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到底是吃的什么瓜?

吃瓜群众,到底是吃的什么瓜?,第1张

1、“吃瓜群众”出处?

吃瓜群众最早源于哪里呢?

吃瓜群众最开始源于一个公路新闻(具体是什么新闻呢邮哥也忘了),后来记者去采访一个老伯,老伯说:

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

后来新闻评论里就有人评论到:我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流行开来。

于是就干脆有人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用于形容围观某事物的人们。

再后来,”吃瓜群众“就已经几乎等同于”群众“一词,可以用任意形容词来修饰,例如:”然而吃瓜群众早已看穿了一切“、”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2、“吃瓜群众”吃的是什么瓜?

其实,“吃瓜群众”中的“瓜”,最初的意思是“瓜子”。在各大论坛、qq群、微信群中,经常有人吐槽一些问题,后面就一堆不明真相的人围观,刷屏,看热闹

这个梗最早来自于论坛和IM群当中。“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而它的发展也是经过一步一步变革的。刚开始各大论坛都会发布各种似真似假的言论,而网民的态度就是观望,并不简单发表自己的态度,所以就会评论一些“在线吃瓜子”的言论。因为瓜子是一种闲暇时刻的食物,无聊的时候、追剧的时候、聊天的时候都会磕上一捧瓜子,津津有味地度过这段匆忙的时光。当吃瓜子在网络上的曝光度越来越大之时,就渐渐开始简写,慢慢变成了“吃瓜群众”。

1“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发展史

网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迷惑的存在,它似真似假,在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真相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但是绝大多数的谣言也是从网络上蔓延的,那么是否选择信任就成为了一个大大的迷惑。即使在几年前的网络,当时的各大论坛也会发布形形色色的信息,评论并不是只有网络喷子,还有一些“我不清楚事实真相不发表言论”的用户存在。

在刚开始的论坛下面,清一色就是这样的评论:“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吃瓜子”等。瓜子的出场率极高,常常是用来表现一个人不知道事情真相而旁观的状态,后来就顺势发展成为了“吃瓜群众”。“吃瓜群众”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对整件事情不了解,他们处于不明真相的状态,所以后来加上前置词,就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2“吃瓜群众”梗越来越普遍

现在的网络评论存在这样的现象,就是网络喷子无处不在。一个博主仅仅是分享自己的生活vlog,下面就会有喷子骨头里挑刺,表面找不到讽刺的地方,就开始攻击别人的为人态度。当网络上喷子和“圣人”越来越多,占据了主流,很多群众就愈发重视自己的网络言行,表示自己只是单纯吃瓜,自己不知道真相不会随意发表不正当言论,一方面保护自己,一方面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指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排队跟帖,不着边际地闲扯的人,因为他们的常用语就是“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 2016年,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2016年12月14日,入选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2017年7月18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吃瓜群众入选2016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词语来源

“吃瓜群众”中的“瓜”,实际上是“瓜子”的意思。在论坛、IM群中,经常有人发言讨论一些问题,后面就一堆人围观扯淡,此时就会形成如下面的盖楼、刷屏:

“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吃瓜群众”“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于是就干脆有人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用于形容围观某事物的人们。再后来,”吃瓜群众“就已经几乎等同于”群众“一词,可以用任意形容词来修饰,例如”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吃瓜群众“、”然而吃瓜群众早已看穿了一切“、”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2016年,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还有个反朔求源的说法,在《礼记》里找到,是这么说的:为天子切瓜,削皮后要切成四瓣,再从中间横断,用细葛布盖着呈上去;为诸侯国的国君切瓜,削皮后把瓜切成两半,再从中间横断,用粗葛布盖着呈上去;给大夫只削皮就够了。士和庶人自己削瓜,削皮后把瓜蒂去掉直接咬着吃。所以,自古以来,自己吃瓜的,都是不知内幕的“群众”。

有句话叫看热闹不嫌事大,很多人喜欢围观。

主要有以下五点原因:

第一、好奇心驱使,通过围观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

如果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管发生什么事,大多数人会选择走过去看一眼。“路人围观情侣吵架被打成十级伤残”是个血的教训,如果实在忍不住看热闹,那还是劝你站远点。

第二、精神生活匮乏。

看热闹现象在欠发达地区显得更为普遍。现代人很多不爱看书,不爱思考,内心比较空虚。看热闹跟看爆米花**是一个道理,无需费神去思考,图的是轻松和热闹。

第三、缺乏对个体尊严的尊重。

比如,围观情侣吵架,其实是对他人隐私的窥探。

第四、幸灾乐祸。

人们看到别人倒霉自己会获得愉悦感。好多喜剧片都是通过制造倒霉的现象,让观众开心。比如频繁的摔倒、溅一身污泥、挨打、被甩等等。

第五、看热闹能给吃瓜群众带来新鲜感,还能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比如城管执法让小摊把东西收回店铺里,无争执无打闹,就这点事儿,看热闹的都能把路堵的死死的,聊得热火朝天。

总结一下,是否喜欢看热闹,其实与一个人的价值观、文化水平、生活阅历等都有相关性。精神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一般不会热衷于看热闹。

吃瓜看戏指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排队跟帖,不着边际地闲扯的人,因为他们的常用语就是“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吃瓜看戏和吃瓜群众该用语经常用于表情包当中,装无辜、调侃而已,该词已经几乎等同于”群众“一词,可以用任意形容词来修饰。

吃瓜所反应的社会现象

吃瓜群众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对于每一个看热闹的人而言,潜意识里仍然对社会事件持关注态度,并且认为社会是需要公平和正义的,这对于个人自尊的实现以及心理平衡有很大裨益,所以在满足个人心理健康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从社会角度而言,围观的负面作用大于其正面作用。“围观有时会破坏距离感、规则感和法律感,会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对社会正义的伤害、对隐私的侵犯,甚至出现大规模的集体迫害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00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