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隋炀帝杨广:大有作为和奢靡败家的混为一体

隋朝隋炀帝杨广:大有作为和奢靡败家的混为一体,第1张

导读: 杨广出生时就是贵族,祖父杨忠是西魏大将、北周勋臣,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外祖父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此外北周顺阳公主是他婶婶、明帝是他姨夫、宣帝是他姐夫,后来的唐高祖李渊是他表哥。杨广自小就是“美姿仪”的帅哥,又在这样家族中长大,无疑是名副其实的“高富帅”,见惯了各种奢华享乐。

公元581年,杨坚抢了小皇帝宇文阐的帝位,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封二儿子杨广为晋王。13岁的杨广随即就被派往今天的山西,以并州总管的名义,率军防御突厥。18岁时,杨广被召进京,做了两年的内史令后,在开皇八年(588年)成为伐陈隋军的统帅。有父亲在后方坐镇,有高G、韩擒虎等名臣效力,杨广平白地捡了一个统一南北的盖世功勋。

因为隋朝政策上的一些失误,平陈不久,江南各地复叛。叛乱被平定后,杨广再次回到江南,当上了扬州总管――他因此对扬州情有独钟。杨广虽然没在战场上立功,但他招抚江南士族,使很多地方不战而降。杨广为了收江南地区的人心,还学了一口流利的吴地方言。用一句教科书的套话来说,杨广促进了南北的文化交流与政治统一。

年纪轻轻就做出了这么多的“功业”,杨广自然很受父母的疼爱,但却无缘大隋皇位,因为他哥哥杨勇不仅是嫡长子,且在朝中辅佐隋文帝处理政事,很有才干。唯一让文帝不满的就是,自己的这个太子太奢靡了。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史称他“不衣绫绮,而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以铜、铁、骨、角。”有一次文帝见杨勇用黄金给盔甲镶了金边,忍不住教训说:“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

杨广和大哥不同,他在江南十年,一方面尽力拉拢地方士族与朝廷显贵,另一方面则尽一切办法讨好父皇和母后。独孤皇后以善妒闻名,不许文帝接触宫中其他女子,因此五个皇子都是独孤皇后一人所生。杨勇有多名宠妃,各自都为他生了几个孩子;而杨广则只与王妃萧氏同居,其他妃嫔都无子嗣。

文帝和独孤皇后曾到二儿子家串门,杨广听说后,急忙就让府中漂亮的侍女躲藏起来,只留一些丑女人招待皇上和皇后。屏帐都用最普通的布;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杨广也不让擦洗。由此给文帝留下了一个“不好声色”的假象。文帝让人给几个儿子看相,得到的回复是:“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文帝又问大臣韦鼎:“我诸儿谁得嗣位?” 韦鼎很滑头地说:“至尊、皇后所最爱者当与之,非臣敢预知也。”皇上、皇后最爱的是谁?当然是晋王杨广!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勇被废,杨广夺嫡的阴谋成功了。在册立新太子的大典上,杨广主动提出 礼服,以向父皇显示自己的节俭。

对于拥有权力的人来说,靠所谓“慎独”来保持自身勤俭显然是不靠谱的。老妻在的时候,文帝清心寡欲;独孤皇后一走,他马上就找了两个美女宠幸,一时间纵欲无度,老迈的身体一下就病倒了。皇后身故、文帝卧床之际,同情杨勇的大臣们发动反击,让杨广与权臣杨素的阴谋逐渐败露出来。为免于夜长梦多,杨广命人在仁寿宫杀死了病重的父亲,先登上皇位,再击败反叛的四弟杨谅。他即位之初,曾下诏说要“务从节俭”,表示不会再兴建新的宫殿,然而此时已再没有人能监督杨广了。

隋炀帝上任第一件事是营建东都洛阳,然后在各地修筑离宫,《隋书》说当时全国有宫殿26座。东都修好后,还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那就是作为防御的长壕。隋炀帝征用了几十万民夫,修了一条横贯山西、河北、山东数省的长沟。隋炀帝紧接着又重修长城,他亲往塞北,监督工程。

