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敬天公
旧俗初一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二、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三、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四、团拜
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志》引宋代郡志所载云:“元正贺礼,乡老相约聚拜,省往复之烦。郡守、县令率僚属会焉。旧于贡闱,后于承天寺,至淳间(1241一1252年)乃即泮宫。邻里则各于侧近庵宇,会集齿长,岁推一人,具酒果为礼。今此礼废。”后又恢复。
五、压岁钱
未成年晚辈给上辈拜年,上辈给一“红包”作为压岁钱。
扩展资料:
泉州春节禁忌:
1、忌饮茶水,忌吃稀饭,如此即可避免以后外出“半途遇雨”。
2、早餐吃干饭,以整叶煮的菜为佐,俗称“长命菜”。
3、忌打骂孩子,忌和别人吵架,忌说不吉利的话,不得讨钱逼债。
4、忌操刀切物,以示戒杀。所有食物如须刀切者,除夕即已准备周全。
5、忌用扫帚扫地,意谓新年迎祥纳福,惟恐一扫而空。
人民网-泉州春节正月初一习俗 敬天公团拜忌吃稀饭
我们村里最有钱的土豪,平常对我们其他人爱搭不理的,红白喜事也不参与,人品不咋的,人缘也非常差,等到他父亲去世时,跪着给人道歉请求送他父亲一程却还是没多少人去,人情 社会 知冷暖。
我们村里,闽南地区的泉州乡下,也是同宗族的,他是在西北地区帮人挖矿的,家里超有钱,但是人品确实不咋样。
平常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他和他父母早些年一开始都是礼到人不到。
喜宴的话,他觉得跟我们这些村子里的其他人一起吃饭丢身份;丧事的话,他觉得跟我们其他人一起送葬丢人还晦气。
而我们其他人,基本红白喜事都是互相帮忙,特别是我们同宗族的,基本都是随叫随到,而他家却从不参与我们的红白喜事,除了祭拜祖先,因为他家的祖先也是供养在我们宗祠,不过一般他家也都提前祭拜。
后来,他跟他父母提议干脆礼也别送了,浪费钱,反正跟我们这些人也不会有什么牵涉,所以跟我们其他人在红白喜事上就再无交集了。
直到前年他父亲因病逝世,他父亲逝世前希望能够“拔龙须”,这也是我们这的一个习俗,也就是需要凑齐同宗的男性帮忙在灵柩旁扶着两条白绫绕着我们村子走一圈,这寓意以后像龙一样多子多孙多福。
他父亲逝世的那天晚上他加入了我们宗族的微信群,在群里发了讣告,说他父亲走了,隔天万出殡,希望大家能够出席,也希望男的能够帮忙“拔龙须”
第二天,之前他家送过礼的人就去他家还了个礼,而他家没送过礼的则当作不知道这事。
等守灵的时候,按理说很多同宗族的人会来帮忙操办白事,而他家除了他自己家里人和几个亲戚,就没人来帮忙。 他妈还让他再在群里跟大家说一下,让大家伙过来帮帮忙,他说完群里却没人理他,也没人去他家帮忙。
后来,还是他也是我们村的亲戚跟他妈说,大家都不来是因为你们也从没去人家家里帮忙,至于“拔龙须”更是不可能了,你们以前从没帮人“拔”过,别人咋可能过来帮你?你们还是自己想个法子解决吧!
听到这,他们一家都非常气愤,不是之前给很多家还送过礼吗!? 这亲戚一脸无语的回道,现在谁家还差你们那点钱?主要是要出人出力,你们从没去帮过人,人家凭啥来帮你们?还是考虑下是不是登门道歉下吧,老爷子不是希望能够“拔龙须”吗?
他作为家中独子只能自己想办法,因为他妈和他妹妹要留下守灵,没办法,他听了一个老一辈的亲戚的建议,带着“银子钱”和白绫(我们这的白事用品),一家一家的去给人家跪下磕头道歉,请人帮忙。
但是积怨多年,基本还是没啥人有啥反应,除了有几个人去帮忙操办他家的白事,“拔龙须”根本“拔”不了,人太少了,最后虽然花了很多钱,但是却没啥人送葬,这也让他妈哭了好久。
自从他爸走了以后,村里但凡有个红白喜事,他都回来帮忙,出人出力
@闽南小生: 人缘差的人一般都有下面几点的一点或者几点:
1高高在上,有钱或者有权就觉得高人一等,从不与比自己穷得人交流,久而久之,等你需要别人的时候,别人都懒得理你!
2经常开别人玩笑,而别人开你类似玩笑的时候却翻脸不认人。
3太自负,经常听风就是雨,或者别人一说就反驳,为反驳而反驳,提不出更好的意见!
4自以为是,经常以为别人就该遵从自己的想法,别人一反驳就直接动怒,很容易因此而得罪其他人!
