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等。
一、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
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二、泼水节
1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2泼水节祝福,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3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
4泼水节“高升”,“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
三、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扩展资料:
傣族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时,捶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贴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
傣族也食昆虫。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家后入锅焙干制酱。
生、鲜、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一般都是自家酿制,度数不高,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槟榔的习惯也很普遍。嚼食槟榔要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参考资料:
片名:天幕下的恋人 Under The Canopy Of Love
地区:中国香港(TVB)
类型:时装爱情
片长:20集
首播:2006年
监制:王心慰
编审:黄伟强
语言: 粤语
颜色: 彩色
主演:夏雨饰高柏辉、郑嘉颍 饰沈朗、唐诗咏饰高逸晴、周丽淇饰高逸诗、汤盈盈饰马小梅、黄宗泽饰权力、车婉婉饰何连生
高柏辉 (夏雨饰 )
年龄:55岁
职业:杂志社资深摄影记者
性格:风趣幽默、乐天知命、处事临危不乱、任劳任怨,人称「戴维高柏辉」,David之名由此而来。爱好摄影,为了生计,才转行做杂志摄记,对摄影艺术仍抱有一份坚持。热爱家庭,一生儿女债,最大心愿就是三位女儿能觅得有情郎,为廿四孝好父亲、好女婿。
背景及遭遇:
出身低微,年青时曾跟随某著名摄影师学习摄影,见尽上流社会的人性丑态,相信人格与金钱无关,平凡亦是福,未有妄自菲薄,反而更努力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背起背囊,踏遍大江南北,拍摄自己喜爱的相片。
就在柏辉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之时,亦邂逅了她—逸诗的生母。她每天黄昏都会躲在公园一角,练习小提琴,风雨不改。而柏辉每日放工回家,必经过这公园,就是这样,柏辉与她终于结识。从她口中,柏辉知道原来她是瞒住母亲(纪静)偷偷将学芭蕾舞的学费,转去学小提琴,故此就算是练习也只得来到公园。柏辉被她的毅力感动,亦同情她的处境,答应替让她的小提琴放在自己家,每日黄昏便在公园进行「交收」,让她可以继续练习,不知不觉间,二人发生起感情来。纸包不住火,柏辉与她的事终东窗事发,纪静鄙视柏辉只是一名影相仔,大力反对,更替她安排相睇,她为了逃避,与柏辉私奔,更讹说已怀有柏辉骨肉,令纪静无奈就范,二人终成一对。
婚后,柏辉为了糊口,甘愿向现实低头,在杂志社当摄记,而她亦暂且放下小提琴,为柏辉诞下三名千金—逸岚、逸诗、逸晴,一家五口,虽贫亦乐。然而好景不常,在逸晴出世不久,她因病去逝,临终前还向柏辉承诺,于柏辉生日,会亲手拉一支曲给柏辉,此遗愿,将成逸诗他日学小提琴的原动力。
自她死后,柏辉父兼母职,照料三千金,又兼女职,与纪静一同居住,照顾一切。女儿早死,令纪静更认定女人要嫁个有钱人才会幸福,故常埋怨柏辉穷,无本事,但柏辉每每以笑面对,但其实心底里全不认同,因他以自己为例,有钱无钱只是其次,有情有爱才是最幸福,而三个女之中,唯逸诗最接受柏辉这一套,两父女亦特别投缘。
在事业上,柏辉因曾拍得一辑独家新闻相,从此在业界平步青云,成资深摄记。后来,杂志社来了一位富家少爷—叶志航,并安排跟随柏辉工作,但碍于志航是大老板的亲戚,遂成受「保护动物」,每有工作之时,不但未能帮上柏辉一把,还要柏辉为他「执手尾」。加上志航只懂吹捧新式数码相机,对摄影基本功夫一窍不通,又没有人生目标,凡此种种令柏辉对之极为反感,遂回家呻气。无意中,却为逸晴造就了一段爱情。
沈朗 ( 郑嘉颖饰 )
年龄:25岁
职业:傲翔坊商场租务主任
性格:乐观开朗,官仔骨骨有风度,外表气质仿如大富出身。聪明有才能,能言善辩。精明过人却又处处为人着想,不亢不卑,与人交往如沐春风。着意扩展人际网络,深信只要广结有钱人,便可一展所长,最终成为有钱人。
背景及遭遇:
沈朗和逸诗的邂逅,是在两人的少年时代,逸诗对沈朗早有爱慕之心,但出于女性的矜持,只敢在图书馆偷望,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却不慎说了个大话,骗称沈朗自己身患绝症,沈朗信以为真,不惜带住逸诗长途不跋涉,去离岛求神医为逸诗医治,二人途中遇险,最终竟要飞行服务队出动救援,虽化险为夷,但逸诗的大话被踢爆,沈朗气愤之下,重重教训了逸诗:做人绝唔可以讲大话!
