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跟导师闹翻了呢。这么跟你说吧,你最好去跟你导师认个错,哪个老师也不会让自己的学生走投无路的,毕竟在老师眼中,我们永远是学生,我也是硕士,所以理解你的。好好跟你的导师说说。再说了,导师再怎么说也是我们的老师,要理解他。你要是真的拿不到硕士学位,你即使考上博士也不能读,因为任何一个学校的博士都是要求硕士正常毕业的,你没有毕业证,就相当于考上了研究生,但是最后本科没有毕业,所以白搭。听我的哥们,去跟老师好好认个错,应该就是没事了。 祝你好运啊
建议不用。
首先,你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和导师的矛盾,告诉父母,要么爱莫能助,要么他们来和导师道歉,这是父母能做的。
解铃还是系铃人,所以,关键是你要化解和导师之间的矛盾,找出问题点,解决掉,主动向老师道歉。相信导师桃李满天下,不会太放在心上,和自己的学生过不去。
希望你早点化解矛盾。
他挖苦你可能是二种情况:一:为了你好,或者你的导师是那种外强内柔的人,只想为了你好,二种情况是:看你不顺眼,故意找你的叉,从你的补充我感觉第二种情况比较靠谱,以后一年尽量缓和你们的关系,等毕业了,亲自问问他为什么对你那要求严格,这是最好的方法,冲动就是魔鬼,当你冲动过后是呀当时心情很爽,但是你别忘了这么一句话:人在屋檐下岂有不低头。有些道理想必你也懂,我不想多说,想在就是要缓和你们的关系,怎么缓和有的是时间,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就能缓和关系。还有疑问请追加,
有一次,他让我写一个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小论文,角度很小,也给了我主要参考文献。让我两周后交给他。那段时间忙着和闺蜜玩乐,吃北京的各种美食,逛街啥,女生应该都懂的。等到要交差的前几天我才临时抱佛脚熬了一个晚上把小论文交了。我知道自己论文肯定不会合格,我心想老师这么忙,而且这个时间也过去挺久的,他应该不会多么认真去看。第二天,导师让我去办公室。我一进办公室,他的脸色从来没有这么不好过。他没有说话。只是丢给我几张纸。原来,他把论文打印了出来,他在上面把论文中的标点和错别字全部给我挑出来。我也脸憋的通红。我知道。这次犯大事了。最后,他说,把你的论文拿回去,以后我不会让你写任何东西。你不要说是我的学生,从今天起我也不再是你的导师。你去跟教务处申请换导师。你这样做事让我太失望了。我不敢说什么,一直低着头,如同一条哈巴狗夹着尾巴走了。最后才把论文的定稿写好。等我重新写好论文再准备提交给我的导师的时候。他已经闭门不再见我。这次他真的很生气了。
你既然觉得不後悔,干嘛又说死了算了呢?
其实无所谓的,如果你够牛b。那就果断自己写论文,自己答辩靠自己
如果自己不牛b要求人家,那就两种方法
要麼夹著尾巴去道歉,要不换老师,要不就回家。
最近西安交大博士自杀,看他导师(女)和学生的聊天记录,如果是正常老师有这么说话的吗?下面来说说从寒门博士与导师的聊天记录论出国留学如何与导师相处。
“臭小子”“老师把心掏出来给你们,可为什么有些人就不懂呢?”“我记得你最喜欢这件外套”,还挑拨学生和女朋友之间的关系,管得太宽了吧( [email protected] )
在中国留学生尤其是读博士的学生里流传着一句话:三种导师不能跟,华人(特指来自中国大陆的男性导师)、AP(Associate Professor,相当于国内的副教授)和女导(女性导师)。
当然,并非所有的华人教授都不好,肯定有一些教授还是非常受学生爱戴的!
还记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的终身教授袁劲梅吗她曾任美国哲学协会“亚洲哲学和亚洲哲学家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她在海内外发表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及哲学论文,作品曾获“联合文学奖新人奖”等多种奖项。
克瑞顿大学2017年开除了一位来自中国的研究生,而袁劲梅教授写了一封信给这位被开除的学生,深刻谈到中美教育差异以及学术诚信等问题,火遍了全球!也引发了大家的深思!
