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看到这个问题我笑了,因为现实中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事后我反思这个问题,有一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和应对办法:
一是说好听点是个人反应慢,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笨。 “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存在这种状况,要勇敢承认自己的先天不足,不要奢望短时间内有本质的改变。那么,以后就离那种人远一点,知道自己的弱点还拿鸡蛋碰石头,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二是性格所致。平时不善言辞。 遇到类似事情更是一时想不起怎么说。虽说性格决定命运,不善言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彻底改变。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决心、努力、毅力坚持下来。为了减少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尴尬发生,这种改变是完全值得大力的付出。
三是情绪容易激动,导致气昏了头。 大脑一片空白,自然是不知道怎么反馈对方。这种状况需要学会情绪管理,学会了情绪控制也就学会了自控人生。一般来说,越是情商高的人,越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良好情绪自控的人,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生活的各种变故能得心应手灵活应对。
事后反思,有时也自我怨恨,关键时候总是掉链子。不过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通过这件事可以认清自身不足、量力而行,在生活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感谢各位朋友厚爱和支持,一路有你们,真好。
这属于心理问题。伶牙俐齿是与遗传和后天的历练有关,嘴笨的人不一定不聪明,而聪明的人又不一定是伶牙俐齿,充其量只能说明这个人反应快而已。言归正传,交给你一个简单的办法 : 与人争吵时只需要说出一句最关键的话,然后听对方的反应(不管对方说了多少句话)并在内心默默的从一数到十,然后再来一句最主要的话,以此往复!结果会让你自己都感到意外,你会发现你自己有闲庭信步的感觉,而你的形象在对方看来具备胸有成竹、成熟老练的气质。你会发现你不心急了,心平气和了,而对方反而着急了,声音更高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我身边有这样的人,就为一件小事,为盖房的村料,盖房人,不小心弄坏了别人家的菜地,这是说两句好话就过去了,哪知盖房的还蛮不讲理,说了好多难听的话,菜地主人老实,说不过他,就这样大打出手,双方都有受伤,惊动了派出所,村委会,才给调解的。
你说就为这一件小事吵架,双方损失多少,所以说吵不过他,就不要吵了,让大家看看,这样的人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这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大家的支持。
普通话这叫思维短路
俗话说这叫脑筋不够用
白话说这叫秀逗了
海南话说这是倒丁么
吵架也是门学问,也需要学习和锻炼!高人可以把死的说活,方的说圆,臭的说香。你的状况只能说明你缺乏锻炼,吵功有待提高!
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的临场反应很差,当吵过后,再去复盘,就想重新再吵一次
反应很差的人,吵架真的很吃亏
当时明明有理,但是情绪一激动,
就说不出来了
事后真的越想越后悔
为什么与人争吵的时候怼不过别人,事后才想出怼人的话?这和你的语言词汇量及你的大脑逻辑性有很大关系。
一、词汇量是你能否快速应对对方话语的关键:
人在受到他人攻击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大脑停滞期,这个时间非常短暂,人们往往通过这个短暂的停留时间,考虑接下来的话该怎么说。
如果是和平地交流,人的大脑不会出现抵抗反应,可如果是攻击性的语言,大脑会适当屏蔽你的一些语言词汇,对你的个体做出一个本能的保护。
这个时候,平时积累的语言词汇量就突出了它的优势。
比如,大脑屏蔽的是词汇量大的人,也只是屏蔽一部分,那么另一部分就会从他嘴里跑出来,进而进行回击。
如果,大脑屏蔽的是词汇量小的人,那就是完全给他屏蔽了,所以你无法立刻回怼对方。
二、思维逻辑性非常重要:
有些人,骂人的时候,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句话,要么罗嗦,要么粗俗。可有些人等人骂了几句后,慢慢悠悠说出一句话就能把你气死。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提示你,你接下来要怎么做了。
我们可能看过周星驰的一部**“九品芝麻官”,他在里面饰演的小官就是和高手学习了“吵架”艺术,后来功成名就。
在这里,我们要聊的不是吵架,而是怎么用逻辑方法,正确回击伤害你的人。
平时要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有专业的书可以看。当然我相信,多数人不会为了能回怼他人就去看书的。
看到这个逻辑了吗?不看书,你哪来的词汇量?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夫妻共同回家,你们双方都是在什么位置开始掏出钥匙的?通常男性做准备工作的时间比女性早。
因此,你思维能力跟不上,你的回击能力就差。
思维能力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形成的。
三、什么叫说话赶趟
回击他人,是一种能力,但要用对地方。用好了,你就掌握了语言艺术,用不好,你就是笨嘴笨舌的形象。
有些人根本不是嘴笨,就是词少,直白地讲,就是书读少了。
也有些人不是厚道,他当面不回击你,并不是他让着你,而是他没能力回击你。
这样的人回家后反复琢磨,我当时应该这么说,那么说,可我当时为什么啥都说不出来?
