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以这样一个凄婉哀怨的悲剧故事为题材的小诗,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有情人深深的同情。
原文: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
长相思·汴水流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它写一个闺中**,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思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前三句写她思随流水,身在妆楼,念远人而不得见,思无穷,恨亦无穷。“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笔入人情。“恨到归时方始休”一句,与《长恨歌》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各擅胜场。《长恨歌》写死别,故恨无绝期;此词写生离,故归即无恨。“恨到归时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饰,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末句“月明人倚楼”,是画景也是情语。五字包拢全词,从而知道以上的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剪影式的画幅,又见出她茫茫然远望驰思,人仍未归,恨亦难休,几乎要化为山头望夫石也。
晏殊:《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间或流露出旷达的情怀,概括出对人们有启迪的人生哲理。艺术风格和婉明丽,清新含蓄。所作皆为小令,善于即景抒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构成形神兼备的意境,写景重其精神,前人评为「更自神到」。语言精炼浑成。这是他的词作内容虽一般却能万口流传的主要原因。在小令的写作技巧上,晏殊有所发展,且使之日臻纯熟。
欧阳修: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它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
苏轼词的特点
一、“以诗为词”:形成豪放雅词
苏轼豪放词既然在题材、结构、情调、形象、内涵诸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窠臼,也就必然引发对词的形式自身的革新。这方面,通常被学者们评为“以诗为词”。题材的开拓,正指示了由婉约而豪放,由“俗”而“雅”的方向。
二、以我观照万物:人物形象的豪放雅格
苏轼词中的主人公形象和角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就形象而言,苏轼之前的词作中,大多是柔肠百曲之士,千娇百媚之态。多为女性形象:花间及晏欧文人词一派多是上层女性形象,柳永笔下则多为沦落风尘的女性,而男主人公也多是“执手相看泪眼”的情郎。而在苏轼的豪放词作里,则或是“聊发少年狂”的“老夫”,“亲射虎”的“孙郎”,“欲乘风归去”的酒徒,“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豪杰等等。
不仅如此,从词人抒情的角度来看,苏轼更进一步把自我推向了词这一艺术舞台的前台。花间词人如同情窦未开的少女,隐在薄薄的幕帷里,显示着含蓄的少女魅力,柳永则如放荡的**,向你展示她美妙的胴体。故前贤说,花间妙在“不尽”,而柳永妙在“尽”,但他们“尽”也好,“不尽”也好,词人都如同导演一样,只在幕后;或如同高妙的皮影大师,在台底操作着他们的美人表演。而苏轼则既是导演,又是主人公,他把自己直接推向前台,特别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世人坦露无遗。
从前文所举的四例来看,两例是词人自我,两例是以古人象征自我。还可以举出几十句表现自我的词句: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蝶恋花》)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永遇乐》)
我是世间闲客,此间行。 (《南歌子》)
但令人饱我愁无。 (《浣溪沙》)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水龙吟》)
不仅以我写我,以他人写我,还以天地万物写我。以“我”之目光观照万物,则万物莫不着我的性情。如“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寄参廖子》)。潮卷潮落, 本为自然,东坡眼中,皆因“情”字不同,因而会发出“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的痴想。这种景况,恰如词人所说:“无情流水多情客”(《劝金船》)是也
三、使用醉酒的道具:摆去拘束以形成豪放雅格
苏轼在词中常常使用“醉酒”的道具,以使其中的人物能更潇洒、更超脱、更能摆脱人类社会的种种理性束缚。
当然,“酒”可使词作豪放,却不一定以酒入词就是豪放词。词本来就是酒宴歌席前的产物,但真正能达到上面所说的作用,还应说是始于苏轼。酒对人的作用、感觉应该说是大抵相似的,但不同的性格、思想的人,在与酒结合后,会产生不同的情怀。柳永之前,写酒之词,尚无名篇佳句,算来也只有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最为有名了。但酒醉使他幻思的却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境界。这自然是典型的婉约情境。再看他的一首以写酒为主要背景的词《御街行》(上片):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
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酒”不但不能使他豪放,反而“惹起旧愁无限”,将其低俗的情怀推向了极致。醉酒不仅使东坡摆去拘束,豪放不羁,而且酒后吐露真言,或者不如说是借酒遮面,来表达正常状态不便表达,甚至不能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以议论入词:表述方式的豪放雅格
传统的词作,以含蓄蕴藉为审美特征,以细腻深入的情景刻划为特征,以传统的意象为主要表达方式,很少直接抒情,更不用说直接发论了。而苏轼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的情感、观点和认识,更透脱地表现自我,就将他在诗文中
常用的“议论”引入到词中,从而成为“豪放雅词”的一个艺术特征。
如一曲《满庭芳》,便是全篇发论:
“议论”不过是一种表述方式,并不一定以“议论”入词就能写出豪放词。而是要看由谁发论,发什么情感色彩的“论”。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写女性柔弱悲苦的内心,表现了一种阴柔之美。而苏轼的议论,却是大气磅礴,宏观鸟瞰,将世俗看得重似命根的名利说成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充满了苏轼特有的狂放野性:苏轼“以议论入词”,却达到了豪放与雅格的完美结合。如一曲《无愁可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 送钱穆父》)
五、使事用苏轼在词中用典, 首先与前文所说的以“议论”入词有关。“议论”固然可以使词轻灵透脱,深入揭示内心深处的思想、观念,但同时也易于失去词作的含蓄之美、意象之美,流于枯燥乏味。使用典故,正可以平衡这种失重感,使意象成为议论中的形象论证,成为一种新的意象方式。如:
典:语言构成的豪放雅格今古风流阮步兵,平生游宦爱东平。(《定风波送元素》)有时候,苏轼以历史的事件,人物表达自己的心绪、思想、营造
出豪放崇高的氛围。如《水调歌头》:著名的慢词长调《戚氏》,则是用远古的神话传说,营造了一种飘渺的仙境,也是一种以事典写词的方式:
六、雄奇恢弘的境界:结构的豪放雅格
苏轼常以大字眼、大数字、大气概、大手笔来勾勒大场景、大境景,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在情绪上大起大落等等。而这些方面的特点,又往往与前文所述的五个方面密切结合。
譬如一首《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
七、旷达的人生哲理:豪放雅格的根基
在如上文对“人生如梦”的分析中,不难引发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即苏词中所带有的苏轼独特的人生态度,或超脱、或潇洒、或灰暗、或高扬,从而构成豪放的因素。有些学者将这类词纳入另册,名之“清旷”,或“超旷”、“旷达”等。
此方面的代表作当推那首“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之作,
