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其著述《老学庵笔记》卷1中写道:『张德远(张浚字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秦桧字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注:岳飞遇害那年,陆游年方17岁}
中国人民是多情的,但中国人民的眼泪又是宝贵的,这是一个浅显的真理。在悠远的古代,尽管人民觉悟程度很低,这个真理同样是客观存在的。
金国女真人最畏服岳飞,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当他们得知岳飞死耗,个个欢天喜地,酌酒相庆。被扣押在金国的宋使洪皓,目击此情此景,心如刀割,只能吞声抽泣!洪皓在给南宋朝廷的密信中写道:『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而当南宋使臣洪皓从金国回归南宋之时岳飞已经遇害,『忠宣(洪皓的谥)还,因奏事,论至公(岳飞)死,不觉为恸』,谈到岳飞之死时,洪皓竟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致当着宋高宗赵构的面为岳飞遇害而失声痛哭,可见洪皓对岳飞的深厚感情。
然而事实上,洪皓长期被金国扣留,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见到岳飞,他对岳飞的感情,无疑是来自于金人对岳飞的高度敬畏。正因为这一段屈辱的经历,使洪皓更懂得一位使敌人敬畏的爱国将领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岳飞的死和韦太后有很大关系,高宗杀了岳飞,金人放回高宗生母韦太后。绍兴十二年七月,宋高宗赵构亲自到临平镇迎接韦太后。为了表示隆重,宋高宗下诏用半副銮驾接韦太后,仅仪仗队就有二千四百八十三人之多。这是当时的最高礼遇。
自北宋亡国之后,金国以礼送回人质,这还是第一次。宋高宗赵构虽然割地赔款,但是毕竟争回了面子,因而兴高采烈。
{原文:『帝亲至临平奉迎,普安郡王、宰执、两省、三衙管军皆从。帝初见太后,喜极而泣。』}(《宋史》卷243《韦贤妃传》)。
南宋宰相秦桧、大将张俊、韩世忠等人都在帷幄外拜见韦太后。
韦太后对韩世忠说:“这位就是韩将军吗?我在北方之时就久闻大名了!”韩世忠也慰问了一番,这才欠身而退。
韦太后又问:“为何见不到大小眼将军?”{注:据说,岳飞两眼一大一小,所以时人称之为“大小眼将军”}
一个大臣悄悄地告诉她说:“岳飞已经死在狱中了!”
韦太后听过之后,脸色立变。韦太后转身斥责宋高宗赵构,她说:“岳飞是国家的栋梁,威名远播,打得金人望风而逃!你为什么要置他于死地?”
韦太后说完之后就愤愤然地表示要出家。
慌得宋高宗赵构赶紧跪在地上请罪,群臣也都跪倒一片,一起劝慰,韦太后这才消了怒气。
被金军掳到北方的时候,韦太后只有四十多岁,从金国回归南宋之时,已经年逾六十。宋高宗十分孝顺韦太后,韦太后在南宋过上了安定愉快的晚年生活,一直活到八十岁。
后来,韦太后得知正是岳飞的死换来了她的回归,她感到十分歉疚。据说,韦太后此后终身都要穿道士服装,以表示对含冤遇害的爱国将领岳飞的悼念和歉意。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宋高宗赵构既然当了君主,就应当担当得起君主的责任,御临天下,为社稷苍生着想,但是他却选择了做“孝子”,甚至不惜舍弃国家民众的利益。
宋高宗赵构的“圣孝”是建立在苍生百姓的苦痛和国家的长久分裂的基础上的,是狭隘自私的“孝”,所以得不到后人的称颂!