我们说,回击一定是错的吗?并不是。要分人、分事。
有的时候,回击的能力也和对方与你的关系密切相联。
比如,你老婆骂你的时候,如果她说的是对的,可能你有词也不想回击了。
这不就是我嘛!
每次跟人吵架争论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像个弱鸡,被人按在地上摩擦怼得哑口无言,偶尔回怼一句也很快被对方更大的声势淹没,最后有理变没理,忍气吃瘪!
但是事后平静下来,不得了了,各种文思妙语接连涌出来,自我感觉句句都能把对方置于死地,有时候幻想的太嗨把自己都给逗乐了。
可惜已经时过境迁,这些妙语再也无用武之地,下次遇到同样的事件还是这样!
究其原因,还是性格所致,虽不至于懦弱但是不喜欢惹事。如果细心观察,吵架吵的好的人性格都比较强势,得理不饶人,实战经验比较丰富。而我们这种人,平时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能不跟人吵就不跟人吵,所以在躲不过必须要吵的时候临场发挥太差。
不过事后能在心里把对方吊打一番也能缓解不少不忿,反正我是这样
你跟人吵架经常大脑空白都明白,次次当场挨骂,回家生气后悔。“我咋反应这么慢的,我当时这样就好了,咋就想不起来了,气死。如何提高吵架反应力呢?网上的建议基本都是多看**和演讲,看辩论赛。治标得治本,吵架才能赢。所以你要先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反应慢?有人跟你说的p图不p你的都是坏闺蜜,你的小脑袋瓜就开始干活了呀,你闺蜜指的是谁?学校同学,我身边的朋友。二,怎么算坏?不P图就算坏了?可是她还让我逛街了呀,咋办呢?万一太偏激,误会人家咋办?然后,你又按照上面的流程又思考了一波。不是你的反应慢,是你的思考逻辑有问题,戒掉多余理性分析,你的反应能力一定往上提。就比如刚才的案例,p图不p你的都是坏闺蜜。那具体咋做,才能提高吵架反应能力呢?
第一,你明确自己的观点是还是不是?论据:你自己的事儿还是你朋友的事儿?假设我的观点就是第一个,不帮你P图了,就是坏闺蜜,那我的论据就是我那相处十年的闺蜜帮我P图,还背后造谣我,如果我的观点是第二步,不帮你P图的不是坏闺蜜,我的论据就是那红姐也不爱帮我P图,但是她对我贼好,上个月我生日,而且还给我准备了惊喜。这一套流程啊,有效的帮你整理了复杂的观点,减少你在思考上耗费的时间,加快思考速度,给予对方最快回应。
第二,再给你们几个提高说话反应力的小技巧,你记住对方的后半句,用疑问语气重复一遍,延续对话时间,还能增加思考。我今天心情不好,心情不好,为什么呀?我的快递丢了。丢了,丢哪里了?抓住对方话里她想要的情绪反馈给她,快速回应,说中了她的心声。她慌了,我们就赢了。
反逻辑就是逆向思维的意思,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逻辑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有时候反逻辑思考一件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扩展资料:
特点:
1、普遍性
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
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那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2、批判性
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逆向思维
谈到逻辑思维,不得不谈被视为圣经的经典之作——《金字塔原理》。这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书, 旨在改变我们的表达的结构, 让别人理解你的想法。 本文通过“什么是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有什么好处、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这三个维度进行阐述,重点在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并不是为了吵架)。
如图,借用作家冯唐的总结:金字塔原理就是, 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 ,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根据乔治•米勒的研究论文《奇妙的数字7±2》中的观点,人脑通常无法在短期内记住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能记住9个,也有人只能记住5个。所以当到达7个记忆项目以上的时候,大脑会倾向于把这些概念进行逻辑上的分类,通过寻找记忆项目的相似性建立更高一级的分类系统,减少大脑的记忆量。 金字塔原理目的就是让你把自己的思想按逻辑顺序整理排列,让对方能以最快的速度理解你的观点。
谈到金字塔原理,必谈三点:金字塔原理四项原则、构建方法论、逻辑分析方法论。
a结论先行(表达时)
在传达你的思想给别人时(比如做培训时试图把你的思想传达给下级),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是自上而下地表达,也就是说先把你的中心思想、总论点(金字塔的塔尖)传达给对方,这是减少交流成本、直奔主题的最佳办法。在亮出总论点之后,再进一步展开,描述可以支持总论点的分论点。而不要从分论点入手,让对方摸不着头脑。
b以上统下(纵向关系)
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下一个层次思想的概况,下一层次的思想则是对这一层次的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c归类分组(纵向/横向关系)
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d逻辑递进(横向关系)
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递进。
PPT中金字塔原理的体现: 你离好的PPT只差一个好的习惯 -
(一)自上而下法(SCQA架构)
自上而下法更容易些,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它是指从文章的主题开始入手,进行思考。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有5个步骤: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序言的四要素):
(S)在背景中,构建一个稳定场景,让人产生代入感。
(C)冲突部分,扰乱稳定的状态,让读者认识到有问题存在。
(Q)然后提问,通过提问产生转折,引起不安定感。
(A)最后回答,解决提出的问题,让论述有头有尾。
