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设宽松愉快的生活气氛和精神环境,使幼儿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的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情绪情感气氛,可以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才能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满怀信心去创造。为此家长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时时处处都充满欢乐愉快的情趣。如吃饭时,睡觉前听听音乐、饭后在花园散步等。每日一故事、开心一刻,与幼儿一起唱歌、跳舞等,促使幼儿养成积极的情绪情感。在为幼儿创设精神环境方面,家长必须要注意自已的教育态度,因为幼儿的情绪情感极不稳定,成人的态度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就一定会感染幼儿并形成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气氛,若成人经常厉声厉色责骂幼儿,就会使幼儿对大人望而生畏,怯生缩脚,心情处于紧张压抑状态。
2、创造丰富适宜的认知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锻炼,以促进其情绪情感的发展。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这句话说明游戏对人的重要,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方面游戏亦同样重要。对幼儿来说游戏可以用来发泄情感,从而使情绪情感更易于控制。象绘画、涂色、玩泥、玩沙、玩水、唱歌、跳舞等都可以使幼儿表达自已不同的情绪情感,从而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另外,幼儿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中能借助象征物体表现不良情绪。我认为指导幼儿游戏中成人不要过多禁止幼儿表达消极情绪,或只允许幼儿有“好”的表现。因为幼儿弱小无力,不能完全理解自已内心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焦虑或不满。而游戏正好可以使幼儿从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中得到释放和解脱,有利于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其智力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培养幼儿智力方面,忽视了以培养优良情绪、良好意志和性格去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中,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幼儿求知欲及智力发展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幼儿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开始时期。情绪经常处在良好状态的幼儿,对成人的各种指示一般都乐于接受,这样就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形成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独立活动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我们怎样为经常保持幼儿的积极情绪而努力呢?
要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要细心了解幼儿的需求,并给以恰当的满足。幼儿有生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需求,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也是成人力所能及的,就应当给予满足,这样可使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有时幼儿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时,成人必须细心体察、了解,随后正确对待。要引导幼儿不将爱集中于一两个人身上,以避免在分离时产生痛苦的情绪。婴儿对于直接养育照料他的人特别依恋,这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大,应该引导幼儿对更多的人产生爱,这样他们不致于因为同某一个人分离而产生忧虑和痛苦的情绪。
成人要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幼儿。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影响的,尤其是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他们。经常发怒的幼儿及情绪焦虑的幼儿,基本上都是因受父母的影响所致。有的幼儿虽然父母的心情较好,但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迁就,因而脾气暴躁,经常发怒。经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更要注意这一点。让孩子经常和小同伴玩,在家里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要给儿童有“情绪准备“的时机。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幼儿立刻听从,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机,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对抗情绪,使幼儿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因此,教育者在教育幼儿时,必须尊重他们,说服他们,要让他们自然滋生积极情绪,如有个幼儿迷恋于看电视,但睡眠时间一到,母亲就立即将电视机关上,命令他上床睡觉。开始时,这种简单、快速的处理方法激起孩子大哭大闹。以后,父母商量改变方法,当睡眠时间已到,孩子仍在看电视时,母亲就说:很乖,再看一会儿就去睡的。“有时则说:“我喊一次一二三,你就上床去睡觉,好吗?“这样就给孩子留有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幼儿接受承认要求时就容易适应了。
(一)要时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如某幼儿已6岁了,某家长仍不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让他与邻居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孩子不
