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
建议收听喜马拉雅FM,樊登《新父母大学》以及李玫瑾老师《儿童教育》。
在明朝,有一个人叫罗洪先,他特别有才华,二十多岁就高中状元,他为人正直,因看到官场黑暗腐败,感念人生之无常,于是辞官隐居,断然出家,世称“状元和尚”。他出家后,假装愚钝,甘心承担最苦的杂役,劈柴挑水无所不做,以此来磨练自己的心性十三年之久。
他出家前原有妻室,并育有一子,此时儿子已经长大也高中状元,父子都中状元,是很不容易的。一时传为佳话,此时妻儿很相信他,无奈他出家后音信全无,无从寻找。
可能是亲人的思念真切的缘故吧,有一天状元和尚忽然起了回家探亲的念头,于是返回家乡。到了儿子的状元府邸门前,仆人以为是和尚化缘的,便入室禀告夫人,夫人生性善良,让仆人施米一斗;状元和尚未接受,希望求见主人。仆人认为和尚贪心,又报夫人;夫人又让仆人施钱一贯。状元和尚还是不收,即索纸笔,题诗一首:“斗米千钱我不收,十三年返故乡游。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仆人将诗稿入呈夫人;夫人见后惊讶万分,急带跑出门外,但和尚已经离去。夫人即刻派人四处寻找,再也不见人影。
这首诗非常适合现在的很多家庭,一家人都为了孩子而奔波,年轻时说:等孩子和大了就轻松了。等孩子长大了,又操心孩子的孩子,没有轻松的时候。
每个家庭都在付出所有去培养下一代,可是下一代却不尽相同。除了与家庭的贫富、文化等有关系之外,也是这个孩子本身的福报够不够的问题。所以父母不仅仅是为孩子的将来付出努力,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孩子积攒福报,这样才是解决了源头问题。孩子本身能够明白善有善报,多做善事,也会带来善果。如果能够有缘份修习佛法,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莫大的助益!
现在比较流行办“满月洒”、“成人酒”、“圆锁宴”等等,有条件的一请就是几十桌,满桌子的生命,要为了孩子的这个生日宴会而丢失生命,此时你觉得这笔命债是算在谁头上的呢?做为父母,要明白如何为孩子积攒福报,如何是为孩子好?这也需要理智的去学习,去思考。
儿孙自有儿孙福,天下的父母还是要为孩子尽量多积攒福报,做有善因之事!
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大学毕业前,他已经花了十万。
那他毕业后,去赚钱就很辛苦。因为福报从小就花完,很可怜。所以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老板很多都是没有文化的,但不能瞧不起他们。他们有福报。没有文化不会饿死,没有福报那就衣食都不能丰足。
教育孩子上,不要给他花太多的钱。花的是你的钱,损的是他的福报。很多人小时候很风光,到了长大了,就可怜了。把福报风光掉了。古人讲,要培养老来福报,年轻不要享受福报,把老年的福报都拿来享受。
教育孩子,要懂得寻根。孝顺好父母了,孩子自然听话。顶撞父母,以后孩子就顶撞你。
宇宙规律中,很多都不能代替。小孩的福报损了,他得自己去慢慢培,你没有办法代替的。越是关心孩子,这个孩子以后就很难有出息,太关心了,关心到了牵挂,把他的福报都损了。他以后就要在艰苦中好好培福报了。
那福田中,长辈前辈都是我们的福田。我们要恭敬长辈和前辈,以后我们当了长辈,后人才会恭敬你。
我们要照顾长辈,胜过照顾晚辈。现在人,都关心孩子胜过关心父母,以后孩子长大了,他生孩子了,也是关心孩子胜过关心你。
古人讲的,不要留钱给孩子,孩子有出息,他能自力更生。孩子没有出息,你留钱给他,他容易败坏。
那要留什么呢,留阴德,我们好好做善事,言传身教,儿孙自然得福报。把钱存在阴德的银行,是最好的,福荫后代。
见过许多人行善积德,吃斋念佛,后代都很好。弘一大师的父亲被当地称为李善人,虚云和尚的父亲也被称为萧善人。
有福德的人,自然能感召有福德的子孙。天道是公平的,古人讲的,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德行不好,不可能一直富贵下去。富人会变成穷人。那穷人慢慢努力,德行好了,福报上来了,就变成了富人了。这就是因果规律,能量的守恒。
富人都喜欢给孩子花很多钱,提供很好的教育。世间的教育虽然也很好。但最好的教育,还是福德的教育。
给孩子福德教育,甚过知识和技术的教育。
让孩子受苦,让他在逆境中成长,将来才能顶天立地,父母真想为孩子积福报,有多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善事,积累阴德,
许多人留了许多钱给孩子,都给孩子败坏了,让孩子娇生惯养,结果孩子就不听话。要让孩子受些苦,是为他积福报,是好事!
