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教案

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教案,第1张

#一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札记:

 在展示每一种美术工具材料后,我都出示一张用此工具材料做的画让学生看看、摸摸,加深他们对这种工具材料的了解,学生看得很投入,在练习中能够大胆的画出第一笔。

2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兴趣。]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3、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4、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4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教案

 《拍皮球》

教学目标:

1、学会“拍、冬、有、个、叫、家、起”7个生字;认识提手旁、口字旁、走字旁;理解“下课”“大家”“一起”等词语;能用有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下课要跟大家一起玩,跟同学友好相处。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课文了解大意,看图说图意,学习生字“拍”及提手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熟字:皮、下、了、大、你、我、月、云、米及宝盖头。

2、指名认读音节:ding you qiu jiao wan zhen kuai。

二、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事物皮球,问:你会拍皮球吗?(出示课题)让学生读题,教师正音。

2、指导学习“拍”,教学新偏旁“”—ti手pang。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并分析、识记字形“拍”。强调偏旁表义。

三、看图说话。

1、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

2、你知道这个皮球是谁的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有拼音的字,读得好的同学可以做小老师来领读。

3、重点正音:拍、冬、叫、真、快。

4、指名试读课文。

5、教师范读、领读。

五、书写练习。

拍:应注意左窄右宽,提手旁应略写长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知道自己是小学生,应和同学和睦相处,一起活动。

2、学习生字“冬、有、个、叫、家、起”及口字旁、走字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拍、皮球、有、个及提手旁。

2、指名书空:拍

3、指名朗读课文。

二、朗读、理解课文,再学字词。

1、皮球是谁的?你怎么知道?

练习读第1句。“有个”就是“有一个”的意思。

2、下课了,冬冬是怎么玩皮球的?

“叫大家一起拍皮球”,谁能学着冬冬的样子叫一叫?(教师拿出一皮球,让学生演示。)

练习读第2句。“一起”要读重音。

3、指名读第3句。读后问:谁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拍拍皮球?(指名两人,一人拍一下,教师引导学生齐读:“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

练习朗读,可读得轻松愉快些。

4、他们玩的怎么样?

“快乐”是什么意思?“真快乐”呢?一个人玩有这样快乐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注意“真”要读得重些,读出非常快乐的语气。

齐读全文,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三、指导自学,分析识记字形。

1、出示新偏旁:

口—口字páng。

走—走字páng。它与我们学过的“走”有什么不一样?(一捺特长,要能托住上面的字。)

2、教给方法,指导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学习生字的方法是:

认:一个一个地看田字格的字,问自己认不认识,不认识的再到课文中去找拼音,多读几遍。

想:这个字怎么写?怎么记住它?

看:笔画、笔顺可看课堂作业,难写的字多书空几遍。

3、师生共同分析、识记字形。

你学会了哪一个字,是怎么学的?请你告诉大家。(学生说,教师板书。)

冬:可指名学生上来板书,注意下面两点要竖排,不能横排。

有:第二笔撇应写得略长些,“月”的第二笔横折钩应从横中线写起。

个:书写时应注意在正中位置。

家、起:可让学生说笔画、笔顺,教师放大写,并让学生数数有几画。

四、书写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词和新偏旁。

2、口头组词。

3、听写。

二、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5题。我们班哪些同学像冬冬,能跟大家一起玩?(表扬)

3、教师小结:同学要团结友爱。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做操,一起玩。这样大家才快乐。

三、作业指导。

1、课后第3题:第4个词语“冬冬”,第二个音节标轻声,提示学生注意。

2、课后第4题:先看图理解两幅图的图意,再用“有”说句子。如:“冬冬有一个布娃娃。”“丁丁有一本书。”也可以离开图画,就日常生活用“有”说话。

5一年级小学生上册教案

 《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陶冶情操。

3、运用听读识字法认识12个生字。了解多音字“只”的读法。

4、学会书写6个生字。

5、学会基本句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星星、月亮卡片、丁丁挂图

教学过程:

一、丁丁出场,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的好朋友丁丁又来和小朋友见面了。快,咱们快给他打打招呼。丁丁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个圆盘,有时象把弯刀。(出示词卡:月亮)

师:真聪明,丁丁说猜中谜语要送一件礼物给你们,是什么呢?竖起你的小耳朵听电脑博士播放的歌曲。(课件播放小小的船歌曲)

二、读通顺课文,运用听读法识字。

1、听录音,听读课文。学生听、看、指课文。

2、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娃娃就用笔画个圈,把他留住,前后连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字,实在猜不出来的话,待会儿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3、同桌互读。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娃娃,就互相帮帮忙。

4、分组比赛朗读,教师给予适当评价。

5、教师范读,学生指认。

师: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生简单评价)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吗?因为老师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自己来到了天空。你也象老师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也会读得很好的。想试一试吗?

