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曾仕强:怎样给孩子立规矩?,第1张

我们举个例子,三匹马拉同一辆车,各自朝向不同的方向,那它们再怎么努力认真去走最后也不会到达目的地。这样的道理放在家里面也是一样,如果父亲有父亲的看法,母亲有母亲的看法,这个小孩就糟糕了,他要听谁的话好?他不知道听谁好。所以我们要提醒所有父母,你们不可能意见一样,但是最起码在小孩面前要有一个教养的共识,孩子才有办法去做。可现在一般都是爸爸讲爸爸的、妈妈讲妈妈的,这时候小孩子就很容易投机取巧。

比如同样一个东西,他先跟妈妈讨要,妈妈不给,他就跟爸爸讨要,爸爸就会给他。这件事情妈妈不喜欢,但是爸爸喜欢,他就在爸爸面前去做,妈妈就不敢怎么样。父母从小就养成小孩投机取巧的习惯,将来他一辈子都受害,而且我们好不容易把一个小孩教好,因此我们才会想到,父母要联合战线,要站在同一个立场。让小孩知道,爸爸不喜欢,妈妈也不喜欢,无论在哪里试都没有用,最后他只能照父母的意思做就好了。

我们现在很少再说“多子多孙”这句话,因为从 历史 看出来多子多孙不一定就多福,你看有些人养了一大堆孩子最后没有一个有成就的,反而搞得家里一团糟。要求多子多孙其实是表示一种内心不安,一个内心很安定的人,他连生男生女都不在乎。一个内心很充实的人,他也不会在乎生一个、生两个,因为都有好处。所以多子多孙不见得是代表好的一面,就是因为我要多生几个小孩,要保证有一个成才的,这也是另外一种不安的表现。我们做父母第一个要放开心胸,要完完全全地接纳子女。就算生下来的孩子有六个手指头,你也要接受;就算生下来他只有一个耳朵,你也要接受;就算生下来一个眼睛已经失明了,你也要高高兴兴去接受,这样就对了。因为你没有资格挑,你没有机会换。

我们换一个观念:人没有十全十美,每一个孩子有他的长处,也必然有他的缺点,这叫作个别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父母不能选择子女,因为子女不是商品。所以我是不太赞成很多人说“这个子女是我选的”这句话。

子女有权利选父母,父母没有权利选子女。你看很多人想生男孩,结果生女孩,有的人很想生女孩,偏偏就生男孩。还有很多人很想生小孩,但就生不出来,这些都有实证。这就证明父母没有权利去选择,但是子女是有资格选择父母的,你看他知道自己选到这样糟糕的父母,他还没有生下来就后悔了,接着他就流产了。或是生下来看到这个父母不对,他觉得自己一辈子完了,他就夭折了。所以从种种迹象我们都可以感觉到父母没有权利选子女,反而子女很有权利选父母,那怎么办?

我们只要敞开心胸,来了就欢迎,怨天尤人,只是跟自己过不去,也会很容易伤害亲子的感情。但是事实上很多父母是一看小孩就生气,一看小孩就觉得讨厌的,这种心态一定要改变。因为你既没有办法选择他,也没有办法拿他去换一个,你只能接受他,这是唯一的一条路。

为什么小孩要长成不一样?就是要告诉父母要因材施教,如果都一样,那很好教,一套教材下来就可以了。老实讲,现在我们学校里面共同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有问题的。真正懂得教育的人会告诉你,男生的教材跟女生的教材不应该是一样的。一般来讲,女生对数学没有太大兴趣,你要她学很高深的数学也没有什么用。男生对数学比较有兴趣,你就应该要求他多学一点,这样才叫公平。女孩子有女孩子的兴趣和志向,男孩子有男孩子的兴趣和志向,而现在的学校要求男女生一样,通通要及格,不及格就不行。这不是好的学校的做法。另外在家里面,父母可以看孩子的特性是什么,然后你就可以真正地因材施教。只要父母采取的是一致的方向、一致的方式,子女不仅很快就会相信,而且他很快就接受。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们两个不同,他就开始选他喜欢的。只有当他没有办法选择的时候,他只好面对你们的需求,他就会开始配合。所以我们很具体地建议大家,父母之间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你关起房间门来自己去商量。不需要当着子女的面前讲不同的话。

