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听到这样一出对话。
女人问男人:我的爱好很小众,你会不会为了我去学习我的爱好,这样我们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男人客套地回答:会。
这两个人想奔着培养爱情关系的方向开始交往。
爱情中,有共同话题到底重不重要?
一、重要
有些情况下,有共同话题是比较重要的。
1自我认同
需要在关系中获取自我认同的人 ,两个人有共同话题会比较重要。
人的很多行为是为了寻觅自我认同,肯定自我认同。这点在觅偶中也不例外。
能够肯定自己的自我认同感的对象,会比较受欢迎。
爱情关系中能够肯定自我认同感的元素有多种。
每个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专注的话题,往往与自我认同有关。
如果两个人在很多方面有共同话题,而且观点契合,会被认为三观比较契合。两个人在一起感觉是一伙的。这既证明了自己的自我认同;两个人在一起,无疑又是一个加强版的。这会成为觅偶的一个判断维度。
2陪伴
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与你探讨你喜欢的话题、你的兴趣,这种相处会被感知为有质量,同时也是有质量的陪伴。
遇见自己时喜悦,遇见知己时温暖, 共同话题,共同兴趣,会让彼此感觉亲近、熟悉。
不少人找对象时,会考虑双方是否聊得来。
与一个人能够在很多方面聊得来,有共同话题,观点彼此认同。无异于在相互陪伴中彼此肯定,同频共振。
对于还在寻觅自我认同,还在建构自我认同的人,会需要有共同的话题。
在能够畅聊热聊共同话题的过程中,会感觉遇见了自己,遇见了知己,遇见了自我肯定,遇见了加强版,让自己感觉更有力量,更安定。
对这类人来说,能够与人畅聊共同话题,也是一件舒适的事。因为这样的聊,相当于一步一步又肯定了自我,这渲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存在焦虑。对于尚未建构起坚固的自我认同的人,往往会有存在性焦虑。而这种陪伴,能够缓解这种焦虑。
所以,构建爱情、发展爱情,共同话题对这类人就会比较重要。
二、不重要
对于已经形成稳固、肯定的自我认同的人,这种共同话题就不那么重要了。
甚至,对于他们来说,没事聊话题纯属浪费时间。他们知道,越厘不清楚的人,就越喜欢去厘清楚,而且还要表现出自己厘得很清楚的劲头,聊得头头是道。
已经形成稳固自我认同的这些人,他们的自我认同是已经在自我负责的路上,就是说,他们用行动、用创造去完成自我认同,养育自我认同。而不需要从关系的互动中来获得。
他们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聊话题,扯关系。
或者他们已经超越了自我认同的需求。不再执着于自我认同。他们走在自我实现的路上。Diy,创造。
所以,你要跟他们找话题,找共同话题,不再重要,甚至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
他们通过你聊的话题,来判断你的位置在哪里。
对他们来说,共同话题不是那么重要。
爱情中,有共同话题 到底 重不重要?看情况。
我是心理顾问刘英雅,用心理学分析爱情婚姻家庭人生,让亲密关系成为自我成长的课堂。欢迎关注。
刘英雅:心理学专业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恋两性情感家庭研究者,身心灵成长研究者。
十几年的心理学工作,专注于家庭婚恋情感、个人身心灵成长。
情侣之间如果只是聊一聊平常的吃饭,睡觉,那样就会显得非常的单调,所以我们平常的情侣会聊点什么呢?这其实也是一些大众的问题,很多的情侣觉得没有什么话题可以聊的,有的异地恋更是这样的,甚至是有的女生,总是躲不过三个月这个魔咒,可是有的女生却可以男生天天接送,天天给她送礼物,送包包,而且包容她的小脾气,甚至是长得也不好看,那为什么呢?难道是她有特异功能?难道是她有法宝吗?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可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两个人可以一起做饭,如果是平常的工作比较忙的话,可以相约一起周末,或者是晚上一起做饭,你们可以一起出去旅游,这样也可以培养感情,或者是交共同的朋友,当你们经常可以吃到一起,玩到一起,睡到一起,自然也就感情会加深,当他看到你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多,他就会更加的爱你,他也会为你付出的更多,反之,如果你就像个白开水,一点激情都没有,一点生活的热情都没有,他自然也就没有兴趣了,因为男人都是有征服欲的生物,所以我们要不断挑战他的征服欲。
如果你们刚开始认识,你可以制造假象,就是他可能追到你,但是还没有追到你,这样他就会在想,到底她是同意还不同意呢?这样他就会在脑海里面一直在想你,甚至是做梦还会想你呢,你当然也就在他未来的新娘名单里面啦,其实女人的第六感是非常准的,他对你到底用心不用心,到底在乎不在乎,你是可以感觉到的,身边的朋友也会给你暗示的。那如果他不想理你呢?其实你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这样等他忙完了,你在找他,这就多好了,两个人都会开开心心的。或许他还给你准备惊喜呢!
