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劝显然是没用的啊一般这样的患者,都担心药物会让他病情严重,或者脑子不清醒,要消除他的顾虑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法让他按量吃药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药压碎放在饭里面就行了如果他需要人喂的话,就更方便了,直接喂饭或者夹在汤和菜里面就行了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病的范畴,要改善必须改变脑神经递质的紊乱,所以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的
建议好朋友听从医嘱,按时吃药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其次去同理她的情绪和感受,在她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做好陪伴和倾听就好了,不需要做出异于常人的关照。
另外,服药的同时进行心理咨询,治愈效果更好。
网友提问:
厌学和本博士:
“成绩提不上,同学不聊天,学业压力增大”从你的文字中,看起来是抑郁、焦虑的问题,隐隐觉得你内心的愤怒。
躁郁症躁郁症一般指双相障碍,因此而引起了躯体化症状的情况并不少见。
我们管心营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处理过很多和你有类似情况的来访者,他们都是因为厌学引发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才进一步导致后续心理问题的恶化。
你的问题还是蛮复杂的,我们也不指望一个提问就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哪怕是你线下来咨询我们也不太可能一次帮助你解决问题,也是多次咨询一点点解决问题。
其他的提问也是一样,我们也是一次解决一个问题,这次我们看了一下,目前你的比较需要重点解决的是“躯体化症状”的问题,失眠问题、精神状态问题,本质还是身体感受的问题。
下面管心营就从下面三点来给你解答。
什么是躯体化症状?
为什么会有躯体化症状出现?
躯体化症状会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简答来说就是一个人本来是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是没有以心理症状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转换为了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我们之前遇到一个高一的学生,对数学“过敏”,只要周末一去数学补课就会身体不舒服,周六早上的课,从周五晚上开始就打喷嚏、浑身起小红点,最后发展到看见数学就感觉全身都痒。去医院检查,医生又说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上完数学课,一个午饭的时间“病”就自动好了。
还有一个女生,只要一上体育课,双腿就失去知觉,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任何毛病。
遇到一个最严重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妈妈,只要丈夫或者女儿不顺她的意,她就会神奇地出现哮喘症状。
这种躯体化的症状,并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具有比较强的暗示性和波动性。
比如,那个双腿失去知觉的女生,因为跑得太慢经常被指责,而当她被指责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站在原地不动。于是每次上体育课的时候,她在潜意识中复现了哪种不知所措、站在原地不动的感觉,双腿“回应”了她的念头。
躯体化的症状可能来自于父母传递的一个脚本——“禁止感受”。
父母禁止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就会说“你不许哭”。
如果父母的感觉都隐藏起来的话,小孩就会学到“不准有感觉”。
有时候在一个家庭里,可能会限制所有的感觉都不能表达,但大部分情形下,只会限制某些特定的感觉,而允许其他感觉——
“不准觉得生气”、“不准觉得害怕”等等的表达。
有时候这个信息会被解读为“可以有某种感觉,但是不能表现出来”。
有时候这个信息会更强烈,连感觉都不能有。
比如,小男孩常常反复被提醒,“男孩不准哭”或是“要坚强一点”,
这些话隐含的意思就是:
“不准觉得伤心”、“不准觉得害怕”。
在有些家庭里,“不准有感觉”的意思,是指“不准有身体的感觉”。
这种禁止信息来自婴儿很小的时候,如果信息很强烈的话,成人以后会造成某些很严重的问题,例如被禁止有饥饿感的小孩,长大后可能发展出厌食症。
有些沟通分析师认为,某些精神病的根源就是“不准有身体的感觉”这个禁止信息。
有些父母会传递这样的信息:“不准照你的感觉,要照我的感觉。”
比如母亲对小孩说:
“我饿了,你想吃什么”或是“我好冷,你把毛衣穿起来。”
当孩子吃饱了,还是被强迫继续吃东西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呕吐;当孩子不冷,被父母逼着穿衣服的时候,孩子就只能通过“生病”来拒绝了。
医院里面每年都有,因为穿衣服过多而脱水的孩子,但是很少有穿衣过少而严重生病的孩子。
所有的躯体化都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最常见地方就在于成绩上面。
我们管心营关注在厌学方面,我们有认真的观察过家长对于孩子成绩的反应。
假如这个孩子成绩全部都很差,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学习能力的问题,也就是会认为“这个孩子没有救了,他就是比较笨。”
而孩子也真的如同家长期待的一样,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表现得很愚笨、缓慢。但是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表现得很机灵,比如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完全是另外一幅面孔。
假如这个孩子偏科,家长就会认为这个孩子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家长则会经常向孩子传递一些负面的暗示。
比如,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看看题目,这是多少?你是看不见吗?这么简单的题目,你为什么就不能认真的看呢?”
然后孩子也真的如同家长期待地一样,检查出来了近视。
或者像另外一位家长总是对孩子说“这里我都讲了好多遍了,你是不是听不见?你是聋了吗?”
