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父母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的乐观态度,能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影响示范作用。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保持乐观心态,那么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挫折。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父母,才能在任何事情上给予孩子真诚的接纳、肯定与鼓励。家长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孩子积极乐观心态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用盘子与碗来解析:你的孩子若是盘子,那就装上精美的菜肴,你的孩子若是碗,那就盛上美味的汤品。
2 让孩子尽情渲泄情绪。
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难和情绪问题,一定要让孩子尽情的去倾诉问题,发泄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一个人郁闷消沉。当孩子倾诉问题时,父母不要做出好坏判断,只要让孩子感觉你在倾听和重视就可以了。孩子在感觉非常安全并被人无条件接受的时候,会更加快乐和自信。
3 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规律的生活习惯能提高孩子对事情的掌控感觉和满意度。也就是说孩子会更有安全感,更容易感到愉悦。规律的生活还能让孩子的左右大脑得到一定的刺激和平衡。
4 要允许孩子犯错,理智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大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何况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并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能力,让孩子具备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的能力。只有在失败后学会及时调整前进方向,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快乐生活的重要素质。
5 让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适宜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6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和各种兴趣的选择,给予必要的引导,培养孩子的爱好。孩子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感到更加快乐。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乐观的心态是需要时间来培养和树立的。
7 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0到6岁的孩子对父母是无比认同的,如果想要孩子做一个自信乐观的人,首先父母就要做一个自信乐观的人,所以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改变原件是唯一方法。
当我们感到心情灰暗的时候,有时我们可能觉得这种情况无法改变,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技巧和采取一些行动来让心情变得更加积极。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改善心情的方法。
1 找人倾听
有时候一个好的倾听者可以让我们释放负面情绪,减少心理压力,这样可以让我们放松并开始思考更积极的事情。找一些熟悉并值得信赖的人倾诉自己,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也能帮助我们平静下来。
2 在外面呼吸新鲜空气
当我们感到心情低落的时候,往往会在某个地方呆上一整天,这种行为无法缓解负面情绪。相反,我们可以出去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会自然而然地使我们感到舒适,放松自己,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得到缓解。
3 忙碌起来
当我们抱怨生活是多么的无聊、单调、枯燥时,实际上通常是我们的生活中缺乏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我们可以寻找并让自己忙碌起来,通过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或参与一项新的活动,例如读书、看**或运动等,来让自己心情愉悦。
4 找一些能够激励自己的语言
许多成功的人士常常关注他们的语言和自我暗示,这使他们的信念始终如一并且具有动力。我们可以寻找一些能够激励自己的语言,并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
以上是一些帮助我们缓解心情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在心情不佳时保持积极的技巧。
1 接受自己
允许自己感受负面情绪,记住这是正常的,不要抨击自己或告诉自己假话。相反,承认自己的感受,并采取动作来改善自己不良的情绪。
2 让自己感到被需要和有用
将重心转移到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上。当我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能够帮助他人时,我们很容易感到兴奋和积极。
3 学会感恩
在感到不幸的时候,要学会感恩。停下来考虑下你打算忽略的事情。当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周围的可爱之处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从我们的问题转移到更为积极的态度,帮助我们改善心情。
4 寻找娱乐
经常寻找并参与那一些您最喜欢的、最能支持你的娱乐活动,我们将会觉得更加愉悦。这对于积极的想法和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寻找支持和提高心情的技巧在心情灰暗时保持积极。记住要接受自己的感受,并尝试采取行动来改善这种感受。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克服我们的困难,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这样也能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在关注教材教法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未能对学生的情感方面予以应有的重视。早在1987年我国学者张正东就把“注重情感因素,排除心理障碍”视作英语教学原则之一。刘学惠(1988)也曾撰文指出,重视外语教学的情感因素,不应仅仅出于手段和策略考虑,而应同时从外语教学目的本身来考虑,并呼吁 “将发展情感作为外语教学目的之一写进有关文件”。时至本世纪之初, “情感态度”作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已写入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本文试图对此作理论探究,以期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一、 情感及情感目标 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体验,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反映。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同时,情感又对人的认知行为起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行停止,即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Arnold,1999)。 情感不仅仅是教学手段,而应首先作为教学目标来优化教学。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创立者们构建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克拉斯沃尔等,1989)。其中,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及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的内化和升华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目标体系,从单纯的接受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复杂阶段,最后达到性格化。情感目标的渐进性表明教学活动中目标实现的不可逾越性,即:学生必须在达到某个水平后,才能在下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动。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出现标志着情感因素获得了与认知因素一样具有作为教学目标来考虑的重要地位。二、 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 《课标》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与他人、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 《课标》中所列的都是一些积极的情感,即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还包括一些消极的因素,如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因素。 