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剧情问题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一部剧情问题,第1张

中秋佳节,

皓月当空,卷帙浩樊的《四库全书》编纂工作大功告成,皇上应邀来阅微草堂,与两情相悦的莫愁团圆依偎在一起。和珅、太后先后亦登临纪府,异口同声要求皇上回宫。正闹得人仰马翻之际,莫愁突然动产,生死攸关,太后以过来人的经验竟担当起接生婆的工作。小皇子呱呱落地,众从如释重负。等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太后身上的母性复苏,破天荒地承认了这是皇家血脉,一桩延宕多日,屡经曲折的姻缘终于名正言顺,成为事实。

纪昀喜欢抽旱烟,手里整天端一个大yan袋,文臣武将暗地里叫他“纪大烟袋”,有次,乾隆急诏,纪昀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把烟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见圣上。

烟在靴子里燃烧起来,纪昀忍着痛,希望皇上快点结束,直到裤脚冒出烟来,皇上问他怎么回事,纪昀答:“失火了!”皇上赶快让他出去救火,纪昀才颠着一只脚出去了。以后有好长时间,纪昀不得不拄着拐棍。

还有一次,编书编到最后,纪昀给皇上写“书表”总结时,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总管事妒忌纪昀的才能,又另找了两个人编写“书表”,意图排挤纪昀。

后来因为他们编写的实在不堪入目,只好把纪昀的拿来,署上他们的名字,呈给皇帝。乾隆还没看完,就问:“这是姓纪的写的吧?”原来乾隆早就了解纪昀的文风笔韵了。

扩展资料:

在政治上,纪昀提倡“酌乎事势”,因势利导,在理论上批判宋儒之苛察。纪昀对道学家的迂腐和虚伪十分痛恨,其冷嘲热讽,措词也相当尖刻。

在《阅微草堂笔记》的一则故事中,就烈女范畴问题向程朱理学展开了一场挑战。有司规定,妇女守节被杀的是烈女,官方予以表彰,而对“捆绑受侮辱而不屈被杀”的人,不以烈女看之,例不表彰。

纪昀不这样认为,认为这纯属于道学家不情的理论,他公然郑重上表称:“捍刀捐弃生命,其志向与节操没有区别,像忠臣烈士,发誓不从贼,虽然捆绑迫使其跪拜,又怎能说他屈膝予贼有悖朝廷呢?”经他慷慨陈词,皇帝下令有关部门,大致甄别,予以表彰。

-纪昀

《铁齿铜牙纪晓岚》在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时候,熟悉历史的人都崩溃了。不是纪晓岚——据说有一群意志坚定的观众买了《穿越到21世纪衣食住行指南》这本书,准备亲自去找张国立理论。他们为什么要把众所周知的骄奢*逸的纪晓岚,这个口味重、爱说闲话、狠毒、又黑又胖、口吃、一天离不开女人的人,变成诚实、可恨、多情的人呢?人家是“一支金枪打不垮纪晓岚”。

铁齿铜齿是个冷笑话

“这出戏的标题是一个冷笑话。铁齿,铜齿,纪晓岚?纪晓岚显然是个口吃者,所以冷嘲热讽是不厚道的。”朱朱,纪晓岚的好朋友,嘉庆皇帝的导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颇有点哭笑不得。“当然,大多数人都怕他。只有我在《知足斋诗集?续集》中提到的‘宗伯河间,结巴著书’。其实口吃一点都不妨碍这家伙的毒舌,而且你想想,他结结巴巴说了一些刺耳的话,杀伤力倍增。”

朱说了几个

纪晓岚曾经把一个老太监弄哭了。人民老太监怀揣着文艺青年的梦想,终于鼓足勇气向大才子纪晓岚请教对联书写技巧,想出了一副对联:“小翰林穿冬衣,拿夏扇。你看过小说《春秋》吗?”春夏秋冬都在这里。这个叫的家伙,走的是路线,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老太太的国是从南方到北方来的。那东西还在吗?”

一个轻度口吃的病人,通过抓谁骂谁,证明自己思维和语言都很流畅。几个朝廷官员去纪晓岚家拜年,看到他的狗,问:“这是狼还是狗?”纪晓岚说,“鉴定方法很简单。尾巴下垂是狼,上竖是狗。”当天,尚书回去把小人绑了。

"事实上,纪晓岚的尖酸刻薄并没有取悦乾隆"据宫廷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太监说,有一次纪晓岚向甘龙求情,甘龙大怒。他当场骂了他一句:“你的文学我是在行的,所以提倡优秀的储存也就罢了。我怎么能谈国家大事呢?”

太监指出了本质:“我明白了,纪晓岚只是个戏子。当甘龙看到纪晓岚阅读量大、反应快、说话风趣时,他就把它当宠物养着玩。

每天做爱五次的性上瘾者

协会的最高***乾隆皇帝对纪晓岚非常着迷。谁说他“外貌短视”?如果你不做眼保健操,你的眼睛会近视。戴西方进口眼镜的话,很有礼貌,但是难看就太致命了。要知道,乾隆皇帝身边都是顶级帅哥,像小沈阳、王杰、高东、傅长安。纪晓岚应该如何走出困境?

“纪晓岚是清朝版的西门庆,中国版的老虎?伍兹,做一个每天爱五次的性瘾者。”民国文学家、历史学家孙敬安爆料,“我最烦你们这些热衷于八卦的文盲。除了多读书没什么事情可做,里面有很多狗血和奸情。还有,别跟我说野史不可信。蔡恒的《虫鸣漫录》不是写了,‘纪文达说他是野怪,转过身来,吃肉为饭,无粒米可进,在日本有若干女人。五鼓如一次,在家一次,中午一次,黄昏一次,睡觉一次。不可或缺的人。此外,那些幸运和幸福的人也经常在那里。"

请把上面的段落重复十遍。这真的不是色情文字直播吗?

