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imgcldyimg/8/n/HA00782940/o/701002050054313873397240 求1898年法绍达危机的经过及影响 背景 法绍达事件,也被称为法绍达危机,气候事件是由在非洲造成的领土争端年,法国和英国。从本质上讲,这与非洲大陆的欧洲痴迷始于17世纪70年代,它在整个非洲大陆分割到1895年结束。为此,在埃及的苏丹危机的法绍达(科多克)于1898年9月18日,被证明是一个民族尊严的问题与双方都搞清楚帝国主义,如果他们对非洲大陆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 事件经过及结果 由于双方的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在大陆广泛,两国要连接的铁路系统,其各自的殖民地。英国希望埃及连接乌干达通过建立“海角到开罗”铁路。法国另一方面,要通过延长中非和苏丹帝国,推从西海岸向东。 持有法国希望从非洲东海岸延伸到西海岸,控制所有的重要的尼禄河源头。英国希望扩大版图,很明显,而且还希望设立一个从好望角到开罗的铁路,一对南北铁路,通过大陆的整个长度。这在法绍达对峙,通过一个模糊的前哨,由一般工作人员没有要求。 法国外长,加布里埃尔Hanotaux在他企图继续法帝国主义,派遣一支150人东下让巴蒂斯特马尔尚加蓬远征。英国军队也接近这个领域,在赫伯特基奇纳。基奇纳正期待着重新征服苏丹,由于英国已经从埃及南部尼罗河之后。英军士兵曾在1882年以来,埃及根深蒂固。最后,两种马钱德和基奇纳和各自的部队达成法绍达。但是,马钱德抵达法绍达于1898年7月10日,他在被占领的堡垒。基奇纳停留在喀土穆和恩图曼,所以他的部队没有达到两个月,1898年9月18日法绍达。 事件平息及其影响 希望随着双方军队在占领法绍达,基奇纳和马钱德堡同意他们不希望军事纠缠。之后,他们同意飞行法语,英语,并主持了在埃及国旗法绍达堡垒。几个星期,但是,英国和法国军队在战争边缘的法绍达在前哨。泰奥菲勒德尔卡塞,法国新外长,实现了影响,该法绍达危机可能,并且非常渴望得到英国对德国的支持。因此,对公众舆论,他决定在法绍达让步,允许英国占领该据点。另一个原因德尔卡塞轻易放弃了德雷福斯事件,这是伟大的法国分裂的来源。 在1898年11月4日,马钱德德尔卡塞指示撤出法绍达。然而,德尔卡塞并继续推动较小,将允许法国来控制走廊的白尼罗河职位字串。索尔兹伯里勋爵,英国外交大臣和英国首相,拒绝了法国的占领要塞的想法,在控制的尼禄河源头的希望。最后,商定了1899年3月21日,法国和英国 认为,尼罗河和刚果,分别为分水岭,应马克之间势力范围的边界。 法国球成为本流域西部地区,而英国证实,在埃及的立场,特别是因为苏伊士运河1869年修建的,重要的。这种“解决”法绍达危机导致1904年英法协约。
参考: britannica+me
法绍达事件 1898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而在尼罗河上游的苏丹小镇法绍达(今科多克)发生的冲突。 1896年,法国 派遣远征队自法属刚果东晋,以实现其“2S计划”("塞内加尔-索马里计 划"),建立横穿非洲的法属殖民帝国。1898年7月,法国远征队到达法绍达。 英国自1882年占领埃及后,积极推行其“2C计划”(“开罗-开普敦计划”),以图建立纵贯非洲的英属殖民帝国。1898年9月,英国在征服苏丹后,一 部分英军沿尼罗河南下,也到达了法绍达,同先期到达的法军相遇。 英军坚持苏丹为英国势力范围,要求法军撤离。双方相持不下,形势异常严峻。后因法国 考虑到 自己在法绍达的兵力有限,尤其在法德对抗的形势下不宜再同英国发生冲突,遂决定对英妥协,于1898年11月命令远征队撤退。1899年3月,英法两国达 成协议,以尼罗河及刚果河的中心线作为双方势力范围的分界线。法绍达事件的解决,为日后英法两国的接近创造了条件。
新帝国主义(New Imperiali )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主要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及后来的美国及日本以其科技及经济力量,对亚洲、非洲进行殖民地及经济势力扩张的行为。在1870年普法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四十多年间,是其发展最快的时期。 