绍兴十二年八月,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和金国使臣刘祹一行到达临安。宋高宗为表演自己的“圣孝”,大事张罗一出“皇太后回銮”的闹剧。
不料金国使者刘祹竟向南宋官员发问:『岳飞以何罪而死?』
接伴的南宋官员无言以对,含含糊糊地回答:『意欲谋叛,为部将所告,以此抵诛。』
刘祹嘲讽道:『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残害忠良、媚敌求和者到底还是受到了毫不客气的奚落。
在南宋国家衰落之际,岳飞屡败金兵,且严格自律,为百姓甚至敌人所敬重,他死了,人们自然痛苦
原标题:一雪靖康之耻:岳飞没做到的,孟珙做到了
一雪靖康之耻:岳飞没做到的,孟珙做到了
武仙军的覆灭,也使围攻蔡州的蒙古军少了一个大负担。但是金国仅存的战斗力依然旺盛。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九月,蒙古军都元帅塔察儿被金军击败于城下,士气低落。塔察儿就一面远远地修筑堡垒以防金军突围,一面派出使者王檝向宋廷发出联合灭金的邀请,同时还希望宋军能支援一些粮食,因为蒙古军所到之处可谓寸草不生。
早在成吉思汗时,蒙古就希望和南宋结盟,共同攻打金国。但宋朝人都记得“海上之盟”的教训,双方虽有使者来往,却并没有形成实质上的盟约,更谈不上出兵。不过形势逼人,金国被灭已经是迟早之事。十月,宋廷在权臣史弥远的决策下,决定联蒙灭金,命令京湖制置司出兵。于是派江海、江万载叔侄带孟珙领兵二万、运粮三十万石,踏上了灭金的征程。
金国集结了两万骑兵前来阻击,意图阻止宋蒙联军的形成。孟珙鼓噪前进,一举击溃前来阻击的金军,追杀到高黄坡,斩首一千二百级。
十一月初五,宋军进驻蔡州(今河南汝南)城南,孟珙入蒙古军营与塔察儿相会。蒙古人是崇拜武力的民族,因而塔察儿对孟珙消灭武仙大加赞扬,拉着他一起打猎、喝酒,最后两人干脆结拜为兄弟。
双方开始合作。一天,金军忽开东门出战想杀出重围。孟珙断其归路,擒拿偏裨将校八十余人,其余多淹死在汝河里。孟珙断定蔡州城内已经断粮,诫嘱宋军:“当尽死守住阵地,严防金军突围。”他还与塔察儿画地为守,以防交战时宋蒙两军误伤。
十二月初六,宋军经过殊死战斗,进逼蔡州城南边外围立栅。初七,孟珙命诸将夺取制高点柴潭楼,经过反复争夺,宋军攻拔该楼,俘敌五百余人。蔡州倚仗柴潭水为固,城上楼架设有巨型弩炮,宋军将士不敢近前。孟珙身先士卒开挖柴潭堤,放潭水入汝河,用薪柴填平潭池,宋军顺利过潭攻城。与此同时,蒙古军也决开蔡州城西的练江,逼近城下。柴潭和练江是蔡州城墙外的天然屏障,守城金军为夺回天险,驱赶城中老弱孩童,将其投入大锅熬成热油,以此为“人油武器”,往城下浇烫宋蒙士兵。孟珙以人道主义出发,派出道士劝阻了这种行为。入夜,金将率五百死士出南门拼命,宋军进攻受阻。听说友军有难,塔察儿令汉军万户张柔率敢死队二十余人逾沟突城,被城中金军用钩连枪抓去二人。张柔也被钩住。孟珙见状,立即率前锋冲出,飞剑斩断钩子,救得张柔一命。
时间进入到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宋军在蔡州城外欢度新年,城内的金国人却已经撑到了极限。正月初五,史书记载“黑气压城上,日无光”。初九,宋蒙联军发起攻城,遭到顽强抵抗。蒙古军在西城的外城凿了五个大洞,军队蜂拥进入内外城墙之间的开阔地,直到晚上竟没有进展,只好撤出城外。在南门的宋军战斗多时,也没能登城。
初九夜,金哀宗见大势已去,召集百官,表示要禅位于城东门守将、元帅完颜承麟。人类历史上一次凄惨的禅位仪式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举行了。
正月初十清晨,与禅位在城内举行的同时,城外的宋军统帅江海向宋军下达了总攻令。部将马义架云梯率先登城,万余人踊跃而上,南门楼上竖起了大宋旗帜,宋军率先杀入了蔡州城。登城的宋军杀到西门,打开门后放入蒙古军队。城里展开了激励的巷战,这是宋、蒙、金唯一一次三国大交锋,熊熊大火燃烧着宫殿和街道,三方都在为各自民族的使命而战。
随即金哀宗自缢而死,大将完颜仲德率领众军投河自尽。而接受了禅位的完颜承麟在最后时刻举行典礼,给金哀宗上谥号,接着就被涌入的宋蒙联军杀死。城中的战火熄灭后,金国的降臣带着孟珙找到了金哀宗的尸体,尸体已经焦黑无法辨认。孟珙把尸体一分为二,一半归宋,一半归蒙古。并分了金国皇帝的仪仗器械和玉玺等宝物。金国彻底灭亡。
孟珙立下不世之功,一雪靖康耻、臣子恨,完成了岳飞等前辈的夙愿,给百年来受尽战争苦难的百姓英烈复了仇。回到襄阳,擢为武功郎、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建康府都统制。孟珙虽然武功郎官品较低,但是职事官的侍卫马军行司属于中央禁军三衙之一,体现了宋廷对他功劳的认可。
金国灭亡后,刚刚亲政的宋理宗派太常寺簿朱杨祖前往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祭扫北宋诸帝陵寝。不料,谍报显示蒙古大军在孟津、潼关一带开始屯军。使者想从淮东出发,此时踌躇不前。孟珙认为,淮东的南宋军队,由淮、泗沿着直路到汴(今河南开封),路途时间较长,不如选精锐骑兵疾驰,不到十日便可完事,于是,他和几位使者昼夜兼行,到达洛阳,干净利落地完成祭拜后安全回到襄阳。