我看到有一些家庭的父母非常好。当孩子碰到一件事情,爸爸不同意的时候他不会说话,但是妈妈马上知道他不同意。然后妈妈就到房间里面问爸爸要怎么办,即便是争吵,声音也不会让外面的人听见,等到和爸爸有一个协议出来就好了。而且父母最好不要朝令夕改,比如早上可以下午不可以、今天可以明天不可以。小孩是需要弹性,但是一下给他太大的弹性,他就会无所适从。

我们的每个弹性都是要慢慢来的,一个人要有弹性之前,先要把基本动作做好,你才可以有弹性。基本动作还没有做好,你就开始叫他应变,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有一句话叫作:没有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就是告诉我们你要成方成圆之前先要有规矩。你没有规矩,圆也画得不像圆,方也不像方。如果应变错误那就糟糕了,所以最好可以约法三章,不要一下要求一大堆,那样小孩根本记不住,他也做不来。

举个例子,有一家人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看到小孩做错事情不会骂他,因为他们全家人共同约法三章,规定每天晚上八点到八点十五分,是检讨时间。孩子一天下来做错什么是他的事,家人不会讲他,等到了八点钟,家人就问他,你自己觉得今天哪些做错了没有?小孩心里要有准备,他知道八点钟到了,小孩就开始检讨。他就不会觉得冤枉。如果一看他出错就给他脸色看,那他整天就是紧张兮兮的,他怎么学习?他生活怎么安定?所以父母就告诉小孩,我们尊重每一个人。但是每天晚上,由爸爸先检讨。然后爸爸就说我今天早上出去,很着急,所以你跟我讲什么话我都没有注意听,很抱歉。小孩就懂了,爸爸都可以做错,我为什么不可以?他就开始讲自己的不对。

这样的一家人不是很和谐吗?所有缺点都是检讨出来的,为什么要那么严厉,为什么要大惊小怪呢?做任何事情,要给对方一个心理上的准备。比如我们要带小孩出门之前先问他,明天张伯伯从天津来,我们要一起出去跟他吃饭,你要不要去?小孩经常都说我不去。可是我们要了解,小孩说不,并不代表真的不。你去看那个小孩,他什么东西都说不要,最后他什么都要。

所以父母不能用孩子的讲话来断定他内心想的是什么,那是不可靠的。这时父母可以说“好,你不去,那你要做什么?”他说“我还是在家”,你问他,“那你一个人在家,你会不会害怕?”他说“不害怕”,你说,“那就照你这样”。过五分钟他就会跟你一起去。这时候你说,“你还是不要去,在家比较舒服”,他说,“不行”,你说:“那出去你要穿整齐一点?”他说“一定”,你说“你还要穿鞋子,不能这样打光脚出去”。他也会说“一定”。这样你讲什么他都会答应,到时候你叫他做,他就会照你讲的做。

但现在很多父母都是让孩子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马上叫他非这样不可。老实讲你连自己都做不到,你看夫妻之间常常因为事先没有讲好而吵架。人不是机器,他总要有一个心理准备,我们已经讲过要把小孩当人看,你就要给他心理准备。比如吃饭之前就要告诉他把手洗干净,他就知道了。大家都在忙,他就要去帮忙拿筷子。第一次做得不好,问他,筷子摆成这样是不是比较好看一点?他看了,然后把其它的也照样摆摆看,你就开始教他。他很高兴,他没有抗拒,他就很容易学习。

先贤庄子说:夏虫不可语冰。

美国科技达人马斯克说:我现在不想与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在他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去思考,以后有人告诉我2加2等于10,我会说,你真厉害。

