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很多家长都会觉得我自己的孩子,我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别人管不着,打骂有我自己,爱不着外人什么事。孩子弱小不敢反抗。孩子毕竟是小孩子,面对父母突然的一顿火力,孩子一方面害怕,手足无措,另一方面羽翼还未丰满,也不敢反抗。父母大战孩子沦为炮灰,父母战争的牺牲品,这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悲哀的事,孩子本无过错,平白无故被卷入战争之中,对孩子的伤害太大。父母吵架本身就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再加上对孩子的辱骂、驱赶,影响更大。看到父母天天吵的你死我活,然后又火力集中自己,孩子以后会对另一半不抱任何希望,会不愿意接触异性,不愿意谈恋爱,甚至不会有结婚的想法,不再相信爱情、婚姻。
父母作为孩子的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应该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爱,而不是时刻让孩子感受到扎心的痛。用爱滋养大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几率更大。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关怀,不仅在物质需要上体现出来父母的爱,更要在精神需要上满足孩子,做一名合格的孩子的“成长教练”。孩子在被自己的父母嫌弃中成长,没有归宿感,没有安全感,唯一的信念就是快点长大,快点离开这个屈辱的家;父母也许是爱孩子的,但这些爱在伤害面前,微不足道,他们终将会尝到恶言恶语的后果。
综上所述,父母经常吵架把矛头转向孩子,把孩子作为情绪宣泄的对象,会给孩子造成极大伤害,不是一个合格家长的该有的行为。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在小的时候弱小,面对父母的发火,打骂,孩子无法抗衡,只能压抑在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个子和力量都在增长,到了青春期(第二叛逆期),孩子个子和父母差不多一样高,甚至比父母还要高,这时候的孩子不在怕父母,父母再用小时候的方法去管他,他会反抗了。不再愿意受控制了,青春期的孩子最主要就是和父母对着干。这不属于纠纷,这属于亲子关系不好,父母的教养方式完成孩子的叛逆。孩子和父母吵架,没有造成人身伤害的,还不构成犯罪。作为父母的要加强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主体。亲子关系好了,自然就不会吵架打架了,家庭和睦,受益的是全家。
几个朋友在群里聊天,话题无外乎是围绕孩子最近表现、学习成绩之类。当聊到最近状态时,小静抱怨说,可能是因为她最近工作太忙压力比较大,脾气不太好,昨天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因为孩子不专心,冲着他吼了几句,结果把孩子吓了一跳,一晚上都一言不发,事后她也很后悔。
这话一出,其他宝爸宝妈也纷纷说起最近自己对孩子发火的经历。有的说着说着情绪就激动起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要不是那熊孩子不听话,我怎么会对他吼呢?说他也是让他长点教训!”
有的宝妈言语间明显气场不足,后悔自己当时不该对孩子发火,但是又碍于面子不愿意跟孩子道歉。还有的家长则表示很苦恼,明知道不该对孩子吼叫,可是每次看到熊孩子犯错捣乱,脾气蹭的就上来了,根本不受控制……
说起对孩子发火,这样的情景似乎每天都在发生。孩子早上不愿意起床,家长先平静地喊一声“快起床,快起床!”半分钟后发现孩子还是躺着不动,于是提高分贝“快点起来!都几点了!再不起来上学要迟到了!”过了几秒发现孩子翻了个身继续睡,便放开嗓门对着孩子吼道“都几点了还睡?还不起来!快点,快点!你还想上学迟到啊,也不嫌丢人,脸皮越来越厚了……”最后往往以“人身攻击”收场。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每天睡前叫孩子洗漱、看孩子写作业、催孩子吃饭……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天对孩子吼几嗓子似乎成了习惯,好像不这么做,孩子就永远达不到要求。可是,家长是否想过,对孩子吼叫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吼叫或训斥有效,且效果立竿见影。对孩子吼两声,确实有的时候可以立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却忽略了它的代价和长远影响。
被吼叫的孩子可能会感到恐惧,可能会自责,也可能会产生怨恨,但是终究是无法让孩子获得改正的动力。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错误孩子总是重复犯的原因。
心理学家曾做过调查研究,采访过一些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当被问及他们的感受时,很多孩子说,当父母对自己怒吼时,自己大脑是懵的,那一刻不知道父母在说什么。
父母如果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会在压力下出现应激反应。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自动屏蔽掉这种“噪音”,把自己封闭起来,形成自我保护。
表面上看孩子沉默不语,其实内心是抗拒的、封闭的。父母怎么能奢望一个心门关闭了的孩子听进去自己的忠言并做出改变呢?
