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小故事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j斤。”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斤,鱼头、鱼尾各1元1斤,不正好是4元1斤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斤6元;鱼头1斤1元,鱼尾1斤1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5斤鱼按4元1斤应卖2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8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求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故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解决问题教学的着力点。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跨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开始进行。不过,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弱。如何才能让他们顺利地学会提问,让他们的提问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呢我采取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分四步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动态演示,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感知数学问题
教学中,我们不妨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一个一个依次呈现,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而动态的演示,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例如,首先出现一个操场,伴随着一阵欢笑,从教室里走出来2个小朋友,老师发问:“你看到了什么?”然后告诉学生: 你发现的“操场上来了2个小朋友”就是一个数学信息,并将这个信息板书出来。接着课件继续演示,又从教室里走出3个小朋友,老师提问:“你又看到了什么?”仍然告诉学生:你所发现的“又来了3人”也是一个数学信息,将这两个数学信息板书在一起,现在你能不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教室里还有多少人呢?”“操场上共有多少人?”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知道“教室里还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必须到教室里去好好数一数才能得到答案,由这两个信息是不可能知道的。“操场上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前面两个信息计算出来,这就是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后就要像这样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信息计算出提出的数学问题。接着老师还让学生将两个数学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连起来反复说一说,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小故事”。在数学小故事的叙说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区别。
二、 动中有静,让学生捕捉数学信息,体会数学问题
学生知道一个“数学小故事”至少由“2个数学信息和1个数学问题”组成之后,教师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学生对动态演示的依赖,采用动中有静的方式,培养学生捕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还是利用CAI课件色彩缤纷的特点吸引学生注意: 一个手持7个不同颜色气球的孩子,只听几声脆响,一不小心孩子手上的气球飞走了3个,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出孩子手上还剩4个气球。与第一层次相比,动画情境的设计不再采用单个片段逐一出现的方式,提示性也没有那么明显了,“手持7个气球”这一元素更接近于静态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捕捉信息的难度相应也就提高了。此时老师要求学生根据看到的场面说出一个由“2个数学信息和1个数学问题”组成的“数学小故事”。有了前面第一个“数学小故事”一个信息一个信息慢慢呈现作基础,学生初步知道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涵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找小伙伴互相说说,居然编出了2个不同的“数学小故事”:“我有7个气球,飞走了3个,还剩几个呢?”“小明有7个气球,飞走了一些,还剩4个,飞走了几个呢?”这两个“小故事”里分明包含着两个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可见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体会。
三、 利用教材,让学生提取数学信息,引发数学问题
经历了CAI课件动态演示和动静结合的问题情境呈现过程之后,学生对“数学小故事”的结构已经了然于心。我考虑此时若继续采用多媒体教学已属多余,不免陷入滥用课件的窠臼,而应当打开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从纯静态的问题情境中来提取数学信息,并引发数学问题。
我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情境图〔见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
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静态的问题情境,我采取分步引导的方式,“扶”着学生学会看图提问,让学生先独立看明白画面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再边观察边思考:从这个情境图中,你能找到哪两个数学信息?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能把这个“数学小故事”完整地用三句话说一说?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另一幅情境图〔见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
这是学生第二次看图了,我不再过多地给予提示,而是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理解图意,敏锐地提取信息,形成完整结构的数学问题。
四、 回归生活,让学生挖掘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生能从教材给出的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后,我开始引导学生用善于发现的眼睛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不仅在我们的课本上有数学问题,其实在你我的身边,在我们的学校里,在我们的家里……到处都藏着数学问题呢!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用‘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听听吗?”激励学生将数学问题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静态的书本拓展到动态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述四个环节中,问题情境的呈现由动态—静态—动态,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由一无所知—一知半解—游刃有余,数学思维经历了一个螺旋式稳步上升的过程。伴随此过程,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培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6+3+3=12 6+3=9 6=6 3=3 3-3=0 望采纳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概念?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小学一年级数学3十2和4一2编一个小故事怎编
小明有3个苹果,小李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
小明有4个苹果,小李有2个苹果,小明比小李多几个苹果?
