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什么觉得纪晓岚让人讨厌,和珅却让人舒服?

看完《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什么觉得纪晓岚让人讨厌,和珅却让人舒服?,第1张

这是个喜剧。人设扁平是应该的。小人谗佞,正人君子无趣是省力的塑造法。再加上你得让小人吃瘪,你代入皇帝觉得和珅舒服,代入其他角色,其他人遭罪清朝的各种刑罚和陋俗压根没给你表现。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说句真话,《铁齿铜牙 纪晓岚 》里,纪文达公除了本名对,表字对,外号对,爱好对外,哪!都 !不!对!怎么说呢……历史上的纪文达公据说好仨东西,猪肉,美人,烟,但是你看剧中,除了烟……甚至在剧中,纪文达公连妻子都没有,家里就一个不算妻子不算女儿的杜小月,还有一个婢女杏儿。

这种角色的塑造和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形象大为不符,自然对剧中的纪文达公存在抵触。毕竟大家很多人想象的纪文达公应该是一个奉旨纳妾的好色之徒。不过嘛,我得把话说清楚了啊……这个纪文达公好这口儿的参考书目基本上是野史,而纪文达公好色那几个妻妾很多都是民间传说,是否存在是存疑的。另外,民间传言和正史的的加把加把也就……七个?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不至于说就是个词臣,但是在乾隆管事的时候做的最有实权的应该是礼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在乾隆”禅位“才做到协办大学士。

做的官最大的三个应该是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这怎么看,自然和掌管内务府,管过户部,入过军机的和珅没法比了。而且和珅既可以说是宰相,也可以被叫做和中堂。纪文达公只能被叫做纪中堂,不属于殿阁大学士算不得宰相。因此,总的来说,这部戏里的角色和历史上的角色简直是差去甚远,觉得有些抵触自然是理所应当。毕竟,一个大家所熟知的登徒子成为一个正人君子,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自在。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这部戏里面,和珅的角色是一个”小“反派加上一个笑星。第一,是一个”小“反派,而非大奸大恶之人。当然了,历史上和珅的确也不算是大奸大恶。他虽然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但是毕竟没有谋权篡位,和那些反贼还是不一样的。至于笑星……大家看和珅算卦那一段去,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有没有?

但是剧中纪文达公却是一个大忠大义之人。虽然说是风流才子,乾隆称“书生本色”,但是毕竟没有明着写。而剧中纪文达公回忆文鸾那一段反倒是一段悲伤故事。同时,剧中理想化地突出他的清廉和正直。最基础的,看和府那富丽堂皇,再看看人家山珍海味,再看看人家的妻妾成群,侍女成队;反观纪府上下就三间屋子,一根金烟杆外加一只鸟;每天花生毛豆青菜淡汤,吃条鱼就算改善生活了;全家上下就那么仨人。

当然了,这方面和历史也是差不多的。纪府今天还在珠市口,勉强一大四合院……和府可是比恭亲王府还大的。但是,这么一个一品大员过这种生活,本身就和大家所认为的所不符合,尽管从同朝为官的朱文正公的情况看,那种生活其实才是正常的。而且众所周知,这大忠大义之人其实很容易招黑的。毕竟大忠大义说白了就是脸谱化。而脸谱化的角色是很难讨喜的。所有剧中完全是正面角色的形象最后都会被各种翻案的招黑,比如说94年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和诸葛亮。

而和珅一方面表现了其贪污受贿的一面,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另外一方面则凸显出了其生活化的一面和“一本正经”的一面。相比于纪文达公,和珅的角色更加“符合生活”,俗称“更加可爱”,这也因此更受大家喜欢。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烧车案。那电视剧里的案子基本上都是历史史诗,比如说监粮案。而历史上的确有个吴卿怜,但是吴卿怜是被和珅留下了,和乾隆爷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但是剧中的烧车案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白案了。剧中那个一身正气的巡城御史海升其实是因为家庭矛盾掐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当时担任左都御史的纪文达公因为海升是当时的重臣阿桂的人,而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是自己的恩师,因此有心偏袒。东窗事发后才推脱自己”不通刑律和近视眼“,反倒是和珅这次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角色……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了。烧车御史确有其人,不过应该是谢振定……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而和珅呢,则会说一些比较符合现在的人在职场上混迹打拼,特别容易引起共鸣的段子。这里面我就不一一截图了,毕竟咱实在不想那么慢慢慢慢的做……我就给大家找两个片段吧:监粮案,纪文达公推举王站住之后和珅和纪文达公的对话。燕城案当中二人狱中的对话。

