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自我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点:
1学会倾诉。有负面情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压抑情绪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沉重的负担。这时候如果我们能找到树洞去倾诉,情绪就会自我消解。
2学会自我调节。我们生而为人,有很多情感,喜怒哀乐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郁结情绪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始终相信自己。矛盾之间会互相转化,祸福相依。有时负面情绪也会给他人带来影响,所以我们要传播正能量,有放松的心态生活也会快乐许多。
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总结(精选5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总结 篇1
3月28日,高一(17)班同学在校多媒体教室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课——“让情绪飞扬起来”。通过讨论和课堂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情绪的分类及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主题班会在欢快激扬的音乐声中开始,主持人通过《狐狸与葡萄》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思考情绪的分类,懂得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是人生不可回避的,片面的情绪都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生活中各种情绪体验。一个人如果只有积极情绪,就会目空一切、脱离现实;而一味处在消极情绪,就容易产生悲观、厌世心理,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主持人提出问题:“我们应当怎样调节情绪?”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重点探讨:处于消极情绪时,应当如何自我调节?小组代表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在失意时是如何振作起来的经历。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提升了自信,也增长了自我调节的能力。
最后班主任仲老师进行了班会总结,他指出,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提高活动效率,对身心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良的情绪则会使人的精神萎靡,效率下降,并对身心的发展有害。坏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它左右。他鼓励同学们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拥抱飞扬的青春,永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总结 篇23月28日,高二(14)班在校多媒体教室开设了“让情绪飞扬起来”的主题班会。班会课的主持人是班长陈宇同学,他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了情绪的奥秘,帮助我们了解并调节情绪。
班会课的开始,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情绪?然后给我们展示了几个情景,让我们来体会假如自己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在我们已经充分体会到情绪是如何产生后,主持人接着给我们科普了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看到屏幕上显示的文字,同学们都感到十分惊讶。没想到不良的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对我们的身体还会有如此大的危害!
接下来就是互动时间,全体同学一起进行了一个趣味小测试,通过这个测试,大家判断出了自己属于哪种情绪类型,并对自己情绪的稳固程度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同学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在纸条上写下了自己的苦恼,交到讲台上,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好不热闹。
班会课的最后,主持人给我们总结了一些调剂情绪的方法。我们明白,没有人能说自己的生活中没有痛苦而只有欢乐,但是却有人能始终对人生持乐观和赞美的心情。只要我们用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去认识、把握快乐,并能坦然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就能不负青春,向阳生长!
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总结 篇3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哭闹是最常见的现象,孩子在哭闹的过程中基本听不进去老师和家长的话语,那该如何让幼儿将话语听进心里去呢?
首先就是制止幼儿的哭闹情绪。那该如何制止幼儿的`哭闹情绪呢?有的老师会对幼儿说“好了,好了,不哭了,妈妈一会就来了。”或者是“不哭了,妈妈一定第一时间来接你。”等等方式。我亲自试验过一个方式,感觉很好用,直到现在依然在用。首先,我会对孩子说“宝贝,你到底想要做什么事情啊?你这样哭着对老师说,老师真的听不懂。”大部分幼儿就会停止嚎啕大哭,边啜泣边说话。我会再对幼儿说“你还在哭泣呢!老师还是听不懂。这样吧,你不哭了,把眼泪擦干净了,再对老师说。”幼儿就会主动擦干眼泪,暂时停止哭泣。然后主动对你表达他们心中的想法。这会你要做的就是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说话,并用简单“恩”、“我知道了”等简单的回答来认同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们知道老师认真地听了自己的诉说,也很了解自己的感受了。从而幼儿在心理上会得到小小的慰籍。接下来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走或者帮助幼儿借助想象的空间满足孩子的愿望,当然这个愿望最好是切合实际的,否则你会让幼儿觉得你骗他。
老师所说过的话,尽量贴合实际,让幼儿在脑海中有明确的概念。例如:“好了孩子,你棒棒的,妈妈会在放学的时间早早就来接你!”这其中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老师和家长共同给幼儿传递一个信息:“你只是来幼儿园学习本领,妈妈一定会来接你,妈妈不是不要你了。”尽量消除幼儿以为被“抛弃”的情感。