01、会让孩子缺少爱的滋养,产生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们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父母经常斥责吼叫孩子,容易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恰如其分的自尊 》一书中将自尊分为三个部分:自爱、自信和自我观。 低自尊水平的孩子经常处于消极负面的情绪中,无法做到自爱,做事情缺乏自信,对自己也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
父母经常吼叫孩子,其实是在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我总是做的不好,所以父母才会经常吼我。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糟糕的人。
长期生活在充斥着吼叫、斥责声音家庭的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缺少爱的滋养,容易造成安全感的匮乏,变得孤僻、不自信。孩子的世界是苍白无力的,自然也学不会如何去关爱他人,进入青春期以后更容易状况百出。
02、经常对孩子吼叫,会影响孩子专注力。
有的家长会发现,刚开始对孩子吼叫训斥的时候,孩子会乖乖听话,马上停止举动。但是时间久了,吼叫的作用好像就减弱了,孩子依旧我行我素。于是家长不禁抱怨,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了!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和人的大脑反应有关。当一件事情变成了习惯,注意力就会产生游离,大脑会认为不需要投入更多的专注力在这件事情上。于是孩子在习惯了父母的吼叫和训斥后,会自动忽略家长的说话内容,吼叫自然就成为最无用的办法。
孩子经常处于注意力游离状态,对专注力会造成严重伤害。当孩子把这种状态带到学校、带入课堂,孩子慢慢地就会成为老师口中的问题学生,从此被贴上“注意力差”的标签。
03、经常对孩子吼叫甚至会导致虐待
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因为愤怒对孩子大吼大叫,但是结果孩子并不“买单”,没有听从父母吼叫的指令,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这个时候,父母的愤怒很可能会升级,最终演变成虐待孩子。
新闻上曾经报道过一件事情,一个孩子在吃饭时乱跑,结果把饭撒的地板上到处都是,母亲呵斥他停下来,结果孩子不听劝阻,依然在那胡闹。多次劝阻无效后,原本已经怒火中烧的母亲,情绪突然崩溃,强行把孩子按在地上,让他把地板上的饭舔干净。
宣泄怒气往往让人更加愤怒,当人的愤怒达到一定程度,智商基本为零,这个时候很容易做出过分的举动。如果这些举动带来伤害,事后只能追悔莫及。
04、吼叫会代代相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带领孩子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爱与被爱,也是从父母那里学会做人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如果父母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认为这就是和他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当以后遇到问题,他也会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未来孩子长大了,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当遭受压力或焦虑时,会不自觉地朝自己的孩子发脾气,由于童年的经历,吼叫就会成为默认配置。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说“吼叫会代代相传”的原因。
人们常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什么样的人”。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会与他人友好地沟通交流,遇到事情不急躁,不容易被激怒,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这样才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孩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里都闪烁着父母的影子。
对孩子大吼大叫还会产生很多恶劣的影响,例如 导致孩子应激激素水平升高,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形成叛逆性人格,孩子变得自卑怯懦、脾气暴躁、缺少耐心等等 。
某教育网站曾发起过一项“全力吼叫,不如温柔拥抱”的30天打卡活动,要求30天内对孩子不吼叫、不责骂、不使用冷暴力,听起来难度不大,结果活动结束时,参与其中的一百多位家长竟没有一人通关成功。
避免吼叫为什么这么难做到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父母吼叫的原因。
01、外部刺激
父母忙碌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家,本希望看到的是母慈子孝、阖家欢乐的画面,怎知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鸡飞狗跳、争吵打闹的场景,心情顿时跌落低谷,血压飙升,胸中有股怒火想要从喉咙里喷涌而出。
前一秒还和邻居开着玩笑,后一秒就换了一副“嘴脸”,平日里对自己说“要做一个完美父母”的想法也早已被丢到九霄云外了。此刻只想发泄出心中的怒气,好好惩治一下眼前这个“熊孩子”。
也有的时候,父母本来心情挺好,陪着孩子写作业,很有耐心地给孩子讲解题目,结果讲了一遍不会,讲了第二遍还不会,又讲了第三遍,终于会做了,家长长舒一口气,结果一做又错了。父母对着题目语气明显不那么友好了:“怎么讲了这么多遍还是错了!你不是说会做了吗?”“你不会审题吗?看清了再做啊!”孩子盯着桌子一言不发,家长又开始催促:“愣着干什么!接着做啊!”往往作业还没做完,家长的耐心早已经耗完。
类似这样的外部刺激生活中似乎无处不在,于是家长不禁感叹:“生活处处是“惊喜”,想要保持淡定真的挺难!”