高兴时,就让他挑好吃的食品,买他喜爱的玩具,可是孩子仍然不高兴,经常发脾气。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让孩子经常和小伙伴玩,并帮助家长干些简单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同时孩子在完成各种任务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欲与愉快感,有助于形成其积极的情绪。
(二)幼儿一旦有了不愉快的事情,家长要设法尽快消除这种情绪,恢复他们愉快的心境。如果幼儿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就很可能引起某种神经性病变。例如,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要严肃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要速战速决。当孩子认识了错误并表示改正时,家长应马上收起严肃的面孔,使孩子尽快恢复正常的情绪。又如,当孩子受到什么委屈而很不高兴时,家长应设法转移孩子的情绪,即用一种孩子喜欢的事物去吸引他,使他注意这一事物,而忘掉不高兴的事情,转忧为喜,恢复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在家庭生活中应该经常有幼儿所喜欢的琴、棋、书、画以及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气氛之中,有助于其养成活泼、开朗、乐观的情绪。如吃饭时、睡觉前全家人听听轻音乐;茶余饭后带孩子散散步,与孩子一起讲讲故事,唱唱歌;节假日可带孩子搞一些手工劳动,开展一些游戏、下棋、打球之类的体育活动,或去公园观花看草等。这样,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欢乐愉快的情绪,可促成孩子养成积极良好的情绪。
在家庭生活中,可以有很多途径来教育孩子。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伴侣,同时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自己会做游戏,于是孩子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对孩子的游戏漠不关心。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做游戏是找麻烦,要胡弄东西搞乱整洁的屋子,因而阻止孩子游戏这些做法对孩子的全面的成长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游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成人应该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并对幼儿的游戏给以指导和帮助。在幼儿园,教师按教育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知道幼儿游戏,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毕竟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照顾得十分周到。因此,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游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最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并帮助孩子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做游戏,往往会带来更热烈的气氛,使孩子做得有声有色。这种和谐热烈的气氛是充分发挥游戏教育作用的良好条件。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给孩子讲简单的科学知识,和孩子一起动手操作,使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语言等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
1、翻花绳
翻花绳,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
2、石头剪子布
剪刀、石头、布,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争议,因为三者相互制约,因此不论平局几次,总会有胜负的时候,游戏规则中,石头克剪刀,剪刀克布,布克石头。
3、过家家
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过家家”是孩子模仿成年人的一种游戏,一个人或几个人都可进行。
4、折纸飞机
折纸游戏的一种,用纸做成的玩具飞机。只要是纸做的飞机,都可以叫纸飞机。折纸飞机它是航空类折纸手工中的最常见形式,属于折纸手工的一个分支,也属于纸飞机的一种。
5、拍洋画
拍洋画,是一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很广的儿童游戏,在北方部分地区叫“扇洋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登科后》中的名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它告诉我们即使寸草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生命的力量,就像即使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进步一样。对于这个诗句的涂色,我认为可以用渐变色、**、绿色和橙色来表达。渐变色可以呈现出太阳刚刚升起时的美好景象,**和绿色则是寸草在阳光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橙色则是一种温暖又带有动力的颜色,代表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些颜色共同表达了这句名言中的情感和思想,让人感受到阳光下的生命、勇气和希望。
关键词:青绿色彩 继承 转换
山水画形成伊始,就以青绿色彩为主形成表现自然的装饰性的审美情感,其中并不带有强烈的哲学色彩。而自五代、宋以降,水墨山水画以其文人审美观念与理想的介入,成为后世近千年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主流。我们绕过传统文人色彩的表现状态,回到青绿表现时期,以青绿色彩改造文人色彩,使色彩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进行主观性的重新建构,把传统之中的笔墨与色彩的精华加以提炼、结合,形成既有水墨的写意表现又有色彩自由情感抒发的具有现代观念的山水新样式。因此,要通过继承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表现来促进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一、青绿山水画色彩的表现特征
