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常顽皮,总是忍不住吼孩子怎么办?

孩子非常顽皮,总是忍不住吼孩子怎么办?,第1张

孩子做得不妥,我们可以引导、教育,甚至批评、惩罚,但我们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大吼大叫?明明知道只是一点小事,明明知道发火对孩子心理不好,就是控制不住,就是想把情绪发泄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就是纠结的、冲突的、压抑的。 你把自己被压抑、不认可的那一面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越压抑,越否认,越投射,情绪越强烈。 你嫌孩子胆怯害羞,是因为你接受不了自己的胆怯。 

你因为孩子磨蹭大发雷霆,是因为你的焦虑不允许自己磨蹭,什么都要争先。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我冷。孩子不冷,是你觉得冷。 爷爷奶奶总想让孩子多吃饭,吃成个小胖子才高兴,是因为他们自己饿怕了,有深深的匮乏感。

所以每当我们要忍不住发脾气的时候,可以试着反问自己: 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会发这么大火? 它带出了怎样的情绪? 是否在无意中把不喜欢的自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你自己的问题。孩子只不过是在他的这个年纪,做出了他应该会做的事情。

当你察觉到了自己被压抑的情绪,就会从情绪中跳脱出来,意识到有多少是自己的问题,有多少是孩子的问题。 看到这些,会帮助你就事论事地教育孩子,而不是毫无觉察地带着情绪大吼大叫。 是地,就事论事,而不是“推己及人”。 没有人是完美的,万事万物,包括人性,就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有阴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这是自然之道。 每个人身上,都有好有坏,有善有恶,这就是人。 成长,就是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育儿先育己。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 看到自己被压抑的一面,承认它,接纳它,让自我变得圆满融洽,这就是成长。 自我成长了,就会看到孩子本身,而不是你头脑中的孩子。 内心圆融了,目光也会变得平和,不再轻易被激起情绪的巨浪。

几个朋友在群里聊天,话题无外乎是围绕孩子最近表现、学习成绩之类。当聊到最近状态时,小静抱怨说,可能是因为她最近工作太忙压力比较大,脾气不太好,昨天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因为孩子不专心,冲着他吼了几句,结果把孩子吓了一跳,一晚上都一言不发,事后她也很后悔。

这话一出,其他宝爸宝妈也纷纷说起最近自己对孩子发火的经历。有的说着说着情绪就激动起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要不是那熊孩子不听话,我怎么会对他吼呢?说他也是让他长点教训!”

有的宝妈言语间明显气场不足,后悔自己当时不该对孩子发火,但是又碍于面子不愿意跟孩子道歉。还有的家长则表示很苦恼,明知道不该对孩子吼叫,可是每次看到熊孩子犯错捣乱,脾气蹭的就上来了,根本不受控制……

说起对孩子发火,这样的情景似乎每天都在发生。孩子早上不愿意起床,家长先平静地喊一声“快起床,快起床!”半分钟后发现孩子还是躺着不动,于是提高分贝“快点起来!都几点了!再不起来上学要迟到了!”过了几秒发现孩子翻了个身继续睡,便放开嗓门对着孩子吼道“都几点了还睡?还不起来!快点,快点!你还想上学迟到啊,也不嫌丢人,脸皮越来越厚了……”最后往往以“人身攻击”收场。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每天睡前叫孩子洗漱、看孩子写作业、催孩子吃饭……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天对孩子吼几嗓子似乎成了习惯,好像不这么做,孩子就永远达不到要求。可是,家长是否想过,对孩子吼叫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吼叫或训斥有效,且效果立竿见影。对孩子吼两声,确实有的时候可以立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却忽略了它的代价和长远影响。

被吼叫的孩子可能会感到恐惧,可能会自责,也可能会产生怨恨,但是终究是无法让孩子获得改正的动力。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错误孩子总是重复犯的原因。

心理学家曾做过调查研究,采访过一些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当被问及他们的感受时,很多孩子说,当父母对自己怒吼时,自己大脑是懵的,那一刻不知道父母在说什么。

父母如果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会在压力下出现应激反应。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自动屏蔽掉这种“噪音”,把自己封闭起来,形成自我保护。

表面上看孩子沉默不语,其实内心是抗拒的、封闭的。父母怎么能奢望一个心门关闭了的孩子听进去自己的忠言并做出改变呢?