柳永词最重要的贡献是成熟地运用了长调词适于铺叙、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特点,为后人在词中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容纳更复杂的内涵,开拓了新路。
秦观词《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贺铸不仅为豪放而不隳音乐声韵,而且是使“镣铐”成为道具的出色舞者;从抒情方式看,他更加注重词之传统的审美特征:或汲取楚骚遗韵,以比兴、寄托的方式 写郁结在心的难平悲愤;或刚柔上济,以健笔写柔情。这种诗化特色表明了贺铸记号体观念的转变。
周邦彦词的特点:是北宋后期最为重要的词人,也是宋代词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家。
(1)羁旅行役之感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感情基调多感伤愁苦,如《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2)长于铺叙,善于增加并变换铺叙的角度和层次,变直叙为曲叙,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如《兰陵王•柳》。又多用勾勒的笔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勾勒描写,回环闪转,层层深入,如《六丑•蔷薇谢后作》《六丑•蔷薇谢后作》。以精巧的笔法,前后左右反复铺叙,工笔勾勒,变幻多姿,将一缕惜花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情细腻婉转,结构曲折多变。这首词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周邦彦词的一般特色,所谓“尤善铺叙,富艳精工”(3)字句精工雕琢,音律严格,风格更为典雅平正。
辛弃疾词最显著的艺术成就在于充实、巩固、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英雄语”、“豪杰词”,至此豪放风格才蔚为大国,正式成派,辛弃疾的创作也成为这一派的代表。正像刘克庄、王士祯所评,“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辛稼轩集序》)“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花草蒙拾》)
为了创建豪放词风,辛弃疾使用了一系列相应的艺术手段。
他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姿英发的形象。他写自己的远大抱负是“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他写自己的矫健身手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他写自己的狂态是“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他写他人、古人也多是“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他笔下的景物也多是飞动壮观的景色。仅如山,他写道:“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把静态的山势写成奔腾的动态,极为豪放。他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及象征手法来加强豪放色彩。如《水调歌头》云:“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其浪漫恣肆的风格直逼诗仙李白。又如《太常引》云:“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乘风”三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屈原“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实同,而“斫去桂婆娑”,“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周济《来四家词选》)
他善于运用跳跃、顿挫之法,增强时空的跨度和感情的起伏,尤善于将最凝重的感情熔铸于开头、结尾之中。如《摸鱼儿》(见后引)开头“‘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白雨斋词话》)而结尾又将一腔怨悱之情化入“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衰败景色中,使全词的意境更加深邃。又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列举了“醉里挑灯看剑”等几件壮事,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又将无限感慨蕴含其中,令人不忍卒读。
辛词的豪放风格往往是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现的,它“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胡应麟《诗薮》)这种豪放的“变调”(借用评词家的用语,评词家往往以婉约为正宗,以非婉约为变调)往往更能表现出辛词的内在气质和本色风格。
李清照其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四、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张端义《贵耳集》称赏“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曰:…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
1、陆游,辛弃疾的诗词一边表示爱国。
陆游: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2、苏轼多表示人生旷达。
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3、杜甫多表示 忧国忧民、思乡思亲
4、白居易 关心百姓疾苦揭露、批评政治弊端
5、陶渊明 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
6、李白 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还有部分是感叹大自然的美丽。
7、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8、李清照: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9、李煜: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10、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11、欧阳修: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12、李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13、杜牧: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14、柳永: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15、曹操: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
采莲曲(白居易)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写了采莲姑娘们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危险坚韧不拔的精神
采莲曲(王昌龄)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西厢情歌》原唱是陈明真。《西厢情歌》是一首唐琳作词、胡伟江作曲的流行歌曲,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主题为情侣之间的爱情牵绊和相思之苦。这首歌曲被广为传唱和喜爱,旋律优美动人,传递出了深刻的情感和情感。陈明真以其致命的爱情弯曲和感人的演唱将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受歌迷的喜爱。扩展:《西厢情歌》这首歌经历了多次改编和演绎,包括舒淇版、孙燕姿版、莫文蔚版等,展现出不同风格和情感的呈现。这首歌曲对于华语流行歌坛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