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获 [gēng huò] [耕获]基本解释
耕种与收获。《易·无妄》:“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唐 韩愈 《感二鸟赋》:“承先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明 李东阳 《次韵杨应宁久旱》:“耕获有期空尽力,流离无地可聊生。” 清 钱谦益 《父天瑞封敕》:“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畲耕获,亦岂一世之积。”
[耕获]详细解释耕种与收获。
《易·无妄》:“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唐 韩愈 《感二鸟赋》:“承先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明 李东阳 《次韵杨应宁久旱》:“耕获有期空尽力,流离无地可聊生。” 清 钱谦益 《父天瑞封敕》:“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畲耕获,亦岂一世之积。”
[耕获]百科解释gēng huò ㄍㄥ ㄏㄨㄛˋ 耕获(耕获) 耕种与收获。《易·无妄》:“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唐 韩愈 《感二鸟赋》:“承先人之遗业,不识干戈耒耜攻守耕获之勤,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明 李东阳 《次韵杨应宁久旱》:“耕获有期空尽力,流离无地可聊生。” 清 钱谦益 《父天瑞封敕》:“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畲耕获,亦岂一世之积。” 更多→ 耕获
[耕获]英文翻译farm products
甲 你会看,瞧不出来我是怎么个人吗?
乙 您恕我眼拙。
甲 我是个学生。
乙 学生啊!
甲 啊。
乙 咱们哥儿俩拉拉手。
甲 你也是学生。
乙 我是畜生。
甲 那差多啦!
乙 有你这样脑袋的学生?
甲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念过书。
乙 是啊!
甲 我还念过书,我还开过讲。
乙 还讲过书?
甲 就这《三字经》我讲过通本。
乙 《三字经》不过是一部《纲鉴》嘛。
甲 要那么讲起来,不成笑话了吗?得按照新闻讲。
乙 能讲出新闻来?
甲 啊。当初有一座山。
乙 叫什么山?
甲 你没有念过《三字经》啊?
乙 没有。
甲 叫“有连山”。
乙 有这么一句。
甲 你没有去过吧?
乙 我没有去过。
甲 你爸爸去过。
乙 我爸爸去过?
甲 光绪二十六年他逃难到那儿,在山底下藏着过。
乙 有这么一句吗?
甲 “有归藏”嘛。
乙 有龟藏,我爸爸在那儿藏着?挨骂!
甲 山左有一个地方。
乙 什么?
甲 叫“此四方”。
乙 唔。
甲 那儿住着亲哥儿俩。
乙 亲哥儿俩姓什么?叫什么?
甲 大爷姓人,叫“人之初”。
乙 哦!
甲 二爷姓人,叫“人之伦”。
乙 这是亲哥儿俩?亲哥儿俩呀怎么这样不挨着?
甲 分居,不在一块儿过。
乙 因为什么分居?
甲 大爷是个做官的,二爷是个混混。
乙 大爷做什么官?
甲 “著六官”。
乙 呀!
甲 二爷在前门里头后门外头混混。
乙 干吗在前门后门混?
甲 《三字经》上写着呢,“南北混”,南边踏实在南边混。
乙 北边踏实呢?
甲 在北边混。
乙 南北都不踏实呢?
甲 那就上青岛忍着去吧。
乙 青岛混?
甲 大爷“人之初”的太太娘家双姓。
乙 姓什么?
甲 复姓赢秦,“赢秦氏”,二太太娘家复姓有左,“有左氏”。
乙 哦!
甲 大爷跟前的少爷今年六岁,叫“人所同”,二爷跟前的少爷今年十二岁,叫“人所食”,大所、二所亲叔伯哥儿俩。
乙 叫你都给对付到一块儿去啦。
甲 不信你问问去。
乙 我问谁呀?
甲 “人之初”拜了二位把兄弟,大爷姓习叫“习相远”,没在北京,是外任的县知事。
乙 做哪儿的县知事?
甲 做“终于献”的知县。
乙 终于县属哪儿管?
甲 属于战国。
乙 走一天?