1青绿色彩的装饰性
青绿山水常运用石青、石绿、朱砂、金等矿物色彩。这些石质粉末颜色具有很强的覆盖性,色彩艳丽明快、浓烈奔放,产生出富丽辉煌的视觉效果。唐宋之际青绿山水在勾线之后以色平涂为主,熟绢的材质性能和纸相比,无法实现色彩的迅速晕染,更适于色的平涂,这也增强了画面的份量感。材料的性质与施色方法等使青绿山水画具有了非常强烈的装饰效果。
2青绿色彩的写意性
元以来,大青绿的表现减少,由于文人水墨的兴盛,青绿式微,虽各朝也有做青绿山水者,但多与水墨相依存,以水墨为主。在水墨渲染的基础之上,施以青绿色彩,多数山水画家为求笔墨的保留,用青绿色彩时适可而止。宣纸的运用让青绿色彩失去了平涂的条件,它对色彩同样产生了晕染渗化的效果。色彩的表现融入到水墨的表达之中,色彩随水墨渗化达到了画面的统一,因此色彩也产生了与笔墨相同的写意性。
二、青绿色彩的装饰性与水墨相结合的当代画家作品分析
传统青绿色彩因色彩的性质、材料的特点,使其在山水的表现中具有装饰性的视觉效果。装饰性的效果使色彩呈现平面厚重的状态。当代画家在继承这种青绿色彩装饰性的同时,把它与笔墨相结合,实现了色彩的当代转换,创新了山水画的表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卓鹤君:把传统笔墨线条的曲折游动变为直线的错落交织而成山川图像,缩减线条曲度带来的纵深感,增强直线线条笔墨组合而成的黑白灰大的墨块。这种表现将山川形象更加整体化、概括化,并趋向一种视觉图式的装饰平面感。借用传统大青绿、石绿、金等色彩的浓烈厚重来填充平面化的线型笔墨空间,形成水墨气韵的流a动舒展与色彩的聚集。画家通过色彩的平面几何型表现增强画面的现代感,色彩要想从水墨中突出出来,与水墨形成对比,必须采用厚涂色的方式,厚涂青绿色彩使色彩不会发生浓淡变化,进而形成色彩的平面化状态。色的平面依靠水墨为底使色彩不艳俗浮躁,色彩达到饱和、沉稳、润泽的状态。水墨的气韵流动与浓郁的青绿色彩块面最终在画面中达到和谐统一,把传统文人水墨引向了新的高度。
画家许俊:许俊的青绿山水继承了传统大青绿的设色方法,并结合笔墨语言形成具有现代特点的新青绿表现。画家采用有色宣纸为底,山川楼阁以浓墨勾勒其型,改变早期大青绿空勾无皴方式,增加皴、擦、点、染的笔墨技巧,以粗放厚重、方直劲挺的线条和饱满润泽的皴染为主,表现空间与质感,使山石层次丰富、线条灵动。在此基础上施青绿重色,做平面涂染,这改变了传统水墨山水的淡着色产生的色彩空间从属地位,色彩从局部走向整个画面,这样必然产生色的平面状态,形成色彩的装饰性。在色彩平面化的同时,笔墨语言加强,山石结构层次的强调让景物的空间感加深,近处山石通过涂色前的笔墨造型和涂色后的笔墨层次表现,使山川产生空间感。同时,近处山石的石绿重色与远山的稍淡的蓝色,形成远近、厚薄的对比,这样运用平面色块的对比就产生了空间变化,由此,新的山水图式产生了。画家从传统青绿山水中提取色彩的平面表现,从传统水墨中借鉴笔墨的形式语言,让两者相结合,这样笔墨在色彩的范围内有了丰富的层次表现,色彩在笔墨的造型空间中被充分放大。画家采取了笔墨与色彩并行发展的创作理念,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三、青绿色彩的写意性与水墨相结合的当代画家作品分析
当代山水画家卢禹舜等一批艺术家运用传统青绿色彩写意性融合水墨,创造了山水画表现的新形式。
卢禹舜在传统笔墨与色彩表现方式上都是非常独到的。画家从传统大青绿的重彩施色中得到启示,他的作品充分做到了色彩的写意性与水墨的结合,既继承了传统的笔墨情趣又提升了色彩的精神内涵,使色彩融于水墨氤氲的意境中,并幻化为视觉的主体。在山水画的表现上改变笔墨与造型的对立状态,使笔墨造型融合在一起,增强水墨形象的整体感。采用勾和染的方式减少对山石空间深度的表现,让色彩进入画面的主体空间中,与笔墨造型形成对比统一的视觉关系。画面中山石的空间深度的表现被弱化,服从于笔墨的整体表达,通过近处山石的勾画与远处浓重水墨的晕染,形成山水空间的关系与强烈的对比,只勾出山体轮廓,不在山石的细节上做空间表现,由此,色彩就进入山石的结构中,形成色彩的平面表现。一幅画不仅要有对比,更要有统一,画家把青绿色彩的写意性表现加强,让色彩走出山石结构的范围,主动与墨相连接、相渗透,形成色彩的气韵流动,青绿色彩产生了与水墨一样的渲染效果,也形成了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因此色彩就获得了表现的主动性。色彩对形体的超越产生的色彩写意性与装饰性,最终与水墨实现完美的融合,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高尚文雅,又表达了现代色彩的精神情感与意蕴。
四、对青绿色彩的继承与转换实现了当代山水画色彩表现的拓展
当代山水画家在借用青绿表现创新时,实现了青绿色彩的写意性改变,色彩的表现上升到与水墨同等的理论层次。新时代的画家们从传统中寻找开拓创新的基点,寻找到色彩的优势与不足,以色的优势补墨的不足,同时把水墨的精神情感赋予色彩,让色彩实现自身的超越,继承色彩的装饰性与写意性表达,并实现与水墨的融合转换。这样,色彩就超越了本身的物理属性,达到了情感的宣泄,最终使山水精神得以升华。
一、活动来由:
国庆节马上就要来临了,幼儿对节日的到来非常的高兴,每个幼儿都期待着国庆节,希望自己的国庆节是一个快乐又好玩的国庆节,但是怎样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国情呢?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想法。
二、活动名称:我的国庆节怎么过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国庆节的气氛、萌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2、幼儿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3、在讨论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快乐的情感。
四、活动准备:
1、在教室内与幼儿一同布置庆国庆的喜庆场面。
2、各种,如:公园、景点等等。
3、小兔一家头饰:兔妈妈、兔爸爸、兔哥哥、兔弟弟、小兔Jason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国庆节到了,小兔一家今年决定要去旅游。兔爸爸想去天安门,兔妈妈想去长城,兔哥哥想去三亚,兔弟弟想去台湾,小兔Jason想去桂林。一家人争的是不可开交,最后小兔一家都气的谁也不理谁。最后小兔Jason想了一个主意:就是他们一家先去北京,然后去海南,再去桂林,小兔Jason的计划得到大家的同意,他们一家高高兴兴的去旅游了。
(二)教师提问:
师:小朋友们,小兔一家在国庆节都去旅游了,你们打算在国庆节的时候干什么呢?
幼儿:我也要去旅游;
我要去姥姥家;
我要去天安门;
我可能呆在家里;
师:原来小朋友们国庆节的时候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啊,那你们知道咱们中国都有那些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吗?
幼儿:有北京、上海、香港、、、、
师:原来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啊!教师出示各著名景点的,引导幼儿忍一下祖国的著名旅游景点。
师:那你们想带着谁一块去呀?
