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林黛玉的发疯文学的看法:
继“废话文学”“咯噔文学”“矫情文学”后,“发疯文学”又上了热搜。很快,“发疯文学”异变出了进阶版——林黛玉发疯文学。
古典文学每每与互联网“造梗”碰撞,都会造就一波语言表达狂欢的高潮。“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
“发疯文学”的特点在于情绪高涨、过火癫狂,用语言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诉求。可以看到,“林黛玉发疯文学”是在“发疯文学”基础上,掺杂进了阴阳怪气、诙谐、柔弱的腔调。
林黛玉式娇滴滴、温婉的“人设”加持下,“发疯文学”形成了语境破格。“林黛玉发疯文学”确实“难拿”——撒娇中带着戏谑反讽,卑微示弱中夹着委屈不满,反映了当下青年社会文化心理中小小的“离经叛道”。
“林黛玉发疯文学”也被Z世代拿捏并突出了实用性——随着语义泛化,它被广泛运用到各种谈话对象和场合之中,特别是日常难以启齿的各种“社死”现场。
诸如职场尴尬遭遇、被甲方/领导套路、投诉无门、跟客服拉锯式维权、催促卖家发货、情侣间冷战等,“林黛玉发疯文学”都可派上用场。吐槽之余,还能先发制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比如职场上,卑微的乙方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甲方修改要求时,祭出“我原是只有这一条命,你一改二改三改四改,我可是要去了,再也不能见了”这句,既委婉表达了想法,又留有一定余地,也不至于当面“硬刚”,让双方感到不适。
可以看出,“林黛玉发疯文学”进可嘲讽、退可自嘲,用温柔娇嗔缓解尴尬境遇和现实焦虑,从而颠覆对话者的预设身份,可进可退、能上能下的特点让其成为一些人的语言“万金油”也就不奇怪了。这个意义上看,“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给年轻人生活带来快乐之余,也起到自我心理疏导的作用。
“某某文学”热潮迭代迅速,也是值得注意的后现代式文化症候,它们往往打着互联网原住民的特点烙印——喜欢玩梗、标新立异、注重社交。“某某文学”经由社交媒体和兴趣爱好者聚集的社群获得裂变式传播,无论是文化精神上还是传播方式上,都像一场专属Z世代的“文艺复兴”。
当然,语言碎片化、消解逻辑、稀释意义、语言狂欢,再进一步则可能走向语焉不详、肤浅无聊,因而“某某文学”要慎用。小玩怡情助兴,如果过度消耗文学经典、语言矫揉造作或者明明不占理还想靠它胡搅蛮缠扳回一城,终究会败光大家对它的好感。
我觉得不要弄得这么麻烦
黛玉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还厉害呢!”
实质是她在贾府的一种处境的写照
她自身很在乎别人对他的想法,本来就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如今竟有人说她像戏子,这本身就不让黛玉开心
可是自己最爱的人贾宝玉也和别人一块说自己,这就令人伤心
可贾宝玉还不是正大光明的说,而是暗暗指自己,这怎能不让人寒心?
