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个好孩子,不要轻易得罪人,待人要宽容,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这是永远正确的法则吗?
有时候,我们退一步,对方会更进一步,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你一再忍让,别人就会认为你有涵养,反而觉得你软弱好欺负。
所以,做人,有时候需要我们该翻脸时就翻脸,不能一味的怕得罪人,才能让自己更优雅体面,这方面我们可以向林黛玉学习一下。
黛玉怼周瑞家的,
面对不公平,就要勇敢发声
黛玉初进贾府时只有六岁左右,因为从小就听母亲对她说外祖母家是侯门公府,与别家不同,因此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黛玉与诸人相见,应对得体,有礼有节,被王熙凤称赞 “这通身的气派,倒像老祖宗嫡亲的孙女儿”。
因为一句话说的不周到,惹得宝玉摔玉,她便懊恼的偷偷地哭,还是袭人来劝解,才好了。
袭人要拿玉让她看,她忙止道:“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不迟。”
看看这行事,哪像个六岁的小姑娘,更和尖酸刻薄不沾边。本来大方得体的黛玉,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冠以“小性儿、爱刻薄人”的呢?
这还得从周瑞家的送宫花说起。
薛姨妈让周瑞家的给姑娘们送宫花说的是: “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两枝,下剩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儿罢。”
薛姨妈是分好了的,迎春、探春、惜春、黛玉每人两枝,剩下四枝,因为人人都是均等的,不好再分,就都给王熙凤了。
再者,凤姐是薛姨妈的亲侄女,多给本是应该的,即使别人挑剩的,也没什么。可周瑞家的恰恰“顺路”就先给了“三春”和凤姐,剩下的两枝才去给黛玉送。
黛玉因为最近“金玉良缘”之说甚嚣尘上,心中自然对薛姨妈送的花也无好感,因此只看了一眼,问: “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
其实黛玉的意思也不一定是想问“我是不是最后一个被送的”,因为姐妹众多,如果都有,就可以坦然接受,如果单送自己,接受了,也会顾虑到其他姐妹的感受。
好比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单送你一件礼物,我们也会考虑该不该收,以及其他朋友的感觉的。
黛玉这样问不是多心,反而是高情商的表现,谁知道周瑞家的刻意强调:“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这才不高兴了,黛玉在贾府并不像表面上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王夫人这位陪房的精明势利,黛玉自然知道。
她虽然没听见薛姨妈的吩咐,度其行事为人,她明白周瑞家的肯定是先巴结贾府的几位正牌**和凤姐,而不把寄居的自己放在眼里。
况且还有“金玉良缘”之说,同为王家人的周瑞家的,自然也是其拥护者,因此不免有意无意的对黛玉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
而黛玉的这句看似刻薄的话其实恰恰戳中了她的小龌龊——周瑞家的本来就是轻视黛玉的,因此她也只能一声不言语了。
面对不公平,适当露一点儿锋芒,别怕得罪人,才能让那些看人下菜碟的势利之人,不敢得寸进尺,才能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就如黛玉,勇敢发声,并不是“刻薄”的表现。
黛玉怼李嬷嬷
真性情中也有高情商
紧接着,黛玉和宝玉在薛姨妈那里喝酒,宝玉的奶妈抬出贾政来拦着不让宝玉喝,宝玉不敢说什么,黛玉却说: “这个妈妈,她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
