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开始,郭峰的音乐创作与奥运结缘,他不仅创作了北京申奥歌曲《实现梦想》,还发起了全国巡回演出《我为申奥万里行》活动。郭峰说:“2001年7月13日那个晚上,我也在世纪坛和大家一起等待奥委会最后的投票结果,巧合的是当我刚刚唱完那首《实现梦想》就宣布北京赢了……从那时我就知道,我跟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6月9日奥运圣火在中国传递,跳动的火焰在激情无限的歌曲《燃烧》(英文名《BURNING》)中顺利到达中国,在歌声中绽放灿烂。郭峰等人创作这首歌,从纸上第一个音符的落笔到MTV最后一个画面的完成,只用了两天两夜,创作特别快。而且歌曲多元化,它在保持郭峰一贯创作惟美风格的同时,又吸收了更多时尚元素。此外,郭峰还为第21届大运会创作了主题歌《WeAreFriends》。
2005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4周年的日子,而对于音乐人郭峰来说也是不寻常的一天。由他和几位中青年词作家倾尽全力创作的20首奥运歌曲以整台晚会的形式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由85位海峡两岸的当红歌手联袂在太庙打造的这台大型音乐盛会《奥林匹克颂》让人们感受北京对于2008年奥运会以及奥林匹克精神的热情与激情。《奥林匹克颂》大型音乐盛会是国内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为2008北京奥运会度身打造的原创奥运音乐盛会,绝大多数音乐作品都是国内众多音乐人为2008北京奥运会构思的作品。整个音乐构思、编创、录制过程长达6个多月。音乐创作总监郭峰把这台《奥林匹克颂》的晚会称作是新时期的“长征组歌”。
《奥林匹克颂》将大合唱、独唱、重唱、多人朗诵、个人独白、交响演奏等多种文艺形式融合在一起,辅之以浓厚人文与时尚气质的动态影像,使得晚会成为一个好听好看的视听盛宴。参加各形式歌曲演唱的演员共有85人,其中既有韩红、林依轮、汤灿等内地当红的歌手,也包括了谢霆锋、李克勤、周传雄、张信哲等港台知名艺人。郭峰说:“本台晚会完全是流行节奏,因此合唱团是一水儿的国内年轻流行音乐组合。”当晚,王涛、杨扬、顾俊、高敏等奥运冠军携手唱响体现奥运合作精神的《心手牵连》和体现奥运竞争精神的《WIN》。尽管本台晚会可谓是大腕云集,但是所有演员都是零报酬参与,体现了人们对于奥运宣传的热情。
刘宇一
刘宇一,1940年生,江苏南京人,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擅长重大历史题材油画,代表作有《博爱颂:人类千禧交响诗》等。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宇一艺术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七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国际艺术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中文名:刘宇一
出生地:南京
出生日期:1940
职业:画家,艺术家
代表作品:毛主席纪念堂的《良宵》、天安门城楼的《人民万岁》和《奥林匹克颂》
艺术成就
刘宇一擅长重大历史题材油画,巨幅油画《良宵》《开国盛典》《伟业千秋》《人民万岁》《共铸乾坤》《京华胜景》《初春》《八一颂》等10余幅(其中部分与女儿刘浩眉合作),珍藏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全国政协礼堂、中央统战部大楼、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和钓鱼台国宾馆等国家殿堂并在重要位置陈列;刘宇一的史诗性油画作品系列,讴歌中华民族的历史与辉煌,诠释时代精神,描绘伟大而美好的中国梦,用时代的经线和民族的纬线编织成民族复兴的画卷,表达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的澎湃心声。因此他被誉为“共和国首席画师”、“热爱和尊重人民的艺术家”。
刘宇一是中国油画市场的开拓者与领跑者,20世纪90年代,他的画作进入国际艺术市场后,在香港先后四次打破亚洲油画拍卖纪录。1993年至1997年,刘宇一的四幅作品《良宵》《女娲之歌》《瑶池会仙图》《良辰》先后以836万、888万、1080万、2300万的价格成交,创下当时华人画家画价最高记录(屡次刷新自己的记录),引起国际艺术市场的广泛关注,报称“如发连环三响炮般,震鸣国际画坛”为艺术史创造辉煌。
