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最有骨气的皇叔是谁,宁摆摊也不投靠日本人?

溥仪最有骨气的皇叔是谁,宁摆摊也不投靠日本人?,第1张

大家都知道,满清入主中原后,皇亲国戚都是特权的存在,他们世袭罔替,并享受着最为奢华的生活。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清朝政权存在,满族当家的基础上。两百多年的奢靡生活,使众多的满清王公贵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满清灭亡后,为了生存下去,王公贵族想尽了办法维持自己的面子,保持住自己依旧过得奢华的美丽外壳,甚至到了变卖祖传府邸的境地。但也有人不满清朝的灭亡,追随溥仪去了东北,成为伪满洲国中的一员,苟延残喘。但是有这样一位满清皇族,他宁愿在街头摆地摊,也不愿低下自己的腰,过着像是乞讨的生活。

这个人就是光绪皇帝同父异母弟、溥仪的皇叔爱新觉罗·载涛,他被称为最有骨气的满清皇族。众所周知,溥仪3岁就登基做了皇帝,而载涛则3岁就当了将军。1912年溥仪逊位后,皇族彻底失去了特权地位,满清贵族也失去了奢华生活的支柱。载涛也是如此。

与其他皇族沦为汉奸不同,载涛有着自己的骨气。溥仪担任伪满洲国皇帝后,派人多次来北京请载涛去伪满洲国任职,但是都遭到了严词拒绝。载涛说:“我还想多活几年呢,你就饶了我吧,我可坐不起那小卧车哟,依我看,还是骑我那辆破自行车自在哟!”

后来日本侵华,土肥原贤二来到京郊小汤山清朝先祖墓地的阳宅造访载涛。面对日本的威逼利诱,他也是始终严词拒绝,即使饿死也不做汉奸傀儡。

肯定是有关系的啦。

乾隆,溥仪都是皇太极的直系子孙。

其实把大清的皇帝顺序和他们的儿子搞清楚就一目了然了。先来看一下清朝的这些皇帝吧。努尔哈赤就没有写到里面了。

皇太极(后金天聪汗,改元为清后年号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 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其实一直到道光皇帝都不用多说,因为这些皇帝都是前任皇帝的儿子。顺治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康熙是顺治的第三子。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道光是嘉庆的第二子。咸丰是道光的第四子。同治是道光的长子。

但是接下来的两个皇帝,光绪和溥仪的关系就不一样了。光绪的父亲是爱新觉罗·奕譞,道光的第七子。而溥仪的父亲是摄政王载沣,溥仪是道光的曾孙,也就是爱新觉罗·奕譞的孙子。这么一说就很明白了吧。

这种从祖辈往下排辈的问题又来了,但是我喜欢

既然题主从清代第二位皇帝问到了最后一位皇帝,那么正好咱所幸把清代所有的皇帝都说个遍,这样以供大家周知。

大家看一下上面的这幅非常直观的清代皇帝图,大清朝的开创者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俗称野猪皮),大清就在他的手上开始发展,在他死之前东三省全都是他的势力范围,不过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称帝,只是自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建立了一个地方政权叫做“大金”,到了他儿子皇太极的时代,依旧没有称帝,(皇太极自称天聪汗)因为他们还是属于地方政权,没有入住中原,尔后皇太极暴死于沈阳故宫,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继位,在其皇叔(或者后爹)多尔衮的辅佐下,清军这才入主了中原,并且在北京建立的全国性的政权,称之为清国,这个时候,福临才开始称帝,叫做顺治皇帝。

然后清朝开始以北京为帝都,开始的一代传一代的过程,顺治帝传位给儿子康熙皇帝,康熙又传位给皇四子雍正皇帝,雍正传位给儿子乾隆皇帝,乾隆在传位给嘉庆皇帝,嘉庆皇帝传于道光皇帝,ok,到了道光这里可是分叉了。看图。

本来道光传位给儿子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又传位给同治皇帝,但是同治早亡并且没儿子,皇家血脉到此中断。所以血脉只能往回找补,后来皇帝为又传给了道光帝的孙子(醇亲王的儿子)光绪,但是光绪死的时候也没后代,于是又把醇亲王的孙子溥仪(其父是载沣)立为了皇帝。

所以说,溥仪不论和乾隆,还是和皇太极,还是和努尔哈赤,那都是直系血脉的关系,都是纯种的爱新觉罗皇族。

首先乾隆和溥仪都是皇太极的子孙

皇太极是溥仪的老祖宗,皇太极是乾隆的高祖父(太爷的爸爸)