相声大师郭德纲说: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是精选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古今中外,三个人,三句话,说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就是永远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吵。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人因为没有悟到这一点,而使自己过得很累。国学大师曾仕强也曾讲过一个三季人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孔子的学生碰到一个陌生人,这个人问学生一年有几季,学生说四季。陌生人说不对,只有三季。两人争执起来,于是去问孔子。孔子看了一眼陌生人,对学生说一年只有三季。陌生人大喜,拜谢而去。学生不解,问老师,明明一年有四季,你为何说只有三季。孔子对学生说,你没看见那个陌生人全身都是绿的吗,这个人是蚱蜢变的,蚱蜢是春天生,秋天死的,在它的生命里一年只有三季,这个人是三季人。对于一个永远见不到冬天,没有办法去体会、理解冬天的三季人而言,你花时间、精力和他争辩一年有四季是毫无价值的。

争吵和狡辩还不一样,狡辩,是狡滑地强辩,是知道自己错了而故意找理由、找借口强行为自己争辩。而不同层次的人,是由于认知范畴的局限,导致他们坚守自己的理念,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所以,才导致无法沟通、无法交流,甚至觉得不可理喻。

所以,在生活中,一旦发现与你意见不合,难以说服的人,你所要做的,首先判断对方是在狡辩还是层次不同。如果是狡辩,则只要指出要害,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可。如果是层次不同,则立即停止辩论,不要做无价值无意义的争吵。

对于因层次不同导致认知不同的那些人,你没有免费教育他的义务和责任。

说到婆媳问题,可以说家家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婆媳一年到头也不见得见面几次,可每次见面却总会因一点事掐起来;也有的婆媳却是同住一个屋檐下,天天打交道却还相安无事,处得各种平和融洽。

同样是婆媳,为何反差就这么大呢?其实,婆媳同住还能相安无事,多半是因俩人都明白以下道理,外人则是徒有羡慕。

彼此都付以真心,不过于苛刻,也不对对方抱太大期望

有人说婆媳俩人的关系很微妙,她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关系里,若彼此想要相安无事地相处,那双方都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一方面彼此都要付以真心,不要对对方有太苛刻的要求,同时也不要对她们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婆婆不是亲妈,儿媳也不是女儿。这样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了,看对方的言行才不会总是挑刺找事,如此以来放过来自己也放过了对方,而彼此间相处融洽,没有一些无谓的争吵,小家日子也才能过得更平和顺遂。

儿媳坐月子期间,婆婆尽心尽意不找茬

很多儿媳都说自己和婆婆之间的矛盾是从坐月子开始的,因为月子期间自己本就很脆弱,而婆婆这时候不仅不作为甚至还各种找事,如此以来,婆婆做了让自己心寒的事情,而特殊时期的自己也做不到大气地不当回事,就这样“月子之仇不共戴天”,出了月子,婆媳也就形同陌路了。

而那些同住一起却还相安无事的婆媳,多半则是婆婆在儿媳坐月子期间尽心尽意地照看,当儿媳情绪波动大的时候也是尽可能地体谅,月子期间尽最大能力让儿媳坐好月子,不落后遗症。如此一来,出了月子儿媳自然感激。

多沟通,有事当面解决,不在背后搬弄是非

婆媳同住还能相安无事,还有一方面原因,那就是俩人都懂相处的时候出问题了要多沟通,并且尽可能是有事当面解决,而不是人前什么都好,人后却各种抱怨搬弄是非,尤其是在老公(儿子)面前告对方的黑状。正是因为懂得这样的道理,婆媳相处即便是出了问题,也都第一时间解决了,那更多时候的相处自然是相安无事。

再者,那些婆媳同住还相安无事的婆媳,多半还因婆婆不摆长辈架子,儿媳也摆正自己位置,发自内心孝顺婆婆,只要婆婆不是特别过分,自己就尽自己晚辈该尽的义务。这样彼此都先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然后有问题的时候也都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而不是对方有一点过错自己就抓着不放,各种找事,或者各种摆自己儿媳、婆婆的架子,完全不把对方放在眼里。

