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贾母可以说是天下第一老太太,平日里含饴弄孙,和孩子们相处得很愉快,无论是宝玉黛玉还是贾府的三春,都得到了老太太的呵护,就连史湘云也时不时地被接过来小住几天,但是在众多的孙辈中,贾母最疼爱的还是林黛玉。
在林黛玉初进贾府,贾府就怜惜地说过,在所有子女中,最疼爱的就是林黛玉的母亲。无奈贾敏早逝,她只好把这份爱转移到林黛玉身上,林黛玉得到了双份的爱。
贾母对林黛玉的牵挂,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眼看林黛玉年龄越来越大,如果和贾宝玉结合在一起,贾母会走得没有牵挂,但是她的良好心愿受到了阻挠,王夫人和薛姨妈打出“金玉良缘”这张牌是横亘在贾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虽然贾母是荣国府金字塔尖的人物,但是对于贾宝玉的婚事,她的话语权比不上王夫人,毕竟婚姻大事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尤其王夫人背后还有元春这个宫里的娘娘做后盾,贾母眼看年事已高,及早把黛玉安顿好,才是她心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就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所以在第29回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怄气闹别扭的时候,贾母内心产生了近乎崩溃的无力感,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我这老冤家是哪里的孽障,偏遇到了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凭着他们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咽不下这口气。
听听,老人咽不下这口气。要说林黛玉和贾宝玉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那是常态。贾母心疼着急是常理,为何唯独这一次贾母这么脆弱无助,甚至连想死的心都有,还抱怨着哭了呢?
要说贾母可是经过大世面的人,她自己也曾经说过“从进了贾府的门坐重孙子媳妇起,连头到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情也经了些”。眼前宝黛二人吵架,却给贾母带来如此大的烦恼,那背后的原因一定是在她心里有非同一般的事情,她才会如此表现。
我们看这次吵架发生的时间,是端午节元春赐礼之后,清虚观打醮归来。
端午节元春赐礼,独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礼物一样,这是元春作出指婚的暗示,虽然没有明确的下“懿旨”,但是表明了自己的倾向,很明显支持王夫人,这不能不给贾母带来压力,毕竟元春的意志是不能违抗的。
接着在清虚观打醮,张道士给贾宝玉提亲,贾母三言两语打发了“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不假思索地回绝表明贾母根本不关心那个女孩家世如何,她心里早有林黛玉是一方面,再一方面她以宝玉年龄还小为借口,用拖延战术为林黛玉做争取。
在这个事情上,她是孤军奋战,没有人可以和她商量,她需要时间。
但是在她没有想到好办法的时候,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人却因为张道士提亲而大吵大闹。这样无疑将两个人的恋情公布于众,越闹越没有回旋的余地。她能想到的是,张道士提亲就这样大闹,如果元春下旨那会出人命的,所以贾母着急地哭,内心近乎崩溃。
贾母第二次流泪还是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
第五十七回中,紫鹃用林黛玉回苏州试探贾宝玉,引得贾宝玉痴狂发作“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死了大半个”,贾母知道原因后,流泪说紫鹃“你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
贾母此次流泪,不是心痛,依然是恐惧担心,她担心的事情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的恋情在这样的轩然大波中,被所有人看到眼里,那么王夫人和薛姨妈那方就会加快他们的进度促进金玉良缘。
贾宝玉此次发作,更是将他们的恋情公开化,贾宝玉日后要和林黛玉在一起,是荣国府人们的共识,但是这样把贾母推向了两难,又惊又怕的心理下,贾母再次流下了眼泪。
其实在元春省亲后,贾母也有所行动。元春赐礼,贾宝玉没有在家,正好贾宝玉出去和薛蟠喝酒。
贾母安排贾宝玉第二天一早五更天专门进去给元春谢恩,之所以这样安排,贾母有她的心思,那就是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礼物不一样的问题,以贾宝玉的性格一定会问问清楚,这样他就有机会让元春知道他的想法是钟意于林妹妹而不是宝姐姐。毕竟元春对贾宝玉这个弟弟很疼爱,自然也会考虑他的意见和看法。
我们看后来书中元春没有再提贾宝玉和薛宝钗的事,虽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变化,但是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贾母需要的是时间和时机,再找良策。
贾母的两次落泪,都是为贾宝玉和林黛玉而流泪,她心目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人,尤其是孤苦无依的林黛玉。然而后来事情变化,让贾母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林黛玉在贾宝玉大婚之际魂归离恨天,这不能不说是贾母心中的一大憾事。
