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丽江的最后一站是玉龙雪山。还是如上一篇文章里去拉市海一样,在蚂蜂窝预定的“玉龙雪山大索道一日游”,480块钱一位,包含门票、大索道的缆车票、往返接送、景区环保车、羽绒服和氧气瓶,省心省力。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思是“银色的山岩”。其由12座雪峰组成,海拔最高的那座山峰是扇子陡,海拔5596米,常年在云雾缭绕中,至今没有公认的登顶记录。据说1987年有美国人的攀登记录和简报,但是没有见过登顶照片,所以玉龙雪山的这座主峰还是一座未被征服的处女峰。
网上资料中曾多次强调,玉龙雪山是中国最南的雪山,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但是据说这点并不能经得起推敲,所以说了解就好,不要较真。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神话传说中,玉龙雪山是纳西族人的神山,是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不过千年时间过去,这也仅限于是在传说中了。
我们团的是8人的纯玩团,早上接送我们的是一辆能容纳8人的面包车。司机是一位女司机,不过开车技术很好,车开的很稳,只是越接近玉龙雪山海拔越高,在车里多少会有不适感。取了票和装备,我们就排队等待进山。玉龙雪山也同大陆的许多五星级山峰景区一样,都需要坐大巴车到半山腰,再转乘索道缆车坐到山顶。很幸运,排队不久就轮到我们了,来之前还担心会像网上说的一样,人多不好进山,看来老天还是眷顾我们的。
玉龙雪山的大索道全长2914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旅游客运索道之一。我们坐景区内的大巴车到甘梅子雪山庄转乘大索道缆车。甘梅子雪山庄是大索道的起点,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这里海拔3356米,排队进索道的时候会看到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这个数字,周围有许多游人在拍照。我们拿着吃的坐上大索道后,他有点不舒服,不过当时我没有在意,可是后来的后来我很后悔。
索道终点在雪山主峰扇子陡的正下方,我们到这里以后还要再爬一段才能到达最高处的那个观景台。索道终点这里已经是玉龙雪山最著名的景点“冰川公园”了。冰川公园是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地貌遗迹,有“卢塞恩玻璃宫”之称,海拔4506米。 我们一路走走停停,不敢快走。沿途看到很多严重高反的人坚持不到终点,甚至还有一些刚下大索道就心脏受不了的人。他拿着吃的,我拿着氧气瓶,走几步吸一口,感觉还好。快到终点的时候有一个高高长长的楼梯,中间是扶把手,两侧则是供行人上行和下行的通道。这个楼梯有点像是北京八达岭长城中的那段楼梯,很长,很陡。我们在楼梯下做最后的休整,把东西吃光,然后一口气爬了上去,不远处就是观景台。这里是冰川公园最高的地方,海拔4680米,我们已经到了。
玉龙雪山常年过度开发,接待的游客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范围。加上全球变暖,积雪带在不断上移,本应该是白雪覆盖的地方也已经逐渐显露出山体本来的颜色了。即使这样,玉龙雪山还是很美,空气中有股干净的冷,我们在上面拍了很多照片才不舍的下来。
下一站去的是蓝月谷。其实玉龙雪山还有很多景点,但是比较出名的有三个,冰川公园、云杉坪和蓝月谷。蓝月谷海拔超过3000米,是云南唯一能媲美九寨沟的所在,有着不输于九寨沟的斑斓景色。其前身是早前人们所熟知的“白水河”。此河的河床由白色石灰岩构成,使整条河水都呈现出白色光泽,故得名“白水河”。白水河的水来源于五千米高处的冰川融雪,河水会因天气变化而变颜色,晴天的时候是乳白色的,下雨天的时候又会变成天蓝色,所以又称为蓝月谷。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消失的地平线》就提到此处,名为蓝月亮山谷。穿着从丽江古城淘来的彩色长裙,我坐在一块空闲地上,静静地看着水面,阳光洒下,分外温柔。
耳闻的永远都是别人的经历,只有亲眼所见才是属于自己的精彩。多么幸运,这样的精彩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他陪我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回程的路上,看着很难受的他,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和他吵架,任由他自己去医院买药,我很后悔。后来的后来,我才知道,感冒夹杂着高反,使他患上了严重的中耳炎,他很疼。我总是这样不愿低头,不愿迁就,可是随之得来的是半年来噬心的懊悔,我很心疼。真的,对不起,你会原谅我么。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生平作品
交响曲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英雄)降B大调第四号交响曲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号交响曲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战争交响曲(威灵顿的胜利)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管弦乐G小调小提琴浪漫曲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弦乐四重奏降E调第十二号A小调第十五号降B调(大赋格曲)降B调第十三号升C小调第十四号F大调第十六号伟大追逸曲
宗教音乐D大调(庄严弥撒曲)
钢琴作品给爱丽丝
歌剧费德里奥
合唱曲合唱幻想曲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F大调(春)C小调奏鸣曲G大调(克罗采)
协奏曲C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三号钢琴协奏曲C大调六重协奏曲G大调第四号钢琴协奏曲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曲雷奥诺拉序曲柯里奥兰序曲艾格蒙序曲雅典废墟序曲史蒂芬生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