沈朗和逸诗在傲物坊重遇,似是缘份的播弄,把两人再拉回一起,逸诗固然未忘当年暗恋之情,沈朗亦被逸诗纯结洁率真不做作性格吸引,一次浪漫激情的相处,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
同一时间,沈朗认识上一个新朋友,傲翔坊保安-----权力,二人成为好友。
此时有传言传出,沈朗竟是大老板严天凡失散多年的儿子,沈朗虽知是众人错摸,但为保住事业,为保住权力,也不作澄清。
时逸诗和沈朗相处日久,渐发觉和印像中的大哥哥大有不同,心中已有失望之感,加上眼见沈朗竟冒认太子爷,不满加上失望,决定和沈朗分手。
沈朗力阻不果,唯有暂时接受,但深信逸诗终有一日会明白,从当年的童话中醒过来,但暗中却不断作逸诗的守护神,暗助逸诗渡过一个一个难关,但逸诗却懵然不知。
同一时间,叶嘉云由赏识慢慢对沈朗产生爱意,却知沈朗心中仍是记挂着逸诗,不惜暗中破坏,令两人距离更远。
一次意外,逸诗陷入危机当中,沈朗本赶回相助,却又给嘉云使计调离香港,沈朗唯有托权力相助帮逸诗忙,却做就了两人发展,逸诗眼见权力纯朴性格,就像当年的沈朗,亦生好感,加上对沈朗死心,一颗心慢慢转向权力身上,沈朗回来,已是恨错难翻,再加上此时假太子爷一事水落石出,原来权力才是严天凡失散的儿子,情况逆转,权力变成富家子,沈朗却成地底泥,自尊心加上自卑,沈朗唯有把爱意再收藏在心底。
几番转折,沈朗和逸诗终知道心中所爱,不能失去对方,但权力为得到逸诗的爱,竟不惜放弃太子爷的身份,沈朗逸诗不知如何是好…
高逸诗 ( 周丽淇饰 )
年龄:23岁
职业:傲翔坊营首饰铺/客户服务员
性格:乐观开朗、率真而不做作,坚守要诚实对人,有时因过份执着而令人吃不消。富同情心,易于信人,常因此而吃亏。做事有始有终,坚毅不屈,不易服输。对爱情也抱有一份坚持,相信爱情比面包重要,憧憬着有一段浪漫不渝的爱情。
背景及遭遇:
出生于草根阶层,在旺角长大,上有一姊(高逸岚)下一妹(高逸晴),二人性格各走极端,常有争拗,逸诗夹在其中,成最好顺滑剂。母亲早丧,家中仍有外婆(纪静)及父亲(高柏辉)照顾,一家五口,不失为一个融洽快乐的家庭。
逸诗与沈朗的邂逅,就在逸诗的初中时代。学校附近的一家图书馆,就是二人经常相遇的地方。奈何少女的矜持,令逸诗对沈朗只有遥望,未敢接近。一次偶然机会,逸诗终有机会与沈朗交谈,逸诗一时贪玩,讹称自己患有绝症。想不到沈朗竟信以为真,不惜带着逸诗长途跋涉、攀山涉水,走去离岛一个僻静的村落,为的就是寻求神医为逸诗医治。路途之初,逸诗见沈朗竟如此着紧自己,喜不自胜,未有说出真相,可惜半路中途,二人遇着大风雨,迷路被困山头,沈朗更为了逸诗而受伤,最后二人要劳动警力,终能安然脱险。时逸诗无奈说出真相,沈朗气愤之下责怪逸诗「做人唔可以讲大话架!」,后来,沈朗因家庭的问题而退学,与逸诗失去联略,但这句说话仍牢牢的记在逸诗心中,影响着逸诗日后的做人处世的态度。
若干年过去,昔日旧楼处处的砵兰街,已发展成一现代化的商场—傲翔坊,但在逸诗心中,对沈朗的一切始终未有忘怀。逸诗一家已是旺角区的老街坊,逸诗亦与表姐合资在傲翔坊开首饰店,实行其创业大计。刚巧,沈朗被调派到傲翔坊任职物业管理主任,二人终于再次遇上,不久便爱火重燃。
激情过后,逸诗与沈朗便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渐渐发觉二人性格回异。未几,商场内流传着太子爷微服进入商场工作,茅头直指向沈朗之时,沈朗竟乐于接受,从而得到其它好处。逸诗极不认同沈朗的做法,更认清今日的沈朗已非当日诚实可靠的大哥哥,逸诗决定与沈朗分手。
逸诗转而在商场觅得一份客户服务员的工作,因工作关系,逸诗与性格戆直忠诚的保安员—权力,结成好友。权力对逸诗展开追求,处处保护着逸诗,逸诗感到在权力身上找到沈朗昔日的影子,遂决定接受其爱意,却不知沈朗一直在背后守护着自己。不过虽然逸诗与权力已成一对,但心底里最爱的仍是沈朗。时逸诗得悉原来沈朗一直默默地在背后守护着自己,深爱感动,就在沈朗相约自己出去,逸诗以为可以与沈朗再续前缘之际,竟爆出真正的太子爷原来就是权力。
太子爷的身份令权力得到逸诗一家的认同,逸诗与权力发展顺利,眼见外婆及父亲对自己将来的幸福感到安心,逸诗决定接受权力的求婚。就在筹备婚礼期间,沈朗竟再度出现,逸诗始发觉原来对沈朗仍未忘情。就在一次独处,逸诗与沈朗终抑压不住内心的激情,沈朗终大胆向逸诗表白,奈何逸诗已有婚约在身,为了不忍伤害权力,逸诗与沈朗只好相爱而不能爱…
权力 ( 黄宗泽饰 )
年龄:26岁
职业:「傲翔坊」保安员
性格:戆直的热血青年,是一跆拳道高手,自小受养父武侠世界的熏陶,爱好挫强扶弱,乐于打不平,虽有一颗赤子之心,但基于性格及思想太过单纯,又不懂交际手腕,往往好心做坏事,故常得罪人多,所以在生活中,成了失败者。
背景及遭遇:
权力是香港富商严天凡的独子,却早就与父亲失去联络。
权力在初次上班,认识了办事能力出众的沈朗,二人顿成好朋友,这时,权力更被「傲翔坊」推广主任高逸岚的美貌所吸引着,但权力却不敢入情关,只好对逸岚开始展开一段默默守望的暗恋,但逸岚其实一生追求的是「嫁个有钱人」,对于权力的出现,根本不放在眼里。
