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民国大佬都想把女儿嫁给溥仪,为何溥仪选了婉容?

很多民国大佬都想把女儿嫁给溥仪,为何溥仪选了婉容?,第1张

1912年大清朝灭亡了,可是退位的溥仪依然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南方革命成功的时候清政府还控制着北京附近的省份,为了让革命可以顺利完成,孙中山与袁世凯密约,只要袁世凯能让溥仪退位,就让袁担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为了让溥仪乖乖退位,一面给大棒一面给胡萝卜,和清皇室提了一些优待条件,在紫禁城里依然保留了一个小朝廷。

溥仪这个末代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挺幸运的,历朝历代末代皇帝能得以善终的没几个,这个满清皇帝虽然亡了国,却依然过着帝王的生活,这是因为北洋政府的那些人很多都是清政府的官,那些人虽然进入了新时代,心里还是留着清奴隶的思想,也有很多心怀不轨的想要复辟,想要扶溥仪继续当皇帝或自己当皇帝。

溥仪有着皇帝的名号,在紫禁城里依然有一大批满清遗老遗少服侍他,给他选的老师都是饱学之士,其中有清末状元陆润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陈宝琛、满汉双榜进士伊克坦等等,以帝王的教育计划来对溥仪进行教育,他们把“恢复祖业”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小皇帝身上。

而那些满清遗老遗少到紫禁城拜见溥仪,依然行跪拜礼。小溥仪在紫禁城里从小看惯了这些人给他磕头,大都是年纪比他大几十岁的人,有清朝遗老,有亲族中的长辈,有穿清朝袍褂的,也有穿西式大礼服的民国官员,在这些人心中依然把溥仪当皇帝来看待。

在张勋复辟失败后,帝制派并没有因复辟受到追责,更没有全部消灭,这就是因为当权的北洋系元老们都曾是热心搞复辟的人,张勋复辟失败只不过是因为动了他们的蛋糕,所以把张勋当靶子来打,对溥仪却是尽力维护,就是大家都想利用溥仪这个“皇帝”牌,所以在后来吴佩孚曾上书向溥仪称臣,张作霖向溥仪磕过头,段琪瑞主动请溥仪见面。

因此溥仪的皇后就在满蒙贵族中挑选,最终有几个人的照片摆到了溥仪面前,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末代皇后婉容和末代皇妃文绣的照片。当时文绣才12岁,婉容和溥仪一样是15岁,其实文绣并不好看,远不及婉容,不知道为什么,溥仪却圈中了文绣,只不过溥仪虽然圈中了文绣,却遭到了皇太妃们的反对。

端康太妃在溥仪圈中文绣后,觉得文绣的长相和家世都不如婉容确实文绣不如婉容,不知道溥仪当时是怎么挑的,这皇太妃们是以选后的标准来,当然是要选家世和长相都好的婉容,于是让溥仪改选婉容为皇后,而文绣因为被溥仪圈上了,不能再嫁别人,于是成了妃子。

末代皇帝溥仪共5位妃子。

1、郭布罗·婉容(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字慕鸿,号植莲,满洲正白旗(达斡尔族)。清朝逊帝溥仪的妻子,清朝与中国的末代皇后,后为伪满洲国皇后。 “婉容”二字及她的字“慕鸿”来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2、李淑贤(约1925年—1997年6月9日),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第五任、也就是最后一任妻子。

1962年,年仅37岁的她经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介绍认识了溥仪,她那时还是一名护士。在这之前,李淑贤有过两次婚姻。溥仪那时很想再婚,于是,两人结成姻缘。两人婚后恩爱有加,彼此呵护,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1997年6月9日,李淑贤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

3、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字蕙心,自号爱莲,蒙古族,鄂尔德特氏,满洲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出生于北平方家胡同锡珍府邸。父去世后,母蒋氏携三女析居花市,过平民生活。8岁时,就读于花市私立敦本小学,聪颖好学,颇谙事理。

1922年,以照片入选皇妃,早婉容一日迎娶入宫,以便大婚时跪迎皇后。初期,与溥仪感情尚好。1924年被逐出宫之际,袖藏利剪,自尽殉清,未果。反对溥仪投靠日本人、以图复辟大业,加之后妃争宠,与溥仪感情疏离、龃龉不断。

1931年8月,伺机脱出天津,登报公开表示与溥仪离婚,“刀妃革命”一时间成为天字号新闻;10月,正式宣告与溥仪离婚。1932年,任教于北平私立四存中小学,后因不堪忍受骚扰辞职,过隐居生活。