这家伙很性感。纪晓岚的生活原则是绝不让任何叶绿素出现在餐桌上。他一日三餐,每顿一壶浓茶,十盘猪肉——基本上是动物园里虎老师的饮食标准。一个自称爱吃肉的人试图取悦纪晓岚,向他推荐卤肉饭作为终极享受。纪晓岚不屑地问:什么是大米?吃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是对胃的人身侮辱!

吃完肉之后?乱搞。“日本皇妃”,对象多样化,数量也要有:上朝前一次,回朝后一次,中午一次,晚上一次,睡前一次,每天五次。这是基本配置。有时候“性欲”来了,是没有上限的——人们不禁要问,纪晓岚是不是背着广大人民群众偷偷发明了伟哥?

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的时候,住在宫里,好几天没有女人,眼睛布满血丝,颧骨红如血。龙来视察工作。看到他这样,吓了一跳,以为是工作压力太大,走火入魔了。。龙是尼斯的老板。当他问纪晓岚怎么了时,纪晓岚懒得耍花招。他告诉皇帝他很饥渴。

龙爽快,给他派了两个女仆作为福利,这个大老板当得太人道,太体贴,太热情了。这个故事一出,两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问:“甘龙还招人吗?”

八十岁,好色,被感动的小兰和两个宫女欧倩、艾云见面,觉得神清气爽,滋阴壮阳,见面就炫耀自己是“传旨嫔妃”。实际上,纪晓岚有一个妻子和六个妃子,现在皇帝又给了两个,这就是所谓的“二奶”。他的后宫阵容会不会太乱?

不会。纪晓岚的嫔妃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死得早。不知是肾功能太好,还是他老婆马心机太重?

16岁出嫁,娶县长马的女儿为妻。马家是个大家族,祖上是马致远,写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纪晓岚的第一任妻子马史出生于书香门第,长寿。丈夫身边的女人几代人都变了,她也老的像个明星。纪晓岚对自己的长寿表示遗憾。花时间提到马史两三次。基本上都是用了一种类似于指家里的墙壁和沙发的语气。他们没有感情。

纪晓岚对他最喜欢的妃子郭采夫充满了感情,花了300多字,主要讲述他们是如何勾搭上的。感情可以粗略的量化一下:一个文人的感情取决于他为你写了多少字,一个商人的感情取决于他为你花了多少钱,一个小丑的感情取决于他为你跑了多少腿。还有人说,不能上升到金钱的感情不是真感情。

据说郭的母亲怀她时,做了一个胎梦,梦里梦见一个人在端午卖彩线,所以郭叫郭采夫。结果这个孩子真的很有福气。12岁时,他被纪晓岚这样一位伟大的才子和学者所吸引。她的父母完全按照《阅微草堂笔记》里杉父母的剧本行事,恨不得他们当场圆房,以救大睡。

当然,这并不妨碍纪晓岚对另一只宠物沈石的深情。他给她写了七八百字,单独为她写了传记,记录了她的诗。不幸的是,她死得早,在她去世之前,她去圆明园看望了在那里值班的纪晓岚。纪晓岚对她的死深感悲痛,并在沈氏画像上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写道:“有点类似于做错了什么,但甜魂在月中归来。”没有春天的痕迹时,最重要的是模糊。"

男男女女都忙着被这种迷恋所感动。纪晓岚很快就把沈氏的丫鬟玉台收为妾,声称这是他思念沈氏的唯一方式。

都说中国男人性成熟的太晚,但是衰退的太早,而阿拉伯男人,还在四十多岁,80岁还在三十多岁。论知名性瘾者,美国有前总统克林顿和奥斯卡影帝迈克尔?道格拉斯,演员大卫?意大利杜兴有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我们呢?至少有纪晓岚,多么鼓舞人心。

以上只是野史,如真冒犯请见谅!

杜小月出生于台湾省,幼年凄苦,三岁被人贩子拐到泉州学戏,从此以唱戏为生,后成名,却常遭人欺负。之后遇到其阿姐莫愁,虽然史实中刘关张诸葛都有媳妇,但是除了因剧情需要只有刘备的夫人出场,其他的几位夫人都被屏蔽了,不知道黄月英是否会哭晕在草庐。杜小月和纪晓岚是工作关系,他俩住在一起即是为了方便工作,也是为了掩盖杜小月和乾隆的情人关系。遂跟随其学武自保。

杜小月这个人其实是影视剧杜撰出来的人物,并且纪晓岚身边也缺不了杜小月的陪伴,但是两个人并没有成为夫妻,更像是一种红颜知己之间的陪伴,彼此的心意也只差一层窗户纸就可以捅破了。她的原型很可能是一位叫沈明轩的江南女子。至于沈明轩是谁不要着急,咱们从纪晓岚的原配马氏说起。

而纪晓岚 和宝宝。只有暧昧关心这一面,但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哪有男人这么执着的。剧情需要而已,不娶也算是噱头,看点,伏笔。 俩位当朝一品 其一修四库全书 其二军事 财务 深得皇帝欢心。都是文臣 尤其纪晓岚 对古琴书画是痴迷 对书香是敬畏 是喜爱 。

纪晓岚也是正常男人,要说对杜小月没有那么一点动心那肯定是谁都不信。可是纪晓岚为什么放着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大美女不娶,只是命运不公,纪晓岚并不是电视里演的清贫如洗,反而大鱼大肉,妻妾成群,正史书写,其在编纂四库全书时,最后小月留在草堂已经结局了。纪晓岚还要拍第五部,但是袁丽拒绝出演,后来也就无疾而终。彻夜不归,找两侍女侍寝,乾隆为了讨好新来的干部又把小月许配给了新科状元,奈何佳人不幸,小月成了寡妇。