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这一个关于桥的小故事
在一个森林里,住着学多小动物,他们每次去串门,都经过一条河,河上有一座大象和长颈鹿用鼻子塔成的“桥”,大家都叫它“动物桥”。关于这座动物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这件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河面上没有桥,小动物们互相串门都要让海龟爷爷驮他们过去。但过了几年,海龟爷爷已经老了,没有力气了。有一天晚上,大象看大家都睡着了,就去长颈鹿家叫醒长颈鹿,对它说:“长颈鹿姐姐,动物中属我们两个个头最大,我们不如去搭一座桥吧!”“我们没有工具怎么办搭啊”长颈鹿说。大象说:“哎呀,我用我的鼻子顶着你的头不就行了嘛!”长颈鹿说:“好。”
于是,他们就开始行动了。第二天,小动物们看见了他们俩搭的“桥”连忙对他们说了无数声的“谢谢"。而且给这座桥取名叫:“动物桥”。
小学一年级写一篇关于五一假期小短文(5句话)今天是我盼望已久的五一劳节,我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到外婆家。一进门,我就看见外婆她那和蔼可亲的面孔,正低这头,在聚精会神地扫地。一看见我来了,笑眯眯地抬起了头,问我一些关心我的事。
我看见外婆的头上有几滴汗珠,正顺着外婆脸颊流下来,我看见这一刹那,连忙接过外婆的扫把说:“外婆,我来帮你扫吧”外婆说:“没关系,你还是做作业去吧!”我却一定坚持说:“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也该让我有个表现的机会吧!”一边请外婆休息,一边我就认真地扫起地来,外婆呢坐在沙发上,看着我,好像在说:“你真是长大了啊!我们把你养大没白费。干完这事,我又干了另外的活。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虽然打扫卫生是累活,但是我的心中一直甜甜的。做完事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好像更蓝了,花儿也更有精神了。天上飘来白云,像几个笑脸,仿佛在对我说:“助人为乐,好孩子,助人为乐,好孩子。”我听了一直从嘴里甜到心头。
啊!这次五一劳动节太有意义了。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劳动是快乐的,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劳动哦!虽然我只是干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活儿,但是劳动却给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快乐。
求小学一年级有关数字10的小童话、小故事0”重要吗?
数字王国里,所有的数字都要进行一场比赛,看看谁的用处大,谁就能当上数字王国里的国王。
到了比赛的这一天,数字们都在议论纷纷,要问说什么?当然是说自己的用处呗。大家都没注意到,数字开头的“0”宝宝被冷落了,所有的数字都不管它。到了决赛,只剩下两个数字宝宝了,一个是“9”宝宝,另一个竟是“0”宝宝。
现在的问题:在数字100的后面加上“9”宝宝和“0”宝宝,再看哪边的数字大。“9”宝宝肯定地说:“我的这边大。”于是,大家把它们放在一起,100的后面加上9等于1009,100的后面加上0等于1000,果真“9”的这边比“0”大。于是,“9”宝宝坐上了王位。
“0”宝宝这下可生气啦,竟然离家出走。一天,小红在算算术时,有一道题做不出来了,3×8-24=?究竟是多少呢?因为“0”宝宝离开了数字王国,小朋友都不会写了。于是数字王国的数字都全体出动,找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0”宝宝。可是,“0”宝宝不肯回家怎么办呢?哈,数字王国里最聪明的科学家“8”宝宝出了个主意,它说:“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吧!如果0宝宝输了,它就不回去,如果它赢了,就跟我们回去。”国王“9”宝宝和“0”宝宝比完以后,结果“0”宝宝赢了。原来,“8”宝宝说:“10-( )=?如果得数谁大,谁就赢了。”10-9=1,10-0=10,当然是0宝宝赢了。“8”宝宝还说:“你们看,0宝宝无论站在哪个数字的右边,哪个数字都扩大10倍呢。”“3”宝宝和“7”宝宝一做实验,真是那么回事呢,一下就变成30和70啦!
“0”宝宝终于和大家一起回到数字王国了,但是它为自己的离家出走而感到羞愧,怪自己太任性了,也不争当国王了。“9”宝宝封它做了大臣。
小朋友,你们觉得“0”宝宝重要吗?
