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明代著名寺庙壁画有北京法海寺、山西汾阳圣母庙、新绛稷益庙、稷山青龙寺,以及四川、云南丽江、西藏地区的寺观壁画。
法海寺明代壁画是法海寺的镇寺之宝。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正殿保留了十壁,尤以北壁的《帝释梵天图》最称精美。它表现佛教护法神,释、梵等二十天像,场面宏伟,布局巧妙,统一而有变化。人物刻画细致精丽,富有个性特征,如梵天的肃穆、天王的威武、金刚的刚毅、天女的妩媚、诃利帝母(爱子母)的慈祥、华哩孕迦的孩童天真,都表现得真切生动。线条挺劲流畅,色彩浓重鲜艳,民间沥粉贴金方法的运用,更使壁画灿烂生辉。
山西地区留存的明代壁画,以数量众多,题材多样,艺术性强著称。汾阳圣母庙壁画为道教形象,正殿三壁均绘西王母故事,分别为《宴乐图》《迎驾图》、《巡幸图》,龙辇仪仗、出行回宫、宴饮歌舞、侍奉起居,以及亭台殿阁、曲桥廊庑、富女百官、茂树名花,都折射出皇家宫廷生活的影子,充满强烈的世俗气息。新绛稷益庙壁画,则以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描绘大禹、后稷、伯益三圣为民造福的业绩,在寺庙壁画中可谓独树一帜。正殿三壁分绘《朝圣图》以及大禹、后稷、伯益的传说故事,其中不少情节,如耕获、捕蝗、烧荒、田猎等,都取自现实生活,富有风俗画意趣。稷山青龙寺大殿壁画为佛教造像,腰殿四壁则绘水陆画,形象有佛教的佛祖、菩萨、明王、罗汉,道教的帝职释、圣母、金刚、星君,儒教的贤妃、列女、孝子、忠臣等,故事则有礼佛图、六道轮回、八寒地狱、孔子朝鲜、苏武牧羊等,像与图混合,释道儒糅杂,天上人间、神人鬼怪,包罗万象,既宣扬了宗教的威慑作用,也展现出不少世俗生活场景,为存世水陆画壁画中的巨制。
另有山西大同“善化寺”墙泥下藏着大面积明代壁画
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壁画,以白沙街为中心,以大宝积宫和大定阁两处为代表,内容糅合佛教的显宗、密宗和道教,反映了多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别具地方特色。如大宝积宫十二铺壁画,南壁2号铺中心画《大佛母孔雀明王海会图》,为密宗形象,四周则配以道教二十八宿、龙王、 雷部神等。西壁7号铺中央绘白教的初祖莲花生,称降魔祖师,四周则为百工之神,展现乐舞、屠猪、 木作、纺织、打铁、钓鱼等生活场景。北壁9号铺主像金刚亥母,两侧展现的四像原身均作猪形,显然为嘛教神像。11号铺中央绘天、地、水三官,上列文昌、真武,下列四天君,则纯属道教神像。在艺术手法方面,使用金色和朱线,明显受藏画影响,显现出汉藏交融的风格。因此,云南丽江地区的寺庙壁画,反映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特色。
四川地区留存的寺庙壁画亦较多,广汉县的龙居寺、新津县的观音寺、剑阁武连驿的觉苑寺、莲溪县的宝梵寺、新繁镇的龙藏寺等处,都有堪称精美生动的壁画。尤其是龙藏寺壁画,通过佛教经典内容展现现实生活场景,充满真实的生活情趣,如左、右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中,有幅众艺童子,纯是明代杂技图。艺术上采用工笔重彩、线描与沥粉贴金相结合的技法,色泽鲜艳灿烂,经久不褪,又富于立体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成都市新津县观音寺的毗卢殿和观音殿内,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明代壁画。 毗卢殿左右两壁的明代壁画,被誉为观音寺的“镇寺之宝”。这些壁画绘制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全殿壁画共有7铺,面积94平方米,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绘飞天、幢幡宝盖和天宫奇景,中层绘十二圆觉菩萨和二十四天尊,下层绘龛座、神兽、供养人像,其中最精妙的壁画,是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及十三个供养人像。其人物形象生动,表情自然,内涵丰富,将庄严端肃的宗教思想,喻教于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形之中。
西藏地区的寺观壁画,更具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它与唐卡布轴画共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藏画。其题材以嘛教的神像和密宗教义为主,亦有宗喀巴、八思巴祖师画传、文成公主进藏史话,西藏繁衍故事和民俗等内容。艺术上则广泛吸取汉族和印度、尼泊尔等邻邦的佛教艺术之长,形成自身风格。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装饰繁缛,线描细致,赋色浓艳,对比度强。尤其重视用金,描金、干贴、磨金等手法,使壁画闪烁耀眼,光彩夺目。这种藏画风格,影响到邻近地区,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都有不少绘制藏画的寺庙。其画风还延续到清代,直至近、现代。
1、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
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万历年,吴门画家张宏开启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 明末还有人物画家吴彬、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曾鲸,花鸟画家陈淳等。