01、会让孩子缺少爱的滋养,产生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们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父母经常斥责吼叫孩子,容易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恰如其分的自尊 》一书中将自尊分为三个部分:自爱、自信和自我观。 低自尊水平的孩子经常处于消极负面的情绪中,无法做到自爱,做事情缺乏自信,对自己也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

父母经常吼叫孩子,其实是在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我总是做的不好,所以父母才会经常吼我。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糟糕的人。

长期生活在充斥着吼叫、斥责声音家庭的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缺少爱的滋养,容易造成安全感的匮乏,变得孤僻、不自信。孩子的世界是苍白无力的,自然也学不会如何去关爱他人,进入青春期以后更容易状况百出。

02、经常对孩子吼叫,会影响孩子专注力

有的家长会发现,刚开始对孩子吼叫训斥的时候,孩子会乖乖听话,马上停止举动。但是时间久了,吼叫的作用好像就减弱了,孩子依旧我行我素。于是家长不禁抱怨,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了!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和人的大脑反应有关。当一件事情变成了习惯,注意力就会产生游离,大脑会认为不需要投入更多的专注力在这件事情上。于是孩子在习惯了父母的吼叫和训斥后,会自动忽略家长的说话内容,吼叫自然就成为最无用的办法。

孩子经常处于注意力游离状态,对专注力会造成严重伤害。当孩子把这种状态带到学校、带入课堂,孩子慢慢地就会成为老师口中的问题学生,从此被贴上“注意力差”的标签。

03、经常对孩子吼叫甚至会导致虐待

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因为愤怒对孩子大吼大叫,但是结果孩子并不“买单”,没有听从父母吼叫的指令,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这个时候,父母的愤怒很可能会升级,最终演变成虐待孩子。

新闻上曾经报道过一件事情,一个孩子在吃饭时乱跑,结果把饭撒的地板上到处都是,母亲呵斥他停下来,结果孩子不听劝阻,依然在那胡闹。多次劝阻无效后,原本已经怒火中烧的母亲,情绪突然崩溃,强行把孩子按在地上,让他把地板上的饭舔干净。

宣泄怒气往往让人更加愤怒,当人的愤怒达到一定程度,智商基本为零,这个时候很容易做出过分的举动。如果这些举动带来伤害,事后只能追悔莫及。

04、吼叫会代代相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带领孩子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爱与被爱,也是从父母那里学会做人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如果父母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认为这就是和他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当以后遇到问题,他也会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未来孩子长大了,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当遭受压力或焦虑时,会不自觉地朝自己的孩子发脾气,由于童年的经历,吼叫就会成为默认配置。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说“吼叫会代代相传”的原因。

人们常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什么样的人”。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会与他人友好地沟通交流,遇到事情不急躁,不容易被激怒,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这样才行。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孩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里都闪烁着父母的影子。

对孩子大吼大叫还会产生很多恶劣的影响,例如 导致孩子应激激素水平升高,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形成叛逆性人格,孩子变得自卑怯懦、脾气暴躁、缺少耐心等等

某教育网站曾发起过一项“全力吼叫,不如温柔拥抱”的30天打卡活动,要求30天内对孩子不吼叫、不责骂、不使用冷暴力,听起来难度不大,结果活动结束时,参与其中的一百多位家长竟没有一人通关成功。

避免吼叫为什么这么难做到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父母吼叫的原因。

01、外部刺激

父母忙碌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家,本希望看到的是母慈子孝、阖家欢乐的画面,怎知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鸡飞狗跳、争吵打闹的场景,心情顿时跌落低谷,血压飙升,胸中有股怒火想要从喉咙里喷涌而出。

前一秒还和邻居开着玩笑,后一秒就换了一副“嘴脸”,平日里对自己说“要做一个完美父母”的想法也早已被丢到九霄云外了。此刻只想发泄出心中的怒气,好好惩治一下眼前这个“熊孩子”。

也有的时候,父母本来心情挺好,陪着孩子写作业,很有耐心地给孩子讲解题目,结果讲了一遍不会,讲了第二遍还不会,又讲了第三遍,终于会做了,家长长舒一口气,结果一做又错了。父母对着题目语气明显不那么友好了:“怎么讲了这么多遍还是错了!你不是说会做了吗?”“你不会审题吗?看清了再做啊!”孩子盯着桌子一言不发,家长又开始催促:“愣着干什么!接着做啊!”往往作业还没做完,家长的耐心早已经耗完。

类似这样的外部刺激生活中似乎无处不在,于是家长不禁感叹:“生活处处是“惊喜”,想要保持淡定真的挺难!”