幼儿:妈妈、爸爸、爷爷、姥姥、奶奶、、、
六、活动总结:
教师根据今天幼儿的表现,及时的给予相应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同时也要考虑的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七、活动延伸:
教师让幼儿回家以后也采访一下自己的父母,问一问他们在国庆节的时候,打算去干什么?到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n7u3
心理健康的“秘密花园”填色书籍
你拥有过书本秘密花园吗,下面我为您介绍心理学心理健康的“秘密花园”填色书籍。
心理健康的“秘密花园”填色书
2011年,英国出版商劳伦斯·金(Laurence King)找到一位叫名乔安娜·巴斯福德 (Johanna Basford)的苏格兰插画师,希望她能为他们手绘一些黑白的儿童填色图书。然而乔安娜却觉得,画一本成人填色书说不定是个不错的想法。作为一名产品包装插画师,她发现很多成年客户就常常在她的黑白画图上涂颜色——也许成人也喜欢填色书呢!
令人惊奇的是,乔安娜拍脑袋想出的这个主意居然说服了出版商。出版商当即为这个系列书取名为《秘密花园》,初次印发了13万册,随后便是神奇的一炮而红——被翻译成22种语言,卖到了全世界。对于填色书会不会被别人认为很幼稚而影响销量,乔安娜本人倒是非常自信,“当有人看见你在给我的书涂色的时候,他们不会向你投去奇怪的眼神,因为他们会觉得这和香槟酒瓶上的精致画一样,是一件艺术作品。”
《秘密花园》的图画大部分拥有繁复、精致、细密的黑白花纹,需要人们买来各种彩色铅笔为它们加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其他填色书大抵也是这个原理,只不过画作的风格不同。《秘密花园》则是成人填色书中名气最大的,全球销量超过 200 万册。它一度登上亚马逊畅销榜榜首,并在畅销书前100 名中停留了近 8 个月。“秘密花园”四个字,一度成为成人填色书的代名词。
走进“秘密花园”深处
《纽约客》的专栏作家艾德丽安·拉斐尔(Adrienne Raphel)把成人填色书的流行归结为“彼得·潘市场效应”,即成年人对于童年的回忆和感受,以及在这些客体上相应的自我投射。在拉斐尔看来,这种做法在出版界由来已久,看看这几年流行的《超能陆战队》《哈利·波特》,就知道成年人多喜欢“活在童年”的感觉了,甚至变形金刚的流行恐怕也属于这一行列。
提迪·罗旺(Tiddy Rowan)写过一本介绍涂色为何能使人内心平静的书,他认为“涂色是一种很好的让你有机会认识自己和探索正念内观(mindfulness)概念的方法”。在心理学里,这是一种自我探索,一种练习融入到自我意识之流的主观体验。这个现代心理学治疗概念非常类似于佛家的冥想灵修。“当你在涂色时,你实际上完全忘了任何其他事物,在那一刻,你只是专注于纸和笔,没有手机应用,没有杂音,仿佛回到了纯真的童年。”提迪如是说。事实上,提迪也坚定地认为,涂色是一种对抗现代科技与信息轰炸的良好的“逃避主义”,他认为,这种逃避是一种对抗现代社会过度娱乐的自我回归,涂色帮助我们抵达自己的内心,从而让我们终于意识到我们周遭真正重要的人和物。
也有观点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上述说法。《美国非理性时代》一书的作者苏珊·贾可比(Susan Jacoby)认为,童年产物的盛行印证了整个社会有大量年轻人不想努力和想要逃避现实。她同时阐述说,经济萧条对于这种“彼得·潘文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不想面对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从而选择一种心理机制上的风险规避,逃离到安全而又无须多想的童年。
《大西洋月刊》的朱莉·贝克(Julie Beck)则认为,成人填色书恰恰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很少有人会专注于只将时间花费在把颜色填入那些美丽的图案中。朱莉承认,她之所以需要填色书,是因为自己在看电视的时候手上也不能闲着。“为什么我需要同时做两件事情为什么我不能安安静静地看电视可能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么悠闲,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实际上,贝克认为现代都市工作中常常强调的多重任务处理能力使得我们不再有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一种不用动脑筋却可以让手的活动服从某种简单原则的方式,同时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则在其他地方高速运转着。按贝克的说法,我们需要成人涂色画,就像需要打毛线和涂指甲一样,因为我们脑子在运转,却不能让手里空空的。
填色书与艺术疗法
“涂色本身的确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同时让我们专注于此刻。”玛丽格蕾丝·贝尔贝里安(Marygrace Berberian)说。她是一位具有注册资格的临床艺术治疗师和纽约大学的副教授。她的观点也得到了实验证实。早在2005年,心理学博士南希·卡里(Nancy Curry)和她的同事就发现,填色画可以显著地降低实验对象的焦虑程度,这一成果刊登在《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杂志》上。
事实上,在长期和有情绪管理问题的人打交道的经历中,笔者自己非常理解这一类填色图书是怎么起到减压作用的。当我的客户出现焦虑的时候,他们会陷入自己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他们能够意识到但却完全无法控制,而压力和焦虑几乎是伴随在一起出现的。此时我们通常都会让客户深呼吸,不要去想过去和未来无法控制的事情,专注于此时此刻周遭的事物,听一听风的声音,感受一下花和草的自然之美,尽量不要去关注自己的焦虑情绪。有时候冥想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原则在于让客户从情绪中分神出来。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把自己从焦虑的情况下抽离开来,这个时候给他们做一个简单又不需要思考的'任务,真的是可以完美地让客户摆脱焦虑情绪。同时,一件作品的完成可以给予他们很强的成就感,提高自我认同。所以不难想象,填色画本身的确对缓解压力和焦虑很有帮助,并且符合一定的心理学原理。于是,关于填色图书可以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工具的说法,似乎成了让更多人购买这种产品的理由。
“问题在于填色图书本身并不是涂色治疗,涂色治疗和其他所有艺术治疗一样依赖于客户和治疗师的互动关系。”玛丽格蕾丝尖锐地揭穿这个事实。在她看来,人们只是为一种盲从的流行寻找理由而已。