小 数 找 朋 友
一天,数在家里玩闷了,想出去找朋友,于是就偷偷地溜了出去。
它来到了门前的草地上,遇到了等号,小数大声喊:“你是谁呀?”等号听见了得意洋洋地说:“我是数学王国里每一道算式得数的缔造者。比如:5×3=15、8+4=12、4÷2=2、20-8=12等等这么多得数都是我创造的,现在你知道我是谁了吧!”小数摇摇头说:“你不是我要找的朋友。”说着,便跑了。
小数来到了风车村,那里的风车转的风使小数差点站不稳。这时,他看见了大于符号,便问:“你是谁呀?”大于符号趾高气扬的说:“你连我都不认识,我可是数学王国里小有名气的专门比大比小的大于号啊!”说着,举出了5>2、10>5、60>59等很多数。小数摇摇头说:“你也不是我要找的朋友。”于是,小数又走了。
小数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水塘边,这时,它看见了分数,高兴地问:“你是谁呀?”分数说:“我叫分数啊,我可以把一个东西分成好多份! ”说着,分数列出了3/10、25/100、17/40等好多分数。小数看了看分数,心想:咦?我看着这些数字怎么似曾相识的感觉呀?这时,“÷”跑过来,它看见了分数和小数,高兴地说:“原来你们都在啊,你们俩可是孪生兄弟呢!”小数和分数都大吃一惊:“为什么?”“÷”说:“你们看,3/10=3÷10=03、25/100=25÷100=025、17/40=0425。其实呀,我们都是一家人,只是面孔不一样罢了。虽然我们看起来不起眼,但数学王国可缺不了我们啊。”小数和分数仔细一看,呀,还真是那么回事,数学王国如果缺了分数和小数,就都成了整数啦!
于是,小数和分数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南方新课按教材内容及授课计划、总课时自己灵活确定。
如果觉得答案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谢谢,如还有问题可继续追问,如未回答追问,可能是不在哦。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按规律填数:147()()()()()5→(10 )、(5 )→10, 规律是箭头后面的数自己相加,就可以得到箭头前面的那个数据了。
#一年级# 导语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等。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聪明的小男孩
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篇二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
“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
“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
“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
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
篇三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篇一:我与数学图书
我有许多书,有文学类的、科普类的、漫画……由于我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也有不少的数学书,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数学故事》这本书了。
打开《数学故事》,你就拿到了打开数学王国大门的钥匙。这本书紧密联系生活,从数字、运算、计量等方面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其中有几个小故事特别有趣,如:《+、-、×、÷的由来》,这个故事讲述了阿凡提邻居的孩子们通过阿凡提的解释知道了怎样使用“+、-、×、÷”。还有《怎样维持数字王国的秩序》,它讲了很久以前数字王国没有秩序,数学天使知道了,就派出“>”、“<”、“=”三个小天使到数字王国安排秩序,从此数字们找到各自的位置,开始了平和、快乐的生活。再如《拿破仑巧歼敌军》的故事,写的是拿破仑精通数学,他常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战争中去,从而扭转战局,取得胜利。除了这些故事以外,的故事也一样生动、有趣。它让喜欢数学的人爱不释手;让从惧怕数学的人感到亲切;让厌恶数学的人爱上数学。