“七七事变”后,坚辞拒绝日伪的威逼利诱,大节不亏。抗战胜利后,生活艰辛,以糊纸盒、上街叫卖为生;后于华北日报社做校对工作。

1947年夏,与国民党少校军官刘振东结婚。一年后,因时局动荡,刘退役,靠租平板车生活。解放后,因有立功表现,刘被解除管制,成为一名环卫工人。1953年,文绣因病去世,年仅44岁。

4、谭玉龄(1920年—1942年8月14日),溥仪的祥贵人,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

1937年,溥仪对婉容不满并打入冷宫,为了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和玩物,由亲属介绍当时正在北京中学读书的谭玉龄来到长春与溥仪结婚,住在缉熙楼楼下西侧。

溥仪封她为祥贵人,当时溥仪32岁,谭玉龄17岁。谭玉龄入宫后与溥仪的关系很好,深受宠爱,溥仪经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谭玉龄聪明能干,温顺贤惠,待人接物十分稳妥。但与溥仪过了5年如漆似胶的日子后,22岁的谭玉龄却一命呜呼。

5、李玉琴(1928年7月15日—2001年4月24日),祖籍山东,生于长春市一户普通人家,1942年考入伪满新京南岭女子优级学校。第二年,年仅15岁的李玉琴被选入伪满洲国的“皇宫”中,并被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封”为“福贵人”,这是溥仪的第四位妻子。

1957年5月与溥仪离婚,次年和当时在长春广播电台的一个工作人员黄毓庚结婚,重新建立起幸福美满的家庭。

2001年4月24日,李玉琴在长春病逝,享年73岁。

傅仪被逐出宫后,那些老太妃们去哪儿了?她们怎么生存的?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因此我们得以有机会,从比较详细的史料中,甚至是影像中了解清朝末年的一些历史。爱新觉罗溥仪是末代皇帝,从继位到退位都是不由自主的。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的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年仅6岁的溥仪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失去了自己的皇位。

不过隆裕太后和袁世凯在退位前签订了《寝室优待条件》,里面有两条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一清室退位后依旧保留皇帝尊号,并且继续居住在紫禁城。而且民国政府每年要向清室提供400万两银元,用于日常花销。

正因为《清室优待条件》的签订,清室的遗老遗少得以继续生活在宫中,并且在生活条件上也丝毫没有落下,宫女太监大部分也没有遣散,继续伺候着他们。

然而好景不长,1924年冯玉祥倒戈回京,软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导致了吴佩孚的垮台。啊并且在11月5日修改和废除了《清室优待条件》,派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将溥仪等一众人,赶出了紫禁城。

出宫这天,紫禁城可谓是非常之热闹,有些太监从小生长在宫里如今一下出了宫没有去处,干脆就跳进了护城河自杀了。溥仪也是几经辗转,先是搬进旧醇亲王府,又在11月29日又逃进日本公使馆,后来成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而溥仪在位时,很多皇太妃还比较年轻,她们最后又去哪了呢

首先光绪皇帝共一后两妃,其中珍妃在1900年被慈禧太后投井所害。隆裕太后在替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后不到一年便去世了,有说是隆裕太后觉得清室亡于自己手中,因此悲愤交加不久于人世。

光绪皇帝的另一位妃子,端康皇贵妃也在民国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1924年10月20日),也就是溥仪等人被赶出宫的前两天在永和宫去世,享年51岁。

光绪的妃嫔不剩下了,到溥仪出宫的时候,只有同治皇帝的两位老太妃还活着,一位叫敬懿皇贵妃,简称瑜妃;还有一位叫荣惠皇贵妃,简称瑨妃。

瑜妃,的祖父曾担任陕甘总督。因此瑜妃入宫的起点也比较高,不过很可惜的是,同治皇帝去世的早,瑜妃年仅19岁便成了寡妇。

瑨妃,是主事罗霖之女,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封为瑨嫔。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六日尊封为贵妃。

瑜妃和瑨妃在出宫之后,居住在北京一个胡同里,身边还有一些宫女在伺候着,因此晚年过得也不算太差。瑜妃于1932年病逝,终年77岁,葬礼举行的那也是相当的隆重,毕竟是清朝的老贵妃。而瑨妃死亡的时间和瑜妃相差不过一年的时间而已,与1933年病逝。两位贵妃能从尔虞我诈的后宫中存活下来,最后得以善终,看似命运使然,实则不择手段。

搬到静园以后,溥仪对我们随侍的管理更加严苛了,连分工等细项他都亲自过问。本书撰写者在档案中找到一份溥仪给随侍分工的亲笔记录,这确是可靠而又能说明问题的 历史 资料,从中能够看出溥仪与随侍的关系。这份记录的头一段文字,实际是溥仪向我们颁下的一道“谕旨”:

各人所专管之物类,由今日起分别清楚。清理后,如要物品时不得延耽,必须立时拿出,若推不知,定受重责一百板,轻者三十板。

尚有未记账(室中所陈列者),均即日记账,分别何类,奏明管理。

就在这段话前边,溥仪特意注明“每人录一份”字样。至今我还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随侍们一个个都很忙乱,正在分别记账,把自己所分担房间中的物品按类登记,忙了好几天。

接下去,是溥仪给我们分工的具体情况,涉及祁继忠、吴效周、严桐江、王简斋、曹裕光、赵炳武和我等七名随侍,还有金藻通、杨广英、增祉及司房的几个人。列表如下:

人 员 房 间 物品

祁(继忠) 召见室 日记、银钱账目、中国衣服、褥、被、靴、皮件等类、信件

李(国雄) 大餐厅 杂物箱、相片、书籍、西服、笔墨

吴(效周) 寝室 日记、银钱账目、报、西服

严(桐江) 大餐厅 杂务、相片、书籍、药品、信件、宣纸、笔墨

王(筒斋) 小卧室 中国衣服、褥、被、靴、皮件等类、西服

曹(裕光) 小客厅 楼上各抽屉并杂字纸

赵(炳武) 小饭厅 楼上各抽屉并杂字纸

藻(金藻通) 中国衣服、褥、被、靴、皮件类

司房 餐瓷品及五号物品、花盆、果盘、供器

杨广英 佛堂 报、银钱每日数目

增(增祉) 杂务、书籍、笔墨

如果说溥仪在1927年12月间给随侍们制订的“几十条”是属于行为守则的话,这次分工就是工作纪律。我记得溥仪还命人按其亲笔稿,油印若干份,人手一份,让每日必读两次,以保证严格奉行。

溥仪拟文的时间为1929年8月22日,其时,溥仪刚从张园搬到静园,尚未能从忙乱失序的状态中扭转过来。情况是这样的:婉容在主楼二层东侧占了几个房间,文绣住在另外的小楼里,主楼大部分房间归溥仪使用,房间多,又都摆放家具,而溥仪习性不改,随便走到哪里都脱衣服,穿衣服,扔东西,要东西,随侍们也采取信手拈来、随处安放的办法,形成杂乱无章的状态。仰仗溥仪穿的、用的都有多少套,最后形成东间有皮件、西间也有皮件,南间有靴、北间也有靴的情况。也有的时候溥仪突然索要某样东西,随侍却一时找不出了,不知是谁值班时经手放在哪个房间里啦。就是在这种前提下,溥仪才亲自给随侍们分工,并强调说,“清理后如要物品时不得延耽,必须立时拿出。若推不知,定受重责一百板,轻者三十板。”该文最后一段里,溥仪又进一步申明对工作失序者严加惩处的态度。他写道:

己巳七月十八日,自立字日起,如再错乱,按在张园时所定章程处罚。

其它手卷、册页、挂轴及召见室陈设格内并汉玉珠箱、保险柜,由七人完全负责(各人分类专记)。

李长安专管伺候格格来时饮茶用餐、早间洗面物件等,如有随侍等不准任意指使。缘尔等当差皆系平等,不许随便指派差务,更不许无故与之玩笑、谶骂等事。如李长安有过失,尔等自管陈明;尔等有过,长安亦须无论事之大小一概陈明,予自当公正严办。总而言之,尔随侍七人年皆幼稚,蒙朕殊恩,当如何奋勉上报!岂可屡径谕言,悛不知改嗣后如再犯规则,或藉口相诋不陈明者,一概以故意抗谕言论罚。

这里边谈及七名随侍与太监李长安的关系,颇有值得注意之处。那时,由于“男女大防”的缘故,溥仪一方面命令伺候婉容、文绣的太监、侍女、老妈子与伺候他自己的随侍互相掣肘,另一方面严格限制二者的活动范围,既不允许随侍染指太监管理的事务,也不允许太监等同随侍厮混闲谈。一旦发生此类“逾格现象”,必定要受到溥仪的严密追查。因此,两类人员平日都是各管其事,互不相扰。如有公务来往,必须通过溥仪,否则不准发生关系。唯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太监李长安。

李长安伺候过光绪,后来伺候溥仪。当溥仪还是少年时,他迎合幼主的兴趣,有一次给溥仪买了什么洋物件,结果让端康太妃知道了,把他发落到服苦役的地方去。溥仪到天津后想起他来,又派人到北京找他来伺候。一直跟到长春,伪满中期遂不知去向了。