结果这个孩子一上英语课就好像失聪一样,听不见了。
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中,讨厌学习、畏难情绪、娱乐活动都是被主流文化厌恶的,所以我们管心营经常遇到孩子们内心是有苦说不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痛苦,这些说不出口的话只能通过身体表达出来。于是躯体化这个人人都会的“天赋技能”,就回应我们内心的愿望,便启动了。
躯体化症状背后是有潜台词的。
比如,对数学过敏的孩子,他想说的是“我讨厌数学,但是我直接表达的话,会被家长指责”。——于是他过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那个哮喘的妈妈,内心想说的是“凭什么听你们的?我不想当一个贤妻良母了,我好生气啊,但是我生病的话,你们就没有办法了吧?”——她通过哮喘来把愤怒的情绪传染给别人。
回到最后,我们可以发现躯体化症状本质还是关系的问题,正常的表达途径被堵住了,只能通过身体表达出来。同样的,你的躯体化问题也是如此,你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平时就没什么人听你说话,你的感受无法通过正常的办法表达出来,所以只能通过身体表达出来。
双相最麻烦的地方在于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在抑郁或躁狂间转换。因为抗抑郁药和抗躁狂药的机理相同,作用相反,躁狂时吃抗抑郁的药,就跟躁狂。最怕的情况是,本来是抑郁状态,吃了几天抗抑郁药,等药效快上来了,却转成躁狂了。这个时候病症加药效,简直没有办法处理。
发作期的治疗以药物为主,有条件的话在缓解期配合心理治疗。促进病人接触社会,保持功能是对的。但是,家属也要正视病人的病情,营造一个宽松低压的修养环境,避免会刺激病人的因素或事件。另外就是多观察病人的情况,抑郁期防止自杀,躁狂期防止伤人或自伤。
另外,精神类疾病很难治愈,即使终身服药复发的可能性也很大。情感障害这类病,有很大的家庭因素。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全家参加指导,改良家庭关系,从根源上把致病因素消除掉。
你要换种心态生活了。你试试看忽略身边人对你的看法,当然,一下子是做不到的,要慢慢来。自己就是自己,不要跟别人比,尤其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自己总是有特色的。抑郁的时候,就多做些体育运动,我知道学习很紧张,但是你想想在这样的紧张环境中,你还能这么有计划地安排着一切,是不是很有个性,很潇洒?慢慢地改变自己,点滴地去改变自己,时间稍微长了,自己就改变过来了。经常想些积极的事情,把消极的事情都抛弃。如果觉得自己跟同学距离远了,就抱着谦虚的心态去问同学问题,不管听没听会,你的目的是取交朋友的,慢慢的,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同学还是很人情的,在提升自己学业的同时,还能交到朋友。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狂躁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顾名思义患者躁狂和抑郁常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抑郁发作时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思考问题费力,兴趣活动减少,悲观厌世,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饮食差,睡眠差。躁狂时,病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无诱因的出现兴奋话多,食欲增加,睡眠减少,不知疲倦,情感高涨。以上两种情况交替发作,每次持续时间超过半个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因此,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隐蔽性,有时和正常人无异,但兴奋之余还隐藏着自杀倾向,必须引起家庭高度重视。
其预警是,在躁狂发作之前会有一次或数次抑郁发作,这是可以掌握的。对于这样的患者要做到五点:
1,鼓励患者应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
2,配合饮食、锻炼,提高抵抗力。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锻炼,保证正常睡眠。
3,保持轻松的心态。使患者心情放松,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学习或生活方面,积极接受治疗,这样不但好的快,而且预后不易复发。
4,给患者创造发泄的环境。医生要关心、富有同情心、安静地倾听,使患者清楚他的痛苦已被社会所接受了;
5,家人、朋友的精神支持,可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般认为双向情感障碍不存在单一的原因。相反,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出现疾病或使风险上升。
大脑结构和功能:一些研究证明了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与健康人群或者其他心理疾病患者的大脑存在的差异。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差异以及来自基因研究的全新信息,科学家就能更好地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并预测哪些治疗可以实现最大疗效。
基因:研究显示,有某些基因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患双向情感障碍
但是,基因并非双向情感障碍的唯一风险。对同卵双生双胞胎的研究显示,虽然同卵双生双胞胎的所有基因都相同,但即使其中一个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也不一定就会患这种疾病。
家族史:双向情感障碍往往会在家族中遗传。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双向情感障碍,那么儿童患这种病的可能性较高。但务必要注意到,大部分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都不会患这种疾病。
发生双向情感障碍病的原因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又名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
与其他心理情绪疾病一样,医学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病的发病原因。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抑郁发作;二是相反的状态就是躁狂发作;三是抑郁躁狂混合发作。
抑郁发作即心境低落,甚至可有自残自杀倾向;躁狂发作时精神激动兴奋且难以抑制;混合发作兼有两种表现,临床少见。
双相障碍可能无法自愈,至少目前尚无先例。虽然疾病以反复发作为特点,发作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如不进行正规治疗,疾病发作间歇期会逐渐缩短,严重程度逐渐加重。因此,出现双相障碍,必须到精神科就诊,进行正规治疗。
LZ别太担心了 您女儿的具体情况我还不是很了解 她的症状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想了想 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点吧:
1:高中生活适应力差导致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并躁狂、抑郁两者交替,也就是前面的双向情感障碍症的典型表现了——这种情况要找到原因才可有方法治疗的;
2:高三学习、社会环境的压力致使孩子对某些事情看得很重 当自己某一次没有完成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话 就会导致情绪失落等等抑郁症的症状的发生——这种情况要靠家长和孩子两方面来完成治疗或者开导(现在大多数中学都有专门的心理老师 家长可以找他们帮帮忙 但是切记不要带孩子一起去)适当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不要让孩子有太大的压力就行了;
3:高中生活丰富多彩 孩子的感情也是很脆弱和单纯的 所以 有时候难免会有感情上的失败或者挫败 ——这种情况下 家长就起到重要的疏导作用了 让孩子有正确的情感观,从而懂得自行处理各种这方面的事情;
原因还有很多的 我这当下想了这么多 在网吧里 也快下机了 就不多说了 希望这些能够给LZ一点启示吧 还有最后祝LZ女儿早日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