5太敏感,别人因一点小事不小心得罪了你,就跳墙了,发大脾气。
6太冷漠,该互相帮助的时候却冷眼旁观,等到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却说别人为啥不帮你?
那么,该怎么破解人缘关系差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
1不要总因小事得罪其他人,待人和善一点。
2多与人沟通交流,别老是高高在上,互相沟通能够解决很多小事,能够使相互之间的信息对称。
3言谈举止有分寸,过冷别人觉得你没有礼貌,过热别人觉得你就是随波逐浪的人。
4多帮助别人,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5合群一点,戒掉因一点小事就跳墙,人毕竟是群居动物。
你说的这一现象目前还比较普遍。
前几年,我到村里吃了一桩白事酒,也是一位中年男子去世。本来看好的第二天是此男子的安葬日,我头一天下晚赶到“当大事”家,才发现稀稀疏疏的几个人,没有多少人来帮忙。
当时,我有点纳闷,就暗地里找了一位当地的老人聊及此事。从老人的口中才得知,农村家里有人去世,这种冷淡的场面有些年月了,再也不像过去人山人海了,帮忙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老人把话讲完,也是深感无奈和叹惜。
如今,丧事出现不帮忙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外出打工的人多,各自在外多年,原来的邻居也快变成陌生人了。
二是主人平常就与邻居相处不来,别人有事不去帮忙,到自己有事的时候,别人也不会来帮忙。
三是家里一旦有人去世,在外打工的人一时赶不到,回不了家参加葬礼;久而久之,不帮忙的现象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
后来,我去奔丧事的这家,死去的这位男子,安葬的第二天,是“当大事”的主人花钱请人把死者抬上山的。
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无论自己再忙,也要派个家里人作为代表,去帮一帮别人,到自己家里有事的时候,也才会有别人来帮忙。
特别是当今的农村,很少看见青壮年的身影,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尽管自己平常在家里有多好的人缘,如果长时间处在村里有事不回家帮忙的前提下,原本积攒下来的人缘,也会被岁月洗刷得干干净净。
所以,当人们外出打工挣钱的同时,也淡化了邻里情。邻里家人去世不帮忙现象已经出现;由此可见,时代在前进的同时,人们帮忙的思想正在退化!
曾经风光无限的村支书,被村里人的阿谀奉承,家里也常常门庭若市,没想到他去世后,家里竟没有一人主动前来帮忙……
老支书的故事说起人缘差,我想起了村里的老支书刘家旺,当初这个小老头在我们村里风光无限,很多人都想巴结他,导致老支书家里门庭若市。
听奶奶说,老支书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指导干部,大家都在农田里干活的时候,他从来都不用干活,只是站在边上指导村民工作,把技术交给村民们。
刚开始的时候,老支书还挺平易近人的,大家对他的指导也没有什么怨言,觉得老支书人很好,又没有丝毫领导架子,总而言之,跟他走的近的人还很多。
后来,老支书慢慢地从技术干部提拔成为我们村的村支书,刚开始的时候,老支书为我们村做了不少好事,又是修路,又是联系市里人力资源,把我们村多余的劳动力向外输出,打工。
村里不少年轻力壮的主力全都外出务工,村里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幼及少数在家带孩子的妇女,村里劳动力少了,国家对农村人的生产种植也没有什么要求,村支书的思想便开始懈怠起来。
很多年前,刚开始实行低保政策的时候,老支书就是掌管大权的人,村里一些老人去申请低保,他便让这些贫困户每个月要上缴一些低保费给他,如果不上缴的话,那就把这些人从低保名单里剔除。
很多人为了领低保,大家只好同意老支书的要求,把到手的低保费上缴一部分给他。这让村支书家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成为我们村子最有钱的人。可大家对他的怨言大了起来。
接着,国家发放花生补贴我们,让村里人种花生,但当时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务工,没有多少人种地,村支书就就把这些花生拉回自己家,听说那一年,他找人帮他榨了很多花生油,又把这些花生油卖出去。
随着村里老龄化的严重,老支书在村里行事越来越嚣张,说话办事全都是他做主,让村民们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怨言。但大家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想过去状告老支书,只好把委屈憋着。
老支书落马直到我们村的土地被征用,按照村里规定,每家每户每人都能分到土地征用后的钱,可村支书却擅自决定,只把这些钱分给在村里生活没有外出务工的人,其他外出务工的人一分不给,而且跟着务工人员出门的小孩老人也不分。
村支书的这个决定,触碰到很多村民的利益,本来村里人大部分壮劳力都外出务工,大家也是在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有事的时候才回来,他这么做,被村里外出务工的村民知道后。
