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一谈《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主人公思想感情变化?2“春意知几许”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谈一谈《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主人公思想感情变化?2“春意知几许”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第1张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  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  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评解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  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  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欣亭》上片主要是借景抒情,短短数句便写出了自己的雄怀壮志无人理解的苦闷。下片借典抒怀,词人借写晋代和三国时的人物典故,表现了自己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进退两难的处境。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辛弃疾这位集词人与军人于一身的英雄也不禁愤然泪下。  就这首《水龙吟》来看,词人写的是自己内心的情感,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词人将飘泊之感、孤独之感、失落之感等融为一体,将自己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作者并不限与此,而是将自身的情感上升到整个人类的高度,是整个人类普遍的情感,这样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意义,从而有更为深广的文学史意义。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古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伤今追昔元宵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著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晚晴,正是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紧接“人在何处”四字,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人”,有的评论者认为指李清照所怀念的亲人,从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为好。)前三句写当时的天气,次三句写当时的季节,“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点出时令是初春。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四处充满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词人看来,毕竟“春意知几许”,还远不是很浓郁的。虽是“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可是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都是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一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本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因此,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前,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词的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当时宋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直点灯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日”条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作者当年同“闺门”女伴,心情愉快,盛装出游的情景。全是写实,并非虚构。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飘流异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发蓬乱,虽又值佳节,又哪还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更反衬出词人伤感孤凄的心境。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作者在这首词的下片中,无论是用当年在汴京赏灯过节来作今昔对比也好,还是用今天的游人的欢乐来反衬自己的处境也好,都能更好地刻划出诗人当前的凄凉心情。真是语似平淡而实沉痛已极。更多李清照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李清照专栏。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间,这首词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藉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12篇诗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代·王安石《梅花》

梅花

宋代 :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诗三百首 , 写景 , 咏物 , 梅花 , 寓人 , 人格 , 早教古诗100首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代·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 :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古诗三百首 , 爱国 , 忆旧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代·梅尧臣《鲁山山行》

鲁山山行

宋代 : 梅尧臣

古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登山 , 写景抒怀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这首《永遇乐》,是有代表性的名篇之一。

宋人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怀京洛旧事”的作品。词中所选取的题材,没有什么奇特,尤其是女真贵族军事集团南犯、宋朝南渡以后,不少词人都以回顾汴京的灯节之盛,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这首词所运用的语言,也很寻常,明白如话。但今天读来,却觉有感人的魅力。这是由于作者在“寻常”之中,表达了深刻细腻的情感之故。

词的上片,主要通过描写眼前的节日气氛,反衬自己的忧伤情怀;下片主要通过追叙往常的节日盛况,暗示自己忧伤的原因。上片重在写景,借写景,抒幽愤;下片重在叙事,以叙事,发感慨。在整首词中,没有直接以语句写自己的深忧和沉痛,而是通过鲜明的对比,创造出一种昔盛今衰、人欢我悲的意境。作者愈是写夕阳的美好,春色的迷人,朋友的盛情,往昔的灯会,他人的笑语,就愈是反衬出自己的意兴阑珊,愁绪万端。在一般情况下,美与丑,喜与悲是相互排斥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喜的更喜,悲的更悲,从而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更丰富的感受。这首《永遇乐》可说正是运用了这种艺术辩证法,以往日的繁盛,写今日的衰败;以今日的憔悴,写往日的秀丽;以佳节的热闹,写个人的悲凉;以他人的欢笑,写自己的忧戚。这种委婉而含蓄的表现手法,是婉约派词人,尤其是李清照所擅长的重要手法之一。运用这种手法,常常“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更易扣击读者的心弦,令人心动情移,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正因为这首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较好,它在南宋词坛上就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在推动豪放派词风的发展中起过不小作用的刘过,“平生以气义撼当世”,矢志“不斩楼兰心不平”,作词挥洒雄健,语言爽朗明快,但他对李清照以“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这类精巧工致的词句,把细腻深刻的感情熔铸于景物形象之中的婉曲的艺术手法也很欣赏,并且模仿这两句作《柳梢青·送卢梅坡》一词,其上片云:“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宋末爱国词人刘辰翁更通篇仿作这首《永遇乐》。邓剡亦有“和易安词”,但没能流传下来。

作者在这首词中,不只是对故家的怀念和对往昔繁华生活的追忆,而是进一步忆往讽今,以“次第岂无风雨”作隐喻,深沉地表示了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以“听人笑语”为反话,对那些沉醉于“西湖歌舞”之中而不思收复国土的达官显贵们进行了讽刺和警告。因此,这样的词篇,就不完全是表现她在“孀居的流亡没落生活中的消极悲观之感”,而是反映了那个离乱

不安的动荡时代的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尽管李清照在这首诗中所怀念的不少是个人的生活,但却不全限于一己的痛苦,而是从一己的悲痛、凄苦之中道出了许多流人的心思,唤起了人们对沦陷河山的怀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乱动荡的时代气息,表达了离乡背井、骨肉分散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当然,这首词所表现的爱国情感是比较微弱的,缺乏激昂慷慨的气势和振奋人心的力量。这是无庸讳言的不足之处,如果和她的某些诗文相比,这一缺点就显得更为突出了。

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己自工致。至于“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 “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刘辰翁《永遇乐》词序)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永遇乐·元宵》宋朝   李清照。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的情感如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原文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07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