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吵架把观音菩萨和财神爷上香的的东西摔碎了怎么办?

两个人吵架把观音菩萨和财神爷上香的的东西摔碎了怎么办?,第1张

你好!你们吵架太厉害了吧!既然把菩萨和财神爷多赶出去了,以后夫妻每个人多忍耐一下,退一步风平浪静,不要吵的你死我活,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避风港,在外面累了,回家歇歇。再去请吧!然后夫妻在菩萨财神爷面前忏悔,说以后不会再吵架了,要和睦相处,阿弥陀佛!

不是有意的 ,  没有关系,  多念菩萨名号即可 , 没有什么预示 放心!

应该再请一尊新的。

旧的不要自己处理,   拿到附近的寺庙交给师傅 , 他们是专业的,  随意处理 不如法 , 是有罪过的 , 如果喜欢自己留着也行。

请回的求子碗,  应该放在高而干净的地方,  如果有条件 , 最好请一个小佛龛  ,很便宜 ,恭敬心和至诚心是最重要的 ,每天上三炷香 , 还可以鲜花供果,  希望菩萨保佑 , 每天多念菩萨的名号 , 多做善事  ,自然会得到菩萨的护佑,  阿弥陀佛,

祝你们性福!!!

佛教中没有三大菩萨,只有四大菩萨。

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四万五千岁时至雪山,为五百仙宣畅演说十二部经,后还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

文殊菩萨相应于娑婆世界有情众生的因缘,亦有种种不同形象的示现。一般文殊菩萨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2、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

因为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修法传承上的需要,观音菩萨又确实有某些固定的形象,而形成他的标志特征。最著名、普遍被知道的就是以女性慈母形象出现,手持净瓶、杨柳,以甘露滋润苦痛众生的观音菩萨。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观音菩萨形象几乎是众所皆知的。流传在民间的就有所谓的三十三体观音菩萨;在密教中也有六观音菩萨的说法;金刚界、胎藏界的观音菩萨又各有不同的形态。

3、普贤菩萨

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着大乘佛教的精神。在《华严经》中明示一切佛法归于毗卢遮那如来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大士,三者并称“华严三圣”,其中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菩萨行德本体。

普贤是菩萨行的表征,任何一个众生,实践菩萨行圆满之时,就是普贤菩萨,而圆满普贤的果位就是毗卢遮那如来,众生具足着普贤之因,也就是毗卢遮那佛性。

4、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六道中的众生。

有关地藏菩萨的形象,在《地藏王菩萨十轮经》中说其是作声闻相。这在一般菩萨形象中是很特殊的,因为菩萨一向是珍宝珠鬟严身,头戴宝冠现华丽的在家相,较少像地藏菩萨是现圆顶的比丘声闻像。

扩展资料:

四大菩萨本愿:

1、文殊菩萨

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2、观世音菩萨

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

3、普贤菩萨

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4、地藏菩萨

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

-四大菩萨

 (名数)大日经一曰:「又现执金刚普贤莲华手菩萨等像貌,普于十方宣说真言道清净句法。」同疏曰:「执金刚对金刚智慧门降伏方便,普贤对如法身门寂灾力便,观音对莲华三昧门增益方便,举此三点则无量不思议妙用皆已摄在其中,故殊言之。」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在过了流沙河之后的某天,师徒四人路过了一户庄院,请求在那里借宿一晚。这家有三个女儿,这家女主人有意把他们几个人招为女婿,就劝说他们,其他人不在意。

只有猪八戒心里蠢蠢欲动,晚上其他人都休息了,猪八戒就去找那家女主人叫丈母娘,但最终却被她的三个女儿戏弄,把它绑上在树上吊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才知道原来那是几个菩萨在试探他们,只有猪八戒没有通过考验,有待改过。

扩展资料

唐僧师徒四人路到西牛贺州,在一个贾姓家歇宿,那妇人是个寡妇,底下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贾夫人希望唐僧能做个家长,哪知唐僧不忘本,一心只要取经。

猪八戒却有了意,只是不便明说,却在底下起哄,被唐僧斥责后。以放马为由,溜去做女婿,孙悟空变作蜻蜓跟在其后。见到猪八戒起了凡心,回去禀告师父。待八戒回来,唐僧便把他留在了贾夫人家。

猪八戒凡心一起,便起了贪心,欲一人独占贾夫人三个女儿,但贾夫人不允,先用手帕放在他头上,告诉他捉到哪个娶哪个,结果不知为何,八戒怎么也抓不到。

后那夫人又拿出三件锦衣,跟他讲,那件穿得下娶哪个。结果猪八戒贪心,一下子全套上了。那锦衣却化作绳索,把猪八戒吊了起来。而那夫人和三个女儿却全不见了。

次日起来,唐僧发现贾夫人的家全不见了,只发现一张帖儿,看完才知昨晚的一切,乃是南海观音和文书普贤菩萨及黎山老母为了点化师徒禅心而设的局。

帖中言明,八戒需好好收拾凡心。再寻八戒,却发现他被吊在树上。而那猪八戒,自是赌咒发誓再也不发凡心,这才被解救。

四圣试禅心讲得是四圣对唐僧四众的考验,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美色和财富进行诱惑。那么他们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这首先要看在试谁:

孙悟空:孙悟空是猴王,他有众多的妻妾,取经是被迫的,他只是个助手,并且有紧箍咒在他头上,不听招呼就咒他,试他没有意义。

沙 僧:沙僧在流沙河受苦,是观音菩萨主动救他的,沙僧并没有求她,他可以随时不去,别人也不好说啥,试他没用。

八 戒:八戒是被判流氓罪打下界的,后又结过婚,之所以去取经,也就是混口饱饭,他根本就不信佛,这样的人还用试吗?

唐 僧:唐僧是法定取经人,他的禅心坚定与否直接决定取经的成败。唐僧18岁才出家当和尚随后就接受西行取经任务,可以说他的佛学造诣并不高是个初学者。

至四圣试禅心时,他最大不到20岁,正直年轻力壮血气方刚,你说他对美色和财富没有想法简直就是怪事,观音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这才是四圣的真正用意。

因为那时候地藏菩萨还没来到中国呢。

地藏菩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菩萨之一,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在中国境内各有其应化道场,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就是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道场九华山。

《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

《地藏菩萨本愿经》等不同经典记载,地藏菩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一直以其无尽智悲愿行化身千百亿,悲悯救拔一切罪苦如母众生,令脱轮回之苦、趋涅槃路、究竟圆满无上佛果。因此,地藏菩萨同时以“大孝”“大愿”被世人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据佛教史籍记载,唐朝来华求法的新罗王子、金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金地藏所在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地藏菩萨在九华山显迹,大约是在释迦佛灭度后的一千五百年间,那时在新罗国王族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字叫金乔觉,他因喜好佛学而出家修行,出家后他想:一定要到中国才能求得佛法。所以他搭船带着白狗“善听”,渡海到中国安徽省,在沿海遇到一阵大风将船吹至岸边。这位年轻的比丘就弃船,带着白狗,向山的方向前进,不知不觉中来到山岭处,放眼一看,山下尽是一片平原,风景十分优美。他就停留在山中以洞穴为家,而且一停留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时间。      他在山中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因欠缺粮食,仅以野草、山果充饥,甚至在传说中他曾吃土维生,称为“观音士”,这是传奇的记载,不过其生活的刻苦由此可以想见。山洞中又缺水,需要到山崖下五百公尺处才能提到一桶水,一天之内为了取水而必须上上下下,非常的辛苦。 

在传奇中还有一篇小故事,有一天早上当金乔觉打坐时,忽然被一条虫咬到,他吓一跳出定后,见到一位身穿黑纱的妇人,在他面前叩头跪拜说:“非常忏悔,我的儿子不懂事,冒犯了圣体。为了表示忏悔和恭敬之心,所以在石崖边化出一条清水,供您取用以表示他的心意。”妇人说完话即消失了,之后果然离洞口不远的山崖出现一股清水,源源不断地流下来:听说无论如何的干旱,泉水仍是不断流出,这也是传奇之一。 

    

金乔觉比丘在九华山修行经过多年,有一群诗人到那里游山玩水,想寻找灵感作诗,忽然间在山洞口看到一口破锅子放在石头上,柴火已熄灭了。看看锅内,只有野菜混杂着观音土,大家又探头往洞内看,原来有一位修行者在那里打坐。大家在洞口静静地等待,一直到中午时分,修行者终于出定,走出洞来。他看起来不太像中国人,据传奇的记载地藏菩萨的相貌很特别,他的身高约七尺高,额头很高很宽,所以那些诗人问他从何处来?比丘即自我介绍,并说他来自新罗国。  那些诗人听了觉得很惭愧,因为他们就住在山下,竟然不知道有一位远道而来的修行者已在山上住了好多年,而让他过着这么刻苦的日子,从此那群诗人就成为他的护法,又去禀告山主闵公。闵公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知道山上有一位有道高僧时,心里非常欢喜,于是赶紧去拜访。看他住在那么简陋的山洞内,闵公也觉得很不忍心,因此决定和诗人们一起为修行者盖一座简单的精舍。     

金乔觉比丘生活安定后,他更加用功修行、研习佛法,护法的这群人也常来请教佛法。尤其是闵公,他非常敬重三宝,每天都要供养一百位僧众;但是不管如何努力去邀请,总是只有九十九位,一定要专程去邀请金乔觉比丘,才会正好满一百位,长此以往,金乔觉比丘经常到闵公家里应供。闵公对这位高僧非常恭敬,于是让儿子随他出家。  