当然,我们都可以知道,贾宝玉没有贬低林黛玉的意思,这也是黛玉的敏感,和对贾宝玉的深深的爱
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字颦卿,别号潇湘妃子。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为十二金钗之冠原藉姑苏,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甚是喜爱。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一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是全书的主干,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
“郎才女貌”是我国古代戏曲、小说中常见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这种建筑在“怜才爱色”基础上的爱情往往缺乏广泛深刻的思想内涵;而《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却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地怀疑传统人生所规约的道路和终极目的。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两个叛逆者,在经历了彼此的猜疑、担心、试探、怄气之后,终于互明真心、心心相印了。《诉肺腑》一文正是叙写宝黛二人互明心迹的精彩片断。
1体会课文中肺腑之言的内涵,通过分析把握宝黛二人爱情的专一、真诚、纯洁、美好,体会其间所蕴涵的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2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
(解说:理解宝黛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体会文中肺腑之言的关键,导言先将宝黛爱情与古代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做一简要对比,可使学生定向地、高起点地把握宝黛爱情蕴涵的思想内核,同时也可使学生迅速有效地学习课文。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1本文节选的是《红楼梦》第31、32回的有关情节,快速阅读课文之后把握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明确:主要情节是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解说:分析小说,思想内容也好,人物形象也好,艺术特色也好,情节结构是不能跨越的,它是基础,是依托。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熟悉情节,为后面的分析、理解作先期的准备。)
2节选的作品情节上有相对的完整性,我们在熟悉情节之后,再看看课文中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哪几个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刻画这几个人物的学生通过寻找、朗读、讨论的方式理解。
明确:
课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宝玉、黛玉、湘云和袭人。
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结交,蔑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热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黛玉执著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她与宝玉心相通,志相同,尽管为得到专一的爱情整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内心仍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她被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账话”的知己。
湘云虽也曾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又不及宝钗那样深,她的言词表现了她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及其对宝玉误把她当黛玉而发出内心隐情的震惊,和后来她很快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都表明她是个驯服、忠心的女婢,完全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立场。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几个艺术形象。
(解说: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种文学现象。文学作品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质的语言就是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人物思想感情尤其是宝黛二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作铺垫。)
3在把握了课文中着力刻画的几个人物之后,再来看看有一个人虽未出场,可湘云和袭人都对其发出由衷的赞扬,这个人又是谁呢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明确:宝钗。通过湘云与袭人之口,作者间接地刻画了薛宝钗的形象。她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温柔敦厚、豁达大度、随分从时、很会做人的金陵闺秀。
4宝玉向来是“心里有妹妹,但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又“连忙就走。宝玉爱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爽朗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感情确乎是曾经游移不定的,作者将黛玉、宝钗、湘云三人放在一个平面写有什么深意呢