02、感到孤立无援
有些情况下即使没有外部的刺激,家长也会脾气突然爆发,就像愤怒找到了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一样。比如,当父母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候。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个妈妈崩溃带娃的视频,视频里一位年轻的妈妈边哭边语无伦次地说:“孩子已经歇斯底里地哭了40分钟,我太累了!快要被孩子逼疯了!”
一个人既要带娃,又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时候连好好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万一遇上丈夫出差,孩子又刚好生病,整个人都要急疯了!
邻居小吴也是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娃,在家里经常能够听到她对孩子的吼声。一次刷手机无意中看到她在朋友圈写道:“心塞!刚刚又没控制住,跟小宝发火了,现在看着熟睡中的宝宝那安静的小脸,心里一阵懊悔。”
还有的妈妈既要上班,回家又要做家务,还要辅导孩子功课,一个人恨不得掰成几瓣用,忙得焦头烂额。可是反观孩子爸爸呢,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玩着手机,嗑着瓜子,一派岁月静好。
在如此不对等的环境下,妈妈自然会心生怨念“凭什么总是我一个人辛苦!我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谁能看得见?”“他一点也不关心这个家,我怎么找了这么一个懒鬼!”这些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就像是火药一样,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不小心犯了错,那酝酿已久的情绪和想法就会马上爆发。
03、迁怒于孩子
有的时候家长在单位或别的地方受了气,回家后会迁怒于孩子。比如,在单位被领导批评了,回家后看到孩子没有好好写作业还在那看电视,催了几遍还是无动于衷。父母心里的苦闷正愁找不到地方发泄呢,于是孩子悲惨的成了出气筒。
几乎每个父母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只是很多时候父母没有洞察到自己的愤怒,更没有意识到怒气来自于别人,于是不自觉地就会借吼叫孩子来释放自己积压的郁闷。
04、吼叫成为习惯
父母偶尔没有控制住情绪,对孩子吼两句可以理解,但是一旦吼叫成为习惯,它就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不需要思考,就像睡前刷牙,饭前洗手一样。
当吼叫成为习惯,它就成为这个家庭解决问题和沟通的主要方式,一旦遇到问题就会自然迸发而出,很多时候父母自己都无法觉察。
除此以外,让父母发飙的诱因还有很多,比如 健康 状况不佳,没有休息好,夫妻离异等等。知道了原因,我们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避免吼叫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了。
虽然做到“完全不对孩子大吼大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依然有办法去降低吼叫的频率,减少吼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01、记录你的吼叫,增进对自我的觉知
如果想做出改变,首先要觉知和接纳自己的问题,并意识到这种行为给自己和孩子带来的影响。增进自我觉知的最好方法就是记录下来。
当你冲着孩子发火时,记录下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是什么原因惹恼了你,什么时间在哪里更容易发火,起床还是睡前?家里还是公共场合?记录下吼叫时自己的反映,比如声调、姿态、以及呼吸,记录下自己冲孩子吼过之后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事后一定要记录下你对整件事情的总结和评价,回忆下那一刻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处理办法。
人们常说养成习惯不容易,想要打破一种习惯,更不容易。记录吼叫就是为了让你在怒气积累前有所察觉,在下一次习惯性地吼叫前,能够注意到自己情绪的变化,然后想办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02、接纳真实的自己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吼叫过后,会安慰自己说:“我也不想对他吼啊,谁让他总是不听话呢?”“要不是孩子调皮,我才不会对他吼呢!”……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呢?“我也不想……谁让他……”“要不是……,我才不会……”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
家长这样说,其实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明知道对孩子大吼大叫不好,无奈自己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每次冲孩子发火后就会后悔,但是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为了帮助赶走内心的罪恶感和羞耻感,便为自己的吼叫寻找借口,从而得到安慰。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发过脾气后,会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无法自拔。要知道改变习惯没有那么容易,更不要奢望一夜之间彻底改变。 心理学家发现,深深地自责和羞愧反而会阻碍一个人改进。
所以不要对自己太过苛责,理解并原谅自己,接纳真实的自我,当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开始努力做出行动,已经是在变好的路上。给自己一个肯定,才有动力继续走下去。
03、A-B-C-D-E法则
《不吼不叫》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避免吼叫的五个步骤,分别是: 自问(Ask)、呼吸(Breath)、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同理心(Empathize) 。
自问 :问一问自己现在的感觉如何?有什么升级的想法?能否改变想法,换一种思考方式?
