号”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的主要原因,通过专业训练可以有效的克服精神“溜号”现象,快速提高学习质量。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浅谈论文篇一

《语文教学呼唤情感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仅仅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更要注意情感目标的渗透。语文学科的特点告诉我们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师生角色定位,同时开发最优化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师生关系;教学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等。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感人至深的父母之情,朋友之谊,也有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我认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在实际教学中,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

1 形成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养成大语文教学意识,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主动营造一种学习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父爱的录像带。或放一曲《父亲》歌曲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2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2 结合课文内容,加强课外比较阅读,寻找感动,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积累

教材中所选文章,诚然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对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思想素养,不无裨益。但教材中的阅读量对中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比较阅读。如读了《背影》,可推荐散文《父亲的信》、《父亲》;读了《芦花荡》,可推荐《荷花淀》;读了《月球上的足迹》,可推荐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这样,学生在与课文相关的比较阅读中,更容易找到情感的触动点,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

3 诠释不一样师生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我们教师能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从事教学工作这么多年,我有这样的深刻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情感。

4 探索最适合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课标强调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组织学习八年级上册的《老王》时,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第一步,走进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圈点生字,在小组内分工查阅工具书,互相学习。其次,认真读书,读准字音,互相纠正字音,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再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大意。第二步,探究小说中的人物。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①小说中的“老王”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王对别人的“善”②我们对老王的“善”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三步,探究作者写作意图。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就在全班发言。最后质疑问难;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结束教学。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浅谈论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68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