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于孩子孩子爱都是无私的、伟大的,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里的父母都擅长向孩子表达这份爱与情感,很大一部分不小心把这份爱变成了责备、呵斥与管教,错误的情感表达有可能让孩子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甚至开始慢慢疏远父母,这也让不少父母很苦恼。对于父母来说,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掌握表达情感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对于父母来说,怎样才能正确表达这份情感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充满爱的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父母要让孩子在家里能够感受到爱,感受到舒适与安全感。要经常关心和询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要从细节上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不要总是冷冰冰的,对孩子不管不问,夫妻争吵或者总是忙碌工作都会让孩子丧失回家的希望。好的父母是会通过言行举止给予孩子关爱,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的。
其次,父母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家长来说,在社会中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生活压力自然也是不少的,但是在跟孩子相处时,千万不要把一些不好的情绪转嫁给孩子。当孩子犯错了,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是责骂或者批评,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再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及进行引导教育。
还有,要多和孩子分享
对于孩子,他们其实更希望和父母站在同等高度对话,所以父母可以尝试像朋友一样和孩子相处,也可以经常给孩子分享一下自己今天的工作日常或者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让孩子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中,要多注意一下仪式感,比如儿童节、圣诞节呀可以多陪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准备一份礼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相互尊重
作为家长,再跟孩子表达自己情感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下,尊重是首要的,没有以尊重为前提的沟通必然是无效的,孩子自然也没办法真正体会到你表达出来的情感!
这是因为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深,觉得父亲是一个家庭里的权威,最大责任就是教导子女,要他们成为怎样的人,要求他们做什么,禁止他们做什么,不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不会表达,不愿意表达,却有着不能亲近的疏离感。他们觉得和孩子表达了爱意就无法管教孩子了。
许多中国家庭都是这样,父亲不像母亲一样,对孩子嘘寒问暖,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大部分人对西方父亲们的普遍印象,都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像是散发着灿烂光芒的太阳,温暖又充满力量。但是,说起中国的父亲,大家第一印象就是沉默、严肃。大部分父子都缺乏交流,儿子对父亲更多的是敬畏和疏离,而父亲也跟孩子因各种原因保持着距离。不善言辞和不善表达爱意是中国父亲的特点,对孩子的关心都被父亲们严实地藏在威严的外表之下。
其实很多父亲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很多小事他们都记在心里,但却很少跟孩子们交流,更不会轻易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意。虽然,孩子们都能够感觉到这些来自父亲的、看似若无其事的关怀和爱意。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做父亲真的不善于沟通。
这都是因为他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如果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女孩回家可以倾诉、可以落泪;而男孩得到的“待遇”多半是自己擦干眼泪,要么少说话自己消化情绪,要么就自己用拳头打回来。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教育理念,剥夺了男人正常释放负面情绪的权利,也堵住了他们正常表达负面情绪的出口。父亲们在家庭中的参与度越来越低;对孩子成长的参与越来越少;父亲的家庭和地位和话语权也就越来越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序言: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应该告诉孩子父母,虽然爱孩子,但绝对不会娇惯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打从心底里认识到父母爱自己,但是绝对不会宠爱自己一些坏脾气,现如今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所谓的成才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根据自己的教育经历进行教育,孩子父母总是认为为孩子好就是真的好,却从来不会询问孩子要愿意变成怎样。
家长教育孩子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想要向孩子表达爱意,表达这样的情感让孩子能够意识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这种爱往往只是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差的时候,父母就会严责批评,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每一个父母都想让孩子能够用心的学习,都爱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甚至在孩子的眼里总会觉得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谓的爱也只是建立在学习成绩好的情况之上。
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在表明爱意的时候,每一个父母的做法都会有很大的区别。面对孩子喜欢吃的饭菜,父母会特意地夹给孩子的碗里,会把父母认为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正是因为这样的爱只有父母才能够体会到对孩子的爱,而孩子自己却因为年龄比较小。没办法意识到对孩子的爱,甚至叛逆时期的孩子还会和父母发生争吵。
孩子和父母都立场不同因为孩子的年代和父母的年代会有很大的区别,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针对于孩子的年龄进行考虑。父母该学会放手的时候就应该适当的放手,让孩子独自闯出一片天地,要相信孩子有这个能力。不要总是想着管着孩子,总是管着孩子,对孩子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会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依赖父母。
人都是有感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各种情感的变化和波动,作为父母,大家应该及时注意观察他们的变化。通过观察变化来识别孩子的各种需求以及帮助。
识别感情就是一种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被什么样的感情支配着和通过表情、声音、姿势等肢体语言读懂对方的感情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它包括这样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识别自己的感情;第二,识别对方的感情;第三,正确地表达感情;第四,区分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感情。 正确地识别感情是情商发挥作用的最基本表现。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和对方现在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才能根据双方的感情需求采取恰当的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感情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在上面这个案例中,李思既没有正确识别自己的感情,特别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是一种不正确的感情,也没有从小胖的表情、声音、姿势等肢体语言读懂他的情绪正处于极端的抵触状态,百分之的口服心不服。
如果李思的情商很高的话,当他听到小胖宣布再也不参加奥数学习,怒从心头起时,就马上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已经变得不理智了,因而要加以控制,不用“你为什么不上”这种质问的方式与小胖沟通。与此同时,在正确识别小胖对奥数极度抵触情绪的基础上,会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不想学奥数了。 很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往往是家长没有像上面那样注意到孩子的感情状态,所以产生误解。应该说,对这种误解家长应负更多的责任。家长识别感情的能力低,没有看出孩子当时的情绪很恶劣,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不称职”的行为。
识别感情,一是知道自己的感情,二是知道或能识别周围的人的感情。可能会有人觉得知道自己的感情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自己现在是感到愤怒,还是感到高兴,或是感到悲哀,这是很容易判断的。然而,人的感情经常是“五味杂陈”,非常复杂的。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说他周末参加学校组织的野营拉练比赛。这种比赛很很苦,所以,你心里既高兴又担忧,你为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而感到高兴,但你又为孩子在比赛时可能会受伤而担忧。 反思:你是否经常关注孩子感情的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