的确,心理治疗的关键在于潜意识的发掘,从情绪的转移到自我的表达和解释,这个过程都需要经过一定训练的专业人员在旁边指导和交流互动。展示绘画技巧和颜色的搭配得当,并不是涂色疗法和艺术疗法的核心。关键在于,绘画者要把绘画当时的情绪不假思索地表现在画作中。对于治疗师来说,在这个绘画和作品的完成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评估观察机会,艺术疗法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用语言以外的方式沟通交流,从而去探索接受治疗者用语言无法沟通和表达的潜意识里的自我。
人类是先学会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幼儿也是先会画图再学文字的,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自然要比语言更直抵心灵,一幅图画胜似千言万语。从一件图画作品中,可以读出画者的性格、情绪状态、智力、人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打开内心。从治疗师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引导和观察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所在。来访者的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涂抹等都有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她)的个体信息,所有的艺术治疗师都要学习符号和很多艺术比喻的表达、表情与动作传达的意义,良好的艺术功底也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曼陀罗疗法是由心理学大师荣格发明的一种利用绘画来探索和表现潜意识的心理治疗方式。曼陀罗的结构从中心的一个点到一个圆圈,代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细胞到我们认知的世界的一种通用模式。曼陀罗疗法在于帮助你看到你在创作这幅画时的自己,可以是自发的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也可以是自我镜像的呈现;可以是自己梦境的表达,也可以是为自己生命设计的一个图腾标志,甚至如果你是宗教信徒,可以画出你对自己宗教的理解。
当你绘画时不一定仅仅是画圆圈,但是必须要类似于环形的图案。之后治疗师会引导作画者记录下当他们在想到那些颜色和不同细节时的感觉和情绪,还有他们在创作这幅画时的情感和感受。事实上,治疗师从作画开始的那一刻就会帮助作画者更好地呈现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说对于作画者的绘画功底是几乎没有要求的,而心理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有时候,治疗师还会要求作画者针对自己设计的曼陀罗写一首诗或是讲一个背后的故事。和其他艺术疗法一样,曼陀罗疗法可以是个体与治疗师之间的,也可以是群体参与式的,只不过,群体参与式的艺术疗法更强调对于成员间社会属性的治疗,培养成员间的沟通协调能力,还有一种群体归属感,通过其他人而不是治疗师的认同建立起自我认同来。
涂鸦的“门槛”之争
实际上,成人填色书并不具备艺术治疗的很多元素,这也是部分心理学家和治疗师都无法认同填色书可以被当做一种治疗手法的原因。
成人填色图书有几个主要的缺陷:首先,固定的图画和图形无法更好地表现出绘画者的内心,或者说,画作本身是否传达意义,这一点也很让人怀疑;其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其他人引导,治疗最重要的过程感受和自我认知的觉醒几乎被忽略。事实上,对于完美主义和有强迫症的人来说,半成品或是残次品简直就是一种灾难,不但没有把它变成一种治疗,反倒增加了更多的心理压力。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苏珊·林恩(Susan Linn)指出,对于很多治疗方式和工具的使用效果而言,90%取决于谁在使用。她表示:“涂色也许对缓解压力有所帮助,但是在草稿纸上乱画一通恐怕更直接和自由随意。”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不太赞成以上观点。他们认为,作为一种治疗工具,成人填色书已经具备很多功能:第一,它能够让人们忘记掉周遭的繁杂,进入一种冥想状态,而冥想通常是很好的解决压力和焦虑的办法;第二,颜色的选择和绘画就是一种强调过程的体验;第三,当我们在缓解现有压力时,一个很好的办法是重新去做一些简单的事,这样既有助于抵御消极思想悄悄溜入,又可以使自信心得以恢复;第四,一个完整的成品有助于成就感的建立,从而会使自我认同有所提高。
艾力诺儿·乌尔曼(Elinor Ulman)也是一位艺术治疗师,他尖锐地指出,艺术治疗这个概念大而笼统,对于很多人来说,艺术治疗似乎就是坐在那里画几张画,或是听听音乐、跳跳舞,它无非是强调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艺术具有抚慰精神的作用,而艺术疗法是专家们刻意设置的一种专业门槛。
艺术治疗与艺术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对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来说,回归到艺术本身,或许就是一种精神治疗。而实际上,即使是填色书的流行,也未必都是出于这方面的心理需求:很多人购买它是受到从电视到社交媒体的影响,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为了展现自己良好的艺术修养,这样的想法反而给自己增添了新的压力和包袱,而忽略了填色书本身对于艺术回归大众的初心,忽略了一种享受过程和一种自我精神的表达。
;东阳教招主题绘画要涂色。东阳教招主题绘画需要涂色,主题绘画通常强调色彩的运用和表现,通过色彩的变化和组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而绘画的色彩表现通过不同的颜料、笔触、色彩过渡等技巧来实现。
如何正确教孩子学画画?给两岁左右的宝宝一支笔,他会在任何东西的表面上起劲地乱涂乱画,画得横七竖八,这正是绘画活动的开始,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画画?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如何教孩子画画,希望大家喜欢。教孩子画画的方法 篇1 儿童绘画的几个发展阶段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1乱画期(1岁)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2命名期(2、3岁)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3罗列期(3、4岁)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游泳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4图式期(4、5岁)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这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还不能正确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和空间,对比例的估计能力更晚。