婆媳相处,若俩人都明白上面提到的这些道理,即便是住在一个屋子,彼此也能相处融洽,遗憾的是很多人却做不到,婆媳矛盾才会那么严重。

《爱情与婚姻》是曾仕强《中道·齐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每部都是24集,每集30分钟。《爱情与婚姻》

第一集:研究爱情与婚姻的必要性

第二集: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奖励

第三集:首先确立自作自受的信念

第四集:恋爱结婚都需要正确学习

第五集:真正的恋爱一生只限一次

第六集:对异性要关怀而不是好奇

第七集:循序交往持续地加深认识

第八集:个人参与并不如家庭参与

第九集:首次家庭拜访应注意事项

第十集:两府联姻并非两个人结婚

第十一集:唯爱婚姻蜜月之后就生变

第十二集:恋爱地结果是结婚才圆满

第十三集:结婚大礼应该注意的事情

第十四集:男女平等却有不同的性质

第十五集:结婚以后应互相矫正缺点

第十六集:结婚地目的在创造新生命

第十七集:夫妻在卧室例外不同形象

第十八集:结婚之后联手抵御第三者

第十九集:儿子有责任促进婆媳和谐

第二十集:夫妻吵架地六大主要原则

第二十一集:夫或妻有外遇地六大守则第二十二集:恋爱失败婚姻破裂的处置

第二十三集:非离婚不可时的六大要点

第二十四集:爱情与婚姻的共同与特殊

曾仕强微博录 中国人从来没有信仰危机,只有信任危机!我们不信任任何人。你信任谁, 你会感觉到,谁就开始骗你。你只要相信他,他就开始骗你。即使开始不骗你, 等你对他的信任形成习惯了,他就开始冠冕堂皇的骗你了。比如食品,保质期过 了,拿去重新包装一下,保质期又延长一个月,天理良心啊,跑到哪里去了?!

中国人在话没出口之前会反盛会改变,可话一旦说出口,那就关乎面子问 题了,改变就意味着承认自己当初是错的。要一个中国人认错,推翻自己以前的 主张,那是高度困难的事情。一定要给他台阶下,他才会照你的意思做出合理的 改变。――《论三国智慧》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在其位,要谋其政。

中国人是最讲道理的,但是,是不可以跟中国人讲道理的。 中国人沟通为什么这么难?两句话就讲完了:第一句,中国人是天底下最讲道理 的人;第二句话,你要跟中国人讲道理,也是天底下最难的,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道 理,从来不相信别人的道理,你讲的跟我一样我听;不一样,我根本不听。――《为 官之道》 在中国,很难分得清谁是儒家,谁是道家,谁是佛家?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门类之分不过是宗教斗争的手段罢了。不可迷信。我倒是奉劝大家,人在年轻 的时候应该多学儒家,自强不息以安身立命;中年以后多研修道家,无为而治以持盈 保泰;步入老年应多参禅礼佛,自在随缘以神定心安。 不管做人还是做事,我们有三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叫方向,第二个叫方 法,第三个叫方式。只要有一个不对的话,就很难达成愿望,很难完成使命。

我们中国人很聪明,领悟力也很强。历代都有许许多多的孔明,光三国时期与孔 明能力不相上下的人就有好多,但是刘备太少了,我们所缺的不是孔明,而是刘备。 孔明当然很了不起,但是如果没有刘备,十个孔明都没有用。因为千里马很多,而伯 乐却很少,所以三顾茅庐才会传为千古美谈。 一件事情除了内在因素以外,还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因自己能够掌控,但外 因却是无从控制的。所以我们只能把握好内在因素,尽可能地保证自己不做错事,而 对于外因,我们只能客观地去观察、分析它的发展和变化,然后随机应变地做出合理 的应对。 人往往都很自大,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自傲,因此谦虚是很难得的修养。 所谓神算,其实就是在事先掌握了大量充足有效的信息以后,再根据事物发展的 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而已。 你是做规划的人,你要想到,万一有一天叫你去执行,你该怎么办?会不会死得 很难看?在你做规划的时候,你要想到:后人会怎么看你?说到底,做规划的人都不 应该只考虑眼前,等你死了以后,规划的成果还是存在的;不过,现在很多规划都被 拆掉了,拆掉了反而好,没有证据,依然摆在那里的'呢?天天被人骂。