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总结 篇4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张关于情绪的地图。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癌症”与长时间的怨恨有关,常受批评的人爱得关节炎……
如果您想不得病,就请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身体的报警信号
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
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觉得怎么穿、怎么梳妆都不顺心,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头发爱出油、鼻翼出油、心烦冒汗,甚至分泌物异常或有味。精神科专家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情绪对应不同疾病
不同的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病。比如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
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根本吃不下饭。司机、警察、记者、急诊科医生等患胃溃疡的比例最大。
其次是皮肤。对很多人来说,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痤疮,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第三就是内分泌系统。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冲击。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满心理矛盾、压抑,经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一着急就喉咙痛;紧张的人则会头痛、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赶跑伤身的7种情绪
第一名:生气
“气死我了!”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健康角度来讲,闲气、怨气、闷气、赌气和怒气这五种气,不仅让人心情变差,还会在身体里留下“不良记录”。生气时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手脚冰凉,天长日久,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脏器病变。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在生气的时候血压瞬间上升,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制怒剂:要发火前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着面前挂着一幅“怒”字。“怒”就是奴隶自己的心,这时要给自己心理暗示,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第二名:悲伤
“对心脏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悲伤。”心血管科专家告诉记者,“茶饭不思”、“借酒消愁”都是过于悲伤的表现。此时,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会使动脉收缩,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当一个人悲伤时,往往呼吸急促甚至泣不成声,容易造成肺气的损伤。
抑悲灵:悲伤时可以试着强装笑脸,这种“心理假动作”有利于释放不良的情绪。或者用“愉快回忆法”,想想之前的一些快乐,转移注意力,而且悲伤时一定要和人交流。
第三名:恐惧
“害怕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看到恐怖片就汗毛竖立惊声尖叫。”人在面临威胁,或者可能受伤时会本能地产生出一种情绪,这就是恐惧。它可能派生出很多种其他的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害怕、不安等。调查显示,“害怕失去工作”是男人最恐惧的一件事情。如果一直处于恐惧状态下,就会心慌心跳、呼吸急促、头脑混乱甚至晕厥。
消恐药:恐惧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有压力和负担。对于已经发生的恐惧事实,要设法冷静下来。想到事情最坏的结果并坦然面对。也可以先将自己恐惧的各种可能因素列举出来,学会直面它。
第四名:忧郁
性格内向、郁闷不畅、不善交往、遇事自解能力差……这是部分癌症病人的共同特点。长期处于忧郁状态,会导致过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类胆固醇的产生,加快人体衰老进程。不少老年人由于退休后儿女不在身边,在孤独和忧郁的阴影包围下,很容易“老得快”。
宽心丸:面对忧郁可以反向思维,看到问题中好的一面,并积极寻求快乐的心态。广交朋友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和三五好友下几盘棋、唱唱京剧甚至跳几支舞都有利于消除心中的郁闷。
第五名:敌意
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每天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难免有“不对付”的,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敌对情绪会转化为焦虑,长期积累可能破坏免疫系统,更严重的会导致心脏受损。消极情绪与肺功能衰退有关,还会反过来加速老人肺功能衰退。此外,敌对情绪还会引起心脏病、哮喘等。
友善片:80%的敌对情绪是能被克服的,试着将对方的优点放大,正视社会和职场规则,多想一点工作,少算计人际关系。当出现敌对情绪的苗头时,可以给自己沏一杯绿茶,其中的茶氨酸有助平稳情绪,理清思路。
第六名:多疑
中国人是最多疑的。办公室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强行与自己联系起来;丈夫晚归几小时,马上怀疑他是否有第三者。多疑的人往往感到孤独、寂寞、心慌和焦虑,特别是有些老年人,即便一点小事,也要琢磨猜忌很久。他们天天紧张不安,最终可能导致心理崩溃,也会因为寝食不安引起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
抗疑素:如果感到有多疑的情绪滋生,可以每天记录自己一个优点,这样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改善别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减少误解。
第七名:季节性失控
研究显示,在炎热的夏季,约有10%的人容易情绪失控,频发争执和摩擦;在冬季,抑郁患者会比平时多。这些情绪问题被统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对环境和气候格外敏感的人会产生焦虑或低落的情绪,严重的还会引起机体正常功能的衰退。