02、感到孤立无援

有些情况下即使没有外部的刺激,家长也会脾气突然爆发,就像愤怒找到了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一样。比如,当父母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候。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个妈妈崩溃带娃的视频,视频里一位年轻的妈妈边哭边语无伦次地说:“孩子已经歇斯底里地哭了40分钟,我太累了!快要被孩子逼疯了!”

一个人既要带娃,又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时候连好好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万一遇上丈夫出差,孩子又刚好生病,整个人都要急疯了!

邻居小吴也是一个人在家带两个娃,在家里经常能够听到她对孩子的吼声。一次刷手机无意中看到她在朋友圈写道:“心塞!刚刚又没控制住,跟小宝发火了,现在看着熟睡中的宝宝那安静的小脸,心里一阵懊悔。”

还有的妈妈既要上班,回家又要做家务,还要辅导孩子功课,一个人恨不得掰成几瓣用,忙得焦头烂额。可是反观孩子爸爸呢,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玩着手机,嗑着瓜子,一派岁月静好。

在如此不对等的环境下,妈妈自然会心生怨念“凭什么总是我一个人辛苦!我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谁能看得见?”“他一点也不关心这个家,我怎么找了这么一个懒鬼!”这些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就像是火药一样,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不小心犯了错,那酝酿已久的情绪和想法就会马上爆发。

03、迁怒于孩子

有的时候家长在单位或别的地方受了气,回家后会迁怒于孩子。比如,在单位被领导批评了,回家后看到孩子没有好好写作业还在那看电视,催了几遍还是无动于衷。父母心里的苦闷正愁找不到地方发泄呢,于是孩子悲惨的成了出气筒。

几乎每个父母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只是很多时候父母没有洞察到自己的愤怒,更没有意识到怒气来自于别人,于是不自觉地就会借吼叫孩子来释放自己积压的郁闷。

04、吼叫成为习惯

父母偶尔没有控制住情绪,对孩子吼两句可以理解,但是一旦吼叫成为习惯,它就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不需要思考,就像睡前刷牙,饭前洗手一样。

当吼叫成为习惯,它就成为这个家庭解决问题和沟通的主要方式,一旦遇到问题就会自然迸发而出,很多时候父母自己都无法觉察。

除此以外,让父母发飙的诱因还有很多,比如 健康 状况不佳,没有休息好,夫妻离异等等。知道了原因,我们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避免吼叫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了。

虽然做到“完全不对孩子大吼大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依然有办法去降低吼叫的频率,减少吼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01、记录你的吼叫,增进对自我的觉知

如果想做出改变,首先要觉知和接纳自己的问题,并意识到这种行为给自己和孩子带来的影响。增进自我觉知的最好方法就是记录下来。

当你冲着孩子发火时,记录下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是什么原因惹恼了你,什么时间在哪里更容易发火,起床还是睡前?家里还是公共场合?记录下吼叫时自己的反映,比如声调、姿态、以及呼吸,记录下自己冲孩子吼过之后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事后一定要记录下你对整件事情的总结和评价,回忆下那一刻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处理办法。

人们常说养成习惯不容易,想要打破一种习惯,更不容易。记录吼叫就是为了让你在怒气积累前有所察觉,在下一次习惯性地吼叫前,能够注意到自己情绪的变化,然后想办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02、接纳真实的自己

很多父母在对孩子吼叫过后,会安慰自己说:“我也不想对他吼啊,谁让他总是不听话呢?”“要不是孩子调皮,我才不会对他吼呢!”……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呢?“我也不想……谁让他……”“要不是……,我才不会……”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