(本篇完)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杭州岳飞墓前的一副对联,说的是岳飞与陷害他的秦桧等人的故事。岳飞精忠报国,一心为宋朝收复河山。但因为被秦桧等人陷害,最终含恨而终。
因此,秦桧等人成了遗臭万年的奸臣,他的后世子孙更是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诗句。为了惩罚秦桧等人,后人铸造了秦桧等人的白铁像跪在岳飞墓前。但岳飞墓前原本跪着5个人,现在却成了4个人。是谁被撤走了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人:秦桧。秦桧曾被金人俘虏,在逃回南宋后,便积极策划议和一事。但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却力主抗金,所以他便怂恿宋高宗打压岳飞等人。而完颜兀术则在给秦桧的信中表明,只有杀了岳飞,才有议和的可能。因此,秦桧四处拉拢党羽陷害岳飞,诬陷他意图谋反。
而宋高宗也担心岳飞收复河山后,迎回徽、钦宗,所以不顾前线的大好局势,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班师回朝。岳飞回朝后,立刻被宋高宗收回了兵权,之后又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作为陷害岳飞的首恶,秦桧自然是跪着岳飞墓前的第一人。南宋百姓为了表达自己对秦桧的憎恨,甚至将油条称为油炸桧。
第二人:秦桧妻子王氏。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东窗事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秦桧与他的妻子王氏的故事。当年秦桧与王氏在东窗内谋划杀害岳飞的事。王氏说:“擒虎易,纵虎难!”她的话语让秦桧下定决心杀害岳飞。秦桧死后没多久,他儿子秦蟢也死了,王氏请道士超度他们父子。
道士在作法时,隐约看到秦蟢戴着铁枷,便问:“太师在什么地方”秦蟢说:“在鬼城酆都。”道士按照指引找到了酆都,看见秦桧等人正在受苦,秦桧让道士给王氏捎话:“东窗谋害岳飞的事已经暴露了!”作为谋害岳飞的主谋之一,王氏也难逃干系。
第三人:张俊。张俊与岳飞、韩世忠一样,也是南宋将领,当时三人合称为“三大将”。他的部下被称为“张家军”。绍兴十一年四月,宋高宗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升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副枢密使,实则想收他们的兵权。张俊察觉到宋高宗和秦桧的意图,主动上交了宣抚司兵权。宋高宗趁势罢三宣抚司,韩世忠、岳飞的兵权也被收走。之后,张俊又依附秦桧,参与陷害岳飞,促成岳飞冤狱。
第四人:万俟卨[mò qí Xiè]。岳飞担任荆湖宣抚使时,万俟卨正好升任提点湖北刑狱。因为他人品不好,所以岳飞有些瞧不起他。万俟卨感觉岳飞对他不尊重,开始暗中憎恨岳飞。后来秦桧谋划陷害岳飞,万俟卨便与秦桧狼狈为奸,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导致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由于此人罪大恶极,所以也是岳飞墓前的罪人之一。
第五人:罗汝楫。罗汝楫官拜监察御史,后来升迁为殿中侍御史。他为人两面三刀,对秦桧曲意逢迎。看秦桧和宋高宗都想治秦桧的罪,便刻意迎合,参与构陷岳飞。原本他也在岳飞墓前跪着,但后人觉得他只是个小角色,不配跪在岳飞墓前,所以便将他的铜像撤走了。因此,岳飞墓前现在只剩下秦桧、王氏、张俊和万俟卨四人。
南宋岳飞大战金兀术,800年后,他们的后人握手言和
岳飞是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在民间历来流传甚广,实在是太多了,最精彩的部分恐怕要数发生在他和金国主将金兀术之间的多次交锋中,金兀术连吃败仗,只打得金兵们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以说,他们两人代表了800多年前的宋金,互为仇敌,岳家和完颜家族也结成一对难解的冤家,而今他们的后人却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一时被称为美谈。
在分析岳家和完颜家族的仇恨是如何形成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两大人物的基本情况:
一、岳飞
