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杨广同样逼父让位杀兄上位,历史评价怎么这么大区别?

李世民与杨广同样逼父让位杀兄上位,历史评价怎么这么大区别?,第1张

杨广虽开运河却匈奴统一中华,可好大喜功,多次巡游,将国库耗尽。因为高句丽没来朝拜自己,便多次征讨,每次出征,兵力都不下六十万,使国家的赋役越来越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开运河,修洛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国民怨声载道。他虽有文采,可也可以因为别人的文采好而杀害人才······最后,天下三分之二的领土都被起义军占领,使大隋顿时灰飞烟灭······他功不抵过,最后只得身败名裂。

而李世民却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以杰出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击败群雄,收揽人才,识人用人,笼络了人心,使手下臣民都对他死心塌地。他把权力巧妙的分散下去,善于纳谏,从谏如流,爱民如子,使吏治清明,社会安定,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百姓交口称赞。当然他也有篡改历史的嫌疑,可无论如何,他是胜者,他可以成为胜者,那么他篡不篡改历史都不重要了。

世人眼拙,皆以成败论英雄?一个世人也就罢了,可千百世人无一眼亮吗,有的,可李世民还是这些人眼中的圣主,这完全是客观的!

我作为一个小学生,手写这么多内容不容易啊,采纳吧,完全自己的见解,不采纳也参考一下吧。谢谢了。

隋炀帝和李世民这两位皇帝,前者背着千古昏君的称号,后者则被后世称为贤君,称号的不同反映着这两位皇帝在位时期所作出的事情的不同。

虽然这两位皇帝在执政时期做着太多不同的事情,但是在攻打高句丽的事情上,两个人却是一致的。

那么高句丽是因何原因被这两位皇帝拼了命的打呢?其中的隋炀帝三次举全国之力,进攻高句丽,前两次以失败告终,第三次虽然赢了,但是隋朝也过多久就灭亡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下高句丽的发展进程和中原王朝的战争历史,并从中得出结论。

首先在古代,这个时期是高句丽,而不是高丽,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不管是政权建立的时间,还是历史归属也是不同的。

我们来说回高句丽,高句丽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地区存在的一个政权,当地的人民是由多民族的人构成的。

东汉建立后,高句丽不断在周围兼并和扩充疆域,并开始逐步强大,东汉灭亡后,中原地区进入了多方势力割据的时期,同时也进入了多战争的时期。

由于中原地区常年的战争,高句丽在这期间,高句丽袭击并占领了辽东大多数地区,使得这些地区纳入高句丽的疆域中,高句丽的疆域在此期间最大程度上得以扩大。

到了隋文帝时期,高句丽的平原王联合其他军队侵犯辽西的军队驻地,高句丽被在当地军队总管韦冲击退。

次年隋文帝又杨谅、王世积,周罗喉三人率军三十万,分三路进攻高句丽,后因三路均在途中遭遇意外死伤众多,隋军撤退。

高句丽国王高元在得知隋朝发兵三十万攻打高句丽,自知敌不过隋朝,于是高元向隋文帝上表称臣,并把高句丽作为隋朝的藩属国,隋文帝在看完高元的上表后,召回了攻打高句丽的队伍。

后来隋文帝被儿子杨广弑杀,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隋炀帝在坐上皇位后,隋炀帝在北巡到突厥可汗大营时,遇到高句丽的使臣。

隋炀帝以高句丽为隋朝藩属国为名,命使臣转告高句丽国王来朝见,高句丽国王听完使臣转达后,高句丽国王高元未曾前往。

后来在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句丽国王高元不遵守臣礼为由,攻打高句丽,这也是隋炀帝登上皇位后,第一次攻打高句丽。

隋炀帝第一次准备进攻高句丽,先是在全国范围集结军队,然后这些集结的军队,在涿郡汇合。

这场战役一共出动了一百多万的将士,而为军队运输的民夫比军队将士的数量多出2倍,虽然军队的民夫的人数声势浩荡,但是因为隋炀帝的错误指挥以惨败告终。

隋炀帝第二次与高句丽交战时,正逢杨玄感叛乱,隋炀帝立即带走了军队大多数人去平定叛乱,后来叛乱平定,对高句丽的战争还是以失败告终,不光如此,高句丽还俘虏了很多隋军。