有消息传出,太子爷就是沈朗,逸岚为了嫁个有钱人,不惜与自己的未婚夫提出分手,而转向沈朗展开热烈追求,使权力更感不是味儿,而沈朗不耻逸岚的态度,表示不会喜欢逸岚,这时,逸岚感情两失,大受打击,权力乃上前安慰,逸岚于是视权力为发泄对众,对权力提出诸多苛求,可怜的权力,竟以为逸岚对自己有意思,竟一一做到,甚至耗尽人工,而逸岚的二妹逸诗,不值其姊所为,双方更吵将起来
及后,权力终明白到逸岚根本是玩弄自己作为发泄对象,一时痛心欲绝,逸诗上前安慰开解,权力这时才发觉真正的天使原来是逸诗,但有感逸诗是沈朗的女友,权力只好将爱意藏在心中
与此同时,逸诗亦不值沈朗冒认「太子」所为,力斥其非 ; 加上富家女叶嘉云对沈朗的追求,更使二人情爱翻波,权力因利成便,日夕陪住逸诗,对逸诗的爱意更是高涨,在一次意外中,逸诗出事,沈朗冒死救回逸诗,但阴差阳错下,做逸诗误会是被权力所求,加上对沈朗的死心,逸诗终转投向权力,权力大为开心。
「假太子」之事终于暴光,严天凡的助手郭松义,终查出原来权力才是「真太子」,这时,一切情况逆转,权力终被严天凡接回家,一夜之间,变成了贵公子。
这时,沈朗终认清自己是对逸诗的爱意,决定向逸诗表达爱意,并向权力摊牌,二人以潜水作比赛,结果不谙水性的权力,为了逸诗亦冒死比赛,使沈朗与逸岚大为感动,沈朗终决定退出而逸诗向权力答允婚事,沈朗痛心无比。
沈守正 ( 许绍雄饰 )
年龄:四十来岁
职业:资深邮务员
性格:正直守法,敦厚老实,言词木讷、热爱家庭、时因心肠软蚀底。表面是惧内怕老婆,实则是处处相就。十分紧张儿子事业,只因一生平凡,寄望儿子有所成就,有时过份关心变啰唆。
背景及遭遇:
男主角沈朗的父亲,出身普通家庭,自小知道天资有限,胸无大志,只想平稳安乐过一生,所以一毕业便投考邮差,贪其安稳无压力,后来和碧姬结婚生仔,更觉一生美满。
守正满以为靠多年年资,虽无功亦无过,一心等升职,怎料因长期腰部劳损,不能再搬重物,竟失去升职机会。
守正性格所然,无悔无恨,平淡面对,但老婆却因恐守正会被炒,一家生活失依靠,大失方寸之下和守正离婚,以便可拿多点福利金,守正迫于老婆威迫,内心虽不愿,唯有应承。
怎料离婚书一签便二十多年,后来守正虽复职,老婆也不肯再结回婚,原来碧姬怕以后守正终有一日被裁员,又要再搅离婚拿福利金太麻烦,一于维持现状。
此事成为守正一个大心结,不断借机会想和老婆再婚,奈何一直末能成功,亦是两夫妻相处中的一个有趣关系。
后来儿子沈朗被误会是大老板失散多年的儿子,碧姬借此机会尽力从中取利,令儿子陷入困局,守正再也忍不住,和老婆大吵,甚至放弃再婚的梦想,离家出走…
叶嘉云 ( 姚嘉妮饰 )
年龄:26岁
职业:集团执行董事
性格:美丽、傲慢自信、成熟能干、有才华、眼光独到,用人以才。处事冷静,自觉巾帼不让须眉,做事有男性果断之敢,实为女强人一名。外刚内柔,心底处仍渴望恋爱。妒忌心重、占有欲强,为了爱情可以义无反顾。
背景及遭遇:
父亲为集团的合伙人之一,与集团另一合伙人—严天凡是世交。父亲早年退休,转由嘉云接管家业。身兼数职,嘉云终日埋首工作,根本无暇恋爱,直至遇上沈朗。
其实早于沈朗在酒店任职时,二人曾有过一面之缘,只是当时沈朗职位低微,嘉云未有在意。直到公司传出严天凡的私生子已进入商场工作,嘉云才留意起沈朗这个人。对于沈朗的辨事能力及魄力,犹其欣赏,并给予沈朗发挥机会,令沈朗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过程间,嘉云不自觉对沈朗生情愫。
当得悉沈朗与商场内客户服务员—高逸诗仍藕断丝莲,嘉云妒忌心起,遂不断从中作梗,逼使二人无法复合。就算后来,沈朗的真正身份被拆穿,嘉云对沈朗仍不离不弃,但可惜,感情之事始终有别公事,不论嘉云如何努力,始终感动不了沈朗的心,最后只好黯然引退。
高逸岚 ( 何绮云饰 )
年龄:27岁
职业:傲翔坊推广部公关
性格:高傲自大、娇生惯养,大**脾气、大家姐风范。为人现实、懂交际、爱打扮、崇尚名牌。不易满足于现状,机会主义者。不知爱情为何物,只知物质的重要。
背景及遭遇:
为家中大家姐,自小已懂得利用大家姐的权力,把两个妹妹—逸诗、逸晴呼来唤去。深得外婆—纪静的「真传」,深信女人一生的幸福就是嫁个有钱人,得外婆悉心「栽培」,从小已十指不沾阳春水,有不用打理家头细务的专利,朝向目标迈进。进入商场工作后,更将这嫁有钱人的观念广泛「推广」,成「追仔兵团」的大家姐。
逸岚有一有钱未婚夫,但逸岚仍不甘满足,继续搜猎更有钱的人,认为一日未签纸结婚、一日还有机会。逸岚在商场内不乏有追求者,包括任职商场保安员的权力,对于此等身份低微者,逸岚当然不屑一顾。
未几,商场内流传出大老板的私生子已微服在商场工作,而茅头直指任职物业管理主任—沈朗。当时的沈朗同逸诗虽已成一对,但消息一传出,逸岚为求钓得更好的金龟,不惜横刀夺爱,可惜神女有心,襄王无梦,最后,未婚夫不耻逸岚一脚踏两脚,决定解除婚约,逸岚落得两面皆空。
就在逸岚失恋期间,竟利用权力的关心,来从中获取好处,这令权力心灰意冷,转而投向逸诗。后来真相被拆穿,原来真正的太子爷竟就是权力,而当时的权力已与逸诗成一对,逸岚恨错难返。最后,逸岚终在逸诗与沈朗的爱情之中,领略到爱情的真缔,重新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高逸晴 ( 唐诗咏饰 )
年龄:19