6、学生自由朗读。

7、学生配乐朗读。

8、试着背诵课文。

三、扩展练习——照样子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

2、教师做一道题,学生检查做对没有。

3、课件出示答案,学生订正。

4、你能用在。的句式来说一说吗?把你平时想去去不到的地方,想做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尽情地说。

四、认识重叠词语宝宝。

1、课件出示:跳出来的词语宝宝,学生认读。

2、课件闪动词语,学生再读。

五、认识生字娃娃。

1、课件读跳出来的生字。

2、游戏认字:猜字游戏、摘星星游戏。

3、认识多音字“只”,读例句。

六、练习书写字娃娃。

1、教师重点指导“尖”(课件演示),教师范写。

2、学生当“小老师”教写“里”。

3、课堂练习书写“尖和里”。

七、结束。师总结,拍手齐唱《小小的船》。

1 、和为2,则说明两个人必须都投到1 那必须是 1/61/6 就是1/36

2、和为12,则说明两个人必须都投到6 那必须是 1/61/6 就是1/36

3、和为4,就是1+3或2+2 如果是1+3 那么就是1/61/6+1/61/6=1/18 如果是2+2 就是1/61/6 就是1/36 这两个加起来就是1/12

4、朝上的两个数和为7的可能性事 3+4 或者2+5 如果是3+4 可能性是/61/6+1/61/6=1/18 如果是2+5 那么可能性是/61/6+1/61/6=1/18 那么和为7 可能性事1/9 那么和不是7的可能想就是1-1/9 =8/9

5、和为2的整数倍 就是 2 4 6 8 10 12 如果和为2 就是 1+1 就是题1中的解法 得 1/36

如果和为四 可分为2+2 和1+3 解得1/9

如果和为6 就是 1+5 2+4 3+3 解得 5/36

如果和为8 就是2+6 3+5 4+4 解得5/36

如果和为10 就是 5+5 和4+6 解得 1/12

如果和为12 就是6+6 解得1/36

所以最后相加,解得1/2

其实你也可以这样想,投出来的数字 要么是2的整数倍,要么不是2的整数倍 只有这两种可能性 所以 是的可能性就是1/2

小林:革命先烈的事迹真令我感动!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他们用生命换来的。

小东:是啊!前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先烈用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

小林:历经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小东:我们现在能在这种和平安宁的环境下学习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小林:我们要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知识,继承先烈们的遗志,长大后报效自己的祖国。

小东: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要让革命先烈们失望,时刻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用一条条生命换来的。

小林: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白鸟警官与小林老师的相遇是在20年前,年幼的任三郎在书店帮助了仗义执言的澄子。为了表示自己的谢意,小林澄子请白鸟任三郎喝了一杯饮料,并在杯子外壁附上了用吸管包装纸制作的樱花装饰。澄子告诉任三郎樱花是代表警察的花朵,是正义勇敢之花,从此这个勇敢善良的女孩和她的樱花宣言牢牢地印在任三郎的脑海中,成为他心中最美好的初恋。 因为小林澄子的影响,白鸟任三郎放弃做一名律师,而成为了一名警察。

小华跳了12米,12米可以写作分数是(1又1/5)米 分数单位1/5

小林跳了1米25厘米,写作分数是(1又1/4)米 分数单位1/4

小东跳了1米2分米5厘米,写作分数是(1又1/4)米 分数单位1/4

小芳跳了1米20厘米,写作分数是(1又1/5)米 分数单位1/5

小林小东跳得最远。

#课件# 导语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下面是 整理的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智慧家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使学生感受创新,从而认识自己的新生活。

 2通过回顾,科技创新改变2018年的央视春晚,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春晚的惯常看法。

 3通过讨论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感受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

 4通过观看视频:《辉煌中国》科技篇,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观看视频:“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创新来源于生活

 1.材料呈现:2018年的央视春晚融入了很多人工智能元素,不仅有在桌上活蹦乱跳的机器狗,还有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组成的“三无舰队”,在大桥上摆出令人惊艳的队列阵型。在这个全世界华人共同欢庆的节日里,这些全部由中国自主制造的智能产品,也在向世界展现中国人工智能值得期待的未来。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3.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

 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总结:

 (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三)互联网改变世界

 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2.总结: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3.辩论赛:分成小组围绕“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有无关系”进行辩论。(手机上的美篇)

 4.总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

 (一)呼唤创新

 1.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如何理解“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将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

