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派出所处理的时间一般是自受理之日起30天,但是如果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的话,也可以延长30天
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应当在3日内出具鉴定文书。对伤情比较复杂的,应当在受委托之日起7日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打架”在法律规定中指“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的违法行为,没有达到刑事犯罪的标准情况下,在处罚上分为四种情形:
1具有一般情节的打架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2具有情节较轻的打架行为,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经公安机关调解并达成调解的,可以不予治安处罚。其中,“情节较轻”主要包括:
(1)被侵害方有过错,且伤害后果较轻的。
(2)亲友、邻里或者同事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双方均有过错,且伤害后果较轻的。
(3)已满14周岁未成年在校学生初次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悔过态度较好且伤害后果较轻的。
(4)因民间纠纷引发且行为人主动赔偿合理费用,伤害后果较轻的。
3具有严重情节的打架行为,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1)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2)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岁的未成年、60岁以上的老人。
(3)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
4具有寻衅滋事情节的打架行为,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其中“情节较重”指:
(1)纠集多人或者多次参加寻衅滋事的;
(2)造成人员受伤、公共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当打架行为造成他人轻微伤以上的严重损害后果,如造成他人轻伤、重伤、死亡等,或严重影响公共场所秩序、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行为人涉嫌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寻衅滋事罪,因此需要以刑事案件立案,打架人作为犯罪嫌疑人会将被刑事拘留,并接受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如果案件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那么派出所处理打架斗殴案件最长不超过30天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
第十九条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人身伤情鉴定标准和被害人当时的伤情及医院诊断证明,具备即时进行伤情鉴定条件的,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应当在受委托之时起24小时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在3日内出具鉴定文书。
对伤情比较复杂,不具备即时进行鉴定条件的,应当在受委托之日起7日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对影响组织、器官功能或者伤情复杂,一时难以进行鉴定的,待伤情稳定后及时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法律分析:关于和交警吵架,被拘留几天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条款规定,如果属于妨害公务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行政拘留,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如果属于妨害公务的行政处罚,拘留期限不会超过十五天。从限制人身的次日算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三)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四)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法律主观:
打架斗殴是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的案件,侦查 拘留的期限 最长为37天。如果造成了轻伤以上后果,会 涉嫌故意伤害罪 ,侦查完毕后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定罪量刑。一般打架斗殴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话不涉及刑事犯罪,依照《 治安管理处罚法 》进行处罚,拘留最多十天。《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派出所可以视情况采取不限于拘留的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法律分析:拘留,根据涉案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三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适用上也有不同的要求。1、行政拘留:是指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的一种最严厉制裁,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治安拘留最高期限为15日(期满即释放,由公安机关决定,在行政拘留所执行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合并执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20天2、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若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则依据刑事诉讼法审理,若审理后被无罪释放,被逮捕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刑事拘留不是处罚或者制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一、打架一般拘留多少天
1、打架一般拘留多少天,视情况而定:
(1)若尚未构成犯罪,给予行为人治安处罚,进行治安拘留,最长不能超过15天;
(2)涉嫌构成犯罪,给予行为人刑事拘留的,一般最长为14天,若是案件重大、复杂,则最长可以达到37天。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
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
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第一百一十八条
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二、拘留的条件是什么
拘留的条件如下: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民事纠纷一般拘留10天左右。
因民事纠纷引起的拘留,称为行政拘留,此类行为程度较轻,社会危害性较低,可纠正可教育性较大,因此没有上升到犯罪行为需要刑法去规范的程度,一般处以治安管理处罚即可,行政拘留最长15日,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分别决定,合并执行,最长不得超过20日。
民事纠纷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合同纠纷: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如合同违约、合同解除、合同变更等;
2、侵权纠纷:当事人之间因侵犯他人权益而引发的争议,如人身损害、财产损失、名誉侵害等;
3、继承纠纷:在遗产继承过程中引发的争议,如遗嘱效力、继承权归属、份额分配等;
4、劳动争议:雇主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产生的争议,如劳动合同纠纷、工资待遇纠纷等;
5、不当得利纠纷:当事人在不当情况下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从而引发的争议,如不正当竞争、不当得利等;
6、物业纠纷: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在物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如物业服务质量、物业费用等;
7、知识产权纠纷: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引发的纠纷,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8、离婚纠纷:夫妻离婚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
民事纠纷的流程如下:
1、提起诉讼: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填写起诉状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2、受理立案:人民法院对起诉状进行审核,决定是否受理,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立案;
3、开庭审理:人民法院依法组织开庭审理案件,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认真审查证据;
4、判决或调解:依据法律、事实和证据,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者调解协议,结束诉讼;
5、上诉或执行: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履行判决或调解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综上所述,民事纠纷是指由民事法律关系引起的、当事人之间有争议的民事案件。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民事活动中,因合同、侵权、财产、婚姻家庭等事项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