例如:用户买了产品-太阳能电池板出现气泡-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微信反馈问题请求服务受理
提问环节可省略,其他环节可调整。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二)自下而上法
然而,自上而下的构建方法并非万能。有时我们有一堆想法却无法下笔,就是因为还没法儿找到金字塔的塔尖,这时我们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自下而上法。
具体操作方法可分为三步: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维要点。
2找出各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常见而且非常重要的逻辑分析方法主要有 :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程序顺序。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两点比较实用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书面上突显架构的方法:
我们在撰写文档时,重中之重就是“突显文章的思维框架”。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用以下5种方法来突显框架:
1多级标题法(不同层次的观点用不同的标记区分,层次越高的,越靠近文档左边;
同一层次的思想采取同一表现形式)
2下划线法(类似于加粗、标红等,它们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目的都是为了让重点语句突显出来,以提高读者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3数字编号法(优点在于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搜索1xxxxx 11xxxxx 111xxxxx1111xxxxx)
4首行缩进法(短文章推荐此方法)
5项目符号法(如黑点)
(二)演讲的本质:
《演讲的艺术》作者马丁·纽曼一开始就明确地指出,想要做好演讲,最重要的是明白演讲的价值是什么,也就是你为什么要演讲,明白这个问题后,你会发现很多演讲根本没必要进行,完全是一封邮件、一场电话会议就可以解决的。而演讲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建立信任。
在做好你的PPT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排练了,但是排练要有目的性,明确差距在哪儿,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差距。例如,你想给人留下认真、严肃的印象,但别人眼中的你却是和蔼、亲切的。你就要思考,哪种状态更符合自己。如果有差距,就要调整。
第二步,确定要表达的情绪。例如,你想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让对方感觉轻松、愉悦,因为你想给人和蔼、亲切和幽默的印象。
第三步,再次确认差距,反复调整和练习。这一阶段,要有意识地去改变,通过刻意练习形成习惯。
首先呢,我不懂和喜欢逻辑思维思考的金牛座男友吵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但是我懂和喜欢逻辑的男性朋友吵架,或者是女性朋友吵架。我觉得这真的是一种很难受的体验,因为任何东西在他们面前都变成一种有逻辑性的,比较理性的东西都说你跟他们吵架的时候他们的证据往往是让你无法辩驳,或则是难以辩驳的,因为这真的是件很恐怖的事情,你要知道和一个人吵架你永远都吵不过他永远他的证据都比你多的那种感觉,就会有一种特别难受特别想的那种感觉但是又打不了的那种感觉是特别难受的。
因为一般有逻辑思考的男生啊,或者是女生他们就经常会用一些辩驳的思想,就是说有一些东西的话在他们眼里都会比较公式化的,在他们的眼里的话从来都不讲究什么感情都会讲究一个因果关系和利益关系有说你和他们吵架真的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为他们经常为和你扯到一些别的东西然后你又无法去回答他们,所以你就会觉得特别特别的难受。而且一般的这种情况下你是吵不赢他们的,因为他们总会有无数的逻辑关系来论证你是错的,然后进而一步的论证,他们的讲法是对的,然后他们都会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来说明自己是对的,然后会让你感觉到有一种特别无奈的感觉。
有时候的话,他们完全不会顾情面的关系,来和你们讲话,他们从来不会顾及的面子,任何事情都是直接很坦白的和你们说清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难受的感觉,因为有时候他们说的真的是,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但是呢,你却又无法去反驳她们,因为感觉他们说的好像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呢,你自己内心的话已经忍受不了了,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特别难受的感觉吧。就好像你考完试你约自己可以考100分单只考了50分的那种感觉。
其实呢我觉得对付这种用逻辑来和你吵架的男生的话,你就可以尽量用逻辑去绊倒,那因为这样做这样才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胜利,而且的话他们如果只讲究利益的话,那你就可以利用情这一个特点来打败他们,我觉得这也是有可能性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论证论述都可能会是非常的完美。但你要相信你认真的去挑错误,然后他们也会被你打败的,其实一山更比一山高,知道你用心地去听他们讲话,他们也是会犯错误的,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他们犯错误一点,他们也是会很快的认错的,这就是和这样的一种的男生女生吵架的感觉。
学会吵架,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1、不会吵架的3种模式
模式一:隐忍,自我消化指的是不管自己占不占理,只要对方嗓门一大或者只要自己说话被对方打断了几次,就不做声了。事后可能越想越委屈,还有可能暗地里很懊恼地想:“哎呀,我当时应该这么说的啊!我怎么就发挥不出来呢”
但下一次依然发挥不出来。每到关键时刻,就像有个什么东西在喉咙口堵着自己。只好自我消化,告诉自己算了,别计较了。
模式二:认同。自我攻击指的是只要受到指责,就把外界的攻击内化成对自己的攻击。“老公出轨了,他说都怪我这个人太强势,搞得他很累。可能像我这样强势的女人,婚姻注定会失败。”孩子跟妈妈有不同意见,妈妈就说:“你顶嘴,不孝!”