奏鸣曲 变奏曲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D大调钢琴奏鸣曲(田园)降E大调英雄变奏曲D小调钢琴奏鸣曲C大调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告别)E小调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狄亚贝里变奏曲
《月光》
创作于1801年。尽管在过去一首音乐因为有了俗称而变成非常通俗化的例子不少,但从来没有像这首奏鸣曲这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变成名满天下的名曲。“月光”这一名称,据说是缘于诗人雷尔斯塔布(1799-1860)评论说:第一乐章使人想起“犹如在瑞士卢塞恩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轻舟一样”。由雷尔斯塔布的出生年推测,“月光”的俗称成为一般化,是在出版后经过相当时日以后的事情。不过,这首乐曲似乎一开始就有了相当的名气,使贝多芬反而有一点感到心烦,究其原因,不能否认的,不但是因为这首乐曲含有容易招来文学面上的遐想要素非常强烈,因而成为蜚声鹊起的原因,而且除了“月光”以外,也另有各种独创的解释和牵强附会的传说。其实这首奏鸣曲贝多芬自身的命名是与作品27之1同样是“幻想曲风的奏鸣曲”。在第一乐章,一样是全部为舍弃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到第二乐章即转换气氛,然后到达于属于这一奏鸣曲重心的第三乐章。第三乐章是热情的奔流,不但其奔流的激烈是在这一时期的所有奏鸣曲中极为罕见,而且是结构非常卓越的奏鸣曲形式。如果将此第一乐章的瞑想性,第三乐章的激情性与当时的贝多芬的恋爱事件、耳疾,以及一八O二年的海里根城遗书等一连串的悲剧看来,是有不可分的关联,似乎也说得通,然而遗憾的是并没有具体的资料能证实这些关联。 演奏时间:大约十五分钟。
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向往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9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授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9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他准备把它献给拿破仑。正在此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叫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一撕为二,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
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平下来,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初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 英雄交响曲 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开头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第一乐章、第三《雷奥诺拉》序曲(作品72)、《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等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的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不禁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
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形象,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
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
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末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对《命运交响曲》作出非常中肯的概括。
第七交响曲
瓦格纳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作品92)为“舞蹈的极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体运动的最妙的体现。”据说有一次他想在李斯特的钢琴伴奏下,用舞蹈来表现《第七交响曲》。瓦格纳的理想,后来由俄国舞剧编导马辛实现了。1938年,他把这部交响曲编成了芭蕾舞,表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情节——世界的创造和毁灭:
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现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
第二乐章:大地——地球上出现了憎恨和强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着被谋杀的少年。
第三乐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对大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尽情欢乐。
第四乐章:酒色和毁灭——人们沉于酒色。神看见他们恶劣地模仿上界的欢乐,因为愤怒,用火毁灭了世界。 1938年5月,这出舞剧由巴西尔的俄国芭蕾舞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贝多芬大事年表