在天津时李长安先伺候婉容,后来有一段时间无专责,因为他是太监中惟一能随便与随侍接触聊天的人,随侍则常把溥仪要办的某些事情交给李长安办,溥仪也默许了。那时我们处得很熟,李长安有个外号叫李得儿,来历不清楚,反正谁见到他都叫李得儿,连溥仪也“李得儿”“李得儿”的叫他。此人好说笑话。时间一长,我们干脆把“得”字换成“吊”字,开玩笑地叫他“李吊儿”。也有的时候我们让他去给溥仪办某件事,他不愿去,与我们口角,告到溥仪那里,也常常不了了之。后来,溥仪的几位御妹常到静园去住,溥仪遂派李长安伺候格格。可是,我们时而习惯性地让他去办这样,做那样,他以为自己有了专责,遂不愿承担,因此争吵了几次。可能他向溥仪告了状,所以溥仪的谕旨中才会有“李长安专管伺候格格”那段话,明令“随侍等不准任意指使”,而且“不许无故与之玩笑、谶骂”,从此连“李吊儿”也没人敢叫了。

庚午(1930)年的正月十三日,是溥仪的“本命年”寿日,静园司房的主事人张宝煦、张宏志、毛永惠等人发起,向随侍等佣人集资,给溥仪进贡祝寿。事先他们怎样研究的我不知道,曾向我征询意见。

“每人凑几块钱买贡品,给万岁爷祝寿,你乐意不乐意”

“行!算上我一份。”

到正月十一日时贡品备齐,通知到我司房去看看。我去时见贡品都摆在桌子上,主事人说都是在中原公司购买的新产品。另外还有一桌燕菜席,用品已交膳房,届时由他们承做。随礼人不少,本来没通知 汽车 司机,但给溥仪开车的朱广文也主动参加算了一份,平均每人分摊将近十元。大红纸进贡单也写好了:

奴才 关天培、祁耀华、张宏志、李长安、赵学文、李国雄、严宗渊、白廷枝、吴邦业、毛永惠、查恒松、张宝煦、朱广文

燕菜 一桌

瓷洋人花池  一份

四头铜梃花钗 一件

古铜飞人座钟 一件

“万寿节”那天上午,来园祝寿的“王公大臣”们叩拜完毕,祁继忠(字耀华)、张宏志和张宝煦作为下人的代表,带着贡单贡品到溥仪寝宫,先将贡单呈上御览,再跪请赏收贡品。那天溥仪高兴,当即吩咐把贡品摆到桌子上去,这时我们等在门外的人一起磕头,谢老爷子恩典赏收。溥仪又说:“你们花了不少钱,忠心可嘉!不必自己开销了,可以到司房报账。”于是,寝宫内外的下人又一起给溥仪磕头谢恩。

那次“万寿节”,静园护军索玉山、戴连恒、孙玉渊、金文晋李铁林、孙余善、卞廷杰、霍庆云、张茂泉和刘德琦等,也联名进贡鲜果两盒,纯属象征性寿礼。

大约就在1930年,也许是1931年,溥仪给园中下人设立了“功过簿”。表面看比1927年冬天那次给随侍立规矩要好,那次仅仅约束我们,这次不限于约束、管教、处罚,按设立“功过簿”的本意,“半年察看一次,有功则赏,有过必罚”。事实上这本“功过簿”只发挥了一半效能,就是说只记过,不记功,它成了对违犯规矩者加以惩处的有效手段。当时,处罚下人的事儿就像吃饭一样,每天都会发生。今天罚这个,明天罚那个,据我所知,司房毛永惠竟被连罚十几个月的月例。

回想当年许多事情至今还很气恼,溥仪最怕别人骗他,无事生疑,结果常常罚不当罚。就像毛永惠,连生活来源都给掐断了,他能老实吗本来没骗过“皇上”,这回也得骗骗“万岁爷”了,否则家口没人养活。正像自己拴套自己钻一样,罚不当罚,最终罚了自己。

我受到处罚的时候也有,但与别人比较还是少的。有时刚刚挨罚,过后又“赏还”了。如“功过簿”里的这条记载:“又传:随侍李国雄前罚月例着即赏还”。不过,为什么罚的,又为什么还的,这些细节通通忘记了。

应该承认,溥仪还做过一件积德的事儿,就是给随侍请先生,让我们读书学知识。是怕我们年轻失学吗还是怕我们知识不足难以为其所用这就不得而知了。

溥仪为我们请了两位先生:一位叫白荫奎,主讲四书五经;另一位名字忘了,是教英语的。学生中有我、严桐江、祁继忠、赵荫茂等共七名随侍。上课地点在静园三楼,所谓三楼并没有房间,就是充分利用有人字柁房梁的楼顶棚,随侍住在那里。起初,学习还正规,逐渐就不行了,因为溥仪离不开我们。我早就看出问题,曾问过溥仪:“奴才们都去念书,剩下老爷子自己能行吗”溥仪不以为然地回答说:“这里没事,你们好好读书去吧!”然而,三天刚过就命我们留一人伺候他。又过几天命留两人,再过几天命留三人。留来留去,每次上课只有一两人去听了。有时竟无学生,只好放假。所以学习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白先生讲课还不少,我跟着学了《大学》、《中庸》、《忠孝经》,《易经》没学完。这位老先生才有趣呢!有这么一段插曲:1929年入冬不久,我们刚把铁炉子架起来.还没有烧火,正好白先生从楼梯走上来,看见铁炉子就兴奋地说:“呵!真暖和。”我强忍住笑说:“炉子刚安,还不曾点火。”白先生哈哈大笑道:“有炉子就让人感觉热!”