一口气读完了《数学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的数学知识,更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书中也有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和现象,留给我很多想象的空间,我希望自己像书中的阿基米德、华罗庚、祖冲之等数学家一样能解开数学的未解之谜。
篇二:我和数学交朋友
我有不少朋友,我有一个特别的朋友,它的名字和其它朋友的名字与众不同,它的名字叫“数学”。
我第一次跟你见面时,就觉得你特别神奇,特别吸引人。每当妈妈一遍一遍地教我读1234时我总会读地那么投入,那么认真,妈妈烧饭时,我还是要读,妈妈就只能一只手包着我,一只手抄菜,妈妈只读一遍我就读四五遍。爸爸叫妈妈把学的都写在一张大纸上我每天起床,我都会读一遍。
六七岁时,妈妈给我买来了一年级的口算天天练,我每天练一张,我就是觉的挺简单的。
一天,妈妈让我去买火腿长,顺便让我去联系生活。火腿肠3元钱三根,2+2+2=6元,我给他了10元,10-6=4。回到家时我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回来了妈妈高兴的说我的女儿长大了。
数学是生活中必须用得着的。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语文也不能放弃哦语文也很重要。
篇三:我与数学那些事作文
嗨呀!这个……和数学的事情嘛!我可是有很多经历的噢!掰着指头数来数去,总也数不完,不过,光说可不行,总要有点实事来证明吧!嘿!正好,我最近可是碰上了一条大大的“拦路虎”……
回到家,我取出数学作业,准备就绪,然后“抽出宝刀”“跨上战马”开始了我的题林战斗。
“哎呀!怎么这么难呀!”做着困难的数学题,我的脸憋成了一张苦瓜脸,真不想做啊!可是这是老师的作业,不做完就要罚更多的题呢!我只好使劲捏捏笔,继续往下做,突然,我一愣,在作业本上发现了一只庞大的“拦路虎”,天哪,我顿时头晕眼花,那只大大的“拦路虎”猛地朝我扑过来,就快要把我吃掉了,我转身准备“逃跑”可转念一想,不行,一遇困难,自己不先试一下就去“搬救兵”那样,不是显得我太软弱了么?于是,我又回头举起了“宝刀”向“拦路虎”发出了猛烈的进攻……
我仔细地观察着那只“拦路虎”,想找到他的弱点,然后一举歼灭,“刷刷刷!”钢笔飞快地在纸上飞快的上下演算着,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关卡,到了决战时刻,空气里透着浓浓的火药味,我用笔墨喷洒着“拦路虎”,而他也不甘示弱,向我扔来一个又一个的“纸老虎”,不过是“纸老虎”嘛!太好打了,终于,“拦路虎”的部下全部被我歼灭,“拦路虎”也缴械投降了。
哈哈!终于把最困难的那只“拦路虎”给打败了,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所有的“拦路虎”都不在话下,都变成了最软弱的“纸老虎”!
篇四:我与数学的故事
想必大家都认识数学,接触过数学吧?数学处处都可以用。不觉得数学很有趣吗?
数学,在买菜的时候可以用,买衣服时候可以用,买东西时候可以用。就连魔方也可以用到数学,因为,转魔方要用数学公式呀!还有国家经济发展也要用到数学……
说说我与数学的故事:小的时候,爸爸经常教我数学,都是学数字,比如,1-10,如果有人问我十一,我就问:“十一是什么?十月一日吗?”爸爸在纸上写,口头上问我:三大,还是四大?我看着纸上的两个数字,当然,我是看笔画的,认为哪个大就哪个大。我说是三,爸爸捧腹大笑,笑完之后说:“傻孩子,是四大呀!”爸爸又教我减法和加法,当然,是不进位的,也是十以内的。那以后,我就分辨得出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有一次,妈妈给爸爸3个苹果,却给我2个苹果,我生气地说:“不公平!我比爸爸少。”无奈,妈妈只好再给我一个苹果。
上了一年级,我们学了进位,也学会了买东西应该学的东西。有一次,我去买雪糕吃,我给了老板五十元,雪糕8元,老板却找我四十四元,我用减法算了算,是四十二元,我马上跑回去,说:“老板,是四十二元,不四十四元啊!”老板算算说:“对啊。谢谢你。”我笑了笑。
我学了很多知识,都关于数学,也联系生活实际,让我感觉数学很有用,你不觉得吗?