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人在临死前念叨的是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人和事,所以我们看到史铁生在怀念母亲的文中写到“母亲去世时,说着我还有一个瘫痪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牵挂。
著名的吝啬鬼严监生在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头不肯咽气,实在是因为灯里点了两根灯芯,怕费油。因为吝啬是他的标签,在他心里金钱是最重要的。贾母因为对林黛玉婚事的遗憾,对林黛玉的牵挂让她在临终前大喊黛玉是同样的道理。
奶奶的做法,虽然是不对的,但是奶奶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并且奶奶也是属于你妈妈的长辈,你还是劝一劝你妈妈,对你的奶奶忍一忍,奶奶要骂人,不要理会他就好了,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你妈妈只管忙碌你妈妈自己的,你奶奶是个瘫痪在床的人,除了嘴巴上过过嘴瘾,也做不出什么事情来的。在奶奶没有理由的时候不理他就好了。
外孙和孙子在老人家眼里为什么会有区别呢,这与中国古代一直留下来的重男轻女情绪有关。因为孙子是儿子的儿子,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大方向是认为养女儿是亏本的,养大了还得赔上嫁妆去给别人家。
还有就是古代一般都是生很多,而且女儿也不会给父母养老有多大贡献。在现在这个社会其实这种思绪完全没必要,现在我们这一代大都是独生子女,你的外孙跟孙子差不多。反正两方老人一般都是一样的赡养。老人给孙子和外孙的区别待遇无外乎取决于这些,但是也有传统思想很浓的老人家。
关于这个话题我自己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啊,我外公家生了三个,老大和老二是女儿,老三是男的。我是老二的儿子但是我是我们这一代的老大。我姨妈的儿子比我小一岁,我舅舅的大女儿比我小四岁。有一次我妹妹问我外公,孙女亲还是外孙亲。我外公一直就很宠这个小妮子。立马不假思索的回答了一句当然是孙女。我妹妹立马来了一句:那你把(也就是我姨妈的儿子)赶出去咯!
我当时就懵了,因为我也是外孙,我没想到我外公居然会直截了当的回答了这么一个肯定的答案。那时候还小,真的感觉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不喜欢去我外公家。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思想完全没必要,都是后代,不要带一个固定的思想去看,我觉得外孙有比孙子孙女孝顺的,孙子孙女也有坑爹坑爷爷的!如果非要分谁亲,那真的比较伤人,特别是在小孩子面前,这样会对他们影响很大的!
就好像一进学校老师就说喜欢男孩子或者女孩子,这样会对另一部分的人造成一种自己不受重视的感觉,这样就没有足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利于班级团结。家里也一样。这样得思想如果固化的话,势必导致家庭关系产生间隙。
其实换位思考,谁问小孩子你觉得爷爷亲还是外公亲,小孩子回答爷爷。那么外公会心里开心吗,肯定不会开心的起来。更何况还是一个小孩子。听到这样的话真的会很难接受。
你说你喜欢某个小孩子偏爱一点那没问题,但是你说你喜欢孙子或者不喜欢外孙,那就有点过分了。毕竟这个思想太过固化了一点。
希望这些回答能对这个问题有点帮助。
先你要知道什么是爱?
爱是一种艺术
是首先需要你去付出而不能贪求回报的一种心理和行为
爱是一种需要负责任的行为
……
被爱是幸福的,不管爱的表达形式是什么样,本质都是一样的;
被爱而不知道珍惜的人是可悲的,可怜的,可恶的……
爱别人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不管那人是不是比的亲人、朋友、同学;也不管哪个人伟不伟大,认不认识
你都可以表达你的爱心
爱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并非在人前展示的的爱心是爱,在家里对长辈的尊重也是爱。
伟大的爱并不常见,而且伟大的爱也是生活中点滴的爱汇聚而成的。
这样说吧,你和你奶奶隔了两代,和你妈隔了一代,也就是说你们不是同一个时代成长的人,观念会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你性格比较外向的话,老人家自然是看不惯,说你几句是很正常的。自家的孩子,长辈都是爱在心里,你过好了他们才会高兴,这就是亲情。所以你只要换一种心情看长辈们对你的唠叨,你就不会觉得他们讨厌,报以一个玩皮的笑脸,他们的唠叨就会变一种无拘无束的交流。其实老人家唠叨也是为你好,做人嘛!不要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在外面工作,很少回家,她们还会这样骂你这样在外人面前说你坏话吗我想那是不可能的事,自己的小孩子当然会心疼喽!有时候常呆在一起会有许多不愉快的事发生,小口角当然也是难免的,你又何必太在意这些呢只要觉得自己没错就不要太计较家人怎么说你啦!
这种事我家也有,爸妈比您的公公和婆婆吵的还强!我从小看他们吵到大的,现在都20多了,(反正一看到他们吵架我的身子就会发抖)没有办法,人的脾气问题!您公公老了,脾气以经是这样了改不了了,还有就是因为您公公的病的原因吧,心里可能烦!办法有几个就是不要理他说什么,开心时找他谈不开心时不要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