让孩子积累福报的方法
父母是根,儿孙是枝叶。父母不受孝顺供养,则根断树枯;父母受孝顺供养,则枝繁叶茂,子孙福厚,源远流长。
佛陀告诉大家,修世间法(工作、考试、财富、姻缘、人缘、地位、身材高等等做人的福禄寿喜康),要从孝顺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我们的供养一定不要集中在下一代,一定要放在上一代。眼睛放在上一代,下一代一定有大福气。眼睛放在下一代,下一代不会有福气。如果我们能够从小孩子出生开始,就孝顺我们自己的父母,每天都让小孩子看到并且学习— 那么小孩子将来福气会非常大。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眼睛放在下一代,不管不顾上一代,薄我们的父母,厚我们的小孩,那么小孩的福气是很差的。这样也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将来小孩做了父母,也不管不顾我们,只关心宠爱他的孩子。我们可以观察任何香港富豪的小孩子,对待父母祖上的态度——毕恭毕敬,不抵触顶撞半句。这是积累大福分。怀孕起就示范小孩孝顺父母,小孩的福气会很大。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把自己压得低,是真正的尊贵,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尊贵的果报—压低自己才能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低地势,汇聚百川福德智慧。
其他还有过生日初一十五帮助孩子放生,用孩子压岁钱做善事,印经书,多引导孩子自己去做,平时路边小虫子要爱护,吃饭饮食服装要节约,身口意都要善,多去孝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总的来说做好弟子规,我们父母要身体力行哦,随缘做善事,阿弥陀佛。
> 他叫徐渭,字文长,号天池、青藤道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活到72岁,这个岁数,在古代算是长寿了。可是,回头看看这位才子、狂人,这72个春秋,却经历了无尽的辛酸坎坷。一个生活上穷困潦倒之人,处处与人为忤,不合时宜,他该有一颗多么孤傲、狂放的心灵呢?> > 人人都叹息他“无命”> > 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绅家庭。徐氏先祖因触犯刑律,明初被发配贵州充军,隶属于军籍。当时贵州地理位置偏僻,文化落后,绍兴却是文化发达之地,这为徐家人以军籍身份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一定机会。徐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中了举人,后来到四川做官的。> 徐渭出生时,父亲已辞官回到故乡绍兴。出生才百日,父亲就亡故了。好在母亲苗氏知书达理,持家严谨,对徐渭爱护有加。徐渭上面还有两个兄长,不是苗氏所生。实际上,苗氏也不是徐渭的生母,他的生母是苗氏从老家带来的陪嫁婢女。> 父亲死后,徐家渐渐衰落。可喜的是,徐渭自幼聪颖,他6岁入私塾,读书过目不忘;8岁学做八股文,得到老师夸奖,说是“徐门之光”;10岁,家里的4个奴仆逃走,二哥带他到县衙告状,县令见他年纪虽小,却应对自如,当堂出题考他。徐渭对答如流,县令赞赏有加,特意赠送纸笔,鼓励他好好学习。但也就是在这一年,由于家境艰难,苗氏狠心卖掉了徐渭的生母,徐渭哭了三天三夜,滴水未进,从此在心里埋下了创伤。> 失去生母之痛还没有平复,新的灾祸又接踵而来。14岁时,疼爱他的苗氏病逝。苗氏是云南人,当时徐渭的父亲苦苦追求了她6年,才如愿以偿。苗氏的母亲与女儿分别时,以为再无相见之日,挥泪而别。而苗氏病重时,年幼的徐渭磕头出血,请求以身代死,苗氏还是撒手人寰。> 家庭的灾难还没完。徐渭20岁时,次兄徐潞去贵州赶考,病死他乡;25岁时,负责一家生计的长兄徐淮痴迷于炼丹,吞丹误亡。偌大的家族,就只剩下他一个人。> 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走上仕途的唯一出路。