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顺治(皇太极第九子)→康熙(顺治第三子)→雍正(康熙第四子)→乾隆(雍正第四子)→嘉庆(乾隆第十五子)→道光(嘉庆第二子)→咸丰(道光第四子)→同治(咸丰唯一儿子)→光绪(父亲是奕譞为道光帝的第七子)→溥仪(奕譞得第五子载沣长子)

清朝的 历史

清朝前后268年,历11代皇帝,清朝:l644--l9ll共268年,(有的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起算,还有的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算,我是按照全国性统一算的)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清朝总共有十一个皇帝:1、皇太极;2、福临(顺治);3、玄烨(康熙);4、胤禛(雍正);5、弘历(乾隆);6、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7、绵宁,后改旻宁(道光);8、奕詝(咸丰);9、载淳(同治); 10、载湉(光绪);11、溥仪(宣统)有的人把努尔哈赤也算上了,其时公认的努尔哈赤并未称帝,他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616年建立了大金国(史称“后金”),不是清,所以不算。

接下来介绍一下提问的主要三个皇帝

1、 清太宗——皇太极(称汗后称帝 )

天聪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2 、清高宗——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 历史 进程的重要皇帝。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同时销毁对清朝不利的书记,明代档案,篡改书籍,说是修书,实则毁书,是中国文化一大浩劫。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六下江南,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在位60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终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3、 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 历史 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宣即大。“宣统”即“大统”。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受到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肯定是有关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等级森严的封建 社会 ,以及讲究正统血缘关系的皇室成员,自然是对血统看的比较重。所以说从根上皇太极、乾隆、溥仪都是有直系血缘关系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其实熟知清朝末代史的都清楚,清朝最后几位皇帝的关系还是比较乱的。乱在了不是直接的父死子继的模式。

从努尔哈赤开始--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顺治(皇太极第九子)→康熙(顺治第三子)→雍正(康熙第四子)→乾隆(雍正第四子)→嘉庆(乾隆第十五子)→道光(嘉庆第二子)→咸丰(道光第四子)→同治(咸丰唯一儿子)→ 光绪(父亲是奕譞为道光帝的第七子)→溥仪(奕譞得第五子载沣长子)

也就是在同治帝之后,因为没有儿子无法完成父死子继的制度,同样的同治帝也没有兄弟也不会有兄死弟继的人选出现。

怎么来保证血脉的传承呢?因为清朝还是比较看重正统的血脉传承的。那就需要往上倒腾几代,看看正宗血脉是从那传下来的。

直系血脉道光传位咸丰--传位同治,同治帝无儿子 无兄弟、往上倒咸丰帝有兄弟,但是年龄上不合适,因为此时的清政府政权为慈禧当权,他不可能让自己的兄弟来承担王位继承,那样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政权。

此时的慈禧开始立醇亲王的儿子来继承王位,此举有两点因素,1慈禧顺便拉拢醇亲王做自己的阵营,同时也能制衡恭亲王奕䜣。2光绪帝作为自己的侄子肯定也会听命于他,光绪帝也是嫡长子符合立嫡长子的规矩。

怎奈朝廷不顺,清王室子嗣也不旺胜。光绪帝也无子嗣,就开始挑选下一辈的醇亲王的第五子载沣的长子溥仪承袭帝位,也就是光绪的侄子。

对于跟上而言都是道光帝的直系子嗣,只不过在往下基本上都是叔侄关系的继承不是子嗣的继承。

皇太极是乾隆的曾爷爷(曾祖),乾隆是溥仪的五世祖,皇太极是溥仪的九世祖

所以说从根上皇太极、乾隆、溥仪都是有直系血缘关系的。

封建时代讲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有清一代,从努尔哈赤到同治,全部都是父死子继。

既然是这样,乾隆与皇太极自然就有关系了,皇太极是清代第一位皇帝,乾隆是清代第五位皇帝,也就是说,乾隆是皇太极四世孙。

再来说溥仪。

因为慈禧的关系,同治帝成为清代皇位传承的一个分水岭,同治之前,是父死子继,同治之后,连兄终弟及都算不上了。

如果能把溥仪与同治之前的皇帝连上线,那么他跟皇太极就可以联系起来。

溥仪的生父是醇亲王载沣,载沣之父为第一代醇亲王奕譞,奕譞乃道光帝之子。

也就是说,溥仪是道光皇帝的曾孙,自然,他跟皇太极也就有关系了。

溥仪是皇太极的九世孙。

题中提到了乾隆,溥仪与乾隆也是有关系的,为其第五世孙。

按通常的观念,一个朝代的太祖是开国皇帝,但是清代的情况比较特殊。努尔哈赤虽被尊为清太祖,但他其实并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大清这个说法,当时是叫“金”,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后金”,这个“后金”是相对于宋代时的金朝而言的。