在洛阳城外,一座周长两百里的“西苑”拔地而起。在西苑中的湖泊上,以传说中的仙山方丈、蓬莱、瀛洲为模型,建造了几座百余尺高的小岛,岛上修有宫殿。西苑北边是一条龙鳞渠,渠面宽20步,有桥连通两岸。沿着渠边建有16个院落,厅堂殿宇无不华丽。冬天,院里种的树木全部凋零,这时就命人把彩纸剪成花的形状,然后挂在树枝上。纸叶掉色后,即会更换新的,所以庭院中的树木就“四季如春”了。炀帝冬天时如果想乘船在西苑游览,就会有人凿破冰封,在水上布置出彩纸剪的荷花与菱角。16个院中的美女们各显神通,以求得到皇帝的关注。

杨玄感造反时,把大运河上的龙舟都给付之一炬了。炀帝下令重造,并在大业十二年(616年)最后一次下江南。谏阻的大臣们不是被杖责,就是被处死,因为隋炀帝此时心中已有了打算:抛下北方,据守东南。临行前,没法与皇帝同往江都的宫女们痛哭流涕,炀帝随口吟诗道:“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有道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或许是最能诠释隋炀帝在江都那两年心境的句子,曾经满怀抱负的隋炀帝彻底成了一个在奢靡中沉醉的“后主”。天下群雄打成了一锅粥,表哥李渊攻进长安,立代王杨侑做了大隋天子,炀帝自己“被”成太上皇。他不禁对镜自问:“好头颅谁当斫之?”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利用关中将士的思乡情绪发动政变,炀帝被迫自缢。

在传统史家以道德为基准的评价体系中,隋炀帝是暴君,也是昏君。但为隋炀帝打抱不平的人从来都有,现代史学家们更在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杨广。简单地说,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隋炀帝则进而发明了进士科,仅此一项功绩就足以笑傲古今了。大运河的开通方便了南北漕运、货物流通,同时也使南方的物资更容易北上前线。隋炀帝修大运河确实有他的私心,但他对河道整体的建设有着科学的规划,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完结了曹操、桓温、刘裕等人的未竟之功。洛阳在几百年的衰败后再现辉煌,估计人口在百万以上。

李世民通过与杨广一样的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后,努力将自己包装为一个英明之主。他与大臣们谈及那位表叔时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将隋炀帝亡国归之于他的大兴土木与奢华无度。然而事实正如学者袁刚所说,“隋炀帝区别于历史上诸多昏君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他不是一个只顾个人享乐而无所作为的君主,他想干好事干大事成圣王之业,想大有作为。但干好事的心太大,结果走向了反面,成为亡国之君。”杨广这位天才,用十几年的时间就掏空了大隋的血肉,但为李唐三百年天下留下了筋骨。

仁寿宫之变中,次子杨广弑父篡位,成为了隋朝第二位皇帝,他挥师吐谷浑,三征高句丽,修筑大运河,建洛阳东都,他在政治上想要有所作为,在军事上亦妄图大展抱负,只是他的野心勃勃换来的不是建功立业,而是国破家亡。

玄武门之变中,次子李世民杀兄逼宫,成为了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出兵吐谷浑,讨伐高句丽,建造中国历史面积最大的帝王陵园,无论外族如何其心必异,他是被尊奉的“天可汗”,无论行事如何有悖伦常,他的威名已经千秋万代。

为什么两个如此相似的帝王会走向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其中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左右着朝堂和历史进程?