这是一部戏说剧,因此很多地方都与历史完全不同。福康安历史上可不是和珅那边的人,恰恰相反和纪文达公关系不错。朱文正公、刘文清公等人也和剧中有出入。哪部电视剧都有出入。看看可以,当真你真的输了。还有,王刚老师的形象深入人心,你喜欢这个和珅,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是无脑的将这个和珅当成历史上的和珅并且大加吹捧……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毕竟,纪文达公多少年后还是纪文达公,刘文清公多少年后还是刘文清公,但是和珅多少年后,还是上吊在狱中的那个和珅。

其实这是一个政治手段,我估计也是乾隆让他儿子杀的,主要是怕和珅富可敌国,野心膨胀,想造反,第二主要是树立威信吧,给一个新的政治团体一些新的气象。皇上肯定知道和珅是大贪官,但为了官员之间互相制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这点看皇帝重点考虑的是皇家的地位,轻视百姓的艰难,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个好皇帝。由此来揣测乾隆,腹有诗书,有朝一日能接近皇上定有用处,一切有学识,既聪明又懂为人处事之人怎么能不上位呢?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数目清晰,这些在乾隆皇帝看来其实就是帮国家理财啊。早晚都是朝廷的,只是暂时在他那存放而已。所以就这一点来说和珅虽然贪财,皇帝也不怕。必须知道,但是离开和珅还不行!有一集皇帝不就在大牢里求纪晓岚让纪晓岚放了和珅么!说了好多好多留和珅理由!富商大贾那里搞来钱,敬献给乾隆,还首倡在朝廷中实施议罪银,所有缴获的钱全部归内务府,从而给乾隆,乃至整个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可供皇家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在有一集里面,皇上和纪晓岚都说出了这个答案,朕知道和珅是贪官,但是社会也需要这样圆滑的人,如果都和纪爱卿这样的,刚正不阿的,朕会处于很艰难的替皇帝办事。有很多事是清官无法办到的。可以说,和珅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特定人物,随着乾隆皇帝的故去,和珅也就退出历史舞台,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当然知道,一是帝王心术互相制约,二是和珅机智圆滑,能力非凡。三是脾味相投可谓知己。四是虽贪但忠,聚财大清。

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皇上扮酒保被和珅骂是第二部第八集,相关剧情简介如下:

第二部第8集:

……纪晓岚设局,让乾隆假扮店小二以听到和珅兴办书院的目的。和珅坦言,兴办书院只为培养自己势力,治学是假,谋私是真。乾隆大怒,罚和珅承担此次恩科考生的所有费用,并让纪晓岚顶替和珅管理书院。和珅到处去宣扬自己倾囊治学。当得知乾隆亲自命题时,和珅买通乾隆身边的太监王喜偷题。

《铁齿铜牙纪晓岚续》是2002年11月29日首播的一部电视剧。该剧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剧的第二部。由刘家成执导,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主演。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1部第8集。

第8集剧情简介:

公堂之上,纪晓岚中和珅二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辩论得不亦乐乎。和珅无计可施,索性把纪晓岚关进监牢,借机嘲笑。

一善一恶,一忠一奸,一贤一贪却同为朝中重臣,皇上心腹。虽志同道不合,形如冰炭,却因命运的机缘,还总是搅和在一起,是是非非,各执一词。

扩展资料:

清朝乾隆年间,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后人称其为“康乾盛世”。然而,表面上的国泰民安,掩饰不了各种日益激化的矛盾。

如何清除图谋不轨者,惩治贪官污吏,平衡君臣矛盾等问题都摆在当朝天子的乾隆皇上面前。乾隆(张铁林饰)是一个颇有作为、雷厉风行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深谙中庸之道的政治家。

他十分爱才,颇能理解大学士纪晓岚(张国立饰)刚真守正、秉公执法的无私品性,又贪图逢迎,特别欣赏户部尚书和珅(王刚饰)摇尾乞怜、惟命是从的献媚之术。

而纪晓岚与和珅,则是一对多年来格格不入、南辕北辙、互为政敌的冤家对头。于是围绕着这三人这间,便产生了一幕幕令人或忍俊不禁、或长吁短叹的悲喜剧。

——铁齿铜牙纪晓岚

铁齿铜牙纪晓岚,本来就是杜撰的东西,不是历史的事实。它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大家看了之后,就全当逗乐了就可以,大不必为此而闹心。

毕竟纪晓岚也好,和珅也好。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都是那一个时代造就的特殊的历史人物,有好有坏,这也是历史常态。

