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和孩子沟通一下。和孩子谈谈心,有时候,是家长太理解孩子了,导致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那么理解,单方面是不够的,需要双方都理解一点。不妨找个心平气和的时间,和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聊一聊,和孩子说说你换位思考过,你知道自己有过错,要孩子也换位思考,想想父母,父母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父母自己还是为了孩子,这样孩子就能很大程度上理解父母,从而化解相当多的矛盾。
2、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不是因为没有换位思考,而是没有经历过就没有体验,孩子上中学,也不小了,何不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的困难,有时候一体验,孩子就会在一夜之间长大,作为家长也不要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把孩子送到亲人朋友开的饭馆或者快餐店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体验一下父母的不容易,那个时候孩子就会明白,原来和自己天天吵架的父母这么不容易,这样孩子在心智上会成熟许多。
3、和孩子做朋友。不要老是拿出家长的架子来压制孩子,不要有自己是长辈孩子必须毕恭毕敬地服从自己的观念,要和孩子做朋友,在叛逆期的少年少女们,往往更愿意倾听与跟随小伙伴的意见而不是严肃的长辈。所以和孩子做朋友,那么与孩子沟通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如何和孩子做朋友?当然就是放下大人架子,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做饭,一起干小朋友都会干的事情,倾听所有小伙伴都会倾听的烦恼,这才是真朋友。
网友觉得这位妈妈也是因为跟家里人吵架,所以拿着孩子出气。因为有太多类似的情况,所以网友反而觉得更应该看下女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单看她做了什么,还有人觉得觉得女子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导致的,所以还有部分网友在同情为这位妈妈。
01、女子这么做是因为跟家里人吵架,拿孩子出气导致的。乍看视频里的女子对孩子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很多网友都是很气愤的,恨不得立马就把对方抓进监狱,但是后来调查后发现这名女子原来是跟家里人吵架了,于是就拿着拖鞋打婴儿了。
只能说女子当时真的是太冲动了,而且这个视频是由她的大女儿拍摄的,很大可能是想拍给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公婆家看的,然后表明自己也不好惹,实际上亲生母亲一般都干不出来这种事情,除非是被逼的,所以网友反而会心疼女子。
02、网友认为很多事情要追究其原因,而不单单看对方为何这么做。很多女性结婚生子后,娘家是回不去了,在公婆家还要接受公婆的挑剔,甚至生完孩子还被自己的丈夫嫌弃,自己在那没日没夜地照顾孩子,自己的丈夫却整天潇洒得跟单身汉一样,甚至还动不动就指责你跟他妈相处不好,照顾不好孩子,还不赚钱的。
这种情况下,有些女人可能会勇敢地提出离婚,但是还有大部分的女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就那么继续忍受着,久而久之就魔怔了,一吵架就感觉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甚至会将自己的不幸归结于孩子,于是就出现了打孩子的情况,这跟那个吃奶划伤孩子脸的母亲如出一辙。
03、网友认为女子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导致的。女性产后抑郁症多不多?确实多,但是显然很多中国男人和丈夫并不关心,他们只会觉得是自己的媳妇矫情,太闲了导致的,甚至根本就不会主动帮助自己的妻子照顾孩子,导致妻子产后抑郁越来越严重,甚至发展成为重度抑郁。
抑郁症说到底是个需要被关爱的病,抑郁症发作起来还是很可怕的,尤其是产后女性吃不好睡不好,甚至还整天被公婆和丈夫指责,于是也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发展到伤害孩子和家人,倘若家里人能关心下她,或许一切都会不同。
只能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产后抑郁,所以网友反而会觉得女子是因为跟家里人吵架才会如此,而且亲生母亲一般都是不舍得这么对自己孩子的,而且产后得抑郁症的不占少数,所以才有网友心疼这位母亲。
有的,我小的时候就见过,邻居一个大姐姐总是跟她妈妈吵架,好像有天生仇人一样,但是他们两个人在外面也像其他普通人一样,并不是什么恶人,也许这是跟前身的缘分有关系的。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所遇到的人,那不是都不是偶然,都是有原因的。
子女是有几种的,有的子女来了是为了报恩,有的子女来了是为了讨绩。有的可能就仅仅是为了续前缘。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我们是弄不明白的,所以我们要相信缘分,有缘分相识相知就要珍惜,等到以后分开了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一同学只一独生女儿,她们娘俩三天不相见就会彼此想念。她们见面三天便会吵得人仰马翻,各奔东西。他们一直就是经常这样聚聚散散、吵架思念中生活!女儿嫁到了远方,娘去看她亲热不到三天又吵架了!把女儿接回娘家一起呆不到三天又吵架了。娘女相隔太远怎不能聚三天分三天啦!怎么办?女儿连同丈夫一起到离娘家不远的城市找了工作。娘为女儿买了房子为的就是方便想了聚,吵了散!你们说有趣吗
我一邻居女儿特别爱母亲,母亲很爱女儿。可走到一起便会吵架。娘喜欢念叨女儿,女儿喜欢顶撞母亲,三句话没说完又吵起来了。女儿一起之下跑回家去。回到了家想起自己不该气母亲又哭了,哭着哭着又动身回家看母亲了!