清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正是皇太极,皇太极时期改“金”为“清”,这才有了大清的概念。而皇太极的继任者顺治帝是清代第一位入关的皇帝,所以他才能得到“世祖”这样的庙号,没有特殊情况下,一个朝代的第三位皇帝是不能称“祖”的。

皇太极之后传位给顺治帝福临,福临是皇太极的九子。

顺治帝之后传位给康熙帝玄烨,玄烨是福临的第三子。

康熙帝之后传位给雍正帝胤禛,胤禛是玄烨的第四子。

雍正帝之后传位给乾隆帝弘历,弘历是胤禛的第四子。

乾隆帝之后禅位给嘉庆帝颙琰,颙琰是弘历的第十五子。

嘉庆帝之后传位给道光帝旻宁,旻宁是颙琰的第二子。

道光帝之后传位给咸丰帝奕詝,奕詝是旻宁的第四子。

咸丰帝之后传位给同治帝载淳,载淳是奕詝的长子。

清代皇帝位从皇太极起传到同治帝时都是父传子。

你是想说他们都不是亲生的吧?

首先 ,肯定有关系,因为满清皇室基本上是近亲结婚,血统都是那一大家子出来的。至于,是不是亲生的,不必考究。

比如皇太极、多尔衮和大玉儿、小玉儿的恩怨情仇,顺治的身世。

再比如雍正与吕四娘的野史、乾隆的出世等等。

再到清末同治、光绪、溥仪为什么都没有后代的缘由。

最后 ,这些个细枝末节的东西,不必在意,他们肯定是有关系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啊,首先,溥仪登基的法理和基本前提就是源于他是皇太极的子孙,爱新觉罗的后代。

具体来看,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爱新觉罗·奕譞。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死后是顺治皇帝,

顺治是皇太极第八子。

然后是康熙皇帝,他是顺治第三子。

然后是雍正皇帝,他是康熙第四子。

然后是乾隆皇帝 他是雍正第四子。

然后是嘉庆皇帝,他是乾隆第十五子。

然后是道光皇帝,他是嘉庆第二子。

道光皇帝第七子是爱新觉罗·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是爱新觉罗·载沣

爱新觉罗·载沣长子就是溥仪。

所以来看,皇太极,乾隆,溥仪三人关系:

皇太极是乾隆的曾爷爷(曾祖),乾隆是溥仪的五世祖,皇太极是溥仪的九世祖。

这个问题,有些弱智啊,皇太极是满清第一任皇帝。(注意,我们后人把他爹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公认的王朝奠基人,开国皇帝,但是他活着的时候没有称帝,他儿子也就是皇太极,从他开始正式得称帝,建国号金,也就是后来的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是满清第一个入关坐天下的皇帝,皇太极虽说称帝了,可是他是在东北做的土皇帝,打顺治开始,满清开始在北京坐金銮了。顺治后面是康熙,之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这都是父传子的。

但是,同治皇帝没儿子,年纪轻轻就死了,(据说是宫里管得严,去八大胡同,得的花柳病死的)。而且,咸丰就同治这么一个儿子,怎么办,挑咸丰的弟弟,醇亲王奕譞的一个儿子当皇帝,也就是同治他叔的儿子,同治的堂兄弟载湉当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但是,光绪也没儿子,怎么办,一客不烦二主。还找醇亲王,(注意,这时候第一代醇亲王奕譞已经死了,现在是第二代醇亲王载沣,载沣就是光绪的亲弟弟。)让载沣的儿子溥仪当皇帝,也就是光绪他弟弟的儿子,他的侄子溥仪,也就是末代宣统皇帝。

一、皇太极死后,儿子福临继位为顺治帝。福临去世,康熙、雍正,然后是乾隆。

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在宗法关系上是大宗。

二、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在同治死后,光绪就是小宗了,之后的溥仪也是小宗,与皇太极的都隔了多少代了。

溥仪的祥贵人谭玉龄怎么死的 溥仪为何不救妻子谭玉龄?