但是,真正历史上的纪晓岚,是绝对不敢拿和珅开涮的。

两个首先从年龄上来说,纪晓岚要大和珅三十多岁。可以说纪晓岚都要去乾隆身边当官去了,那时候的和珅还在穿开裆裤呢。用现在的话来说,两个人之间是有代沟的。

从血统上来说,纪晓岚是汉人,和珅是满人。因为血液的不同,这也造就了两个人,在官场升迁进度上的差异。

因为纪晓岚是汉人,所以,他若是想当官,就必须过严格的考试,五关斩六将。通过层层选拔,才能来到皇帝身边。

但是,能不能被皇帝重用就不一定了。

在这方面和珅就要比纪晓岚强多了,因为和珅是满人,他和当朝皇帝拥有一样的血统。皇帝更愿意用和自己拥有一样血统的人。也就是说和珅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得到纪晓岚得不到的东西。

从官品上来说,纪晓岚最高的官职就是当到了礼部侍郎,这个官职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从二品。放在现在来说,也就是一个部级干部。

纪晓岚和和珅一比,两个人简直就没有办法比。和珅是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等一系列的头衔,哪一个拿出来都比纪晓岚要大。和珅的官职放在现在,那就是国务院总理。

你说纪晓岚一个小小的部长,能给人家和珅比吗

通过这种对比来看,大家觉得纪晓岚敢拿人家和珅开涮吗

当然纪晓岚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主持了《四库全书》的修订。但是,修订《四库全书》的时候,纪晓岚的顶头上司,就是和珅。

他们两个也就是在修订《四库全书》的时候,在一起共过事。因为在修订《四库全书》之前,纪晓岚因为陷入到了卢见增的两淮盐运使的贪污案中,他被乾隆皇帝发配到了新疆。所以,纪晓岚和和珅也就见不到面了。

在纪晓岚和和珅修订《四库全书》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处的还是很融洽的。期间还闹了不少笑话。

据说有一次纪晓岚在修订《四库全书》的时候,没有穿正装,因为是夏天,太热了。所以他穿着的衣服很随意。

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乾隆皇帝来视察了。

要知道不穿朝服见皇帝,那可是大不敬。

这下可把纪晓岚急坏了,他就对和珅说自己先藏起来,让和珅给他请个假,和珅示意他赶紧走。

可是,就在纪晓岚藏身的时候,乾隆帝已经看到他了。然后乾隆就想把戏给演足,他假装看了看东西,和和珅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这时候纪晓岚开始问和珅,“老头子”走了吧。

当然纪晓岚所说的这个老头子就是乾隆帝了。

乾隆皇帝一听“老头子”三个字,就不开心了。他非要让纪晓岚出来给他解释清楚,否则不会轻易饶恕他。

于是,纪晓岚就开始解释,“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简称为‘老头子’。”乾隆帝听了他的解释,觉得还不错,就饶恕了他。

纪晓岚和和珅也就是平时上下级关系,他是万万不敢和和珅想顶撞的。大家不要被影视剧给误导了。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这句话在清朝乾隆年间,还要加上五个字:“汉不与满斗”。所谓《官场斗》(又名《满汉斗》)只是评书或单口相声而已,借给刘墉几个胆子,也不敢跟和珅斗,他见了和珅就得下跪磕头,那倒是真的。

在和珅眼里,他需要忌惮的公爵以下满汉文武大臣只有三个,这其中当然不包括刘墉和纪晓岚。事实上按照正史记载,和珅根本就不在刘墉和纪晓岚,甚至还有点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在乾隆朝,刘墉最大的官职是工部尚书署理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直到嘉靖二年,在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刘墉一生没当过军机大臣,按照雍正以后“大学士不入军机不为真宰相”的惯例,刘墉就是驼背称呼啦圈,也没资格被称为“宰相刘罗锅”。

纪晓岚名气虽然大,但是很遗憾,他连假宰相都不是,因为他一辈子也没当过正牌大学士,直到嘉靖十年,纪晓岚才在临终前被授予协办大学士称号,一天“中堂”都没当过。

清朝大学士被称为“中堂”,那是有典故的:清朝实行皇帝直管下的六部制,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一部有一满一汉两位尚书。满尚书地位高能力差,汉尚书地位低本事强,此消彼长就成了平起平坐。两个尚书经常闹别扭甚至在部里吵架打架,弄得手下一帮郎中、员外郎无所适从。

为了给各部满汉尚书拉架,皇帝让大学士每人监管一个部,召开部务会议的时候,大学士居中而坐,满汉尚书一左一右,隔着大学士就掐不起来了。大学士因为居中而坐,所以被称为“中堂”。

清朝的大学士,同一时间最多只有六个(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中和殿大学士而新增体仁阁大学士,形成了三殿三阁制),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两个,给满汉尚书拉架的工作,由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承担,比如胤禛胤祥都曾管过某一部。

