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多孩子被亲爹摔死,你如何理解“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

2岁多孩子被亲爹摔死,你如何理解“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第1张

2岁多的儿子被亲爹活活摔死,这句话“跟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是完全两码事。该父亲的行为完全是丧心病狂,在一旁拍摄视频的母亲,也是毫无人性。

两岁多的孩子,因为父母吵架,关于他的抚养问题,父亲酒后硬生生把他两次重重的摔向了沙发,他从沙发滚下来,哇哇大哭,之后送医院治无效身亡。

该事件十分恶性,虎毒尚且不食子,何况乎活生生的两岁孩童,还是母亲怀胎十月,含辛茹苦养大的亲血肉。

父母之间有再大的矛盾,也不能拿孩子来出气,毕竟孩子又小,他是一个无辜的人。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被别人重重的摔在了沙发上,那种疼痛该如何忍受?更何况一个两岁的孩子,被两度重摔,他是没办法说出口,若能说出口,一定要指着父母说,你们就是蛇蝎心肠。

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没能享受父母爱的温暖,这样命丧黄泉,实在可悲,可叹,可痛!

父亲把儿子摔死,跟“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完全是两码事,这句俗语指的是当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对父母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

父母年长,作为子女还不断地在责骂父母的不是,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句来劝慰。

这句话是针对虐待老人的那些无良的子女而言的,老人再不是,也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没有父母何来的我们?

这句话是在提醒子女,等到父母年老的时候,一定要尽赡养父母的责任。

不论父母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我们都应该给予宽容理解,这讲的是一种感恩的教育,体现的是孝道。

然而孩子年幼尚未成年人,身为父母就有抚养他们长大的义务。

在他们身心尚未成熟的时候,必须给予关爱,温暖。我们要尽量让孩子衣食无忧, 健康 快乐地成长!

针对视频当中,这对酒后发疯的无良夫妻,我们应该强烈地谴责,包括那位冷眼旁观的母亲,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虐待儿童是一种罪行,更何况儿童因父母的虐待而死亡,父母也应该受到刑罚!

既然不要孩子,就不要把他带到世上来,生下孩子就要为他的一生负责,希望天下的父母爱子之心都一样,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悲剧不要再重演!

这话并无大碍,因为此句中的父母是指养育的父母,不是只育而不养的父母。 虎毒尚不食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是二人都太过自私,只能说他们不是父母!

2岁多的孩子被亲爹摔死,正说明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太绝对,是片面的。

看了这则新闻,真的是让人寒心、震惊、再次刷新三观。我们都说虎毒不食子,这样的人,真是禽兽不如。

我们再来看“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它的本意是父母对待子女的发心都是好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就算父母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作为子女也应该体谅父母,而不跟父母计较。

很多人不知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还有后半句,“世上最难得者兄弟”。意思是世界上最难得最珍贵的是兄弟手足之情。

这其实是古代君臣父子伦理道德的体现,是封建 社会 为了维护王朝、 社会 、家庭稳定的一种手段。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在中国 历史 文化上,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这句话有它的局限性。现在,这句话甚至被一些本不配为人父母的人,拿来当做驱使子女尚方宝剑,拿来当受人批判时的挡箭牌。

作为子女,可以拿“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来劝慰自己,体谅父母的难处。但作为父母,切不可拿“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胡作非为。

这句话就像一把枷锁,牢牢锁住不被重视的孩子。对父母有不满,再多的苦只能往心里咽,说出来别人会觉得你这个人人品有问题,自己父母都相处不好,还能与谁相处?

我母亲就是典型嘴上说着男女都一样,行动上非常重男轻女的妈,我有哥哥和弟弟,还有个妹妹从小抱给舅舅家了。在我上初中时,我妈看到别家孩子辍学打工去了,让我也去打工,说家里有哥哥弟弟负担重,人家打工一年挣多少钱上缴父母,我一年上学花多少钱,里外一番多少钱。好在父亲不同意,没有剥夺我上学的权利。

我未婚时,生病住院手术,我提前和我妈说,希望能照顾几天,我妈第一反应就是我怎么请假?早叫你去做手术不去。现在又要手术。住院时,我哥特地放下工作从深圳回合肥签的同意书。因为哥哥照顾不太方便,大晚上把我同学叫到医院照顾了两天。有朋友说我妈心大,我动手术都不来医院,真放心。我就笑笑,谁知道我心里多少苦!

怀孕时,我妈说孕妇不吉利,禁止我进哥哥、弟弟房间,说会影响以后生育,呵呵,我弟那时连女朋友都没有。

天下无不是父母,呵呵,我都宽慰自己,我妈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我好孬接受了高等教育,不计较。

现在我娃快两周了,不打算要二胎,给他全部的爱。我认为父母做的不对给子女道歉不丢人。怕的是明明不对,还死撑着脸说:“我生你不是让你气我的”。

这话的原意,是让孩子们要孝顺父母。

父母,不仅仅是生了孩子的身体,还要扶养孩子长大,这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父母。

这种摔死孩子的父母,连自己的动物本能都摒弃了,还有什么脸称为父母呢?