  纪晓岚,本名纪昀,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学者,那关于纪晓岚的趣事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纪晓岚的趣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纪晓岚的趣事

 话说,纪晓岚凭借聪明的才智,得到了乾隆皇帝诸多的赞赏。纪晓岚为人 幽默 机智,在穿着上十分不讲究。一天,纪晓岚正在军机处办公,因天气炎热,纪晓岚就脱掉了上衣光着膀子奋笔疾书。突然听到外面侍卫 通报 “皇上驾到”,纪晓岚慌了神。

 不穿衣服的话表示不尊重龙颜,要是穿衣服的话,根本来不及。于是,纪晓岚急中生智,连忙钻到了桌子底下。乾隆皇帝早已看到了纪晓岚的行为,随后,他悄悄地坐在了椅子上。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在桌子下面的纪晓岚热的受不了了,便大声地问到:“老头子离开了没有”乾隆皇帝一听纪晓岚叫他老头子,气不打一处来,大声的呵斥到:“好你个纪晓岚,皇帝来了你不接驾,居然还在背地里称呼朕为老头子,你是何用意”纪晓岚连忙解释到,皇帝万岁称为老,顶天立地称为头,又因皇上是天子,这便就是“老头子”的意思。乾隆皇帝听完纪晓岚的解释后,开心地笑了,便饶恕了纪晓岚。

 乾隆年间,纪晓岚还有一位同僚名叫和珅。一次,和珅用竹子修建了一个庭院,他知道纪晓岚的 书法 珍贵,便以修建竹园为由,让纪晓岚给竹园题字。纪晓岚略微思考了一下,拿出纸笔写下“竹苞”二字。和珅十分开心,急忙拿着纪晓岚的墨宝让工匠制成匾额挂在竹园上。一天,乾隆皇帝来和珅家中游玩,他到竹园看见匾额上“竹苞”两字大声的笑了起来。和珅不明白乾隆皇帝为何而笑,只好在一旁陪笑。随后,乾隆皇帝说到:“竹苞两字拆开就是草包的意思嘛!”

纪晓岚写的因果 故事 介绍

 一代文学巨匠纪晓岚的一生中在文学上面的成就是极为的璀璨夺目的,其中纪晓岚的文章也是同样地让人望尘莫及以及发人深省的。说道发人深省,让人体会最深的便是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了。在纪晓岚的笔下,写出了很多个不同的故事,其中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主要有:义叟美味、促寿免难、放生消业、雷殛长舌、衔冤不平、恶口烂舌、积德延嗣等等名篇。

 其中的因果辩证思想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道家生死轮回、因果注定的思想,发人深省,世人过目不忘。

 其中“恶口烂舌”因果故事主要是讲:一个婢女从来都不敢说一句脏话,更不会骂人了,很是让人好奇,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名侍婢轻言目睹了自己骂人十分恶毒的奶奶因为骂人太多了,后来的某一天,她的舌头完全烂了,从此以后,她不仅不能说话,连饭也不能吃,只能焦躁地等待着死亡了。这则因果故事的含义其实说的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转的思想,倒是给人一种别样的警醒。

 再如“衔冤不平”的故事,主要是说着一条因为喜欢偷吃肉,遭到了众人勒死,后来一个侍婢日夜想到了那条狗出现在自己梦中张牙舞爪,老夫人终于发现了端倪,原来这名侍婢也爱吃肉,那条狗是来为自己鸣不平的。其中也是因果相生的思想,倒是与道家的唯心主义很是相近。

 总之,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虽然大多都是以道家的唯心主义思想来写的,但是还是给了一种精神的共鸣和警醒,让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纪晓岚猜谜的故事

 关于纪晓岚猜谜的故事在民间经过了口口相传,对于这个故事的说法不一。在电视中的纪晓岚英俊潇洒、口齿伶俐、才华横溢。而真正的他,也是从小就聪明,但是也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样非常淘气。不过对于所学过的知识他总是能够很好的掌握。后来他长大之后经过不断地努力, 成功 的坐上了朝廷的大学士。

 那个时候是乾隆当皇帝,乾隆是一个对于 谜语 极其痴迷的人,因此为了 娱乐 经常会在宫中设宴,让各位大臣和他一起对弈。而纪晓岚本人也是一位谜语高手,两人因这一 爱好 常在一起对诗猜谜。在有一年的年宴之上,乾隆就设了灯谜晚会这项节目。宴会上纪晓岚写了一副 对联 ,将其高高挂起,让其他人来猜。这副对联是这样的,上联为: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下联为: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这样的一副极为工整的对联,要求是猜两个字。宴会上的诸多大臣和嫔妃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最后的答案,就连一向在对联面前无往而不利的乾隆皇帝的也没有想出来。最后无奈之下,乾隆皇帝只能够让纪晓岚自己出来解释。纪晓岚出来之后,就问了两句话,乾隆皇帝就猜出了这副对联的谜语,就是“猜谜”二字。

 众人听了,大呼妙哉。这就是 历史 上流传的纪晓岚猜谜了。

猜你感 兴趣 :

1 纪晓岚的故事12则

2 关于宋代进士的趣闻

     之前许多人对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臣纪晓岚的印象大多取自于电视剧,认为其风雅倜傥,一表人才。而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纠正了这个印象,随着来自各渠道的辟谣,尤其是近几年文化历史的纪录片或者教育片的盛行,大家都知道了纪晓岚其实并不像电视剧里张国立老师那样,反倒更像是王刚老师,电视剧中纪晓岚和和珅的形象应该倒一倒或许更加贴切。不过,纪晓岚虽然貌丑,但是确实不愧铁齿铜牙,在他年轻的时候(具体在被贬新疆之前),纪晓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聪明才子,喜欢讽刺挖苦别人,这样的聪明究竟会给他带来什么呢?我们举几个例子。

