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童情绪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儿童情绪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1张

  儿童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毛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儿童的成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目于爱与被爱、尊重与自尊的需要,幼儿非常希望被人注意,为人重视、关爱,要求与别人交往。与人交往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人际关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幼儿情绪的产生和性质。成人对幼儿的关爱、表扬,可以使幼儿信心百倍、活泼、愉快,反之,则可能使他们焦虑不安。因此,在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对幼儿的态度,是幼儿情绪情感的最重要的动因。

  不仅与成人交往的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有一名幼儿,父母、教师都挺喜爱他,但其在幼儿园就是不高兴,也不愿上幼儿园。通过观察、谈话发现,原因在于同伴不理他,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小朋友的排斥、拒绝,或者忽视、冷落,对幼儿常是一种痛苦。

  (二)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

  情绪情感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新生儿只有几种非常简单的情绪,如愉快、恐惧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情感的种类逐渐增多。幼儿期相继出现许多高级社会性情感。如尊敬/怜悯、公正、友谊、同情、羡慕、羞愧、责任感、妒忌、骄傲,等等。研究表明,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均在幼儿期出现,并获得初步的发展。这些都使得幼儿的情感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幼小儿童的情绪带有很强的冲动性,当他们处于激动的状态时,常常会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产生一些冲击性的行为,当然,他们更不会考虑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一个劲儿看见别的孩子欺侮小弟弟,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他一边喊着:“不许欺侮小弟弟”,一边却伸出拳头朝欺侮人的孩子身上打上一拳。大些的孩子则开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行为的冲动性和过于强烈的外部情感表现,同时,情感的稳定性也逐渐提高。

答案: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的总体特点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体验逐渐丰富和深刻,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的易冲动性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5~6岁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加强。

(2)情绪的不稳定性

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幼儿晚期,孩子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但仍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所以家长和教师在幼儿面前必须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3)情绪的外露性

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幼儿晚期,儿童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在正确的教育下,随着幼儿对是非观念的掌握,幼儿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会很快发展起来。

(4)高级情感的发展

①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也都发展起来。

②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

③理智感。理智感是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适时地给幼儿提供恰当的知识,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儿童理智感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01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