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石的诗意是什么?

礁石的诗意是什么?,第1张

礁石

现代 艾青

原文: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扩展资料:

《礁石》创作背景:

1954年7月,诗人艾青应智利众议院邀请,出访智利并祝贺智利诗坛泰斗聂鲁达五十诞辰。《礁石》是诗人于1954年7月25日,即这次出访期间所写的。

而且,当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百事待兴。但中国面临的困难却难以消失,不说那“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单就经济建设来看,困难,打击就没有间断过。

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的新历史时期,与战争时期共同的是最需要精神上的鼓舞。《礁石》正是应时而生,它实实在在地鼓舞了几代中国人。

《礁石》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现当代诗人。浙江金华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1932年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以“艾青”的笔名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而成名。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二十多部,并散文集、论文集、译诗集多部。其诗作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礁石

礁石艾青赏析是: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海浪的描绘,塑造了搏击风浪,在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的形象。诗中用一个动词“扑”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浪的汹涌、猛烈、势不可挡,前边用“无休止”来修饰“浪”发起冲击的频率之快,更能烘托出海浪的来势汹汹。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一句与前面写海浪的猛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动衬静,虽是直接写海浪,却间接的刻画了礁石的坚不可摧、稳若泰山、不畏风浪。

尽管“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足以见得礁石是何等的自信与伟大,这也正表现了礁石像勇士那样,搏击海浪、不折不挠、顽强抗争,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礁石的主题思想:

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去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旧微笑地面对海洋、历经磨难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

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这种存在,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8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