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篇:“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第1张

里仁篇第二至四章

关于“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我同意南怀瑾先生的观点,他在《论语别裁》中这样说道:

先来说说“体”与“用”。“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来说,“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表象。

如此说来,“仁者安仁”是核心、是根本,是决定“知者利仁”的;“知者利仁”是“仁者安仁”的外在表现。

我们回到章句里去看看。孔子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关于这个“约”字,依照杨先生的翻译,“约”当作“穷困”讲。那么,“穷困”之意怎么来?依据《说文解字》,“约”的本义为“缠束”,缠束住某人或某物,有“约束、阻止”的意味,于是,“约”有了引申义“约束、阻止”;阻止住某人干某事,比如说阻止住了某人获取资源,那么他拥有的资源就相对少,于是,“约”又有了下一个引申义“ 少的 ”。这个“少的”,与“详细”相对,指“简要”;与“奢侈”相对,指“节俭”;与“富庶”相对,指“穷困,资源或是财物少”。因此,参考上下文语境,杨先生将本章中的“约”译为“穷困”。

总的来讲,孔子的意思就是说,不仁的人,他没法儿长期处于穷困之中,也没法儿长期处于安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心不静,意志不坚定,外面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就跟“小猴子掰玉米”似的,得了这个,丢了那个,没个方向,最后什么都没得到,白忙活一场。

有时候,一细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孔子口中的那个“不仁者(不仁者不一定就是我们世俗眼中的坏人,两码事)”呢?没有定性,容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一双亮眼,容易受外界诱惑,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本心。到头来,就发现自己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顺境或是逆境,比如说孔子口中的“处乐”和“处约”)无法掌控。这足以说明, 人需要坚持本心,需要有定性 ,是多么重要!

孔子实际上是在教会我们 保持本心 的道理呢,所以他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前面,我已经解释过,“仁者安仁”是核心、是根本,是孔子提出来的一种理想状态;“知者利仁”是“仁者安仁”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智慧的人,我们要利用“仁”,因为“仁”对我们的人生是有好处的。它有利于我们保持本心,提升自己对人生的掌控力,不会陷于随波逐流中!

紧接着,在第三章中,孔子就说,只有“仁者”才能做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仁者”懂得喜恶、情感充沛、爱憎分明,不虚伪,以真诚处世,保持本心。

第四章是第三章的补充,说“假如(我们)立定志向习'仁',就不会走到邪(弯)路上去”。

归根结底,本三章的中心就是强调“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以及在生活实践中如何用“仁”,如保持本心,不随波逐流;爱憎分明,以真诚处世等。

曾听说过这句话,“ 你现在所处的状态都是你之前所做的选择的结果 ”。所以,现在的状态,甭管好坏,若好,不沾沾自喜;若坏,不怨天尤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过去了的事就不要再纠结其中,一切向前看,“利仁”,“安仁”,保持本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吧!

当二人从校园情侣的简单浪漫,到面对生活现实的分裂离合,蒋南孙的精神需求和章安仁的现实追求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时,两人便分手了。

《流金岁月》是由新丽电视、瞳盟影视、居正影业出品,爱奇艺联合出品,沈严执导,秦雯编剧,刘诗诗、倪妮、陈道明 、董子健、田雨、杨祐宁、杨玏领衔主演的现代情感剧。

该剧根据亦舒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家境不同、性格不同,但从校园时期结下友谊的蒋南孙与朱锁锁,一同经历亲情、爱情、职场、婚姻的种种考验,尽管时光辗转、生活起落,两人始终在岁月浮沉中依偎前行,在成长中相互治愈。

剧中,刘诗诗饰演的蒋南孙与杨玏饰演的章安仁是一对情侣,表面看起来感情很不错,只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感情线下隐藏的残酷现实逐渐暴露出来,主要是门不当户不对,无论出身、还是三观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二人分手是必然的。

收篙停棹后他们会想,或许可以有更省力的办法使船前进。于是他们开始商量办法,突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撑着伞顺着风的方向,减少船前进过程中风的阻力,那么船前进的速度就可以加快了啊(这其实就是船帆的原理)。所以在无雨的时候,他们撑

2014-10-15 1个回答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声无雨都张伞

问:“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声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答:“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声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篇诗歌表现了两个孩子的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 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

2016-06-02 回答者: 为君汤汤 1个回答

《舟过安仁》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出作者明白了俩小

答:尊敬的朋友,《舟过安仁》的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句写出作者明白了俩小童撑伞的原因。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

2015-07-19 回答者: cn#BaaGpVLpGV 1个回答 1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问: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这首诗里

答:《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语都张伞,不是这头是使风。 2,奇怪小孩没有下雨为什么都打开伞,原来不是遮雨是把伞当船帆用 3渔船 小童 篙 棹 伞

2014-11-17 1个回答

你能把:“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

问:你能把:“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

答:舟过安仁改写 波光粼粼的湖面,涟漪一圈接着一圈荡漾,湖边的柳树姐姐把这碧水粼粼的湖面当作梳妆用的镜子,在那儿轻轻地梳理自己的辫子。阳光照在湖面上,湖面泛起了一片片金色的波光,波纹调皮得在湖面上漂来漂去。瞧,水中的小鱼儿在欢快的游

2016-03-11 回答者: 客户端 1个回答 2

舟过安仁中写两小童无雨都张伞的原因

问:舟过安仁中写两小童无雨都张伞的原因

答:《舟过安仁》中,写两小童无雨都张伞的原因: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 简析:“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诗人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

2016-03-11 回答者: 大愚若智4 1个回答 7

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但称‘好人好诗’,

问: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遂与之言:‘我自救

答:请作书招谕,书——书信; 书此诗遗之,书——写; 但称‘好人好诗’,但——只; 竟不能逼,竟——实在; 句子翻译: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

2014-11-15 2个回答

12下一页>

去网页搜索:船过按仁诗中两个孩童张伞之前心里怎样想的

相关搜索

孩童 心里孩童之道

心里为你打着伞孩童皇帝的戒指

深蓝孩童孩童之道阅读答案

嫌孩童吵闹推下海香港正版孩童图

江西孩童创意舞蹈地下孩童

广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87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