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到村里,找老支书讨个说法,可老支书不仅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还我行我素地告诉众人,他就是这样做,谁也管不了。
于是,村民大怒,大家相约去纪委状告老支书。后来,老支书就被查出了很多没有人知道的经济问题,他被判入狱三年,免除职务,退还了所有村民的土地款。
老支书的去世再后来,老支书出狱后,性情大变,他看见村里人总是爱答不理,谁家有事,他也不会吃酒,更别提帮忙,还时不时地跟村里人吵架。
很多人见老支书在路上走,大家都不在跟他打招呼,也没有人愿意跟他有太多交集,他成天在家就喝酒,有时喝得烂醉还会站在家门口,大骂村民们狼心狗肺什么的。
直到某天,听到老支书家里传来鞭炮声和凄厉的哭声,大家才知道,老支书是喝酒过量,酒精中毒死在了家里。
虽然大家知道老支书去世,却没有人愿意去他家帮忙,也没有人前去悼念。
只看见他的家人独自忙里忙外,后来请了丧葬一条龙帮忙,把老支书的后事处理了。
老支书原本人缘很好,到后来却被他弄得一团糟的人,到死都没人愿意去帮忙,虽然冷清一些,不过好在早些年有点钱,才不至于无法安葬。
没人帮忙这样处理后事老支书的事情到这里就结束,相信现实生活中,也会有人遇到这种冷场的事情,但在此时补救人缘的问题,那也来不及,还不如一起看看怎么处理这样的尴尬,尽快让离世的老人入土为安:
1有钱的话,那就打电话到殡仪馆,或是联系丧葬一条龙服务,只要谈好价格,丧葬一事基本就搞定了,虽然感觉冷冷清清,但也总能把事情做好。
2如果没钱,那就找村委帮助,或是联系当地的民政部门,寻求帮助。
改善人缘关系这两种方式看起来都显得有些落寞,但总比无处安放尸体要好很多,不过,没有人帮忙的时候,真的会发现自己格外的孤独,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维护好人际关系,好的人缘都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慢慢培养起来的,看见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出手帮助;不要做损人利己的坏事;礼貌待人,更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村里一家人为人处世不怎么行,总是跟村里人吵架,前年他父亲去世看着真是很可怜,我想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这家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不知应该用不喜欢和人接触呢还是用抠门懒惰来形容,不过我觉得他们的心眼太小格局太小,接下来我来说几件事你们来评价一下。
这家人在村里来说不算穷,因为他家的顶梁柱目前在集市上做生意。他们主要是收附近几个村的红薯粉再转手卖给别人。
平时他们两口子忙于生意所以家里就剩下两个老人。老人的身体也算是康健,自己七八个人的土地全部都种上了,所以别人评价他们一家都是说的能干!
村里有人家里办点红白喜事他们家是能躲就躲,几乎就是距离稍微远点的人家他们都不会去送礼帮忙?
他家隔壁有人去世了,附近的村民都会自发的去送点钱。他们家是村里去得最晚的一家,因为丧事主人家都会设一个收礼的台子,谁家给了多少钱都会清楚的记录在册。
给钱是一方面,丧事还需要附近很多人帮忙的。比如说厨房做饭,收碗洗碗端菜买菜很多事多需要人帮忙,主要的几项事主人家一般会找人负责的。
这不那天主人家刚好看见他家去挂礼,挂完礼后他就坐在桌子旁无所事事。主人家就上前去说麻烦他能帮忙在每次摆饭的时候给端一下菜收一下碗。
他当即摆手拒绝了,说自己等下家里还有很多事要忙呢!建议主人家另找人员负责。别人拒绝了主人家自然是不好强求的,然而他拒绝后就回到家去做自己的农活了,一到饭点他就来吃饭,吃完站起来就走。
在农村的都应该知道,每家每户的土地一般都不会集中在一个地方。都是七零八落的到处散布着,可能你家附近的地是别家的,而别家门口的地又是你的。
村里有户人家门口的地就是他们家的,这家人修完房子后想把公路直接打通到自己的院子里。规划后发现需要从这家人的地里过比较划算且这样路也会稍微平坦一点。
于是需要修路的这家人就买了两条烟去到了他们家,到了他们家后把礼物送了出去。接下来就跟他家商量看自家门口的地能否给调换一下或者是出钱卖给他。
这家人当时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就说可以换,但是必须以二换一,给钱的话就给5万吧。修路的这家人听完十分生气,就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何苦这样为难我。
这里我们都知道这家人明显是为难修路的人家了,因为村里大家换土地都是一换一。另外即使是出钱,一小块土地也值不了5万,别人修路拐个弯也就多个一万多就可以了。
修路的这家人回去后就直接把通往家里的路给变换了方向,虽然路程长了点但最后也没从这家人的地里过。
之后这家人再去种这块地的时候,修路的这家人就说了当初我修路你百般为难我,那你们家也不准从我这路上走。那家人每次不得不多绕行几百米走,这时候地里收割的时候就比之前累太多了,因为背着农作物得走更远了。
他们家不知怎么回事,隔三差五总会跟周围的人吵架,而每次吵架的原因几乎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他挖了别家土地的边角,或者是刨了别家的土。
他们家老人把土地看得十分重要,我记得我家有块地和他家地是挨着一起的。那时村里分土地的时候分到在一块地,就在地的中间做了分界线,分界线也十分简单就是用一排小石子摆放的。