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因此说: “林姐儿,你不要助着她他了。你到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
黛玉却说: “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犯不着劝他。你这个妈妈也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杯,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
一番话把李说急嬷嬷了:“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说完偷偷地溜走了。
黛玉这段话看似刻薄,实际上合情合理。
薛姨妈是借住在贾家的亲戚,李嬷嬷在这里倚老卖老,搬出贾政来,虽说是为了吓唬宝玉,但薛姨妈如果多心,就会想到黛玉说的那层意思上去:“不当在姨妈这里吃酒。”
李嬷嬷在这里明显是不懂规矩,对薛姨妈有不尊重之嫌,这时候,宝玉不敢反驳,宝钗以稳重自居,不能在下人面前失态,薛姨妈身为长辈,更不好意思得罪亲戚家的仆人。 只有黛玉肯放下自己大家闺秀的身份,旁敲侧击地教训李嬷嬷几句。
试想,如果不是黛玉说这番话,当时的气氛得有多尴尬?大家肯定是默默地放下酒杯,说声“散了吧”。
正因为有黛玉这些话,薛姨妈才有了台阶,笑着说:“放心,有我呢,即便吃醉了,就跟着我睡吧。”饭桌上的气氛才重新活跃起来。
在这里,黛玉既替宝玉解了围,又化解了薛姨妈是尴尬,宝钗才说:“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这两回后,黛玉的嘴厉害不饶人就人人皆知了,也是从这两回后,再没有出现黛玉刻薄下人的事。
就像武林高手一战成名,黛玉的两次出击,都是和高手过招——一个是王夫人的陪房,一个是宝玉的奶妈,黛玉都敢招呼招呼,且战绩斐然,对方连招架之功都没有了。
人人都知道了黛玉的厉害,也就无人敢对她再表现半点轻视,黛玉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凭实力赢得了自尊和地位。
在一些场合之中,对一些不知进退之人,无需心软,不必留情,该翻脸时就翻脸,让对方知道退让,既能维持良好的局面,又能保持彼此的体面。这是黛玉的高情商,也是李嬷嬷的无知之处。
黛玉论迎春
忍让不是善良,是软弱
和黛玉的尖牙利嘴相反,迎春则是出了名的“二木头”,不要说怼人了,就连下人欺负到头上,都不敢吭一声。
七十三回,迎春的奶妈王嬷嬷偷拿了她的“头面”累金凤去做赌注输掉了,可巧,贾母严查“夜赌”,就抓住了王嬷嬷。秀橘说迎春不敢去要:“姑娘脸软怕人恼,如今竟怕是无着落了。”
迎春却说“她不过是暂借,谁知竟忘了送回来”,听这话说的,已经这时候了,还是在背后,竟然都不敢说下人的不是。
这时候,王嬷嬷的儿媳妇王住儿家的跑来让迎春去为她婆婆求情,迎春不去,她就编排出一席话,说迎春平时花了王嬷嬷多少多少钱,又说自从邢岫烟来了,迎春房里更是多了开销,都是她们家填补着。
这哪里是下人和主人说话啊?如果是黛玉或者探春,她敢吗?偏偏迎春就被拿捏的死死的,不是因为王住儿家的说的是事实,而是迎春“锥子扎不出一声儿”,她根本不知道怎么反驳,更别提训斥她了。
可是绣橘火了,上来和王住儿家的对撕,但迎春都如此,王住儿家的就更不会害怕一个丫头了,正闹得不可开交,探春来了。
探春问明情况,三言两语说的王住儿家的不敢再言语,再加上平儿也来了,平儿问迎春应该怎么处理。迎春竟然没听见刚才众人说的什么,歪在床上和宝钗正看《太上感应篇》呢。
听到平儿问她,才反应过来,说: “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任凭你们处置,我总不知道。” 说的大家都觉得好笑起来。
满屋子的人为了她吵翻天,她居然躲在一边读佛经,又这样说,难怪黛玉说她: “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不知是不是迎春理解错了黛玉的意思,居然又说:“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
这一回的回目就叫“懦**不问累金凤”,迎春真正的是太懦弱,假如她能够像黛玉那样得理不饶人,面对不公平、不合理,被人欺负时,敢毫不留情的怼回去,哪个丫鬟婆子还敢这样对她?