徐渭自幼便有“神童”之誉,他因此自视甚高,以为科举早晚是自己的囊中物。但是,现实却是无情的。17岁时,徐渭首次参加“童子试”(科举中录取秀才的考试),不中。20岁时应试,又不中。徐渭急了,提笔给浙江提学副使写信,要求复试。在这封信中,他历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求学经过,还有考不中的进退两难。整封信文笔流畅,以情动人。结果,徐渭终于被录为县学生员,即考中了秀才。> 此后,徐渭又参加了8次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屡战屡败,一直考到41岁,还是没有获得半点功名。> 37岁时,他为生计所迫,做了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宗宪的幕客。胡宗宪爱惜徐渭的才华,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考试之前,各个考官前来拜见胡宗宪,胡宗宪一一叮嘱,关照他们一定要录取徐渭。有一位考官来得较晚,胡宗宪就忘了向他打招呼。拆卷之日,录取名单中依然没有徐渭的名字。主考官到处寻找徐渭的试卷,结果在晚来的那位考官处找到,但试卷上已经写满了批语,没办法再挽回了。> 胡宗宪当时权倾江南,诸人言听计从,没想到还是阴差阳错,以失败告终。人人都叹息徐渭“无命”。这次科考,也是徐渭一生中的最后一次科考。> 精神上的痛苦愈演愈烈的徐渭在胡府里却深受器重。当时胡宗宪总揽江南七省军务,负责剿除沿海倭患,位高权重。他平常为人严厉,很多人在他面前都战战兢兢,不敢仰视。只有徐渭戴着一顶破帽子,身穿一身破衣服,昂首阔步地自来自去。据说有一次幕府深夜有急事相商,要等徐渭回来,他却早已醉倒在外面。胡宗宪听说后,不但不责怪,还对他的率性而为赞赏有加。还有一次,胡宗宪战场大捷,下令取倭寇贼心下酒,又对着20多颗匪首的头颅狂喝猛饮,左右人都吓得不敢上前,只有徐渭,把酒助兴。> 徐渭受到胡宗宪的格外优待,也是因为他的文章无人能比。当时的嘉靖皇帝迷信道教,胡宗宪有一次捉到一雄一雌两只白鹿,十分高兴,准备作为盛世祥瑞进献给皇帝,请徐渭撰写《进白鹿表》一并呈上。果然“龙颜大悦”。> 在胡宗宪幕府中,徐渭前后待了四五年。当时倭患严重,战事频繁。徐家本属军籍,徐渭小时候练过剑法,对军事也很有兴趣,他不仅随胡宗宪亲临战场,还留下了很多记叙战役、思考战法的文章。胡宗宪诱捕投靠倭寇的海盗汪直、徐海时,徐渭都曾参与其事。> 与胡宗宪的交往,对徐渭而言真不知道是件好事还是坏事。胡宗宪性格复杂。他是抗倭名将,立下过很多战功,但是,政治上却依附奸相严嵩。而徐渭的好朋友沈炼,曾上疏历数严嵩十大罪状,被严嵩迫害致死。徐渭为胡宗宪操刀代笔,对严嵩极尽阿谀谄媚之能事时,心中该是何等滋味?> 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严嵩倒台后没多久,胡宗宪也被捕下狱,其幕府解散。一些与胡宗宪有关系的人,相继被收监治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胡宗宪已在狱中三年,朝廷虽然还没有结论,但一直在追查严嵩余党。此时,徐渭已经43岁,生计没有着落,又因为不肯为礼部尚书李春芳撰写以邀宠为目的的“青词”(青词是一种文体,内容主要是避灾祈福,嘉靖皇帝痴迷于道教,甚至用撰写青词的好坏来选拔大学士),受到李春芳的威胁。徐渭为人,本来就敏感猜疑,加上早年家庭多变故,才高困顿,此时诸事不顺,精神上的痛苦愈演愈烈,竟使他发狂自杀。> 徐渭自杀的场面,是极其惨烈的。据他事后叙述,当时好像有鬼神附体一样,他拔下一颗三寸左右的钉子,塞入左耳,然后用头撞地,把铁钉撞入耳内,丝毫不觉得痛苦。据说他还自己用斧子砍头,把头骨都弄裂了,还用利锥把自己的肾囊刺碎。这些残酷、极端的自杀方式,远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残忍。虽然自杀未遂,但徐渭的“心疾”似乎并未缓解,第二年(公元1566年)就酿成了杀妻惨案。> > 婚姻不幸导致杀妻惨案> > 徐渭考取秀才之后,迎娶同县潘克敬之女为妻,并且入赘潘家。