性格:活泼爽朗、无聊贪玩、爱发白日梦、做事冲动、大胆却不切实际。嗜爱古灵精怪的玩意,如:饲养变色龙。讨厌女性的婆妈,性格较男仔头。
背景及遭遇:
家中的孻女,不甘常被大家姐—逸岚呼喝做家务,常与之顶咀,家嘈屋闭由此而起。对外婆那「要嫁有钱人」的观念,采中立态度,但不屑逸岚用情不专。
逸晴未懂事时已丧母,对母亲印象模糊,自小倚赖父亲—柏辉。当得悉柏辉在杂志社受尽富家子—叶志航的气,遂一时冲动,找志航晦气,欲替父出头。然而,志航有钱而无知的个性,竟引起逸晴的兴趣。逸晴初时因贪玩而常接触志航,教志航寻找人生目标,后来竟激发起志航对摄影产生兴趣,令柏辉对志航改观。
渐渐地,逸晴亦被志航的积极感染,为将来的人生奋斗。最后,二人发生了感情,为了达成志航的理想,逸晴甘愿陪伴志航远走非洲,寻找摄影的理想。
1、服装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2、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
酒为傣族人民所嗜爱,一般都是自家酿制,度数不高,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槟榔的习惯也很普遍。嚼食槟榔要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3、习俗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分布: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
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边疆傣族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之前,古代中日关系是不友好的。
事例:
1840年鸦片战争的战败,迫使清王朝与英国之间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没有被中国人接受的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却在日本却引起了强烈反响,日本人从鸦片战争中得到教训,开始注意到“洋学”的价值。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自救自强”的第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始了国家近代化的进程。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近代民族主义之际,日本的民族主义已经开始膨胀,并且很快达到了1874年的“出兵台湾”、开始鼓励进行对外扩张的地步。
“出兵台湾”是近代日本第一次出兵海外,也是“最初的践踏清朝主权的事件”。它说明,日本民族主义的膨胀必然导致日本向外进行军事侵略扩张,而其侵略扩张的矛头首先就会指向以中国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传统东亚地区国际秩序。昔日的学生变成今日的强敌,日本的侵略极大地刺激了清王朝。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田中角荣、福田纠夫等中日两国老一辈***,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结束了战后两国不友好、不往来的局面,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把中日关系拉回到和平与合作的轨道上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不仅是对亚洲和世界和平的贡献,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约》签订两个月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正式开启。
尽管由于领土和历史问题,中日双方龃龉不断,但与反全球化潮流和贸易保护主义给国际秩序带来的威胁相比,与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和未来相比,孰轻孰重,中日两国民众和政府都能看得清楚。这才是安倍访华,中日关系回暖得以实现的真正原因。
扩展资料:
中日关系出现转机,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是难得的机遇。
理解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中日关系不是简单的双边关系。中国和日本同为亚洲的重要国家,又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在亚太和世界事务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处理好中日关系十分重要,其意义已远超双边的范畴。