一味的忍让,不是善良宽容,而是软弱好欺负。也正是因为迎春的软弱,才造成了她结婚后更加不幸的命运,才被“中山狼”孙绍祖虐待致死。
因此,受到不合理的待遇,遇到不合理的要求,坚决地说“不”,也是一种优雅,即使对方不高兴,也要让对方知道你的脾气和底线,知道你不是好惹的。
宽容待人固然是美德,可是,面对非议,面对轻视,面对责难,像黛玉一样该翻脸时就翻脸,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
要有不被别人随意轻视、拿捏的底气,才会活得更加有尊严。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该翻脸时就翻脸,人人皆知是一个不可轻视、不可玩笑的人,所以,人人皆爱重她。
不给恶人、小人留情面也是一种修养,只有保护了自己,才能成全别人。
迎春的命运悲惨跟她自己的性格也有极大的关系!五千两银子对普通人家来说根本就是天价!书里秦可卿葬礼时为图好看给贾蓉买官也没那么贵!迎春虽是庶出贾府当时也有一定影响,孙家并不敢十分明目张胆的欺凌迎春。可迎春的性格既懦弱又是非不辨,她屋子里混乱不堪婆子敢直接拿她的首饰当了做赌资,邢夫人说她你不好说就该打发人告诉我,本是好心替她做主,迎春居然顶嘴说只有婆子说她没她说婆子的道理!主子没个主子的样,性格又极为冷淡,偏她的丈夫是个武将,于是*遍她带来的丫头侍女不说,还动辄被赶去下人房里!
时间:黛玉弃舟登岸初进贾府之日
地点:正房大院的上房
人物:林黛玉,贾母,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王夫人,邢夫人,李纨,雪雁等丫鬟仆人
轿子至一垂花门前落下,那小斯俱肃然退出,众婆子上前打起轿帘,扶黛玉下了轿。
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至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前。
台阶上坐着的几个丫头
笑迎:刚才老太太还念诵呢!可巧就来了。
(三四个丫鬟争着打帘子)
又有丫鬟报:“林姑娘来了!”
黛玉方进房,见两个人扶着一位老母迎上来。
贾母(忙将欲下拜的黛玉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啊~(贾母大哭)
(众人落泪劝解)
黛玉(含泪):老祖宗
(众人拭去泪后)
贾母对黛玉(指了邢夫人,王夫人和李纨):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二舅母。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
嫂子。”
黛玉(一一行礼):大舅母,二舅母,大嫂子。
(三人将黛玉扶起)
贾母:请姑娘们。今日远客来了,可以不必上学去。
(众人答应了,便去了两个。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鬟,拥着迎春,探春,惜春来了,三人钗环裙袄,皆是一样的妆束)
(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归了坐位)
丫鬟送茶,众人叙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
贾母(伤感):我这些女孩儿,所疼的独有你母亲。今一旦先我而亡,不得见面,怎不伤心!
(携了黛玉的手又哭起来)
众人都忙相劝慰,方略略止住。
众人(对黛玉):常服何药为何不治好了?
黛玉: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
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从,他又说:‘既舍
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
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
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贾母:“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语未完,后院中传来笑语声)
(王熙凤)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黛玉想: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
(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
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
众姊妹(对黛玉):这是琏二嫂子。
黛玉(忙陪笑见礼):二嫂子!
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
(笑):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
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
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王熙凤用帕拭泪)
贾母(笑):“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别再提了。
熙凤(忙转悲为喜):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
(忙拉着黛玉的手):“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
黛玉一一答应。
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熙凤亲自布让果茶)
王夫人(对王熙凤):月钱放完了没有?