2、清代的画坛由文人画占主导地位,山水画科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更多画家追求笔墨情趣,在艺术形式上翻新出奇,并涌现出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均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清初六家: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他们继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当时被目为“正统”。
清初四高僧:
即弘仁(江韬)、髡残(刘介丘)、八大山人(朱耷)、石涛(朱若极)。皆明末遗民,八大山人和石涛,系明宗室,后出家为僧。均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髡残号石溪,与石涛并称“二石”。
金陵八家:
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八人,他们活动于明晚清兴,清初金陵地区的画家主要以金陵八家为主。其实在“八家”之外,当时金陵地区的画家还有陈卓、陆日为、武丹、陈舒等,他们或多或少地也都受金陵画风的影响或者本身就是倡导之人。
他们在清初画坛上是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独立创作群体,在创作技法和创作理念上较之前代都有着很大的突破,形成了崭新的风貌,后世称之为“金陵画派”,为了区分于现代以傅抱石、钱松岩等领衔的“金陵画派”,我们多称之为老“金陵画派”。
扬州八怪:
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
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
扩展资料:
“金陵八家”中首屈一指的是龚贤,江苏昆山人,生于万历十七年(公元1619年),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其早年正逢明王朝社会动乱频繁,内外交困的时期。此时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所以其早年在外漂泊,居无定所。
直至晚年,社会趋于稳定,龚贤开始在南京的清凉山隐居,专心于绘事,并开始卖画为生。龚贤最擅长的是山水画,他师从宋元诸家,并且能脱古人的窠臼,提倡写生,多游历见闻,所以他的作品有着清新的生气,并一改自董其昌以来的陈腐之气,山水又重归描绘真实的山川秀润的道路。
他的作品内容也多取材于南京当地的风光或是游历所见,大多描述的都是真实景致。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溪山无尽图》跋文中曾说到,“非遍游五岳,行万里路者不知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充分阐明了他“造化为师”的艺术创作理念。
-明朝 (中国历史朝代)
-清朝 (中国历史朝代)
-扬州八怪 (清代中期书画家)
-金陵八家
-清初四高僧
-清初六家
石家庄上京毗卢寺对外开放吗,石家庄上京毗卢寺对外开放,上京毗卢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新华区上京村东,距市中心10公里。
上京毗卢寺简介
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社会生活以及绘画艺术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其文化背景与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画面色彩丰富和谐,水陆画使用的颜色极为考究,多以矿物颜料及金属颜料为主,有石青、石绿、云母、赭石、金、银箔料,凡选材皆为化学性质稳定之物,这些颜料稳定性好,保存时间长,即使历经千年也不会褪色,能够长期保持住画面色彩的鲜明艳丽,因此毗卢寺水陆画虽已经历了几百年,但色彩至今还很鲜艳。
水陆画采用传统的重彩勾填法,以石绿、朱红为基调,从强烈的对比中取得调和。色彩丰富妍丽,线条潇洒流利,人物形象生动。水陆画还大量使用了沥粉贴金技法,使人物形象有强烈的立体感,整个壁画看起来艳而不俗,富丽堂皇。
画面各组人物之间由三色螺旋形的祥云分隔开,图案化的云朵既调整了画面,又有助于烘托主题。
毗卢寺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郊上京村,是中国佛教一座古老庙宇,以保存有精美的古代壁画而闻名。据《方舆汇编》和寺内现存碑碣记载,毗卢寺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宋、元、明各朝均曾重修。原来规模较大,建筑较多,现仅存释迦殿(前殿)和毗卢殿(后殿)。毗卢殿中央佛台上供奉的是佛教的本尊主佛毗卢遮那(印度语,意为光明普照),故该寺称为毗卢寺。两殿内均绘有壁画,绘制面积共200多平方米,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的重要壁画之一。