岳飞(生于1103年3月24日,卒于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咱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二、金兀术
完颜宗弼(?-1148年11月19日),女真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生于哈尔滨阿城区海沟河畔 ,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将、开国功臣。
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岳飞与金兀术(完颜宗弼)之间牵扯不断的纠葛
一、国仇
少年时的岳飞,文武双全,以忠孝为大,表现出非常的才能。从20岁起,岳飞曾先后四次从军。1127年,靖康之变后,岳飞加入宗泽的部队,在以后军旅生涯的十几年间,率领岳家军和金军进行过数百次的大小战斗。岳飞还重视民间力量,深知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共同组成抗金的有生力量。他主张收复失地,是积极的抗战派。
岳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以一当十,“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一条铁的军纪,人数鼎盛时期一度达到10万之众。1134年春天,岳飞带领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2次大规模的战役中,金军溃不成军,一败涂地,一时间金军死尸遍野,血流成河,岳家军开始进军朱仙镇,距离汴京(今开封)仅45里。让金兀术想有放弃开封,向北退军的打算。就在历史即将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岳飞却被12道金牌召回,宋朝从此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最佳机会。
小结: 良将不遇明主,是个悲剧。岳飞生在一个君主软弱无能的国家,让他的一腔热血付之东流,更让人扼腕叹息。然而,恰恰是岳飞的悲壮的人生造就了他民族英雄的地位,他的大忠大孝照耀千古,激励后人,有利的证明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哪怕牺牲生命,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
二、家恨
金兀术看明的不行,就从“暗”出着手对付岳飞和岳家军。他用北宋老皇帝和皇室成员胁迫赵构进行谈判,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让无能的赵构和秦桧一干人等就范,金兀术提出的条件就是让岳飞死。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 ,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由于岳飞是主战派代表人物,这也成为他日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的最直接原因。赵构的父兄被金人掳走后,他在江南自称南宋皇帝,岳飞如果北伐成功,解救北宋的皇帝和势力,这让赵构的地位情何以堪,这不是明摆着没事找事吗金兀术、赵构、秦桧一伙通过谈判达成一致,共同参与陷害岳飞的事情。
小结: 自古强国欺压小国,两国对垒,双方良才大将各为其主。从当时宋代看,金兀术是侵略者,是非正义一方,岳飞是抵抗者,是正义一方,但把他们放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范畴来看,他们都属于中华民族的子孙,共同书写中国的历史,为中国形成多民族的格局做出了贡献,各民族的大融合更是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应该值得肯定。
岳飞和金兀术的后人1、岳姓后人
在河南 平顶山市 湛河区 北渡镇 有一支岳飞的后代,何时迁到了哪里?根据岳姓族谱记载,北渡镇的岳姓是岳飞第三子岳霖的后代,历史上迁徙路线是河南汤阴——山西洪洞——河南新郑——平顶山北渡镇。
北渡镇北渡村的岳姓村民已经传至到岳飞的第28世孙。
公元1597年,岳飞十四世孙岳经、岳纶二兄弟由新郑迁居北渡镇。400多年来,北渡岳氏一部分先后迁居周边的40多个村庄。至今,北渡仍有岳氏人3000多人。从岳经、岳纶二兄弟起,岳氏后裔在北渡已经传了19代。
2、金兀术后人
在河南 汝州市纸坊乡 生活着金兀术的后代,该村还有一座坟墓据说埋葬着金兀术。河南省汝州市有完颜姓居民350余人,其中,纸坊乡完庄村有270余人,其余则零星分布于焦村乡和尚庄乡。他们自称是兀术之后,家族供奉的神主牌位上第一位是完颜阿骨打,第二位便是兀术(完颜宗弼),第三位是完颜正叔。
金兀术为什么会葬在汝州市,他的后人为什么又会聚居在汝州市呢?