当时按溥仪规定:逢双日念古文,逢单日学英语。英语科前后念完英文版的《英语速成》头两册,第二册连教材也没买到,老师干脆就不来了,结果我连很浅近的英语也说不明白。记得有一次庄上敦来,溥仪和他一块上跑马场去玩,我随行给他们照相。溥仪还以为我们的英语程度很高呢,便让我跟庄十敦用英语对话。我说:“说不好,也听不懂。”庄遂慢慢以英语问我,问时用手指指相机:“照了几张”这还听得明白,我也以英语回答,说已照完几张,尚有几张未照。讲得结结巴巴,把庄士敦和溥仪全逗笑了。

待续

溥仪,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名字,这位末代皇帝前半生虽为皇帝却未享受过荣华富贵,后半生更是潦倒艰苦。

溥仪的一生可以用悲哀来形容,他挂着皇帝的名号承受的是国破家亡和阶下囚一般的身心折磨。

溥仪的悲哀似乎从出生就已经注定,悲惨的童年,痛苦的成长,不见天日的软禁,和后半生的寂寂而终。

(一)幼年登基,悲惨开始

1908年,新帝登基大典上,正宫大殿金光消磨的龙椅上,两岁的溥仪终于不耐烦地啼哭起来,被按住嘴巴草草结束仪式,宣统帝,清代最后一位皇帝在炮火纷飞中登上皇位。悲哀的一生由此开始。

溥仪并非嫡出皇嗣,他原系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与荣禄之女苏完瓜尔佳氏的儿子。光绪帝英年早逝之后,慈禧急需找到一个新的傀儡挡枪,尚是黄口小儿的溥仪不幸地成为慈禧的口中食。

被太后亲自选认为皇帝本该是一份殊荣,但是此时中国面临的情况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所谓的皇权早就成为一颗烫手山芋,皇帝,跟十字架上待刺的囚徒没什么区别。不过,此时的黄口小儿溥仪并不知道这些,他还处在满足口腹之欲的阶段。

(二)童年悲弱,经受各种非人折磨

按说溥仪也是一个皇帝,而且年幼,正是应该被悉心照顾的时候,但是小小年纪的溥仪活得并没有皇帝待遇。溥仪年幼,对慈禧太后和隆裕皇后的所谓教导哪里能听得懂,学得会,于是便被罚不能吃饭不能喝水。

孩儿年幼正是生长发育的阶段却连饭都没得吃,溥仪也因此自小便身体孱弱,体弱多病。从那些遗留下来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出,溥仪并不是油光满面形容高大,他完全没有皇帝的天威感,反而瘦弱佝偻,面容憔悴。

溥仪被慈禧拉去当皇帝,却没有得到皇帝该有的待遇,不被人千恩万宠地伺候不说,还备受下人欺负,据说溥仪有一次因为饿得厉害去抢太监手里喂鱼的干馒头往嘴里塞,听起来真的很惨。在日常的皇宫生活中,溥仪也经常被小太监折磨,他们将年幼不懂事的溥仪关进小黑屋直到他哭累了才放出来。

溥仪回忆自己一生的时候说自己一生没有生育孩子,因为生育能力早已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此的主要原因就是童年的时候被宫女欺负泄欲过渡,身体被掏空。童年的溥仪不受慈禧重视而且多加折磨,宫里的人自然也不会重视他,有些宫女对溥仪强行引诱其泄欲。这对于身体造成的伤害是根本上的,溥仪因为这个原因性功能大受折损,生育能力也被严重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溥仪过得怎么样可想而知。1912年,六岁的溥仪被从龙椅上赶下来,开始新一段的悲惨生活。民国成立之后,袁大头依然阳奉阴违地奉行清代那一套,继续尊溥仪为皇帝,让他住在紫禁城。

政变之后溥仪离开紫禁城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渐渐长大的溥仪也开始明白了自己的遭遇,身为傀儡的他越来越痛苦不堪。

(三)经历了非人的童年,溥仪的后半生也是颠沛流离

日本投降之后,溥仪自然也就也成了从犯,不过碍于溥仪毕竟是皇室后人,在苏联的拘留所里和中国的抚顺战犯管理所里并没有再受多少苦楚。

1959年国家对溥仪进行特赦,并且给溥仪安排了正式工作,那段时间的溥仪生活跟平常人一样,但还算安定。1967年身患绝症的溥仪终于结束了他悲哀的一生,一代皇帝终于归于泥土。