这样一位教学严谨、学术有成,对学生严格又坦诚的教授,怎么能不受学生的爱戴呢
但是中国学生出国读博,一般都会想方设法避开华人导师,这是为什么
很多华人教授会一边在高校任职一边开公司,用自己的实验室搞研发、然后用公司卖产品,同时还可以用创业公司、科技公司的名义向政府申请经费补贴自己的钱包。
员工一般就是自己免费劳动力的学生。
博士前两三年是要上专业课的,有的华人导师会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选课就选那种最简单好过的,能不去就不要去了,把时间腾出来做实验。
中国学生专业基础都很薄弱,没有老师指导,课又不让好好上,科研完全做不深。
而到了毕业时需要导师和学生两个人配合,但导师从来不指导,一天到晚办公室见不到人,学生怎么能达到毕业要求
讽刺的是,很多中国学生对自己华人导师是由内而外真心的厌恶,导师们也心知肚明,但却偏要营造出一种和睦的氛围。
为什么有些华人教授会这样呢他们并不是天生就这样 。
首先,自身经历使然。
能出国读博士、并留在美国高校工作的华人老师,本身实力就很强。
但在国外,华人更少、歧视更多、科研资源也不多,出国后必须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他们自己吃得很多苦会投射到自己学生身上,难免让人觉得苛刻。
其次,科研界形式严峻。
高校教职的位置本来就很紧缺,通常要投上百份简历才有可能拿到4-5个面试,而面试环节更加严苛。
视频面试完对方觉得不错会安排on-site(现场面试)面试,一些不错的高校on-site会安排整整两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
好不容易熬完了面试还要等面试委员会做出评价、推荐、投票,最后决定是否录取你。
被录取后一般从Assistant Professor(类似于中国的讲师)做起,通常一个系会有四五个讲师去竞争一个副教授(即文中开头提到的AP)名额,从讲师到副教授通常要花2-7年的时间。
在大多数学校,当你成为副教授后也就是tenure(终身教授)了,只要不犯学术造假、刑事案件等大错误可以确保做到退休。
如果没能升任成为副教授结果将是非常残酷的,将会被大学辞退。此时很难再去申请其他高校的教职了,转投入工业界年龄上也失去了优势。
中国老师更惨,在工作期间拿到绿卡还好,就算被辞退至少身份允许能找工作,如果没拿到绿卡又失业,只能立即动身回国了。从这点来看,当地的白人和黑人都比华人教授有优势。
鉴于这样的竞争和压力,华人作为外来者必须付出比本国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同样的成就,所以一些华人教授如此奇葩也“顺理成章”了。
最后,华人自身的弊端。
身为教授,很大的一项工作就是拉项目、搞经费,这离不开合作、人脉和文化。虽然华人很聪明,但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培养竞争意识,所以在合作和情商方面偏弱。
而且如果不是在美国出生、成长,无论你在美国待了多久,人脉和文化上很难完全融入和理解,这些都对华人教授拉项目、搞经费带来困难。他们会把这些压力不自觉地转到学生身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正是因为一部分的华人导师这样将自己的痛苦加在自己学生身上,导致华人导师这个群体的名声都不是很好!
出国留学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学术端正,做到学术诚信,在选择导师上,无论选择国外导师还是华人导师,先咨询一些师姐师兄,了解到一些实际情况后再做决定,不要一棍子打死!
在进行博士生涯的时候,重要的不仅仅是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学业并且努力的进行研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所跟随的导师能否用心的培养和指导同学。但是有的时候博士生和他的导师之间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双方有一方进行一定的协调,至于哪一方能先迈出这一步,也要分情况讨论。
如果老师在指导博士时出现一定的问题是因为博士本身没能够很好的用心研究,或者是不能理解导师的意愿,再多次下来之后导致导师很不耐烦和耽误时间。那么博士生就应该先考虑自身是否存在一定的问题,然后用心的去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意见,使自己在博士的几年生涯之中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自己以后的工作和能力方面。而在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之后,也要认真的向导师进行一定的道歉,然后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不断的改善自己。
如果是导师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够很好的听从学生的意见,即使是自己有一定的错误,在了解到自己的问题之后还不能很好的改善,甚至是自身的错峰和方面都与学生不能够吻合,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收获。那么国家也明确的规定,如果是因为两者之间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或者是导师方情有某些的情况时,那么学生可提供一定的申请和说明,要求学校嗯解除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需求,重新征求和确定导师。
无论怎样,学生在进入博士这一境界和领域之后,应该了解到自己所进行的是为了深入方面的研究相关的羡慕,继续深造的原因也是使自身的感兴趣,使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因此他们也应该注重和导师之间的相处能否合拍,不要使双方都觉得不合适或者是有一定的不满,只有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够使自己的博士学习中真正的有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