对于经典,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像弟子规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现在人有几个做得到?难道都不孝吗?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并没有错的。普天下亿万的父母能做出这种绝情的事情,也就这么一个,毕竟都是极少数。不能因为这么一个人的行为就否定了所有人。

如果是按概率算的话,父母对孩子不好的概率远远要低于孩子对父母不好的。实际上伤害孩子的父母毕竟是少数,但是不孝敬父母的孩子却有很多。

通常来讲,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即便是被人称为真理的那些话,通常也只是,顶多对9成的人是正确的。

理性的人能够正视问题,接受9成人接受的观点,而极端的人则只会眼瞅着那一成不好的事情。比如说遇到一个老人的不明文明行为,那种极端的人就会借此来批评所有的老人。

有很多年轻人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一次过分的责骂,一次误解,一次愿望的不满足,而产生怨恨,而因此忽略多年的养育之恩,忘记了多年以来对自己所有的好。

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个别的了,不懂得感恩,是很多年轻人共有的一个特点。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是他们的父母在教育上就出了问题。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为天下的父母都是为孩子好,都是对的,没有错的,对吧?

2岁多的孩子被亲爹摔死,这是最近几天网上流传的视频。因为两个大人起争执,男人便把气撒在了无辜的孩子身上。

看到男人高举孩子,把孩子狠狠摔下去的时候,我吓得停止了呼吸。怎么可以,怎么会有这样的败类!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用在这对父母身上,简直就是莫大的讽刺。他们不配为人父母,不,他们不配为人!

非常赞同这样的一句话:并不是谁把孩子生下来了,谁就能担得起爸爸妈妈的称呼。

养大于天。

给了孩子生命,并尽到父母的责任,把孩子养大。这样的父母才担得起“爸爸妈妈”的称呼,才担得起“为人父母”这一说法。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指的是那些为孩子尽心竭力、倾其所有,把孩子抚养成人的父母。在他们身上的确体现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

但问题里那个所谓“亲爹”不配为人父,不配为人!

62岁的亲爹摔死2岁多的儿子,43岁的母亲活生生的看着儿子被摔死! 简直枉为父母。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大意是指不管父母做了什么,他们都生你养你一场,所以晚年养育他们是理所应当的。这与摔死自己的儿子这件事毫无关系,这对父母不可原谅。

难道两个加起来都超过一百岁的人真的就这么残忍吗?就因为抚养权而摔死自己的亲生骨肉?毫无人性可言。

孩子生都生了,养就能不养?因为抚养问题就摔死一个无辜的生命,孩子父亲惨绝人寰,这孩子母亲也真的是狗狠心,眼睁睁看着孩子被摔,竟然无动于衷,还有心思拍视频。

生了孩子就要养,要不然就不要生,据悉这位男子已婚,与这位女子同居分了手之后才生的这个孩子,没结婚生什么孩子啊,所以女孩子千万不能乱生孩子。

2岁的孩子被亲爹摔死,亲妈在旁边拍视频,这样的残忍行为和“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没有关系,因为这对夫妻不配拥有父母的称呼,充其量他们就没有人性。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天然形成,但法律赋予孩子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

01 人的生命 健康 权

生命 健康 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人权。生命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生命安全不被非法剥夺、危害的权利, 健康 权是指公民保护自己身体各器官、机能安全的权利。

保护生命 健康 权,是刑法 、民法、行政法等许多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非法侵害公民的生命 健康 权,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每一个孩子都享有生命 健康 权,任何人不得剥夺,包括他们的父母。

02 父母的责任

孩子无法选择出生,但父母可以。如果父母没有想好是否要生孩子,或者根本没有能力养活孩子,父母可以选择不生。

既然决定生下孩子,父母必须担起抚养责任,当孩子没有自主生活能力的时候,父母作为监护人必须照顾好孩子。

03 儿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儿女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但儿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任凭父母处置。父母有抚养责任,儿女长大后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彼此之间不属于彼此。

儿女更多的是索取,父母更多的是付出。如果端正态度,正确认识父母角色和责任的父母会为孩子考虑,会事事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他们着想。这样的父母没有害孩子的想法,一切为孩子考虑,所以我们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即使父母做错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人生是一场修行,这个世界,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做妈妈,为人父母是一场体验,也是一场修行。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孩子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大家好!我是五月,你认可我的想法吗?欢迎你来参与讨论,说出你的心里话。