1770年 12月17日,路德维希——宫廷歌手约翰·凡·贝多芬和妻子玛利亚玛格达蕾娜的第二个孩子,在波恩圣雷米吉乌斯教堂受洗。
1778年 3月26日,“六岁童星”首次登台公演。
1779年 10月,克里斯第安戈特罗布内弗来到波恩,担任贝多芬的老师。
1782年 通过弗兰茨·盖哈尔德·韦格勒结识了封·布罗伊宁一家。 根据德赖斯勒尔的一首进行曲所作的九首变奏曲在曼海姆出版。
1784年 2月15日,科隆大主教和选侯马克西米利安·弗里德里希逝世;玛丽亚·特雷西亚 女皇最小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弗兰茨即位。6年27日,成为波思宫廷乐队的正式成员。
1787年 3月至4月,首次去维也纳旅行,与莫扎特会面。7月17日,其母因肺结核病故。
1788年 贝多芬后来的朋友和资助人华尔斯坦伯爵来到被恩。12月14日,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在汉堡逝世。
1789年 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0年 2月20日,奥皇约瑟夫二世逝世。见多芬患下腹疼痛症。 12月25日,约瑟夫·海顿旅行途中路过波恩。
1791年 3月6日,演出一首骑士芭蕾舞的配乐。�12月5日,沃尔夫冈·阿马道伊斯·莫扎特在维也纳逝世。 1792年 11月2日,开始第二次维也纳之行。是年至1793年底,师事海顿。12月18日,其父在波恩逝世。
1793年�年底或者1794年初,在李希诺失斯基亲王举办的家庭晚会上首次演出三首三重奏。
1794年 寓居李希诺夫斯基亲王家中。
1795年 3月29日,首次在绍也纳公演。
1796年 2月至6月,游历布拉格、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柏林普鲁士王宫。波拿巴统兵进攻意大利。
1797年 1月31日,弗兰兹·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附近的利希滕塔尔4月6日,在小提琴手、友人舒潘策希举办的音乐会上首次演出五重奏(作品16号)。5月,开始结识特蕾泽和约瑟菲妮·封·布伦什维克。
1798年 出现最初耳疾症状。
1800年 4月2日,在胡浮堡皇宫剧院举办首场个人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一交响曲》和《管弦乐七重奏》。
1801年 爱朱丽叶塔·桂察尔迪6年1日和11月L6日,先后写信向友人阿芒达和韦格勒披露日渐重听的实情。
1802年 10月6日和10日,在海利根施塔特写下遗嘱。
1803年 4月5日,在维也纳歌剧院举办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二交响曲》和《第三钢琴协奏曲》。夏,在巴登和德普林谱写《英雄交响曲》。开始向奥地利鲁道夫大公爵传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
1804年�秋天至1807年底,与约瑟菲妮·封·戴姆相爱;她娘家姓布伦什维克。5月20日,波拿巴称帝,宣告为拿破仑一世。8月11日弗兰兹一世就任奥地利皇帝。
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第三交响曲(英雄)》。 11月13日,法军占领维也纳。11月20日,首次上演《菲岱里奥》。
1806年 3月29日,首次涎荨斗漆防锇隆返诙��尽0月,与李希诺夫斯基亲王断交,结识拉苏莫夫斯基伯爵。12月23日,首次上演《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号)。
1807年 3月,在格伎莆�那淄豕�侔熳ǔ∫衾只幔�状窝莩觥兜谒慕幌烨�贰ⅰ犊评锇吕夹蚯�泛汀兜谒母智傩�嗲�贰
1808年 10月,吉罗姆·波拿巴王室聘请贝多芬前往卡塞尔。12月22日,在维也纳歌剧院举办音乐会, 首次上演《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 曲》和《合唱幻想曲》 �������
1809年 2月26日,鲁道夫大公爵、洛布科维茨亲王和金斯基亲王许诺给贝多芬支付年金。 4月9日,奥地利对法国宣战。 5月10日,法军再次占维也纳。 5月31日,约瑟夫·海濒逝世。奥地利蒂罗尔地区和德国爆发反抗拿破仑的运动。
1810年 春,爱上特蕾泽·封·玛尔法蒂。
1811年 3月15日,“金融专利笔鼓杲鸨嶂怠 8月1日,抵达泰普里茨,结识阿玛里埃·西博尔德。 11月28日,在莱比锡举办《第五钢琴协奏曲》的首场演出。
1812年 6月24日,拿破仑举兵进攻俄国。 7月6和7日,致书“永恒的情人”。 7月19日至23日,在泰普里茨与歌德多次会晤。10月19日,法军开始撤退。
1813年 夏,逗留于巴登。 6月21日,威灵顿在维多利亚大败法军。反抗法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纷起。 12月8日,在维也纳大学礼堂举办音乐会,首次上演《第七交响曲》和《战争交 响曲》。
1814年 2月27日,首次上演《第八交响曲》。 4月6日,拿被仑在枫丹自露退位。4月,结识安东·申德勒。4月15日,卡尔·李希诺夫斯基亲王逝世。5月23日�状紊涎荨斗漆防锇隆返谌尽 9月18日,维也纳会议开幕。 11月29日 为维也纳会议与会者举办盛大音乐会。
1815年 1月25日,最后一次以钢琴演奏家的身分演出。 3月1日,拿破仑离开流放地区尔巴岛重返大陆。夏,逗留于巴登和德普林。 11月15,其弟卡尔去世,贝多芬成为侄子卡尔的监护人。
1816年 2月2日,侄子卡尔就学于詹纳塔西奥·德尔里奥开办的青少年教养院舒潘策希四重奏组解散。夏,逗留于巴登。自10月起,因感冒引起的各种疾病久治不愈。12月16日,约瑟夫·弗兰茨·洛布科维获亲王逝世。
1817年 夏,在海利根施塔特和努多夫逗留。
1818年 夏,在默德林逗留。
1819年 安东·申德勒成为贝多芬的助手。开始用“谈话册”与人交谈。
1820年 4月8日,成为侄子卡尔的惟一监护人。�夏,逗留于默德林。
1821年 夏,逗留于德普林和巴登。患黄疸病。
1822年 夏,逗留于德普林和巴登。11月9日,俄国的尼古劳斯·伽列青亲王约请贝多芬写三首弦乐四重奏。
1823年 5月4日,舒潘策希从俄国返回。 夏,逗留于赫岑多夫和巴登。