20世纪80年代及至末期,刘宇一遍访文化教育界、科学技术界、民族宗教界等各行业名家,为华罗庚、茅以升、严济慈、赵朴初、冰心、巴金、叶圣陶、刘海粟、艾青、吴作人、谢添、袁世海等数百位名家创作了肖像,留下了一种“文化抢救”般的文化科学名人肖像。丁玲先生称他的肖像系列油画“为我国肖像画史上实属罕见的创举”、“具有可以传世的文献价值”;赵朴初先生称他“下笔如有神,唯妙复唯肖,岂是面目真,直是肝胆照”;刘海粟先生以“一管擎天笔,千秋动地歌”盛赞他的艺术;华罗庚先生称赞他“写真出真、求实得实”。
此外,刘宇一还为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现任总统奥巴马、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日本时任首相竹下登等200多位国家元首及各国政要创作了肖像作品,部分陈列于美国、俄罗斯、日本、比利时、委内瑞拉、卡塔尔、洪都拉斯等多个国家殿堂。20世纪的开卷之作《和平颂》收到包括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梵蒂冈教皇保罗二世等世界50余个国家首脑(或政府)热情洋溢的来信,表示肯定和赞赏。刘宇一还受邀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等政要创作的肖像作品被相关单位作为国礼。刘宇一的作品为美、英、法、德、日、意等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机构和社会名流收藏。刘宇一的肖像画驰名画坛,被国际媒体誉为“举足轻重的肖像艺术大师”。
刘宇一与女儿刘浩眉历时7年两千多个日夜艰辛创作的百米油画长卷《奥林匹克颂》(长118米、高5米)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成功展出,其时萨马兰奇、罗格等国际奥组委官员,贾庆林、李长春、刘淇、刘延东等中央***、各国运动员和普通观众游客等观众到场参观,引起强烈反响。画卷将百年来共29届夏季奥运会、20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城市)、吉祥物、标志、历任奥运会主席和对奥运会有特殊贡献的人士及在任执行委员、多次摘取金牌或有突出贡献的世界著名体育人士等约2000多个人物和奥运88个比赛项目,表现在百米长卷中。国际奥组会主席罗格先生亲笔为长卷题写了画名。2014年,刘宇一又创作了以南京青奥会为背景的6米长卷(《奥林匹克颂》油画长卷长122米、高5米)。
《奥林匹克颂》长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架上绘画。它从古代希腊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盗运天火照亮和温暖人间,孔子、老子、屈原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神游奥运、秦兵马俑和古希腊裸体运动员同场竞技开始,以奥林匹克圣火为主线贯穿全幅,越过千年之前的马球、蹴鞠,由1896年顾拜旦又在雅典开创现代奥运,直到2008年由中国人在北京将奥运圣火高高举起,倾情迎接第29届奥运会,在五环旗帜下,不同肤色的五大洲青年高举着圣火奔向未来的壮丽场景。画作通过古代奥运的神圣文明、战争岁月的和平梦想、战后崛起的吉祥曙光、奥运大家庭的友谊进步、新世纪之初的和谐盛世和五大洲青年共燃圣火奔向未来等六个篇章。在艺术形式上,画家采取写实与浪漫相统一、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力求以精湛的绘画技巧体现深刻的人文内涵,一卷纵览百年奥运。受到国际奥组委原主席萨马兰奇与罗格的高度称赞,并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
代表作品
《良宵》、《良辰》、《伟业千秋》、《开国盛典》、《人民万岁》、《八一颂》、《初春》、《共铸乾坤》、《借火》、《借火》、《潮》、《天路》、《和平颂》、《和声》、《四季怡乐图》、《女娲之歌》、《瑶池会仙图》、《奥林匹克颂》(长122米、高5米)、《造物者》、《雨后漓江》、《渔舟唱晚》、《巨象晨饮》、《丽人行》、《清风徐来》等。
艺术年谱
1960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62—1966油画《耘天》、《歌日》、《地动山摇》等相继问世。
1977年创作油画《神州啊,神州》,对“文革”进行反思。
1977—1984创作百位中国名人历史画《良宵》。
1977年始为中、港、台近200位名人作肖像画。
1981年水墨画《金钟山下》被选为国礼,赠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
1982年中央美术学院在北京主办「宇一画展」;在历史条件下,能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个展,实属一项艺术上特殊的礼遇;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先生为画展写了题为《热爱和尊重人民的艺术家》的前言并在《人民日报》上登载;中央书记处习仲勋书记、副总理谷牧及文化界嘉宾周扬、秦川、丁玲等相继出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等主流传媒热情报导。
