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情感是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情绪一般比较不稳定,带存情境的性质。当某种情境消失时,情绪立即随之而减弱或消失,所以它是不断变化着的一时的状态,是比较现象的东西。情感与情绪相比,较为稳定,是比较本质的东西,它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比较稳定的态度。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一般都受制约于已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得到自己的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种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例如,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人,当看到祖国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时,是多么的兴奋和喜悦;当祖国受到敌人的蹂躏和侵犯时,会无比的愤怒和激动;当祖国处于危难时刻,又会表现出十分忧虑的情绪。
由于情感常与社会事件的内容有关,情绪则常用于情感的表现形式,因此,情感的发展变化也是通过情绪的变化来实现的,即任何稳定的情感都是在大量的(各种典型情境下的,正面的和反面的)情绪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要转变一个人的情感也就必须依靠情绪共鸣逐渐地达到,它不能迅速、随意地被唤起。
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据此,他提出了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依据鲁斯的情绪调节模型,在情绪发生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情绪调节,即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
1,情境选择
情境选择指个体对自己将要遭遇的人和事做出回避的或接近的选择,从而对可能产生的情绪作出一定的控制,情境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行为,它往往反映了个体对适当环境的一个选择,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当个体已处于某种情绪诱发的情境中,对情境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激活之后,是指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即使对情绪做出一定修改,仍然可能对情绪进行调节
2情境修正
情境修正是通过改变和修正诱发情绪的情境的某一个方面和特点,而使情绪发生改变的努力和策略例如,面对一个吵架的邻居,可以有三种解决方法:离开,忍受和制止假如采取制止的方式,前去要求减弱噪音,就是情境修正的调节策略情境的选择和情境的修正需要个体去改变所处的环境然而,在不改变情境的前提下,调节情绪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每种情境也存在着不同的方面,并具有不同的意义,这样个体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注意和认识来改变情绪的产生过程
3,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是通过转移注意和有选择地注意,对同一情境中的多方面进行注意上的调配,例如仅注意某一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就是对注意的调配分心是将注意集中与情绪无关的方面,或将注意从目前的情境中转移开专心是对情境中的某一方面长时间地集中注意,这时候个体可以创造一种自我维持的状态,如情绪专注是注意力集中在情感体验和这些情绪的结果上
4认知改变
认知调节是通过改变认识而进行的情绪调节的努力情绪的产生需要个体对知觉到的情境赋予意义,并评估自己应付和管理该情境的能力每一种情境元素都可以有多种意义,存在多种认识,对不同意义的确定和选择,可以改变情绪产生的过程从而调节情绪从情境的选择到认知改变,反映情绪调节所产生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不断深入
5反应调整
反应调整是指情绪已经被激发以后,对情绪反应趋势如心理体验,行为表达,生理反应等施加影响,表现为降低或增强情绪反应的行为表达如果别人踩了你的脚,他没有表示歉意,尽管你很生气,但你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就属于降低性的反应调整如果你的情绪被一个热烈的群众性公益活动场合所激起,增强了你的热情,这就是增强性的反应调整
世界广袤自荒洪中产生,自人类出生便拥有情感,随之而产生的还有一种叫做理性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情感是最明显的存在,占据我们生活大部分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情感的一部分。
情感虚幻缥缈,但又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人类为之命名,就如当游子踏在陌生的土地上时,他的心像被揪着一样,脑海中闪现着爱人的眷恋、父母的关爱、朋友的相助,心中泛起钝钝的痛,那种钝钝的痛被叫做思念,李白倚在床沿,从一方小小的窗中仰望着明月,忽然听见一阵箫声,他心中钝钝的痛,无声叹息,吟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心中有着思念,思念那片有着过往的土地。李白的思乡只是空虚时心底溢出来的,李白更多的是俯瞰天地的豪气,无拘无束、放荡不拘的真性情。李白丰富的情感造就了许多的动人诗歌,也成就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情感,是贤士心中的颜料,绘画出了一片灿烂的星空。
但是,情感有时也会是是把利刃。周幽王爱上了清冷的褒姒,褒姒自进入后宫从未展露过笑颜,即使儿子的诞生也未能使她开心,周幽王心中痛楚,他为爱痴狂,牵起褒姒的纤手,走上高耸的烽火台,他大手一挥,后排的士兵点起了烽火,袅袅徐烟中从四方奔来的诸侯与将士紧张慌忙的模样逗笑了褒姒,烟雾朦胧中的倾城微笑,成为了周幽王最美的回忆,但是这种回忆这种情感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她微微一笑倾了城,他为爱痴狂失了国,他对她那深入骨髓的情感却成了砍断他江山之主帝王人生的利,真是可笑又可悲。
有人说,这情感是帝王要丢弃的,是帝王不能拥有的。但人类是不可能丢掉情感的,人如果失掉情感,便是死物。那么情感是成为染料还是成为剑,究竟要如何去控制?