情绪阀:夏天时积极调整饮食起居,用跑步、游泳等运动方式转移负面情绪。冬天时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多参与户外活动,晒晒太阳,提高室内自然光线等,都有利于排解消极情绪。
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总结 篇5在香坊区“三个和谐,三个促进”的重要精神的指引下,我校将继续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努力研究出一套具有科学、实效的预防学生厌学的方法,消除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变得爱学、乐学。
一、主要工作:
1、我们利用周三下午召开课题组研讨会,收集、反馈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学生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活动有确切的目标和内容,做到有记录。
2、本学期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基石”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继续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能。
3、开展了实验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行为,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课题研讨课活动,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教师能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和学生建立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能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依次确定教学目标、容量、重点、难点、方法、节奏等,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上课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表述准确、清晰、流畅;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4、实验教师编写《小习惯大作为》的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读本已完成撰稿,其中收集了大量的“名人好习惯”资料,并配插了相关的名人名言,还有科学的学习习惯养成指导,下学期初将进行印刷。
5、加强科研成果的整理和积累,每位实验教师要认真撰写科研成果。
6、学期末评选优了秀学习型小组和优秀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分子。
二、主要成绩:
本学期,科研室积极组织教师参优秀加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共有40篇《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课题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1篇,市级25篇,区级14篇。
三、存在问题:
1、根据我们课题的特点,心理辅导是研究必要的措施,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采取措施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们还将进行深入的行动研究,充分发挥个人研究和合作研究的优势,早日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方法,帮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以健康的学习心理去收获知识的硕果。
;我们该如何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做情绪的奴隶?
1意识到情绪。很多情感表达其实都是自动思考,基于以往的经验,在一个舒适的表达圈里,这是一种让表达者非常熟悉自己的方式。特别是遇到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类似,更容易激发类似的情绪。其实每次经历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产生的情绪不可能一样。要和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交流,只有支持自己,相信自己,非常乐观,才能做到。每个人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甚至无法控制,造成不良后果。当一些不好的情绪发生时,尽量转移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人倾诉,这样会逐渐消除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
2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节奏不同于在愤怒、喜悦、悲伤等情绪控制下的呼吸节奏。所以请记住,你的平静就是你的呼吸节奏。当你的呼吸节奏向其他方向变化时,你能及时意识到你的情绪也在变化。只有能意识到自己情绪变化的人,才能在情绪的控制下冷静下来。情绪很可怕,因为人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情绪的奴隶。但是情绪是可控的。当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在变化,就能做出理性的决定,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3要调节负面情绪,你需要识别自己的情绪。很多人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要求别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失望和愤怒。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别人?毕竟做自己更重要。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生什么,都不要轻易发作。慷慨,克己,宽宏大量,心胸宽广。同时,了解自己的情绪,简单的事情不吵架,复杂的事情不烦恼。学会激励自己,控制负面情绪,对自己负责,尊重他人。学会引导,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我们经常听到生气的人说:“都是因为他这个人让我生气。"诸如此类的话,
其实霸道和迁怒于人的人,基本上都是一种霸凌。想象一下,你敢这样对待孩子。
乱骂你的领导,你的上级?你肯定会三思而后言,因为在你心里,
你已经评估了你发脾气的对象。你对他发脾气,他可以原谅我,包容我,所以我任性。不可控只是借口!