1985年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988年《良宵》在北京《全国名家书画珍品展》上展出后,由毛泽东纪念堂珍藏。
1988年创作20米国画手卷《白石大师四季怡乐图》。
1988年独创新画种《石韵画》问世。
1989年出版《中国当代文化界名人油画肖像集》。
1989年受北京市政府之邀,创作大型历史画《人民万岁》。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亲临宇一画室,祝贺创作成功。
1990年《人民万岁》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内。
1990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宇一画展」,出版《刘宇一画集》。
1991—1997年访问美国、英国、日本、台湾、法国、墨西哥、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亚等地,为多位元首画像,洪国政府授予「总统府画家」称号。
1992年受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之邀,访台为郝柏村、秦孝仪、黄少谷、陈重光、黄大洲等人士画肖像。
1991—1994年创作大型神话人体油画《女娲之歌》。
1992年创作16米国画长卷《海粟大师师友黄山图》。
1993年应毛泽东纪念堂之邀,在香港绘制1226×35米、9000斤重的《良宵》无偿献赠国家,由纪念堂作永久珍藏。布赫、李佩瑶、程思远、雷洁琼、曾宪梓等人士出席揭幕及捐赠仪式。
1993年《良宵》原作(2×1米)在港公开拍卖,拍卖以80万港元的底价开始,终以836万港元成交,由曾宪梓博士夺标,创当时的中国当代画家作品价位的世界纪录(每平方米418万港元),成为1993年香港的六个“世界之最”之一。
1993年正式提出「宇一经纬」这一超前的、战略性的创作构想。
1994年大型神话人体油画《女娲之歌》在香港第三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以破纪录的8,888,888港元售出,博览会主办者李斯特(美)夫妇亲临展场祝贺,国际传媒纷纷报道,香港坊间称刘宇一为“画王”。
1995年大型油画《瑶池会仙图》在香港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以10,800,000港元售出。
1995年油画《天长地久》在由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举办的基金筹款会上成功拍卖。
1995年起,刘宇一的油画作品源源进入美国收藏界;同时,其油画作品为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收藏家所收藏。
1994—1995年受邀为日本村山富市首相画肖像;两次为日本国会议长土井多贺子画肖像并陈列在国会大厅中,这是首例外国画家所作的画像陈列于日本国会。
1997年为香港回归所作的大型油画《良辰》在香港会展中心展览时经多位收藏家出价,最后以23,000,000港元成交,由香港侨福建设企业机构珍藏,创历代中国画家画价的世界纪录。7月4日海外13家企业及名士在香港“文汇”、“大会”两报以整版篇幅刊出《登峰造极》四字的祝贺词。全港及海外传媒以“传媒争说《良辰》”为题相继发表报道文章。
1997年为李嘉诚等146位香港名人所画肖像集结成《相聚在良辰—香港名人肖像集》在香港出版。
1997年应聘为东南大学客座教授,并作《美神爱神与我》的演讲。
1998年应聘为南京大学客座教授,并作《走向世界的艺术之路》演讲。
1999年巨型油画《金陵揽胜》竣工,并与企业联合捐赠南京市人民政府。
1995—1999年巨幅油画《伟业千秋》、《光华万代》问世。《伟业千秋》为人民大会堂珍藏,于1999年9月28日由全国政协李瑞环主席偕王光英、叶选平、吴阶平、杨汝岱、罗豪才、何鲁丽、万国权等8位党和国家***揭幕。
1999年12月反映澳门回归中国的大幅油画《千禧》完成,并由何鸿_博士收藏。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祈、澳门首任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嘉宾出席剪彩,并评价说“大师就是大师!”。
1995—2000年新世纪开卷制作《博爱颂:人类千禧交响诗》完稿,此诠释联合国宪章原则的巨作在国际间受到广泛好评。集2000年时各国政要、精英于一画的创作堪称举世仅有,其人物各具性格特征。刘宇一先生收到50多国元首或政府的来信,表示祝贺、赞赏、共鸣和感谢,全世界开始关注刘宇一及这幅画。西班牙电视台在录制电视短片时称刘宇一先生为“当代的米开朗基罗”