1824年 2月,维也纳艺术爱好者致书贝多芬,请求他在维也纳上演新作。4月18日,《庄严弥撒曲》首次在彼得斯堡上演。5月7日,在克思滕托剧院举办音乐会, 首次上演《第九交响曲》。夏,逗留于维也纳附近的彭青和古腾布仑。
1825年 3月6日,由舒潘策希四重奏组首次演出作品127号四重奏。 5月,患严重肠炎。夏,逗留于古滕布仑。10月,迁入西班牙式公寓。
1826年 身心遭受重创。 3月21日,首次公演作品130号四重奏,该曲末乐章是时为《大赋格》。7月30日,侄子卡尔企图自杀。 9月29日,动身去弟弟约翰的住地格耐克森多夫。 12月2日,返回维也纳,贝多芬病情严重,患有肺炎、肝硬化和腹水症。 12月20日,第一次腹腔穿刺。
1827年 1月3日,写下遗嘱。 1月8日,第二次穿刺。 2月2日,第三次穿刺。 2月下旬,贝多芬病危。 2月27日,第四次腹腔穿刺。3月24日,失去知觉。 3月26日,下午5时45分,贝多芬逝世。 当时狂风怒吼,电闪雷鸣。
作品一览:
种类 作品编号 作品名称
交响曲 Op21 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
Op36 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
Op55 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英雄)
Op60 降B大调第四号交响曲
Op67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Op68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Op92 A大调第七号交响曲
Op93 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
Op91 战争交响曲(威灵顿的胜利)
Op125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管弦乐 Op40 G小调小提琴浪漫曲
Op50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弦乐
四重奏 Op127 降E调第十二号
Op132 A小调第十五号
Op133 降B调(大赋格曲)
Op130 降B调第十三号
Op131 升C小调第十四号
Op135 F大调第十六号
Op33 伟大追逸曲
宗教音乐 Op123 D大调(庄严弥撒曲)
钢琴作品 Woo59 给爱丽丝
芭蕾舞剧 Op43 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序曲
歌剧 Op72 费德里奥
合唱曲 Op80 合唱幻想曲
小提琴
与钢琴
奏鸣曲 Op24 F大调(春)
Op31 C小调奏鸣曲
Op47 G大调(克罗采)
协奏曲 Op15 C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
Op19 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Op37 C小调第三号钢琴协奏曲
Op56 C大调六重协奏曲
Op58 G大调第四号钢琴协奏曲
Op61 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
Op73 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曲 Op72a 雷奥诺拉序曲
Op62 柯里奥兰序曲
Op84 艾格蒙序曲
Op113 雅典废墟序曲
Op117 史蒂芬生序曲
Op115 命名日庆典序曲
奏鸣曲
与
变奏曲 Op13 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
Op27 No2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
Op28 D大调钢琴奏鸣曲(田园)
Op34 降E大调英雄变奏曲
Op31 No2 D小调钢琴奏鸣曲
Op53 C大调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
Op81a 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告别)
Op90 E小调钢琴奏鸣曲
Op106 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
Op120 狄亚贝里变奏曲
一、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二、良师
父亲把这个男孩子带到一个又一个老师那里,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的艺术。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可称为好的,直到他落到宫廷琴师和波恩剧院的经理尼费(Neefe)的手里。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友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对贝多芬来说实在是一个幸运。因为虽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学校——连善良的老巴赫都会高兴地送他的许多孩子们去学习的那种学校——但是贝多芬的父亲从来也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那里学习哪怕是两三个月,在他眼里读书远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钱。年轻的贝多芬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先生对他很慈爱,不仅教音乐,而且还教他世界上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他的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做风琴师。于是当他刚满十四岁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剧场的助理宫廷风琴师和古钢琴师。那可恨而又不幸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音乐终于挣了一些钱的时候,他是多么得意啊!