甲 一天到不了,坐火车不通,得坐船,坐“十八传”,借点儿“日国风”,使上“当讽咏”,架上“日水火”,走了“四百年”,才到了“终于献”。
乙 四百年才到终于县?
甲 一去四百年,回来四百年,凑到一块儿“八百载”。
乙 那怎么去啊?
甲 南苑有飞机,坐上飞机,四个钟头就到了。
乙 南苑有飞机呀?
甲 唔。
乙 《三字经》里没有飞机。
甲 有哇,“创国基”。
乙 创国基,是飞机?
甲 闯过那一国就过去啦。习相远上任了没携带家眷。
乙 是啊。
甲 “习相远”的太太在西河沿住家。
乙 习相远的太太是谁呀?
甲 “昔孟母”。
乙 昔盂母和习相远是公母俩?
甲 那是夫妻俩。
乙 好么。
甲 把兄弟二爷姓窦,叫“窦燕山”。
乙 窦燕山也是做官的吗?
甲 乡下财主,种地的。
乙 种多少地?
甲 “有义方”,就种一方。
乙 这么个一方啊!
甲 方才我讲的你听明白了没有?
乙 我听明白啦!
甲 窦燕山家中很阔呀!
乙 唔。
甲 人财两旺。
乙 怎么?
甲 跟前有六个儿子。
乙 这不对。
甲 怎么不对?
乙 燕山五桂,是五个儿子。
甲 不错,地根儿是五个儿子。
乙 怎么你告诉我六个?
甲 后来“长幼序”,又续了一个。
乙 长又续,又续了一个?
甲 你说的那五个的小名儿我都知道。
乙 叫什么?
甲 都叫扬:大杨、二扬、三扬、四扬、五扬。
乙 《三字经》有这么一句?
甲 “教五子,名俱扬”,小名都叫扬儿。
乙 是啊!
甲 六少爷不叫扬儿。
乙 叫什么?
甲 叫融儿。
乙 多大啦?
甲 今年才四岁。
乙 《三字经》有这句?
甲 “融四岁”。
乙 哦。
甲 知道“曰仁义,礼智信”,“讲道德,说仁义”。
乙 哦。
甲 买个梨呀,他都不吃。
乙 怎么样?
甲 有叔叔大爷让让,要不怎么圣人爱他,写上了“融四岁,能让梨”,让大家吃梨。
乙 要是吃香蕉呢?
甲 那就“融四岁,能让……”他不爱吃香蕉。
乙 不爱吃香蕉?
甲 那年请个教书的师爷,教这哥儿六个念书。
乙 教书的是谁呀?
甲 若先生。
乙 官印?
甲 “若梁灏”。
乙 若梁灏教学?
甲 若先生在东单牌楼裱褙胡同住,门牌九号,家里头新近还安了电话啦,电话东局“八十二”。
乙 东局八十二?
甲 “若梁灏,八十二”。这是电话号码八十二。
乙 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
甲 哎,那是错误,这是正根儿。
乙 不知哪儿是正根儿。
甲 窦燕山把若先生请了来啦,说:“六条小犬,恳求先生,教训成名,大展雄才。”
乙 唔。
甲 先生说:“不要客气,跟我念书啊,只要‘学且勤’,只要他们‘尚勤学’。”
乙 你听。
甲 “‘教不严’为‘师之情’,‘幼不学,老何为’。”
乙 是。
甲 “后天上学,明天约你吃个饭罢。”
乙 吃饭?
甲 若先生说:“不要花钱啦,人多我去,人少我不去。”
乙 好热闹。
甲 窦燕山请客。
乙 请谁呀?
甲 “为人子”、“乃曾子”、“夏传子”、“方读子”、“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一大群,全去啦。
乙 也不知道这都是谁跟谁。
甲 前门外头煤市街吃的饭。
乙 煤市街哪个馆子呢?
甲 叫“三易详”。
乙 三易详谁开的?
甲 三个掌柜的开的,因此叫三易详。
乙 三个掌柜的都姓什么叫什么?
甲 我认识一位姓周,叫周易。
乙 周易,这才俩字,不对呀!
甲 三个掌柜的不是有他嘛!
乙 是呀!