愚蠢的话,意思是人只要一生了娃,就至高无上,之于孩子永远是对的,痞子流氓也立马转正,有一句话,流氓老了,依然是流氓。

这样的苦恼我们非常理解,孩子都喜欢和睦的家庭。他们希望父母之间互相谦让,就是谁做错了事也不相互责怪;他们希望自己在场,父母绝不争吵,更不要彼此讥讽、挖苦和轻蔑。孩子,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心情呢?我猜一定是的。那么,这样去做吧!把自己的希望和苦恼都讲给父母听。你一定懂得怎样讲话最能打动父母的心;你也一定知道,劝慰父母的话要分别和他们讲。 留意父母经常吵架的原因。假如,妈妈常埋怨爸爸不讲卫生,或许嫌他多少有点儿懒,你能不能提醒爸爸呢?懂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恰恰能在父母之间起到“润滑油”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你,家庭这部“机器”才能运转正常。我相信,你会努力的。 也许,你真的做到了这些,父母的“征战”依然不休。我想,如果是这样,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不可能因你而化解了。再遇他们争吵,你不如立即回避。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感情世界,他们的是是非非,你还远不能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出去散散心,透透气,或者找上个对心思的同学谈谈心。跳跳跑跑,说说笑笑,尽可能忘却心中的烦恼。说不定,当你犹犹豫豫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己经安安静静,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当然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孩子,万一你的父母的争吵不断“升级”,万一会发生你不愿接受的后果,要记住:你是个坚强的孩子,要学会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且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孩子之间吵架,家长该不该干涉呢?

我有两个儿子,带出去,总有人问我,他们俩吵架吗?我总是笑笑:“还好,不吵。”哪有不吵的呢?!大家都这么问,说明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或烦恼。现在二孩家庭也越来越多了,孩子之间的争吵是免不了的。

那孩子之间的争吵家长究竟该不该干涉呢?

举个例子,其实我们家哥哥和弟弟原来经常因为抢玩具而吵架,吵架的时候肯定有动手的时候,但不至于扭打。

因为弟弟比哥哥小两岁半,其实哥哥也就五岁左右吧,都是小孩子。每次弟弟抢不赢,就会哭。弟弟一哭,婆婆就来了,不管什么情况,婆婆就好像刹不住车一样的噼里啪啦,“哥哥,你怎么这样呢?”、“你是哥哥呀,要让着弟弟呢!”、“你把玩具给弟弟玩啦!”……

孩子的感知力是特别强的,他感觉被指责,被不理解,没有被尊重,委屈,愤怒…于是哥哥将原来心中的不满很大一部分转移到婆婆身上,他认为婆婆是不公平的,认为婆婆是在帮着弟弟,他很愤怒、伤心;还有一部分情绪则转移到弟弟身上,他会认为婆婆之所以这样批评自己就是因为弟弟,他会怨恨弟弟。妈妈会发现他们再次吵架的几率会剧增。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有的时候,会弄得一家四口,外婆、妈妈、哥哥、弟弟一起吵,这样总免不了相互伤害,哥哥有一天说“我要离开这个家,这个家里没有人可以保护我。”听到哥哥的这句话,妈妈心疼啊!我们究竟做了什么让孩子有这样的感受。

很显然,孩子吵架,家长干涉效果并不好,相反,会变得更糟糕。

那孩子吵架,家长究竟该怎么做呢

其实我们做到这三点就好了,正面管教里称其为3B原则。

第一,我们可以视而不见,看见了当没看见。

第二,离开现场,眼不见心不烦。

第三,带领孩子离开争斗现场,例如孩子在客厅吵架,家长可以带领他们去到比较安全的另一个环境下,阳台或者另一个房间。

在这里也得少提醒一下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如果你实在不放心的话,你顶多在旁边充当一个小卫士就好了,防止受伤,仅此而已。

      这三个建议主要是不让家长干涉,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解决争执。不要太小看孩子了,他们其实是人际沟通的高手。

现在他们俩偶尔还会吵,但是每次兄弟起争执时,爸爸妈妈都采取3B原则。弟弟也还会采用他的惯用手段,哭,见家长没有反应,他也就不哭的。他会自己去解决问题,他可能会反抗,可能会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气愤的时候他会打回去,这种情况很少,有的时候他会跟哥哥说:“对不起,哥哥我冷静好了。你可以借你的这个玩具给我玩吗?”,哥哥有的时候会保持沉默,还没消气呢;有的时候会爽快答应,有的时候会唠叨弟弟两句……哈哈!看起来孩子解决问题像过家家,其实就像是两个小大人在理智与不理智之间徘徊,最后理智战胜不理智解决了问题,一般不出几分钟他们又玩得很嗨。

      所以,孩子吵架的时候,家长不要干涉,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更明智。在大家心情很好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将问题拿出来跟孩子讨论,遇到这种情况,怎样做会更好。或者将这个问题列入家庭会议议程里去解决。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教育为什么这么难啊!的确,现在孩子难以管教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要告诉家长:

第一、孩子的成长环境变了:人类进入信息化和市场化时代,家庭、社区、学校、朋友和文化环境诸方面的内涵、空间和影响与以往相比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孩子的培养目标提升了:现在的孩子,大学毕业都不一定能够找到理想的出路。当今世界以知识经济为主导,人类迈入了才智时代,人才讲究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知识、学历和能力,因而知识、学业和特长教育的压力随之增大。

第三、家庭结构变了:随着社会的逐渐“少子化”,独身子女和单亲家庭多了,家庭关系和心理结构自然相应得发生变化。由于上述原因,现在的孩子,身上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因此压力大了,心理更脆弱了。

为此,我今天以“十个忠告助解家教难题”为题目和大家交流。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当今家庭教育的十个经典难题。这十个经典难题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如何学会亲子沟通?如何干预成长缺陷?如何克服家教通病?如何学会亲子关爱?如何学会特长教育?如何建设良好环境?如何学会全脑学习?如何学会上网冲浪?如何开启学习天赋?我以为,谁能科学解决这十个经典难题,谁的家庭教育就会进入一流水平。

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家教难题,我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十个忠告,也称“十要十不要”。

1要学会亲子沟通,不要说孩子不听话;

2要通过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果,不要用结果教育替代过程教育;

3要帮助孩子克服成长烦恼,不要用唠唠叨叨替代亲子关爱;

4要重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不要忽视群育和孩子的玩伴教育;

5要克服中国式家教的两大通病,不要忽视棍棒教育的心灵伤害;

6要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不要用简单说教替代言传身教;

7要从小关注孩子的学习天赋,不要用学业教育替代心智开发;

8要承担孩子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不要用学校教育替代家庭教育;

9要积极推进孩子的全脑学习,不要忽视孩子的多元智能培育;

10要积极和孩子一起上网冲浪,不要轻易说孩子有网瘾。

我的“十要十不要”需要十场报告才能讲完,今天只能粗浅地讲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与教育干预;第二个话题,如何学会亲子沟通。

先讲第一个话题: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与教育干预

一、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与教育干预

各位家长,从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和部分独生子女走向生活的行为研究看,独生子女存在一些特有的成长缺陷。现在我想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谈谈独生子女成长过程的成长问题。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存在特有的天然缺陷,这个天然缺陷如果不被认识,会误导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举例来说,有兄弟姊妹的家庭,小孩子会经常为小事情发生争吵。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争吵当做一种讨论方式,兄弟姊妹争吵就是自然条件下相互交流和智能开发的最好方式之一。争吵中,为了“真理”,他们要转动脑筋,通过口头语言与对方辩论,有时甚至动用拳头。这样一来,小孩子脑袋想的、嘴上说的和手里做的就能够淋漓尽致地、连贯地表现出来。我们不提倡兄弟姊妹吵架,更不支持动手打架,我这里说的是成长经验中,小孩子吵架对他们智力成熟所具有的客观作用。独生子女呢,连在家里与同龄人争吵的机会都没有。在独生子家庭,因常常没有玩伴的交流,他只有一个人做作业、玩娃娃,上上网、睡睡觉,想到的事没机会说,说了没机会做,致使一些孩子想到的说不清楚,说出来的不会做。在学校,孩子们又只重学习,不重视同学之间的交往,集体活动也很少。到了节假日,很大一部分孩子则像赶场一样参加培训,有的孩子一个星期参加八到十场特长教育,包括应试辅导。

再如,教育过度也是非常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依据成长规律,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是生理因素、一个是经验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即使你生来就是一个天才,假设有这样的天才的话,如果没有后天经验因素,他也很难健康成长。二者要在教育中有机结合。我经常讲,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天赋培养,但更要注意阅历与经验教育。可是现在的教育从小不是培养天赋,更不是阅历与经验教育,而是灌输文化知识,而且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有的家庭把小学的知识都提前给灌输了。我在广西北海作报告的时候,一位家长说,周教授,你能不能给我的孩子介绍一个好的幼儿园啊?她说她四岁的孩子,小学三年级的语文都学完了。上幼儿园吧,没一家幼儿园能满足这个孩子的语文学习要求,上小学吧,孩子太小。家长把这么小的孩子逼得没有地方去了,这就是过度教育。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把小学文化都学了,他到小学只能接受重复教育,那时候,他还能认真听课吗?他能不三心二意吗?孩子还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吗?