三、访问莫扎特
大约在这个时候,他生平第一次访问维也纳,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莫扎特认为这个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为这种场合练过很久的卖弄技巧的展品,出于客气,只好礼貌而冷淡地称赞他一下。小贝多芬生气了,要求莫扎特给他一个主题,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兴变奏。莫扎特惊讶不已,马上跑到隔壁房间门口,“注意这位年轻人,”他向里面一群正在聚会的朋友大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的声音!”
四、贝多芬和海顿
贝多芬终于明白,他在家乡是不可能有更大进展的,于是决定再到维也纳去寻求他的幸运。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但是海顿刚刚获得他第一次在伦敦的胜利,正处于盛名的高峰。在经过波恩的时候,海顿已经听过并且大加赞赏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贝多芬决定首先转向海顿学习。海顿这时早已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并且在创作和指挥自己最伟大的作品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勤奋。难怪他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学生们每一堂课只交两毛钱,他大概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练习稿纸上。于是贝多芬常常发现他的练习中有些未改正的错误,他很生气。当那年老的教师出发到伦敦进行第二次访问时,贝多芬转向一位天才较低但很严格的教师学习。后来他常常大声宣告他从海顿那里什么也没学到。不过,不久后,他一定会逐渐觉得,假如他没有从改正练习方面得到什么的话,他却从海顿那里获得了灵感,因为他把他最初的几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海顿。而且当海顿为他的《创世纪》的演出最后一次在台上露面,被他的几个仆人扶出去的时候,贝多芬弯下腰来亲切地吻了这位衰弱的老人。
五、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六、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七、贝多芬和他的朋友们
没有一个音乐家象他那样,在一生中有那么多的成功和那么少的幸福的日子。他的朋友们
是善良而忠诚的,但是他的该诅咒的耳聋把他同他们隔离开了。甚至他的助听器也往往使他失望,因此他和他们保持接触的唯一方法就是他经常带在身边的“会话本”和铅笔。他看见他们互相谈话,以为他们总是谈论他,说他的坏话,阴谋害他。有一天他这样写道:“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老实的家伙!”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的疑心是错的而他的朋友是真诚的时候,他又写了另外一个便条:“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我这里,接受你的贝多芬的爱吧。”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好的人啊——总是原谅他那粗暴的吵嘴,并且和他相伴到最后。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威尔曼(Magdalene Willman)求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但她们接受了他的音乐,而拒绝了他的爱!
[ 大师风范 ]
一、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 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二、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三、《月光曲》的传说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交谈。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连忙说:‘哥哥,你别难过,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宁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来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即兴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贝多芬的这个曲子(作品27之2——《#c小调钢琴奏鸣曲》)描写的是海上月光的说法,源出于德国音乐批评家雷尔施塔布(1799—1860)。俄国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非常反对用“月光”来解释这个曲子。他说:“月光在音乐描写里应该是暝想、沉思、安静的,总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绪。《#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完全是悲剧性的(用小调来暗示),是布满云彩的天空,是阴郁的情绪。末乐章是狂暴的、热情的,表现的正是和温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东西。只有短短的第二乐章可以说是一瞬间的月光。”在德国,也有人称此曲为“园亭”奏鸣曲。园亭是建筑在树荫下的凉亭,显然这标题对于这首奏鸣曲也同样是不确切的。看来,这首曲子所表现的决不是一幅明净的风景画,而是一种内在的阴郁情绪。