有时候,荒政只是放错时间的国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即便如何源远流长、群策群力,其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当杨广大费周章迁都洛阳时,祸不在此,当他凿运河造龙舟时,祸不至此,当他穷奢极欲遍建行宫时,祸因深种,当他穷兵黩武却出师不利时,已是山雨欲来。

杨广肆意地挥霍人民对他的尊崇和敬畏,却又没有给予等价的回报。他剥夺了别人生存的权利,别人自然也不会让他过得太舒服。特别是三征高句丽,劳师动众却无功而返,大运河虽然利在千秋却弊在当代。

反观李世民,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他不介意中游击水,却决不能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所以他行为处事往往都有自己的限度,大兴土木在国家富强之后,出兵外国在国力昌盛之时,他搜刮敛财,却绝不会逼百姓入绝境。

当然,历史往往也在一定程度上由气运来推动。若是杨广在高句丽能大获全胜,即使当时已经内忧外患,也能救一时之弊,能给隋朝一个喘息的机会,甚至因为大振国威而一改庙堂全貌。若真如此,日后也就没有李渊、李世民什么事了。

杨广和李世民两个人身上有着太多的故事,而我们不妨给他们一些定义,看看你对这两个人的了解程度。

有这么一位皇帝,他:

1、他长得帅气。历史书专门夸他美姿仪。放在现在,那就是小鲜肉一枚;

2、他会打仗。20岁不到,他就率兵灭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现在有多少童鞋20岁时还躺在大学的宿舍里通宵玩游戏

3、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战中,大部分时候是北方人压着南方人打。少数的几次例外就有他的功劳。他在40岁时到甘肃张掖一带巡视工作,西域各国都表示服气。从此,甘肃、新疆、青海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会打算什么英雄他还会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历史书上是酱紫夸他的:好学,善属文。举两个栗子: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骚年,你写不出这么_的诗歌吧

5、中国的科举制度有很多很多问题,但在古代,它确实是无数穷二代出人头地的最佳通道。你要知道,在等级森严的门阀时代,有这么一个不需要拼爹的考试制度,是多么地美好。这个制度,就是他鼓捣出来的;

6、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道理,他都懂。他恢复了曾被废除的各级学校。仅这一点,就功德无量;

7、他组织人员编了很多很多书。他那个朝代,拥有藏书37万卷,77000多类。比历朝历代都多;

8、他修了一条运河,全长2700公里。是巴拿马运河的20倍。直到现在,我们南水北调工程的部分路段还要依靠这条运河;

9、我们说建设法治社会,立法当是大前提。他颁布了一部法律,将以前法律中刑罚过重的条例都删除了,显得更加宽松。对了,这部法律太好使了,以至于后面那个朝代的人直接就拿去用了

好吧,这位文武双全,颜值也很高的皇帝是李世民吧错,他是著名的昏君代表隋炀帝杨广。

还有这么一个皇帝,他:

1、本来是做不到皇帝的。因为太子不是他,他不是太子。为了当皇帝,他杀掉了太子哥哥和帮助哥哥的四弟,软禁父亲逼迫其将皇位传给他。他们是亲生父子吗都是;

2、46岁时,他亲率十万大军攻打一个小国家,打了几个月,付出巨大的牺牲,居然还没有打下来。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地承认,这是一个败仗;

3、俗话说,凡批评无意义,则赞美无意义。他就听不进批评,曾赤裸裸地威胁一位常批评他的大臣: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位乡巴佬。后来,他下令推倒了这位乡巴佬的墓碑。这得是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出来啊

4、他没有杀那位乡巴佬,倒是将一位开国功臣给杀了。这位开国大臣犯了什么大错吗没有。仅仅是因为这位大臣相信迷信,跟几位算命大师打得火热。又收养了500个干儿子,被他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了,没收全部家庭财产;

5、他还杀掉一位叫刘洎的大臣,就因为这位大臣在他打仗时担心他的安危,被他以为是干涉接班问题。刘洎怒斥:你改了历史,别人也会写下真正的历史。;

6、刘洎所说的改了历史,是说他索取起居注来看。起居注是史官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第一手资料。此前的皇帝,为了避嫌,都不会索要来看。他不但看了,还要求史官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修改;

7、自古以来,杀降屠城都为世人所不齿。他就干过这种龌龊事。那一年,他20岁,还没做皇帝,正在外面征战。在攻打晋州回来的路上,顺便将一个夏县的小城给屠了;

8、他做过另外一件残忍的事情,是在一次战斗中采用水攻。众所周知,三国名将关羽就曾水淹七军。可是,关羽淹的是敌军,而他是连敌军和我军一起淹了。我想,那些在滔天洪水中苦苦挣扎的我军将领,一定在后悔跟错了老板吧