明确:为了突出宝黛二人在人生道路上共同的叛逆意识,及二人逐日深化了的相知相恋的纯真爱情。
黛玉、宝钗、湘云三人,论风姿,一个袅娜风流,公认有种病态美;一个鲜艳妩媚,公认有种健康美;一个灵秀洒脱,公认有种天真美,都具备着“倾国倾城貌”。论才学,一个魁夺“菊花诗”;一个讽和“螃蟹咏”,誉称绝唱;一个韵和“海棠诗”,压倒群芳,都是锦心绣口、慧心灵气。论门弟,一个是侯门之后;一个是皇商之家;一个是侯门之女,与贾府都是门当户对。论亲缘,都是宝玉的表姊妹,结成婚缘都是“亲上加亲”,三人都有资格成为宝玉的婚姻对象。
然而宝玉却越来越钟情于黛玉,而和宝钗、湘云“生分”了,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他认为宝钗和湘云“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尤其是宝钗一再规劝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虽屡尝闭门羹而仍喋喋不休。只有黛玉,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和“光宗耀祖”之类的“混账话”,终于使得宝玉对三人在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在心理上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了“诉肺腑”的情节。
(解说: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宝黛爱情的专一真诚、成熟巩固、纯洁美好、生死不渝的思想基础进行深入地把握。)
5肺腑之言就是从内心吐露的真实之言,找出课文中二三处加以分析。
明确:
例①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例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分析:宝玉在黛玉面前放胆诉说一腔真情,既体恤痛惜着黛玉的病体,又焦灼期盼着黛玉对自己真情的明晓,感情分外地执著、真诚、纯洁而美好。
(解说: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品读、分析,体会肺腑之言的内涵。)
为帮助学生把自读引向深入,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1试析宝黛爱情曲折发展的过程及叙写这一过程的深刻思想意义。
明确:宝黛二人从“木石前盟”到一见面似曾相识的亲近感,从多次的口角到间接的试探,虽然宝玉生来“聪明灵慧”,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却谁也不能领悟对方的深情实意,总把“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二人终由多次的小牾积聚成一次大冲突,直吵得一个“脸红头胀”,一个“手心冰凉”;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如何解开二人心头的疙瘩,如何避免感情的淤塞而使彼此心曲相通呢似乎很难,其实也实在容易,宝玉的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
当宝玉听到湘云劝他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时,甚觉逆耳,竟下起了逐客令,并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黛玉于无意中听得此言,不禁惊喜交集,本来想到因宝玉获得一只金麒麟,湘云也有一只金麒麟,怕他们“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悄悄来到怡红院,本出于对宝玉的极不放心,一听宝玉此言,转而对宝玉极为放心,引为知己。
作者让二人这样试探不行,那样试探也不行,目的就是要突出这句话的分量,显然不说“混账话”是宝黛二人建立和巩固爱情关系的基点。让宝玉说这句话时黛玉不在场,目的就是要让黛玉认为这是宝玉对自己的真正尊重,宝黛爱情发展至此趋于成熟稳定。
曹雪芹在对宝黛二人情感曲折发展的叙写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即一要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二要彼此互相尊重,这一爱情观的形象化地展示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就其思想性质来说,又是属于未来的。单就这一点,曹雪芹真不愧为思想的巨人,文学的大师。
2真实自然又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
明确: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是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两种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话描写学生很容易通过阅读分析把握,这里主要说说心理描写。
本文比较集中的心理描写主要是在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对自己称扬不说“混账话”一节,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在对爱情的追寻过程中,总是忧伤多于快乐,痛苦多于幸福。原因在哪里呢不仅在于爱情的本性是排他的,爱情的痛苦也是最个人的,更主要的还在于她与宝玉的爱情乃是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互相听到了内心召唤的回音,因而随着爱情的步步深化,她越来越感到环境的势利、险恶和前途命运的艰难、叵测。这一段“喜”“惊”“悲”“叹”的心理描写,不仅充分表现了黛玉细心多虑、多情善感,对真诚真心的宝玉的爱恋,也暗示了二人爱情发展的悲剧性结局。课文就是通过这段极具个性化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其真实、自然、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古往今来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之心和同情伤感之泪!