家长这样说,其实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明知道对孩子大吼大叫不好,无奈自己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每次冲孩子发火后就会后悔,但是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为了帮助赶走内心的罪恶感和羞耻感,便为自己的吼叫寻找借口,从而得到安慰。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发过脾气后,会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无法自拔。要知道改变习惯没有那么容易,更不要奢望一夜之间彻底改变。 心理学家发现,深深地自责和羞愧反而会阻碍一个人改进。

所以不要对自己太过苛责,理解并原谅自己,接纳真实的自我,当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开始努力做出行动,已经是在变好的路上。给自己一个肯定,才有动力继续走下去。

03、A-B-C-D-E法则

《不吼不叫》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避免吼叫的五个步骤,分别是: 自问(Ask)、呼吸(Breath)、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同理心(Empathize)

自问 :问一问自己现在的感觉如何?有什么升级的想法?能否改变想法,换一种思考方式?

呼吸 :有意识地做3-5次腹式呼吸,在吸气或呼气时数4个数,呼吸的同时感知自己的身体,想象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氧气。

确定孩子的需要: 思考一下你对孩子的期待是否合理?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此刻究竟需要什么,是一个拥抱?一个鼓励?还是你的指引或建议?

同理心: 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感受一下他现在的想法,并尝试与孩子共情,告诉孩子你可以理解他现在的感受。

在练习ABCDE四个步骤时,并不需要严格按照这个顺序执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顺序。 例如,你只有先平静下来才能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那不防先调整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自问并确定孩子的需要。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如何利用这5个步骤来帮助自己做到不吼不叫。

中午快要吃饭的时候,4岁的小枫正在看动画片,五分钟前妈妈小义提醒过他马上就要吃饭了,现在妈妈再次提醒他,但是他像没听见一样,依然专注地盯着电视机。妈妈起身关掉了电视,小枫立刻放声哭了起来,并且生气地把玩具扔在地上。

以往小义的怒火上来以后,一定会朝小枫发脾气,但是最近她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少一些吼叫,并且在控制情绪方面已经有所进步。她想在对这件事情做出回应前,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她问自己 (自问) :“现在我是什么感受?”她感到了愤怒、焦虑和紧张。同时,她还注意到自己升级的想法:“这孩子每次生起气来就乱扔东西,脾气跟他爸一样臭!”“都怪孩子爷爷放动画片给孩子看,不然就没这些事情……”

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想法后,她赶紧在心里按下暂停键,做了几次腹式呼吸 (呼吸) ,并提醒自己这不是什么紧急情况,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还没有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需要家长的引导,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平静)

小义觉得小枫现在需要的是冷静 (确定孩子的需要) ,于是把他带到卧室静静地看着他,一两分钟后,等他停止哭泣冷静下来问道:“因为妈妈把电视关了,你很难过、很生气是吗?”小枫点点头 (同理心) 。妈妈用毛巾给小枫擦干眼泪继续说道:“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很想看动画片,但是我之前提醒过你马上就要吃饭了对吗?妈妈只是希望你吃饭的时候能够专心吃饭,而且你已经看了好长时间的电视了,眼睛也需要休息……”。

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和他讲道理,对他进行引导,自然能够听的进去。随着小义不发脾气的时间越来越多,她对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也更加自信。

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吼叫,比如, 提前制定计划 :当家长掌握了主动权,提前做好计划,就可以有效避免许多争执和挑战。 召开家庭会议 :简短的会议形式可以为每一位家庭成员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表达一下对家人的感谢,讨论一下大家关心的问题,为某个家庭成员提点建议。 放低声音: 试着说话时放低声调,告诉自己,想要表达清楚靠的不是音量大小,悄悄话也可以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当低声说话成为习惯,家里从此便不再有吼叫的声音。

如果在家庭里,习惯吼叫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家人,该怎么办呢?首先,你需要和他(她)进行一次坦诚的交流,告诉他(她)吼叫对你和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同时,了解一下家人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和他(她)共同面对,帮助他(她)一起解决。

在我们努力改变的过程中,可能仍然会发生对孩子吼叫的情况,但是并不代表你就是一个糟糕的父母,用道歉修复过往,诚实的接纳自己的错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的你,最终离目标还是更近了一步。但无论何时请记住,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孩子吼骂的严重后果:

1自卑。做事总感觉自己很差,不如别人,将自己存在感降到最低,最好不要让人关注。

2懦弱胆怯。任何事情总会退缩,特别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会慌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甚至因为害怕而做傻事。

3过分焦虑。对任何事都发愁,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4敌对情绪。对任何人或事都有疑问,非常谨慎,别人的行为常会误认为是要攻击自己,并进行反击。

持续性的吼骂不仅仅是简单批评,它带有恐怖的压力,能让人瞬间感受到悲伤、焦虑之情,最终情绪崩塌、浑身颤抖、失声痛哭。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症、洁癖、躁狂症等精神疾病。

给吼骂孩子的父母的一些建议:

1、每天回家之前先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说出来,能意识到这些负面情绪是控制脾气的第一步。

2、如果遇到孩子做错事,要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例如:“宝宝,你故意打碎了杯子,爸爸/妈妈现在挺生气的。

因为之后还要再花钱去买杯子,你的行为造成了家里额外的开销,所以爸爸/妈妈认为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等等,既能在叙述过程中平静下来,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种方式。

3、试着为这些负面情绪找到出口及解决方法。

成人通常在发泄情绪以后会感觉好受一些。因此,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有负面情绪时,可以用跑步、做家务等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等理智回来了,再考虑应该如何应对。

4、当自己非常愤怒的时候,在心里默数30秒再开始讲话。

如果自己的情绪尚未处理好就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可以坦诚但尽量温和地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可能会骂你而让你很难过,我不想让这件事发生,所以我们一起安静10分钟。

孩子不听话总是打他吼他对他以后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会有的,身体伤害是一方面。主要是心理伤害,经常打骂孩子,容易造成孩子胆小,暴力的性格,要尽量改变方法。

在庙里烧香孩子不听话妈妈把他打哭了有没有什么不好的

佛门净地,还是不要大声喧哗的好,这是对佛菩萨不敬。试问假如国家主席在你跟前,你敢这么毫无顾忌教训孩子吗?

生孩子对近视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吗

这位知友,生孩子和近视眼是两码事,并不相互影响,请不要担心生孩子对近视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孩子不听话 总是用手使劲拧孩子身上 会有什影响

不管是拧到孩子的哪里,都是一种伤害。如果孩子不听话,要搞清楚原因,是孩子听不懂还是不想听,为什么孩子不能按大人的意思来做等等,明白原因,就知道如何解决。

带牙套以后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一年半左右完成,带完后就漂亮了 吃完东西,马上刷牙不要咬硬的不要吃上火之东西,小心口腔溃疡,牙套最容易得这个的 你也可以到牙套之家来查的,很多人在弄牙套了,有全国各地的矫正牙齿的朋友。可以看看效果 :yataohome 牙套之家

家中养狗狗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小孩子不会在乎狗狗身上的细菌之类的,有小孩子,尽量别养狗狗

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啊。

狗狗可以给家庭和孩子带来乐趣。

只要狗狗是健康的打完疫苗就可以放心养。

iPod touch4越狱后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如果想体验苹果的全部乐趣,终究是要越狱的,丰富多彩的软件,各种插件,美化。。。

可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机器的内存会受影响,软件启动速度变慢点,不过这些都是毫秒的区别,感觉不到。实在不行还能刷回来。哥们,想成为苹果达人,第一步就是学会越狱,否则你永远是个小白。。。。别把苹果的东西太当宝贝,该越狱就越了,没什么大不了,要不只听听歌,玩玩免费游戏,多无趣。。。

系统不稳定,比没越狱更容易出现白苹果等一系列问题,更耗电一些,其他再没什么了,不过我劝你珍爱小i,远离91

为什么你会慢慢失去魅力?