亲民要有一种功夫, 就是格物, 了解老百姓内心深处希望什么。 没有饭吃的时候, 他告诉你吃饭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但是你不要相信他,因为等他吃得差不多了, 他就会开始挑这个挑那个了,这才叫与时俱进。老百姓的民意是随时变动的,你要走 在他的前面,又不能太前,太远太近他都不舒服,难就难在这里。

《大学》这一部经典,是我国所独有的政治哲学之精髓。 《大学之道》 ,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的目标确定, 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具体落实; 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以修身为本的践行,到知止有定、静安虑得的成功,大学就是中国社会的成功之 学。 小人从来不说自己是小人,都自称君子,而且做出的事情也蛮像君子的作为。当 我们发现他其实是伪君子的时候,他已经活很久了,开始作乱了,这时的真君子已经 被他害得凄凄惨惨的了。所以君子要自己去创造条件,想办法做好事情,尽到责任, 这样才叫真正的君子。――《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三国人物》

君子为什么斗不过小人?原因在哪里?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君子认为自己既然是 君子,就应该很正直,不必玩什么花样,有话就直说了,爱做就去做了,其实这是对 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小人为什么活那么久?因为小人知道,如果毫无掩饰,别人就 会看出他是小人,所以他要把自己伪装成君子,不让别人看出来。 求得好死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心安理得的死就是好死,死不瞑目就是不得好 死。因此说,我们中国人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不得好死。有了这个认识, 有些事情该不该做,先问问自己,你心,能安吗? 西方认为人群社会最小的单位是个人,中国没有,中华民族认为人群社会最小的 单位是家庭,不是个人。这是很大不同,一个人只要你家庭不温暖,你职场不会好的, 因为你每天在那里情绪不得安宁,一到下班就开始紧张,回家要怎么吵架了,所以中 国人一定要做到无内顾之忧。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很难分得清谁是儒家,谁是道家,谁是佛家?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门类之分不过是宗教斗争的手段罢了。不可迷信。我倒是奉劝大家,人在年轻 的时候应该多学儒家,自强不息以安身立命;中年以后多研修道家,无为而治以持盈 保泰;步入老年应多参禅礼佛,自在随缘以神定心安。人生是阶段性的调整。 什么是专家?专家就是专门害人家。

如果你认为赚钱就是幸福,那你一辈子是很辛劳的;如果你觉得快乐就是幸福, 那这种人是很浅薄的;如果说,我要有成就,才幸福,那这种人是很苦恼的;幸福其 实就是做你自己。 家里面很温暖很安定,你在外面受一点苦头,你认为无所谓,因为你回家,它自 然就会松散掉了, 现在不是, 现在夫妻两个人一下班都挑着一担子苦恼, 一担子苦水, 回家都准备发泄呢,那两个人一下子连屋顶都掀掉了。你要从现实里面了解,夫妻之 间用做伴的心情,彼此尊重、包容、谅解,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我们中国人很重视面相,也很重视八字。要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先看这个 人的长相, 然后把他的八字拿来批一批。 其实这些方法并不一定准确, 要了解一个人,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际地试探一下。 在一个集团里面,有意见是好事情,但是有意见到你死我活,而内斗的话,那是 高度危险的。同事之间就会害来害去,最后倒霉还是老板。――《曾仕强论三国智慧: 官渡之战》