孩子把妈妈这话内化了,以后他只要有独立做自己的念头,心里就始终会有一种愧疚感拉扯自己,觉得自己不孝。遇到态度很差的服务人员,刚提出意见,对方说:我每天工作很辛苦的,您能不能善良一点别为难我这种小员工啊。顾客本来很理直气壮的,瞬间气也不壮了。
模式三:防御。自我证明指的是在吵架中倾向于对自己进行辩护,别人一指责就急着争辩:“我没有”。比如女生被路人猥亵,然后别人指责她是因为穿着暴露才遭到这种事。陷入防御自证模式,即:解释自己穿着不暴露。
自证的陷阱是:你需要永无止境地去提交论据,而对方只需要不断挑剔就行了。
2、从正确应对攻击开始
隐忍,认同,防御都是错误的应对攻击的方式,都会使我们变得更否定自己,更委屈,更消耗。而生活是不可能完全避免攻击的。所以学会正确反抗攻击的方式就是在爱自己。改变自己隐忍、自我消化的模式,诀窍是不要害怕翻旧账。
很多隐忍模式的人最憋屈的地方是:“我忍了很多年了,我有时候也不想忍,但是一到吵架的时候我头脑就一片空白,对方声音大一点我就想哭,特别没用。”事后不甘心再想重新吵过,可很容易被指责翻旧账。从正确应对攻击开始记住:解决了的事情再翻出来才叫翻旧账。
没解决的事情接着解决,是认真,坚持,有力量。改变自己认同、内化、防御、自证的模式,诀窍是不要轻易自我反思,当对方攻击你的时候,不要顺着他的逻辑去自证。你们吵架到底要吵什么,你自己要什么结果,这个是自己要抓住的。
3、认同自己
吵赢一场架只是生活中很小的插曲。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更具体的爱自己的方式,可以不用为了“面上好看”而委屈自己,有不满就要说出来。
在面对攻击的时候可以不再被动地受伤,可以不再慌乱地解释自己,可以不搭理那些无理的质疑,可以看不见这些攻击,甚至可以鄙视它们的攻击路数,还可以从容地反击回去。每次成功捍卫了自己的边界,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是脆弱者、自卑者、怯懦者的超级强心剂。
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笑话,说是有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老太太,怎么“看”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老太太回答,隔着窗户看呗。
这个笑话的笑点在哪呢,记者说的“看”实际是在指“看待”,而老太太理解的是观看的“看”
这个笑话运用的就是“偷换概念”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
主要的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改变一个概念的定义,甚至于不断地延伸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样听起来名词还是这个名词,但其实已经变成另一个概念。
(2)利用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的特点,故意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
这两点,我就不多举例子了,反正生活中遇见的很多杠精,都是整个样子,你们随便去找个社交平台去刷一刷就知道了。
(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抹杀不同概念的本质区别。这个例子非常简单,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大家都是人,大家都是孩子,怎么就不一样呢,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4)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这个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举个例子,很多外国人在看完武侠**之后,都说中国人功夫非常好,UP是一个中国人,我的功夫也非常好吗?不,我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肥宅。这里的前一个中国人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我是一个中国人,则是一个特指。意思不一样,概念也不统一,结果自然也不一样,对不对。
有主动的逻辑错误,用于诡辩,也有被动的,被动的有一种是概念模糊,甚至于逻辑混乱,当然还有一种就是你们之间对于概念的定义并不一样,比如在什么时候该穿秋裤了,这件事情,你和你妈的定义可能就不一样。