《贝多芬传》的作者泰厄(1817—1897)说第一乐章是“少女为生病的父亲祈祷”,这无论如何要比“月光”和“园亭”恰当一些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个曲子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贝多芬写给韦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罗曼·罗兰把此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罗兰把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哭。俄国音乐学家奥立比舍夫(1794—1858)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灭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许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 ,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象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
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贝多芬有一次说过:“人们常常谈论《#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象《#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号)就是一例。”可见贝多芬自己对《月光曲》是并不十分满意的。
四、热情奏鸣曲
兴德勒有一次向贝多芬问起《d小调奏鸣曲》(作品31之2)和《f小调奏鸣曲》(作品57号)的内容时,贝多芬的回答是:“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因此前者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而后者则由汉堡乐谱出版商克兰茨(1789—1870)加上了《热情奏鸣曲》的标题。(另一说,“热情”的标题是由德国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赖内刻(1824—1910)所加,这似乎是没有根据的。)“热情”的标题没有贝多芬的认可,但用于这部英雄豪迈、气势磅礴的作品,是相当恰切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有一次在莫斯科听到俄国作曲家和指挥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这首奏鸣曲后,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1870年十月三十日,巴黎在普法战争中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三个多月了。设在凡尔赛的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里,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件。这天晚上,曾任德国驻意大利大使的格台尔,在凡尔寒的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热情奏鸣曲》。俾斯麦听了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个一代人斗争的嚎哭。”他是从一个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场来领会贝多芬的“热情”的。他曾说过:“要是我能常听这个曲子,我的勇气将不会枯竭”,因为“贝多芬最适合我的神经”。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说过:“我的艺术用以改善可怜的人们的命运。”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听说他的音乐为俾斯麦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五、拍节机·友谊·卡农
贝多芬的朋友美尔策尔(1772—1838),以发明和制造机械乐器著称于世。1813年秋,贝多芬为美尔策尔发明的万能琴(即机械乐队)写作了一部战争交响曲,题为《威灵顿的胜利》或《维多利亚之战》,描写同年6月21日英将威灵顿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维多利亚大败拿破仑的场景。美尔策尔曾经在温克尔(1776—1826)发明的基础上,创制了今天通用的拍节机。贝多芬首先采用,并按照它每分钟所打的拍数来标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贝多芬的助听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尔策尔为他制作的。有一次,贝多芬在送美尔策尔出行时,写了首富于风趣的卡农,来歌颂拍节机的创制者。这首象征贝多芬和美尔策尔之间友谊的卡农,后来被贝多芬选进了他的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成为第二乐章的主题。 六、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响曲瓦格纳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作品92号)为“舞蹈的极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体运动的最妙的体现”。据说他曾设想在李斯特的钢琴伴奏下,用舞蹈来表现《第七交响曲》。瓦格纳的理想,后来由俄国舞剧编导马辛实现了。1938年,他把这部交响曲编成了芭蕾舞,用来表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情节——世界的创造和毁灭:
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现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第二乐章:大地——地球上出现了憎恨和强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着被谋杀的少年。第三乐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对大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尽情欢乐第四乐章:酒色和毁灭——人们沉湎于酒色。神看见他们恶劣地模仿上界的欢乐,因为愤怒而用火毁灭了世界。1938年5月,这出舞剧由巴西尔的俄国芭蕾舞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七、欢乐颂与合唱交响曲
1793年1月,德国诗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夫人夏洛蒂说:“有一位青年……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欢乐颂》一节一节地谱成音乐。”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当时他住在波恩,只有23岁。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都曾为《欢乐颂》的音乐起过稿。在1812年写的《欢乐颂》主题,后来用于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调命名日节庆序曲》( 作品115号)。贝多芬在1795年的前后为毕尔格的诗所作的歌曲《互爱》和《合唱交响曲》末乐章中《欢乐颂》的主题,在音调上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后来贝多芬在1808年的《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作品80号)中又借用这个曲调作为主题,演唱库夫纳歌颂音乐魅力的诗。《钢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为写作《合唱交响曲》的终曲而作的一次 尝试。1824年3月,贝多芬在写给普洛勃斯特的信里说过:“《合唱交响曲》的终曲,是按照《钢琴合唱幻想曲》的格调写的,但规模则远较宏大。”由此可见,贝多芬为《欢乐颂》谱曲的意图,从1793年开始,前后琢磨了30年,才最后在《合唱交响曲》中得以完成。《合唱交响曲》完成于卡尔斯巴德决议后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都遭到残酷镇压的反动期。1824年5月在维也纳刻伦特纳托尔戏院初次演出时,听众反映的热烈是空前的。贝多芬出场时,受到听众五次的鼓掌欢呼,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但站在乐队中背对着听众的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尔牵着他的手转过身,才“看到”了听众的欢呼。从初演所引起的异乎寻常的情绪可以看出,歌唱欢乐,也就是歌唱自由,在当时有着何等深切的现实意义。 [ 乐圣境界 ]
一、欣然忘食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 ”“不! 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二、日有进境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说。
“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号)。这决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准确地说,我只有在极少数的时刻会对今生充满着绝望和厌倦,而大多数时候都是不舍和眷恋的。
比如:
每天下班后才打开家门,小宝不论正在干什么,都会一下子转过来,喜笑颜开地迅速朝我爬过来,爬到跟前,像可爱的小狗一样蹲起来,发出"哼哼"的亲热声时,心里充满甜蜜。
当大宝突然一脸认真地说:"妈妈,我觉得你是我们家最辛苦的人。"时,觉得人生无限美好。
当每次外出时,老公一直抱着小宝,明明累得够呛,却不让我抱,坚持说他不累时,真是幸福。
当过年回家,妈妈不停地做各种好吃的,都是我小时候爱吃的东西。临走还把各种东西不断往车厢塞时,心里说不出的不舍。
我家小宝睡眠不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醒来哭,爸爸每天晚上都会起来好几次,赶走房上的猫,只怕家里的狗看见了猫吠叫,把小宝吵醒。每当这时,心里满溢的眷恋。
还有,当我请产假时,只要单位上有需要填的表格,要好的同事会主动帮我填好上交。
当我去闺蜜所在的城市看病时,她明明工作特别忙,还是给我准备好一大桌的饭菜。
这所有的瞬间,都使我充满不舍眷恋。
当然,除了与家人朋友间的温情时刻,还有很多瞬间同样美好。
像现在春光明媚的季节,走在路上和煦的春风拂在脸颊上,说不出的惬意。
哪天若偷得浮生半日闲,可以翻开一本心爱的书,毫无顾忌地沉浸其中,真是舒服。
逛街时看到一件漂亮又便宜的衣服,一试穿又刚好合身,真是太开心了。
仔细一想,其实人生有太多值得不舍留恋的事情,不是吗?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将永远不再踏入博物馆半步!我曾用了8年时间,在欧洲各大博物馆里,偷窃了数百件艺术品。今天,我的生活“一片混乱”……我就是这些年被欧洲媒体热炒的“著名艺术品大盗”。2001年11月20日,我在瑞士被捕,2005年10月22日恢复自由。今年10月18日,我的《一个艺术品窃贼的自白》一书出版了。我只想说:“请求艺术爱好者们原谅我,我非常后悔!”
女朋友是我偷盗的动力
我叫斯特凡·布雷特维泽,今年35岁。从外貌看,有人说我像个大公司的总裁,也有人说我的谈吐举止很有品位。总之,在我入狱前,几乎没人会把我和“小偷”联系起来。然而,就是这个“道貌岸然”的我,却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品大盗!我8年的罪恶全都始于博物馆。
1971年10月,我出生在法国东部的莱茵省。母亲是药剂师兼护士,父亲在瑞士一家大企业做高级销售员。他们拿着比法国普通职员高两三倍的薪水。我是他们的独生子,因此备受宠爱。