2000年创作巨幅油画《春回神州》。
2001年油画《龙门石窟》为洛阳市人民政府收藏。刘同时到洛阳大学讲学并应聘为洛阳大学客座教授。
2001年刘宇一荣获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国际艺术大学)人文学博士荣誉称号,并在萨凡那市举办画展(观众评价为“这个城市最好的一次画展”),后并演讲及为各国研究生上肖像示范课。
2002年与女儿合作的《开国盛典》为天安门城楼收藏,这一「新中国第一画」由“用画记载共和国历史的第一人”完成,证明刘宇一的绘画成就获得国家高规格的肯定。
2002年与女儿合作的巨幅油画《祖国万岁》为天安门城楼收藏。由菲律宾侨领陈永栽先生赞助创作并联合捐赠。大型画集《刘宇一博士新世纪巨献—和平颂》由香港文汇出版社出版。
2002年与女儿合作的巨幅油画《京华胜景》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北京厅,此作是该厅唯一的画作。
2003年应聘为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并讲学。
2003年与女儿合作的巨幅油画《八一颂》为中国中央军委八一大楼收藏。由长城出版社出版的《父女画家刘宇一、刘浩眉画集》问世,在北京新华书店签售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作了报导。
2003年起任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文化界代表)。
2004年与女儿合作的《初春》为全国政协礼堂收藏,此作长1336米,高428米,幅面之大为中国架上油画之最。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及统战部刘延东部长等嘉宾揭幕。由企业家高敬德先生赞助创作并联合捐赠。
2005年应聘为广州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并作讲座。
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起,开始与女儿构思创作百米油画《圣火颂—百年奥运图》——后易名为《奥林匹克颂》。
2006年,《圣火颂—百年奥运图》开始放大制作。
2007年,《盛世明珠》、《共铸乾坤》相继问世。《共铸乾坤》由中央统战部珍藏,时任统战部长刘延东、副部长朱维群等***主持捐赠仪式。
2008年《奥林匹克颂》(原“圣火颂”)竣工,于29届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上展出,展场5000平米。罗格为画作题名并致信刘宇一。
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刘宇一深入甘肃敦煌、嘉峪关、海南海口、三亚、四川映秀、汶川等地考察。
2011年7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创立“宇一艺术研究院”并聘任刘宇一为院长。
2011年8月,为甘肃省政府所作巨幅油画《嘉峪雄关》竣工。
2011年9月26日《刘宇一从艺50周年回顾画展暨北京师范大学宇一艺术研究院成立典礼》在全国政协礼堂开幕。
2012年7月10日《盛世丹青咏乾坤——刘宇一从艺50年回顾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隆重举行。
从2013年起,应邀到在深圳、嘉兴、自贡、南京等地进行复兴之路·刘宇一作品全国巡回展出,受到各地观众广泛好评,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题记:他,是一位叱咤广东流行乐坛十余年的著名MV导演,曾经为上百位影视歌星提供专业的视觉包装服务;他,是一位集影视书法舞蹈于一体的真正的艺术玩家,提到舞蹈他会眉飞色舞玩起书法让书家没了脾气;他,是一位把手机摄影耍到朋友圈恒点赞的苹果大神,他的手机人物摄影据说要装下全世界的“奇花异果”;他,是一位将娱乐精神与庄子智慧融会贯通的老顽童,是朋友们眼中不用化妆造型服装的活生生的庄子;他,是一位视工作为创作“不疯魔不成活”的摄影狂,他憎恶套路党信奉生活无微不至而艺术无所不在;他,就是贵阳这座城市土生土长的跨界艺术玩家郑平,正在进行一项叫做《苹果影像志》的手机拍摄计划……他,就是出身贵阳的跨界艺术玩家——郑平。
[本文原载于贵州人民出版社《大市场》杂志201701期]
如果要在贵阳艺术圈找到一位真正的玩家,一定非郑平莫属。这个问题问郑平,他的答案也是一样。
玩家是什么意思?痴者?不够!一个痴字,不足以界定郑平这样的玩家。痴是一种执,可郑平这样的玩家,既能玩艺成瘾,又随时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就跟他喝酒时的状态相似:你看他醉了醉了,打个盹儿睁开眼,又可以满血复活。这状态!也就郑平能驾驭,呵呵!