(解说:此环节旨在将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把握。
阅读《红楼梦》第29回的相关情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且说宝玉因见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怠吃,不时来问。黛玉又怕他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怎连他也奚落起我来。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烦恼加了百倍。要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只是黛玉说了这话,倒又比往日别人说这话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黛玉听说,冷笑了两声道:“你白认得了吗我那里能够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宝玉听了,便走来,直问到脸上:“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黛玉一时解不过这话来。宝玉又道:“昨儿还为这个起了誓呢,今儿你到底儿又重我一句!我便‘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呢黛玉闻此言,方想起昨日的话来。今日原是自己说错了,又是急,又是愧,便抽抽搭搭的哭起来,说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呢!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原来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却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解烦恼,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可见我心里时刻有了你,你心里竟没我了。宝玉是这个意思,只口里说不出来。那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人的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呢可知你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儿着急,安心哄我。”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同情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你了。”
1这些文字主要写什么
2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宝黛二人
1这段文字主要写宝黛二人为明晓彼此的真心真意而互相试探终至误会的内容。
2采用的是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充分表现了二人因误会而赌气而使误会更深的情景,心理描写则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二人心细如发、互相揣测、顿生误会、备受煎熬的情形。
(解说:设计这个思考题,旨在使学生在扩展阅读训练中,进一步了解情节的发展变化,并更清晰地把握宝黛二人爱情发展的进程,加深对课文中人物描写手法的理解。)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诉肺腑》教案二一、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语言的艺术性;
2了解宝黛在恋爱时期所表现出的叛逆行为、思想,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掌握从人物对话、心理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和人物心理活动来进行人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从人物对话、心理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难点:本文语言的艺术性。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宝玉和黛玉的恋爱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诉肺腑”事件是他们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楼梦》第三十一回、第三十二回的节选《诉肺腑》。
二、“金玉良缘”之说:
宝玉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正面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宝钗项圈上有一金锁,上面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两句与宝玉的两句恰正好是一对儿。薛姨妈对别人说,宝钗的金锁有个和尚说过,只等有玉的便是婚姻。实际这是薛家的良苦用心,巧意安排。
三、“木石前盟”之说:
据说贾宝玉前世本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因娲皇未用,自己各处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于是把他留在赤霞宫中,为他起名叫神瑛侍者。他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逐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才得久延岁月。后来因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觅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报答灌溉之德,因此心中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四、整体把握:
《诉肺腑》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一、三十二回,写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经过了初恋、热恋以后达到成熟阶段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本文中作者集中笔力描写了宝玉和黛玉在相互了解和志趣相同的基础上产生的爱情,这种爱情和历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才子佳人爱情不同。后者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时,从他们本身的幸福出发,有时虽然也表现了反封建的思想倾向,但由于他们的人生道路和封建统治阶级有其根本一致之处,最后往往以夫荣妻贵的团圆结束。而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叛逆性质,因而更加伟大,更加可贵。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宝黛青梅竹马,日久生情,但彼此都无法吐露心声。因此,二人经常因小事发生争吵,实际上是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试探对方的感情。课文所写的是最后一次试探,宝黛终于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宝黛之间是木石前盟,既是命中注定的,又是自然发生的。与此相对,是钗玉之间的金玉良缘,它带着几分世俗气息,有人力撮合的痕迹。由于宝钗的存在,使黛玉感到了莫大的威胁,也使宝玉曾经有过短暂的迷惘。黛玉由此而来的嫉妒与不安,是她与宝玉发生争吵的主要原因。宝玉虽然用情广泛,但他对黛玉还是一往情深的。二人的感情基础,首先是青梅竹马,其次是“知己”之感,即文中黛玉所想“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文中还特意描写了黛玉偷听宝玉、湘云、袭人的谈话的场景,回顾了宝钗和黛玉在对待宝玉的仕途经济问题上的不同认识。宝玉对湘云很不客气,也表明了宝玉自己厌恶仕途经济的鲜明态度。所以,宝黛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那么下文再描写他们诉肺腑就是水到渠成了。
第二课时
五、铺垫:
意味深长的两件小事:
1史湘云拾到了宝玉的金麒麟,湘云、宝玉俨然又是一对金玉良缘。宝钗的存在已是很大的问题,现在爽朗可爱的湘云又好像要成为爱情的竞争对手,难怪黛玉会忧心忡忡。
2湘云送袭人礼物,袭人则央烦湘云做针线活,两人还谈起了十年前的悄悄话,说明宝玉和湘云也有着青梅竹马的经历,这也是黛玉感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偷听别人谈话本来不是光明正大的行为,黛玉也从不屑于做这样的事,但现在情况特殊,黛玉也就不得不在无意之中出此下策了。这也表现了黛玉的痴情。其实,湘云在这里起激化矛盾冲突的作用,是为宝黛诉肺腑作铺垫的。
六、感情的含蓄
宝黛爱情日渐成熟,二人却迟迟不能表明心迹,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首先,二人年纪不大,都是初恋的感觉,彼此十分珍惜,自然不能造次。
其次,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的,只能通过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来实现婚姻,私下产生的爱情被视为下流,是社会的禁忌。
宝黛都生活在大家庭, 礼法严格, 感情的表达自然是十分含蓄的。
七、宝黛诉肺腑分五个层次:
一是双方因金玉之说而争吵,彼此拭汗。
二是宝玉说出“你放心”三字,黛玉催促他继续解释这三字的含义。
三是当宝玉明确说明为什么你应该放心时,黛玉“如轰雷掣电”,内心反响非常强烈。
四是黛玉说出“你的话我早知道了”一语,表明自己已经放心,也让宝玉放心,诉肺腑得以完成。
五是尾声,宝玉误把袭人当成黛玉,痴迷地说出“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样的话。这是宝玉最明确的情感表白,却不免唐突,妙在黛玉没听见,而读者已洞见其胸臆。这些话被袭人听见,又为这个大丫鬟后来到王夫人处告状埋下了伏笔。
八、问题探讨:
1文中哪些话为肺腑之言,请举例。
明确:“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P60)
“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P60)
2第三段和第五段中黛玉、宝玉、湘云和袭人的语言,表现了各自什么样的性格侧面
明确:
宝玉:通过他与湘云、袭人和黛玉的对话,充分表现了他厌恶仕途经济,不愿与士大夫交接,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热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诉肺腑之言,表明他痴迷,言语造次,是性情中人。
黛玉:对理想的爱情执着地追求,她与宝玉心灵相通、志趣相投。 尽管为了得到专一的爱情整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内心仍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她被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言语含蓄、谨慎,性格内向。
湘云:在本文中虽也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远不及宝钗那样深。她的言词表现出她的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言谈爽利,有口无心,性格开朗。
袭人:在文中和湘云一起对宝玉的规劝,表明了袭人与宝钗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一致的。宝玉发怔时误把她当作黛玉而发出的内心隐情使她十分震惊,她很快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以此表明她的忠心,表明她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立场。总之,她是一个驯服的女婢。──言语温和,投人所好,性情温柔。