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们身上承担的责任也非常多。例如光耀门楣、传宗接代、赡养父母、实现父母自身的理想……甚至几代人的追求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责任越多期望值越高,于是家长们天天为孩子发愁。就一个孩子,如果培养不好,家长会觉得没面子、没盼头,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家庭对孩子溺爱,有的家庭却过于严厉。请容许我讲一个故事:一个女中学生,她的家长说,孩子读小学,她就在小学边上买房子陪读;孩子读初中,她在初中附近买房子陪读;孩子读高中,她又在高中附近买房子陪读。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母亲就用奔驰600送孩子上学,孩子从来没坐过公共汽车。问孩子公共汽车有几个门,她说公共汽车都是三个门。母亲送她学英语,老师给她上英语课的时候,她要老师讲神话故事。老师说那样做妈妈会有意见的,孩子说没关系,妈妈听我的。家长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孩子能培育成才吗?

独生子女有天然的成长缺陷,这不是独生子女自己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少子化和小家庭生活方式。我首先要说明,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能简单地称为独生子女政策,因为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生育政策。有些人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生第二个孩子的。但在城市,多数家庭现在是一个孩子,我们称为少子化。现在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是少子化,小家庭生活方式和教育过渡,三个问题相互关联。

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可以说很幸运,但不一定幸福。现在我们的家庭是什么状况呢?家长们整天焦虑,担心孩子的成绩问题啦,上学问题啦,工作问题啦,谈朋友的问题啦,好辛苦。做孩子也不容易,从娘胎里就开始接受胎教,压力已经超出他们的承受力。有一个10岁小孩,回家对妈妈说,难得活啊!我经常开玩笑说,人在妈妈肚子里憋了10个月,出世以后,到处都是新奇的东西,孩子本能上就求新求异,是生来的学习天才;可是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就被我们的家庭、被我们的学校逼得不想学了,感到难活了。我们这是什么教育呀。现在做家长难,做孩子更难,压力太大。以前就说孩子的书包好重好重,孩子背不起啦,现在有些孩子开始拖拉杆箱上学,孩子的负担太重了。

我们的小家庭方式实际上是近30年出现的。孩子们在家里没有模仿对象,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交往,在行为方面、语言方面,以及其它各方面都容易发生成长偏误。孩子压力大了、孤独了,往往不想学习。家长强迫他学,他就不与家长交往和沟通。孩子的天性就是想玩,有些孩子甚至到网吧玩游戏,时间长了,网瘾就上来了。孩子与家长不沟通,厌学,然后形成网瘾,这三个问题是现在孩子健康成长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我在不同报告中都讲,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问题,想办法去突破,给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如果忽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容易使孩子错过不同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的很多智能都是在三岁以前奠定基础的。有的孩子生下来以后张三抱抱、李四逗逗,由于与不同的人接触,从小养成了交往和群体融入的智能基础。小家庭如果不注意克服独育缺陷的话,有些智能发育就会迟缓。有些孩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与群育相关的智能基础没有适时开发,以至后来发生学习障碍。

第二个问题,如果忽视独生子女成长缺陷,孩子的人格会不成熟不健康。现在有一些孩子有道德责任感问题、成熟敏感性问题。一些独生子女已经当父母了,他们却不知道当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有些独生子女关心自己比关心别人多,稍微有一点什么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吵闹、离家出走,弄不好还会自杀。我呼吁,生命教育应该纳入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弄不好就跳楼,防不胜防,以至于从事自杀干预的老师们非常辛苦。一些大学里的管理者最担心的就是学生出事。独生子女走向社会、建立家庭以后,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爱心与责任感缺失。比如独生子女结婚之后就有一个离婚率高的问题。稍微有点不顺心就闹离婚,离婚以后,冷静下来又后悔,重新组合又觉得没面子,进退两难。一些独生子女对社会、对组织、对家庭的认同感差,行为不能自律。有些独生子女批判性很强,我们说青年人应该有批判性,但是他们只批判别人,不批判自己。有些独生子女走向社会的时候,融入能力特别差,有些孩子毕业以后工作岗位不敢去,他觉得那个地方不是他生活的地方,有的毕业5年、10年了还住在家里不想工作,不敢进入社会生活。