呼吸 :有意识地做3-5次腹式呼吸,在吸气或呼气时数4个数,呼吸的同时感知自己的身体,想象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氧气。
确定孩子的需要: 思考一下你对孩子的期待是否合理?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此刻究竟需要什么,是一个拥抱?一个鼓励?还是你的指引或建议?
同理心: 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感受一下他现在的想法,并尝试与孩子共情,告诉孩子你可以理解他现在的感受。
在练习ABCDE四个步骤时,并不需要严格按照这个顺序执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顺序。 例如,你只有先平静下来才能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那不防先调整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自问并确定孩子的需要。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如何利用这5个步骤来帮助自己做到不吼不叫。
中午快要吃饭的时候,4岁的小枫正在看动画片,五分钟前妈妈小义提醒过他马上就要吃饭了,现在妈妈再次提醒他,但是他像没听见一样,依然专注地盯着电视机。妈妈起身关掉了电视,小枫立刻放声哭了起来,并且生气地把玩具扔在地上。
以往小义的怒火上来以后,一定会朝小枫发脾气,但是最近她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少一些吼叫,并且在控制情绪方面已经有所进步。她想在对这件事情做出回应前,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她问自己 (自问) :“现在我是什么感受?”她感到了愤怒、焦虑和紧张。同时,她还注意到自己升级的想法:“这孩子每次生起气来就乱扔东西,脾气跟他爸一样臭!”“都怪孩子爷爷放动画片给孩子看,不然就没这些事情……”
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想法后,她赶紧在心里按下暂停键,做了几次腹式呼吸 (呼吸) ,并提醒自己这不是什么紧急情况,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还没有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需要家长的引导,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平静) 。
小义觉得小枫现在需要的是冷静 (确定孩子的需要) ,于是把他带到卧室静静地看着他,一两分钟后,等他停止哭泣冷静下来问道:“因为妈妈把电视关了,你很难过、很生气是吗?”小枫点点头 (同理心) 。妈妈用毛巾给小枫擦干眼泪继续说道:“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很想看动画片,但是我之前提醒过你马上就要吃饭了对吗?妈妈只是希望你吃饭的时候能够专心吃饭,而且你已经看了好长时间的电视了,眼睛也需要休息……”。
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和他讲道理,对他进行引导,自然能够听的进去。随着小义不发脾气的时间越来越多,她对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也更加自信。
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吼叫,比如, 提前制定计划 :当家长掌握了主动权,提前做好计划,就可以有效避免许多争执和挑战。 召开家庭会议 :简短的会议形式可以为每一位家庭成员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表达一下对家人的感谢,讨论一下大家关心的问题,为某个家庭成员提点建议。 放低声音: 试着说话时放低声调,告诉自己,想要表达清楚靠的不是音量大小,悄悄话也可以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当低声说话成为习惯,家里从此便不再有吼叫的声音。
如果在家庭里,习惯吼叫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家人,该怎么办呢?首先,你需要和他(她)进行一次坦诚的交流,告诉他(她)吼叫对你和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同时,了解一下家人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和他(她)共同面对,帮助他(她)一起解决。
在我们努力改变的过程中,可能仍然会发生对孩子吼叫的情况,但是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糟糕的父母,用道歉修复过往,诚实的接纳自己的错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的你,最终离目标还是更近了一步。但无论何时请记住,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孩子的性格会变的唯唯诺诺,会变的内向,会不自信很自卑,会不善言辞,会变成讨好型的人,会没有安全感,并且长大以后也会跟父母一样,变成一个情绪很不稳定的人,别问为什么我知道,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的原生家庭就是你说的这种,父母常年的吵架,每个月都得吵上那么两三次吵,而且严重的时候会打架,他们吵架了,或者是打架了,就会冲小孩子发脾气,而那个小孩子就是我,所以小时候我真的是活的小心翼翼,我害怕自己做错事情,我努力的表现到最好,努力的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对,因为我害怕父母吵架以后,随便就因为我哪里做的不够好而骂我打我。
而也因为父母经常吵架,我的性格内向,很没有自信心,明明成绩年年都排年纪第一,可是就是不自信,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一旦被抽回答问题就紧张手心发汗,因为父母骂我的时候,总是在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所以我没有自信。