据史料记载,金兀术于1140年率军南下,金兀术到汝州后,便在留王店(现在的 完庄 )南面修建 北岳行宫 ,家属安置在此,其后人遂在此繁衍生息。按照史料记载,金兀术去世时,当时的开封留守已是他的儿子孛迭,他把父亲葬于父亲生前建的行宫(北岳行宫)、又有亲族聚居的汝州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3、岳家后人和完颜家后人居住地相隔“近在咫尺”
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的岳姓后人,与汝州市纸坊乡完庄的金兀术后人相隔仅有几十公里,为两家的握手言和提供了良好契机。历史上两家历来相互视为世仇,不相来往,不能婚配。在800年后的今天,在媒体的牵线下,两家后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综述
最后,借用鲁迅先生《题三义塔》这首诗里的一句话“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让岳家和完颜家族握手言和,皆大欢喜,共筑和谐中国,共筑和谐社会。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应该属于过去,进入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新时代,作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支持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社会的稳定,人们生活的和谐,更应该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
补充内容:岳飞的两首词作和同时期词人的年龄关系一、 2首《满江红》
1、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 、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凡是读过他的词作《满江红》的人,都会感到一种大气磅礴,浩气凛然,钦佩岳飞的铮铮铁骨和爱国情怀。
二、 和同时期的词人们的年龄关系
1、岳飞(1103年——1142年)
2、李清照(1084年——1155年),大岳飞19岁,岳飞被害时,李清照已经58岁。
3、陆游(1125年——1210年),岳飞大陆游22岁,岳飞被害时,陆游仅17岁。
4、辛弃疾(1140年——1207),岳飞大辛弃疾37岁,岳飞被害时,辛弃疾仅2岁。
(图文来自网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个,是秦桧直接害死的他私通金国,不希望岳飞阻挠金国南下
第二个,是宋高宗他不希望徽、钦二帝被解救回国,否则的话,他就得让
第三个,是岳飞自己怨他自己太忠了,宋高宗并没有让岳飞迎回二帝,而他却常常把"迎回二帝,靖国雪耻"挂在嘴边,这是宋高宗最不希望的事情所以他只有死,才会解除宋高宗的不安
作文标题: 阅读存折——《岳飞传》
关键词: 存折 岳飞 初中初一
本文适合: 初中初一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500字左右是关于初中初一的作文500字左右,题目为:《阅读存折——《岳飞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阅读存折——《岳飞传》
作者:李栋梁
阅读者
作者
出版社
阅读时间
阅读方式
李栋梁
(清)钱彩、金丰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年7月21——31日
自读
内
容
简
介
北宋末年岳飞带领岳家军英勇抗金,誓死保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皇帝昏庸听信谗言主张议和,遭到岳飞反对,于是奸臣秦桧设计陷害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等人杀害在风波亭上。
好
词
鹤发童颜 仙风道骨 鹏程万里 天伦之乐 乐善好施 奄奄一息 娇生惯养 古色古香 箭无虚发 文质彬彬
唯利是图 心胸狭窄 身先士卒 车水马龙 精神抖擞
神采奕奕 捧腹大笑 一挥而就 字字珠玑 恬不知耻
有目共睹 知遇之恩 虎视眈眈 黄道吉日 加官进爵
所向披靡 卖国求荣 安枕无忧 大赦天下 纸醉金迷
盖世无双 流芳百世 遗臭万年 英姿焕发 落草为寇
养精蓄锐 魂飞魄散 自相践踏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弃暗投明 如履平地 邪不压正 义结金兰 仗势欺人
恶贯满盈 忍辱负重 卷土重来 壮志未酬 抱头鼠窜
追悔莫及 插翅难逃 目瞪口呆 为国捐躯 气宇轩昂
心照不宣 夜长梦多 怒不可遏 巾帼英雄 闻风丧胆
犒赏三军 民不聊生 酣畅淋漓 喜出望外 改邪归正
莫逆之交 心如刀割 马革裹尸 潸然泪下 生龙活虎
恩重如山 冥思苦想 五雷轰顶 百感交集 愤腕泣下
扶老携幼 日夜兼程 天日昭昭 络绎不绝 英姿飒爽
喜极而泣 沉冤昭雪
好
句
1、这道士长得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岳和一见,便敬重地迎了进来。
2、他经过仔细考虑后,给孩子起名叫岳飞,字鹏举,希望孩子长大后鹏程万里,远举高飞。
3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好像天崩地裂一样,大地也抖动起来,顿时,水声、哭叫声、倒塌声,各种嘈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4光阴似箭,转眼岳飞七岁。
5周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文武双全,教出过卢俊义、林冲等赫赫有名的徒弟。
6他见岳飞小小年纪,却举止大气,很是喜欢,当听说他身世凄苦,家里贫穷,不由得心生怜爱。
7一路上春意浓浓,白鸟欢唱,很快就爬到山顶,周侗不禁感慨:“人的一生真是飞快,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啊。你们一定要记住这话啊!”