1:纪晓岚小的时候喜欢踢球,在一次和小伙伴踢球的过程中,恰逢河间知府的轿子经过,纪晓岚一行人不慎将球踢入了知府的轿子里头,纪晓岚求知府大人将球还他,知府突发奇想要考考纪晓岚,于是就出了个上联,让他对上,就把球还给纪晓岚。知府看出来在这一群孩子中间,纪晓岚是最能调皮捣蛋的,于是,就说出了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晓岚思考片刻,“太守俩两千石,唯您--。”(太守出自东汉,州官为太守,一年工资为两千石,一石150斤,官位类同清朝知府)最后一个字不说了,纪晓岚狡黠一笑说:“您要是还我这球,我就说唯您廉,反之,我就说唯您贪。”于是,知府就把球还给了纪晓岚。这故事充分地反应出了纪晓岚的聪明才智。

2:纪晓岚的聪明才智常常体现在他喜欢挖苦讽刺他人。纪晓岚在中进士之后,任职南书房。纪晓岚体胖,易热。在一个冬天,却拿着扇子扇风。恰巧一位公公经过,一看不解,又听闻纪晓岚聪明善对,随即吟出上句:“小翰林,穿冬衣,拿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不得不说,这位公公还挺有文化,一句上联,包含春夏秋冬四季。纪晓岚莞尔一笑,立马对出下联:“老太监,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老太监羞羞离去。不得不说,纪晓岚聪明是聪明,可是那张嘴可真够毒的,按照今天话来说,喜欢怼人,关键是怼出了高度,怼出了技术。

3:还有一个许多人都听闻的故事。说纪晓岚时任礼部侍郎。有两位,一位是尚书,一位是御史,二人是很好的伙伴,来拜访纪晓岚。三人交谈之余,纪晓岚家窜出一条狗(纪晓岚喜欢养狗),礼部尚书想调戏调戏纪晓岚,于是就问:“这是狼是狗(谐音侍郎是狗)?”御史反应比较慢,没有明白过来。纪晓岚机敏地听出来了,于是就说,这狗和狼,有两种辨别方法,一种是看尾巴,这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尚书噎住了,御史这才明白过来,还点出来了他两的话,哦,原来你俩说的是这个意思,那还有一种呢?纪晓岚连这可爱的御史也不放过,说,这狼啊,是非肉不吃,这狗呢,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您说说看这尚书干嘛要惹纪晓岚呢,还捎带连累了御史。

4:除了怼人,纪晓岚这对对的功夫也得用在刀刃上。一次元宵佳节之时,皇宫中间称为灯节,乾隆皇帝要求所有大臣出一个谜语,让皇上和后宫嫔妃皇子们来猜。乾隆对于其他大臣出的谜语都能轻松地猜出来。到了纪晓岚这,却被难住了,纪晓岚的谜题是一个对联谜:“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猫仿佛,既非家畜,亦非野兽。”下联是:“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既是小品,也是妙文。”打两个字。自以为聪明的皇帝没有猜出来,下令谜语制作人到跟前,一看是纪晓岚,结果皇帝很是喜欢他。这个谜语的谜底留给看官们思考,在这里不做赘述。

5:一次纪晓岚在南书房值班时,皇帝在此办公,皇帝看到论语子夏问孝章时,子夏问孔夫子如何做到孝顺父母。孔子回答:“色难。”意思是伺候父母时候要学会看父母的脸色,保证他们时时都高兴,这就是最好的孝顺。乾隆皇帝突发奇想,这“色难”二字如果作为一个上联,那得多难啊,这下联如何对上呢?这时旁边值班的纪晓岚一听,说:皇上,这个容易啊!皇上说,那你说说怎么对?纪晓岚一笑,说,皇上,这答案不是已经出来了嘛。色难,对容易啊!皇帝一听,不由得感叹纪晓岚的聪明机灵。

6:有一次,一个姓王的翰林,母亲过寿,邀请纪晓岚写贺词。纪晓岚当着众人,写下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众人一听,吓得直冒汗,王翰林估计一看腿都打哆嗦了,气得老母亲差点心脏病,此时,空气中氛围忽然凝固。纪晓岚继续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爆发出了雷鸣的掌声和赞赏,终于舒了口气。纪晓岚提笔再写“生个儿子去做贼”。众人随又震惊,但是鉴于刚才的精彩之句,大家都默契地等待末尾的华丽转变。纪晓岚写道“偷得蟠桃献母亲”。把王翰林比作齐天大圣。估计王翰林来头不小,竟然得到了纪晓岚拍的马匹,精彩精彩。

说了这些,大家最想了解的还是纪晓岚和和珅到底是给什么关系,是否像电视剧里那样,常常斗嘴。答案是,不可能。首先是两人年龄上的差距。

纪晓岚:1724年出生。                                  和珅:1750年出生。

纪晓岚1764年中进士                                      和珅1754年,4岁

纪晓岚1768年发配新疆                                   和珅1768年在度蜜月

此外,纪晓岚1770年回京,性情大变,不再像以前一样咄咄逼人,喜欢挖苦他人,而是变得慎重沉稳。给自己取名叫观弈道人。所以与和珅不会发生像电视剧一样的剧情。

  历史上的纪晓岚

  —————————吴兆路博士在复旦大学的讲演(节选) —————————

  随着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清宫戏在荧屏上的连续播出,纪晓岚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位乾隆年间的大学士,没想到时隔200年后又“火”了一把,尤其是他与和坤的斗智斗勇,很出彩。电视剧中的纪晓岚显然被美化了不少,当然其中也不乏很多戏谑的成分。历史上的纪晓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撷取几个不同的侧面,以飨感兴趣的人们。

