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盟根本不想和俄罗斯发生冲突。在乌克兰问题上,欧盟是被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绑架了。
因为乌克兰问题不涉及欧盟的核心利益,俄罗斯不可能也没有实力再次去吞并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欧盟+美国GDP为40万亿;俄罗斯只有2万亿,他们实力天差地远),所以德法根本不想和俄罗斯冲突,而硬要和俄罗斯冲突的就是这些上蹿下跳的小国们。
2、现在军事力量,都是靠黄金美元堆积起来的。以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根本不足装备一直精良的部队。我们以军事力量中最主要的一条做个对比:
三代战斗机(俄罗斯所说的四代战斗机):
俄罗斯864架(其中服役20年的飞占绝大多数)
英国205架
法国347架
德国258架
美国3000+架(含200架四代机)
这其中还不包括欧盟那些小国的飞机,波兰有三代机80架等。
由数据看,欧盟+美国拿出半只手,一巴掌就能把俄罗斯打趴下。
3、俄罗斯海军实力近似于无。
俄罗斯大型舰只都是由苏联期间建造的,在俄罗斯时期开工建造的大型水面舰只,驱逐舰一艘没有,护卫舰也只有“20380型护卫舰”一种,就这一种舰,造了6年才造出了第一艘,至今还是在造此种军舰。相比中国同时期水面舰只,光驱护舰就有051C、052C 、052D、054、054A 、056 等。
4、俄罗斯现在的综合国力,大约相当于法国(或英国)的15倍。如果是英、法、德三国加起来,大约为俄罗斯的2倍。如果加上美国和欧洲小兄弟,GDP的差距(40万亿VS 2万亿),就是他们国家的差距(不算核武器)。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挑战和遭遇挫折的全球发展进程,中国方案正在引领各国人民作出正确选择。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呼声更加响亮,和平与发展仍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危机折射和平与发展的严峻挑战
乌克兰危机首先关乎世界和平问题。它不仅深刻反映了严峻的世界和平挑战,还引发了国际局势的持续动荡不安。乌克兰危机有复杂和特殊的历史经纬,它是欧洲安全矛盾长期积累的爆发,更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同时,乌克兰危机也关乎全球发展问题。它不仅深刻反映了严峻的全球发展挑战,还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发展赤字。
乌克兰危机的直接诱因在于美国主导的北约持续扩张“势力范围”,挤压他国生存与安全空间。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的北约并未因苏联的解体而解散。相反,北约以追求“绝对安全”为名在欧洲大举扩张,并向其他地区渗透。目前,北约已成为拥有30个正式成员的全球最大军事组织,并将吸纳芬兰和瑞典加入。同时,北约还以“全球合作伙伴”名义频繁介入其他地区事务,在全球制造分裂。正是北约在欧洲的持续扩张,成为欧洲和世界和平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并埋下了俄乌冲突的种子。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及其主要成员加大了政治和军事干预,导致相关各方矛盾和分歧难以弥合,和平谈判进程举步维艰。
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日益凸显的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全球发展动力不足,发展鸿沟持续加大已成为诱发国际矛盾、地区冲突和全球不稳定的根本因素。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全球治理体系中,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被长期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不能平等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甚至沦为发达国家剥削和控制的对象。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利用其在全球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对俄罗斯发起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经济制裁,导致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进一步脱钩,能源、粮食等关键初级产品价格飙升,给全球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因此,解决乌克兰危机最终仍需回到发展问题上。
求和平、谋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很多,但总体上仍集中于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仍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严峻挑战。乌克兰危机让世人更加清醒认识到,只有世界各国共担使命、共谋发展,才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才能共同开创共享和平繁荣的美好未来。