一、倾诉欲过强

你交心的前提是对方也积极表达。很多女生动不动就爱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比如暖味期,就开始长段表达自己的经历,把自己透露的清清楚楚,把底交代的清清楚楚。

还有恋爱中遇到矛盾,把自己的痛处长篇大论剖出给对方看一遍遍煽情。

总觉得这样男人就会心疼并深刻改变,现实是这并不能让他记住你真正的要求,清楚你的底线只能让他看穿你的脆弱,拿捏你的弱点。

不要在任何关系中,随随便便把自己亮出来、剖出来给人看,一眼看不透的才珍贵。暖昧期一上来不要交底,保留神秘,少点情绪流露,多展示直观魅力。吵架时不要反复诉说情绪。

言简意贱去提要求,才能让对方最快Get你真正的需求。

二、受害者心态

为什么有些人的感情永远不顺利,受害者心理是关键原因。比如吵架时男生对你发了脾气,你的“受害者心理”开始产生,觉得他竟然吼你,竟然对你发火,觉得自己好可怜,好惨,竟然被这样对待,哪怕你也对他发了脾气。

比如面对感情失败:受害音心理:男人果然没有好东西,结果下次还是跳进同个坑。受益者心理:这段感情让我吸收了什么教训,下次要怎么避免再次发生,毕竟让自己进步强大才是硬道理。

当你习惯陷入受害者心理,你会很容易认为都是对方的错误都是他如何如何伤害了你,而你作为受害者,怎么可能有错;而受益者心态的人第一时间会总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给了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以后可以怎么让结果变得更好。

当你从受害者思维向受益者的思维模式开始转变,把“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替换成“这件事情是想教会我什么?”你才能在每种经历中真正得到成长(尤其在遇到渣男后)。当你是受益者思维,你就会不断向前,越来越强。

三、小框架太多

让男人又爱又怕的女生怎么谈恋爱?一个原则:小事不恋战,大事不手软,敢于提要求。

什么是小事,就是情绪上的问题。比如男人忘记说晚安:信息没秒回这些细节。细节可贵,但长期相处中有太多比这些细节重要的事情了。

什么是大事,就是原则上的事情。比如男人异性边界感不清;吵架时逃避冷暴力:言语上打压不尊重你。这些是需要你有强硬态度、哪怕爆发大的争吵也要立好规矩的事情。

而不是在小事上动不动发脾气,没完没了;在大事上,又是男人做什么都原谅。一再妥协。最 后,敢于提要求。你在感情中任何合理需求,都可以不卑不亢的传达比如你希望在重要日子收到男朋友的礼物;你希望遇到矛盾两个人当天解决不逃避;你希望每周保证一次约会,不惧失去的心态去大方表达。

强是内核强,在大事上知道自已要什么,敢于制定规则,而不是总在小事上释放攻击性,消耗彼此耐心,将来一定会在大事上失去主动权。

四、别把男人放到优先级

感情里总患得患失,围着男人转怎么办?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硬性规定两件事情排在男人之前。比如你的工作、比如自我提升(健身/美容/爱好/学习)。当这两件事情和男人同时来临时,强制自己先去处理其他两件,然后再管他。

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的事情放到优先级处理,再用多余精力处理恋爱关系中的男人。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不再患得患失、整天拿着放大镜琢磨他爱不爱了;也能够理解他为什么忙起来做不到秒回消息。

与此同时,他反而更加重视你,追着你跑了,因为你是在以自己为中心不断自我增值,而不是以他为中心不断抬高他的价值。

五、他没那么爱你

女人谈恋爱真的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会把“一直对我好”当成是“他持续爱我”的证明。殊不知其实有些男人只是在惯性付出。可能他内心已经觉得这段感情不合适了。

也许是因为付出没有得到同等回报。也许是热恋期,过后慢慢倦息了,也许单纯就是是你太作他不想哄了,但他不会轻易把对你的衡量给说出口。

他会默默考察,继续衡量,直至放手。等他权衡到定程度,觉得"确实不合适",或者有了新的日标,就会决绝果断地离开你。你这边还沉浸在"他很爱我”"我们很好"的幻象里他那边早已抽离。

当你感受很好的时候,对方不一定感受很好,当对方作出爱你的假象时,他也未必是开心的。女生的弱点就是永远高估自己在男人心目中的分量。他们对你的爱,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深刻。

六、揣测式思维谈恋爱

很多女生谈恋爱的通病:永远都在他那句话什么意思,这个行为又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样啊?总根据对方一举一动去揣摩对方的心思。然后根据“自己揣摩来的心思”进行应对。