新帝国主义和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的殖民形式旧帝国主义或古代的帝国主义(如罗马帝国、波斯帝国、 )有所不同,在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的旧帝国主义,其目的主要是通过争取海外贸易利益以富裕母国,当时的西方各国会利用殖民地作为贸易给站(如中国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的作用)或利用殖民地生产货品,直接转售给顾客(如荷兰人直接将香料转卖予其他欧洲国家)。但新帝国主义是在贸易的基础上,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而产生的,殖民地的作用是作为欧洲工业的原料生产地,原料从殖民地运往母国经过工业加工,再运往他处进行倾销。其次,旧帝国主义时西方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地位上大致是平等的,双方同以农业为基础,国力相差不远,有时西方各国甚至要屈从于其他国家的限制,以维持贸易的可能性,如西方国家必须遵守清廷和江户幕府规管下在华及在日的贸易限制。但新帝国主义时,两者的关系存在着很大的落差,西方各国以船坚炮利打破其他国家的限制,进行工业倾销、以有大幅度的领土要求,譬如在1840年代前,英国对华只要求允许自由贸易及平等外交,但数十年后,英国的目标便是获取经济特权,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以至占领中国藩属和划分势力范围以扶助本土工业发展。 大致说来,新帝国主义与旧帝国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旧帝国主义注重经济的掠夺,而新帝国主义更有领土野心和及政治目的,例如德国、意大利即想藉对外殖民,证明自己已跻身列强之林。 新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争夺会引致列强彼此间有所冲突,如1881年的突尼西亚、1896年波耳战争、1898年法绍达事件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次摩洛哥危机,都引致列强关系的僵局,另外,新帝国主义的扩张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军备竞赛,如英德两国在海军规模上彼此竞争。殖民地扩张也加剧敌对同盟的形成,如法国侵占突尼西亚迫使意大利投向德奥同盟,德国进行殖民地扩张也迫使英国投向法俄同盟。故此新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扩张某度上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社会认知方面的不同
从地理位置上看,法国和英国是邻居。他们俩之间只隔着一条海峡。按道理来讲这两个社会在形态上非常相似,但本质上却截然不同。
英国人是被动好战型的,而法国人是直截了当开干型的。英国人心里想的不会直接说出来。法国人通常是有话直说!
在英国,英国人更喜欢表面上处于和谐状态。而在法国,他们更喜欢探讨事情的本质,会经常与人争论到最后,很是吵闹!
英国人更看重金钱和社会阶级的概念。在法国,自由仍然是一切,那些有优先权的人会被鄙视的。像英国那样的社会阶级在法国很久以前就被扼杀了。
英国是一个岛屿国家,四面环海。他们的确患有“岛屿综合症”。英国人认为他们的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好的,即使不是最好的。而法国人却对法国极为不满,甚至在一些实际上是好的事情上也是如此!
教育和生活认知方面有很大不同
英国人吃东西是为了生存,而对法国人来说,吃东西是一种乐趣。法国人的生活更享乐,更注重质量不是数量。
英国人为自己只会说一种语言而感到自豪,并相信他们能够面对与他国人交流方面的问题,因为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
相反,这对法国人来说,他们经常把自己置于弱势地位。浪漫的法国人会经常被自己人提醒:“法国是一个中等强国”。所以他们要不停的提高自己的水平,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成绩上。
看待问题方面的不同
英国人更善于妄想,对本国存在的问题会选择视而不见,而法国人却经常向总统抱怨生活不如意,即使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他们把这种抱怨当成是一种预防的措施。要时刻提醒法国总统“你做得还不够好!”