经历了乌克兰危机给国际局势带来的动荡不安,各国人民更加坚定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的信念。20世纪,国际政治中的集团对抗使人类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数十年的冷战,人类社会饱受战争摧残,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俄乌冲突再次告诫世人:战争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牺牲别国安全无法实现自身安全,只会加剧安全困境。国家之间的对抗无法带来世界的和平稳定,热衷于搞极限施压和制裁,把国际合作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必然损人害己。历史实践表明,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只有坚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才能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经历了乌克兰危机给全球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各国人民更加坚定要发展不要衰退、要开放不要封闭的信念。在全球经济仍未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时,俄乌冲突使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雪上加霜。俄乌冲突的负面溢出效应持续加大,严重挫伤了全球经济向好发展势头。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下调至29%,比该机构1月公布的预测值低12个百分点。同月,经合组织表示,世界经济将为俄乌冲突付出增长放缓、通胀加剧以及供应链遭受潜在长期损害等“沉重代价”,并将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从半年前的45%下调至3%。无论在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还是亚非拉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民众对生存与发展抱有强烈渴求,热切向往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
冷战思维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威胁
思维决定行动,早已过时的冷战思维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之源。乌克兰危机表明,一些国家的冷战思维依然盛行,当今世界的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有增无减。冷战思维不仅破坏了来之不易的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也侵蚀了全球经济强劲发展的根基。
在和平方面,冷战思维突出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从表面上看,乌克兰危机是俄乌双方在战场上的对峙与争夺,反映的是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实际上,美国为了维护和扩大霸权利益,极力推动北约扩大进程,不断“拱火”俄乌紧张局势,最终引发冲突让世界为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埋单。在世界其他地区,美国到处拼凑封闭排他的“小集团”“小圈子”,大搞地缘博弈和集团政治,以牺牲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其主导的霸权体系。从“五眼联盟”到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再到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无一不是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祸水。
一年前,聚集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欧洲广场上的示威者在欢呼胜利的同时,却也仿佛打开了可怕的潘多拉魔盒,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经济崩溃成为乌克兰人挥之不去的梦魇。一年之后,硝烟仍未散去,和平触不可及。而作为乌克兰危机的“当事人”,欧盟仍难摆脱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欧洲价值观不敌俄罗斯硬实力
回顾过去的一年,乌克兰危机的演变可谓跌宕起伏,波谲云诡。从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到乌东地区硝烟四起,从马航班机离奇失事到美欧对俄发动制裁,从全面战事一触即发到法德斡旋停火协议,乌克兰问题的背后是冷战后美俄两大战略对手的新一轮激烈博弈,而欧盟则在夹缝中艰难地寻求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观。
欧盟从一开始就排除了武力解决危机的选项,但又难以接受其所信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理念遭到“破坏”,因此从现实主义出发选择了对俄“接触加制裁”的双轨政策,同时在政治和经济上力挺波罗申科领导的乌克兰新政府。一年间,欧盟及德国、法国等成员国一方面对俄展开密集的“外交攻势”,另一方面随着乌克兰局势恶化而逐步加大对俄制裁力度。然而,无论是苦口婆心的规劝,还是“咄咄逼人”的施压,似乎都未能起到力挽狂澜的功效。一位主管俄罗斯事务的欧盟官员在去年年底的一次研讨会上坦言,制裁措施的确从经济角度给俄罗斯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从政治上来说尚未发挥作用。知名智库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尤金·卢默日前表示,制裁无法改变克林姆林宫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