忽视独生子女成长缺陷,第三个问题是可能导致学习障碍。学习障碍特指智力正常,但学习不正常,学习成绩差的一种学习心理或行为。以注意力障碍为例。尽管注意力障碍中有些问题还有争论,但有一个话题特别清楚,即孩子专注的时间与注意力有关系,如果到了一定年龄,孩子的专注时间太短,那就是缺陷。另外一个话题是,一定年龄段的孩子,必须有能力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分配在不同的事情上,而且都能完成。就像一个女士在家里做饭,一边做饭,一边听丈夫在客厅和人争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者同时兼顾了。如果小孩带着耳麦听音乐做数学作业,家长就会强迫孩子把它取下来。其实有些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数学作业会做得更好,他有能力把两件事同时做好。因为听音乐是右脑的功能,做数学作业是左脑的功能,左右脑可以协调使用。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开发右脑。有的孩子学习好、考试成绩也好,音乐在行、体育也在行,还有管理与组织活动能力,就像张戈老师一样,有组织能力,还学经济、学法律,英语也教得好,人很年轻,地位有了,钱也有了,身份也有了。而有的人到这个年龄除了会考试,其他什么都不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专注力缺陷有关。例如,一个学新闻的学生,由于对软件专业有兴趣,而且专注,在学新闻专业的同时把软件专业知识也学好了。而一个学软件专业的学生,除了软件专业知识之外,什么都不会。相比而言,学新闻的这个学生肯定比学软件的这个学生更有前途。现在的孩子们学习障碍很多,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不爱写作业、和同学相处不好、没有毅力、控制力差等。这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障碍,而不是简单埋怨孩子不认真不努力。我遇到这样一个孩子,12岁了,家长说他不认真、不努力,他哭,孩子说我努力了,一天到晚都在学,妈妈冤枉我了。我说你为什么考不好呢,他说题目我都会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写就错。我说这是学习障碍问题,如果你妈妈帮助你把这个障碍克服了,问题就解决了。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几个干预办法供参考:第一是群育活玩伴教育,要从幼儿园开始强化群育。现在的很多幼儿园变成了文化知识教育机构,这是学前教育最大的缺陷。幼儿园是群育机构,台湾、香港做得比较好。幼儿园是把生理因素和经验因素结合起来的最好的地方。在这方面,方俊明教授讲的脑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我有一次在深圳南山的一个幼儿园作家长教育报告,一个奶奶在那找院长说理。什么事呢?上学期,这位奶奶的孙子在这儿上幼儿园。下学期,孩子班上的老师换了,开学后,她的孙子一进幼儿园就跑出来嚷嚷,不想上学了。奶奶了解到是因为换老师了,就找园长理论,说你们为什么把老师换了。园长说请周教授给你讲讲。我说将来是你的孙子适应社会,还是社会适应你的孙子?她说肯定是孙子适应社会。我说孩子换个老师都不能适应,将来怎么能适应社会呢。为了孩子的未来,独生子女家庭要创造群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是家校互动,共建良好大环境,推进孩子的阅历和经验教育。阅历和健康成长联系太紧密了,家长如果不能创造条件,促进孩子们超越小家庭环境,就很难跨越成长缺陷。我在家教报告中经常讲,家长要读懂社会、要读懂青少年成长环境、要注重良好大环境建设。我们现在的少年儿童成长的大环境有很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包括金钱影响、不良网络文化影响,还有社会上见不得人的乱七八糟的影响,孩子不懂,要靠家长循循善诱,科学引导。然而,一些家长却经常问我:老师,我的孩子怎么总是不听话呢?家长认为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觉得孩子不好,是强制性教育。我觉得这是霸道。一个30岁以上年龄的家长,以自己数十年的感悟要10岁孩子听从,10岁的孩子根本不理解,他怎么可能接受和听话呢?这不是霸道吗?面临复杂的成长环境,家长要俯下身来和孩子共同成长。再如,上网正在成为孩子们的基本学习方式,多数孩子们希望家长和他一起上网,可是,我们在武汉市调查,能满足自己孩子这个要求的家长不到25%。一些家长只要看到孩子上网,就认为他不听话,最后亲子双方关系僵化。现在青少年的朋友冲突、师生冲突、亲子冲突越来越严重,孩子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环境建设举足轻重。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集中在家庭、学校、社区、友群和大众传媒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环境。一般而言,有什么家庭环境就会成就什么人,家庭教育环境需要我们精心经营。

第三是开发右脑,促进全脑学习。大脑功能分区的理论是上世纪后30年才出现的,现在正在探讨和推进过程中。促进全脑学习很重要,最主要的功能是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能力。现在孩子的学习目标常常就是完成作业,是作业数量,而不是提高做作业的质量。我经常提这样一个问题,我说这里有一个田字,你能在这个田字中一眼看出有多少个口字?有的孩子说四个,有的说五个,有的说九个,我说九个还差不多。我问有谁能在田字里看出36个口字来?谁能在田字里看出80个以上的字来?类似的问题就是为了盘活孩子脑袋。现在是创新时代,竞争很激烈,前沿人才规律是30岁以前露头角,有的24岁就冒出来,30岁就辉煌了,就象新东方的老师们那样,大都年轻有为,40岁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就要动员你下岗了,因为你缺乏创造力啦!因此脑袋不活不行。现在的教育缺陷很多,能盘活脑袋的教育很少。经常可以听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有本事的大学生找的工作都很好。例如有的学软件专业的本科生,因为动手能力强,分到高新技术部门,第一年就年薪17万,而有些学软件专业的学生,什么位置都找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他只会考试,其他什么都不会。再如你是学策划的,现在哪个企业不需要策划人才呢,只要你有策划能力,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是我们的大学里没有培养几个会专业策划的学生,有些学生连知识资源都不会配置。