在法国人眼里,他们认为法国很多方面都不够好。他们唯一认为好的东西就只有法国大餐。
法国人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他们忙于处理那些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直接影响的事情,而不关心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然而英国却很在意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经常好管个闲事!
法国人是极端享受自由平等的一群人。在古代,法国百姓把皇帝推向断头台的事情也不少发生。但是,英国人仍然有他们的女王,女王是教会的领袖。宗教在法国却不怎么被重视!
关心对方程度的不同
除了政治、商业、橄榄球和足球等重要项目,法国人对英国人完全不感兴趣。他们不去想,不去谈论,也不去关心英国人。而英国人却恰恰相反,经常谈论法国人。经常说法国人有多么的不好,比如谈论法国人身上有体味等等!
英国人对外国血统的人持有开放多一点、保守少一点地态度。但是法国人对外国血统的人会表现得更融合。在法国,有法国国籍成为法国人就是自己人,至于祖先从哪里来的不是很重要。在英国则相反!
历史经验的不同
因为英国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的大规模战争破坏,所以英国人仍然沉浸在过去战争胜利中的骄傲和光荣中。
反而,法国人在一战结束后就被打得很惨,在这方面比英国清醒一点。只有少数的法国民族主义者才会总谈论几百年前的胜利和谈论法国的伟大。
当法国人在美国人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时,英国经常对美国提出的要求说“是”。在欧洲大家庭中,法国人和德国人是表亲,甚至是兄弟姐妹。
法国和英国却经常吵架,互相看不惯,但又不打架。不过当踢球的时候就互相死磕到底!
法国为什么会频繁大败于英国?个人认为一件事情频繁的发生,我觉得应该是内部的原因。百年战争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尽管通常认为百年战争始于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国和英国早已累积多年恩怨。英国金雀花王朝早在12世纪便在法国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由于金雀花家族在法国拥有土地,他们据此自认为属法王诸侯,但法王则并不信任他们的这些英国表兄弟。说白了主要原因的那时的法国经济不如英国。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
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共体。2016年6月,英举行英欧关系公投,脱欧派获519%支持率,英在加入欧盟43年后决定脱离欧盟。2018年11月,英国和欧盟达成《脱欧协议》和《未来英欧关系框架政治宣言》,需经英、欧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批准后生效。2019年以来,《脱欧协议》在英国议会下院三次被否决。7月23日,英国保守党议员鲍里斯 约翰逊成功当选保守党党魁。7月24日,约翰逊接替特蕾莎 梅,成为新任英国首相。2020年1月31日23:00,英国正式离开欧盟。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the 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该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建立了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亦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作为曾经的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和法国可谓是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二战之后,被纳粹德国摧残得体无完肤的这老哥俩,数百年建立的殖民帝国就此崩塌,昔日的风光一去不返。
根据英国BBC电台等知名媒体报料,早在1956年9月10日,法国总理摩勒曾向英国首相艾登发出请求,希望法国能够并入英国,还把国名定为“盎格鲁法兰西共和国” 。
可是英国方面却拒绝了法国的主动投靠。后来,摩勒又提出,既然不愿合并,那法国就加入英联邦,以英国女王作为两国的共同元首。为表诚意,法国还愿意把大部分主导权交给英国。然而英国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仍然拒绝了法国的提议。
按说一个是欧洲最强陆军,一个是全球海洋霸主,两强结合,成为超级强国,重振辉煌指日可待。那样的话,他们再也不用看美国、苏联的脸色行事,岂不是天大的好事,为何英国坚决不同意呢?