有的情感似是潺潺的流水,它奔流不息、清澈柔和,却在无声无息中四下溢出。有的情感似是飞奔的骏马,它暴躁狂野、横冲直撞,要冲出心室这一方小草原。无论是流水还是骏马,这样丰富的情感,我们都抑制不住,无法掌控,仿佛呼吸间情感就会突出重围,将我们引入遍体鳞伤的境地。
亲情,对家人的爱是两种美好的情感。亲情,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感觉,永远挥之不去;亲情,有时一种无形的思念,对自己的亲人的关怀。对佳人的爱,是一种责任,一种放弃自我而成就佳人的情感;对家人的爱,又是一种永远把好的留给家人的体现。生活中,亲情和对家人的爱总是相互依存饿,亲情中包含着对家人的爱,对家人的爱有承载着亲情。在初一时,我家的生活境况非常不好。外婆被查出得了肠癌晚期,已经无药可治了,妈妈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非常悲伤,立刻把工作给辞了,来到病房陪着外婆,当时的我学习很紧张,一个星期只能去看外婆一两次,每次我去,妈妈总是露出微笑的和外婆聊天,告诉她得的知识普通的肠炎,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等到妈妈走出平房后,几滴晶莹的泪水总是会从她的眼中流出,她说:“小时候妈妈和我和妹妹相依为命,好不容易熬了过来,却得了这种病,路过可以的话,我情愿为她收这么多的痛苦和折磨。”我仿佛听见了妈妈心中地写的声音。哦,我明白了,原来亲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因为妈妈的辞职,使得本来宽裕的家有些拮据,爸爸便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于是,他早出晚归,为了这个家天天辛勤的工作。后来,她被调到了宁波去管理一个厂房,每天只能睡上五六个小时,一个月也只能回家看是一次,这一次的石匠也只不过是短短的一天而已。每个月看见父亲,总觉得他受了好多,本来的国字脸慢慢地变成了瓜子脸,本来有些驼背的他的背更驼了,那是因为它的肩膀是扛着我们一个家啊,爸爸的声音变得愈发沙哑,有时回来,我都劝他别去了,太累了,可他却听不进去,最后还生了一场大病。原来,对家人的爱诗美好的情感。
关于情感教育的论文
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本文通过语文教学中,情境的设置,语言的激活,文本解读的丰富性及个性化,学生主动参与,拓展情感空间等几个方面,探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人文情怀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体验;人文情怀
在科学扫荡我们生活的时候,在计算机化和数字化时代到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学生疏于用书面去表达的时候,语文学科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有关语文课程改革的口号此起彼伏,推动课改越来越朝着人性化的方面发展。在这个大前提之下,语文教师应该体现其良心与职责,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健全起来。新语文程标准也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大胆革新,创设情境,提供交流的平台
情感教育该如何进行?怎样的一个过程才算是比较完美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产生清楚的具像性知觉及表象,并以理性高度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由此产生和发展情感,这就是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源于知觉和表象,是阅读主体与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是主体对文体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追求真实的交流和深刻的体悟,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而课堂上我们看到,在教师繁琐的提问干扰下,思维漂浮在热闹的问答上,学生由于没有沉静的阅读品格,这样的一种心智活动实际上已经消亡,情感体验也显得简单化、标签化、虚伪化。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作一些尝试:
(1)大胆的开放课堂,设置情境。我们以古典诗词教学为例,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境遇的悬殊,中学生对古典诗词容易产生“隔膜”。因此,古典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不可少,教师通过创作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亲近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专注倾听的心理机制。
据闻一多的学生回忆,闻先生给他们讲授“楚辞”,喜欢选择在黄昏时分授课。随着最后一抹晚霞的消逝,口含烟斗,腋下夹着布包的闻一多笑容可掬地来到教室。落坐后,闻先生点点头,高声吟诵一段源于《世说新语》的开场白:
“痛饮酒,读楚辞,方可以为名士!……”
在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之后,昂扬的激情师生之间弥漫开来。在单一的情境之下,学生往往感到乏味,课堂变化,开放课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个自然的人,()我们提倡让学生在一种更人性化的环境下学习。配合课本的内容,我们可以把课堂引向户外,徐徐的和风,蝈蝈儿的齐鸣声,夜空中星星的闪光,空气里弥漫开来的芬芳,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辅助,帮我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理解作者的情怀,构筑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2)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其他的艺术手段,会起到良好的功效。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语文教学也更具有时代性。以杜甫的《蜀相》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成都草堂的近况,截录展播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五丈原前的衰飒形象,先从直观上让学生有一种沧海桑田,华屋山丘之感,使教学在一种肃穆、苍凉的氛围中展开。与此相应教师应以深沉、伤痛的言语叙说,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及诗人坎坷经历。