我父母都迷恋艺术品,而且很有鉴赏力。所以,我们家收藏了很多精致的古玩。在父母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对文物和艺术品有种特殊的感情。别的小伙伴一拿到零钱就去买零食和玩具,而我却会去换些收藏类的期刊。
我一直很爱这个家庭。然而,在我19岁那年,父母开始吵架直至离婚。我决定留下来陪妈妈;而父亲离开的时候,带走了所有“好玩”的艺术品——我从此永远失去了那些“心肝宝贝”。
幸好我还有安娜·卡特琳娜。她是我的女朋友,比我大3个月。她家境一般,胃口却很大,喜欢漂亮的汽车,更喜欢经常出去旅游。后来我才意识到,安娜才是我走上偷盗之路的最大动力。
罪恶始于十年前
我的罪恶始于1994年夏。那时候,在我家附近的塔恩博物馆,我看上了一把银饰手枪。巧的是,放置这把枪的展示柜居然有个缺口。就在我还在犹豫是否该把它据为己有时,安娜不耐烦地催促:“傻瓜,快出手!”我笨手笨脚地把这把制造于1720年的手枪塞进了包中。初战告捷,使我的“贼胆”一下子大了起来。
我劝诫年轻的朋友们,“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一步步滑向罪恶深渊、直至走向“毁灭”的过程,就是最好的例证。
1995年2月底,我带着安娜在瑞士边境游玩。在位于巴勒和伯尔尼之间的苏略尔博物馆,我相中了一幅名为《16世纪维尼提娜学校》的名画。我告诉自己:“如果这次能成功,以后就没什么能难倒我了。”事前,我和安娜花了不少时间“踩点”,并制定出非常精确的“时间表”——计算好保安离开工作室、端盘子和吃饭,到我拿到画、离开博物馆、钻进汽车所需要的时间……没过几天,《16世纪维尼提娜学校》就是我的了。
这次得手以后,我的“工作效率”果然大幅提高:1995年8月,在1个月内就席卷了瑞士湖畔的好几个博物馆。连我自己也对此感到很惊讶——并非因为到手的艺术品有多珍贵,而是惊奇于这些博物馆管理之松懈。
1995年夏,我和安娜正式“走出国门,偷向世界”。我们逍遥地满世界游山玩水,走到哪里就偷到哪里。这种“惬意”的生活,一过就是7年。
偷窃最多的一次
朋友们,尽管我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但如果这时仍能及时醒悟、忏悔,向警察局自首,事情的结局也许还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糟糕。可惜我没有。7年间,我的偷盗野心迅速膨胀起来。
1995年,在伯尔尼医药博物馆,我们看上了一幅很大、没有署名的油画。进去“闲逛”一番后,我发现这里既没有保安,也没有其他报警设备,只有摄像头。于是,我们接近目标,用身体挡住摄像头,然后把画贴在墙上慢慢平移,直到移出摄像头的扫描范围……第二天,伯尔尼的报纸报道了这幅画失窃的消息。我此时才知道,这竟是一幅价值42万法郎的名画!渐渐地,我们只对“最美、最贵、盗窃危险度最高”的东西感兴趣。我们不再盲目行动,而是开始把视线转向各大博物馆的拍卖场。
1997年,我们来到比利时皇家历史艺术博物馆——人称比利时的“卢浮宫”。在这里的“中古和巴罗克风格”厅,我们发现了16世纪国王和王子们用的镶宝石的金银螺壳壶茶具。它们被严严实实地罩在展示橱里。这家博物馆有150名保安,到处都是监视器,看起来根本无法得手。我们混进去后,安娜像往常一样在外放风,并用只有我们两个才懂的手语告诉我“当前的安全系数”。我发现,监视器在橱柜上方,根据经验判断,它可以监视游客,但“看”不到橱柜。我熟练地把玻璃抽出来,将里面的十二三件器物洗劫一空。之后,趁着博物馆大门还没关,我们大摇大摆地再次回到博物馆,把该偷的又偷了一遍。
这是我偷窃史上收获最多的一站——我“拿”走的10余件珍品,每件价值都在200万法郎以上。据说其中一件的拍卖价接近4000万法朗。
监狱里的忏悔
1997年6月。在瑞士卢塞恩的一次拍卖会上,我们在“卷”一幅画时,被警察逮个正着。这可是我第一次被抓。警察见我和安娜彬彬有礼,以为我们只是好奇心重的孩子。加上我母亲请了律师,最后,我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只是被告知3年内不得进入瑞士。
这对我和安娜丝毫没有影响。去不了瑞士,我们就继续在法国国内游走。现在想起来,此时,我在罪恶的泥潭中已经无法自拔了。我们的生活和所思所想,完全以“盗窃”为中心。这意味着我的末日已经不远了。
2001年11月,“不得入境”的禁令解除后,我们又回到瑞士寻找目标。11月20日,我和安娜刚到卢塞恩的一座博物馆门前,就有一批警察围了过来——看来,他们早就盯上我们了。面对这种阵势,我很平静,因为这一天比我估计的晚来了两年。瑞士警察开始审问我,但我矢口否认自己有罪。大约4周后,一位参与审讯的警察告诉我 :“我们在你女朋友家找到了一些东西。”因为我偷东西只为收藏,从不为卖钱,所以他挺尊敬我。后来,我陆续交代了以往的作案情况,而他们则不断找到我的盗窃所得。审判那天,法庭宣布我总共偷了240件物品。而实际上,还有大约60件我没有供出来——我还想自己留着。
自从被关进监狱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安娜。我不想连累她,所以在法庭上一再为她辩解。我的努力没有白废,安娜后来被释放了,一直自由地活着。
2002年5月15日,我在监狱里一边看电视,一边读《法兰西晚报》。报纸上的头条新闻跟我有关,说我“偷了价值20亿美元的艺术品,却没卖掉一件……”20亿美元!我不认为有这么多。就在这时,电视上传来一条消息:“他的母亲把东西全部毁掉了,她现在也被捕入狱。”刹那间,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后来,我听说,在我被捕后,妈妈怕警察找到证据,就把油画全部扔进河里毁掉;也有人说,她恨我不争气,一怒之下砸了那些“害人的东西”。
再后来,媒体又说我是“精神病”、心理不正常,偷盗艺术品只是为了满足占有欲。因为我交代过,我偷窃时,时常在心里把这些艺术品与父亲当年带走的那些相比。但这些对我来说都已没有任何意义。可是,突然有一天,爸爸千里迢迢来探监。我很久没见到他了,他很不安地说:“如果爸爸不离开你,就不会让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什么也没说,而是在心里向妈妈忏悔:对不起,妈妈,是我害了您!可是,只有我妈妈是受害者吗?我还得向其他人忏悔,这是我的任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