2、互惠共赢,前景广阔。一旦双方由竞争对手转变为更好的合作伙伴,可以在市场与技术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开拓更加广泛的合作领域,如第三方市场合作。
中国有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日本有先进的管理能力和科学技术,一旦在国际市场相遇,竞争不可避免。如果一味针尖对麦芒,势必两败俱伤,不仅使双方企业受损,还会降低服务水平和质量。
3、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和世贸组织规则。近两年来,美国一边在国际事务中“退群”,一边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仅给现有的国际贸易秩序带来冲击,对中国和日本的利益造成伤害,还严重扰乱了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
中国和日本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和维护者,完全有理由联起手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通过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与多边机制,共同建立和维护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体制。
人民网--中日关系:与历史相比,未来更大
人民网--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近代中日关系
一、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
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战国时代的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说明那时中国人还只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到东汉班固写的《汉书·地理志》中,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乐浪是前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的四郡之一,乐浪海应指黄海及东海一带。分为百余国的“国”,应该是部落或部落联盟。
据范哗《后汉书·东夷传》,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这是《汉书》以后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最早记录。1784年,日本九州北部博多湾口的志贺岛发现了铸有“汉委奴国王”的金印一方,证明我国文献的真实性。日本史学界认为“倭奴国”是“倭人权国”之意。半个世纪后,后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后汉书·东夷传》),说明倭国已用生口(奴隶)作为国际贸易的交换品。
后汉末年,中国北方人民起义不断,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辽东太守公孙度割据称侯,拥有旧燕之地和乐浪郡,乐浪成为东北亚诸族交通中心。建安9年(204年)度子公孙康立,割乐浪南部设带方郡,统辖中日朝各族交往事宜。康子公孙渊自称燕王(237年),阻断各族与中原交往,并联南方吴国。景初2年(238年)司马懿奉魏明帝之命灭公孙渊父子,乐浪、带方二郡遂成为中日等国外交往来的枢纽。就在此时,日本出现称为邪马台的女王国,同中国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到女王卑弥呼统治时,邪马台国与中国往采有以下几次。
第一次:魏景初3年(239)卑弥呼迫使到带方郡,要求“朝献”。经带方郡太守刘夏派吏将护送进京(洛阳),献男生口4人、女生口6人、斑布2匹2丈。魏明帝授与卑弥呼女王“亲魏倭王”印,封使节以官职,还赐与黄金、五尺刀、铜镜、真珠、铅丹(红色颜料)及纺织品多种。魏明帝沼书、印绥及礼物于正始元年(240)由带方郡使者送到日本。这是中国使者第一次赴日。
第二次:正始4年(243)卑弥呼派使节8人到洛阳,献上生口、倭锦、绎青嫌、绵衣、帛布、丹木柑、短弓矢等。魏帝齐王芳沼赐黄幢1顶,正始8年(247)由带方郡太守王顾送到日本。这是中国使者第二次赴日。
第三次:正始8年(247)卑弥呼派使节载斯乌越到带方郡,诉说狗奴国男王卑弥弓与邪马台国相攻情况。带方郡太守张政等带去沼书及黄幢,出面调停。这是中国使者第三次赴日。