那时候很自卑,不愿意交朋友,也没有朋友,更不愿意说话,所以英语口语很差,再后来考到了别的城市上学,性格要好一些,但是却变成了讨好型的人,因为害怕自己做什么让别人不开心,所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先考虑朋友的感受,考虑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才会考虑自己的感觉,那时候真的很痛苦。
而现在的我好了很多,因为我有一个爱我的丈夫,有一对爱我的公婆,我在用我现在的生活治愈童年带来的伤害,而也因为父母的影响,在曾经恋爱的时候,我患得患失,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那么好的人,也因此经常的乱发脾气,情绪很不稳定,总是容易不开心,但是感谢我丈夫没有因此放开我。
当着孩子面吵架,确实给孩子带来很些坏的影响。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各个方面对孩子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第一点、内心对婚姻充满了恐惧
经常面对父母吵架甚至动手摔东西,互相撕打对方,孩子看在眼里,慢慢的会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充满恐惧,会害怕自己的另一半将来也会是这个样子,父母的故事再一次在自己身上重演,内心会对婚姻充满恐惧感,会不愿意找对象,甚至会不愿意结果,这也是一些恐婚的一大原因。
第二点、性格缺陷是避免不了的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两人吵架,有时候话赶话越吵越凶,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甚至还有可能会大打出手,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焦虑不安的,孩子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孩子也会变得易爆易怒,不会体贴他人。
第三点、孩子幸福感缺失
经常目睹父母吵架,在孩子心理会有一种家庭不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恩爱,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家庭是破碎的,父母动辄就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拌嘴,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内心会惧怕爸爸和妈妈分开,幸福感自然就会缺失。
第四点、影响未来的工作和育儿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上都会长满刺的,会用刺把自己保护起来,会很难相处不好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会不相信别人,会对工作非常不利的。尤其是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
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成长环境。
一个小男孩脾气很差,父亲为了教育他不要乱发脾气,就给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当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在木桩上钉一颗钉子。
结果第一天,男孩就在木桩上钉了38颗钉子。父亲什么也没说。
男孩照样一发脾气就去钉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在木桩上钉钉子简单,于是有意识的减少乱发脾气的次数,木桩上新增的钉子也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父亲再次告诉他,每当觉得自己能控制不发脾气的话,就在木桩上拔下一颗钉子。
有一天男孩高兴的跑去告诉父亲,自己已经拔出了所有的钉子。
这时,父亲把孩子带到木桩前,语重心长的说了这么一番话:你做的很好,但你看木桩上却永远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洞。我们生气时对别人说的话,就像木桩上的钉子,钉在别人的身上,哪怕最后拔出来了,也给别人的心上留下伤疤。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哪怕是为了孩子好,但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尤其是生气时的气话,也如钉子一般扎进孩子的心。
说从来都不朝孩子发火那简直是奇迹,我们没法做到100%的好父母,但也求能做个60%的及格父母,别辜负了孩子对自己的一片真爱。
请记住,无论你多么的生气,都不要轻易对孩子做这三件事!别小看了对孩子的伤害!
不要说威胁孩子的话"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不爱你了)""你看着你就烦,别跟着我",我们不少妈妈在生气时会忍不住脱口而出,威慑力十足,孩子听后也确实会变得乖巧些。
但与此同时,孩子的安全感也在遭受巨大的晃动,那种害怕被抛弃的恐惧,会让孩子内心不安、焦虑、惊慌、无助,久而久之,容易变得自卑,学会了讨好,甚至有事也不敢求助。
等孩子长大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内心敏感,面对父母威胁的话,不再是害怕,而是更容易采取极端的行为来对抗。
一个初中男孩因为玩手机,被母亲责骂"你怎么不去死",话音刚落,男孩就从窗户跳了下去。因为一句气话造成的悲剧,类似的事件在生活中频频发生。
有时候,并非孩子玻璃心,而是气话太过伤人,不会预估后果的孩子更是容易做出冲动行为。
当孩子惹你生气时,不妨试着冷处理,做一做深呼吸,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情绪缓冲的时间,对彼此都好。
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否定打击式的教育伤害,希望父母都能警惕。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自我价值和表现经常受到父母质疑的孩子,在挑战面前很容易放弃,表现出失败后的羞愧和泄气;哪怕明明很成功,但内心依然存在自卑情结。
知名影视演员、导演姜文,在旁人眼中,他自信强势、成就不凡,但在节目中,当主持人问他,"生活中有没有充满失败感的时刻?"