实际上,欧盟成员国在应对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并非铁板一块。以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为主的部分东欧国家要求对俄采取强硬立场,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传统亲俄国家以及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紧密的南欧成员国则主张寻求对话。希腊新政府上台后不久即派经济部长访俄,而塞浦路斯则在不久前宣布向俄租借军事基地,以德国为首的核心国家则坚持两手策略。因此,经过欧盟峰会一致通过的两轮制裁措施,也都是妥协的结果,在具体内容上留有很大余地。换言之,欧盟并不想把俄罗斯逼到墙角,何况制裁与反制裁也对欧盟自身造成伤害。
此间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从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两次明斯克停火协议签署之间,乌克兰民间武装成功扩大了势力范围并且打通了连接两个自治共和国的战略通道,欧盟对此无能为力,而对已是既成事实的克里米亚问题更是绝口不提。卡内基和平基金会欧洲研究所所长杨·特绍日前撰文指出,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的价值观败给了俄罗斯的硬实力。
德法组合渐成欧盟安全事务核心
尽管欧盟的任何重大决策都需要理事会的一致同意,但在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关键时刻还是要依靠核心大国。这一点在乌克兰危机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并且强化。
据欧洲媒体统计,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4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超过40次,其中包括在G20布里斯班峰会期间长达6个小时的单独会谈。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多次与普京会面,并曾有意绕道前往莫斯科举行首脑会晤。2014年9月,由德、法、俄、乌组成的“诺曼底机制”首次签署明斯克协议,尽管停火只持续了两天时间,但无疑为后来的谈判奠定了基础。而在乌克兰危机一周年前夕,全面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默克尔和奥朗德组成的“和平组合”经过连续多日的穿梭外交和斡旋,终于促成各方达成停火,避免了局势失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事关欧洲集体安全的危机当中,唯独少了英国的身影。作为欧盟“三驾马车”之一,英国始终在欧洲外交和安全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而在“诺曼底四方”会谈中,并没有留给英国一席之地。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研究主任查莫斯表示,尽管英国仍然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但其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消退,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与德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学教授希姆斯指出,卡梅伦出人意料地“缺席”关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谈判,可以视为英国实力下降的又一标志。英国首相卡梅伦24日宣布,英国将在下个月向乌克兰派遣一个75人的军事顾问团,以帮助乌军提高战术情报、后勤保障以及医疗救护等各方面的能力。英国还将开展一项陆军培训计划,协助乌克兰加强军队建设。尽管卡梅伦强调英国军人不会前往冲突地区,英国暂时也不会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但在基辅“变天”一周年之际,英国军队首次进入乌克兰,似乎更具象征意义。
欧洲地缘政治版图进一步固化
尽管乌克兰危机远未结束,但随着新版明斯克停火协议的签署和冲突双方相继撤军,乌克兰东部局势得以暂时缓和,关于后乌克兰危机时代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问题正在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早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时,就有人发出新冷战的警告,一些学者认为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将要重新划分,而卡内基和平基金会欧洲研究所所长特绍则并不认同。特绍认为,所谓欧洲地缘政治的旧秩序是指冷战后欧盟和北约东扩,而俄罗斯则表明不能接受它的邻国“倒向”西方,从而形成了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相互默认的“势力范围”。当“变天”后的乌克兰准备加入欧盟时,俄罗斯果断出手,而欧盟和北约则不能以武力回应。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布鲁塞尔分部高级研究员布鲁诺·莱迪表示,北约威尔士峰会决定实施包括组建“矛尖部队”在内的快速反应计划并加强在东欧国家的军事存在,这些举措都是针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但所有的军事部署均严格限定在北约盟国范围内,乌克兰则被排除在外。正如特绍所言,乌克兰并不在以北约第5条“集体防御”为基石的欧洲安全架构之内,因此欧盟和北约没有义务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援。
特绍指出,更重要的是,欧盟国家已经习惯于依靠美国来提供安全保护伞,大多数欧洲国家还没有从观念上和行动上为自己承担安全责任作好准备。而美国则已经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并且为中东乱局和恐怖主义烦心不已,不愿再为欧洲投入过多精力。随着乌克兰危机进入新的阶段,美俄博弈仍将继续,但双方都避免触及对手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将得以进一步固化。
参考资料:
如果有问题请追问,希望楼主参考!