这桩婚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比较美满。岳父是浙江富商,慧眼爱才,主动提出嫁女,视徐渭为佳婿。别人议论说徐渭无名无利,屡试不中,这样的女婿有什么好?潘克敬直接回答说,任何人都有显达与落难的时候,我不会,我只担心女婿在学问上有所松懈。至于潘女,嫁给徐渭时年仅13岁,聪颖朴素,温柔细心,小夫妻恩爱无比。可惜的是,潘氏体弱多病,生子之后,病情转重,去世时年仅19岁。徐渭在《亡妻潘墓志铭》中深情地说:“生则短而死则长,女其待我于松柏之阳。”盼望着与妻子在阴间相会。可以说,徐渭后来婚姻生活中的种种不幸,都可以追溯到这第一次婚姻。体味过温柔滋味的人,很难再次找回失落的幸福,何况徐渭性格那么孤傲,那么敏感。> 潘女去世的时候,徐渭26岁。三年之后,徐渭在杭州买胡氏为妾。胡氏颇有几分姿色,对徐渭也很体贴,徐渭甚至有“新香异旧香”之叹。但是,很快矛盾就出来了,当时徐渭好不容易找到了之前自己被卖掉的生母,迎回家中。胡氏却不孝顺,对徐母不敬。第二年,徐渭就卖掉了胡氏,之后10年未娶。> 41岁时,徐渭在杭州迎娶张氏为继室。这次婚姻,更为不幸徐渭竟然把妻子杀掉了。有关他杀妻的原因,众说纷纭。徐渭曾在惨案发生后,写信给朋友,暗示妻子有外遇,自己是在盛怒之下误伤人命的。到了晚年,他自作《畸谱》,提及杀妻之事,简略记载说:“病易,杀张下狱。”“易”即“癔”,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精神病。在徐渭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张氏哪怕没有外遇,都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徐渭杀妻,最初被判为死刑。经亲朋好友多方营救,直到元年(公元1573年)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才重新获得自由。这时,徐渭已经整整坐了7年牢。> > 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 徐渭出狱后,已经52岁了。在生命的最后20年里,他曾在江浙各地游览,也曾前往北方的宣化府(今张家口)。越到晚年,他的个性越孤傲,行为越放达。> 当初在狱中时,友人张元忭(音同“变”)为之四处奔走,出力甚多。徐渭感激,颂之有“再生之德”。张元忭任职于翰林院,写信请徐渭到京城,帮忙处理一些文字上的事务。结果两人不欢而散,原因是张元忭不像胡宗宪那么豪放,常常用礼法约束徐渭。徐渭生气地说:“我杀人当死,不过是脖子上挨一刀罢了,现在这样,好比是在一刀一刀地凌迟我!”忿然辞归,数年不入张家大门。后来张元忭病逝,徐渭趁张家孩子外出时前去吊唁,抚棺恸哭说:“惟公知我!”不留姓名而去。> 徐渭晚年与儿子不和,生计无着,只能靠卖字画度日。但他极其厌恶权贵,富贵之人的宴请从来不去。一次,有位县官慕名而来,徐渭却把他挡在门边,大声叫道:“徐某不在!”反而左邻右舍的平头百姓,一把青菜、一条鱼、一杯酒,往往就能换到他挥毫泼墨的作品。他风趣地自嘲是“数点梅花换米翁”。> 70岁时,徐渭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快走到尽头,开始着手撰写《畸谱》,为自己的一生行事作传。所谓“畸人”,语出《》,指的是特立独行、不同流俗的人。他们乖异于人伦,却合于自然天道,是君子还是小人,就要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评价了。> 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72岁的徐渭在自己破旧的小屋中,离开人世,身下仅铺着薄薄的稻草。>
文|苏小妹
夫妻是感情最亲近的人,然而感情再好的夫妻,也很少有不吵架的,吵架这件事,既伤感情又伤害双方的健康,可以说是任何渴望幸福的夫妻都不希望见到的事情。