甲 “有周易”,开“三易详”。
乙 周易究竟是谁呀?
甲 煤市街馅儿饼周。
乙 馅儿饼周叫“周聚成”。
甲 北边分号叫三易详。
乙 由性儿糟改!
甲 大伙儿下了电车,进三易详,里头请坐吧。“友与朋”,刚落座,又进来六位做陪的。
乙 哪六位?
甲 宋四爷、梁三爷、彼五爷、至六爷、金二爷、及老爷,进来了这么六位。
乙 宋四爷是谁呀?
甲 “宋齐继”。
乙 梁三爷是谁呢?
甲 “梁陈承”。
乙 彼五爷呢?
甲 “彼既成”。
乙 及老爷?
甲 “及汉周”,六十多岁,大胖子,有点儿近视眼。
乙 至六爷呢?
甲 “至孝平”。
乙 金二爷是谁呀?
甲 金二爷在东交民巷当过牧师。
乙 《三字经》没有那么一个金牧师。
甲 有,“木石金”。
乙 你给反了过儿啦!
甲 不反过来我哪儿找去呀?!
相声行业的陈规陋习不少,虽然他们努力学习京剧等行业,但在一些事情上却总是带着自己的江湖气,比如这个师承问题。
其他曲艺行业也都有师承问题,但没有哪个行业把师承弄得跟帮会一样,徒弟要出去单干也要被扣上叛徒帽子。
但是,你要说相声行业特别重视师承问题吧,可一样存在大量跳门拜师的案例,只不过有些平辈跳门在观感上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比如郭德纲从杨志刚门下跳到侯耀文门下,师父都是文字辈,辈分不变,只要原来的师父同意就不会有什么争议。
但是,相声界还存在很多改辈分跳门的艺人,其中跳辈跳门的比较罕见,降辈跳门的倒是常见。
降辈跳门,那就意味着你原来的师父以后见面得叫师爷,你原来的师兄弟再见面得叫师叔,在特别重视辈分的相声行业,自己就这么轻易矮了一辈,图个啥呢?
本文就盘点一下七位降辈跳门的相声艺人,看看他们都是为了啥,按辈分排序:
一、高峰师爷班德贵
班德贵1933年13岁时拜师张杰尧,艺名班松侠,他的哥哥也是张杰尧的徒弟,艺名班松林。张杰尧是德字辈艺人,因此班德贵应该算寿字辈的。
1938年班德贵出师到天津谋生,从此认识了马三立,曾和马三立一起在茶社说相声。而他的师父张杰尧一直在全国各地巡游。
1953年班德贵跳门拜师马三立,由于马三立是寿字辈,因此班德贵等于是降辈成了宝字辈艺人。
班德贵这次跳门,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岁数确实小,马三立1914年出生的寿字辈还有人嫌他岁数小呢,因此班德贵当寿字辈确实不太好和同行相处。另一方面张杰尧和相声同行发生过矛盾,他解放后定居陕西不在天津。班德贵想在天津立足,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拜一位天津德高望重的前辈。
再有,班德贵确实也仰慕马家相声,晚年他和马敬伯合作曾表演了马家经典《夸住宅》。
二、奇志
原名杨其峙,1953年生于山西的大连人,部队转业后倒插门去了湖南,在湖南带出了一个小徒弟大兵,两人经过几年努力一飞冲天成为和牛群冯巩并列的著名相声组合。
奇志曾经拜师常宝华,也就是说他应该是文字辈的,他这个岁数的文字辈也没什么不可以。不过后来他在成名之后还是跳门改拜了侯耀文,从文字辈艺人变成了明字辈。
奇志跳门拜师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当时曲艺团有潜规则,想进团就得拜团里的台柱子为师,不管你是不是跳门。这也是当初郭德纲要拜李金斗传闻的由来,也是郭德纲拜师侯耀文的一个原因。
进曲艺团尤其是像铁路文工团这样的大单位是一个好事,出于徒弟的前途考虑,一般师父都不会有意见,再加上本来常宝华和侯家就关系好,因此奇志的跳门除了辈分小点之外应该算是皆大欢喜。
三、大兵
说奇志就不能不说大兵,大兵本名任军,出生于1968年的长沙人,十几岁时遇到了奇志,跟着奇志学相声,因此奇志算是大兵的启蒙老师和师父。