溥仪的一生的确悲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小便被决定了傀儡的命运,看似为皇帝,实则形同阶下囚。从幼年的皇帝傀儡到成年的日本傀儡,溥仪也曾被无数国民骂得狗血淋头,无论是被慈禧苛待,还是被袁大头被日本利用,他自己内心当然也是无限挣扎与崩溃的。

当初的光绪皇帝尚且一息尚存地去挣扎变法,而后来的溥仪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地无力回天。溥仪拥有一段悲惨的童年,那是他一生悲惨的回忆,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依然挥之不去。

  清逊帝,名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6-1967年),字浩然,取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英文名Henry PuYi,满族。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患有男性不育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1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总理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宣统帝溥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弟载沣的长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大臣将此事告知光绪皇帝后,因为溥仪是自己的亲侄子,又让自己的亲弟弟监国,光绪皇帝十分满意。接着,光绪、慈禧在两天中相继死去。半个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就这样溥仪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宝座。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居紫禁城中的养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

  1917年6月,张勋带领辫子军入京,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仪复辟。12日,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溥仪再次宣告退位。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说:“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从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人民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末代皇帝》,曾荣获奥斯卡金奖。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

  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逝世,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1980年5月29日,即溥仪去世13年后,党和政府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仪的骨灰入葬位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崇陵旁边,距离崇陵后围墙仅200米,华龙陵园是一个由个人经营的商业性的公墓。

  溥仪生前就有入土为安的愿望,清西陵也是溥仪生前就确定了的葬身之所。溥仪葬入此陵园,是他的第五个妻子李淑贤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李淑贤亲自主持办理的。1997年6月9日李淑贤女士去世

  溥仪史称逊帝,也称宣统皇帝。是满清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袁世凯不算)。

  溥仪的五位妻子

  1994年,原籍山东泰安的海外华人张世义在易县西陵境内投资修建陵园,命名为华龙皇家陵园。并与溥仪的第五位妻子李淑贤联系,商议将溥仪骨灰迁葬于陵园内,李淑贤女士为了完成溥仪的遗愿表示同意。两厢情愿并签署协议书。李淑贤返京后即到八宝山办理迁葬溥仪骨灰的手续,并确定在1995年1月26日将溥仪安葬清西陵。

  溥仪选妃时,一共看了四个人的照片,他觉得“每位都有个像纸糊的筒子似的身段……实在也分不出俊丑来”。婉容成为皇后,把文绣挤成妃子,是皇太妃斗争的结果。婉容猜嫉、排挤、诅咒文绣,虽然得逞,却使溥仪心生反感。其后婉容与下人李体育、祁继忠私通并生下一女,此令溥仪大为恼怒,让人将新生儿填进锅炉烧化。后来,婉容由于吸毒导致病弱不堪,于日本投降的第二年病死在长春。

  文绣不到十四岁就来到溥仪身边当“宫妃”,后来文绣冲破禁锢,历经艰难,与溥仪实现离婚。这种“休夫”的胆气和行为,在中国封建史上恐怕是唯一的例子。《我的前半生(全本)》中首次披露“文绣离婚与清室立约”的。

  溥仪为了惩罚婉容,把新“贵人”谭玉龄“像一只鸟似的养在宫里”。后谭玉龄因其天真直率的性格,赢得溥仪好感。谭玉龄的突然病死,到底是得伤寒而死,还是为关东军所害,至今还是个谜。《我的全半生(全本)》中披露了溥仪在谭玉龄照片背后的题字“我的最亲爱的玉龄”。

  “福贵人”李玉琴,是溥仪坚决不要日本血统妻子的产物。李玉琴曾经在关东军大崩溃时,与溥仪一起共同逃亡。后来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期间,李玉琴曾多次探望溥仪,通了许多信件。最后,李玉琴还是向溥仪提出了离婚。

  婉容、文绣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后、皇妃,且同时入宫,生活内容交叉。谭玉玲和李玉琴是溥仪在伪满当“康德皇帝”时期册封的伪贵人,我们虽然不能承认她俩在伪宫中的名份,却不能不把这两位女士看作是溥仪的妻子。还有溥仪特赦后恋爱结婚的妻子李淑贤。这几位女士,却共同经历了溥仪生平中那一段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作为清朝的皇后和皇妃,作为按清朝礼仪制度册立的伪贵人,她们的婚姻家庭生活不能不表现清朝的遗风,不能不留有爱新觉罗皇族的深深印痕,婉容、文绣和谭玉龄都出身名门望族,在清朝是被认为具有“高贵血族”的女性;李玉琴虽然生在平民之家,却曾长期生活在破落的皇族家庭里,她们是在中国兴旺了将近三百年而终于走向衰亡的爱新觉罗皇族的最后一批代表人物,我们研究皇族的败落,她们可以提供有力的佐证。