凡是一个组织,会流行小报告,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领导很喜欢听小报告。 只要这个领导不喜欢听小报告,小报告就没有了。――《曾仕强论三国智慧:官渡之 战》 用不劝阻来劝阻,用没有意见来表达意见,这才是中国人高度的沟通艺术。一个 人讲话,要讲得别人听得进去,才是最有效的沟通。――《论三国智慧:说话的艺术》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爸爸就是骂小孩的,爸爸就是要敦促孩子的,现在爸爸不 骂孩子,不敦促孩子,那就是不尽责任了。你自己不管教自己的孩子,谁会去管你的 小孩?你都不骂,别人更不骂了,那他将来长大了,到了社会上就难免不被人骂了。 爸爸不骂孩子,就是放弃自己的责任。 中国人信仰天,其实就是信仰自然规律。我们有什么迷信的?相信老天爷迷信 吗?其实老天爷就是天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自然本来就是有规律的,如果连自然 规律都不相信的话,我们还能信什么呢?可天是什么,自然规律是什么,古人根本没 有办法说清楚,所以就制造出很多“神”来,让神来帮助解释。 能够明白难懂的道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神” 。鬼神都是中国人想象出来的。所 以如果一个人把自然规律讲得很清楚,我们就会说:你真神;如果讲得乱七八糟,我 们也会说:你出的什么鬼主意? 一个人没钱的时候不会想太多,心里也很踏实。反而有了钱以后,担心这个,怀 疑那个,心安不下来。所以说钱刚刚够用最好,愈多愈烦恼,这是很多人在追求财富 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各人有各人的生存之道,我们不要羡慕别人,安于自己的环境, 在自己的环境当中自我奋斗,才会有人生光明的前途。

《论三国智慧》 我们相信一句话: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哪个人完全没有良心,一个人想把自己 的良心完全去除也是很困难的,除非自己骗自己。孔子说“勿自欺” ,就是不要欺骗 自己。 一个人欺骗自己是最可怕的, 会使自己内心不安。 一个人欺骗自己是最可怕的。 ――《曾仕强论三国智慧》 我们提供一个选择的标准,叫做“形势比人强” 。人能干不能干是一回事,究竟 谁强谁弱,要在同样的形势下才有结论。但双方形势完全相同的情况很少,所以你的 形势好,那我再强也没有用;我的形势好,主动权自然在我这边。我们常常觉得好像 有时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便是形势使然。 一个人什么都相信,很可怕;但是如果什么都不敢相信,那也很可悲。 吕布命运是谁造成的呢为什么呢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一切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没什么可怨天尤人的。 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切都有一个本,那个本是什么?《大学》里讲一句话:自天 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己凭良心就是根本。所以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 不要一定要求孩子考第一。书读得好,其实跟将来发展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孩子年龄 还小,需要的是积累。 什么叫盛世?盛世就是把你几百年的福分,在几年之内销蚀掉。哪个朝代不是这 样?哪个国家不是这样?你看美国就好了,美国就是一任总统把所有的积蓄在他手上 花光,然后下面人家辛辛苦苦,没法做了。我们歌-功-颂-德的那几位皇帝,其实就是把 他祖先所积蓄的一些资源,在几年之内一下花光了,有几个亲民的? 生活价值一方面有物质的,一方面有人文的,我想现在我们已经慢慢感觉到,物 质的其实很容易满足。我说物质方面很容易满足,就是说物质的需求不能过分,一过 分也没有办法满足。不知足,永远没有办法满足。 一个领导,最好用的是眉毛,而不是嘴巴。我们看到,天经常会阴阳变更、风云 变色, 就是给脸色让人家看而已。 但如果因此就说中国人很会摆脸色, 那就理解错了。 领导要用脸色来暗示干部,而不是摆脸色给干部看,就差这么一点点而已。摆脸色给 干部看,干部会很反感:你摆什么脸色?我明天不给你干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知道良好的政治秩序,是经济、社会、教育的根本基矗尽 管近百年来,西方学说一直强调“经济”应该和“政治”分开、道德感化的力量不如 法律那么有效等学说。但我们心知肚明,中国人有自己行之已久的做法,可以在现代 化的浪潮中,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大道。――《大学之道》