让孩子在纸上表现一定深度的画是有困难的,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屋里的陈设在室外根本看不见,也要透过墙壁画出来,并认为不这样反而是错误的。这种求全、求实的表现法,正是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这些都说明孩子画的还不是他看见的东西,是他想当然的东西。这时让他画写生画,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对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夸大。这正是儿童画的“黄金时期”。孩子的天真气应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5想象期(6~9岁)随着孩子生活面的扩大,认识和理解力比幼儿时有所发展,画画中能逐步掌握物的基本形状,画面也比以前丰富。这时,他们注意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动态和生活环境,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由于常常以想象代替观察,孩子画画的内容广泛多了,海阔天空,任意幻想。他们望见星星和月亮象盏灯,就想到月亮上去读书;看见星星爱眨眼,就想和星星打电话。我们成年人虽然见识多,但受写实的局限,反而使想象力受到了抑制。当然,这一阶段孩子的画,大多还是平面造型。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他们还不理解,也不能表达出空间和透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和比例关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画会向写实发展,会关心透视和比例,而画面的儿童情趣就越来越少了。这一时期,有些家长往往急于求成,让孩子追求成人化的东西,单纯临摹画家的笔法和现成的画面,以孩子临摹得像为标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当然临摹是学习绘画技法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单纯临摹可能很快见效,锻炼了眼看和手画的协调机能,但都没有动脑子。因为他照抄的是现成画面,那是画家经过观察、概括、提炼等艺术加工后产生的形象,是人家的创造,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就像抄书和写作文是不同的两回事,抄书不能代替作文,作文需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画画也是一样,单纯临摹只会妨碍他的记忆和想象的发挥,也就影响了他创造力的发展。什么时候着重学习绘画技法合适呢约到9岁以后。6写实期(9~12岁)孩子进入了少年,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他们对过去画的东西已经不满足了,他们看着也觉得不顺眼了,要求画得更“像”了。不只形状、颜色上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视知觉有了一定深度)。他们逐步追求怎样在平面上,通过合理的空间透视关系,去描写接近于视觉真实的形象。这些还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学会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周围世界,学会概括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大致要到11岁以后。这时期了解一些绘画知识,初步学习一些绘画技法,会巩固孩子对绘画的兴趣。绘画基本功练习(写生、素描)比较直观,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行,容易见效果。他们能看到成绩,就愿意把精力转移到单纯基本功练习画写生中去了。而他们那既缺乏天真稚气又不成熟的创作画,不大讨人喜欢,所以往往不被承认,他们的积极性也就容易受到挫伤,创作的欲望便逐渐淡漠了。这是10岁以后感到创作难的心理变化。以上是根据儿童心理变化说明儿童绘画的几个发展阶段。年岁只是一个大概界线,有的孩子很可能处在提前状态,有的也可能在这方面显露得慢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关,“人是环境之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出生后主要是处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刺激着孩子的感官。他所接触的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发展。环境的刺激越丰富,儿童自由活动体验也越丰富,他的感应能力愈强。当然这一切又都不是人为地短时间强制教育的结果,必须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点点滴滴,耳濡目染,完全是一个潜移默化地熏陶过程。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是一个参考“数据”,不应机械地硬套在孩子身上。5、6岁孩子画石膏写生是不实际的;反之,孩子具有了一定写实绘画能力,再让他画稚趣的形象也是困难的,那就让他继续向前走吧。我们珍视儿童画的特点,让孩子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任何用尺子衡量儿童画,超越儿童自然发展阶段的作法都是不妥当的。但是,我们也要随着儿童心理发展不断培养他们各个感官的功能。在辅导方法、内容、程度上,都应适应这个阶段儿童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儿童的认识水平。孩子会一天天长大,儿童绘画特点会逐渐消失,慢慢向成人绘画过渡发展。 一、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画画 一位老师这样说过,“在有些家长看来,孩子的涂鸦似乎没有任何价值,他们更不明白孩子用彩笔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但涂鸦客观上对孩子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早教专家于老师也认为幼儿“涂鸦”不怕画得“乱”,就怕画“不乱”。涂鸦和语言一样传递着孩子的情绪与感觉,通过涂鸦,孩子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根据他的直觉挥洒他的创意,从中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他提醒广大父母,不要反感孩子涂鸦,要给予配合。