姜文却坦言:我人生最大的挫折,是父母的差评。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一句肯定和鼓励。
为此,母子俩的关系也一直冰冰冷冷,直到母亲去世,姜文心里的疙瘩依然存在。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首先,影响孩子的情绪;其次,孩子会想自己是不是哪儿做得不好,更加谨小慎微,影响孩子的性格,变得不自信;第三,孩子和周围人也相处不好。
父母吵架 对孩子的影响小孩子的心灵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就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即使有再大的委屈也要忍否则当初就不要生下他
父母吵架打架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而且更不能打孩子
这些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印迹
是孩子慢慢变得有暴力倾向或者自闭等等都有可能
平时注意孩子的表现,防患于未然
父母总是吵架对孩子的影响那影响可大了,在这样环境里生活,人一定扭曲的。脾气暴躁,思想偏激,无处发泄,甚至有宰,。人的冲动。烦躁,就是烦躁。我家就这样,只要睁开眼珠子就吵,看电视吵,吃饭吵,一年365。300天都在吵。夫妻几十年,能瞪个眼珠子,咬牙切齿,不如个路人。我 ,。草,。 地,你说在这环境,人能正常的了吗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得名言尽管孩子们说不出,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态度。与其用嘴向他们灌输正义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身体力行来示范,可以说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我认为:能够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归根结底,并不是教给孩子什么东西之类的教育技术问题,而是父母本身作为一个人,是否能有正确履行职责的生活方式问题。
——池田大作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吧?
有的父母特别自私,他们就只管着自己,离婚呢又不离,两人都打定主意过一辈子,但天天把离婚挂在嘴上,一开口吵架三句话就骂脏话,骂地起劲地不得了,他们把吵架当沟通的手段,不会像我们现在一样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沟通,他们的沟通方式就是吵架,他们还觉得自己很对,说天下哪有不吵架的夫妻。遇到这样的父母也是没办法,我深受其害,从小父母就吵,吵地三十年了,现在还是这样,一点没收敛,都快60岁了,还是这样。但奇怪的是,他们对外人倒很好,外人欺负他们,他们是一点脾气也没,外人都评价他们脾气好,但在家里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情形。我现在也是,不能听见他们吵架,一吵我就烦,小时候我忍受不了他们一会吵一会打一会哭一会离家出走,我还建议他们应该说话算话去离婚,反而被他们骂。现在我都懒地管了,费多少唇舌都没用,他们依然故我。只能就是眼不见心不烦,我都不回家,因为他们几乎是每天吵,一吵就脏话满天飞,我九个月拒绝回家,一回家看到他们吵架就觉得生活没意思。
‘你的情况就只能少回家了,如果回家了发现他们又吵,你就拎包就走,劝也没用。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父母是孩子的弟一任老师,孩子末来好与坏和父母直接有关、吵架对孩子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会使孩子产生仰郁症,或著不想回家。
父母吵架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和父母之间的距离感,影响孩子的心情,进而影响它的学习,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对家庭的厌恶感。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多一份了解吧!我认为学会控制,每次生气发火前,停两秒,提醒自己不要太过,平常口气说话,提醒自己发火会让事情变更坏。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要自寻烦恼罗,加油。