有一天,闵公向金乔觉比丘说:“您应该扩大修行的道场,因为前来求法的信众愈来愈多,将来也会有人来此安住修行,是不是要扩建道场呢?”金乔觉比丘说:“只要有足够的地方就可以扩建。”闵公说:“您看,这整座九子山都是我的呀!您需要多大的地方都可以。”金乔觉比丘说:“我只要有一件袈裟大的范围即可。”闵公说:“那一点点怎么够呢?”金乔觉比丘说:“这件袈裟的影子能盖住的地方,就够用了。”闵公不甚解地答应了。金乔觉比丘就把身上的袈裟脱下来,向空中扬去,一阵乌云遮住了阳光,整座山被乌云遮盖犹如被袈裟遮蔽一般。闵公既惊讶又欢喜地把整座山奉献给金乔觉比丘,这群诗人即思惟着:“到底怎么为这座山命名呢?应称为九子山还是九方山?”若以看莲花的心看这座山,它就像九瓣层叠的莲花,于是大家提议以“九华山”定名。

为什么后来大家会称他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呢?因为,白天他为弟子们说法,一到黄昏时他就入定了。据说,到了夜晚,九华山的周围常常会发出地狱刑具的声音。所以很多人传说金乔觉法师夜晚时分会到幽冥界去度众生,所以称他为“化迹的地藏菩萨”,也有人尊称他为“金地藏”。他自二十四岁上九华山,直到九十九岁的七月三十日圆寂(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九年),在九华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岁月,可见地藏菩萨和中国的众生特别有缘。

  紧那罗(Kinnara),意为“音乐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龙八部”之一。

  因其头上长角又被称为“人非人”。此外紧那罗还有男女之分,男性长一马头,女性相貌端庄,声音绝美。在中国佛教里,紧那罗曾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拔火棍打退围寺的红巾军。因之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其为“监斋菩萨”。监斋菩萨像有三尊,分别为持法法身、护法法身、妙法法身。头顶塑有发表上升的青烟,烟雾上有赤脚而立的观音像,法身形象则袒胸赤脚,手握烧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武林人物模样。

  《玄应音义》卷三云:“甄陀罗,又作真陀罗,或作紧那罗,皆讹也;正言紧捺洛,此译云是人非人。”

  《慧琳音义》卷十一云(大正54·374c):“真陀罗,古云紧那罗,音乐天也。有美妙音声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天为妻室也。” 在大乘诸经中,紧那罗众常列席于佛之说法会中。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一载,大树紧那罗王(Druma-Kinnara-ra^ja)与无量之紧那罗、乾闼婆、诸天、摩侯罗伽等,共自香山来诣佛所,于如来前弹琉璃琴,大迦叶等叹言:“此妙调和雅之音鼓动我心,如旋岚风吹诸树身,不能自持。一切诸法向寂静,如是乃至上中下,空静寂灭无恼患,无垢最上今显现。”

  在密教中,紧那罗为俱毗罗之眷属,位于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位中北方第三重;在现图曼荼罗中,外金刚部北方之摩侯罗伽众之北,有二尊紧那罗。俱呈肉色,一于膝上安置横鼓,另一于膝前安置二竖鼓,俱作欲击鼓之势。

  中国佛教徒,多数都知道有一位“大圣紧那罗王菩萨”,但不知道“大树紧那罗王菩萨”。

  在中国,这位菩萨和神差不多,是专门管理厨房的,所以在供养时,也有加称这位菩萨名字的。紧那罗原是护法神之一,而所以传说为神那样的性质,是由于中国向来流传着一个故事:

  有一座寺庙里,遭到了强盗的抢劫骚乱,眼看就要危害了三宝道场,当时寺里的出家人,都想不出退盗之计。就在这时,厨房里一位伙头师傅,拿了一把大铲子出来,一下子就把强盗都赶跑了;之后,这位出家人也不见了踪影。这就是传说中的紧那罗王菩萨,也就因此和厨房结上了关系。其实,佛经中只是大树紧那罗王菩萨。

  紧那罗,是印度语,与龙、夜叉等同属于天龙八部。他是诸天的音乐神之一,与乾闼婆(如山门里面四大金刚之中,弹琵琶的那一位,就是乾闼婆之一)是同一性质;凡是诸天举行法会,都是由他们担任奏乐的工作。

  为什么称他们为“紧那罗”?紧那罗译成中文则为“疑神”,这是由于他们头上长了角,似人非人,似天非天,有点令人疑惑不定,故名为疑神。紧那罗中的领导者,即是紧那罗王。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大菩萨,现紧那罗王身来领导紧那罗的,即是这位大树紧那罗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705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