郑平随身带着两台苹果手机,如同人有左右手,缺一不可。当然,充电宝总是如影随形。郑平的眼睛非常有神,像是一支设计精密的变焦镜头——随时可以定格,但却不会让拍摄对象有丝毫的不自在。
中国的年轻人普遍喜欢用苹果手机,把这玩意儿当成一种时尚生活方式的标志。郑平也喜欢,他觉得,这就是一个好工具。人人都可以用苹果手机拍出不错的照片,模板一套,像模像样。但是,不是谁都可以用苹果手机拍出真正的好片子,尤其,不是谁都可以用苹果手机把人拍得这样无微不至和丝丝入扣——无论是江湖名士,还是民间布衣,在他的手机镜头下,每个人仿佛都来了精神,仿佛他作品里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郑平个子小,真的小。以至于他常常跟朋友自嘲:总是比大,为什么不比小呢?总是比高,难道低不也是一种姿态?真的,我信他的这个理论。人世间很多约定俗成,其实掰开来看,都不一定站得住脚。
说实在的,我有一个不一定能成立的观察:郑平的手机摄影作品之所以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是不是也部分得益于这种身高带来的独特视角呢?哈哈!他的一些作品的构图方式,让人觉得很妙,但似乎我们又总是难以如法炮制。仰视,总是让人神情专注,而俯视,大约总是让人比较放松,加上郑平率真随性的孩童性格,也就难怪:为什么大家一起拍的对象,他总是能抓住人物的精气神。
天然具有亲和力的性格,让郑平朋友遍天下。每位朋友,都把郑平当好朋友,愿意在他跟前不设防。当他随时掏出手机对着朋友们一阵扫射时,大家总是不介意在他面前袒露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我们在郑平的手机摄影作品里,看到很多人最真实的性情流露。
生活中,郑平很少拒绝人。尤其最近两年,处于艺术转型期的郑平,放弃了不少商业影像业务,钻头觅缝地搞起了他的手机摄影实验。他喜欢拍人,这也是他一般不会拒绝朋友邀约的原因之一。“一方有企图,一方有防范,我们没办法把陌生人拍好。”郑平总是从每一次朋友相聚时光里,捕捉到那些宝贵的瞬间。而朋友们,也乐于成为他的拍摄对象,急不可耐地等着看他微信朋友圈的影像分享,然后乐滋滋地“盗图”,再转发分享。
在这些构成郑平生活重要部分的聚会中,郑平偶尔也会扮演“人来疯”的角色。他年轻时热衷舞蹈,曾经拿过全国业余现代舞大赛的冠军。“人在舞蹈时,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这是他对舞蹈的看法。他也喜欢书法,把舞蹈和书法结合,自创的“舞书”虽然没有汉魏唐宋的法度,却总是给人一种畅快洒脱的审美愉悦。他对书法的理解就是:写什么字儿,就得像什么事儿。如果写一个舞字,那就得让人一看到这个字,就有一种跃上舞台的冲动;同理,写一个睡字,那就得让人一见它就倦意袭上眼帘的感觉。
当然,他写的“江湖”二字,透着“天地庄周马”的潇洒,完全不似今天的江湖这般龌龊纠结。
郑平在贵阳的工作室,与在广州的工作室一样,充斥着“三多”:**光碟多,书多,玩具多。如果你去拜访他的工作室,进屋时,最容易碰上他正在看**的场景。这大概不只是职业的关系,你会发现他真爱**。随便你跟他说到那部经典**,他大多都看多,而且还不是泛泛地看过。
除了看**,书也是郑平工作室的重要符号。他的阅读面极广,其中最突出的,是他对庄周的兴趣。郑平有非常多关于庄周的书籍,他研究庄周不仅在书本里,也常常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庄子的思想。加上他那张“穿越版”的“春秋脸”,每次只要着一袭长衫出门,活脱脱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庄子!在我有限的视界中,如果庄子出大**,庄子一角真的非郑平莫属。
郑平超级爱玩,玩具当然不可或缺。郑平在广州的工作室,简直就是游戏室!他喜欢玩具,但是百无禁忌。只要是有创意想法的,他都喜欢。他的理论是:一个人连玩都不会,他还能做成什么事儿呢?玩,是人天性的释放,人在玩的状态中是最放松的,这样的形式对激发人的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郑平在进行手机摄影创作时,也往往巧妙地运用玩的思维,为拍摄对象保持一种放松状态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前,觉得他这个理论有点特立独行;今天来看,互联网商业领域不都在强调产品一定要满足人好玩的“情感需求”吗?