昨天正吃晚饭,就听到隔壁邻居家乒乒乓乓,稀哩哗啦的,不用想,肯定是两个人又打起来,跟他们做邻居也有几年了,他们家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动不动就打起来了,起初我们还都去劝劝,可劝了也没用,久而久之我们也都见怪不怪了,没过一会儿,两个人就开启门大声的吵了起来,说是让邻居评评理,两个人的声音都特别的大,一下子就围上了很多的邻居,在两个人的争吵中,也听出了原因老婆嫌老公今天挣钱少,而且又老实,---- 两个人文化不高,都是地地道 道 农民,有了钱开始做起了生意,现在生活还算可以,两人有一个女儿,今天10岁了 ,最先两个人吵架,女孩还会害怕的站在墙边的角落里小声抽泣,慢慢的,小女孩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争吵,有时还会站在旁边看笑话,这次也是,小女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还时不时仰头大笑,有的邻居实在看不下去,就对小女孩说你也长大了,你不会劝说你爸妈吧小女孩的回答出乎在场所有的意料:我才不管,他们喜欢打,就去打呀,说完还坐在沙发上继续看起了电视。 其实父母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家庭给他的感觉非常类似于一个气氛安详的安全岛,如果家里一旦发生争吵或更为激烈的冲突,常常会使他失去安全感,这对他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有很多从小生长在暴力家庭的孩子,到后来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习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差是两个最集中的表现。 我的同事,两个人结婚八九年了,一直没个孩子,检查了一下,是男方的问题,两个想尽了一切办法,为此,也花了不少钱,但两个人感情始终很好,很恩爱。 ? 后来在熟人的帮助下,两个人抱养了一个刚出生的男孩,长的胖胖,很可爱,满月时,我和宝爸还去了一次,开始两人对这个天使般的小精灵那是一个宠爱,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慢慢的随着小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同事的爱人对小男孩开始了厌烦,她说她不能看见这个孩子,一看到这个孩子,她的内心有种莫明其妙的痛,她恨这个孩子不是自已亲生的,也就这样,因为孩子的问题,两人也开始无休止的争吵,有时还对孩子大打出手。 现在孩子4岁了,上次来我这里,给我的感觉:这个孩子有别于正常小孩,不爱说话,不主动,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我问他话时,他总是低着头不出声。 人非圣闲,孰能无过 ,即使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吵架时,也绝对不可以犯的两个错误: l 吵架乱扔东西,这样飞掷过来的物品很可能会砸伤孩子。 2拿无辜的孩子出气,是最伤害孩子的一种做法。 父母的行为会给他一种暗示,他可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逐渐成为一个性格暴躁的人,这样的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合群,学习上也有障碍,而且对父母产生排斥感,甚至仇视父母,性格多疑,情绪不稳定,看待问题总是走极端。 上周末,宝爸从外面回来,习惯性的脱了袜子放在了沙发上,我一看到就窝一肚子火,(之前我都提醒他N次了)就对着宝爸一阵炮轰你干吗老是把袜子放那里呀宝爸看着我莫明其妙,也有点生气的说要放哪你放在你该放的地方,不知道吗我话刚落,正在客厅玩积木的宝宝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当时我和宝爸就赶紧跑过去,以为是受伤了,虽知宝宝就拉着我的手抽泣著说妈妈凶,爸爸凶,宝怕,看着宝宝那满脸的泪花,我和宝爸赶紧解释:爸爸妈妈不是在凶宝,也不是在吵架,只是说话的时候声音大了点,这时,小家伙才停止的哭泣。 这件事之后,只要我和宝爸一大声说话,宝宝就会用手拍拍我,不能说话, 再用手拍拍宝爸不能说话,随后又抱着我和宝爸亲了亲,其实我和宝爸心里明白,我亲爱的宝宝,是怕爸爸妈妈吵架才这样做的,爸爸妈妈为你的这样的行动感到很幸福。 方法一:在激烈的争吵之后,妈妈可以走到孩子的身边,告诉他:妈妈生爸爸的气,是因为爸爸做错事了,可现在看见宝宝那么乖,妈妈也不气了,因为妈妈知道,爸爸虽然犯了错,可他仍然是爱家爱宝宝的好爸爸。 这样说可以较自然地解释刚刚的争吵,让孩子明白,如果做错事,妈妈就会生气,同时也告诉他,虽然父母吵架,可对他的感情是不会变的 方法二:妈妈可以说因为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很多应该说的话后来都没机会说,时间长了,很多在肚子里闷坏的话就会自己从里面冲出来,它们又急又快,所以听上去很大声,吓坏宝宝了吧,以后,爸爸妈妈以后一定注意慢慢说。 这样给宝宝解释,可以缓解他的不安和恐惧,较他懂得吵架是家庭生活中非常正常的一种沟通方式,尽量让他感到父母吵架是偶然的,并且它绝不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方法三:爸爸妈妈可以同时出现在孩子面前,对她说爸爸妈妈刚才的确很生气,可是现在我们已经和好了,宝宝你看,我们手拉手呢,来,让爸爸妈妈也拉拉宝宝的小手 这样可以让孩子亲眼看见父母的和好,平抚他不安的心,让他感到宽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