第四次:正始9年(248)卑弥呼死后,女王壹与派率善中郎将掖邪狗等20人送张政等回国,献上男女生口30人,贡白珠5000孔、青大句珠2枚、异纹杂锦20匹。
卑弥呼女王遣使朝贡是为增强自己的实力,由此中国文化进一步传入日本。金属制品的传入使日本的冶炼术迅速提高。当时日本对中国输入的少量铜镜(三角缘神兽镜)已不能感到满足,开始自己动手制造。于是以中国镜为范板,制造出国产“倭镜”即模仿镜,这点从倭镜大量出土可以证实。据田中家统计,全日本出土的青铜镜有3000面,其中三分之二是倭镜。铁刀的流入,无疑也推动了日本铁器的生产。
二、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
公元3世纪末,以大和(今奈良)为中心的畿内地区,兴起了一个大国。因位于大和地区,史称大和国。大和国于4世纪末至5世纪初基本上统一了日本。
公元413年,即大和国在朝鲜战败后的第六年主动和中国建交,一直到公元502年,曾先后13次向东晋、宋、梁各朝遣使朝贡,请求册封。自泰始2年(公元266年)至东晋义熙9年(公元413年)中国史书上中断近150年的日本朝贡记载重新开始,出现了中国史书上所谓的“五倭王时代”。
倭五王时代,大和国势力强盛,经济发展,对中国各种物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想通过朝贡来满足需要。而当时朝贡是获得中国物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尽管中国政权更迭频繁,但只要有可能就力图保持这种朝贡关系。实际上,这不仅是进行贸易的一种方式,而且由于侵略朝鲜道到失败,日本想借中国的权威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这一点在第五、第十一次朝贡中尤其明显。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为后来飞乌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
三、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大举学习中国文化。
随着部民制的衰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深,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自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
遣唐使团初期分乘2艘船前往中国,每船载120人左右,后期大抵乘4船同行。使团成员利用在唐一年左右的时间,积极学习唐代科学文化知识。遣唐使还起到了贸易使团的作用。遣唐使还有—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送留学生和留学僧入唐学习,接他们学成回国。所以说遣唐使对日唐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遣唐留学生分为留学生和学问僧,一般从有才华的贵族子弟和僧侣中挑选。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六学馆之一,各自学习专业;学问僧主要在长安、洛阳等地各大寺钻研佛教。在平安朗以前遣唐留学生的学习时间都较长。由于他们学习时间长,又同中国人久处,所以不仅其文化知识,且在生活习俗上都深受唐的影响,为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至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后发生安史之乱和黄巢农民起义,唐王朝摇摇欲坠。当时日本贵族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对外趋向消极。宽平6年(公元894年),新任的遣唐使营原道真(公元845年—公元903年)引用在唐学问僧中蹈的报告而上奏天皇,以“大唐凋敝”,“海路多阻”为理由,建议停派遣唐使。宇多天皇接受了这建议,两国关系遂告中断。
四、宋元时期中日两国的交往。
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公元979年太宗统一了中国。日本东大寺僧裔然于永观元年(公元983年)乘吴越陈仁爽、陈仁满的船到中国,受到宋太宗的接见。公元988年商然派弟子嘉因来宋,向宋帝献礼物。延久4年(公元1072年),成寻及其弟子7人搭宋商船入宋,到天台山国清寺巡拜,还受到宋神宗的接见。神宗委托成寻的弟子带给日本朝廷一封亲笔信和不少礼物,表示谋求睦邻友好的意愿。承历2年(公元1078年)日本政府遣答礼使僧仲回乘宋商孙忠的船只持复信回访,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平安末期逐渐走向正常化的日中关系,镰仓幕府继续予以推进。镰仓幕府积极与南宋贸易的主要原因是获取南宋的铜钱,因为那时日本自己不铸造铜钱,国内流通的主要货币是宋铜钱。