 3.总结: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二)创新发展

 1.材料呈现:2018年1月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会R&D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2.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总结: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三)改革创新

 1.阅读教材第18-19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雄安新区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雄安新区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总结:

 (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4.阅读教材第19页“拓展空间”。

 5.围绕以下辩题,在班级举行辩论会。

 正方辩题: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总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智能。

 反方辩题: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

 三、课堂总结

 1温馨提示:一则消息触动人类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正在进行一项不同的项目:利用包含活细胞的油墨凝胶打印患者耳朵的3D模子。打印的产品会被注入牛软骨细胞和老鼠的胶原质,培育直至3个月后它们生长成成品。研究人员表示,人类有可能会在3年内开始移植这种假体。

 2板书设计:

 四:作业设计:

 1实践作业:

 A:请观看系列节目《辉煌中国》科技篇等作品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B:结合历史,制作表格汇总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贡献。

 2练习作业:(基础关,能力关,中考关)

 

《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

 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室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一个暑假下来,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儿童心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小东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大大提升。

 你是否有和小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你的付出与收获!

 分享同龄人的故事:

 1小林参加城市文明交通志愿岗活动

 2地铁志愿服务工作

 3杭州中学生清洁共享单车

 结合学生的分享进行小结:

 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能帮助我们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与收获的欣喜。

 板书: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出示情景(四副)

 结合,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

 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的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情境故事:狼孩的故事

 印度狼孩的故事——人需要在社会环境中学会生存的技能,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狼孩儿故事详见PPT)

 狼孩儿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结:

 “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

 从狼孩的告诉我们可以看出人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知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课堂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每天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使用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社会上的哪些职业或行业发生联系?

 作为学生,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书本,你知道普普通通的一本书,要经过怎样的流程才能到达我们手中吗?

 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农业、工业、建筑业、纺织业、五金业所提供的物品,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既然人的生活、成长离不开社会,那么中学生应该与社会建立怎样的连接呢?

 (二)亲社会行为

 情景材料展示:

 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10月启动初中学生学农教育,编制了学农项目市级实施方案,将学农教育计入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农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田间劳动,都学习配菜做饭,都有劳动成果。学农期间学生跨区跨校混合编班,学生自带铺盖,自行负责日常生活、内务整理。学生们不仅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体会动手创造的乐趣,更增强了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了互助、友爱、感恩的精神。

 分享两个同学的学农日记,思考问题。

 思考:学校为什么要组织类似于学农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意义是什么?你参加此类活动吗?说一说你的收获。

 (教师可利用PPT内的教学素材或者找寻本校学生身边的真实素材)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

 亲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的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出示材料: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探究与分享:

 中学生小明的学校要组织大家去研学旅行,小明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因该是学习书本知识,去研学旅行会耽误学习时间,所以小明很不想参加这次研学活动。

 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如何规劝小明参加这次活动呢?

 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拓展空间

 研学活动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热词。和你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设计一个研学方案。

 如果设计巧妙且富有创意,可以把你们的创意提交给学校相关负责部门,争取让你们的创意变成现实!

 三、课堂总结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人

 四、布置作业

 预习第2课,第1框。

 板书设计

 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2)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题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勤社会行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只要抓住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线展开。

 在教学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

 

《我与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社会不同的社会生活,体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能力目标:学生在情境中探究、追问,拓宽思维的深度及广度,能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活动,谈论与分析,从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课件:丰富的社会生活的。

 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新课学习

 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了解社会生活

 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

 (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2合作探究:出示材料“中学生小华的日记节选”,

 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

 7月16日

 我今天到科技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

 7月25日

 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熬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8月3日

 在家看电视,我看到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录片,心潮澎湃,对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感到了由衷的敬佩。

 问题一: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问题二: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问题三:在暑假里,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

 明确小华日记里所谓的“大事”看起来并不是大事,但是对他而言这是他所经历的,是他对社会的一种认识,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这个社会有了经一步的了解,感受很真实。

 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1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通过对和课本材料的分析,小组讨论总结: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那些不同的类型?举例说说明在每种社会关系中,我们都具有什么身份

 教师总结:主要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我们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里我们是消费者……

 3小组活动: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要求:根据自己的设计情况完成图表,与同座交换,说一说自己的社会关系。

 思考: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他们的存在对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上述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你的生活经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社会就是由每个人组成的大网。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社会就是有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可以来接认识社会,了解的社会的方式和途径,从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从而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我们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

 四、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案的习题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感受社会生活,勇担责任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去感悟。明确我们是社会的一个分子,要为社会承担责任。

 1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关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构建了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互助合作的机会。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认知、探索、实践的对象,在讨论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375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