老实讲,人会看对看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叫缘份――有缘,越看越对眼; 没有缘,越看越不对眼。所以,选接-班人多半会选跟自己有缘的人,就是看对眼。因 为有没有才能是没有客观的标准的。我们现在太相信量化,太相信客观的标准,而事 实上那是不存在的。――《为官之道》 什么叫法家?它有三个主要项目,一个叫立法,一个叫司法,一个叫执法。那什 么叫儒家呢?很简单,就是当你立法的时候,司法的时候,执法的时候,你都要凭良 心。就变儒家了。我们现在为什么觉得法很可怕很讨厌?法让人觉得可怕,就是因为 立法、司法、执法的环节上不凭良心。-----《为官之道》 当官的有当官的责任,当老百姓的有老百姓的责任,要不然就不可亲了,官是贪 官,民是刁民了,亲什么?官当好,民做好,才能真正亲民,这样就合理了,那个合 理点慢慢就会出来了。――《为官之道》 现在有些所谓的教育专家说教育要现代化,所以家长要跟小孩做朋友,我不知道 这是在骗谁呢?儿子要尽儿子的责任,儿子的责任就是在外面不要丢父母的脸。现在 都没有了,全学那些没有用得东西,根本的东西都丢掉了。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爸爸就是骂小孩的,爸爸就是要敦促孩子的,现在爸爸不 骂孩子,不敦促孩子,那就是不尽责任了。你自己不管教自己的孩子,谁会去管你的 小孩?你都不骂,别人更不骂了,那他将来长大了,到了社会上就难免不被人骂了。 爸爸不骂孩子,就是放弃自己的责任。 “在止于至善” ,不是说找到最好的,然后就守在那里不动,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止就是停止,在最好的地方固守,不要再让它变动。止于至善是找到此时此地最合理 的方式,时一过就要改,又要变了,不变就根本活不了。 ――《为官之道》 很多企业里老总不听课不学习,干部去听课学习,结果回来以后,老总讲的话, 干部就有不同的意见,而且他有比老板更新的一些想法,这个老总该怎么办?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你只要三天不读书,你的语言就乏味,老讲那么几句 话,人家听了就讨厌。你老讲同样的话,你脸部的表情也没有变化,一成不变,那就 叫做面目可憎。有些人的面目就是让人很憎恶,听他的话就觉得很乏味,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不读书。――《为官之道》第二集仕而优则学 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地了解,一个人有本事,就是你有能力之外,还要能够使人家 接受你,欢迎你,认同你,这个是高难度的。只要一个年轻人觉得自己有能力,很委 屈,那就是没有本事,这是非常清楚的事情。――《为官之道》

中国人讲新,一定要把旧合在一起,叫做继旧开新,那就没有错了,只要讲新, 最后就很惨。我们现在动不动就讲新,而我每次听到创新两个字都不寒而栗,因为它 有三个问题已出现:第一,会认为新的就是好的,旧的就是坏的;第二,一味追求新 的,就会喜新厌旧。第三,盲目去追求新的,最后连底子都没有了。 你怎么做,都会有人有意见,所以老子才说:道可,道非,常道。你说可以,马 上就有人说不可以,你这样说很好,马上又有人说不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要不然 什么叫常道?《易经》里有一句话,叫做“不可为典要” ,也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不 可执着” 。那要怎么办?唯变所适。可是唯变所适经常被解释错了。 我年轻的时候当中学校长,我胸有成竹,反正上面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一定我先 知道,我会怕谁?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反而是下面都知道了,当官的还不知道, 为什么?因为当官的忙,人家把文件摆你桌上,你没有时间看。当你不能够控制资讯 的时候,当你没有把握一切都是先知的时候,你的态度就要改变了。 皇帝如果赏罚分明,最后就被小人所包围了,因为每次都是小人表现得最好,一 回朝,小人升官,最后就像《水浒传》所描述的,皇帝心里头很清楚,坏蛋就他们几 个,但就是拿他们没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委屈宋江这些忠义之士。赏罚分明 在我们听起来,好像是天经地义的,其实这种想法比较浅了一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7176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