2发挥语言魔力,注重审美特性,丰富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关键要从语言入手。这里包括师生诵读时的语言,也包括文本中的语言。
(1)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范读能力,声调的高低及表情的变化,手势的运用都要能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范读《乡愁》宜用沉静、低缓的语调,哀婉的语气,把作者思念亲人,眷恋亲人祖国的感情表现出来。而诵读《安塞腰鼓》则要情绪高昂、亢奋,语速随着腰鼓的节奏而相应改变,充分感受腰鼓的气势。学生随着老师诵读,也要有“文章不厌百回读”的信念,常读常新。
(2)其次,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情感体验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教师应该传递文本阅读中的愉悦经验,让学生意会,学会欣赏。我们再次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其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喧声→莲动→舟行,我们以为作者是为热闹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情趣。“蝉噪林逾静”莲动并不与幽静相抵触,反而有摇曳生姿的动人神韵。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感知以动写静的手法,及王维诗中有画的特征。词语是美的,画面也是清新、淡雅的,学生感性认识因此而得以丰富。
3主动参与,利用联想和想象,拓展情感体验空间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互动,合理地利用联想想象,可以外延文章的内涵,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1)联想的作用,我们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让他们联想相关的描摹的春天的诗文,作一次横向比较。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有声的春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有情的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温暖的春天,“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赏心悦目的春天……春作为被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的,憧憬的。学生对春天也会油然而生出赞美热爱之情。
(2)其次,利用想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以诗歌为例,诗歌的语言往往非常凝炼,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画面。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个比喻,学生通过想象,看到“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的画面,再比如《沁园春?雪》同学们根据诗文,再现北国风光:冰天雪地,群山绵延,大雪纷飞,翩翩起舞,仿佛银白色的象群在奔跑……大山、高峰挺拔耸立,天晴后,阳光下夺目的白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沟通作品的好的方法之一。
(3)在行动上参与,组织学生上台演讲,反串课文中的角色,编排课本剧。延伸情感体验的空间。当同学们去扮演喜极而疯的范进时,他大笑着说:“我中了,我中了。”在轻松的表演中,对那个朝代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嬉笑之后,也许会产生更深沉的同情、批判、感慨,而当一个同学模仿闻一多慷慨之词,作最后一次演讲,也会使同学被闻一多的勇气和激情所感染。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我们常说“以情动人”,有情才能打动心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让学生在情中学、在情中写。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树立全新的观念,让我们的课堂多彩起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动人”起来。
;“丑女孩”吕燕在法国一炮走红的消息传来,令人震惊。此事不仅引起了中国服装模特界的议论纷纷,更引发了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思考及与世界潮流的关系。
就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眼光来看,吕燕的确算不上美女,甚至是丑的。小眼睛、塌鼻梁、厚嘴唇、大脸庞,与我们心目中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薄嘴唇的美女相距甚远。虽说吕燕在法国获得了成功,但国内的服装界好像并不买账,中国的传统审美观根深蒂固,从封建社会开始就定下了美女的标准,虽然时代变了,说什么该与国际潮流接轨了,但从情感上还是咱中国林黛玉亲。你看,国内知名的服装杂志有几期是以洋模特作封面的,换来换去就是那几张老面孔。
而与我们相反的是,法国人并没有以欧洲美女标准要求吕燕,而是从东方人特征角度接纳了吕燕。这种抛弃了感情束缚平等客观看待事物的理念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呢?
中国人在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想起美声唱法刚刚进入国内乐坛的时候,中国听众无法接受。竟有媒体称之为“胖女人的吼叫”。咱中国有京剧、样板戏,又亲切又有味,比你那不知所云的唱法好听多了。但从今天看来,正是有着一批有眼光的音乐人士抛弃了情感上的排斥,积极吸取了美声唱法中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并将其成功巧妙应用于我国的民族唱法,使得今日的民族乐坛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勃勃生机。
在中国的历,虽然大多数人沉溺于民族情感的牵绊,不能正确认识世界,但总会有一部分有识之士,会摆平情感与理智的天平,正确看待中国与世界,像林则徐、魏源、孙中山等,正是他们推动着中华历史车轮的一步步前进。抱着传统停滞不前,只能落后挨打。中国的近代历史不正是的典型吗?
中国悠悠历史培养了我们每个人的民族感情,但世界的发展,更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勇敢地拥抱整个世界大家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