熙凤:放完了。刚才带了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见昨儿太太说的那个。
想必太太记错了。
王夫人:有没有,什么要紧。
王夫人: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
熙凤道: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作者:秦淮浪人 提交日期:2004-10-10 17:03:46楼主 红楼女儿中,若用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对“美的指标”量化打分,评选最完美的美女,平儿将会以高票当选。
下面从平儿的外貌、品行、才能三个方面一一道来:
一、先说外貌
平儿的美貌不张扬,不奢华,不轻浮,不俗气。她典雅秀丽端庄大方,比其公府**、贵族**来一点不逊色。曹雪芹虽未直言平儿如何貌美而是通过别人眼中的平儿从侧面为我们勾勒出了平儿的如花红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她竟以为平儿就是凤姐,原因是“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如果说乡野老妪未见过什么大世面,常把贾府所有的女孩都当成美人的话,那位生长于脂粉堆中自称“绛洞花主”最善怜香惜玉的贾宝玉的眼光总不会错吧。在宝玉是眼里“平儿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人常说男人看女人是欣赏性的,女人看女人则是最清楚,最冷静,也是最挑剔的。连容貌令贾琏都为之心旌摇荡的尤二姐初见平儿时也感觉她“打扮不凡,举止品貌不俗”。甚至连身处“膏梁锦绣之中”言语一向谨慎的李纨也夸平儿“这么个好体面模样”。贾府至尊久经世故的贾母也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夸赞“平儿是美人胚子”。
上述外人眼里对平儿的这些评价不是比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夸张修饰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平儿外貌美的逼人气质和无穷魅力吗?
作者:秦淮浪人 回复日期:2004-10-10 17:06:001# 二、再说品行
平儿性情平和,敦厚,宁静,温柔善良。
兴儿曾说:“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倒背着奶奶常作些好事。小的们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她去就完了。”
平儿素来体恤下人,怜老悯贫,关心弱者。小厮们家中有事不敢向凤姐告假求于平儿,平儿替他们挡过是常有的事。迎春奶妈偷当了**的首饰,事发后,探春令人找平儿来处理,也是平儿替柱儿媳妇瞒了主子,只叫她快赎回来就一字不提。
平儿对投亲靠友的刘姥姥,显示出人性中亲善的本真。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很得贾母及上下众人的欢心,自然封赏要丰厚于前一次,平儿都细心地将一切打点好,又拿出自己的衣服送给他,并一再请不要嫌弃,说“咱们都是自己人,我才这样”,又送东西,“又如此谦逊”。令刘姥姥念佛不迭,感激涕零。平儿又嘱咐刘姥姥年节时只需把自产的干菜带一些,别的一概不要,既全了刘姥姥感激还报之心,又不增加其负担;并且主动替其收拾妥当,预先安排好次日回程的车马(省其奔波之累)。
在对待尤二姐上,平儿在两难选择的情况下,并没有倒在主子王熙凤的一边,表现出了可贵的善良品行。当尤二姐受到凤姐的刻薄虐待时,平儿“自己拿钱出来弄菜”给尤二姐吃,有时“只说和他园中逛逛,在园中厨内另做了汤水给他吃”。事后凤姐知道,骂平儿说:“人家猫会拿耗子,我的猫倒咬鸡!”平儿仍不顾这些,在尤二姐感到最孤苦无依的时候,照旧鼓着勇气“过尤二姐那边来劝慰了一番”。尤二姐在临死见到的最后一个人就是平儿。二姐拉住平儿的手哭着诉说了心底无限的感激之后,“觉大限吞金自逝”,平儿“不禁大哭”。从平儿当时的处境来说,她是想尽力维护尤二姐而不可能。但她并不畏首畏尾,考虑个人得失,对二姐的暗中关照,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对贾琏的帮助也同样是出于同情心,她背着凤姐偷出二百两银子给贾琏为二姐治丧,充分反映了平儿善良而又聪明豁达的优秀品质。