8岳飞很有见识,他放下碗,撕了一角衣服,用泉水浸湿,蒙上口鼻,抵挡毒气,又捡起一块大小适中的石头,向大蛇打去,这石头不偏不倚,正好打中蛇的头。
9岳飞上场搭箭拉弓,连发九箭。顿时,众人的掌声与喝彩声响成一片。
10随后,岳飞又使一套枪法,只见三十六翻身,七十二变化,招招犀利无比,停下来后,岳飞气息平稳,显得很轻松,宗泽不住地点头。
11京城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看得牛皋眼都花了。
12这天,众兄弟起了一个大早,收拾整齐,披上战袍骑着马,精神抖擞地来到了校场。校场上已经人山人海,武举人个个神采奕奕。
13岳飞精武之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毫不含糊地把身子往前一收,躲过这刀。
14北方金国不断地壮大,他们消灭了强大的辽国,对中原的富饶肥沃虎视眈眈、渴望已久。
15韩世忠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16对于母亲的教导,岳飞一直铭记在心,为国尽忠,英勇抗敌,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18宗泽又气又急,旧病复发,口吐鲜血,大叫“过河杀贼”而死。可怜一代忠臣,遇上皇帝昏庸,贪官成群的时代,壮志未酬,空悲愤!
19岳云不但长得气宇轩昂,又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像极了小时的岳飞,他经常在岳飞的书房翻阅兵书和习武的书籍。和爹爹不同的是,他喜欢双锤,八十二斤的大锤舞起来泼水不进,十分厉害。
20如今两人枪来枪往,枪枪出彩,招招了得,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打得酣畅淋漓,三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眼见天都黑了,约定明日再战。
21杨将军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及众将领舍命报仇的情景,还回荡在每个宋军的心里。
22岳飞想起和汤怀他们小时候在一起捉鸟补蝉的日子,在一块习武念书的快乐日子,顿觉得肝肠寸断,差点哭晕过去。
23朱仙镇的老百姓听说岳元帅要走,大家扶老携幼,哭送岳飞。众将长跪在营前,泪如泉涌,岳飞抹干眼泪,心中很是凄苦。
24一时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岳飞疼的昏死过去,接着又被麻条扯醒,反反复复,折磨得岳飞生不如死。
25“人于宋后羞称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万古共称秦桧恶,千年难没岳飞忠”
我
的
感
悟
《岳飞传》读后感
作者:李栋梁
读这本书是因为电视里正播着《精忠岳飞》,黄晓明演的岳飞对我触动很大,男孩自然是崇拜英雄的, 所以,在书店里妈妈第一时间就买了这本书给我读。
读完这本书,我痛恨秦桧,痛恨宋高宗的昏庸无能,我为岳飞感到痛心不已,特别是看到秦桧在狱中用酷刑迫害岳飞承认罪名的时候,我的眼泪下来了,他们和日本鬼子一样没有人性,我恨不得穿越到宋朝,拿枪打死他们,而岳飞遭此迫害,竟然不许弟兄们为他报仇,临刑前他还说道“不能收回我国领土,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啊!”他写下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勇敢地向风波亭走去。
我敬佩岳飞,从他身上我明白了——
天道酬勤。幸运和祝福,总是会降临在勤奋刻苦的人身上。如果岳飞天生不爱学习,就根本写不出好诗,也不会被周侗发现,他若不刻苦练武,没有知识,就无法消灭剧毒的蛇得到钩镰枪,以至于后来成为抗金英雄,这些都和一个勤字不可分。
光明磊落。岳飞一生光明磊落,他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从比武到领军打仗,他之所以令人钦佩,就因为他不仅功夫好,而且品质好,他正直善良友爱忠诚,所以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对他钦佩有加。
精忠报国。这是岳母刺在岳飞后背上的四个字,而这四个字也是岳飞一生的写照,这四个字时刻提醒着岳飞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忠诚国家,要流芳百世,不可遗臭万年。从岳飞英勇抗金到最后被迫害致死,他都在践行着这四个字,从岳飞的《满江红》中,我们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看到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以国家为重的英雄气概。
阅读藏言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真正的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