  河间才子入翰林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纪晓岚出生于河间府献县崔尔庄。关于他的出生,长久以来就流传着种种神奇的传说。据朱为之写的墓志铭说,在他出生的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并有一道火光闪入其出生地对云楼,后遂被人们认为他是“灵物化身”。于是“昀”就被作为了他的名字。“昀”即日光的意思,晓岚是他的字。

  这奇异的出生显然是后人编造的传说,但是,纪昀自幼就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倒是事实。他本人69岁时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中自述:“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无睹。或半夜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欲日增,则神明日减耳”。垂老之言,大概不会虚妄吧。

  纪晓岚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关于他少年时非凡的才华,民间有很多故事流传。据说,纪晓岚一日在街上与同伴们玩球,正好太守经过,不巧球误扔进太守的官轿。别的孩子早四处逃散,他居然上前拦轿索球。太守见他憨态可掬,于是说:“我有一联,如果你能对上,就把球还你,否则就归我。”纪昀同意了。太守出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昀不加思索地答道:“太守二千石,独公……”最后一个字迟迟不说。太守问他“何以不说出末一字?”他回答说:“太守若将球还我,就是‘廉’字;若不还,便是‘贪’了。”太守不禁大笑,自然把球还他了。

  天资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更是纪晓岚成为“一代通儒”的基本要素。纪昀从小就深受父亲影响,也受到家人严格督促。当然,他自己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加上他自己的聪颖禀赋,其学问与日俱增。雍正十二年,纪晓岚随父入京,受业于著名画家董邦达门下。董邦达是清代皇家画院中继王原祁之后的一代宗匠。名师自然出高徒。乾隆五年(1740),纪昀返乡应童子试。乾隆十二年应乡试,其文章写得词采富丽,才气飞扬,引人入胜。这次乡试的主考官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阿克敦和刘统勋。两人不禁为之拍案称绝,被擢为乡试第一。十九年三月中进士,会试列第22名,殿试中名列二甲第四名。同年进入翰林院,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此后他先后担任山西、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并曾视学福建。纪昀在奔忙于学官和侍奉皇帝期间,每每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多有酬唱应答,妙语佳对,不仅赢得广泛赞誉,而且也颇得乾隆帝嘉奖。

  纪晓岚入主翰林后,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尽情发挥。有一年乾隆帝东巡泰山,纪昀随驾。至东岳弥高岩前,乾隆帝突然想起《论语》里的“仰之弥高”之句,欣然集成一幅颇难应对的上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弥上也。”纪晓岚不假思索地念出了下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对得自然工巧,无懈可击。

  宦途生涯多烟云

  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三十三年(1768年),是纪昀在翰林院春风得意、酣酒高歌的日子。这时与他交游的朋友中有王鸣盛、钱大昕、朱筠、卢文、王昶等。乾隆二十年,纪昀在北京歙县会馆拜见了戴震。两人一见如故,并折节与交。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两淮盐政卢见曾因有营私贪污行为而被革职查办。纪昀则因为通风报信而被发配乌鲁木齐。这件事《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更为生动有趣:当时纪昀得知消息,想预先通知卢家。但又怕引火烧身,不敢轻易传话、写信。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一点食盐和茶叶封在一个空信封里,里外未写一字,星夜送往卢家。卢见曾从中终于悟出其中的隐语:“盐案亏空查封”。后经刘统勋等人的严密侦缉,纪昀终于败露,同年十月,被遣戍乌鲁木齐赎罪。

  在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奉召回到京城之前,纪昀在新疆呆了两年多。在这两年多时间中,其大儿子纪汝佶病亡,爱妾郭彩符在纪昀东归不久也撒手人寰。在这段日子里,纪晓岚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体会到了君主的无常、官场的险恶与世态的炎凉。一种人生的空幻感与弥漫感伤的情绪时时萦绕于心际。在这期间,他曾为自己的一块砚台赋诗:“枯砚无嫌似铁顽,相随曾出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他还曾为一幅《八仙对弈图》题诗,图上,韩湘子、何仙姑对局,五仙旁观,铁拐李酣然大睡。纪昀端详过后,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信笔写道:

  “十八年来阅宦途,此心久似水中凫。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对弈图。

  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哪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重返翰林院,使纪晓岚的思想为仕与隐的抉择产生过激烈的斗争。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更加清醒,对胜衰荣枯之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其争强好胜,还不如酣然“痴不省”而来得快活。

  但是,纪昀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过那种“水中凫”的生活,火热的经世情怀终于战胜了退隐的念头。纪昀生活后期,备受恩宠。他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最后竟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纪昀不仅居高位,享盛名,而且执学术牛耳,为士林所宗仰。洪亮吉就称他“当代无人可并论”,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文宗。虽然如此,他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年轻时一度才华横溢、血气方刚的他,至此,日感疲惫,再“无复著书之志,唯时作杂记,聊以消闲”,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所以当《阅微草堂笔记》脱稿时,他不无抱憾地吟咏道:“平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著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

  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四日,一代鸿儒纪晓岚去世,终年82岁。嘉庆帝曾亲自前往祭奠,并追谥文达。