国名: 乌克兰 (UKRAINE,УКРАИНА)
国旗:呈长方形,由上蓝下黄两块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长与宽之比为3∶2。乌克兰曾于1917年建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52年起采用和原苏联国旗相似的带五角星及镰刀、铁锤图案的红旗,只是旗面下部为蓝色宽边。1991年宣布独立,1992年恢复乌克兰独立时的蓝、黄两色旗为国旗。
国徽:为盾徽。蓝色盾面上的金色三叉戟是国徽的主体,它是弗拉基米尔大公时代基辅国家的标志,象征乌克兰民族悠久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连续性,也是乌克兰国家观念复兴和为民族独立而战的标志。
首都:基辅(kyiv) 。1995年11月23日乌克兰法律术语委员会决定,将首都的拉丁文拼写由“kiev”改写为“kyiv”。人口:262.6万(2002年12月31日)。
重要节日:统一日:1月22日,纪念东西乌克兰合并;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胜利日:5月9日(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和欧洲战事结束);宪法日:6月28日(纪念1996年颁布独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独立日(即国庆节):8月24日;基辅解放纪念日:11月3日(1943年);乌克兰火箭兵和炮兵节:11月3日(1997年)
国家政要:总统维克托·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2005年1月宣誓就任,同年2月任职;最高苏维埃主席弗拉基米尔·利特温(Vladimir Litvin) ,2002年5月当选;总理维克托·亚努科维奇 (Viktor Yanukovich),2006年8月就职。
人口:4710万(截至2005年6月)。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11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乌克兰族(约70%),其他为俄罗斯族、犹太族、白俄罗斯族、摩尔多瓦族、波兰族和保加利亚族等。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通用俄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自然地理: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面积的2.7%),东西长1300公里,南北长900公里,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大部分地区属东欧平原。西部喀尔巴阡山脉的戈维尔拉山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南部有克里米亚山脉罗曼-科什山。东北为中俄罗斯高地的一部分,东南有亚速海近岸丘陵和顿涅茨岭。境内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6条,最长的是第聂伯河,流经乌克兰河段长981公里。其它的有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北顿涅茨河、 普鲁特河、多瑙河(河口部分)等。境内有3000多个自然湖泊,主要有亚尔普格湖、萨赛克湖、卡古尔湖和阿利别伊湖等。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部为亚热带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东南部为300毫米,西北部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
基辅市街头的雕塑
简史: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良好。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乌因而饱经战乱。乌克兰民族是古罗斯族的分支。“乌克兰”一词最早见于《罗斯史记》(1187年)。公元9—12世纪,现乌克兰大部地区并入基辅罗斯。1237年至1241年,蒙古金帐汗国(拔都)西征占领基辅,城市遭破坏。14世纪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的统治。15世纪大体形成乌克兰民族。1654年东乌克兰并入俄国,西乌克兰在俄国内部取得自治权。18世纪90年代西乌克兰也并入俄国。1917年12月12日,建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8年至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时期,西乌克兰被波兰白匪占领。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创始国之一。1939年11月,西乌克兰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1940年8月,北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的一部分并入乌克兰。1941年,乌克兰被德国法西斯占领,1944年10月,乌克兰全境解放。1945年10月,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一个非独立国同苏联一起加入联合国。1990年7月16日,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宣称乌克兰宪法与法律高于联盟法律;并有权建立自己的武装部队。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脱离苏联,宣布独立,并改国名为乌克兰。1996年通过新宪法。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花园城市”——基辅市街道旁用鲜花和