毗卢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新华区上京村东,距市中心10公里。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是市区内唯一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刹古寺。毗卢寺占地28亩,它以存有明代精美的宗教壁画而驰名中外,并保存有一批西汉石刻、雕像等珍贵历史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毗卢寺壁画共200多平方米,分布在释迦殿和毗卢殿内。尤以毗卢寺殿壁画最为精彩。毗卢殿壁画有122平方米,绘有122组,508位神抵人物,每组均标榜题名。分上、中、下三层交错排列。下层神像为整身,高为约12米-15米之间。水平正对视线,人物对例匀称,解部正确,全是精品之作。它的排列布局构思严谨。三、五人独立成组成幅,构成有主有从、变化多样、各具内容的小画面。在层与层、组与组之间,用祥云相隔,从而组成整体画面。布局巧妙自然,组合井然有序,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具有浑然一体、壮美辉煌的宏伟气势和效果。 毗卢殿壁画与国内其他壁画相比,有三个独特的特点:第一、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包罗万象。除绘有佛、道、儒三教的诸神祗外,还有部分反映当时社会风俗画和往古人物。每个神毗卢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新华区上京村东,距市中心10公里。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是市区内唯一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刹古寺。毗卢寺占地28亩,它以存有明代精美的宗教壁画而驰名中外,并保存有一批西汉石刻、雕像等珍贵历史文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毗卢寺壁画共200多平方米,分布在释迦殿和毗卢殿内。尤以毗卢寺殿壁画最为精彩。毗卢殿壁画有122平方米,绘有122组,508位神抵人物,每组均标榜题名。分上、中、下三层交错排列。下层神像为整身,高为约12米-15米之间。水平正对视线,人物对例匀称,解部正确,全是精品之作。它的排列布局构思严谨。三、五人独立成组成幅,构成有主有从、变化多样、各具内容的小画面。在层与层、组与组之间,用祥云相隔,从而组成整体画面。布局巧妙自然,组合井然有序,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具有浑然一体、壮美辉煌的宏伟气势和效果。 毗卢殿壁画与国内其他壁画相比,有三个独特的特点:第一、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包罗万象。除绘有佛、道、儒三教的诸神祗外,还有部分反映当时社会风俗画和往古人物。每个神祗和人物都富有寓意或有一篇神话及传说。充分体现出中华几千年传统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第二、绘画技巧精湛式样,描法丰富,线条类型齐全。各种人物通过画工对不同线条挥洒飘舞的绦带,当风的衣褶,身边流动的彩云,丰富而传神的表情,鲜明而不同的个性。使画面显得满壁风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唿之欲出、飘然欲仙的极高艺术境界。第三、画面人物大面积运用了沥粉贴金的技法,做工精致,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达到了神形兼备,传神而逼真的艺术效果。 毗卢寺壁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壁画艺术中的一颗明珠。与甘肃敦煌、北京法海寺、山西永乐宫壁画各有千秋,相互媲美。精美绝伦的壁画吸引着中外着名专家、学者、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前来参观。他们对精美的壁画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均惊叹不已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和人物都富有寓意或有一篇神话及传说。充分体现出中华几千年传统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第二、绘画技巧精湛式样,描法丰富,线条类型齐全。各种人物通过画工对不同线条挥洒飘舞的绦带,当风的衣褶,身边流动的彩云,丰富而传神的表情,鲜明而不同的个性。使画面显得满壁风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达到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唿之欲出、飘然欲仙的极高艺术境界。第三、画面人物大面积运用了沥粉贴金的技法,做工精致,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达到了神形兼备,传神而逼真的艺术效果。 毗卢寺壁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壁画艺术中的一颗明珠。与甘肃敦煌、北京法海寺、山西永乐宫壁画各有千秋,相互媲美。精美绝伦的壁画吸引着中外着名专家、学者、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前来参观。他们对精美的壁画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均惊叹不已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毗卢寺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