篇五:我和数学的故事
从小我和数学就是友好的朋友,数学真让我欢喜让我忧。
在幼儿园时,神奇的阿拉伯数字1、2、3、4……。最难读的“4”让我读成了“是”,最难写的“8”字,我把它写成了躺着的“8”字,就像波浪线。我还认识了“+”、“-”“”、运算符号。
每次口算过关的时候老师说:“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口算比赛了。你们要到家里去苦练。”我们听了老师的话非常紧张,于是我回到家刻苦的练习,终于到了口算比赛的时刻,我的心跳得飞快,开始比赛了,我做得像刘翔奔跑的速度一样快。最后我过关了,而且还得了奖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妈妈还奖励了我一个文具盒。后来,我学了乘法口诀后,我的计算速度比计算机还快。
有一次,我在一个文具店买了5本7元的本子交给小店的老板,他不知道5本本子需要几元就用了计算机。这是我想起了五七三十五就说要三十五元,老板听了说:“你的计算比我的计算机还要快。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一天,老师要让我们考试,我认真地审题忽然一道题把我给难倒了,我刻苦钻研终于想出了,考试结束后老师告诉我考了100分,我别提有多高兴!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考杂了,我对不起老师和爸爸妈妈,眼泪直流,忧愁是难题做了半天也做不出,心里很郁闷。
学数学最大的敌人就是粗心,有时100分会与我失之交臂,我后悔,但世上没有后悔药的。
后来,我牢记老师的话,改掉了粗心马虎的毛病,数学成绩有进步了,我自豪地说:“数学我爱你!”
篇六:我与数学
我什么作业都不想写,只想在心情不好时写写数学题。
数学习题精选和作业本都写好了,可见我这两天的心情也不太好。
在淡淡的墨香中我与数学题成了朋友。这又是一个烦恼,今天本来是兴致勃勃去老师的办公室打水喝,没想到他们正在改上次社会考试的试卷,我无意瞄到了我考了一个十分不理想的分数。我独自一人拿着水杯,低总头,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在走廊里,停住了脚步。站在了教室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似乎变成黑色了的天花板。只有悲伤,忧郁,看不到一丝光明。
打开桌板后,似乎看到一缕光,直射入我的眼里。我又看到了那一本数学习题精选。不由自由的双手在光的背引下打开了那本被我排得像草稿本一样的本子。
抽出钢笔,又排起了龙飞凤舞的草稿,我发现了一道我做得十分熟练的数学题,就被引入了思维天空。在这一片蔚蓝的天宇下,我自由翱翔。时而飞入云霄,时入掠过海面,虽然天上下前雨滴,但我深信,雨水是挡不住太阳光的热的。我向在数学方面有成就的“学者”请教这题,又拼命思考那题,渐渐地我发现太阳出了,我只剩那几个全班没有几个人会做的题了。
回想上节课,我没有精神光芒而垂头丧气,经过“教学”这位老师的指引,我看见了希望,我们视未来,其实要自己把握自己的未来。
其实在未来,人人都可以成功,未来是光明的,也许过去是黑暗的,但只有在黑暗中反思过去的人成能看到光明。作文
篇七:我与数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已从那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对数学充满兴趣的少女了!五年来,数学给了我莫大的快乐!
以前,我对数学也可以说是如痴如醉!但是由于刚开使我的数学成绩并不太理想,促使我对数学失去了信心。最差的还考过83分呢!所以我对数学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曾想过,度一日是一日。差就差了,不是我不想学,是我没有这种天分,学不好也不怪我。
但从我上三年级时,由曾老师兼我们班数学老师,我的成绩就上升了许多。刚开始,我对曾老师的印象不是很好:黑黑的皮肤,额上长满了皱纹,两只眼睛深深的凹了进去,薄薄的嘴唇,黄黄的牙齿,嘴巴总叼着一根烟。
但曾老师却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他对我们倍加关心。在课后,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都问曾老师,曾老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一次又一次的,直到我们懂得了。曾老师有时还给我们讲一些课外知识,这时让我们体会到了数学的广博。一次,曾老师上数学课时讲一个“连乘”的应用题,班上有好多同学都不懂,曾老师一次次地讲解给我们听,可我们还是不太明白。
曾老师就买了三条烟,在课堂上测验给我们看。曾老师先把这三条烟拆成包,每条10包烟,告诉我们每一包烟有24支烟,列成综合算式:24103=720(支)。这下,我们都懂了。
我渐渐地迷上了数学。对数学又有了信心。我不仅学习课内的知识,还在研究奥数。在学校三年级数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今年暑假我与班上的四位同学在曾老师家里补习奥数,在2005年秋季,我参加学区数学竞赛,幸不辱命,获得学区数学竞赛一等奖。
我与数学可谓是缘分未尽啊!五年来,我与数学若影若离。是曾老师让我又对数学充满了兴趣!现在看曾老师也不是像个“坏人”似的,而是和蔼可亲,慈祥的面庞让我享受了数学的海洋里的广博!