绿色植物围起的露天咖啡屋。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4个州、1个自治共和国,2个直辖市,共27个行政区划。具体如下: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基辅州、文尼察州、沃伦州、第涅伯罗波得罗夫斯克州、顿涅茨克州、日托米尔州、外喀尔巴阡州、扎波罗热州、伊万-弗兰科夫州、基洛夫格勒州、卢甘斯克州、利沃夫州、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萨州、波尔塔瓦州、罗夫诺州、苏米州、捷尔诺波尔州、哈尔科夫州、赫尔松州、赫梅利尼茨基州、切尔卡瑟州、切尔诺夫茨州、切尔尼科、夫州、基辅直辖市、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
政治:1996年6月28日,乌议会通过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确定乌为主权、独立、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共和制。总统为代表国家的最高元首;最高苏维埃为立法机关;内阁为行政机关,向总统负责。议会由450名议员组成,一院制,任期4年。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乌克兰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议会总统制,议会多数派负责组建内阁,总统有权提名外长和国防部长人选,其他内阁成员人选由总理提名,议会批准任命。乌议会2006年12月21日通过内阁法草案,根据内阁法,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执行机构,负责管理国有资产并制定国家预算报告。政府总理候选人由总统根据议会多数派的建议提名,由议会任命。如果总统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向议会提名总理候选人,议会将根据多数派的提名任命总理。 乌议会通过包括宪法修改法在内的一揽子法案
雅尔塔市黑海边悬崖上的俄式古城堡
经济:乌克兰工农业均较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机械制造、石油加工、造船、航天、航空等。盛产谷物和糖,其经济实力在原苏联居第二位,在原苏联有“粮仓”之称。顿涅茨-第聂伯河沿岸泾济区、西南经济区和南方经济区等三个经济区的工农业、运输业和旅游业都比较发达。煤炭、冶金、机械、化学工业是其经济的四大支柱。既拥有森林、草原,又有众多江河穿流其中,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43%。矿藏丰富,有72种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锰、镍、钛、汞、铅、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白云石、石墨、耐火土、矿物化学原料、建筑材料等。其中铁矿石储量为194亿吨,占全苏的30%,锰矿占80%,原苏联最大的煤矿也在乌克兰境内。锰的储量居世界前列,无烟煤和烟煤的储量为390亿吨,褐煤60亿吨。乌黑土面积居世界首位,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动物种类繁多,有350多种鸟类,约100种哺乳动物和200多种鱼类。能源严重短缺,仅天然气每年就需进口730亿立方米,每年进口的各类能源总额约值8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强。俄罗斯是乌克兰最大的能源供应国。近年来,乌克兰外贸额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出口黑色冶金制品、机器设备、电机、化肥、铁矿石、农产品等,进口天然气、石油、成套设备、化学纤维、聚乙稀、木材、药等。
基辅母亲山上高举利剑与盾牌的母亲雕像与脚下的苏联卫国战争历史博物馆
军事:乌克兰军队始建于1991年8月24日。苏联解体后,乌继承了原苏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及战略储备物资。1992年,乌宣布奉行无核、中立、不结盟政策,开始进行大规模裁军,并根据苏联和美国签订的《减少和限制战略进攻武器条约》,在俄罗斯、美国的帮助下销毁了所有核武器。截至2004年7月,乌克兰武装力量有35.5万人,就人数而言居世界第13位,但乌军的人均开支仅居世界第126位。为改善军人待遇和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乌克兰决定大幅度削减军队人数。
新闻出版:主要的电视台除国家电视1台由政府财政拨款外均为股份制私营电视台,影响较大的为“国际”台和1+1台。较有影响的报纸:政府机关报:《政府信使》、《工人报》和议会机关报《乌克兰之声》。私营综合性报纸《事实与评论》获1998年最佳报刊奖。《每日报》和《镜报》周刊是较有影响的政论性刊物。
外交:积极开展与欧洲各国的双边外交,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稳定并努力改善对俄关系,保持东西方政策平衡。2000年,乌***宣布其外交的核心定位是“多元、可测、稳定和保持非集团地位”。外交三个最优先方向是:欧洲、俄罗斯和美国,三个方向“既都给予足够重视,又相互互补”。
俄乌刻赤海峡之争乌俄天然气价格之争 俄乌爱恨交织三百年
与中国关系: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乌克兰独立。1992年1月4日,中乌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吵架冷战。在电视剧《北京人在乌克兰》中,由于妻子和丈夫的语言不通,两人的沟通困难,渐渐地就产生了疏远心理,再加上丈夫的好赌成性,妻子在和他吵架后独自出去也无人问津,心灰意冷之下选择了离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