3《红楼梦》中围绕着贾宝玉,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纷登场,展开了一场“夺取宝玉”的婚姻冷战,没有硝烟,也没有刀剑,却有阵阵寒气。这对寄人篱下无依无靠而对爱情执着追求的林黛玉来说,是多么的忧虑、猜疑、担心!宝玉深深地懂得黛玉的心情,所以他要对黛玉进行劝慰。“你放心”三字,话却少,内涵多,它既是贾宝玉对多愁善感弄得一身病的林黛玉的关怀、体贴、劝慰,让她不要忧虑,不要猜疑,不要担心;也可以看成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的承诺”。
4本文在刻画林黛玉形象上注重的是心理活动描写。速读第四、五段,分析这里的心理描写刻画了林黛玉的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第四段写林黛玉知道史湘云有个“金麒麟”,又忽见贾宝玉有个“金麒麟”,又见二人到一起,心里“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这一心理描写刻画出林黛玉的“敏感多疑”,当林黛玉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的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黛玉听后,心里感慨万千,这段心理描写刻画出黛玉的“多愁善感”。
第五段中宝玉、黛玉相见,用“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瞧”“怔”“怔怔”等行为描写,进一步刻画了黛玉的心理活动,她是那么地爱宝玉,也表现了黛玉“多疑、善感”的性格特点。
九、作业:
[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红楼梦》是一部规模很大的书,字数很多,前八十回有70万字左右,加上后四十回,大体百万之数。在中国小说里,这是规模很大的书了。它的特点是作家的个人著述,是作家个人的作品,是纯粹的文人创作,是成熟的现代小说的型态。 《红楼梦》的内容,首先他写了一个很大的家族,甚至也可以说写了一个最大的家族。中国传统社会,家的地位非常重要,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就是通过家这个网络编织而成。《红楼梦》写了一个非常大的家族,这本身就具有代表性。但这个家族的规矩又有点守不住了,有点“礼崩乐坏”的样子。 《红楼梦》还写了缠绵悱恻、惊心动魄、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写了各种各样的爱情悲剧,有些爱情写得很纯情,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写出了男女主角爱情故事心理活动的全过程。也写了另外一种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情,不能说一点爱情也没有,但这与以爱情为基础的爱是不一样的爱情,比如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关系。还写了因情而死、也可以说是殉情的爱情,比如司棋和潘又安的悲剧故事。不仅如此,《红楼梦》还写了一些很奇特的、**式的爱情,比如公公和儿媳的恋情、嫂子小叔之的爱情,以及同性之间的爱情等等。 《红楼梦》主要写的是女性的悲剧,作者的同情似乎站在女性一边。这是我们看 《红楼梦》很重要的一点。也可以用现代解释学的观点来说,作者采取的是一个女性的视角。 《红楼梦》这部书的文笔确实好,人人说好。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好到你随时随地打开一页,都可以看下去,看得入神。特别是当你很熟悉《红楼梦》,甚至对《红楼梦》有一定研究以后,你就不需要从头到尾地看了,可以随时随地翻着看。鲁迅说,自有《红楼梦》以来,所有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我想鲁迅的这个概括,我们无法不表示赞同。所谓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首先是写了一个大悲剧。其次是《红楼梦》把人物写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都可以称做典型人物。 王熙凤,多种人性的特点,多种类型的特点,都表现在她身上。过去王昆仑讲过这样的话:只要王熙凤不出现,读者的心情就会有点落寞,见了凤姐怕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我觉得他这个分析真是入木三分。黛玉、宝钗、湘云在贾府的地位和身份基本上是相同的,教养也大体相似,性格却迥然有别。同为“客卿”,同为知识女性,如果说黛玉的性格和人生是艺术化的,宝钗和湘云则一个是社会化的,一个是自然化的。 元、迎、探、惜贾家四姊妹,性格差异就更明显了,元春“理”,迎春“木”,探春“历”,惜春“懦”,虽然她们的身份都是贵族**。 服侍**的丫环们同样如此。一个个伶牙利齿,俏丽多姿,远远望去,实难分别;但为人、行事、言谈、举止,即气质和个性,又千差万别。如晴至之尖锐、袭人之阴柔、平儿之宽平、鸳鸯之刚烈、紫鹃之笃厚,每个人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总不见雷同。晴雯和小红口角都很厉害,但晴雯清高,小红浅薄。论治家的才干,探春和凤姐旗鼓相当,但一个文,一个野,所以凤姐承认探春比她还厉害一层。 我们念《红楼梦》,大都明白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过去说是两个对立的形象,后来人们又说不对立了。但我们仔细念《红楼梦》,细想这两个人物的种种表现,还是觉得她们挺对立的,甚至可以说,她们是在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战争”。广西师大出版社最近出版我的一本书,书名叫《情问红楼》,副题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我很仔细地把宝黛的爱情心理,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薛宝钗这个人可不那么简单,她其实很厉害,在宝黛爱情的问题上,她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她跟黛玉确实不同,黛玉是一个为爱情而活着的人,没有了爱,她一无所有,她本来就一无所有。