溥仪不是不救,而是谭玉龄突然死亡,其死因成谜,至今仍是无法解开的历史悬案。

1942年8月13日,谭玉玲患病,经过治疗没有好转,“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叫来当时长春市市立医院的院长日本医生小野寺为她治疗,猝然去世,年仅22岁。

谭玉龄突然死亡,有说“伤寒”、有说“膀胱炎”、有说“感冒”,还有说是消极治疗所致、有说是错用药毒死的,而溥仪则始终认为是日本人害死了谭玉玲。但是都没有证据,种种说法都是猜测。

扩展资料

谭玉龄,溥仪的祥贵人,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

1937年,由亲属介绍,溥仪和当时正在北京中学读书的谭玉龄结婚。溥仪封她为祥贵人,当时溥仪32岁,谭玉龄17岁,谭玉龄入宫后与溥仪的关系很好,深受宠爱,溥仪经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

爱新觉罗·溥仪,字浩然,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1岁。

参考资料:

-谭玉龄

谭玉玲是怎么死的?

大约是在1941年冬或1942年初,谭玉龄得了不怎么严重的病,可能是感冒吧,溥仪就让他的侍臣佟成海和徐思允(都是中医)分别诊脉开中药方。佟成海是北方人,他开的药方剂量大,有“佟一剂”之称;徐思允是南方人,他开的药方剂量特别小。(这是溥仪对佟、徐二人的评价)溥仪也明白点中医医理,所以他把佟、徐二人给谭玉龄开的药方加以增减,然后根据他修改好的药方,派他的随侍严桐江从内廷中药库(在缉熙楼二楼中间)照方抓好中药,在茶房煎好,送给谭玉龄服用。多日不见效,溥仪又让一名针灸大夫(名字我想不起来了)作针灸,也不见效,后来就让西医黄子正设法治疗。黄子正把新京市立医院的一名日本内科医生找来诊治。当时谭玉龄的病情已经够严重了,让仪可能感到恐慌,也把我们几个学生(大概有我和溥偀、毓嶦)叫到谭玉龄寝室的外屋,准备出人参汤,备谭服用。就在这时,我们坐在屋内,看到市立医院那个日本医生和两名护士被带进内廷,到谭的寝室内诊断治疗。过了半天,说是要给谭输血,于是就看到一名护士在我们呆的那间屋中,躺在椅子上,另一名护士从她臂上抽血,然后拿到谭的寝室内给她输血。正在医生护士忙着给谭治疗输血时,在宫内府勤民楼候见室的日本关东军中将参谋(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让内廷司房的毛永惠,把日本医生从缉熙楼找到候见室,谈了很长时间,然后日本医生又回到缉熙楼谭的住室。我们亲眼看到这个日本医生给谭设法治疗的情况和刚来时大不相同了。开始时是紧张、忙碌、热心,现在却不慌不忙地进行医治了。当谭玉龄输血阶段,我在外屋还听到谭在寝室里说:“给皇上做的菜弄好了没有?”后来就听那个日本医生说要给谭导尿。征求溥仪的意见,未得允许。过后,谭的病情已奄奄一息了,溥仪便离开了谭的寝室,回到楼上他的住室去了。临走时,叫我们少数几个人,还有那名针灸大夫进入谭的寝室,站在她的床前周围,合掌向谭诵佛家经呢,意思是祈祷佛保佑她转危为安。当时我感到溥仪让我们这样作,是对我们的特殊“恩典”,最大的信赖。真是诚心诚意地拿掌默诵佛经中的“咒语”,祈祷谭玉龄的病体速愈。但是唯心主义的幻想,终究成不了现实。就在我们默诵着经咒的中途,忽然看见卧在床上的谭玉龄,闭着眼睛,伸出手往下推盖在身上的**面红色里的被子。伺候她的妈妈,当即给她盖好。随后,只见谭玉龄从鼻孔中流出两行鼻涕,于是溥仪的这位贵人,就这样与世长辞了。接着日本医生和护士,又给死者注射了什么药(据说是防腐剂)。我们都退出,来到溥仪的寝室。