一天,一位教授正在一个1000人的公开课上讲课,几个孩子在过道里跑着玩。
工作人员和教授交换了眼神。一阵间歇之后,几个孩子停止了奔跑。
房间里只剩下一个孩子没有停下欢快的脚步。教授尴尬地等了一会儿,然后在会议平静后继续他的演讲。
晚上,教授和孩子们交流,“宝贝,你觉得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妈妈,我觉得我今天很棒。台下的孩子都不敢跑,我敢一个人跑。”
“是啊,我妈也觉得你真的很棒,但是你有没有为我妈考虑过?”“没有。”
“那现在替你妈妈想想。你妈妈这样做对你好吗?”
孩子沉默了一会儿,惊慌地说:
“完了,我们要住在街上。"“为什么,宝贝?”
“妈妈教别人怎么教育孩子。其他人会认为母亲教育孩子不好。她在上面讲课,孩子们在下面跑来跑去。
之后就没人来上你的课了。如果没人上课,我妈就赚不到钱,我们就没地方住了。那我们就只能露宿街头了!"
相信如果父母朋友面对这一刻,多半会觉得孩子的事伤了面子,会怒不可遏。
但是,此刻的孩子只是做了当时自己觉得骄傲和正确的事,孩子没有错。
所以,生气和愤怒的根源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对事物和彼此的看法和解读的不同。
我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耐心的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不耐烦的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对方,
于是,形成了惯性反应,“理智”里爆发了暴风雪和暴雨。
我忘了哪本书上说:在人际银行里,发脾气,生气是对人际关系的透支。
这是真的。在婚姻或者亲子关系中,一旦发脾气,就会把之前的努力和痛苦一笔勾销,修复关系会越来越困难。
很多朋友会说,我知道,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该怎么办?
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对方行为的动机,换位思考给了对方理解的空间;
其次,找自己泄愤的心理需求是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关心。找到根源也可以适应性的释放自己的情绪。
如果真的失控了,就要修复了:
第一,在你冷静之后,邀请对方冷静沟通;
第二,真诚分享你当时的情感需求,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如何满足你的需求;
第三,请对方坦率地告诉你他当时面对的是什么,他的感受和需求是什么。
第四,共同商定今后类似情况的解决方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脾气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提前让自己冷静下来,尽量克制自己慢慢改变!
小时候读书,佩服愚公移山的精神;长大后渐渐明白,愚公移山,可以有不同的版本,摆在我们眼前的,往往也不只一座山,与其花费很大力气去移“山”,不如放下心中执念,另辟蹊径。
换个角度,世界仍旧豁然开朗!
一段好的感情,少不了关系双方互相磨合与理解,倘若其中有一方试图去改变对方,这段关系就有可能走不下去。(当然了,也有愿意不顾一切为对方改变的,但那样终究会失去自我,一旦产生矛盾,关系破裂,从来付出的一方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治愈。)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求别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其实是把潜意识中,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强加给了对方。我们之所以看到别人的问题, 很多时候是因为自我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对方恰如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看不见的自己。
你会不会有时候感觉,哇,他(她)的问题好多,我都是为他(她)好,我原以为我能改变他(她)……最后,发现其实什么都改变不了,因为一开始界定的方向就错了。
同频相吸,相同频率的人,才可以走在一起。不同频的人说话半句都嫌多,又怎么能走在一起呢!
所以,看到别人的问题时,第一时间不该是纠正,执意坚持要对方去改变,只会让对方越来越排斥,离你越来越远。
人们的多数烦恼都源于,不肯改变自己,还坚持要改变他人,己所不欲,反施于人,以至于两败俱伤,不欢而散。
在情感关系中,我们所看到对方的问题,其实就是座想要被移除的“大山”,你越是在意,这座“山”就越是被放大,直到沉重到压得喘不过气,以至于忽略了山上,还有美丽的风景。
小贴士:多关注对方的优点,真诚地赞美和欣赏;常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会使得亲密关系更加和谐!
有些时候,影响你情绪状态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我的心境。心静了,心净了,心境就有了!