  作为具有皇帝身份的男人的妻子,她们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帮助丈夫实现“大清王朝”的中兴而做了种种努力,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步认清了日本军阀的嘴脸。婉容在鬼域中挣扎过,文绣因政治裂痕而跟溥仪分手,谭玉龄在枕边给丈夫讲述日寇的残暴,李玉琴在溥仪受日本窝囊气的时候给他唱歌、讲故事……她们生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和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她们的生命的日历上写下了日本导演伪满的事实。

  作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皇妃、“贵人”和妻子,她们各自的生平道路都交叉在溥仪人生途程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一段上,所以从她们的经历中不但能找到最真实、最可靠、与普通人一样食人间烟火的溥仪,而且能找到擅于在复杂形势中变幻脸谱的溥仪的真正政治面妃。因此,研究溥仪的生平也离不开他的五位妻子的生平。

  作为具有某方面典型意义的妇女界名人,她们的喜悦和哀怨,她们的理想和结局,无不可以归放到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当中,婉容、文绣和谭玉龄都是从血泪中走过来的,一个疯了,一个跑了,一个死了。她们的悲剧既是由封建社会道德观念酿成,也是外来侵略势力刺激、催化的结果,因此不能说这只是一些弱女子的个人悲剧而是民族历史上一幕软弱怯懦、任人宰割的悲剧。李玉琴因与溥仪保持婚姻关系的十二年横跨两个时代,她才在经历痛苦与坎坷之后被新中国改变了命运;李淑贤则是作为公民的妻子而给溥仪送终的,他们夫妇间温馨的感情构成一幕永恒的喜剧,被这喜剧折射着的,当然是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社会和全新的观念溥仪被特赦之后,作为普通公民的溥仪与普通公民李淑贤结婚。这是溥仪最后一位夫人,这段婚姻一直延续到了溥仪去世。

  《我的前半生》

  末代皇帝、公民爱新觉罗•溥仪于10月17日病逝北京,身后留下了一本极具价值的著作《我的前半生》 。如今,再版40余次,国内总发行量近187万册的这部著作,在溥仪谢世40周年之际,因其著作权、继承权、专有出版权纷争又起,遂至再生波澜。

  在当代出版史上,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是生命力旺盛的作品。问世43年以来,印刷21次,累计印数1863万余册,而且仍然有长盛不衰的趋势。最早的《我的前半生》的基调即“我罪恶的前半生”,是一本具有忏悔性质的作品。

  《我的前半生》从家世写起,一直写到1957年溥仪参加战犯管理所组织的社会参观。溥仪从一个末代皇帝、战犯到自觉悔罪成为一个新人,思想转变过程杂乱不清,史实方面也有很多地方叙述得不准确。由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视,由于有关方面负责人的积极响应,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的前半生》获得了出版的机会。该次出版对历次出版有所增补,刊发了大量以前未经发表部分。

  登基到退位

  [编辑本段]

  满清十二帝最后的一位皇帝,宣统皇帝。宣统皇帝在清朝这十二个皇帝当中,有五个特点,一是十二个皇帝当中最后的一位皇帝,二是登基时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帝。三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四是没有庙号谥号的皇帝。五是没有皇陵的皇帝。所以说宣统皇帝在清朝的十二个皇帝当中,有这么五个特点。

  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成为大清国的皇帝其实是历史的偶然。在光绪帝去世前,皇储并非是溥仪。

  在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就想着废掉光绪,光绪又没有儿子,程序上怎么做,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将来继承同治为嗣,兼祧光绪皇帝为嗣,就是既继承同治又继承光绪,并且传话,第二年大阿哥和光绪之间要搞一个仪式,就是光绪皇帝要举行禅位大典,同时举行大阿哥登极大典,这个时候,发生了义和团事件,载漪就是大阿哥的父亲,支持义和团,说义和团是益民而不是乱民,义和团冲到了东交民巷使馆区,杀了日本驻华使馆的叫杉山彬,还杀了德国公使克林德,事情闹大了,接着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在慌乱之中带着光绪西逃,载漪和大阿哥溥儁随驾西逃,慈禧在逃到大同的时候,懿旨载漪为军机大臣,又往西走,走了不远,慈禧变卦了,说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这场乱子,祸首就是载漪,革去载漪军机大臣职务,遣戍新疆,第二年就是光绪二十七年,慈禧回銮,回銮的路上,还没到北京呢,慈禧宣布大阿哥溥儁的父亲载漪有了过错已经进行了处罚,他的儿子不应该再做大阿哥,就废除“大阿哥”这个名号,回到北京之后,这个大阿哥溥儁就不能在皇宫里了,归宗,还归到载漪名下,这样“大阿哥”就废掉了。废了以后,慈禧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光绪又没有儿子,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又不好,光绪被囚在中南海的瀛台,到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光绪病重,慈禧就又传下懿旨,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将来入继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