父母和孩子之间意见不统一,常常发生争吵。说明父母对孩子的管控太多,孩子便会进行反抗,孩子不听话,家长就容易着急,一件小小的事情,很有可能会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争吵。
当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有的父母会的孩子说一些刻薄的话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有时候接受不了,所以就会吵起来。
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应当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
在家庭里,父母与子女偶尔发生争吵在所难免,有些时候正在气头上时,你与孩子都可能处于非常生气或难过的状态,作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你应注意到随着争吵的升级,你的语音语调逐渐也在升级,你的孩子正处于愤怒中,或被冲动所控制的状态中,这时,你有责任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停止争吵,有效控制争吵的升级:
(1) 停止进一步升级的冲突和对话,让双方先休战,缓和一下情绪。
你可以说“在我们继续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一些时间去考虑。”或者“我觉得现在去谈论这个问题不是最好的时机,我需要一些时间去想清楚,然后我们再找时间谈一谈。”这个时候,你的孩子可能试图继续与你辩驳,你需要克制好情绪。尽可能离开冲突的现场。
(2) 学会适可而止。
当人们在冲突不断升级的对话中,很容易会说出一些或者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因此在与青春期孩子冲突激发之前就要学会收住,学会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开冲突。如果你的孩子在与你的交谈中提出不想谈论这个话题,或者提出现在不要说这个话题的时候,请你不要死缠烂打,要懂得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需求,给他们时间,当孩子们觉得事情可以面对了,有意愿再回来和你们谈这些话题的时候,再重新开始,千万不要过度勉强他们。我们要尝试做一个与孩子像朋友般平等的父母,而不是像面对下级发指令的权威父母。
(3) 一旦进入休战状态,请给予耐心。
在你提出暂时冷静的时候,很可能孩子们还很难冷静下来,很大机会你们会再次进入升级的争吵中。请记住,你的孩子需要时间和耐心去体会你的用意,即双方的对话需要克制和冷静才能解决问题。你要清楚这么做是为了避免事情的进一步升级。通常强烈的愤怒会随着时间而减弱,虽然你与孩子之间的分歧还会存在,但没有人会持续停留在高强度的愤怒中,有些时候体育运动如散步、跑步、器械健身都可以减弱愤怒的强度。如果家长把愤怒随意发泄出来,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我们不可能通过大喊大叫、大声哭闹、诅咒对方或者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过去很多年,人们普遍以为负面的情绪可以通过大喊大叫,或者打砸物品来发泄,然而,目前的研究认为这些宣泄方式是无益的,而且会长期伤害你和他人的关系。
(4) 当所有人都冷静下来时再重启原有的话题。
冲突中暂时性的休战不应被理解为是回避争论,而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可以冷静地思考,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出最佳决策。
1
日前,宋女士陪着4岁的女儿到学校附近的饭店吃饭。在饭店里,孩子调皮玩耍,邻桌的一位年轻女子嫌孩子吵闹,奔向宋女士的女儿踹了一脚(后来监控视频曝光可以看到没踢到小孩,只踢到凳子吓了小孩)。宋女士护女心切,进行了激烈的回击。据新闻报道,该年轻女子是个女大学生,跟同行的男朋友闹了别扭,故而把宋女士女儿当了出气筒。