这中间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你付出大最时间精力去猜去想,去怀疑,去发情绪,最后很可能得到的是一个错误结论,而你根据错误的结论去应对,就会导致一个更错误的结局。

所以,当感情并没有真正的问题出现时,去掉中间"揣摩心思"这一步,完全就是多此一举,你只需要根据"已经发生的问题"去应对。

当感情没问题的时候,更不需要每天琢磨着怎么让他更爱更离不开你,这样就非常容易陷到剧本思维里去,一点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情绪失控,怀疑对方的爱,产生更多控制欲+索取欲。

七、又卑又亢又拧巴

人很多姑娘在感情里又卑又亢又拧巴,归根结底是她们根本就没有把爱情掌控在自己手里,无法判断男人对她的感情。

于是每天都在求证,都在猜迷。如果一段感情到了,你需要男人不停给你回应需要不断向别人去求证,才能确定他爱你的话,你就会在这段恋爱里充满委屈感。

一个典型的思维就是:“只有百分百确定他爱我,我才去爱他,不然我就不爱了。”于是乎每天重点全在磨“他爱不爱你”这件事。听起来似乎很有框架和原则?但实际上完全不是,她与其说不爱,不如说不敢爱,嘴上说是因为”怕受伤”,实际上呢?是内心的极度不自信+低配得感。

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她连付出的勇气都没有,只有得到别人强烈回应后,才敢付出。

这样的姑娘通常是嘴硬心软的典型,内心极度拧巴而非她嘴上说得那么洒脱,怕这怕那,总担心付出一点惯坏男人,一是不自信、二是缺乏主场意识,根本就没有把爱情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里。

八、爱得起、放得下

真正厉害占据爱情高位的女人,就是一条必胜心法:爱得起、放得下。

首先她们不会轻易被男人掌控情绪,其次她们敢于主动对男人好。她们不会去问男人"爱不爱”的想法,因为心里有数。她们认为:我喜欢你,是我自己的事。你有吸引我的魅力、我就乐意主动付出。

但要有一天你把我对你的喜欢消耗光了,让我觉得你不值得我继续付出,我会立刻打住,转身拜拜比不爱自己,她们更在平“这男人对她有没有吸引”,嘴甜心硬+拎得清,强者爱的起。

她会让对方感觉跟她在一起的时候轻松,她有这个能力提供,也能在对方做得不够好,让她纠结不爽的时候,立刻撤回这些付出。那些感情运很好、永远有魅力的女人,都是爱得起、放得下的王者。

<p><strong>一吵架男朋友就对你大吼,如果经常这样并且无法调整,建议分手。</strong></p><p>恋人吵架是正常的,但是,在吵架的时候声音很大很咆哮的样子,是做事方式和性格问题,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strong>不会管理情绪。</strong>但是也不排除,男朋友不爱你,如果他爱你的话,是舍不得这样做的。</p><p>说实话,如果恋爱期间男朋友对你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在结婚以后又怎么能幸福的生活下去呢!</p><p><strong>但话说回来,如果他平时对你很好很温柔,只是吵架的时候大声吼叫,很可能就是习惯,那这种情况可以引导他。</strong></p><p><img src="80073293625" /></p><p class="ikqb_image_caption"></p><p>说说我的经历,我男朋友是一个很斯文的人,因为他是搞电子方面的,性格比较安静偏内向,做事也比较得体。但唯一的毛病就是,一旦惹怒他,他就大吼大叫,过后又会道歉。</p><p>一开始的时候我不理解,有一天我们进行了长谈,我问男朋友:“为什么在生气的时候,你控制不住自己?是因为和你的经历有关系吗?还是性格原因?”男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因为我不够自信,没有底气,所以吵架的时候我会大声吼。”</p><p>后来,再和他相处的时候,在他生气的时候,我不会和他针锋相对了,而是选择多倾听。随着时间变化,慢慢的男友改变了很多,也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了。</p><p><strong>总而言之,人在生气的时候,大声吼叫是正常的,所以这种情况要学会正确的调整。但如果你调整了,他还是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手。如果不分手会很累的,受伤的也是自己。</strong></p>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256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