  宣统登基到他退位只有三年的时间,他从3岁到6岁,虽然时间不长,朝内朝外发生大事件很多,仅仅《宣统政纪》就写了一本大书,我想,这三年的时间事情千头万绪就是一件大事,就是“辛亥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先生当选为总理,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光绪三十二年,慈禧太后准备做一点改革,但是又说,民智未开,老百姓觉悟不够,还要往后推推再说,光绪三十三年,三十四年,宣统元年,宣统二年,连续爆发了各地的起义,但是,都失败了,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公历1911年10月10日,武汉新军发动起义,胜利了,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历史上就称作“辛亥革命”,接着湖南等各省纷纷响应,不久在南京召开临时会议,推选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纪年改用公元纪年,废除宣统年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接着就和清朝政府谈判,孙先生决定让袁世凯接任他的大总统,南北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宣统退位。

  宣统退位有一个诏书,这个诏书起草之后,袁世凯看过,隆裕太后看过,最后正式发布,这个很重要,它大意是这样的:“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众化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这么一个重大历史变革,用了很轻松的典雅的文字把它交代了,底下是条件,当时是有条件的,我把这个条件说一下,第一《关于清帝优待条件》,大意是:“一,清帝辞位后尊号不变;二,每年由民国政府拨给银四百万两;三,暂居宫城日后移居颐和园,四,宫内的执事人员照常留用,以后不得再招阉人;五,原有之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我简单解释一下,第一条皇帝的尊号不变,还照称,但限在宫内,有点像日本的天皇,就一直保持下来了。第二条是钱,每年给四百万两银子,供你们生活费。第三,你们住在故宫里头,将来再搬到颐和园住。第四,宫里头所有的宫女太监服务人员一律不动,但是不许再招太监了,再新招不行了,第五原来的财产由民国政府保护,作为辛亥革命,一场革命来说这五条是比较优厚的。

  溥仪这一生一共有五个夫人,第一就是“皇后”,郭博勒氏,婉容,达斡尔族人。溥仪跟她结婚的时候,已经不是宣统皇帝了,是民国的国民了,所以婉容也就不能叫做皇后了。第二就是“淑妃”,就是文绣,文绣和婉容同一天和溥仪结婚,这个时候溥仪也不是宣统皇帝了,所以也不能叫淑妃了。第三位就是“祥夫人”,他他拉氏,后来改姓谭名玉龄。第四位叫“福夫人”,就是李玉琴,1943年在长春和溥仪结婚,后来离婚了。第五位就是李淑贤,李淑贤是1962年结婚的,后来故去了。

  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我们中华两千年帝制的最后一个皇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到宣统三年,两千三百一十二年,溥仪是最后一个皇帝,共有皇帝,有人统计是492位,溥仪就是最后一位。

溥仪的母亲为载沣(他爹)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

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一脉的亲信。载沣最开始议亲之人并不是她,而是其母刘佳氏为其定下的另一位贵女。可是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的心腹重臣荣禄的女儿,慈禧很喜欢收养在宫中。到了议婚的年龄之后,便被慈禧指给了载沣。醇亲王府上奏慈禧太后,告知已给载沣定下了亲事,哪知慈禧根本不理,坚决要将苏完瓜尔佳氏指给醇亲王府。没有办法,只得将已经议定的婚事退了,迎了苏完瓜尔佳氏入府,这才有了后来的溥仪。 苏完瓜尔佳氏,全名苏完瓜尔佳·幼兰,为满洲正白旗,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之女、慈禧太后的养女,被称为第二春公主。苏完瓜尔佳氏嫁给载沣后,一共生育了一子三女,一子为溥仪,三女分别为:长女爱新觉罗·韫媖,次女爱新觉罗·韫和,此女后来改名金欣如,三女爱新觉罗·韫颖。

苏完瓜尔佳氏是一个个性极为要强的人,加之从小被慈禧太后接近宫中抚养,因此自有自己的一种坚持。1921年,宣统帝与光绪帝的瑾妃,因范一梅辞退事件爆发激烈冲突。苏完瓜尔佳氏与醇亲王的母亲刘佳氏,一同被瑾太妃召入宫中,被大大训斥了一通。无端遭受指责的苏完瓜尔佳氏,因个性强而受不了这个刺激,从宫里回去后,便吞食鸦片自尽身亡,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七岁;

参考:360doc个人图书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80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