9、子曰:食色性也。他也不例外。当年杀了四弟后,霸占了弟弟的老婆。后来在杀了另外一个大臣后,也笑纳了他的两位小寡妇。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他甚至食用春药。他年轻时身体强壮,可却只活了区区50岁。专家分析,这与他大量服食春药有很大关系

那么,这位不孝残忍好色的皇帝是杨广吗不是,他正是大家心目中的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历史就是这样的吊诡,远远超乎人的想象。

将门无犬子,李世民家族是最好的例子。从李渊的爷爷李虎到李渊的父亲李\都是朝中重臣,位上柱国,世袭。李渊时因亲姨夫杨坚建隋成了外戚,最后官至太原,马邑等三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事实上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均堪称乱世之枭雄,三子李元吉勇猛无比(隋唐演义里说四子李元霸是第一好汉,实际上并无此人,只有四子玄霸,不过早夭)。六一七年,李渊反隋,两子分别为左右都督进军长安,可以说实力不分上下。

但是攻下长安建唐后,老大立为太子,老二只能怪他娘为什么不先李建成而生。但李渊为搞平衡,让老二带兵,为军队最高统帅。老大在朝帮李老李管政,老二帮老李在外东征西战,不负众望,几年里平定天下,同时也收服了不少贤臣良将,被老李是封的不能再封了,也就是跟太子只差一个名讳了。

老大慌了,这么下去,我太子的位置悬了,我的队伍比不过你,到时老李一挂,我能奈你何,只能在老李在人世时尚能管制你时把你除了,便开始与老三商量怎么除老二。另一方面老二也在想,天下是我打的,最后你也要做皇帝,这太不公平了,弄不好我功高盖主,到时我怎么死都不知道,但是老李在,我总不能逼宫啊。

他先试探了朝中能与自己抗衡的李靖与李蓿两人都说,这是你们自家的事,我们只是为大唐建立后打酱油的,我们中立。老二乐了。现在我还怕谁,威望你不如我,手下人也不如我,只要老李在,我还是安全的,不到万不得已我先忍着。但老二的手下急了,王爷,给句话吧,再这么忍下去不是办法,不为自己,也的为我们想想吧。

老大跟老三也急,想。皇城是我的地盘,真刀真枪干吧。一场改变大唐的命运之争拉开序幕,双方在玄武门激斗。最终老二赢了,顺势把老李拉了下来,老李啊,你也太不公了,天下是我打的,大哥想害我,你也不管,这么糊涂,这皇帝我来做吧老李想我是有点对不起你,这皇位迟早的给你,只要你能管好这江山,我就送个人情给你,省得到时送终的人都没。

老二就登场了。可老二明白,自己杀了老大与老三,又逼退老李,如果不管好江山,后人也会说我是隋炀帝,所以他一方面良心上的不安,还有知道打天下不宜,所以他必须把大唐管的四海升平。这个,还是先从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夺表婶萧皇后说起吧。

话说那神秘的萧皇后正跟逆臣宇文化及流浪之际,前方突然出现一彪人马,来的这支武装力量,正是民间豪强窦建德的私人武装。宇文化及被轻易捣灭,窦建德牵了萧皇后的纤纤素手。萧皇后遇到了他,美丽的爱情流浪,就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话说大家正在这里划句号,就听手下人飞奔来报告:报告首长,不得了了,大唐秦王李世民,带着他的黑社会来砍你了……

为啥啊?窦建德非常的恼火:我好端端的,没招谁没惹谁,他李世民凭啥砍我啊?史书上说,李世民之所以来砍窦建德,是因为王世充惹的祸。实际情况是,当时诸方豪强都在相互通信中,连李渊都对瓦岗寨的李密写信称臣,王世充与窦建德之间,有书信往来,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李世民竟然想到用这个借口动兵。