篇八:我与数学共成长
我刚懂事的时候,妈妈不光教我识字,还指着盘中的苹果让我数数,让我知道什么是数字。进入小学一年级,老师教我用加减法来算数,我才发现数学是那么的有趣。
现在我进入四年级,不光发现数学有趣,还发现数学在生活中还能解决许多问题呢?
有一天,爸爸的朋友李叔叔到我家来了,他说他想考考我,让我猜猜他的儿子今年几岁。李叔叔说:“今年我比我的儿子大33岁,5年后我的年龄是我儿子的4倍,你能猜出我儿子今年几岁吗?”“您儿子今年是6岁。”我脱口而出。李叔叔惊讶的问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呀?”我说:“根据您今年比儿子大33岁和5年后您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可知5年后您的年龄比您儿子的大(4-1=3)倍,这3倍就是33岁由年龄差和年龄倍数差可求出5年后您儿子的年龄,从而可求出您儿子今年的年龄。”李叔叔听了连声夸夸我聪明。
通过这次考验,我明白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用到数学,只要你用心去观察,数学无处不在。
在现代社会的学习中,创建了许许多多的科目,如信息技术、美术、体育等。这些科目都非常有趣。但是,我仍对数学情有独钟。
数学是由一些有趣的运算与奇妙的公式组成。我自从开始学习数学,便酷爱这奇妙的科目。它的魅力与学习它而得到的成就使我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记得小学一年级,我开始接受教育。最初,我只学习语文与数学。当初的语文虽然简单至极,单以我当初的知识,也不能得到满分。而数学,我大多数测验都能的满分。因此,老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同学们都向我发出羡慕的赞叹。这使我更加努力学习数学。
升上二年级,老师开始教授我奥林匹克数学的知识,我当初认为数学只不过是一些简单的计算。然而它的难度,它的奥妙,使我更想去攻破它。我经过学习,终于解出了一道又一道难题,使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到了三年级,我对数学的喜爱与我努力学习,使我的数学已超出三年级的水平。这时,老师推荐我去参加市级比赛,我也不负所望取得了一等奖。这是我第一次在数学中取得奖项。为此,我十分高兴,我感受到数学给我带来的荣誉。
到了四年级,我仍参加比赛,我从没在数学中遇到搓折。但是这一次,我尤如被利剑插伤我竟然没有取得名次。经历这次失败,我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加努力学习。终于在五年级与六年级的竞赛中再次登上领奖台。
眨眼就到了初一,我到了优秀的学校读书。在这,我又遇到了挫折——我没被选上去参加“希望杯”数学竞赛。但我并没有放弃,我主动去争取,我的行动终于感动了老师。我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并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数学已伴随我七年的学习生活,它使我变的坚强,变的成熟。时间在流逝,我对数学的心永远不变,我将来定要登上数学界的高峰,成为数学界的顶尖人物。
上学伊始就对数学情有独钟,而它带给我的光环更增强了我学习它的动力,高考完我很现实的选择了这门引以为豪的学科,就这样我的人生有了它的密切相伴。
曾经,我会听到“你怎么会学数学呢,除了买菜时体现一下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听完后最初也对自己的选择怀疑,可思考后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对自己的选择更加肯定更有信心了。
因为数学不仅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我们的思维和习惯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数学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并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我们商品质量检测、各种数据分析要用统计,进行精确的预测要用到概率,作测量要用几何,做优化要用到最值等等所到之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和贡献。
另一方面,通过数学学习我们可以更敏锐地观察,更条理地思维,更高效的完成任务,更理性的思考人生!