石子旁边有一排桑树,我爸观察了一下,不到两年时间这石子的位置就离桑树越来越近,这明显就是人为的把石子在慢慢移动。
我爸这人还是比较随和不喜欢个人争,土地他总是说少一排就只会少种一排粮食。这一排粮食不会发家致富却也能看清楚这人到底如何,尽量少接触就是了。
村里人家的田也是一块一块紧挨着的,有一次别人家直接把他田里的稻谷给拔了不少。他家知道后很生气在田边骂了好几天,最开始我们还站在他们这边,直到我们知道真相。
原来他们家总是偷偷的去把田埂给挖开,让别家田里的水直接流他们家田里。我们都知道稻谷需要水,别家为了保持田里有水是辛苦的扛着抽水机去河里抽上来的。
他们家倒好为了让自家田里有水去偷别人的水,别人最开始也找了他们家说可以一起去抗抽水机,抽上来水后可以把田埂挖开让水流进他家的田,但是他们家却说我家田位置好不容易干就不必了。
这就是仗着自家田位置底总是去偷别家田里的水,这下把别人给惹毛了直接去拔了他们家的秧苗。
前几年的时候他们家老人去世了,他们家按照习俗放了一大串鞭炮。一般情况下谁家只要放了鞭炮村里人就明白什么意思,会慢慢来人送礼帮忙了。但他们家却很少有人前来看望。
当天晚上他们家的亲戚也来了,看着家里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就说怎么你们村里的人都没来帮忙呢?这家人就说:可能他们还不知道吧,明天消息传开应该就来了。
然而到了第二天依然没多少人来,眼看第二天道士看得日子就要把老人抬上山了却没人来帮忙。这下他们家开始着急了,于是就在附近人家里去请。
虽然他们家挨家挨户的去说让别人帮忙,但很多人给的答复都是抬人上山自己不愿意,因为这任务太重并且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家人回去后就很生气当即说你们不愿意帮忙,那我就花钱请人。可最后别人告诉他花钱可以,但是把老人送上山这样的事别人可是要漫天要价的。
无奈他只得去找了村长,村长知道他的来意,虽然不是很乐意但是本着死者为大的传统还是挨家挨户的去帮他说情。村长最后让这家人给村里附近每家人准备了一条烟一瓶酒,这才说动了不少人。
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他家老人看的坟墓位置刚好要从之前修路和他家换土地的那家人地里经过,这下别人说什么也不愿意让他从那里抬上去。
这家人就找到道士说他家不同意我们就改道好了,但道士告诉他老人上山的路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这样对老人和对在世的后人都不好。
无奈这家人再次找到修路的那家人,最后只得给别人跪下磕了几个头求他别人才勉强同意。最后还要求从地里过之后毁掉的庄稼必须给现金赔偿才可以。
好在最后终于把老人送上了山,只是从那之后村长就跟他们说了,你们再不能像以前这样为人处世了,大家这次愿意不计前嫌的帮你不代表下次还会给你机会。
因此我觉得人缘差都是自身的原因,想要改善这个情况我觉得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01:村里需要帮忙时主动点
每家人都会遇到各种各种需要帮忙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你主动的伸出援手。别人自然会记得你的好,待下次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伸出双手来帮助你。
02: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
一个村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接触,这个时候不要为了一己之私而去破坏别人的利益。村里人都很质朴,你不去主动招惹他,别人自然不会来找你麻烦。
03:见人多点笑容多说好话
其实就是需要个周围人搞好关系,逢人多点笑容别人也自然会回馈你同样的笑容。多和别人聊聊天时间久了关系自然会相处融洽很多!
说说我们镇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我们镇上有一个姓陈的老头子,生了四个儿子,老大老二都考上大学了。老大在省里当处长,老二在县中学当老师。老三老四不是读书的料,初中没毕业就读不下去了,但因为他们俩都是非农业户口,通过他们老大的一番运作,老三在县工商局工作,老四在县公路局工作,都是吃皇粮的人啦。
陈老头因为子女有为,常常自视甚高,不屑于和邻居交往。左邻右舍的红白喜事,很少去,也不告诉儿子们,让他们回来参加。特别是大儿子,虽然在省里某厅某处当处长,处长在京城是芝麻官,但在我们镇,那是很大的官了,但是呢,在没有违纪的情况下,他没有帮上镇上的任何人。
陈老头去世的那天,有个亲戚提醒大儿子说,你们兄弟四人都在外工作,别人的红白事方面肯定是有所亏欠,最好是事先请好抬棺材的人。(以前我们镇上的风俗认为用人抬棺比用灵车拉风光有面子,没有人用灵车拉。)
陈老头的儿子们都不以为然。
陈老头去世的第二天,岀殡仪式如期举行。这天来的人也不少,四个兄弟的亲朋好友同事旧交嘛自然不少。但是到了出殡的时辰要出殡时却没人愿意抬棺!!四兄弟的亲朋好友都是有工作的且都是外村人都不想抬棺,镇上村里的人因为和陈老头的儿子们都没有交集也不愿意去抬。
后来,磨磨蹭蹭了近半小时,没办法呀,找了几个近宗兄弟和亲戚来抬棺。镇上有风俗,兄弟和亲戚不抬棺,兄弟和亲戚出殡时要哭的,抬棺的是外人,不哭的。陈老头出殡用亲戚抬,包抬包哭,儿子们的脸都给丢尽了。
后来,我们谈及此事时,我问陈老头的一邻居为什么不帮忙抬棺时,他说,陈老大陈老三当官和我有半毛钱关系?他们又不帮过我,我又不欠他们的,各人过各人生活,为什么要我们去抬棺?话虽现实但也在理啊!