  立身之道与交游

  纪晓岚在清代官场上驰骋近半个世纪,又多次担任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另外他还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乾嘉时期公认的文坛领袖。他官位虽大,但为人通达,礼贤下士,人情味很浓,所以交游甚广,其友朋知己、门生故吏不计其数。从其作品或一些文献里可以查证,当时许多著名汉学家、文人学士都和他有密切的交谊,诸如戴震、王昶、卢文弨、王鸣盛、钱大昕、余集、邵晋涵、孙星衍、王念孙、段玉裁、朱皀、朱筠、阮元、蒋士铨、洪亮吉、黄仲则、罗聘、刘墉等,乾嘉汉学风尚的形成,纪晓岚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乾隆二十年夏,纪昀初识戴震。当时戴震是来京避难的。两人情深意笃。纪昀还曾出资将戴震的《考工记图》付梓,并为之作序。戴震后来几次到京师都住在纪昀家。乾隆三十八年,戴震还因纪昀的推荐进入四库馆。戴震去世后,纪昀曾深情赋诗,说是“披肝露胆两无疑”的朋友。戴震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扼杀人性的尖锐抨击,这在纪晓岚纂修的《阅微草堂笔记》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都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晚年的纪晓岚多次述及他和陆青来的结交经过。陆青来曾官至湖南巡抚、户部郎中。治学倡导经世致用。他与纪晓岚少年时代同受业于董邦达,是非常要好的同学。纪晓岚说,他小的时候常喜欢戏侮陆青来,但青来并不为忤,称纪晓岚的喜怒变化是真性情的表现。为此,纪昀颇有知己之感。

  纪晓岚的同窗好友还有一个董元度。董元度,字寄庐,号曲江,山东平原人。乾隆十七年进士。二人相识于乾隆十三年,交谊甚笃,有多首酬唱诗传世。董氏性情洒脱,不喜欢受人约束。入翰林作官后,仍常乞假外游。后仕途不顺,穷困而死,所以其诗多清婉而感伤。纪昀《戏赠曲江》诗中曾说他“疏狂全未减,落拓久无聊”,并称:“爱尔如兄弟,结交三载余。每怜同寂寞,相与惜居诸。”《阅微草堂笔记》也多次表示对董元度所禀持的“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处世态度推崇备至。

  纪昀和刘墉更有着不解之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昀的乡试主考官。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晓岚一直是感激零涕、念念不忘的。而后来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统勋负责。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昀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刘墉,字崇石,号石庵,刘统勋长子。刘墉在民间是个颇具知名度的人物,家喻户晓的《刘公案》就是表彰他的。刘墉比纪昀年长4岁,都是一代才子。相传刘墉当年参加殿试时曾有上乘表现。乾隆皇帝让其以自身驼背为题赋诗,他不无自嘲兼揶揄地写道:“背驼负乾坤,腹内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跃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报皇恩。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和坤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刘墉、纪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始终不曾依附。他们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

  纪昀交游的名单当然远不止这些,还有像钱大昕、卢文弨、王杰、王鸣盛、朱皀、朱筠、王昶、洪亮吉等人,这些都是一代著名大师,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化脊梁。正是这么一批人,为盛世学术文化思潮的形成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治学为人“近人情”

  纪昀为人宽厚,学识渊博,是乾嘉时期官方学术名副其实的****。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曾这样评论纪昀:“于书无所不通”。但他广博的学问与其通达的为人是相辅相成的。他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其《阅微草堂笔记》便每每以是否通情达理作为评论的标准。《如是我闻》(四)里便说:“圣人通幽明之礼,故能以人情知鬼神之情也;不近人情,又乌知《礼》意哉!”

  纪昀论文有一个基本要求,这就是坚持“务取持平”的批评原则,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诗文作品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在他看来,“人生境遇不同,寄托务异,心灵浚发,其变无穷”(《瀛奎律髓刊误序》),所以,其是非得失,不可简单处理。他能比较公允地评价李清、钱谦益等人,对于文学史上各种流派也能够比较客观地加以评价。比如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纪昀就把他们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认真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另外,纪昀身为汉学大家,却没有一点门户之见。他最反对文人结社,而强调学术独立。他在《耳溪诗集序》中就曾说:“余天性孤峭,雅不喜文社诗坛互相标榜。第念文章之患,莫大乎门户。……朋党之见,君子病焉。”纪昀对出自性灵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都是充分肯定的。

  作为乾隆年间的一名封建正统文人,纪晓岚对文学创作的要求自然也是“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他也说“诗本性情”,但他所说的性情与别人有所不同,他强调的是植根于人之本性基础上的“本天而动”的“至性至情”。“诗之分葩竞艳,要皆发乎情思,抒乎性灵”(《冰瓯诗草序》)。他反对充满理气的文章,同时也反对不近人情的道学。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他就曾大力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和无情。

  夙兴夜寐四库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在清高宗亲自主持下广泛展开。经刘统勋举荐,纪昀和陆锡熊出任总纂官。在纂修《四库全书》期间,纪昀曾得到过乾隆帝的许多赏赐,但也遇到很多麻烦。一次,乾隆帝发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中“有引李清、钱谦益诸说未经删削者”,而这部书当初是纪昀亲自校理的。于是龙颜大怒,专谕诘责纪昀:“何以并未删去?”令其速“删改换篇”,并“自行赔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库全书》复校完成,后发现大量讹误,乾隆帝又“令纪昀、陆锡熊两人一体分赔”。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六日,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缮告成。纪昀为此专门写了《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后收入《四库全书》卷首。全文条分缕析,词采飞扬,富丽精湛,被称为“集中第一篇大文字”。第二部《四库全书》完成于次年十一月,第三部完成于四十八年十一月,第四部完成于四十九年十一月。这即是内四阁《四库全书》。这四部全书当时分藏于大内(紫金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承德)文津阁及盛京(沈阳)故宫文溯阁。历史战火把文源阁的那一部化为了灰烬,其他三部现分别见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南三阁《四库全书》后分藏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同样由于历史战火的原因,扬州、镇江的那两部皆付之一炬,现仅杭州的那部尚残缺不全地存于浙江省图书馆。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纪昀又殚十年之力,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当时各纂修官每校阅一种书籍,便要撰写一篇提要,最后由纪昀、陆锡熊笔削考校、再三润饰。陆锡熊死得较早,主要工作是纪昀完成的。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视为纪昀学术文化思想的代表性文献。当时的大学者朱�在《纪晓岚墓志铭》中就说:“公馆书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为《全书总目》”(《知足斋文集》卷六);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亦云:“公一生精力,萃于《提要》一书”;张维屏《听松庐文钞》亦称:“文达一生精力,具见于《四库全书提要》,又何必更著书!”