和珅不但是一人监管数部的文华殿大学士(从乾隆五十一年到嘉庆四年),而且在乾隆四十八年受封一等男爵,五十三年晋升三等忠襄伯,嘉庆三年,和珅晋封一等忠襄公。

虽然位极人臣,但是和珅在朝堂上也有惹不起的人物,比如和硕和亲王弘昼、固山贝子福康安。

弘昼和福康安跟乾隆都是实在亲戚,弘昼是乾隆最疼爱的弟弟,福康安是乾隆最亲近的小辈(疑似比侄子还亲),和珅还没上班,弘昼就没了(乾隆三十五年薨,三十七年和珅入宫当侍卫),不管和珅是几等公爵,见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都是要下跪磕头的。

清朝的皇室之外有九级爵位,分别是超一品公、侯、伯,正一品子、正二品男、三品轻车都尉、四品骑都尉、五品云骑尉、七品恩骑尉,和珅一上班就是三品官(世袭三等轻车都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虽然很受乾隆器重,但是却连个男爵都不是,刘墉自然也就没有恩荫世袭的爵位,也就是一个白丁,唯一能享受的待遇,就是不用参加乡试,可直接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

刘墉尚且如此,纪晓岚就更不用说了,他的前辈连个当道台的都没有,所以虽然考试成绩跟刘墉差不多(刘墉二甲第二,纪晓岚二甲第四),但是升迁却比刘墉慢得多。

在乾隆执政期间,刘墉和纪晓岚都不敢跟和珅发生正面冲突,一个是地位相差悬殊,再一个就是乾隆跟谁关系好,满朝文武都知道,聪明甚至有些圆滑的刘墉纪晓岚才不会没事找事儿去触霉头。

和珅也很聪明,他早早受封超品伯爵,最后还得到了异姓大臣的最高爵位(不算福康安,因为福康安算不算异姓大臣只有乾隆等少数人知道),但是他绝不与真正的八旗贵胄叫板,所谓和珅训斥王子贝勒,那都是小说家言,和珅奉承还来不及呢。

和珅一门两公爵(和琳也被追赠一等公),按理说对公爵以下的人,应该全都不放在眼里才对,但是我们看《清史稿》,就会发现至少有三个人很不给和珅面子,而和珅也不敢跟他们公开翻脸:

“阿桂以勋臣为首辅,(与和珅)素不相能;王杰持正,恒与忤;朱珪为仁宗(颙琰)傅,和珅忌其进用。”

这三个人,和珅当面惹不起,只好背后下绊子,但是谁都没绊倒,因为这三个人的来头都不小。

阿桂是世代将门高官之后,跟乾隆是亲戚,而且还大一辈(阿桂的女儿嫁给了允禄之子弘融),和珅直到嘉庆三年才晋封一等忠襄公,而阿桂在乾隆四十一年就受封一等诚谋英勇公,按照清朝规矩,四字封号的公爵,地位是远高于两字封号公爵的。

和珅忌惮阿桂,两个人斗了半辈子,谁也没斗倒谁,但是在气势上,阿桂一直压着和珅,和珅主动示好,阿桂也不给面子:

“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半步为一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

和珅惹不起阿桂,也不想让朱珪得势,这很好理解,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朱珪是颙琰的老师,未来和可能成为朝臣之首。

但是他还十分忌惮王杰:

“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我们看王杰的履历,就会发现他有两方面的优势,可以跟和珅叫板:第一,王杰是乾隆皇帝钦点的状元郎,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属于清朝黄埔系,深得乾隆器重;第二,王杰清廉正直。

我们要是细看清史中对刘墉纪晓岚的记载,就会发现这二位虽然不如和珅贪婪,但也绝不干净,两人都有贪污或跟贪官合谋的记载,也有因此受过处分,刘墉因为下属贪污(说刘墉没份儿,估计没人相信)而被免去知府职务(事见《清史稿·列传八十九》),而且是按律当斩(没参与怎么会当斩?),是乾隆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才没有大开杀戒;纪晓岚也不是身边只有一个杜小月,而是三妻四妾一日五次不可或缺,他跟卢见曾那点猫腻,乾隆十分清楚,这才把他充军发配。

如果清朝真的撒下大网抓贪官,和珅当然第一个落网,恐怕刘墉和纪晓岚也未必逃得掉。

王杰与刘墉纪晓岚不同:

“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持守刚正,历事两朝,以忠直结主知。”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知道和珅为什么忌惮王杰而不怕刘墉纪晓岚了:自古邪不压正,王杰是乾嘉两朝少有的正人君子,他身上的浩然之气,令和珅望而却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309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