第四是分享教育。分享、谦让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规则。一个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孩子往往更讨人喜欢、受人欢迎。因而,分享教育通常是独身子女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什么要教导孩子学会分享呢?因为独身子女需要

“培养同情心和爱心”、“获得友谊、受欢迎”、“从小了解社会规则”……这些都是分享教育所蕴藏的内涵。

现在讲第二个话题,如何学会亲子沟通。

二、如何学会亲子沟通

各位家长,由于晚生晚育政策的逐步落实,现代家庭有一个重大难题:当孩子步入青春期时,家长接近更年期,两大时期的重合使得亲子矛盾容易激化。因此,漫漫成长期,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课题。

我的箴言是:孩子健康成长,重在亲子沟通。

为什么亲子之间需要沟通?

这要先回答人类为什么需要沟通。人类之所以需要沟通,是因为彼此不了解,是因为彼此间在认知上有差距,在需求上有矛盾和冲突。沟通的目的,就是相互了解,获取共识,以此来排解彼此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实现和谐发展。如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农村、干部与群众、家庭与家庭、丈夫与妻子等之间的沟通需要。

有人问我:子女是自己生自己养的,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为什么也会不了解?为什么还常会有冲突和矛盾?

我们还是一起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有这样一次特殊的小学毕业生的家长座谈会,主题是“听我说句心里话”。在会上,全班同学都向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同学家长倾诉自己的心声。

一位学生的心里话是这样的:

我的父母经常督促我好好学习,我也不是不知道家长的良苦用心。但是有时,这给在们无形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考试的分数下来的时候,得知自己没考好时,脑子里想的全是父母唉声叹气的样子与失望落寞的神情,还要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回家,我害怕看到家长气急败坏地指责和呵斥。心想:哎,我太不行了。越是这样学习成绩越是提不高。我认为家长不应该给我们过多的心理压力,相反,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家长为什么不能像“知心姐姐”说的那样——当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要微笑着对他说:“太好了。”即使孩子失败了,你也要说:“太好了,你的成功有了新的起点。”

另一位学生说:“我是个很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和别人交往,更不会对别人说我的心里话了,如果我有什么不开心,就只对我的小玩具猩猩说。也正是因为我内向的性格,才使我与爸爸妈妈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他们是多么渴望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同样他们也渴望父母能够倾听来自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但是作为父母,您是否真的做到了呢?

在接受调查的30名小学生中,有近90%的孩子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他们希望父母能陪自己玩游戏、看电视或与自己聊天等。他们说,平时与父母交流的并不多,因为他们觉得父母总是在忙,好像没有时间理自己。而且,父母似乎更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开口就是学习怎么样、考了多少分,这样的交流没有也罢。我们渴望更多的鼓励,渴望向父母说自己的心里话,但我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在接受调查的30名家长中,只有8名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是充分的,在家中他们和孩子相处得就像朋友一样,涉及到孩子的事情都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只要有空闲就会和孩子在一起。不只是告诉孩子要积极和别人去比较去竞争,成功能出人头地,还告诉孩子是竞争就总会有输赢,而成功来源于一次又一次尝试中的失败。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理解父母,做父母的才会更了解孩子,让其更好更健康地成长。而其余的家长则忽视了和孩子的充分沟通,更加没有意识到孩子还会有心里话要和他们说。

孩子的心声告诉我们,亲子沟通的责任在父母。

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培养孩子成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在亲子沟通中,父母是主导者,是示范者。

2003年,武汉晚报的记者和江岸区教育局联合,对100名中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沟通、学习、健康、消费等四个方面,探讨家庭教育问题,以期望这些调查结果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您最想跟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95%的家长选择了“好好学习”;3%的家长想告诉孩子注意身体;2%的家长表示没有什么好说的。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继而读研、读博。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够创造美好的将来。

有一位家长的表达方式非常直接,她在问卷上写下7个大字: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样的调查结果无不显示着亲子沟通的缺乏,家长在亲子沟通中的缺位。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想首先告诉家长:影响亲子沟通有四个重要因素

1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亲子沟通

在这一方面,父母不了解孩子和不知道如何了解孩子是主要原因。

如果问父母:孩子最喜欢什么ω

我们的调查显示:23%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17%的家长笼统地认为子女最喜欢玩。其余受访者的回答也不能让人信服,大都回答看报纸、看电视、逛街之类的日常喜好。画画、小发明之类的答案只占了10%左右。

2父母的人格修养影响亲子沟通

其中包括父母的价值取向、个人学识与能力和个性品质。

如果问父母:您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什么?