专家指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涂鸦活动时,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1、不要过分禁止和干涉 事例一:小天就像一个天生的“小画家”,只要手上有笔,就会到处乱涂乱画。不管是粉刷一新的墙壁,还是新的杂志;不管是床上雪白的被单还是家里价格昂贵的家具,上面都会有他的“杰作”。面对这样的情况,妈妈周女士火冒三丈:“小天,别乱画,整个家都被你搞得乱七八糟的。”周女士也许还不知道,就是因为这样的态度,她可能会扼杀小天对画画的兴趣。事例二:小天正在画画,可是,他画的草是蓝色的,太阳是方的。周女士在旁边一个劲儿地指点:“草要涂成绿色的,太阳是圆的,红色不要涂到外面……唉呀,你怎么这么笨啊?”说不定,小天就会生气地把笔扔到桌上,“我不画了”。如果家长以成人的观点去看待孩子的画作,一味批评孩子画得不好,很肯能就会使他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2、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涂鸦活动,不管他涂得如何,父母都不应该禁止,也不要过早教给孩子绘画的规则,毕竟想象力比绘画技巧更为重要,也更为可贵得多。一些父母不适当地介入孩子的涂鸦活动,试图灌输给孩子所谓的美感及对色彩与空间的认知,并冠以“指导”的名义,很可能会扼杀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总结:很多家长对孩子平时的乱涂乱画总会批评乃至禁止,事实上,这对孩子想象力的激发与发展都是很不利的。正确的做法是:耐心对待孩子的每一幅“画作”,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和适当引导,激发他们“创作”的想象力。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显得更乐观自信,充满无穷的想象力! 二、教孩子画画的技巧 1、遵照以“练”为主的原则,发展孩子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应主动给孩子创造学习画画的条件。例如在家准备一张适合画画的书桌,或者准备一面涂鸦墙,孩子可以在墙上自由挥洒画笔,也可以把画纸粘在墙上画;或者准备一个防水的垫子铺在地板上,孩子可以在上边放上画纸来画画。2、初步掌握粗浅的美术知识。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绘画班的学习,掌握简单的画画知识,有利于孩子的创作表达。3、熟练美术工具和材料的运用。幼儿可选用油画棒作画,这样比较容易控制手部的力量,油画棒颜色也比较鲜艳。让孩子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和眼、脑、手的综合训练,发展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孩子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技巧。让孩子有更多创作的自由和表达的机会,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大胆绘画和创作,鼓励孩子突破模式,充分发挥创作才能。教孩子画画的方法 篇2引导宝宝学画画的方法 1、“听”孩子的画 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 “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2、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_教孩子画画的方法 篇3 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家长不要代笔或是抓着孩子手画,家长要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先干孩子讨论大象有什么特征,最好能用和书籍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印象更深刻,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看,这些都是激发孩子作画兴趣的方法。孩子产生兴后,家长要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家长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孩子:“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家长要用言语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以画烤肉为例,问孩子:“你和谁一起去呢?”“在什么地方烤肉呢?草地?河边?”“是早上?傍晚?还是晚上烤肉呢?”“除了烤肉,你们还做了哪些事?聊天?喝饮料?唱歌?打球?”等等。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我们经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同样画画也是要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孩子的生活经验多了画画的灵感也就有了。比如: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孩子只有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看不懂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生活经验也是孩子发展画画天赋所不可或缺的。 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 图画书在引导孩子作画中也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图画书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来选择图画书时,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陪伴孩子进入童话世界 大人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题材强加给孩子,要随着孩子的意识行为来作画。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与创新。当孩子发现新颖的、属于自己感受且美好的表现方式时,他的画就有了生命。但不管怎样,大人千万不可画给孩子看,或要求孩子临摹,这些都会逐渐抹杀孩子对事物的统合、分析和安排的能力,以及他表现内容的独创性。孩子画画的时候,大人需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进入他的童话世界。 