  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功不可没。全书共收录各种书籍达3503种,79337卷,存目达6783种。其中有380多种佚书是经过众多学者长期搜集失而复得的珍品。还有不少书籍,经过艰苦的考订而恢复了原貌。郦道元的《水经注》,便是经戴震精心研究而使长期混淆的“经”与“注”得以区别开来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颇有思想学术价值,介绍著录与存目书籍,写明作者名姓、所处时代、该书要旨和基本评价,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目录学著作。清人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曾这样评价《四库提要》:“窃谓自汉以后薄录之书,无论官撰私著,凡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议论之公平,莫有过于是编。”积平生精力研读《四库提要》的余嘉锡亦全面肯定其应有的学术价值:“嘉(庆)、道(光)以后,通儒辈出,莫不资其津逮,奉作指南,功既巨矣,用亦弘矣。”(《四库提要辩证·序录》)

  但由于《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种官方行为,编纂指导思想受政治目的所左右,所以著录的书籍并非兼收并蓄,而有着严格的取舍标准。这在《四库全书》卷首的《圣谕》中说得很清楚。他们在对古代书籍进行辑佚、校勘、考辨等整理的同时,也在干着对不利于清朝的一些书籍进行销毁、删削或改易的不光彩勾当;在钩沉、辑佚、保存古籍的同时,也在破坏、摧残文化。其结果,不仅使许多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书籍遭到摒弃,而且使收录的一部分书籍尤其是宋元以后的许多具有异端色彩的书籍失去了原貌。从此意义上说,也是一次文化浩劫。如对明代李贽的言论,清政府就不仅把他的著作列为焚毁书目,而且直斥李贽“非圣无法,敢为异端”,“为小人无忌惮之尤”。(《四库提要》卷五十史部·别史类存目《藏书》提要)再如对屈大均等那些强烈抵触清朝人的作品,自然尽在销毁之列;至于偶有一二语伤触清朝而又气节凛然的明代遗民作品,则稍加“酌改”即为我所用。(《清高宗实录》卷1095)其政治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据官方上报的数字统计,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销毁、抽毁的书目多达2600多种,其实际情况恐怕还不止这个数字。

  阅微草堂度晚年

  《阅微草堂笔记》是继《聊斋志异》之后出现的又一部有重要影响的文言小说集。由于纪昀当时特殊的身份,加之为人通达、学识渊博而诙谐,另外他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滦阳消夏录序》)的写实手法,所以艺术风格独特。

  《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约40万字。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该书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该书是纪晓岚十年心血的结晶,又是纪晓岚晚年心灵世界的反映,也从某一个侧面显现出清代中期纷繁复杂的时代文化风貌。该书的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晓岚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小说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花妖狐魅,几乎无所不包。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作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书中有些怪异奇谲的故事,虽然充满了因果报应、祸福天定的迷信思想和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但也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清中叶的某些人生实相,并触及到当时某些社会弊端,不仅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而且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思想倾向。

  《阅微草堂笔记》有不少故事章节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朽和黑暗,道学家的虚伪和卑鄙。如官吏的营私舞弊、草菅人命;有的貌似正人君子,道貌岸然,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卑鄙下流。诸如此类,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如《滦阳消夏录》(六)第十则,作者就借山中“鬼隐士”之口,生动地描绘出幽冥世界亦如人间世道,充满了相互倾轧和追名逐利,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腐朽。《滦阳消夏录》卷四则写“有两塾师临村居,皆以道学自任”。在公开场合,他们“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暗里却互相勾结,丧尽天良,谋夺寡妇田产。

  另外,《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不少篇章揭示了处于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及悲惨境遇。作为乾隆皇帝的一个文学侍臣,纪晓岚虽缺乏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但他忠实记录传闻的写作精神及其正义感,在某种程度上也透露了他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滦阳续录》(五)就讲到一件既令人心酸又使人深思的事情。河北沧州有个董华,家里穷得无立锥之地,以卖药卜卦为生,“一母一妻,以缝纫浣濯佐之,犹日不举火。”适逢这年又发生了大饥荒,更使董家雪上加霜,全家人奄奄待毙。无奈之下,董华只好“鬻妇以求活”。在这则故事里,作者对那名“万不得已而失身”的女子没有丝毫的指责之意,反添几分同情和理解,真实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阅微草堂笔记》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有“过于议论”之嫌,“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但其中不少形象化的寓言和讽喻性的故事还是颇为生动风趣的,甚至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如是我闻》卷三写一“相见辙讲学”的翰林官员,别人也以为他“崖岸高峻”,美名在外。没想到,他也竟会因没有及时接受来宾的送礼而“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人物表里不一的个性特征和心灵世界,着实让人难以忘怀。另外诸如《姑妄听之》卷二“河中寻兽”之类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也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纪昀虽把《阅微草堂笔记》视为“消遣岁月”(《滦阳消夏录序》)的一部闲书,甚至也很难与《聊斋志异》相媲美,但它不蹈旧辙,自成一家,风格独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纪晓岚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

  ……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大学士。纪晓岚生于公元1724年,卒于公元1805年,享年82岁。纪晓岚是河北沧州人,原名纪昀,字小兰,故名。纪晓岚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仕途中曾担任四库全书的主编。