《课标》还对不同学段的情感目标做了一定程度的细分,这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情感发展的渐进性与差异性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使英语学习成为低龄儿童心智发展的一部分,而不宜过多地强调学习英语的实际作用,特别是不要过分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进入初中阶段后,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的结果有密切关系,要特别关注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目前,我们关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特别是将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Arnold,1999)。第一,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Brown(1987)从他本人及别人的研究成果中得出结论,即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第二,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已经不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但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却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与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教育也应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三、 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一)情感的神经生物基础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各种感知系统获得信息,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些信息就是各种各样的刺激。大脑是一切认知活动发生的场所,而认知过程又是神经中枢发挥作用的过程。Schumann(1994)认为人的认知活动的发生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对刺激的情感评估,对刺激作出反应,刺激在记忆中作为信息保留下来,在行为活动中对信息的再次利用(提取)。在对信息感知和作出反应之间,有一个对信息进行评估的过程,即刺激的情感评估。在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评估的背后有一个神经生物系统在起作用,它判断刺激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如果神经生物系统认为刺激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动机,就对刺激作出肯定评估;否则作出否定评估。就语言学习而言,肯定的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的评估阻碍语言学习。 情绪心理学家Scherer对刺激评估的标准曾展开广泛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进行刺激评估时参照五个方面:刺激的新奇度,刺激带来的愉快感,刺激与目标和需要的关系,对刺激的应付能力,刺激带来的自我及社会形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家调查学习动机时也发现,肯定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评估阻碍语言学习。可见,人的情感有其神经生物基础,并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来自外界的语言刺激符合学习者的内在情感与动机,促进肯定评估的形成。(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教学观 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Carl Rogers将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领域,从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 Rogers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身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为一体”的人,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完人”。所以,现实的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人”(Rogers, 198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创造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感到自由和安全,可以任意发挥好奇心,不怕错误和失败,既可以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学习,也可以从环境、同学和个人经验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自由的,而自由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完整的人”(Rogers,1983)。 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突出了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正是英语教学应当借鉴之处。(三)语言习得中的情感过滤 情感过滤这个概念最初由Dulay和 Burt提出,旨在说明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1977)。Krashen在此基础上将其发展为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语言习得者完全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1985)。可理解输入只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它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Krashen, 1982, 1985)。Krashen将情感因素看作是可调节的“过滤器”。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最终发展成为习得能力。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至少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或低估的作用。情感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至少和认知因素一样大,甚至更大(Stern, 1983)。强化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创设低焦虑的心理空间和学习氛围是我们从中获得的最基本的启示。(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即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它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注意并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肖川, 1998)。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应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重视学生的健康情感的培养;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意义协商,促进协作学习。 Vygotsky(1986)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学习者认知能力“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为其具体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最近发展区”是指比学习者现有知识技能略高出一个层次、经他人协助后方可达到的水平。同样,在学习者的情感世界中,也应存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和认知行为一样,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动机、信心或焦虑等情感态度不会在短期内发生突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作为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师生交互活动,使得各个情感因子在其“最近发展区”起着微妙的变化,朝着既定的情感目标发展。四、 结语 本文着重探讨了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在我国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情感、认知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仍待进一步论证。对英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教学状况及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急待展开大范围的调查,从而正视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现状,以期更好地发挥积极情感态度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在神经生物学、教育心理学及语言习得学等理论背景支持下,开展情感教学的课堂实验研究,积极推进英语课程的实施,是广大课程实施者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