数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而将这份关联加强优化是我们每个人所渴望期待的,也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所致力的方向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有一个数学老师,同学们都说他是“老顽童”,我最喜欢上这位“老顽童”老师的课了。每当侯课铃一响,我就迫不及待的拿出数学课本,等待着数学老师。
不但我一人喜欢数学课,全班同学都喜欢。我们喜欢数学课的原因所在:数学老师幽默搞笑,经常给我们开一些玩笑,让我们捧腹大笑,有时我们笑得喘不过来气来,笑得肚子直痛。
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刚进教室,我们男生就拍手叫好。因为这是个男老师,他应该会偏向我们男方。可第一节课上完后,我们男生就不再这样想了。老师对每个人都很公正,没有一丁点私心,就像包公办案一样铁面无私。
这时,班里有了悄悄话的声音,数学老师听见了,既不生气也不着急。他只是心平气和地说:“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不是给别人学的,家长掏几千块钱,是让你们来学习的,不是让你们来玩的。”老师说完,我们就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因为在这严肃的话语中还带着几分河南味。,几分幽默味。
我们喜欢数学课还有一个原因:每当我们听完数学老师讲的题,如有不懂之处世哲学,就可以举手,让老师再讲一遍。来来回回好几次,数学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反而夸我们有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数学老师让我们喜欢数学课的同时,也让我们喜欢上了别的课。因为数学老师让我们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的道理,也让我们明白,我们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令我痴迷的数学课,我爱你!
20××年3月2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合作思训上的最后一题。
题是这样的:用六根火柴拼5个正方形。怎么拼?
一开始,我们两个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有想出来。妈妈提醒我把发的学具拿出来摆一摆。
我摆了一会,就知道答案了。我喊妈妈,妈妈过来一看说还真是。你猜,我想出了什么办法?
哈哈!我来告诉你,其实很简单。把这六根火柴摆成一个田字格的形状就成了。啊!?你们不信?要不我们数数。中间有4个小正方形,再加上四个小正方形合起来的大正方形不正好是5个嘛。
还是不相信的话,你就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妈妈的话:晚上女儿做作业。最后这道题让我看,很惭愧,一时半会,还真没有想起来怎么做。家里早就不和火柴打交道了。想起女儿发的数学学具,里面有学十位、百位时用的小棍。就提醒女儿用小棍代替火柴拿出来摆一摆。我自己到厨房擦洗去了。正忙活着,女儿明显带着欣喜的声音喊我到她那看,说自己拼好了。嘿,一看,还真是拼好了,我怎么刚才大脑就断电,没想到呢?于是连夸女儿聪明,女儿也毫不谦虚的说:“还是我牛吧。”“你牛”。事实面前,你不服就不行啊。呵呵。
#一年级# 导语数学应用之广泛,小至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买卖、利率、保险、医疗费用的计算,大至天文地理、环境生态、信息网络、质量控制、管理与预测、大型工程、农业经济、国防科学、航天事业均大量存在着运用数学的踪影。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五篇)》,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篇一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97+98+99+100=?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篇二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篇三
加减号“+”、“-”—五百年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这两个符号表示剩余和不足,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乘号“×”—三百多年前英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他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转动45°角,这样乘号“×”也就面世了。“×”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最早人们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篇四
活动课上,黑熊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好!”小动物们齐声回答。“请你们每位准备两张小纸条。”黑熊老师清了清嗓子说。小动物们不知道黑熊老师要他们做什么游戏,一个个兴奋的眼睛发亮,很快都把小纸条准备好了。