《列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丢了把斧头,怀疑是邻居偷的,于是越看越觉得邻居像贼。后来,这人偶然在野外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才知道错怪了邻居。再看邻居时,越看越觉得邻居是好人。
你看,在这个小故事中,这位丢了斧头的人,被自己的情绪引导着兜了一大圈,他在切换为别人贴的“标签”的同时,也给了自己一“巴掌”。
有时候,我们还没弄明白事情的真相。就因为主观判断,给别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或者,任别人不由分说地给自己贴上标签。
但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不完整的,仅凭自己的主观情绪下结论,对被动贴标签的人而言,都是不公平的。
小时候我们相信眼见为实,长大后发现眼见不一定为实。 小王子说,要用心灵才能看得见,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小贴士:把自己调整为最平静的状态,不轻易发怒,不轻易下结论。心灵纯净,才能看见真实。
年岁逐增,越来越喜欢安静、独处,不喜欢参与任何八卦,更不想对别人的世界指手画脚,因为开始懂得,每个人都有他的不容易!
人们各有自己的悲欢、荣辱,谁也不能替别人主宰命运。我们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嗨!我是素履,一个喜欢文字的90后北漂,用文字传递温暖。愿异乡漂泊的你,终配得上想要的远方!
往期回顾:
再不确定的世界里 做好确定的自己
克服人性的弱点 从自我反思开始
居家办公自救指南
工作中渐渐悟出的道理
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可救药的 他们只是缺乏——爱的教育
我们终将学会释怀 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
快乐的心情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则会影响身心的健康。那么,在情绪激动时,要如何保持头脑清醒呢?下面我教你自我调节的8个方法,学会理智驾驭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1、回避法
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中心。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耳不听心不烦”,正是说的这一道理。比如,家里的琐事使您“勃然火起”或“郁闷不乐”,就到单位上班;身患绝症者不妨去医院看望垂危病人;面对一份无望恋情的深深困扰,以一种大智大勇来逃避,这都是有效的心理自救,也是客观回避法。
此外,还可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来强化人的本能的潜在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在主观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在您痛苦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自然就回避了心理困境。
2、转视法
并不是任何客观现实都可以逃避。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相传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呦。于是为大儿子愁。每逢阴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于是又为二儿子愁。老太太愁来愁去,日见憔悴,终于成疾。
两个儿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幸一智者献策:“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这么转换个看法,就没愁发喽!”这么一来,老太太果然变愁苦为欢乐,心宽体健起来。看来,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常会使人感到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化为乌有。
3、自慰法
伊索寓言说,一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心理学便借用来,把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的现象,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不错,在自慰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确有维护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单位里评职称,不能每人一份,为此茶饭不思也太不值得了,这次评不上还有下次,再说,没有职称也一样称职,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就不掉价,何必为个虚名玩命?
恋人分手,也好,跟这样无情无义的人成婚,说不定要倒大霉,早跟她“拜拜”,岂不是免去后患?两百块钱丢了,就当年终奖没发,何况“去财免灾”,全家平安还不是大福?