把钱放在第一位,去年老板父亲脑溢血突然去世,拥有1400人的村庄,只有还礼吃饭不帮忙,这是不奇怪吧。原因老板搞建筑工地板块,一贯高高在上的风格,带黑镜随带手机,风度也不底,穿着名牌干净 时尚 ,说话语气惊人。也对员工也不是很尊重,对于去年老板老爸去世,体面一方,结果没有人帮忙,有的连饭都不耒吃,有的直接拒绝,平时老板人家有婚丧喜事,只捧场吃饭,从不帮忙,现在人家学你老板的样,结果有面子了吧?我们是打工族,老板无奈只好叫我们打工人收拾饭桌,折丧篷,杂七杂八的话都叫工人做,他们村里人都哈哈大笑。人一生要礼上往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对人家要有礼貌,尊重人家就是尊重自己,这就是高傲的效应。
浓雾浑不散,
柳岩丝下垂。
鲜花束一把,
石碑泪水溶。
醉酒清明敬,
鸿雁游子归。
四乡八里涌,
九泉鞭炮声。
祭清明,4,3日周六记
我们村里就有一位自以为很牛很狂的人物,他以前在乡镇的粮店工作,回到村里,看到同村人趾高气扬,连根烟也不舍得掏,别人不给他讲话,他绝不先开口,平常对我们其他人爱搭不理的,村里的红白喜事他也不参与,甚至嘲笑那些红白喜事爱帮忙的人。
等到他父亲去世时,村民中没人愿意帮忙,他才给人大伙道歉请求大家送他父亲一程,却还是叫不醒村里的人,没多少人愿意去,人情冷暖呀!
我们村这位人物姓赵,年轻时曾在粮店工作,以前农民交公粮时,村民们为了早点交粮,很多人去求他开后门,可这人又偏不吃这套,照章办事。
这位赵先生就仗着这一点,回到村自以为是,不搭理别人,走个路还仰着头,从来不主动给别人让烟吸,拿别人递过来的烟也要看对方是谁。
谁家有红白事,他未参与帮忙,甚至也不拿礼。他认为村里的这些人真的愚蠢至极。
后来,粮店关门,他就往城里发展了。回来,开着轿车,就更看不见父老乡亲了。
直到有一年,他的父亲得病去世,村里很少有人去看他父亲。去的几个也是他父亲的旧识,朋友。
在我们村,谁家有白事,人都是自己主动帮忙的。这样冷清的场面真的是罕见。
这位赵先生于是央求村长,说哪怕给村民们出钱,也要让父亲入土为安。
村长说,谁会稀罕你那几个钱,做人讲的是人品,你不付出,不帮人,却指望别人抬举你,可能吗?不尊重别人的人,结果就是不被人尊重。
赵先生恍然大悟。自己从未给别人帮过忙,凭什么别人要帮助自己呢。
后来村长带着赵先生挨家去求,村民是看在村长的份上,才答应帮忙的。
很多人心不甘情不愿的。出殡那天,赵先生先给每人发了一条中华烟。并乞求村民帮忙帮到底 ,让老父亲走好!
他的母亲,看到老伴这样,竟也忍不住落了泪。
自从他爸走了以后,村里但凡有个红白喜事,无论在哪儿,他都回来帮忙,递礼,然后再出力帮人
这位赵先生就是人缘极差的人,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私自利,会有什么好下场呢你不帮别人,别人凭什么会帮你呢?