吵架虽无法控制,但是如果能在吵架时谨记下面这6个规则,则可以将吵架对双方感情和彼此健康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吵架时,两方同时发作,往往容易使局面失控,最终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所以,有智慧的夫妻,通常会有这样的默契,当一方非常生气时,另一方无论如何,都保持沉默,等到过几天对方的怒气渐渐消散了,情绪平和时,才心平气和的就这次吵架事件再做沟通,而这一次,完全是在两人都很冷静的状态下,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矛盾也更容易化解,而不至于对双方的感情造成太大伤害,也不至于将怨气积在心中,伤害感情,伤害身体。
《圣经》上说:“不可含怒到日落,”(以佛所书第四章26节)这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是许多《圣经》里的内容,的确是很有哲理的醒世箴言。
就比如说这一点:“不要含怒到日落”,即使仅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怒气对人身体而言,犹如毒气,让这股毒气在身体里存留越久,对人的伤害就越大。
并且,生气的伤害和怒气的大小以及生气的时间长短成正比。越生气,或气的时间越久,伤害越大,所以这条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保护手段。
不管有什么理由,先生气的人都要在第二天一起床就向另一方道歉。
先生气的人拥有生气权,同样也有善后的责任,这样才公平。
有了这样一条规则,双方心中的不快和怨气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消弭,非常有利于夫妻间的和谐相处。
这样,即使是吵架了,也能以较好的方式尽快收场,有位智者曾说过,夫妻之间吵架,往往是因为你怎么说,而不是说了什么,也就是说,表达的姿态和方式是远远大于所说的内容的。
在较短时间内,先生气的一方如果能放低姿态,主动道歉,那么这场战争就能尽快以其乐融融的方式收场,而不至于造成更大伤害。
生哪件事的气,就谈哪件事,不能把陈年旧账都翻出来。
一翻旧账,这场吵架就无休无止了,甚至就完全升级了,很容易将一次单一事件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面,这样,这场吵架不但不能以最小的伤害很快平息,还会对两人的感情造成更大的伤害,而双方心中的怨气,更会以几何级的方式累积。
这样下来,一次吵架,不但可能将两人的感情推到无法修复的地步,对夫妻双方的健康,也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圣经》上说:“生气却不要犯罪。”(以佛所书第四章26节)虽然可以生气,但是生气时面对的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因此,行为一定要有界限。
这样,即使你生气了,吵架了,也都不会对对方造成实质性伤害,往往只是情绪控制不住,等这怒气过去了,事情也就过去了,对于夫妻双方的感情和心灵,都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若是在吵架的时候,随心所欲,不懂得控制,也没有一个底线和边界,那么很有可能,任何一次小小的吵架,就会将对方伤得体无完肤,将两人的感情推到无法修复的边缘。而这些怒气和怨气,则会如毒刺般,深深的扎根在彼此心里,不断的对身体造成伤害。
有了这条规则,就不怕吵架,有事就吵,由于都是小事小吵,不累积怒气,反而不容易伤害彼此健康,也不易伤感情。
真正伤人的是长时间累积的怒气,一口气发作,这时就昏头了。
常常吵吵闹闹的夫妻,相互之间没有积累的怨气和怒气,关系远比很少吵架的夫妻健康,和谐。
很少吵架的夫妻,双方的忍功都不错,相对的都积累了大量的怒气和怨气,一旦吵起来就很严重,伤的也重。
夫妻间可以说是“小吵怡情,大吵伤身也伤心”,想减轻怒气的伤害,还是建立常常小吵的夫妻关系会好些。
往期热门文章:
你造吗?其实司命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最让人心疼的男人
中医学博士告诉你,大米比药好
资深中医爱好者10年养生经验大公开!
揭秘:外地毕业生在北上广的真实现状(广州篇)
如何用7年时间实现财务自由?
