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要的不是钱,要的只是一个态度”,
这句话之所以让人不舒服,是因为它的逻辑类似于:
有没有钱无所谓,我就想找个我喜欢的。
你喜欢什么样的?
我喜欢有钱的。
我不想要彩礼,我只是想要对方的一个态度。
怎么才算表现态度。
给我彩礼。
还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说需要你用金钱的付出来表现对我的重视,
其实彩礼本质的逻辑,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女孩子面对莫测的婚姻,觉得自己是更弱势的一方,因为女人对于年龄的焦虑感更重,离婚之后的道路更窄,
换言之,在现代社会的观念下,女性面对婚姻付出的机会成本更高,
为了弥补这种机会成本的差值,才有了一系列服从性测试,看你愿不愿意预先付出,也就是“一个态度”,来满足我的“安全感”,包括彩礼,包括钻戒,都是这个逻辑。
内心的声音是:这钱你都不愿意为我承担,我怎么知道你以后会不会对我好。
但是,真的不建议以剥夺对方安全感为代价来满足自身的安全感,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婚姻没有安全感并不是女人的专利。
如果彩礼是男方父母给到女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女儿的彩礼给儿子娶媳妇儿的,那这个彩礼有点像女儿的卖身契,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
如果彩礼是男方父母给到小家庭的启动资金,只要你跟他说“你父母给的钱我会存在共同账户里,以后还房贷/买车子/当作教育基金用”,相信完全可以商量着来。
2
关于该不该要彩礼,取决于两种文化模式的冲撞。
一种叫做“结婚”,一种叫做“嫁娶”。
中国传统的嫁娶,讲求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女强于吾家”,
在这种逻辑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娶后女儿隶属于婆家,要住在婆家侍奉公婆,作为一次性买断补偿男方要向女方支付大额彩礼作为过门费用。
而结婚的逻辑更现代化一点,两个年轻人两情相悦组建家庭,
当然也需要双方父母的祝福,但法律层面上即便父母不同意也无法阻止婚姻的成立,
结婚后夫妻双方作为独立小家庭存在,双方共担家庭经济压力,虽然也跟各自原生家庭互动来往,但是小家庭的各项事宜会夫妻双方协商独自做主,也不会跟父母住在同一屋檐下,拥有更多自由。
而现在很多人的矛盾在于双标,
在彩礼问题上,想要遵从古法,在婚后责任上,又觉得自己是现代独立女性。
3
很多家庭对于婚姻的逻辑是落后现代社会的,是“嫁娶”模式,
包括但不限于:
觉得嫁女儿该收彩礼,
觉得固定产应该给儿子不给女儿,
过年儿子一定要回家,女儿去夫家初三回娘家即可,
养老责任主要在儿子而不在女儿。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婚姻观跟不上目前的时代了,
都2020年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平均收入基本上不弱于男性,
可是很多家庭仍然觉得“女孩子应该找个安稳工作,嫁人才是最重要的”,身在北京的宏桑也见过很多身边很独立的女孩子被冠以“大龄剩女”的名号被指指点点和逼婚。
或许我们应该接受,现在社会的最小单位是个人,而不是家庭,
在这个离婚率逐年提高的时代,我们对结婚应该抱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4
彩礼矛盾的本质不是男女对立,而是高额的房价。
我见过多数的婚姻经济矛盾,都跟房子有关系。
中国的房价虚高,所以仅凭年轻人无法独立承担高额房价,往往需要双方父母的支持。
所以往往中国的年轻人无法独立决策自己的婚姻,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失去父母的经济支持,靠自己购买固定产是不切实际的。
大家的默认逻辑又是觉得男方有义务更多承担,所以就形成了一种死循环:
假设一个家庭有一儿一女,社会默认男方买房,这个家庭的最优策略就是嫁女儿收彩礼然后给儿子娶媳妇儿用。
宏桑不是经济学家,不知道这个死结如何打开,我想仅凭两个年轻人的达成共识,也无法解决父母那一层的问题。
期待社会观念越来越进步,男女不再分阵营纷争对立,年轻人也不要在进入婚姻初始就面临那么高的经济压力,这样婚姻来的更加轻快而不是附带一堆经济难题。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宏桑,一个心理咨询师。
同名公众号:宏桑(hongsang1989),欢迎关注。
事情怎么做都可以,关键是在于行动。现在单位安逸也有好处,把心思用在恋爱上,解决个人问题。但是如果有好单位,跳槽也可以选择。好单位应该机会更多,接触层次更丰富,祝福你,新年好运。事情怎么做都可以,关键是在于行动。现在单位安逸也有好处,把心思用在恋爱上,解决个人问题。但是如果有好事情怎么做都可以,关键是在于行动。现在单位安逸也有好处,把心思用在恋爱上,解决个人问题。但是如果有好单位,跳槽也可以选择。好单位应该机会更多,接触层次更丰富,祝福你,新年好运。单位,跳槽也可以选择。好单位应该机会更多,接触层次更丰富,祝福你,新年好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