谭玉龄死后,溥仪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先是给她的尸体穿上时装便服,随即从北京购来满族服装给她换上,停在西花园的畅春轩堂屋。头两三天,溥仪派我和溥偀在畅春轩的院中守夜,以后买来棺材,入殓后,请来和尚诵经。溥仪让我和溥偀身穿重孝(即孤哀子的孝服),为谭玉龄守灵、祭拜。大概是停灵二十一天,用旧式房的抬的,把棺材拾到长春市内的般若寺,在寺庙的最后处,盖了三间北房,停放谭玉龄的灵柩于堂屋。 溥仪在谭玉龄到长春后,原来封她为祥贵人,她死后,溥仪追封她为明贤贵妃。(我的姐姐毓菊英,当时家住长春,在谭玉龄生前,溥仪常叫我姐姐到内廷陪伴谭玉龄。到谭玉龄临终时,溥仪曾让我姐姐捧着谭的头部移动尸体。后来听我姐姐说,溥仪曾对我姐姐谈及封谭为明贤贵妃的原因,说是谭在生前曾给溥仪下过跪为婉容求情,希望溥仪与婉容和好。) 溥仪的第三任妻子谭玉玲简介及怎么死的

就让另外一个侍医徐思允治疗,可是又尿血了。经过这样几个折腾,谭玉龄已经病入膏肓了,已经几天不进水米,也不认识人了,不能讲话,这个时候毓嶦等人也参加了护理。到了这个时候,溥仪才让叫来日本医生。这位日本医生是当时长春市市立医院的院长,姓小野寺,六十多岁,同来的还有一位叫桥文元的副院长和几位日本护士。当时就输了血,输的是同来的一位日本护士的血。根据这样的描述,看来,日本医生的到来,谭玉龄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了。溥仪一直认为自己懂医术,因此,他有一个坏习气就是改药方,这个习气在天津时就有,如果是小毛病,改一改药方还无所谓,但是遇到了这样的不病,改药方就会出问题了。问题还在于,溥仪改了药方,那些御医们还不敢说,药不对症,不死才怪呢溥仪这个当医生的欲望一直有。一直到后来他与周总理说了,总理说,医生不是好当的,弄不好要死人的,他才放弃了当医生的念头。根据以上的推断,说是日本人害死谭玉龄证据不足,看来不找日本人治,谭玉龄大概也要死。溥仪与谭的关系在他一生中的几个女人中是最好的,溥仪一直到特赦后都留着谭的照片,在照片后面写着“我的最亲爱的玉龄”。谭的骨灰经过多处辗转,溥仪特赦回北京后放在溥仪在政协的宿舍里,以后,溥仪与李淑贤结婚以后,才被溥仪的侄儿毓岩取走。后来,毓岩将谭玉玲的骨灰埋入他家自建的南屋小厨房的地下,看来,溥仪一生都想念着谭玉龄。谭玉玲死后,溥仪悲痛万分,特地从北京召来皇叔载涛,任“承办丧礼大臣”。并封谭玉玲为“明贤贵妃”,谭玉玲一下子升了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子、槟、(音)贵人)。整个礼仪十分隆重,先是册封贵妃之礼,然后是葬礼,各路要人都来了。

伏皇后怎么死的

据史籍记载,伏皇后伏寿是因为密谋诛杀曹操,结果事情败露,被曹操抓捕幽禁而死,有一种说法是当场诛杀。

案件细节: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秘密泄露。曹操追查大怒,便逼着献帝废去伏皇后,并假为策书说:“皇后伏寿,由卑贱而得入宫,以至登上皇后尊位,自处显位,到现在二十四年。既没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样的徽音之美,而又缺乏谨慎修身养怡之福,却阴险地怀抱妒害,包藏祸心,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现在派御史大夫郗虑持符节策书诏令,把皇后玺绶缴上来,退去中宫,迁往其他馆舍,唉!可悲伤啊!伏寿咎由自取,未受审讯,幸甚幸甚!”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手,统兵入宫逮捕伏后。伏皇后紧闭门户匿藏墙壁中,华歆伸手将伏后牵出。 当时献帝在外殿,郗虑坐在他身旁。伏后披发赤脚徒步而行哭泣着经过献帝面前告别说:“不能再救救我吗?”献帝说:“我也不知我的性命还能延续到何时!”回头望着郗虑说:“郗公!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于是曹操将伏后下于掖庭暴室,幽禁去世(《曹瞒传》称当场被杀),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亦被处死,伏寿母亲盈(可能即樊普姐)等十九人都被流放到涿郡。 溥仪怎么死的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

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

扩展资料:

溥仪去世以后他的遗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规火化,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95年,他的遗孀李淑贤将他的骨灰葬于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在清西陵附近。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称呼都是宣统帝或者清废帝、末代皇帝、逊帝等,因为他没有庙号和谥号,他去世时是平民身份,所有没有谥号。

但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于1967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但溥仪所谓的谥号,庙号并不算是正式的谥号、庙号,这个庙号和谥号是家族内定的,未获国民认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118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