这不是“精神胜利法”吗?正是。精神胜利法不该被瞧扁了,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这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4、幽默法
幽默法对解脱心理困境是极有助益的自救策略之一。据说,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位脾气特暴的太太。一天,苏格拉底正与客人谈话,太太突然跑进来大闹,并随手把脸盆中的水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局面何其尴尬?这对一个稍有血性的男子汉来讲都是无法忍受的,苏格拉底却笑了一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有大雨。”一言解窘,他妻子也禁不住笑出声来。
英国首相威尔森在一次演说进行一半时,台下有人大喊:“狗屎!垃圾!”这分明是指责他演讲的内容。但威尔森这位干练的政治家却微笑以对装糊涂:“狗屎?垃圾!公共卫生?各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这个社会问题。”就这样,他不仅没陷入困境,反倒赢得一片喝彩。
笑是精神消毒剂,幽默是走出心理困境的阶梯。当事业和生活受到挫折时,当交际出现僵局时,幽默的行为,幽默的语言,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转为轻松和自然,从而使精神紧张得到放松,和缓气氛,释放情绪,减轻焦虑,摆脱困境。
5、低调法
人出于本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这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它是个人进取、社会进步的一种心理驱动力。但“物极必反”,一味不切实际地以过高的期望值来对待人生,也许正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郁闷愁怨的心理困境中消磨宝贵时光、终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心理根源。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结论。
于“官”念,于“钱”途,于“物”欲,调低期望值;于事业也该如此。虽然,“志当存高远”一向为人称道,但没有芸芸众生何谓社会?虽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向有人欣赏,但没小小兵卒组成军队,谈何将军?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有一个珠峰。群星虽没有太阳耀眼,同样熠熠生辉;群山虽没有珠峰的高大,同样勃勃向上。“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拥有了小草的境界,便告别了心理困境。
6、宣泄法
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压抑自我情绪似乎给予更多的肯定。而对宣泄自我情绪则给予更多的否定。其实这有违心理科学。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表现出正常情况下的谈笑自若。
这种做法虽可以减轻焦虑,但这只能缓解表面紧张,却按捺不住内在的情绪纷扰,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带来更大的身心危害。愤怒如强加抑制,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时刻有毁灭自己或他人的危险;悲痛如强加抑制,不随泪水宣泄出来,不仅会危害身心健康,甚至会气绝身亡。
如同闷热的夏天唯有一场大雨,才能使空气一新,如晴空万里一样,困境中的心理重压也只有宣泄出来,才能赢得心理上的一片晴空。
宣泄按社会效果说,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善于心理自救者总是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苦痛:一是理智性的合理宣泄。如对自己的至亲好友诉说心中的委屈和痛苦,或者自己跟自己倾吐,诉诸文字,让心中的苦水流泄出来。
二是情感性的合理宣泄。据说,美国某任总统的办公室内设一满装细沙的沙箱,以必要时宣泄心中的怒气。这实在是明智之举。我们不妨照此办法,在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大叫一番,任怒火喷发。这也是智者和强者所为。因为这是陷入极度心理困境的即时性的最佳自救策略。
7、补偿法
“人无完人”,一个人在生活或心理上难免有某些缺陷,因而影响某一目标的实现。人会采取种种方法补偿这一缺陷,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作用。
一种补偿是以另一个目标来代替原来尝试失败的目标。如着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原是专攻钢琴的。他在摔伤手使十指的灵敏度受到影响时,一度十分苦恼。后来他毫不犹豫改学指挥而一举成名,从而摆脱心理困境。
另一种补偿是凭新的努力,以期某一弱点得到补救,转弱为强,来达到原来的目标。希腊政治家狄塞西格斯因发音微弱和轻度口吃,使他不能演讲。他下决心练习口才,把小卵石放在嘴里练习讲话,并面对大海高声呼喊。最终,他的语言劣势得到补救,成为闻名的大演说家,内心的紧张焦虑也自然消除。
面对自身的某些弱点或缺憾,如果只是徒叹奈何,只会品味苦涩。积极地对策是另寻一条路,以真正走出心理困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对这条自救之路的最好诠释。
8、升华法
文豪歌德年轻时曾遭受失恋的痛苦,几次企图自杀。但他最终把破灭的感情当做素材,从爱情焚毁的灰烬中得到灵感,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名着——《少年维特之烦恼》。真所谓“塞翁失马,安之非福”。
困境和挫折,绝非人们所祈求的,因为他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善于心理自救者,却能把这种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清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
古之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子、不韦、韩非、司马迁等等,之所以为万世传颂,就在于他们在灾难性的心理困境中以升华拯救了自己,塑造了强者的形象。在人遇到挫折时,一味憋气愁闷,或颓唐绝望,都无济于事,做出反社会的报复行为更是下策。这都是拿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正确态度是:化挫折失败为动力,从心理困境中奋起,做生活的强者。
“当自求解脱,切勿求助他人”。这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最后一句话。我们不必去当佛教徒,也无需拒绝他人的援助之手。但当我们为心理困境所扰时,要应该首先学会自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