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狐狸的歇后语

关于狐狸的歇后语,第1张

1狐狸戴草帽-不算人

2狐狸的尾巴-藏不住

3狐狸掉进污水池-又臊又臭

4狐狸骑老虎-狐假虎威

5狐狸想天鹅-得不到口

6狐狸想偷天上月-梦想

7狐狸钻罐子-藏头露尾

相关形象:

狐狸性格机敏胆小,常在古代神话中以"狐狸精"出现,虽在远古也曾作为图腾,但从不出现于正式祭祀中,皆因其"形象不雅",多与狡诈鬼祟相关联。多年来,狐妖狐仙,在各种小说及趣闻中形成一种独有的妖精文化。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

-歇后语

1、狐狸进村 —— 没安好心

解释:狐狸喜欢吃鸡,进村子里也是为找鸡当粮食,形容来人不怀好意。

2、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解释:狐狸吵架用的是自己的语言(狐言狐语),此处用的是谐音,形容不切实际的言语。

3、狐狸的尾巴 —— 藏不住

解释:狐狸的尾巴很大很长皮毛光滑,此处用来形容事情败露或是隐瞒不了。

4、狐狸进宅院 —— 来者不善

解释:狐狸去人家是为觅食而来,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5、狐狸撞猎枪 —— 死到临头

解释:猎枪下的狐狸难有生机,形容快要到了死亡的时刻。

扩展资料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狐言乱语前面是:狐狸吵架。

其他关于狐狸的歇后语:狐狸吃刺猬——下不了口。狐狸打马蜂——不知道厉害。狐狸戴草帽——不算人;不是人。狐狸的尾巴——藏不住。狐狸掉进污水池——又臊又臭。狐狸放屁——臊气。狐狸进村——没安好心。

歇后语简介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

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解释:狐狸看鸡的看(kān)是守护照料的意思。指望让狐狸去负责当守卫、照料鸡,那鸡肯定就会越来越少,全进了狐狸的肚子里。借喻用人不当,事情必然是越做越糟糕。

关于狐狸的歇后语:

1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2狐狸吃不到的葡萄——全是酸的 

3 狐狸吃刺猬——下不了口 

4狐狸打马蜂——不知道厉害

5狐狸戴草帽——不算人不是人 

扩展资料:

歇后语的分类:

一,谐音类: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二、喻事类: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三、故事类: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歇后语

1狐狸进宅院-来者不善

2狐狸骑老虎-狐假虎威

3狐狸想天鹅-得不到口

4狐狸想偷天上月-梦想

5狐狸钻罐子-藏头露尾

6狐狸拜年-用心歹毒

7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8狐狸吃不到的葡萄-全是酸的

9狐狸吃刺猬-下不了口

10狐狸打马蜂-不知道厉害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狐狸是民间对这一类动物的通称,种类繁多,分北极狐、赤狐、银黑狐、沙狐等。性格机敏胆小,常在古代神话中以"狐狸精"出现,虽在远古也曾作为图腾,但从不出现于正式祭祀中,皆因其"形象不雅",多与狡诈鬼祟相关联。

如狐假虎威,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

-歇后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670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