那么,这类人该怎么解决和别人关系差呢?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可以一试。
1小事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阔的胸怀。
2应多与人沟通交流,别老自以为是,自为自己高人一等,要知道,人人平等的,你投别人桃,别人会给你李。
3注意自己言谈举止,做事有分寸。对人一视同仁,不张扬。
4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
5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骄不躁,己所不欲,勿使与人。
这样情况确实存在,50多年前念友在农村老家,村中间被一条小河隔断,河东岸有一户万事不求人,谁家有事他都不会帮忙只看热闹,有一天他家老人死了,村里习俗有人死亡放几个炮(二踢脚),村里人都会来帮忙。他家老人死了也放几个炮,等了好久也没有人来帮忙,无奈之下挨家磕头求人帮忙,就是这样才去了一部分人(我们地区风俗抬棺材不能落地,落地意味着等后面再死家人),抬到小河中间把棺材放在小河里休息,后来他家人全部到前头跪下求救,人们才把棺材抬走。如今物质 社会 ,民间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都比较富裕了,许多家庭产生了万事不求人,人际关系淡薄了许多,即有人死亡拨打火葬场电话,很快就会去车去人一条龙服务,任何家庭只要有钱支付,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必须努力拼搏挣钱,没钱支配寸步难行。
我们那里也有一个大队书记,平时耀武扬威,仰着脸走路,谁也看不起,等到了他老爹去世,花钱请人都没人去帮忙抬棺材。
这个大队书记,觉得自己是领导,平时根本看不起村里的老百姓,也不和屯邻来往,谁家有事也不去帮忙,人家交往的都是乡里的领导,他见到村里的人都不说话,把村里人气的,都背后骂他,大家都憋着劲想看他笑话。
后来,他爹死了,灵头帆也打上了。但是大家看到了,都是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没一个人过去帮忙,他的几个亲戚实在看不过去,过去了帮忙,他赶快说,谁帮忙到时给谁两百块钱,把人家气的扔下就走了,谁也看不上他的钱。
他实在没办法,带着儿子到个家去磕头,求大家去帮忙,村里几个老人看着孩子可怜,就吩咐家里的青年过去帮忙,临走告诉大队书记,没人看上他的钱,大队书记千恩万谢的,哪还敢提钱的事,最后,几个人将就的把他爸给送走埋了。
这成了我们当时的大笑话,这个大队书记也不敢像以前一样仰着脸走路了,后来是见人就发烟,也嘻嘻哈哈的,再也不摆官架子了,他是怕自己死了臭到家吧。
在村里,千万别过死门子了,不然,死了都没人埋。
一
第一次上清源山,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重游清源山,其实是内心的一种渴望。
没有带上其他人,我决定独游清源山。很快,进入景区,越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看到久违的老君岩。老君岩前面,立着“老子天下第一”石碑。这句生活中不是很文明的话,在这里却是名符其实,恰如其分,谁敢说“老子不是天下第一”呢?
山脚下大量的游客实在嘈杂。我决定选一条人少的路先上山顶,再下山慢慢领略清源山的名胜。古人远离人群上山,是为了修炼,换得内心的一片清净。而今一群群人上山,虽然不是为了修炼,却也是换得内心的清净。
清岩山并不高,也就四百多米。但山势陡峭,爬着还是非常累人。爬上山的三分之一处,已听不到嘈杂的人声,山上的鸟叫虫鸣变得清新悦耳,一只松松鼠竟然大胆地从我的头上掠过。我这才发现,我走的这条山路,竟然空无一人。我依稀记得,进入这条山路时,似乎有围挡,也就是说,这条山路或许是一条没有修好的路。
二
我不能确定,这条路能不能到达山顶,会不会成为断头路,或是根本就是去另一个方向。如果那样,让我重新下山再登山,那就是对自己的折腾。但我心中的悔意,很快就消失了。只要是向上的路,那就走到头吧。
在这条无人的山路,我独步攀爬。又上了约三分之一,我已腰酸腿痛、气喘吁吁,不得不坐在台阶上休息。我庆幸这是上午,庆幸天色还早,庆幸没有带上其他人。如果是下午,我会担心会不会找不到出路。如果带上其他人,或许之间会为开始的选择而吵架,为谁不坚持而相互指责,为谁拉不动谁而懊悔。
所以,同走一条路,同过一个坎,最好是志同道合,能力也相当。因为只有这样,一路上才能彼此互助,彼此照应,彼此不成为负担。
三
上山的路只有我一人。一人的时候,就只能和内心相伴而行。渐斩的,我听到了山顶上的人声,内心一阵欣喜。人声越来越近,我终于看到了路的终点。这条山路果真没有开通,因为入口还有围挡,但还好,我都顺利走过了。
我从围挡的侧上了一条平路。眼前的一道石门,门上的“南台岩”一下映入眼帘。南台岩?这不就是山顶了吗?就这样,我一人静静地,独步到达了清源山的山顶。这是我全新的印象,第一次上清源山的记忆,其实除了老君岩,脑海就是一片空白。