公元1260年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成为蒙古国王。公元1267年迁都燕京(后改称大都,即北京)。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公元1268年他命高丽使者持书赴日,书中表面上要求建交,实质是效令日本朝贡。京都朝廷几经研究,末予回答。公元1274年和公元1281年,忽必烈两次派兵征服日本,结果都应为台风而失败了。中日关系遂告中断。
五、明朝时期复杂的中日关系:倭寇与勘和贸易
倭寇主要由镰仓时代以来西部一些名主、庄官、地头为核心的纯海盗帮以及武装商人集团和游民等构成。他们在西部豪族的组织下,以对马、壹歧、北九州的松浦和濑户内海为据点,侵掠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方。从13世纪上半期至16世纪中期活动了300余年之久。
公元1369年(明洪武2年,正平23年)3月,倭寇与沿海海盗抢掠山东、江浙、广东,朱元璋派杨载带国书赴日交涉,要求征西将军怀良亲王镇压倭寇。怀良亲王非但不理,反拘杀明使,自此倭寇更猖獗,竟经山东南下,转掠浙江温(永嘉)、台(临海)、明(部县)诸州、及至福建沿海。时怀良亲王又暗助明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图谋“一举干掉明主”。公元1387年(明洪武20年,元中4年),宁波卫指挥林贤借日兵助胡惟庸谋反事件被揭露,明太祖遂绝日本贸易,严海禁,遣将剿御倭寇。
足利义满统一日本后,为满足日商恢复对明贸易要求和日本上层阶级对明代商品嗜爱,同时为利用对明贸易充实幕府财政,政治上借助明帝国的声势巩固将军地位,决心恢复对明邦交。于是下令九州探题取缔倭寇,并于应永8年(公元1401年)5月以博多商人肥宫及僧人祖阿为使臣赴南京,致书惠帝,表明恢复邦交意愿。应永11年 (明永乐2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允许日本以朝贡形式同明贸易,并为防止倭寇温水摸鱼,规定“勘合之制”,也就是所谓《永乐勘合贸易条约》。
以朝贡形式进行的勘合贸易对日方非常有利。明政府对此种贸易不只减免关税,且承担“日本国王”使节及其众多随员(实际是商人)在明期间全部食宿费用,发给衣服,免费供应他们归途一个月的海上旅程用粮。部分贸易品是以足利将军向明帝贡献方物、明帝回赠“颁赐物”的方式进行交易的,一般说来,回赠品的价值大大超过贡献方物的价值。
应永15年(公元1408年)义满死,其子义持继任将军后,立即改变对明的外交贸易政策,中断日明关系。此后倭寇劫掠明沿海的活动又继猖獗。正长元年(公元1428年)义持死,新任将军义教决心恢复日明邦交,永享4年(公元1432年)任命入日明僧龙室道渊为正使,携带国书赴明。次年(公元1433年)5月龙室到北京,向宣宗献方物和国书,在北京签订《宣德贸易条约》,以代替《永乐条约》条约规定10年一贡,贡船不超过3艘,人员不超过300,刀剑不超过3000。同时以宣德勘合代替永乐勘合,此后日明贸易正常进行。
六、明末清初,明朝两度出兵朝鲜打败丰臣秀吉,德川实行锁国策,中日两国官方交往中断。
天正18年(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作为军事封建领主魁首的丰臣秀吉不满足于对日本人民的统治,进而想迫使朝鲜、菲律宾、中国台湾、琉球前来朝贡,梦想统治中国大陆和朝鲜。天正18年(公元1590年)冬他致书朝鲜国王,公然宣称他要“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400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威逼朝鲜臣服,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丰臣秀吉的无理要求被朝鲜拒绝。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3月,他派宇喜多秀家为侵略军总头目,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派遣近16万陆军渡海作战,于釜山登陆,同时派遣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指挥的9000名水军袭击朝鲜沿海各地,日军的侵略遭到了朝鲜人民的顽强抵抗。应朝鲜政府之请,明朝派遣的援朝军自7月起陆续抵朝,投入战斗。但第一批5000援军7月间在进攻平壤之战中因副总兵祖承训轻敌失利,先锋史儒战死,承训败回。12月底,经略宋应昌和提督李如松所部第二批4万援军入朝,旋即于1593年1月初再次发动平壤战役,向盘踞这里的小西行长部队猛烈进攻,明军经一昼夜血战,收复平壤,继而解放开城。庆长2年(公元1597年)1月,丰臣秀吉复派兵14万登陆釜山北犯。8个月后到达京城附近。但不久被明将麻贵所部击败,退到南部沿海狭小地带,负由顽抗。次年秋,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开始撤退。11月,日本水军在半岛东南房梁海面上受到中朝联合水师的截击,损失极重,逃到岸上的也道毁灭性打击,死万余人。到年底以前,日本陆军陆续撤回日本。