所谓幸福,就是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这两点,是决定你是富人还是穷人的分水岭
明朝第一牛人——王阳明
当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是很气氛的。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根本没有尽到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千错万错孩子是没有错的,他们这么做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对他以后的成长会起到一些负面影响。想必为人父母的人都会难以想象,尤其是很多把孩子视为心头肉的宝妈们。显然这对年轻人的行为超出了正常人的理智范畴,已经不是作为合格父母所能做出的事情,为人父母者,就需要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个是毋容置疑的。父母是孩子的天,在孩子眼里可以为自己顶起一切,作为孩子的父母,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给孩子安全和舒适感,这样孩子才能快快乐乐的成长。
作为大人成年人的父母,其实吵吵架并非不可理解,没有哪个家庭哪对父母可以保证一直和和睦睦,但是吵完架是否可以稍微冷静一点对待孩子的事情呢?在孩子面前,父母吵架行为没有对错之分,孩子的心里没有那么复杂的想法,他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切和往常有什么不同。
最常见的,一些夫妻吵架了,情绪控制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姜怒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大吼大叫,比如辅导孩子做作业,爸爸妈妈们经常会失去耐心,恨不得把作业本撕烂;再比如遇见不听话、顶嘴的孩子,有些爸妈就忍不住对孩子又打又骂。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吵架,尽量不要当着孩子面,或者要与孩子好好沟通,让孩子明白:我们的负面情绪不影响我们和你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是因为你。
由此可知,管理不好自己情绪的父母,在孩子眼中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你的坏情绪会传染给孩子,让她也变成浑身充满负能量的人。父母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是必不可少的一堂课。
堕落公主的命运很悲惨。众所周知,在李自成即将攻陷北京的时候,崇祯砍死了自己的女儿和昌平公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的另一位公主,荣昌公主。
荣昌公主朱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长女,也是万历皇帝和王皇后的独生女。因此,她被视为掌上明珠,享受着非凡的宠爱和奢华的生活。
万历二十四年,荣昌公主十五岁,到了出嫁的年龄。
按照祖训,明朝公主只能嫁给,但万历皇帝心疼荣昌公主,于是扩大了选择许的范围。也就是说,除了庶人之外,还有达官贵人。经过慎重选择和综合考虑,最终万历皇帝选择了杨春元,他是程楠军政军分区副司令杨基的儿子,世代为官。
杨家因为杨春元被选为许而受益匪浅。杨春元当上了徐的校尉,他的父亲杨基也升官了。对于荣昌公主这位给杨家带来荣誉的人,杨家对她是非常尊敬的。
荣昌公主虽然出身名门,但由于教育得当,并没有养成霸气的性格。嫁到杨家后,他也致力于和杨春元一起尽孝,一直以礼待杨家一家。同时给杨家生了五个儿子。
于是全家其乐融融,夫妻恩爱,一度成为明朝万历年间的“五好家庭”。
然而,哪个夫妻不吵架呢?荣昌公主和杨旭从一开始就不是这样的。
万历三十二年,荣昌公主生下长子后不久,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很快就有人告诉了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听了,勃然大怒。女儿是金枝玉叶的公主,要受气,就把杨旭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杨戬本来就生荣昌公主的气,现在又被公公教训了一顿,心里很不痛快。委屈的他连家都没回,就坐着小轿子回了老家固安。
杨旭的下落很快被报告给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一听,得到了,于是马上接了杨旭父亲杨基的职,命令杨旭赶紧回京。
事情越来越大。杨旭看到父亲被免职,一下子傻了眼。赶紧回京,先向万历皇帝赔礼道歉,并主动提出去国子监学习礼仪。
万历皇帝见杨戬有悔改之意,就不再说什么了。又过了一百天,他看到杨旭还在国子监学习礼仪,以为他会改邪归正,怒气也就消了。猴年马月,杨旭父亲的办公室恢复了。
从此,杨旭和荣昌公主之间再也没有争吵,婚姻生活和谐美满。
但是,荣昌公主最终没能和杨旭白头偕老。他们只活了十二年。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杨旭的母亲李去世了。杨旭是个孝子。他母亲去世后,他非常难过,每天不吃不喝。七天后,他和妈妈一起去了。
荣昌公主悲痛欲绝。然而对于荣昌公主来说,杨旭的死其实只是一个不幸的开始。
几年后,荣昌公主的父母万历皇帝和王皇后相继去世。接下来的几任皇帝更迭频繁,明朝逐渐呈现出衰落的景象。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景山公园自杀,明朝灭亡。
受战乱影响,荣昌公主的五个儿子中有四个相继被杀。清朝建立时,只有一个儿子留在她身边。
清朝占领北京后,荣昌公主的财产全部被没收。62岁那年,她要带着孙子回丈夫的老家固安县。
他丈夫的家庭
我不知道她死前会怎么想,经历过明朝的繁华。当然,这已经不重要了,一个亡国公主,谁会去关注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