郑平的手机摄影实验,已经有计划地进行了两三年。拍得最多的,是他的母亲——虎妈。在去年虎妈离世前,郑平每次回到贵阳,都会给母亲留下很多生活影像。这些照片,被郑平配上睿智的《虎妈语录》放在他的朋友圈分享。如今,这些珍贵的影像,被郑平永久地保存——在心底。
或许是因为虎妈的缘故,近半年以来,郑平对贵州文化艺术圈的老人们尤其感兴趣。在他看来,一座城市最可宝贵的财富,正是这些似乎已经不再是时代焦点的老人们身上。他们的生命沉淀、人生智慧和信仰精神,无一不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他要记录下这些老人们,让更多人看到他们不为人知的真实生活。
他就这样拍呀拍,拍呀拍,一不留神,居然就串起了一根特异的文化线索。我把这组颇有意义的作品集,称之为《苹果影像志》。这些作品中,也包括很多为我们熟知的贵州籍优秀艺术家们,诸如尹光中、田世信、曹力、刘万琪等。在郑平的苹果手机镜头下,这些个性十足的艺术家们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表现,郑平把这样的创作,称之为一种致敬。
是的,我们需要对所有在文化艺术上有所建树的人们表达一种敬意。为他们留下珍贵影像的行为,不正是一种最有文献价值的致敬吗?
郑平的手机人像摄影到底牛在哪里?首先,郑平提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人像拍摄方式——生活介入式拍摄法!这种方式打破了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界限!进入被拍摄者的生活,现无障碍沟通,让被拍摄者以最自在的方式本色出境,因为,生活本身就很美!这种拍摄方式的特点:现场、即时、动态、充满灵性、随机而动,避免产生千人一面的“影楼”式模板作品。
郑平的人物拍摄拒绝格式化的审美!他反对把拍摄搞成一个刻意安排的流水线影像“工程”。在他看来,人像摄影不是简单的记录,更不是粗暴的粉饰!在今天这个工具解放的时代,摄影创作重要的是思想,人像摄影就应该呈现出人性的真实光辉!是的,真正的摄影师,应该是热爱生活有思想懂表达的艺术家!
无论是个性化塑造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设计感的画面形式,随机化捕捉被拍摄对象最鲜活和本真的生活侧面,还是最大化呈现被拍摄对象最自在随性的生命状态,这些郑平人像摄影的特质,无疑都是跟他的创作思想密不可分的。但他不是学院派,他的创作思想完全来源于创作实践,他不会机械地“炮制”符合这样特质的所谓作品,然而,他却可以像“庖丁解牛”般穿梭在城市巨大的布景中,去捕捉那些常常为我们所忽视的生命的重要细节,放大它!表现它!
2017年,郑平即将在家乡贵阳开始他的新事业。他要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这段好看好玩的新旅程,与手机摄影相关,也与伍艺空间相关。
只想对他说:荣幸得很!
[郑平艺术档案]
郑平,贵州籍影像艺术家,著名MTV导演、制作人,是广州娱乐界公认最多产的MV导演。在近10年间,他出品近百部音乐MTV,其中《老鼠爱大米》、《猪之歌》、《一万个理由》、《月亮之上》《自由飞翔》等大量作品红遍网络、电视,使得郑平成为广州娱乐圈中公认的最佳MTV制作人。2008年,郑平也荣获星海音乐奖,广东流行音乐大奖:最佳MTV导演奖,这也是广东音乐界首次颁发该奖。郑平还先后拍摄《喂》《手机2》《绑架》《红颜祸水》《总有艳阳》(监制)等多部微**作品,主演过《拍吧》《菜刀》《骑摩托》《爱回家》《活宝遇仙记》等微**作品。近年来,用手机创作了大量的人物摄影作品。
2003年~2004年,先后在北京和广州举办《郑平个人影像展》;
2005年,参与制作中港台群星大型电视晚会《奥林匹克颂》;
2006年,加入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同年在广州创办郑平影像工作室,成为专职MV导演;
2007年,当选为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
2010年,当选广东省流行音乐文学会理事;
2010年,制作由崔恕作词,浮克作曲,章丽演唱的亚运十大金曲《欢聚青春》MV;
2011年,受聘于广东省行音乐协会MV委员会总导演兼副主任;
2012年,应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MV委员会之邀举办广东省流行音乐三十五周年系列活动之《月亮之上郑平MV作品欣赏暨研讨会》;
2012年,荣获广东首届流行音节MV导演杰出贡献奖;
2016年,与贵州伍艺空间合作启动《苹果影像志》手机人像摄影拍摄计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