德川幕府成立初期,为获得贸易利润,充实财力,准备消灭丰臣遗族及异己势力的内战,以树立全国统一的专制政权,继续采取织田、丰臣时期的开放政策,鼓励海外贸易。1615年发给赴日的广东、南京商船朱印状,予以贸易自由,并托明船带信给福建总督,向明朝提出讲和恢复勘合贸易的要求,以谋结束丰臣秀吉以来对中朝两国的敌对状态。明朝因倭寇及丰臣的侵扰,对日十分警惕,且国内形势不稳,厉行海禁,拒绝幕府要求。
后来,德川幕府为了禁绝天主教和巩固幕府的统治的安全,陆续颁布了一些闭关锁国的政策,日本与国外的交往逐渐中断。
七、鸦片战争与明治维新前后,中日关系的变化。
1868年4月,德川庆喜去水户“谨慎”(实为幽禁),幕府统治倒台。公元1870年9月公布了藩政改革纲要即《藩制》,随后政府又进行了官制改革、法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逐渐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史称“明治维新”。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的国力日渐强盛。而此时的清政府由于腐败和外敌的入侵,国力日渐衰弱。在日本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使下级武士陷于困境,他们不满政府,纷起叛乱。日本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征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推行向中国侵略扩张的政策。1871年6月,日派全权大使伊达宗城、随员柳原前光到天津,与清政府进行谈判,企图签订不平等条约,遭到拒绝后,签订了一个对等条约《中日修好条约》。在条约签订后,日本政府认为约文不妥,公开声明予以否定。第二年3月又派柳原前光来要求修改条约。特别是要取消第二条,并加入最惠国条项。结果遭到中国的拒绝。日本的计划失败了。
1871年11月30日,由琉球宫古岛民的两艘船组成的进贡船离开琉球[注19]那霸港驶向中国,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西南海岸高山族牡丹社的八遥湾。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但登陆船员中,54名被高山族杀害,12名逃出,在风山县受清政府官兵保护。1872年7月被清政府送回到那霸。
本来琉球的船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民误杀,这纯属中国与琉球之间的问题,但是日本决定乘机插手,准备借所谓属于日本的琉球人被杀而侵略台湾。日政府为防止欧美国家的干涉和清政府的抗议,在侵台前策划了一系列外交阴谋。首先是强改琉球国王为琉球藩王,叙列华族,其对外交际事务由日外务省处理;其次,以日政府同意继承琉美条约为条件,争取美国承认琉球是日本领土;第三,利用外务卿副岛种臣来华互换《中日修好条规》机会,试探清政府对台湾和朝鲜的态度。结果被清政府官员严词斥责,看讹诈不成,明治政府决定军事侵略台湾。1874年4月设立“台湾蕃地事务局”,任命大藏卿大隅重信为长官,以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蕃地事务都督。5月7日西乡从道率兵3千6百人进犯台湾。5月22日日军在台湾登陆。6月1日,日军对牡丹社和高士佛社发动总攻,台湾人民以原始武器英勇抗击日军。清政府任命福州船政大臣沈藻侦,率大军渡海保卫台湾。本来,日本已渐感国力不支,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美、英、法三国公使的“调停”下,与日本和解,1874年10月31日达成协议,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使大久保利通签订中日《北京条约》。清政府屈从日本,承认“台湾‘生蕃’曾对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规定日军撤出台湾,赔偿日本银50万两。日本侵略中国领土台湾,中国反而予以赔偿,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875年日本强迫琉球断绝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1879年4月4日废琉球藩,改为冲绳县,完全吞并了琉球。并由此开始了日本对亚洲各国血腥侵略的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