不过大兵成名以后经过姜昆和侯耀文介绍拜了李金斗为师,而李金斗是明字辈的,大兵拜了他之后就比奇志小了两辈,后来奇志也跳门拜侯耀文之后,两人的辈分重新回到差一辈,倒也和谐。
大兵拜李金斗多少还是拜门,他的本事都是奇志教的,跳门之后大兵走上了成名的快车道。
四、大山
本名马克·亨利·罗斯韦尔,1965年生于加拿大,他的爷爷在抗战时曾在河南商丘行医,因此他对中国怀有很深的感情,本科毕业后被派到北京大学进修中国语言文学。
当时侯宝林曾在北京大学任教,大山也结识了侯宝林的爱徒丁广泉,随后开始和丁广泉学相声。
不过,后来大山还是改拜了姜昆,丁广泉比姜昆大一辈,大山等于是降辈了,原先和他一起学相声的老外们都成了他的师叔,丁广泉成了他的师爷。
大山的跳门应该是也是有借势的因素,丁广泉培养了他,但不能给他更大的平台,当年如日中天的姜昆可以帮助大山在相声上做出更大的成就。因此丁广泉非常支持大山的跳门,爷俩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五、周炜
周炜1975年生于天津,15岁就考上北方曲艺学校,毕业后加入了二炮文工团,后来又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不得不说,周炜这起步在北方曲艺的毕业生里算是相当牛的了。
周炜一开始的师父是唐杰忠,这个起点也相当高,师徒俩还一起说过一段《师生斗智》的相声。
不过后来周炜还是改拜了姜昆为师,据说这也是上级的意见,一开始姜昆并不乐意,毕竟这是唐杰忠的徒弟,但唐老师以大局出发力劝姜昆收下周炜。
周炜的跳门原因相对比较复杂一些,毕竟中间还有组织上的参与,可以说既算是个人的登攀也算是组织的培养,事实证明,周炜跳门之后的路是越走越宽。
六、应宁
1979年生于北京,从小喜欢曲艺,加入了赵小林和马贵荣的笑哈哈儿童曲艺团学习相声,同学里有王玥波、张伯鑫和孙越等人。小时候的应宁还在电视剧里演过少年刘宝瑞。
应宁的启蒙老师是回婉华先生,长大以后拜的则是赵小林,赵小林是文字辈艺人,因此应宁和孙越等人一样是明字辈的相声演员。
只不过,后来应宁得到了一个进入煤矿文工团的机会,按照惯例,他需要拜团里的台柱子王谦祥为师,王谦祥是明字辈艺人。
对此应宁是忐忑不安,他倒不是因为要降辈而是担心对不起赵小林和马贵荣,但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赵小林夫妇(当时还没离婚)为了应宁的前途考虑,对他的跳门非常支持,于是应宁顺利进入煤矿文工团。
应宁这个跳门就和奇志有些类似但还是有些不同,因为他毕竟是事业刚起步时期,进入煤矿文工团对他的人生来说很重要。
七、李根
1986年生于天津,如今的艺名叫李云天。
李根小时候拿过天津少儿曲艺大赛一等奖,堪称曲艺神童,后来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师父是相声名家李立山,李立山师承高元钧,是文字辈相声艺人,李根也就是明字辈的了。
2005年,19岁的李根曾经上过春晚,他给郭冬临和牛莉的小品《男子汉大丈夫》贴板,就是用快板和牛莉吵架的那个。
之后李根加入了德云社,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几年,一开始他叫李根,后来在西河门拜师郭德纲得艺名李景麒,再后来还是跳了门,在相声门也成了郭德纲徒弟,得艺名李云天,这样他就从郭德纲的师弟变成了徒弟。
对于李根的跳门,其实和应宁差不多,都是为了一个前途考虑。
综上,相声行业的跳门尤其是降辈跳门,多数还是为了一个目的,吃饭。
或者,吃更好的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