实际上,李世民找窦老大的麻烦,是为争夺天下。最后李世民还是成功的将萧皇后抢到了手,李世民和弟弟李元吉联手,砍窦建德于成皋。双方于板渚至牛口摆下大阵,北靠大河,西临汜水,南达鹊山,连绵二十余里。不久,李世民又得到一个好消息:杨广还有一个妹妹,也是绝色美人,此时正流落于长安城中。害怕李唐新 严打,正假冒一个大富商的女儿……

可等李世民急如星火,着急忙慌的冲刺进入长安城的时候,恰好听到了鼓乐喧天。他的弟弟李元吉正在大办喜事。娶妻杨氏。原来杨广那绝色的妹妹,是被他给娶走了。忍了很久,当李世民强行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抱到了自己的秦王府中时,你马上就知道玄武门兵变已结束了。

建议去看几本中国的历史书

如,此为吕著中国通史。你也可以找找范文澜的。

上古时代 ……………………(秦始皇之前不算皇帝)…………………………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皇帝……………………………………………………………………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l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继冲 l年。

南汉:9O5--97l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 32年。

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l6年。

五、刘 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lO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l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l4年。

三、刘继恩 l年。

四、刘继元 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Z}(n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两人都把大哥拉下来自己做皇帝,都对兄弟狠下毒手。

隋炀帝是靠政治手段废了大哥杨勇的太子之位,等父亲隋文帝杨坚暴毙后即位下旨赐死杨勇

唐太宗是发动玄武门之变直接斩杀大哥李建成(太子)和兄弟李元吉(齐王)

历史上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自相残杀的皇帝多了去,不过开国皇帝就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从一介布衣打拼出来的。

隋炀帝和李世民这两位皇帝,前者背着千古昏君的称号,后者则被后世称为贤君,称号的不同反映着这两位皇帝在位时期所作出的事情的不同。

虽然这两位皇帝在执政时期做着太多不同的事情,但是在攻打高句丽的事情上,两个人却是一致的。

那么高句丽是因何原因被这两位皇帝拼了命的打呢?其中的隋炀帝三次举全国之力,进攻高句丽,前两次以失败告终,第三次虽然赢了,但是隋朝也过多久就灭亡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下高句丽的发展进程和中原王朝的战争历史,并从中得出结论。

首先在古代,这个时期是高句丽,而不是高丽,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不管是政权建立的时间,还是历史归属也是不同的。

我们来说回高句丽,高句丽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地区存在的一个政权,当地的人民是由多民族的人构成的。

东汉建立后,高句丽不断在周围兼并和扩充疆域,并开始逐步强大,东汉灭亡后,中原地区进入了多方势力割据的时期,同时也进入了多战争的时期。

由于中原地区常年的战争,高句丽在这期间,高句丽袭击并占领了辽东大多数地区,使得这些地区纳入高句丽的疆域中,高句丽的疆域在此期间最大程度上得以扩大。

到了隋文帝时期,高句丽的平原王联合其他军队侵犯辽西的军队驻地,高句丽被在当地军队总管韦冲击退。

次年隋文帝又杨谅、王世积,周罗喉三人率军三十万,分三路进攻高句丽,后因三路均在途中遭遇意外死伤众多,隋军撤退。

高句丽国王高元在得知隋朝发兵三十万攻打高句丽,自知敌不过隋朝,于是高元向隋文帝上表称臣,并把高句丽作为隋朝的藩属国,隋文帝在看完高元的上表后,召回了攻打高句丽的队伍。

后来隋文帝被儿子杨广弑杀,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隋炀帝在坐上皇位后,隋炀帝在北巡到突厥可汗大营时,遇到高句丽的使臣。

隋炀帝以高句丽为隋朝藩属国为名,命使臣转告高句丽国王来朝见,高句丽国王听完使臣转达后,高句丽国王高元未曾前往。

后来在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句丽国王高元不遵守臣礼为由,攻打高句丽,这也是隋炀帝登上皇位后,第一次攻打高句丽。