但薛宝钗,几乎不缺什么东西,甚至她都不是为了追求爱情而存在的。 《红楼梦》在艺术描写方面,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举一个例子。第二十九回,贾母带着全家人到清虚观去打醮,这个时候张道士送给宝玉一盘子贺物,里面有金银元宝及戴的饰物等很多东西。宝玉叫小丫头捧着托盘,他用手在那里翻弄,一件件地拿给贾母看。突然贾母从盘子里发现了一个金麒麟,她顺手就拿过来,说:“这件东西好象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因为贾母对哪个女孩子带什么东西是很关心的,原因是她的宝贝孙子与生俱来地带着一个玉,因此对哪个女孩子带什么饰物,贾母格外关心。但是由于她年纪大,究竟是谁带的她没记清楚,所以她说,“这个东西好象看见谁家的孩子戴着这么一个”。贾母的话音刚落,薛宝钗接过去说,“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略显小些”。宝钗自己有一个金锁,所以别人戴什么她非常注意。她一下子提醒了贾母,说,“哦,是的,有人有这个”。宝玉听贾母、宝钗这样说,感到很诧异,说,“她在我们家住着,我怎么就没看见呢?”这很符合宝玉的身份性格,因为他对谁戴什么东西并不在意。这时探春接着说,“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都能记得。”你可以看出来,探春在这类问题上不免有点粗。她只看到了宝姐姐的有心,因此说不管什么都记得。林黛玉就厉害了,她接过探春的话,冷笑道:“她在别的上头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所有的人都在面前,就这样一场戏,就这样简单的对白,我们可以讲,作为文学描写而言,这是一场战争,是一场人物心理的战争。 《红楼梦》写了很多悲剧、喜剧和悲喜剧。还有很多闹剧。当然主要的整体上是一个大的悲剧,女性的悲剧,爱情与婚姻的悲剧。但当我们仔细看《红楼梦》,还发现里面有很多闹剧。宝黛的恋爱,是很深沉的爱情,但有时也演变成闹剧。因为他们的恋爱完全不顾环境,两人吵架惊动了贾府所有的人,就不用说大观园中的人了。当贾宝玉、林黛玉吵架吵到不可开交的时候,这种恋爱也就成为闹剧了。闹到宝玉砸玉,凤姐去劝说,然后拉着就往贾母房中走,当着众人的面,说他们已经好了,两个人已经“扣了环了”。致使贾母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种恋爱谈得有点太不讲究了。当然更精彩的闹剧是王熙凤的闹剧,第六十八回写大闹宁国府,由于贾琏的行为,造成她的醋意,结果大闹。另外第九回写贾母的子弟闹学堂,回目上就叫做“顽童闹学堂”。第六十八回写王熙凤因醋意大闹,题目叫“醋凤姐大闹宁国府”。你看,《红楼梦》写了多少闹剧。 这部书确实了不起。他的艺术成就非常之高,塑造了那么多的典型,他的戏剧性那么强,所以真是一部不朽的作品。我有一个看法,中国文化所有的东西好象都装到《红楼梦》里了。
这是因为吵闹让彼此打开了心扉,不再有误会,贾宝玉看到了林黛玉的真心,林黛玉也看了贾宝玉的真情,感情自然就升温了,说成是升华点也不错。贾宝玉和林妹妹这样的吵闹是促进感情的催化剂,但是若是那种夹枪带棒的争吵,恐怕会起反作用,所以争吵也是一项技术活儿。贾宝玉第一次因为林黛玉摔玉是因为林黛玉没有玉,是在他们初相见的时期。
那时,贾宝玉见林黛玉第一面,便觉得熟悉。再问林黛玉有没有玉,在贾宝玉的心里,林黛玉必然是按有玉的,若是林黛玉这样的神仙妹妹都没有玉,那说明这玉啊,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当林黛玉说出没有玉的时候,贾宝玉就生气了,即刻将玉从金项圈上扯了下来,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引得全屋子人来找。
第二次吵架是因为在清虚观打平安醮回来后,林黛玉处处说反话,将真心藏起来,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这些行为摸不着头脑,也有些生气,于是两人最后终于吵起来,贾宝玉要剪林黛玉送给他装通灵宝玉的篓子,林黛玉见此,便生起气来抢过贾宝玉的玉,要剪掉那篓子。林黛玉没有再怎么剪,也没有碰着那玉,可见林黛玉对贾宝玉是真心的,她比谁都担心贾宝玉。两个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谁也劝不住,最后还将王夫人给招来了。
王夫人带走了宝玉,留下林黛玉一个人在那儿哭。其实这件事就是因为在清虚观,那张道士说出了金玉良缘这件事,林黛玉不高兴,才处处不给贾宝玉好。可是贾宝玉再怎么和林黛玉吵,第二天也总会去找林黛玉赔礼道歉,有这样的性子,也不怕林黛玉不原谅他了,而且贾宝玉又处处将林黛玉放在第一位,林黛玉不会感知不到。
林黛玉的“发疯文学”其实也是网友们所玩的一个梗,主要在原暗戳戳的去讽刺别人,阴阳别人,与对方讲话,别人生气而又不能去直接骂你。
林黛玉的“发疯文学”恰恰体现了网友们现在一个乐观的态度,在对待任何问题以及别人来找麻烦时,用阴阳怪气的去怼别人,让别人哑口无言,还不能直接说你在骂他,因为你说的话并没有包含骂人的词汇。这种技能让别人生气,别人还无法骂你的这种情况让人暗爽。
怼人第一步在于自己不要生气。
在阴阳怪气怼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不要生气。自己一旦生气了,那么在怼人的过程中可能就处于一个劣势。所以你自己不要生气,去思索怎么才能够去阴阳他让他生气,这样能够去激起对方的怒气,让他去口不择言的来骂人,而你仍能保持一种淡定的心态,对于他骂人的话你就无感。
怼人第二步在于语气一定要柔。
林黛玉的发疯文学中经常哥哥长哥哥短,所以说我们在阴阳怪气怼人的时候,语气一定要柔,一定不要气急败坏地去指责别人。我们做的目的不是去指责他,而是去阴阳怪气地让他觉得我们不开心了,所以说你也不会很开心。
怼人第三步在于一定要学会装白莲绿茶。
在阴阳怪气怼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装作把自己放在一个弱势的状态,用一些比较茶茶的语气去跟对方讲话,让对方去受不了你这种语气。同时一定要用比较以纯真的眼神去看着对方,告诉他,我并没有生气呀,但是说话一定要茶言茶语。在阴阳怪气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击中问题的重点,击中对方最不愿意直视的内容,这样你才能够以最平淡的语气说最狠的话,怼人才能怼得更精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