我们的调查显示:88%的家长用谈心的方式与孩子沟通;5%的家长只是说教;4%的家长根本不与孩子交谈;还有3%的家长在带孩子逛街时谈谈心。调查发现,有的家长则采取“沟通不好,就打人”的粗暴行为,这只会让孩子离家长更远;有的人埋怨自己的孩子说假话、品质不好,他恰恰忘了这些毛病正是他行为粗暴、常常训斥孩子所带来的“副产品”。家长对孩子有很明显的榜样作用,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当要求回答沟通不好的理由时,只有12%的家长表示与孩子经常像朋友一样聊天;12%的家长说自己因为性子急躁,根本没有耐心与子女交流;53%的家长则表示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根本无法沟通;还有23%的家长没有作出回答。

家长要特别注意:

父母责任感差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尤其要留意,当父母的情绪不好,或身体疲惫时,会无意放大孩子的过错,激化亲子矛盾。

3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一般而言,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的潜移默化和影响。无声沟通行动远比有声的沟通语言更有效。

如果你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那么丈夫(或妻子)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父亲(或母亲)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也就有多重,上行下效啊!

4父母的诚信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信誉是沟通的重要条件。我们的国家正在鼓励建立诚信社会,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同样需要本着诚信的态度。不少教育专家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去模仿。因此,你要求孩子不抽烟,你首先不要抽烟;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就该信守诺言。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也一定要向孩子解释原因。

依据我的研究,亲子沟通的关键:是要学会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达到双方认同。

有效的亲子沟通,有赖于家长克服六种家庭障碍

1父母是“网络盲”的家庭障碍。有一份针对17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教育调查显示,“网络盲”已经影响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有七成的孩子希望能与父母一起“上网冲浪”,却只有两成的家长能够满足孩子的愿望。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较为传统,通过网络或电话向教育专家咨询等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仅占3.1%和0.7%。家长由于受现代知识水平的限制,影响了与孩子的交流。有70%的孩子愿意与家长共同操作计算机、上网。但只有20%的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上网。

2情感缺位的家庭障碍。包括分居、离异、单亲、留守、二奶、流动、隔代抚育、温暖缺失等类型的家庭。

3家教缺失的家庭障碍。调查显示:80%的家庭有家教缺失问题。现在的家教有四大冲突:期望值冲突、保护与溺爱冲突、交往的冲突和评价的冲突。

4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家庭障碍。这些家庭的特点是:只抓学习,只讲成绩;考了第一,家长还不满足。

5两面性教育的家庭障碍。当面苛责,背后表扬,两面性教育影响道德认同和亲子共识,容易造成沟通障碍。

6忽视心理健康的家庭障碍。心理学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灵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关心;被接受、被尊重;得到别人的赞赏;在家里有地位。

我们的家长要“多探讨,少说教,走近孩子内心世界”。

如何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关键是有效的亲子沟通。

我把亲子沟通的要素简化为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

有效亲子沟通=015×言辞+035×角色行为+050×活动参与

这就告诉我们,有效亲子沟通的关键,不是言辞的多少、声音的大小和说教好坏,而是家长的角色行为和与参与孩子的成长活动。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十大技巧:

交谈时眼光的接触和关爱的眼神;面带微笑、积极倾听,适当发问;适时认可,多称赞你喜欢再看到的行为;给孩子说“不”的权利,可以说明心中的感受,但不要指责孩子;遇到问题时,与孩子共同讨论,共同实践,寻求共识;不要说教太多,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孩子的自尊;多参与孩子的活动,给自己一段与孩子独处的时间,让他感受你对他的重视与关爱;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子女,孩子遇到疑难时,共同探讨,引导他思考而不是告诉他结果;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灵需求,让孩子替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亲子间尊重、真诚、理解、宽容、真实和共同成长。

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和真实是亲子沟通的五大法宝。

从小到大孩子父母争吵打骂中长大,孩子的性格一定是偏激的,首先他一定不自信,总觉得父母吵架是因为他,所以他会自卑,不回合群,在学校也自己一个人玩耍,只要有人亲近他,他一定觉得很害怕,慢慢的大家都把会喜欢他的性格,他就被孤立了。父母应该帮助他,告诉他父母都是爱他的,争吵都不是因为他,他要学习接纳别人的关心,和大家好好相处。

在第40集。

简放带着丹丹到度假村玩耍,康兰得知后也要求同去,好好跟丹丹相处一段时间,为两人之后的情感打基础。丹丹见康兰也跟着来了,原本高涨的情绪一下降到了冰点,对她充满了敌意,让康兰好不尴尬。

中午吃饭时,丹丹也对康兰爱答不理,还故意弄脏了她的衣服,康兰一直强忍着怒火表现得非常宽容。饭后,简放带着丹丹在度假村的田园里种起了菜,见丹丹口中只惦念着妈妈和姥姥,康兰便想捉弄丹丹一下。康兰故意支开了简放,将一只玩具蜘蛛放在丹丹的背上,丹丹受到了惊吓,立即犯了癫痫的老毛病。康兰本想捉弄一下孩子,却没想到闯下了这么大的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24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