后来下山时,看到了碧霄岩、瑞象岩、弘一法师的坐像。其它千手岩、 弥陀岩、清源洞、赐恩岩许多景观,算是错过了,因为我的双腿,实在经不起路标的折腾了。看不完也好,忘了也好,下次再来,才不会那么无趣。
四
清源山名胜,归结起来,其实就是“岩”。从老君岩开山门,再以南台岩封顶,中间的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历史悠久,许多是重点保护文物。
或许,是从自然中的山石汲取精华,清源山才有了那么多的灵性。山上大量的书法石刻,都是难得的重要文献。弘一法师最后墨宝“悲欣交集”,写下了人心与佛心的交集心境。
山上大量的石屋、石亭、石洞、石佛,设计精妙,巧夺天工,是勤劳的泉州人智慧的结晶。一代代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肉体和灵魂不断陨灭又重生,唯有清源山的石,无论沧海桑田,却象开山岩太上老君,用它的智慧,一至永存至今。
五
独步清源山,我在山顶南台岩逗留许久。因为每到一处寺、观、庙,我总会想一个问题。那些悟道高人,总爱占据一片青山绿水,做自己的修行。但我们现实社会,似乎又不能象他们那样。象弘一法师,看似可以了却凡尘,能够独据自己的世界,但世间更多的人根本无法做到,很多人要为生活而奔波,有的还要为温饱而烦愁。
人类还有很多困苦和挑战,不仅仅是国家间、种族间、教派间、宗族间、人性间的对立,对这个必定灭亡的星球,还要面对在哪里延续的现实问题。得道高人虽然悟透了世界,悟透了人间,悟透了人性,但以他们几千几百年前的见识和修为,是绝对悟透不了宇宙,悟透不了宇宙最本质的规则的。
菩提树下的醒悟,高山绿水间的豁达,只能说解决了个别内心的矛盾,但很明显,解决不了整个世界的难题。在我看来,任何一个简单的数学或物理定理,都要比任何心灵之“悟”伟大得多。因为,后者其实只是放下了问题,而前者才是教导人类如何解决问题。
上山两个多小时,虽然身体很是疲惫,但觉得自己也有所“悟”道,就象在“百丈坪”看到的的风景一样,一望无际,心中一下豁然开朗。是不是高山绿水,更能参透人的心灵,给人更多的启迪呢?如果是,就难怪那么多高人要上山修行了。
一男子因和女朋友吵架,借酒消愁,喝完酒就开车上高速了,开到一半停在应急车道睡着了,都说喝酒容易出事,这还好睡着了,要不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一、事件描述1月21日凌晨5点,泉州市高速交警在巡逻时至沈海高速惠安段时,发现一辆蓝色的轿车停在应急车道上,民警上前查看,发现车内只有一名男子,这名男子靠在驾驶位上酣睡,民巡逻到此的民警叫醒该男子,车门一打开,一股浓厚酒气扑鼻而来。经抽血检验,该男子血液里的酒精含量高达17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该男子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男子姓李,四川人。据李某交代,20日,他与女友在微信里聊天闹翻了心情不好,便独自一人在宿舍里喝了一瓶劲酒,到了凌晨一点几个朋友叫吃宵夜期间,又喝了几瓶啤酒,酒劲上头的他,便想开车去江苏苏州,于是就从晋江出发,结果中途在应急车道上睡着了。
二、该男子会受到哪些处罚1、李某酒后驾车,涉嫌危险驾驶罪
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2、车辆非法占有应急车道处罚
应急车道是指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城市环线两侧施划,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车辆使用的车道。它也叫“生命通道”,任何社会车辆禁止驶入或者以各种理由在车道内停留。
应急车道是只准许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车辆执行紧急任务时通行;在未发生紧急情况时,社会车辆违法占用应急车道,无论是停车还是行驶都是违法行为,对于非法占用应急车道,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一次记6分 。
总结:永远要记住,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一旦被吊销驾驶证,以后想去哪里都只能坐车,是非常不方便的,可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分手了还是朋友嘛,没必要拉黑。还有,之所以做的绝情,其实她是还爱你的,但你们不会有结果的,可能你现在不会说,以后呢?你能保证不把这个年龄差拿出来吵架,离婚什么的吗?现在分开,至少把曾经最美的东西可以保留起来,以后可以慢慢回忆,在你们的生命里,至少你们都曾来过,呵护过,爱过,那就够了,不是吗?