不管一段感情是因为什么开始,都是希望有一个好的结局,并且无论这里面经历了多少风雨,都是希望可以修复的,因为只要有爱,只有有感情,一起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切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爱情是什么?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1988年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他的“爱情三元论”认为,人类的爱情虽复杂多变,但基本上不外由三种成分所组成:(1)动机成分。爱情行为背后的动机,对人类而言极其复杂。其中,性动机或性驱力,以及相应的诱因,如异性之间身体容貌等特征是重要原因之一。(2)情绪成分。属于爱情的情绪,除了爱与欲之外,肯定还夹杂着其他的成分,所谓酸甜苦辣的爱情滋味。(3)认知成分。爱情中的认知作用,对情绪与动机两种成分而言,是一种控制因素。如果将动机与情绪分别视为电流与火花,认知就是开关或调节器,它可斟酌爱情之火的热度予以适度调节。按照他的观点,虽然两性间的爱情形式因人而异,其实都是由这三种成分以某种方式的混合所演绎的。他进一步将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称为热情、亲密与承诺,即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热情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守约的。而完美的爱情应该是三者俱备,且合而为一。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时期:
(1)异性疏远期。一般在12~14岁,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的不安、害羞,使男女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隔膜,关系疏远甚至反感。不过,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由于各种传媒的发达及人们观念上的日趋开放,这一阶段的表现已越来越不明显。
(2)异性向往期。一般在15~16岁,随着性生理的发育,尤其是性意识的发展,男女生逐渐从疏远、抵触开始转向为彼此产生好感,愿意在一起学习、游戏和活动。
(3)异性接近期。一般从16~18岁,随着性生理的进一步成熟,异性间产生向往和倾慕,往往采取各种方式接近异性,和异性相处感到愉快,初恋开始出现。
(4)恋爱期或爱情产生期。18岁以后,随着性生理和性意识的成熟,男女生交往频率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青年进入恋爱状态。单从年龄上看,多数大学生处在上述性心理发展的后两个阶段,但由于个人经历及自身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恋爱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上的表现,可能有很大的落差。
1吊桥效应——心动不一定是真爱!
当一个人提心吊胆的走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发现了一个异性,这是最容易产生感情的情形,因为吊桥上提心吊胆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被人误以为是看见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
2契可尼效应——为什么初恋最难忘?
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3俄狄浦斯情结——为什么会爱上大龄的他/她?
恋母和弑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4黑暗效应——光线昏暗的地方更易产生恋情?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5首因效应——初次见面为什么重要?
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6古烈治效应——男人为什么喜新厌旧?
古烈治效应说明了男女思维的差异,男女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后来它就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或淡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了。心理学家把雄性的见异思迁倾向称为“古烈治效应”。这一效应在任何哺乳动物身上都被实验证明了,人为高等动物,不可避免的残留着这一效应的痕迹。男性在心理上有喜新厌旧的倾向也不是什么人格缺陷,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的、心理的基础。但人有良知、有道德,靠这些东西才使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
7多看效应——如何擦出爱的火花?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