公元1730年,纪晓岚参加了一个男孩的考试,凭借他出色的文学知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当地人称纪晓岚为“神童”。当纪晓岚十一岁时,他跟随他的父亲住在北京,然后致力于他的研究。1740年,纪晓岚17岁,与他的第一任妻子马史结婚。从1743年到1754年,纪晓岚参加了七次科举考试。1754年,纪晓岚一举夺得第二名,乾隆皇帝任命纪晓岚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了他50多年的政治生涯。

随后,乾隆皇帝任命纪晓岚为四库全书的主编,负责该书的大小修订工作。1773年,乾隆皇帝开设“四库”,1787年,四库正式关闭。纪晓岚担任主编已经14年了。在纪晓岚的领导下,四库全书涵盖了200卷目录,总藏书3461册。如此庞大浩大的工程,至今让人瞠目结舌。

乾隆年间,文字狱在清代达到顶峰,纪晓岚因编书多次入狱。晚年的纪晓岚极其封闭保守,写了一本书阅微草堂笔记。1805年,纪晓岚病逝,嘉庆皇帝谥号文达。

据史书记载,纪晓岚一生有一妻六妾。当纪晓岚17岁时,他已经和马史结婚了。马的父亲是邻县的县长。他知道纪晓岚思维敏捷,打算把女儿嫁给纪晓岚。马史比纪晓岚大三岁,是个知识渊博的女人。

槐西杂志年在纪晓岚提到马史,说马史擅长文学、诗歌、书籍,相貌俊美,对待公婆非常孝顺。纪晓岚获得举人奖后,马史经常没有见到纪晓岚。照顾孩子和孝敬公婆成了马史的日常生活。后来,纪晓岚的官衔越来越显赫,先后娶了六个妃子。作为一个好妻子,马史不得不调整家庭中嫔妃之间的关系。在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强调了马史打理家庭中的日常生活,两人之间的感情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渲染。

在槐西杂志一书中,纪晓岚记录了他的妃子沈明的故事。纪晓岚用了800多字讲述了沈明的背景和个人历史。沈明死后,纪晓岚梦见沈明的灵魂拜访了他。接着,纪晓岚在沈明的画像上写了两首诗,一首名为花影,另一首名为滦阳续录,以表达对沈明的向往。

在纪晓岚的六个妃子中,只有沈明和郭采夫被介绍得比较多。郭采夫是纪晓岚最喜欢的妃子之一。郭采夫与纪晓岚结婚后不久,纪晓岚被贬到新疆。郭财福病重在家,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郭财福去了关帝庙,问他是否能在纪晓岚死前见他一面。得知还能看的时候,郭才富在家养病。纪晓岚从新疆返回后不久,郭采夫就去世了。

众所周知,纪晓岚烟瘾很大,世人都称他为“吉大奉”。除此之外,纪晓岚还有另一个癖好,那就是她对女人上瘾,她是一个严重的性上瘾者。当纪晓岚17岁时,他已经娶了邻县县长的女儿马史。马史比纪晓岚大三岁。

他们结婚时非常恩爱,但对纪晓岚来说,一个女人是远远不够的,后来他们先后娶了六个妃子。晚年的纪晓岚仍然沉溺于女色,其浪漫程度丝毫不亚于年轻时。根据相关记录,纪晓岚对性上瘾。如果他一天不接近女人,他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手脚不自主抽筋,皮肤好像要爆了。如果你几天不接近女人,纪晓岚的眼睛会变红。后来,在蔡恒写的虫鸣漫录一书中,也详细记录了纪晓岚的性瘾。根据这篇文章,纪晓岚是一个野生怪物的转世,每天吃很多肉,每天可以接近五个女人。早上亲近女人一次,一大早回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睡前亲近一次。如果出国旅游的人数在上升,纪晓岚也将接近女性。此外,清代孙敬安所著的栖霞阁野乘一书中也提到纪晓岚性欲很强。

纪晓岚家有个叫郭采芙的小妾。纪晓岚曾在槐西杂志一书中介绍过郭采夫的生平经历。郭财福和纪晓岚结婚时,他才13岁。那时,纪晓岚已经60多岁了。纪晓岚非常喜欢郭采夫。郭采夫去世后,纪晓岚经常拿出郭采夫的遗物,思念她。后来,纪晓岚为郭采夫写了两首诗,都表达了他对国彩深深的思念。

据记载,纪晓岚一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姬如姬、姬如川、姬如熙、姬如一。纪晓岚的长子纪汝熙生于1743年,卒于1786年,享年44岁。纪汝娃继承了父亲纪昀的智慧,纪晓岚记录了纪汝娃在公元阅微草堂笔记年的生活。

在父亲眼里,纪如熙是个聪明的孩子。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不用读很多书就能写诗。嵇如意稍大后,参加乡试,得了举人。后来,纪如熙在诗歌和散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嵇汝桦跟随军队征战西域。以他的文学造诣,季如垠的文笔就像公安派和竟陵派。后来,姬如吉和朱自应到了泰安,看到了聊斋志异的手稿。有一次,纪如意掉进沟里,几十天后再也没有回家。原来,姬如意坠入山沟,不幸身亡。

嵇汝川是纪晓岚的次子,史书中关于嵇汝川的记载并不多。我只知道纪如川是河北献县人。纪传体聪明好学,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得以入仕。当他的父亲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主编时,季如川是图书管理员。后来库在江西南昌、九江等地担任总判官。纪汝川生于公元1747年,卒于公元1777年,时年31岁。

姬友似乎是纪晓岚的第三个儿子,只知道姬友长得像个宫廷。后来在家谱这本书里,只寥寥数语就提到了纪茹。他曾在广东担任过县令,具体职位没有准确的记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17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