(爱德华三世画像)
一、英法之间的历史情仇。
从地理位置上看,英国和法国之间,只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隔海相望,如果合并成一个国家,地缘上完全没问题。而且在很多年之前,这两个国家原本同属于一个帝国。
这个国家就是罗马帝国。当时的英国和法国,都是罗马帝国的臣民。罗马帝国崩塌后,变成了43个国家。其中不仅有英国、法国。还有德国和意大利等很多亚非欧国家。
由于两国有着共处一国的经历,从理论上来说,重新合并在一起,并不会让双方的国民融合存在什么问题。而且两国的国王原本就是亲戚,只是后来闹起了矛盾,才引起了长达百年的英法战争。
这还得从14世纪时说起。当时,法国卡佩王朝的老法王突然去世,由于他生前没有儿子,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打算以外孙的身份继承法国王位,如果是那样,英国和法国早就合并成一家了。
但是还没等他到法国继任,腓力六世就以老法王侄子的身份,抢先继承了王位。爱德华三世当然不干,于是长达百年的战争模式就此开启。
从1337年到1453年,原本亲如一家的英法两家打得不可开交。不过,就像分家单过的兄弟俩一样,有时他们也能亲密无间,尤其是在侵略清朝的时候,两个国家好得就像一家人似的,还组成了英法联军。
(侵略清朝时的英法联军)
二、法国求合并的动机。
既然曾经是欧洲强国,为何法国却甘愿自降身段,主动要求并入英国,甚至不惜将主导权拱手相让呢?
其实,法国提出这种要求,也是迫于无奈。
当时,二战已经结束,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尤其是法国,经济萎靡不振,手中的殖民地所剩无几。而当时的埃及政府闹得正凶,要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法属阿尔及利亚也吵着要独立,摩勒组建的法国内阁面临严重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对独自处理苏伊士运河及阿尔及利亚问题没有信心的摩勒,决心争取英国帮助。再加上当时以色列和约旦势如水火,以色列是法国的盟友,约旦则是英国的产物,摩勒希望两国在中东问题上避免发生冲突。
再加上随着苏、美两强的崛起,英法老牌列强日渐衰落。此消彼长之下,为了增强未来国际话语权,获得更多的优势和利益,整合壮大是最好的方式。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三、英国拒绝的原因。
当摩勒向艾登提出合并的要求时,英国首相最初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毕竟英国已经日薄西山,日益强大的美苏越来越无视这个昔日日不落帝国的感受。
一旦英法合并,人口上亿,领土面积高达百万平方公里,绝对是超级大国的存在,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也并非梦想,想一想都很诱人。艾登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英国的政客们。
出乎他的意料,英国人对法国人的提议几乎毫无兴趣。
首先,英国人从骨子里瞧不起法国人,在欧洲大家庭中,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被称为欧洲外祖母,她的后代很多都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和这些国家比起来,英国拥有的贵族血统是最高贵最纯粹的,如果和法国人同流合污,英国人的高贵血统,就可能被法国人玷污。到时那英国引以为傲的纯粹贵族血统,将会成为历史。
再加上二战时期,自我吹嘘为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就被德国占领了。而英国却一直和德国战斗到了最后,故而英国人认为,法国人是软骨头,没有战斗力和血性。和它合并,它只会成为英国的累赘。
最为关键的一点,英法之间百年战争的阴影,还始终留在英国人的心中,法国还暗地里支持苏格兰闹独立,给英国使绊子。假如成为一个联邦,法国和苏格兰再纠缠一起,那还不乱套了。
法国曾经想并入英国的消息披露后,两国人民都强烈反对,一位英国绅士说,英国和法国就像一对争吵了一辈子的老夫妻,都时常梦想着杀死对方,可又不愿离婚。
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和法国在中东地区曾经有过非常多的殖民地,并且英国和法国在撤出中东地区的时候,曾经给这些国家进行了势力划分,但是这也埋下了非常多的隐患。因为英国在一些势力划分上,故意的挑起这些国家的冲突以及争端。也使得现在这些国家因为领土争端问题一直处在一个紧张的局面。