家长如何指导小孩学画画 让小孩子学画画的好处非常多,一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想象力,二可以让小孩子对生活的美有更多的认识。学画画有这么多的好处,要如何指导小孩子学画画呢? 1、鼓励是第一位的 小孩子学画画最需要的是认同和鼓励,一是因为他们的技能很浅,没有办法做到成人的标准。二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与成人的不一样。所以在指导小孩子画画时,不要用一个大人的世界来看小孩子的画。如果不懂得这一点,那么对小孩子学画不但没有帮助,而且可能会扼杀小孩子的想象力,以及画画的兴趣。所以多给孩子爱与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2、保存孩子的画 对于孩子的画要进行保存,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进步。通过保存画这种方式来表达家长对孩子画的认可。利用这些保存的画,告诉孩子们画的进步在那里,还有那里有改善的空间。要注意谈话的技巧,如“这画非常棒,太好了,这里如果这样画的话,就更完美了。”一次就指出一个问题。这样才不会损害到小孩子学习画画的信心。 3、打开孩子的眼界 画画要积累很多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通过看画展来积累,也可以多到自然中观察景物和阅读童话故事来获得。 4、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是很难一个人在那里画画的。你要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所以你要花点时间和他一起作画。孩子是非常喜欢模仿大人的。你画什么,他也会跟着画什么。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听课,效果会更好。多给小孩子以鼓励,认可,多花一些时间去陪他,带他,多给一点爱给他。只要你做到这些,一定会有回报的。 如何培养小孩画画的兴趣 小孩都喜欢画画,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去引导,他就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因为小孩子天生好动,要静下心来画画真不简单,所以培养小孩对画画的兴趣非常的重要。如何去培养小孩画画的兴趣呢? 1、多说童话语言 要去引导小孩子,首先要学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愿意听你的话。比如说,一个孩子把苹果画得太大了,想重新画一张,家长就可以引导小孩“大苹果妈妈牵着小苹果,你先画出了苹果妈妈,苹果小孩是什么样的,我们想知道,你画给我们看吧。”孩子听了会非常开心,他会非常乐意画出好看的苹果小孩来。这种对小孩认同的话语,可以增强小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更有兴趣画画。 2、像小孩子一样的幻想 孩子们画画随心所欲,只为了让自己的心声得到表达。所以他的画不能用大人的眼光来欣赏。而是要用小孩的角度来欣赏。多花时间与小孩子交流,问问他们画的是什么,他会非常乐意告诉你的。这时,你可以顺势启发他,让他画出更多更好的画来。这样不仅让他有兴趣画画,同时也在画的时候学习到你的知识。并且会因为你的陪伴而变得更加的亲近。 3、创造出更好的画画条件 孩子们最不喜欢受约束,因为他们是天马行空的。只是在纸上做画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除了在纸上画画,他们还喜欢在地上画,在墙上画。成为家里的“破坏王”。对此我们不能一味的去制约。你可以买一个画板,或者指定一个有瓷砖的场所给他自由的发挥。 4、更多的生活体验 孩子们是天生的创造家,但是创造也不能没有基础,而生活是画画素材的最好来源,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接触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会动的生物,不动的植物,蓝天,白云,江海湖泊,都可以成为孩子画画的素材。要培养出孩子的兴趣就是要让小孩子随心所欲去画画。家长们要去理解他说孩子的语言,鼓励他,帮助他创造更多的画画条件。小孩子会在感受到你爱的同时,和你变得更加的亲近,也更加的听你话,与时同时,对画画也有了深厚的兴趣。教孩子画画的方法 篇4 一、让学生认识彩铅、了解彩铅的特点 学习彩铅画必须首先了解和熟悉彩铅的工具性能,然后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它。我们 目前 比较熟悉的是普通的彩色铅笔,有马利、中华等,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象运用普通铅笔一样自如,同时还可以在画面上表现出笔触来,但是国产的质地比较硬, 所以,笔芯很容易断,作画的时候,需要提醒学生掌握适当的力度。能够同时画出像铅笔一样的线条和水彩一样的功效的画具就是水溶性彩色铅 笔,质地相对来说比较软。使用方法相当简单,就像普通的铅笔一样,画好后用蘸水的笔在上面涂抹, 颜色就会溶化。如果用彩色铅笔的笔部直接蘸水画, 可以画出很利落的线条,还可以在画面上自由混色,是水溶性彩色铅笔最大的魅力,用含水的笔涂抹画面 上的颜色时,颜色会互相混合,能表达出你所想表达的色彩,创造出独特的绘图风格! 二、结合素描的线条来进行塑造 彩色铅笔和普通的铅笔有很多共同点,所以在作画方法上,可以借鉴以铅笔为主要工具的素描的作画方法,用线条来塑造形体。一般画轮廓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彩色铅笔打底稿,但用笔可以略微轻些,握笔的姿势可以用平时写字的样子,笔与纸的角度大约为90度,此时刻画出来的线条会比较硬、细,适合小面积的涂色。如果涂色面要大些,线条也可以更为松软些,我们可以把笔倾斜,笔杆与画面大约是45度,笔尖与纸接触面积大,所以涂出的线条就粗了。由于彩铅是有一定笔触的,所以,我们在排线平涂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方向,要有一定的 规律 ,轻重也要适度,否则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三、利用彩铅的特性,借鉴水彩画的表现方法 彩色铅笔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色彩丰富且细腻,可以表现出较为轻盈、通透的质感,这与水彩画的绘画风格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彩铅相对孩子们来说,更容易掌握,巧妙地借鉴水彩的特点--颜料色粒很细,与水溶解可显示其晶莹透明;把它一层层涂在白纸上,犹如透明的玻璃纸迭落之效果,我们可用不同的力度,用彩铅进行排线,反复上色,也能刻画出如水彩般梦幻、诗意的境界,如果用可溶性彩铅与水彩相结合的方式来做画,并且利用彩色铅笔对水彩的部分再加以细部修正,画面会产生更微妙的感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