孩子太调皮影响了别人,宋女士肯定是有责任的;女大学生没有进行任何的协商,就对一个小孩用暴力手段,确实不应该;而宋女士激烈还击,更是以暴易暴。可以说双方都有错,真的分不出是非曲直。倒是新闻火热以后,网友的态度相当值得玩味。
在新闻下面的评论里,可以发现支持女大学生的占多数,但支持熊孩子母亲的也不少,双方对比并不悬殊。通过评论大致可以看出,支持女大学生的大都是还没有孩子的年轻人,反过来支持熊孩子母亲的大都是做了父母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理由并不复杂,那就是有娃和没娃的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无法设身处地思考。
2
我的孩子出生后,不时会带着出街,总会遇见一些热心的阿姨。比如有一次,我抱着小孩在等人,小孩在我怀里睡着了。这时候一个阿姨看到,走过来对我说:“小孩睡着了,血管会收缩,体温较低,要盖上被子。”我点头称是,忙忙给孩子披上一张小被子。一会另一个阿姨看到,对我说:“天气那么热,还盖上被子,不怕把小孩闷坏了?”我有点无所适从,但还是谢谢对方的好意。
好几次在地铁上,孩子哭闹,怎么哄也哄不好。这时很快就有阿姨热心地给你提意见,“是不是渴了?”“是不是饿了?”甚至还会帮忙哄小孩,满脸关切的目光。反观一些年轻人,一般只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当然我不是对年轻人求全责备,只是对比太强烈了,总让人感慨不已。
这些阿姨为什么这么热心呢?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她们也曾经带过小孩,有着同样的经历和感触,有着母亲强烈的本能。因此她们知道孩子哭闹有时候真的很难哄,对孩子哭闹更有包容心,更有圣母心,而没有同样经历的年轻人是很难理解的。
在这次熊孩子事件中,女大学生还没有成为一个母亲,因此对熊孩子更没有包容心、更难以忍受,如果她是一个母亲,我相信她肯定不会这么贸然选择暴力的。换作是我,我没有孩子之前,估计我也会像多数网友一样大喊踹得好;但为人父母之后,我只想说:请包容一点!
3
很多人都指责那位母亲没尽到教育的责任,把孩子纵成了熊孩子。熊孩子是纵出来的吗?熊孩子的父母都是没素养的人吗?非也!非也!我不否认确实有部分父母没有素质,或者不懂教育孩子,把孩子纵成熊孩子,但很多熊孩子都是天性如此。
就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说,孩子自从会走路以后,那股调皮劲,闹得鸡飞狗走。以后会不会变成熊孩子,我心里真没谱。谁不想自己的小孩乖巧听话,自己也省事,问题是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根本不听话。理解的人会说小孩都这样,不理解的人呢会说父母不会教小孩,把小孩纵习惯了。我无法辩解,因为理解的人和不理解的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我看到过母亲彬彬有礼,孩子却调皮捣蛋让人生厌,甚至把母亲气哭的;我看到过母亲棍棒教育,依然改不了孩子顽劣习惯的;我看到过同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一个调皮好动,一个安静听话的;我看到过新闻报道,欧美等国家人口素质最高,但熊孩子依然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的教育是否有问题还不好说,但孩子的天性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其实就如同叛逆是青春期年轻人普遍特征一样,熊孩子是七岁以下孩子的普遍特征。因此犯不着大惊小怪,也不要动辄责怪熊孩子父母素质差、教育不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不要断定熊孩子这辈子就是个失败品、没出息,其实长大了一切都会改观的,熊孩子不会一辈子都是熊孩子。
教育真的是一个大问题,里面世界的父母对自己熊孩子要积极引导,外面世界的年轻人也要体谅包容,不要一味打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