前两次的失利,并没有让隋炀帝放弃,于是发动第三次攻打高句丽的战争,这次的战争大获全胜,高句丽也就此称臣,隋军得以班师回朝,而高句丽也就此消停了几年。

没过多久,隋朝便灭亡,隋朝被唐朝所取代,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坐上皇位。

李世民在位期间,攻灭其他诸国,四海皆服,在公元643年,新罗派遣使臣,朝贡大唐,在见到皇帝李世民后,向其述说高句丽图谋断绝新罗与唐朝的通道。

李世民在听完新罗使臣的诉说后,并没有立即发兵,而是先派遣使臣到高句丽,命其停止对新罗的侵略,此要求被高句丽拒绝。

于是李世民下令攻打高句丽,这场战役一共率军6万多人,远远少于隋炀帝的数量,但是唐朝的军队却是大获全胜。

虽然有一定的伤亡,但是唐朝光是俘虏高句丽的人就达到了一万多人,后来高句丽的国王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唐朝谢罪。

综合以上高句丽与隋唐两朝的战争而言,高句丽的挑衅和不服从占一大部分,遇上这样的挑衅和不服从,要是不用战争解决的话,他们是不会服气的。

不能让他们臣服,周围的政权也不会服气自己,不利于统治。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还有就是高句丽的地理位置特殊,高句丽的地处东北和朝鲜半岛地区,而东北地区一直属于边境地带,且物资丰富。

由于高句丽之前隋唐两朝反复无常的表现而言,高句丽在此地区,对中原王朝是不小的威胁。

为了消除威胁,只有不停的打,直到能打到其灭亡为止。

最后我想说的是,再正当的战争理由发动战争,也要考虑当时的经济情况和百姓,不然派遣再多人的军队,也是以失败告终。

高句丽多次在隋炀帝时期被攻打,其实并不冤枉,隋炀帝也不算是欺负弱小。

只是隋炀帝没有考虑当时的经济情况和人民的感受,加上错误的指挥和失去民心,才会导致对高句丽的三次战争,两次以失败告终,造成很多的将士的伤亡。

而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的战争时,没有大肆的征集军队,反而考虑将士和百姓的感受,使得大胜高句丽。

杨广和李渊是因张丽华和立太子的事结仇,不过这样的说法并不符合逻辑,杨广和李渊之间的关系绝对不差,否则在杨广继承皇位以后,李渊不可能继续安稳的坐观,最后也不能够成为太原留守,如果李渊没能掌握太原的军政大权,最后可能也没有机会起兵。

一、张丽华

张丽华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的妃子。据说张丽华长得非常漂亮,陈叔宝终日和张丽华厮混在一起,不理国事,沉迷于玩乐。最初神舒宝还以为凭借天险可以抵挡隋朝的大军,直到隋军过境陈叔宝才反应过来之后,没多久南陈就灭亡了,而这位妖妃被很多人盯上。其中包括一直在外带兵的杨广。杨广要求留下张丽华,但是李渊和高颖却不同意,将张丽华处死,两人因此结仇。

二、立太子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二儿子,并不是皇朝的继承人,不过杨广素有雄心壮志,并且很有战功,因此一直想和大哥争夺皇位,最终他利用种种手段构陷太子杨勇,在最终要废太子的时候。杨坚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而李渊建议他慎重考虑,因此杨广和李渊之间又有了第2个矛盾。

三、实际上的杨广和李渊

杨广和李渊两人是亲戚,李渊的姨母是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李家一直有北方少数民族的血统。李渊实际上是非常得杨广和杨坚信任的,否则也不会被委以重任,如果李渊和杨广交恶,那么在杨广继位以后,李渊必定会被打压,而事实与之相反,在杨广继位以后,李渊依旧是被唯一重任,后来还被委任为太原留守,因此才得以在太原发展自己的势力。如果李渊和杨广有大仇,那么李渊必定是早期造反的反王之一,实际上他是在隋朝即将分崩离析的时候才选择造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885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