其实现在众所周知的巴以冲突就和当时英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主要是英国当时将巴勒斯坦地区的领土分别给予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就出现了一地多主的现象。因此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爆发过多次的战争以及冲突,给两个国家的老百姓带来了非常大的灾难,所以这和英国当初的决定有着很大的关系。
现在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得越来越混乱,不光是有英国和法国的原因,现在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博弈,也使得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和俄罗斯就展开了相互的博弈。美国在背后支持反对派武装,而俄罗斯则支持叙利亚政府。那就导致双方出现了代理人的争斗。
所以我们希望中东地区能够早日的恢复和平以及稳定,这样才不会使中东地区各国的老百姓在饱受战火的袭扰。这也会减少各个国家的伤亡情况,也会使得中东地区的老百姓早日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所以我们也希望一些大国能够做出积极的作用。
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会议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等战败国以及苏俄,与此同时又通过筹组国际联盟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巴黎和会矛盾斗争的焦点是是否过分削弱德国。
1英国为了保住自己在欧洲的霸权,联合美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又联合法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2美国为了达到自己控制欧洲的目的,插手欧洲事务,联合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3法国为了获得自己在欧洲的霸权,坚决过分削弱德国的意见,联合英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文/卜猫
法印战争是法国和英国之间争夺北美领土的战争。来了解一下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它是如何得名的,还有一些关于这场冲突的趣事吧。
法印战争
想象一下和你妹妹一起分享你最喜欢的冰淇淋。剩下的不多了,所以你把它舀到两个碗里。然而,她生气了,因为她认为你得到的更多,所以她从你的碗里拿出一勺。你生气是因为她现在的冰淇淋比你多,所以你从她碗里拿出两勺。很快,你们就吵架了,还抢了对方的冰淇淋。那时候你妈妈会把冰激凌从你们俩手里拿走。
就像你和你妹妹想要更多的冰淇淋一样,在法国和印度战争期间,法国和英国都想要在北美拥有更多的土地。最终,两国为争夺这块土地爆发了战争。
我们称之为法印战争,因为法国和休伦印第安人结盟对抗英国。然而,英国也有土著美国人站在他们一边战斗,他们是易洛魁联盟的一部分 (the Iroquois Confederacy)。
堡垒之战
正如英国在北美有殖民地一样,法国也有殖民地。有时,他们都声称拥有相同的土地,就像两个人可能会争夺同一张椅子在游戏中的音乐椅子。
俄亥俄河谷首先被法国人占领。当英国人搬进来为自己占领时,法国人则修建了军事堡垒。1753年,乔治华盛顿代表弗吉尼亚殖民地副总督下令法国人离开他们的堡垒。
当法国人拒绝时,副总督于1754年在俄亥俄河上建造了一座英国堡垒。法国人发现了他的堡垒,就把它毁了。取而代之的是法国人建造了杜克斯内堡(Fort Duquesne,发音杜凯恩)。
战争开始了
乔治华盛顿和他的士兵南下把法国人赶出去。在他们的旅途中,他们与一群法国士兵战斗,俘虏了他们并杀死了首领。为了保护他的士兵免受法国军队的袭击,乔治华盛顿建造了自己的堡垒。然而,当法国和他们的印度盟友赶上华盛顿时,他们让他交出了新建的堡垒。
当英国首相听说华盛顿的损失时,他决定对法国的堡垒发动偷袭作为报复。然而,由于英国政府的其他成员想与法国开战,他们把这个秘密计划告诉了所有人。作为回应,法国人召集了更多的军队,这就是为什么在堡垒和土地上的混战变成了法印战争。
课程总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法国和印度战争是法国和英国之间的一场冲突,这两个国家都声称拥有俄亥俄河谷的土地。我们称之为法印战争,因为法国和休伦印第安人结盟对抗英国。当英国人迁入俄亥俄河谷时,他们建造了堡垒。作为回应,法国人建造了自己的堡垒,乔治华盛顿代表弗吉尼亚殖民地副总督下令他们撤离。乔治华盛顿自己的堡垒被毁后,英国首相决定对法国的堡垒发动偷袭作为报复。作为回应,法国人要求增援,围绕堡垒和土地的混战演变成了法印战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