平儿善恶分明,极富有正义感,有时也敢于表示自己的不平。贾赦逼鸳鸯为妾,她听到后就斥责:“这个大老爷也太好色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凤姐与贾琏发生矛盾,都拿平儿出气。过后平儿在和王熙凤说闲话借机顶撞:“偏说‘你’!你不依,这不是嘴巴子,再打一顿,难道这嘴上还没尝过的不成!”表达了她对自己无端受辱的不满。
红楼梦女儿中,平儿的品行是无可挑剔指责的,她决无害人之心,对下人,凡能周全的,她总要替对方说些好话,或把人家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她平稳,谦逊,息事宁人,有节制,口碑极好。至于她也曾帮着王熙凤干过放债收银一类的事,人们一般是能谅解的,她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为了自身生存。
作者:秦淮浪人 回复日期:2004-10-10 17:07:002# 三、最后说才能
论才智,平儿八面玲珑、四处逢圆。生活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处事得体,不得罪别人,然而无论你有多聪明、多老练都不可能让每个人都称赞你。而平儿能, 无论何时何地平儿都能让每一个与她共过事的人都挑不出她身上的错。
在自己小家庭里,平儿一仆侍奉二主。贾琏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而凤姐又是出了名的醋罐子,平儿周旋于二者之间却深得二人信赖,夹缝中她活得游刃有余,一方面贾琏拈花惹草时平儿替他瞒过凤姐;另一方面凤姐背着贾琏往外放银子都是平儿替她巧妙遮掩,此间绝无半点疏忽,这岂是一般人行得来的
在贾府这个大家族中,各色人物都有。平儿身居其中不悖繁琐森严的种种礼数,行事得体,深受赏识。主子凑份子过生日,自己也不落过,随上一份,“这是公中的”,“私自另外也有了”,喜得贾母连称她“好孩子”。
作为当家管事媳妇的贴身丫头,凤姐抱病之时,都是她在替凤姐行事,与探春、宝钗等人共同组成“大观园临时管理委员会”,帮助协理贾府,其中也展现了她的巧言善辞和对人际关系异乎寻常的敏感。五十五回“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中洞明练达、谙熟世故地既护了“幼主”,又训斥了“刁奴”;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既夸赞了探春们的才智和见识,又解释了凤姐难于行事的苦衷。难怪素来处世圆滑老练的宝钗也称赞她“远愁近虑,不卑不亢”。平儿实际上是凤姐的“一把总钥匙”。
这就是内外兼美的平儿,我们将一切用来形容女子的最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她都不为过,她真的算得上是至善至美的化身。
与迎春相比,丫环绣桔真是太出彩了,她和她的主子简直就是非常强烈的对比,一个懦弱无能,一个精明能干,如果这样一个丫头,放在探春的房里,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绣桔在《红楼梦》全书中,只有一次出场的机会,但是也正因为这次出场,给人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忠心侍主,而且言辞犀利,思维缜密的好丫头。
迎春的奶妈因为好赌,输光了赌资后,竟然偷了迎春的攒珠累丝金凤,然后当了做赌资,绣桔在发现**的累丝金凤少了之后,就立马让迎春去向奶妈讨要,不要怕脸软怕人恼,但是迎春却为她的奶妈辩解,绣桔立马一针见血的指出,奶妈不是忘了,而是欺负姑娘好性子。
如今没有了累丝凤,节下如果没有了这个装戴,上面怪罪下来,迎春房中,所有人都要蒙羞,如果姑娘不愿去要,可以将此事告诉二奶奶,由二奶奶着人去要或者替她赔补。从绣桔的这段话,我们就能看出,绣桔的精明能干,不但能够一眼看出事情的本质,而且还能提出解决事情的方法,比起迎春来,不知要强多少倍。
后因为迎春奶妈聚众赌博,被贾母责罚,她的儿媳妇竟然跑到迎春房里大吵大闹,威逼迎春去给自己的婆婆说情,绣桔就毫不客气的指出,赎金凤是一回事,求情是一回事,你不要将两件事情搅在一起说,难不成姑娘不说情,你还能不赎金凤?
绣桔如此霸气的回应,只因为她护主心切,而且也立马显示出她超强的口才,在迎春奶嫂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头脑仍然保持如此清晰,说话有理有据,怎能不让人叹服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