很多人在吵架的时候,都会无意地掉进到偷换概念的这个陷阱,掉入了对方的规则和条件里,很可能说着说着,欸,对方偷换了原来的说法,蒙混过关,扰乱你的思维。所以你就输了。
怎么避开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呢,
一定要明确,清楚牢记对方的概念定义,和自己的一样不一样,不要同样说这里有个工程要做,人家的工程指的是盖楼,而你自以为是的挖了一口井。
抓住对方阐述时候的主语,对象,去关注是否发生了偏移,从前门楼说着说着说到了胯骨轴子,那你就输了。
可以试图,为对话聊天,设置前提,明确使用的条件,比如,我说灰原哀很可爱,我只说灰原哀,我没有提到步美,小兰,不要和我扯没用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想不被偷换概念,掉入诡辩陷阱,就要做到一点,时刻牢记在说什么,不要跑偏。
01
情绪状态下的反应如果在恋爱中经常吵架,然后想分手,是不是就代表着我们不合适当然不是,这是人之常情,但这并不能代表两个人不合适。我以前也会经常吵架,一吵架我也跟你一样,心里会想分手吧,烦死了。这是在情绪状态下的正常反应。
但是想归想,我不会真的去提分手。因为除了“分手”我知道大量解决吵架的办法。所以“一吵架就想分手”只能代表一件事,除了分手,已经不知道其他能够解决“吵架就想分手”这个问题的方法了这类人的大脑里的固定模式是:遇到吵架一搜索解决方法只找到分手这种解决方法一想分手。
02
主动沟通
这跟喜欢用回避来替代沟通的人是同样的思考逻辑,他们除了回避,已经不知道其他的沟通方式了。比如我有个来访者,是男生,属于是那种网络世界中很典型的回避型人格。只要在感情中遇到了问题,他第一反应就是躲起来,也不沟通。后来经过了解后发现,其实家显人也是这么解决问题的。总是搁置问题,选择掩耳盗铃。在这种成长环境中,他只学会了“回避”这种解决手段。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觉得,学一下呀,主动沟通什么的网h不是有一堆的教学吗这个问题我替这类人回答一下。确实他们都知道,遇到问题时不能总回避,得出来沟通才行。网上确实也有一大堆非暴力沟通的办法,但是他们缺少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03
表达自己需求就是:安全环境下的针对性模拟训练。比如表达自己需求这件事,一个回避的人是很难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就像我那位来访者一样,他很难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举个例子,他在跟我咨询的讨程中,有时候因为自己有事情,没法及时跟我在约定好的时间里开始咨询。但是他不敢跟我讲,然后一直回避拖延拖到差不多到了开始咨询的时候,才临时跟我道歉说没好当我捕捉到他这一个情况时,在下一次的咨询我就跟他反馈说,可以直接跟我说的,这不是什么大事情。“我也发现了,我拖到了最后才跟你他就跟我反馈说;讲,你也没有生气,还跟我重新约了时间,我那时候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04
掌握更多整个过程中,他有了一次实打实的安全体验,然后针对这一次安全体验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深入分析。然后他慢慢地就开始掌握除了“回避”以外的沟通方式了,发现原来直接表达收获的效果是那么好的。这是看再多书,纸上谈兵再多次也无法学会的东西。当他知道了更多的沟通方式后再遇到问题时,他就有得选了。他可以回避躲起来,也可以合理去表达需求,至少他知道了还有其他路可以走。那么同理,那些在恋爱中经常吵架,然后想分手的人:因为每次的感情只要一遇到问题,最后就是提分手结束。这相当于每次都在强化自己遇到问题就吵架,吵架就想提分手的思维惯性。在巨大的惯性之下,也逐渐失去了试验其他解决思路的机会。这也是为啥有的人会一直重复自己的恋爱模式的原因。
05
更合理的解决方法比如有的人每次恋爱都不超过三个月。再比如有的人每次恋爱都是被分手等等。如果你的分手原因每次都差不多,那么很大概率说明了你正在执行某种你不自知的行为模式。要打破这层固有行为模式,得靠一次又一次的针对性模训练,而且还得是安全环境下的训练才行。一般无非就是和一个安全型的人处对象,学习新的模式。或者靠近一个安全型的人,感受和对方的真实相处体验。再有就是通过建立咨访关系,一边学习和分析,一边通过咨访关系来获得新的体验,再逐渐盖旧的体验。像那些天天吵架也不会分手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一对。而是因为他们知道,除了分手还有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法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