洛江河市镇朋山岭的运使宫前出土了一方“皇明钦赐祭葬”石刻,很可能是陈三五娘传说的新发现,有关文物保护专家认为“意义非凡”;河市镇梧宅村是陈三故里,至今仍有陈氏族裔居住;当地多处实景与传说交相辉映,一再吸引关注。
闽粤交界处流传一首民谣:“东畔出有许孟姜,西畔出有苏六娘,北畔出有英台共山伯,南畔出有陈三和五娘。”这民谣之中出现的几位人物,都是古代民间男女悲喜真情的最佳代表。
“陈三五娘”是明清以来流传于闽潮等地的脍炙人口的民间爱情故事。关于陈三五娘,历代民间故事、歌谣、戏曲、歌册层出不穷,情节模式也不断翻新。泉州人对他俩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对拥有八卦掌故的章子怡撒贝宁之类的明星,以至于后来每每有人撰文提及二人,总以“陈三五娘”作为一词,舍不得在中间稍带停顿。
陈三五娘“为爱狂奔”,多么充满激情与野性的主题!今年美国大名鼎鼎的焦点**公司请来怪才导演韦斯·安德森拍了一部名为《月升王国》的私奔题材**,企图染指明年的奥斯卡奖,众多泉籍影评人士观后无不嗤之以鼻:不就是私奔题材么?咱泉州800年前就有了。当年《陈三五娘》在梨园、高甲、南音轮番又演又唱,风靡多少年,迷翻多少人?只不过美利坚人无福享受罢了。
前不久,在泉州河市镇朋山岭上运使宫前出土了一方“皇明钦赐祭葬”石刻,此石系一方石碑的碑额。其上文字是用篆体刻成的。有专家表示,此碑额可能是明朝皇帝钦赐给陈三兄嫂陈伯贤夫妇的,是陈三五娘传说的新发现。一石激起千层浪,寻踪陈三五娘又成热议话题。本期《地理》带您一起爬梳泉州与陈三五娘有关的人、物、事,拉开历史的巨幕,走入这对在红尘中夺路狂奔的男女青年的故事中去。
陈三故里与陈三坝
在泉州想问陈三五娘的故事,首站可去洛江区河市镇的梧宅村。梧宅旧时属于晋江县四十九都玉泉村,现在的梧宅村又分成三个行政村,陈三故里属于下堡村行政村。下堡村位于泉州洛江区万虹公路边上,貌似不太起眼,可是村口立着的那块由中国文化部原副部长艾青春题书的“陈三故里”石碑,却能令游者为之振奋。
说起陈三五娘是否真有其人,史学家们也许会争论不休,甚至“弯给”(吵架)。但在梧宅人看来,陈三确有其人是板上钉钉的事,村里至今还住着一户陈三的族裔。
我们找到了年过七旬的陈进法老人,他在梧宅生活了大半辈子,他便是陈三家族的后人。陈进法告诉我们,梧宅村是陈三的家乡,而他们一家是陈三的族裔,但因家中没族谱可查,究竟是哪房哪支,他也说不清楚。“南宋末年,由于担心元兵的追杀,陈氏家族从梧宅大量外迁,据说有一家躲到泉州西街,其他的有的去了台湾,有的去了厦门,还有的直接迁往五娘故里——潮州。”陈进法说,如今整个梧宅姓陈的只剩他一家人。
陈三原名陈麟,字伯卿(也有“必卿”一说),他有位哥哥叫陈伯贤(必贤),官拜广南运使,人称“陈运使”。在梧宅村内就有一座“铁山宫”,奉祀的正是陈运使夫妇的神像。陈三故里还有一座水坝不能不看,这坝石就叫陈三坝。陈三坝横拦于坝南村与陈三坝村之间,丰水时人不能过,枯水时方可通行,传说此坝为陈母和陈三所修。如今陈三坝两岸绿草萋萋,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块界桩就立在水坝边。
研究“陈三五娘”多年的学者陈继川称,在梧宅这个地方,历史上还曾出过声名显赫的“梧宅商人”,他们经商不懈,富甲一方,同样是泉州海丝文化的见证之一。
在梧宅村,据说还有五娘墓以及一口与陈三五娘有关的“龙虾井”,可惜,五娘墓遗址已湮没于楼房之间,“龙虾井”也被填埋建成厂房,踪迹难觅。
陈三读书处与钦赐石刻
梧宅村不远处有一座小山岭,沿坡直上约两三公里,在岭顶有座古庙,名曰“青阳室”,亦称“清凉室”。这座古庙年代久远,现存的屋宇应是后代重修过的,左右厢各有房数间,据说这里曾是陈三隐居读书的地方。上世纪40年代,这里还曾出土过陈三的墓志铭。
洛江朋山岭山麓,有陈运使生祠,也称运使宫,祀陈三之兄伯贤及其夫人石像,像高七八尺,衣冠端肃。而在朋山岭的另一端,还有一村曰“花园”,相传此即陈氏鼎盛时陈府花园之所在。
今年11月26日,石狮港塘村数百人到朋山岭运使宫乞火,北峰镇上下村村民为迎接港塘村族亲,在朋山岭上劈开一条岭道,结果在运使宫遗址前发现了一块“皇明钦赐祭葬”石刻,上面是双龙拱月的雕刻,栩栩如生,篆体石刻字比较清楚。据说,这是一块从石碑上断裂下来的碑额。村民另外还发现了一块长条石碑,只不过上面的碑文较难辨认,有待文史专家去解读。至于这块长条石碑是否就是“皇明钦赐祭葬”碑的下半截,仍是未知。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黄真真、泉州师院教授吴幼雄等专家学者都表示,这一块“皇明钦赐祭葬”碑额是陈三五娘传说的新发现,可能意义非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