黑熊老师环视一下全班同学,说:“请你们在两张小纸条上分别写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写好后,两手各握一张。不要给我也不要给你身边的同学看。”
小动物们不久前刚学过关于奇数和偶数的知识,不一会儿,大家都完成了黑熊老师提出的要求。“听着,”黑熊老师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你们各位都请将右手中的数乘2,左手中的数乘3,再把乘积相加。不要算出声音来。”
等小动物们一个个都算好了,黑熊老师又叫算出得数是奇数的小动物们排成一队;得数是偶数的排成一队。小动物们都站好了,一个个感兴趣地看着黑熊老师,猜测着它下以步要它们做什么。
“好了!”黑熊老师指着得数是奇数的那排小动物说:“你们左手握的都是奇数。”
它又指着另一排小动物说:“你们左手握的都是偶数。”
两排小动物们摊开手掌一看,可不是,黑熊老师猜得完全正确。
小动物们惊奇极了,忍不住纷纷问道:“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
黑熊老师于是分析道:“
奇数×2=偶数
奇数×3=奇数
偶数×2=偶数
偶数×3=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左手是奇数时,奇数×3是奇数,奇数+偶数(右手中的偶数×2),结果是奇数。而如右手是奇数时,奇数×2成偶数,偶数+偶数(左手中的偶数×3),结果是偶数。
这就是最后结果与左手中数字奇偶相同的原因,也即我这个猜法的根据。”
小动物们恍然大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篇五
1、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
2、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3、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一年级# 导语马克思曾经说过:“一门学科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能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数学作为认识世界的基础性学科,它可以在思想上支持不同学科的深入发展。小学生尤其要注重数学基础的学习!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阿凡提巧解19斤油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古依木,雇了一个叫扎克的长工,答应每年给一头牛的工钱。到了年底,古依木对扎克说,你的工钱存在我这儿,将来可以办大事。老实的扎克同意了。一晃19年过去了,扎克年老力衰了,大地主古依木就想把他辞退。一天,古依木把扎克叫来,说:“你在我家做了19年,现在我给你19斤油,你走吧!”扎克一听急了,说:“老爷,你讲的每年给‘一头牛’的工钱,怎么变成‘一斤油’了呢!”古依木两眼一瞪,咆哮说:“那是你听错了,老爷还会赖你吗?”不容分说就把他赶出了门。
扎克提了19斤油呆呆的坐在路旁。这时正好看见阿凡提骑着小毛驴过来了。扎克连忙把这事告诉阿凡提,请他帮忙算回工钱。阿凡提想了片刻说,好,我和你一起上古依木家里去评理。”
古依木在家里正在喝酒,冷不防阿凡提和扎克走了进来,古依木心里有点慌,装着笑脸道:“阿凡提先生驾到,不知有何贵干?”阿凡提说:“扎克想做个小生意,特来借三两银子,由我作保,不知老爷肯不肯。”古依木一听,心宽了,连说:“有阿凡提先生作保,当然可以。扎克是老实人,年息对本对利就行了。”于是,三对六面写好了借据。古依木正要去拿银子,阿凡提拉住了他说:“办事情要公平,借你的钱是对本对利,那么,阿凡提每年一斤油存在你这里,也应该对本对利。”古依木眼珠一转,暗想十九斤油的利钱能有多少,大不了几百斤油吧!就说:“好吧,看在阿凡提先生的面上,算出多少,我照付就是了。”
于是,阿凡提拿过算盘说:头一年,工钱1斤,第二年加利息1斤,加工钱1斤,共3斤,第三年是7斤,第四年是15斤……不到一刻工夫,算出了结果,把大地主古依木吓得目瞪口呆。最后连连央求:“阿凡提先生,请你向扎克说说好话,我情愿还他19头牛的工钱!”
扎克拿到了19头牛的工钱,三两银子当然不借了。
请问小朋友,每年一斤油,按照古依木对本对利的算法,19年的本息账,到底是多少?告诉你,结果是524287斤油。你如不信,不妨自己算算看。
篇二
每个月的天数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生在8月,他仿照恺撒的做法,把8月增加了1天,定为“奥古斯都月”,并把10月、12月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全年又多出了1天,他又从2月减少了1天,于是2月变成了28天,到闰年才29天。
这样沿袭下来,就有7月前单月为大月,7月后双月为大月,二月28天。
篇三
年年“还清”
有个人向人借了6两银子,讲好一两月息为5分,一年终了利息共是3两6钱。一年已到,借债人向债主请求找还4钱,换一张10两的借条,债主同意了。
第二年终,照10两计算,利息应是6两,那人又不能还,便请求再找回4两,换一张20两的借条,债主又同意了。
第三年年终,照20两计息连本带利共为32两,他又不能还,便请求找还8两,再换一张40两的借条。债主迟疑不决,借债人发怒道:“你好没良心啊!借你的本利钱,哪一年不算得清清楚楚的,零头都找清了,你怎么还不快活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