隋炀帝第一次准备进攻高句丽,先是在全国范围集结军队,然后这些集结的军队,在涿郡汇合。

这场战役一共出动了一百多万的将士,而为军队运输的民夫比军队将士的数量多出2倍,虽然军队的民夫的人数声势浩荡,但是因为隋炀帝的错误指挥以惨败告终。

隋炀帝第二次与高句丽交战时,正逢杨玄感叛乱,隋炀帝立即带走了军队大多数人去平定叛乱,后来叛乱平定,对高句丽的战争还是以失败告终,不光如此,高句丽还俘虏了很多隋军。

前两次的失利,并没有让隋炀帝放弃,于是发动第三次攻打高句丽的战争,这次的战争大获全胜,高句丽也就此称臣,隋军得以班师回朝,而高句丽也就此消停了几年。

没过多久,隋朝便灭亡,隋朝被唐朝所取代,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坐上皇位。

李世民在位期间,攻灭其他诸国,四海皆服,在公元643年,新罗派遣使臣,朝贡大唐,在见到皇帝李世民后,向其述说高句丽图谋断绝新罗与唐朝的通道。

李世民在听完新罗使臣的诉说后,并没有立即发兵,而是先派遣使臣到高句丽,命其停止对新罗的侵略,此要求被高句丽拒绝。

于是李世民下令攻打高句丽,这场战役一共率军6万多人,远远少于隋炀帝的数量,但是唐朝的军队却是大获全胜。

虽然有一定的伤亡,但是唐朝光是俘虏高句丽的人就达到了一万多人,后来高句丽的国王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唐朝谢罪。

综合以上高句丽与隋唐两朝的战争而言,高句丽的挑衅和不服从占一大部分,遇上这样的挑衅和不服从,要是不用战争解决的话,他们是不会服气的。

不能让他们臣服,周围的政权也不会服气自己,不利于统治。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还有就是高句丽的地理位置特殊,高句丽的地处东北和朝鲜半岛地区,而东北地区一直属于边境地带,且物资丰富。

由于高句丽之前隋唐两朝反复无常的表现而言,高句丽在此地区,对中原王朝是不小的威胁。

为了消除威胁,只有不停的打,直到能打到其灭亡为止。

最后我想说的是,再正当的战争理由发动战争,也要考虑当时的经济情况和百姓,不然派遣再多人的军队,也是以失败告终。

高句丽多次在隋炀帝时期被攻打,其实并不冤枉,隋炀帝也不算是欺负弱小。

只是隋炀帝没有考虑当时的经济情况和人民的感受,加上错误的指挥和失去民心,才会导致对高句丽的三次战争,两次以失败告终,造成很多的将士的伤亡。

而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的战争时,没有大肆的征集军队,反而考虑将士和百姓的感受,使得大胜高句丽。

杨广之所以被黑几千年没有人给他翻案,首先是因为在他当皇帝期间,他确实做了一些残暴的勾当,就比如说整天沉迷于美色,甚至派兵到民间强抢民女,要不然就是不顾国家的实际发展情况,强修大运河进一步的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使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等等。然后这使得原本繁荣的隋朝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所以致使朝代灭亡这个责任他是逃脱不了的,当然后世的人也没有人愿意给他洗白。其次是因为后来的统治者李世民和杨广这两个人之间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两个人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就比如说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启了贞观之治,使得唐朝的国力空前的繁盛,甚至成为了那个时期世界上最繁荣的一个国家。但是反观杨广就不一样了,杨广在位期间天下的老百姓民不聊生,国内动乱不止。所以有着这种鲜明的对比,后来的人自然而然会把杨广归类到暴君的那一行列。此外也跟杨广在后世很多普通人心目当中根深蒂固的印象有关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刚开始在学历史的时候,然后学习到隋朝这个朝代,我们的历史老师会跟我们说杨广是一个昏庸无道的暴君,然后对于他的功绩之字不提,所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推测到大部分古人也是这么评价杨广的,试想一下有着这种评判,后来的人怎么敢给他翻案。除此之外要知道历史本来就是一个认真打扮的小姑娘,而且在滚滚的历史长河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较真的,有的史实甚至跟历史根本不相符,再加上它也不影响当下的发展,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给杨广翻案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391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